我们医院都穿了 第139节
  所以,三名译语人也得到了不少礼物,重点就是零食和非常方便的生活用品;同时被要求,一个月内要把分类垃圾送回医馆的分类垃圾房。
  三名译语人一听还能回山上,顿时又觉得不那么愁苦了。
  夜色很深了,郑院长将金老送回老年病房,两人在窗边望着连夜下山的译语人,一时间思绪万千。
  郑院长感慨:“我们这样做,会给大郢带来多少改变?”
  金老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如果大郢是一盘弹珠,飞来医馆就是一颗奇球,撞进弹珠堆里,能撞多少是多少。”
  “也许我们救治的病患里,就有人能改善在大郢百姓的生活,哪怕是一点好处,对我们来说都是值得的。”
  “治病是这样,网课也是这样,做我们能做的,接下来就交给时间。”
  郑院长笑了:“我想到了清末最早公派出国的小留学生们,以及相当长时间里的公派留学生们……他们回国以后,带来了多少变化。”
  忽然就有些不敢想了。
  金老拿出自己记下的手札:“你看,飞来峰顶夏宫不建了,帝陵停下了,太子的身体好了,润和帝也能活得更久……”
  但就目前来看,大郢至少没有那样危机四伏了。
  郑院长还是笑,想了也白搭。
  金老也笑,也许,每一项改变都像一粒细砂,积少成多以后,会成为什么,谁也不知道。
  郑院长乐呵呵:“医院也好,医馆也好,我们只管治病救人,让医院里的大家过得更舒适,其他的……管不着。”
  第127章 老家书信
  闲聊结束, 金老洗漱完毕,在郑院长的帮助下躺在病床上,愉快地闭上双眼。
  郑院长躺在陪护床上, 没想到这张小床一睡已经三个月了, 又因为这两天发生的事情太出人意料, 一时间兴奋地有些睡不着:“你想家吗?”
  年纪大了最容易念旧,郑院长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有空闲还是会看手机里孙子孙女的照片,偶尔两三眼都是莫大的安慰。
  金老仿佛睡熟了, 没有回答。
  “别装了,”郑院长微微抬起头,“你想不想?”
  金老给自己换了一个姿势:“不想。”
  郑院长直接坐起来:“如果不是这次穿越,我连你住院都不知道, 刘秋江也不知道,你不解释一下?”
  金老闭着眼睛:“怎么?我这把年纪的人住院, 还要像孩子一样闹得人尽皆知?”
  “我困了,睡觉。”
  谈话强行结束。
  郑院长很了解金老,他不愿意说的事情,谁也问不出来, 闭着眼睛试图琢磨些蛛丝马迹,想着想着就睡了。
  与此同时,抢救大厅里中医科医护忙得脚不点地。
  润和帝作为飞来医馆身份最尊贵、病情最严重的病患, 正在用“支持疗法”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地让他生活得有质量。
  万万没想到,润和帝这几日的精神大为好转, 好转后每天对着纸笔写许多小心思,尤其是怎样与太子在朝堂之上打配合。
  润和帝和太子是三十年父子, 但因为身体关系也是聚少离多,两人亲密无间说最多话的地方竟然是飞来医馆,谋划“上阵父子兵”几乎把三十年的亏欠都补满。
  即使这样,润和帝还是不放心,早朝结束、群臣散去,还要与太子说不少话,每天都要尽可能地发光发热。
  谁都知道重病人需要静养,不能殚精竭虑地谋划,但谁都对润和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抢救大厅的灯从早亮到晚,对于治疗结束的病人最多也只是拉上床帘、关掉床头灯而已,润和帝骨子里的警醒这时起反作用,让他睡不踏实。
  也正因为如此,润和帝知道应召上山老臣们的治疗进度,前太子太傅卢申恢复得非常快,现正倚在床头,撑在餐架上自己慢慢地吃菜粥。
  “好味。”卢申边吃边感慨,好吃,太好吃了。
  电解质紊乱纠正过来的卢申,不用再喝大郢名医熬的中药,终于有了正常的味觉,又因为牙口不好,之后都会以柔软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为主。
  大病一场后,连能自己吃菜粥这样简单的事情,都觉得幸运无比。
  营养科已经针对卢申的状况,拟出了他出院后每日三餐的食谱。
  大儿子卢澹输液结束,整个人既震惊又安心,震惊于飞来医馆异于国都城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也因此对医仙们更加信任。
  在飞来医馆里,就算天塌下来都有医仙们顶着。
  卢申吃着热呼呼的菜粥,还担心卢澹:“可觉得好些了?”
  卢澹原本就是因为长时间的心理重压和身体疲劳,透支了身体健康,今日阿耶明显好转,心里压力骤然减轻许多,经过输液和休息以后,整个人精神抖擞。
  “阿耶,平日觉得累,现在仿佛力气重回身体,好多了。”
  “那就好。”卢申子嗣众多,出色的多,孝顺的更多。
  正在这时,一名旅贲军走进抢救大厅里,恭敬地递给卢澹一个木盒:“卢家管家亲送到守门仙那里,说是范阳老家送来的书信,请卢家主君过目。”
  卢澹接过木盒就被惊到,难道范阳老家出了什么事?世伯长辈走了?或是发生了什么意外?木盒沉甸甸的,多少封书信才拿木盒来装?
  卢家木盒信有特殊的拆法,卢澹胆颤心惊的,拆开发现有字有画,一共六张画,每张都画着奇形怪状的人,男女老幼都有。
  除了画还有整整五页纸,每页纸都写得满满当当,让人看得眼花。
  原来是卢澹出了五服的堂弟卢满,半年前被派到群山环抱的穷苦之地暮山当知县,卢知县对百姓生计也很关心,经常深入民间。
  之后就发现了问题,暮山县山地多,百姓都以氏族聚居在群山之上,只有必要的贸易,卢知县就发现,凡是住在山特别多时间和地方的人。
  有不少人的脖子比寻常人粗,男女老幼都有,与年龄性别等无关;更可怕是,他们生下的孩子几乎个个痴傻,当然这些大人看起来也很不聪明、身材十分矮小。
  暮山县民风纯朴又闭塞,对这些人非常恐惧、甚至商议要将他们活抓然后祭神。
  一时间,暮山县的里正乡绅们争吵得非常厉害。
  有些认为,横竖都是性命,全都抓起来祭神等于灭村灭寨,纯属造孽。
  还有些认为,他们痴傻蛮横不服教化,还经常在山路附近游荡,抢采药山或猎户的物品,灭掉也是活该。
  卢知县想要在暮山县做出功绩,就必须先“解释清楚这些矮小又痴傻的人”,第一不是什么妖邪之后,第二弄清楚原因,第三有没有什么法子改变?
  卢家之所以是绵延五代的贵族之家,就是因为每位卢家人都为家族发光发热,家族内相互提携,信息共享。
  卢澹身为正三品太常卿,阿耶卢申之前还是太子太傅,在卢家颇有声望。
  他们对族中青年才俊多有提携,卢满为民着想、求到这里,自然能帮就帮,但看着这些画,又陷入沉思,这怎么帮?
  卢申吃完菜粥,拿帕子拭了嘴,伸手:“给我瞧瞧?”
  “阿耶,您看信不晕么?”卢澹嘴上这样问,但递信过去毫不迟疑。
  卢申先翻画纸,一页又一页,看得直皱眉头,问儿子:“真有这样高不过腰的矮人?”
  卢申仔细看完画纸并没有眩晕,才接着看信,看完以后整张脸都皱了,自认这辈子也算博览群书,仍然受到不小的冲击。
  下一秒,卢申就看到了跟随润和帝上山的尚药局奉御白涿,这老头儿现在完全是一副上山休沐的状态,在抢救大厅悠闲地踱着步子。
  卢申低声招呼:“可是白奉御?”
  白奉御自从上山以后,就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治疗和诊断疾病有这么多方式方法,认定无药可依的病人,在这里一位接着一位被治愈或好转。
  自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尤其是在润和帝一天天好起来时,恨不得从飞来峰顶跳下去一了百了。
  但在飞来医馆自寻短见属实是玷污之举,白涿忍住了。
  萎靡了两天,就被安主任看出来,一句话就让他热泪盈眶,因为安主任说:“白奉御,如果没有你,陛下撑不到上山的时候。”
  人最怕钻牛角尖,安主任一句话就把白奉御从牛角尖倒出来,顿时腰不酸了腿也不疼了,但因为常年积蓄的精神压力,偶尔还是会失眠。
  每次失眠,白奉御就会下床溜哒,在卢申眼里,属实是自动送上门的。
  白奉御见卢申小声招呼,走过去略一打量:“卢太傅,气色好多了。”
  卢申赶紧拱手:“白奉御,卢某才疏学浅,刚收到六张画,实在怪异,不知能否鉴赏一二?”
  白奉御没忍住乐了:“卢太傅,您是公认的博览群书,这分明是拿奴寻乐子呢?”
  卢申赶紧把画摊在病床上:“白奉御,请。”
  白奉御有一位孙女就嫁进卢家,现在夫妻和睦,所以打趣归打趣,画还是要看的,只一眼就怔住:“这……”
  卢满做事相当细致,附了暮山县的舆图,标出这些人生活的位置,不仅画了人像,还做了详细的尺寸,只要认识字都能看得明白。
  白奉御皱着眉头,喃喃着:“暮山啊……”
  卢申立刻感觉到白涿的异样:“你知道?”
  白涿微微点头:“暮山县山地占了九成,平地不多见,耕作艰难,百姓多数以采药和打猎为生,山林深处草药极多且品质极好。”
  “三十五年前奴去过暮山采药,也就是舆图标注的地方,采药之时确实遇到过这样的人,起初以为遇到了深山精怪,吓得不轻。”
  “因为他抢我们的吃食,幸好我们人多,举着火把吓唬他,他还捡石块砸我们,呲牙咧嘴颇有些吓人……很快来了一位心智健全的老人家,也是采药人,说是这里有个村,除了村长,其他村民都这样。”
  “并不是什么精怪,生下来与寻常婴儿无异,但就是长不大,痴傻得厉害。附近的村民们都说这个村受了诅咒。”
  “等我们采药下山,去了暮山县衙,看到有这样的矮人被关在笼子里,据说是偷窃财物,被发现后还打伤主人,被村民们抓住一顿爆打。”
  “矮人蓬头垢面,脸上胳膊上青青紫紫,眼睛肿得厉害,蜷缩在笼子里瑟瑟发抖。”
  “不论师爷问矮人什么,他都咿咿呀呀,回不出一句人话。山里的野猴看起来都比他机灵许多。”
  “那时候,采药老人说,村子里有十余人。但这封书信上说,村子里有百余人。”
  卢申和卢澹听完,眼中的惊讶挡不住。
  正在这时,润和帝拉开床帘,盯着白涿:“这么多年,怎么没听你提起过?”
  白奉御赶紧回话:“启禀陛下,当时奴奉知府之命进山采药,归期有时限,看了一眼就走,来不及深究。”
  润和帝慢慢下床,把画和书信都看了一遍,沉默许久:“要说见多识广,飞来医馆的医仙们应该可以。”
  第128章 克汀病
  于是, 每天准时出现的郑院长和金老,刚进抢救大厅,就对上了润和帝、卢澹、卢申和白涿充满期盼的眼神。
  郑院长什么样的眼神都见过, 相当松驰:“早, 精神都不错。”
  卢澹特别恭敬地把一木箱的画和书信, 送到郑院长面前:“请郑医仙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