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科举兴家日常 第148节
父子俩晃晃悠悠的好不容易才回了房。
“这风这么大,雨下的这么急,船继续走会不会有危险啊?”
秦慕歌看到父子俩进来,看着窗外,一边让下人关窗户避免雨水被风刮进来湿了东西,一边有些担心的道。
“应该不会,这船是常年在这条河上跑的,船家比我们有经验多了,这点风雨他们应该有经验能应对。”
事实也确实如钱有福所言,船家的应对非常好,船速很快就降了下来,并在最近的码头停靠了下来。
直等一夜疾风骤雨过去,第二天天空放晴,商船才再次启程。
接下来的行程,一路都很顺利,老天爷也很给力,连续好些天都是大晴天。
虽然时间已经进入了十月中,却好像并没有多冷。钱有福他们连最后的皮子衣服都还没上身。
“爹,前面就到青山镇了。”
一路听钱有福讲青山镇的趣事,又知道爷奶,太爷爷太奶奶,哥哥姐姐都在青山镇,乐乐这一路上都盼着呢,听到船家让人来通知他们的船马上就要到青山镇码头了,小家伙很是兴奋。过来一个扒拉着钱有福腿,就想往岸上看。
钱有福笑着把小家伙抱起来,指着岸边的景致一一讲给小家伙听。可能是回了故乡的缘故,钱有福话里不知不觉便带上了几分青山镇这边的方言。
旁边一个同样站在甲板上准备下船的中年人听出钱有福的方言,看了钱有福一行人一眼笑着过来跟钱有福打招呼,“这位兄弟是在外打拼回来过年的吧?”
马上到家了,钱有福心情好。被人打断也没生气,笑着点头,“对,回来过年的,这位大哥也是?”
“是,老哥我也是带着一大家子回来过年的,这不我们青山镇现在厉害了,出了好几个不错的书院吗?正好孩子也到读书年纪了,把孩子送回来念书……”
“送回来念书?老哥你没弄错吧?青山镇一个小地方,能有啥好书院啊?”旁边人听到这话觉得这位老哥有点瞎搞。
老哥:“哎呦,老弟你这话可说错了,你要说咱们青山镇其他的不行,咱认,可您要说书院不行,那咱可要好好跟你说道说道了。咱们淮安府赫赫有名的二钱知道吧?那两位大人可都是咱们青山镇的,人家就是从咱们青山镇考出去的。还有周大人,杨大人,另外一位钱大人。您可别看咱们青山镇小,就咱们这小破镇子就咱们大周建国到现在可是出了好几位大人呢。”
“真假的?”这船上的乘客有的是外地来的,对青山镇还真不了解,一听老哥这么一说,立马来了兴趣,问了老哥不少青山镇的事。也听老哥说了不少。
钱有福在边上也跟着听了不少,其中这位老哥说的最多的,除了钱有福他们几个考中进士入朝为官的,就是青山镇
的一座庙,一座从这里考出去的大人们考试之前都去拜过,还在山上抓到过人贩子的庙。
“这么说来,这庙挺灵啊?!”
“那肯定的,我跟你们说,现在只要来青山镇的,大家都会去拜拜,求学业、求财运、求姻缘,可灵了。”
“求子灵不灵啊?求子灵的话,我也去求一求。”
“灵,咋可能不灵呢……”
老哥一张好嘴,钱有福眼睁睁看着那位老哥硬生生把好些本来不准备在青山镇下船的人,都勾的下了船。
“这人真厉害?!”
“娘,谁厉害?”
安安算到他们这几天到,跟着钱长鑫几个到码头来接人,看到钱有福他们从船上下来,立马高兴的冲过来。听到秦慕歌嘀咕,下意识问道。
“船上遇到的一位老大哥”秦慕歌抱着冲到她怀里的安安轻笑,“你们怎么过来了?在码头上等多久了?”
“也没等多久。”另一边,钱有福也在问钱长鑫,叔侄俩几年没见,钱有福上来先给了他三叔一个熊抱,等抱完了,叔侄俩才到一边说话。
话题主要围绕在李氏几个长辈及钱长鑫三个孩子身上,“阿义(钱有福堂弟钱有义,钱长鑫儿子)这几年都在做什么?”
“在族学里教书呢,你也知道,那孩子天资一般,有你托人送回来那些资料,才好不容易中了秀才,也不想再往上考了,你爷就让他去族学里给孩子们上课去了。”
钱有福点头,以阿义的性子教书育人也不错。“听说镇上多了几个书院?”
钱长鑫点头,“你念书时候私塾的小袁夫子你还记得吧?有一家是他回来开的。还有一家就是之前杨秀才开的那个私塾,你们都中了进士后,咱们青山镇名声传出去了,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袁秀才、杨秀才就又找了一些人,各自办了个小书院。”
延用的还是跟钱有福他们那时候差不多的教学模式。不过现在官府重视,每年都会定期邀请县学、府学的教喻、教授们过来讲学。
他们本地书院私塾之间比拼的氛围也很好,所以他们镇的整体教学水平很不错,“就连咱们族学现在学生都不少呢。”这两年每年都有人捧着银子过来想要进他们族学附学。
第245章
“哦?”钱有福挑眉, “族学里孩子们学的不错?”可是就钱有福所知,好像真正考出来的并没有几个吧?
族学是钱有福中进士那一年正式办的,算算到现在也有十年了, 举人、进士且不说,按理童生, 秀才总该培养出来几个吧?事实却并非如此, 更好的条件并没有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算上顺哥儿,山南村族学这十年也就培养出了两个秀才,一个童生。
虽说, 钱有福当初置办族田,办族学的初衷只是希望家里族里孩子不用因为念不起书而做文盲, 希望所有人都能有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可是十年那么多钱, 那么多米粮花出去了,他肯定多少也还是想要一点成果的。
钱长鑫讷讷, “去年顺哥儿回来后,做了些改革, 比之前好多了。”当然, 跟外面的正规书院还是有些差距,不过那些想到他们族学来上课的,主要也不是因为他们族学教书好, 更多的其实还是想通过族学里的人跟他两个在京城做官的侄子扯上关系。这一点族里都知道,钱长鑫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爹管的还是挺严的, 口碑不好, 门风不好的,他们都拒了。
钱有福不置可否, 他没亲眼看到,暂且不做评价。
“阿福,你这次能在家呆多久啊?去江宁府是做的什么官?”之前钱有福写信回来,只说外放到江宁府为官,具体做什么,信上也没细说。
“做按察使,差不多能呆一个多月吧。”
钱长鑫点头,他常年地头忙活,虽然生意上的事知道了不少,人情世故这些年也比之前不知高明了多少,可官场上的事,他并不十分了解,还是后面把人接回去了,阿义过来,听阿义解释了一下,钱长鑫这才知道按察使是正四品官,在提刑方面比一府知府权限还大。
钱长鑫震惊之后,欣喜的跑去跟他爹、他二哥分享好消息。
“真的?阿福真的当大官了?”钱存贵听了,眯着眼睛向钱有福求证。
钱有福半蹲在他爷跟前,握着他爷皮包骨的手笑着点头,“按着普通老百姓来说,算是个大官吧?”
“阿福厉害,我孙子厉害。”钱存贵牙差不多都掉光了,这一笑,牙床都露出来了。
跟着他爹一起凑过来的乐乐连声附和,“对,我爹最厉害。”
小家伙年纪小,声音里还带着奶味,长的又可爱机灵,逗的一圈人都笑了。
“太爷爷、爷爷,县令大人来了。”平哥儿刚刚在族学那边上课,得知他二叔回来了,立马就跟夫子说一声跑回来了,路上正好跟县令的马车撞上。
“县令?速度还挺快?”
钱有福这一趟回来没有大张旗鼓,原本还以为对方会晚点知道呢,没想到这么快就得到消息追过来了。“阿爷,我去见见,等下再来跟您说话。”
“好好,去吧,去吧,乐乐留下陪我就行了。”钱存贵笑着挥手。
钱有福点头,伸手揉揉乐乐小脑袋,交代小家伙好好陪太爷爷,这才站起身,简单整理了一下衣着出去了。
*
“张大人?”
“是,正是下官。”张行躬身给钱有福行礼。
钱有福摆手,示意对方坐,“张大人是今年初才来青山镇任职吧?”之前的几位县令,钱有福都认识,见过。
“是,下官之前在西北待了六年,今年二月才来的这边。”
西北?“张大人可知道张霖张大人?”
“知道知道,张霖大人正是下官之前的长官。”
长官?这么说还是熟人?钱有福心道这世界真小,面上还是就张霖的话题继续跟张行聊了会儿。
待二人关系拉进了一些之后,张行开口,“下官意欲明日在状元楼给大人接风洗尘,不知大人可能拨冗前往?”
“可以”钱有福点头,这一般是惯例,钱有福也无意去打破,不过,“简单些就行了。”
张行点头,想着钱有福刚到家,应该还有不少事,明天的接风宴既然钱有福已经答应参加了,也就没再耽搁,麻溜的告辞了。
“大人,这位钱大人怎么样?好相处吗?”张行一行刚出村,跟着张行一起过来的师爷便迫不及待的凑上来问道。
张行捋着胡子点头,“跟我们之前打听的一样,这位钱大人瞧着不像是难相处的,为人好像也没什么架子。我特意提到我之前在西北待了六年,又提到张霖大人是我之前的上官,钱大人待我便亲切了很多。”
“看来人家说张霖大人跟二钱私交甚笃是真的。大人之前说的接风宴,钱大人同意了吗?”
张行点头,“同意了,不过钱大人要求接风宴简单点。”
简单?师爷立马看向张行,“那咱们是真按简单准备还是假的简单?”这里面这个度一个弄不好……结果怎么样那可就不好说了。这钱大人那可是即将上任的按察使。
“这”师爷这一问,还真把张行给问愣住了。
不过,师爷考虑的确实也
在理,毕竟官场上什么人都有。嘴里冠冕堂皇说着要简单,真的简单了又各种找茬,给人穿小鞋的也不少,是得慎重。
“那要不就按最高级别的准备?”
师爷也没主意,正想说‘要不再找人问问’呢,旁边赶车的老郭说话了,“大人,您们说的是给钱大人准备的接风宴吧?”
张行点头,“是接风宴。”
“那小的觉得您还是就简简单单办为好。”不用折腾那些乱七八糟的。
“嗯?”张行、师爷对视一眼,两人同时扭头看向老郭,“怎么说?”
老郭甩了下手里的鞭子,转头看了眼张行跟师爷乐呵呵道,“两位大人是外地人可能不知道,咱们这位小钱大人啊,素来不喜繁琐。之前两位县令大人在任的时候,小钱大人回来,这接风宴也都是简办的。逢年过节,本地商贾给钱家送礼,抄过了一定价值的东西,钱家也都是不收的。”
听山南村的人说,这是当初两位钱大人给钱家立下的规矩,这么多年下来,这些规矩本地人也早就已经习惯了。
第246章
竟是如此吗?
张行跟师爷对视一眼, 将信将疑。为慎重起见,张行并未直接下结论而是回去之后又把县丞、县尉叫了过来,向二人打听此事是否属实。
“属实, 这事确实是本地人尽皆知的。”县丞、县尉点头。
“那?”师爷转头看向张行。
张行咬牙,“既如此, 那就简办吧。”希望这位钱大人说的是真心话, 不是那等道貌岸然之辈。
揣着这样的忐忑,这场简办的接风宴翌日在状元楼如期举行。
因为一切从简,厢房里的布置只能算是典雅大方, 菜色也都是本地常见的一些特色菜。
师爷跟着张行多年,帮张行办过不少次接风宴, 这次算是有史以来最简朴的一回。
是以钱有福来之前,师爷这心一直提着, 生怕钱有福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甚至为了以防万一,师爷还特意交待状元楼的掌柜帮着准备了另一间包厢, 另一桌菜,就为了钱有福一旦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可以立马调换。
然而, 让他意外的是,钱有福进来后,看到包厢里的布置, 不仅没有任何不满,还夸了张行几句。
“这位钱大人,还真是……难怪人家是皇上的心腹。”
接风宴结束, 张行思及刚刚接风宴上钱有福的表现, 跟师爷感慨。
“这风这么大,雨下的这么急,船继续走会不会有危险啊?”
秦慕歌看到父子俩进来,看着窗外,一边让下人关窗户避免雨水被风刮进来湿了东西,一边有些担心的道。
“应该不会,这船是常年在这条河上跑的,船家比我们有经验多了,这点风雨他们应该有经验能应对。”
事实也确实如钱有福所言,船家的应对非常好,船速很快就降了下来,并在最近的码头停靠了下来。
直等一夜疾风骤雨过去,第二天天空放晴,商船才再次启程。
接下来的行程,一路都很顺利,老天爷也很给力,连续好些天都是大晴天。
虽然时间已经进入了十月中,却好像并没有多冷。钱有福他们连最后的皮子衣服都还没上身。
“爹,前面就到青山镇了。”
一路听钱有福讲青山镇的趣事,又知道爷奶,太爷爷太奶奶,哥哥姐姐都在青山镇,乐乐这一路上都盼着呢,听到船家让人来通知他们的船马上就要到青山镇码头了,小家伙很是兴奋。过来一个扒拉着钱有福腿,就想往岸上看。
钱有福笑着把小家伙抱起来,指着岸边的景致一一讲给小家伙听。可能是回了故乡的缘故,钱有福话里不知不觉便带上了几分青山镇这边的方言。
旁边一个同样站在甲板上准备下船的中年人听出钱有福的方言,看了钱有福一行人一眼笑着过来跟钱有福打招呼,“这位兄弟是在外打拼回来过年的吧?”
马上到家了,钱有福心情好。被人打断也没生气,笑着点头,“对,回来过年的,这位大哥也是?”
“是,老哥我也是带着一大家子回来过年的,这不我们青山镇现在厉害了,出了好几个不错的书院吗?正好孩子也到读书年纪了,把孩子送回来念书……”
“送回来念书?老哥你没弄错吧?青山镇一个小地方,能有啥好书院啊?”旁边人听到这话觉得这位老哥有点瞎搞。
老哥:“哎呦,老弟你这话可说错了,你要说咱们青山镇其他的不行,咱认,可您要说书院不行,那咱可要好好跟你说道说道了。咱们淮安府赫赫有名的二钱知道吧?那两位大人可都是咱们青山镇的,人家就是从咱们青山镇考出去的。还有周大人,杨大人,另外一位钱大人。您可别看咱们青山镇小,就咱们这小破镇子就咱们大周建国到现在可是出了好几位大人呢。”
“真假的?”这船上的乘客有的是外地来的,对青山镇还真不了解,一听老哥这么一说,立马来了兴趣,问了老哥不少青山镇的事。也听老哥说了不少。
钱有福在边上也跟着听了不少,其中这位老哥说的最多的,除了钱有福他们几个考中进士入朝为官的,就是青山镇
的一座庙,一座从这里考出去的大人们考试之前都去拜过,还在山上抓到过人贩子的庙。
“这么说来,这庙挺灵啊?!”
“那肯定的,我跟你们说,现在只要来青山镇的,大家都会去拜拜,求学业、求财运、求姻缘,可灵了。”
“求子灵不灵啊?求子灵的话,我也去求一求。”
“灵,咋可能不灵呢……”
老哥一张好嘴,钱有福眼睁睁看着那位老哥硬生生把好些本来不准备在青山镇下船的人,都勾的下了船。
“这人真厉害?!”
“娘,谁厉害?”
安安算到他们这几天到,跟着钱长鑫几个到码头来接人,看到钱有福他们从船上下来,立马高兴的冲过来。听到秦慕歌嘀咕,下意识问道。
“船上遇到的一位老大哥”秦慕歌抱着冲到她怀里的安安轻笑,“你们怎么过来了?在码头上等多久了?”
“也没等多久。”另一边,钱有福也在问钱长鑫,叔侄俩几年没见,钱有福上来先给了他三叔一个熊抱,等抱完了,叔侄俩才到一边说话。
话题主要围绕在李氏几个长辈及钱长鑫三个孩子身上,“阿义(钱有福堂弟钱有义,钱长鑫儿子)这几年都在做什么?”
“在族学里教书呢,你也知道,那孩子天资一般,有你托人送回来那些资料,才好不容易中了秀才,也不想再往上考了,你爷就让他去族学里给孩子们上课去了。”
钱有福点头,以阿义的性子教书育人也不错。“听说镇上多了几个书院?”
钱长鑫点头,“你念书时候私塾的小袁夫子你还记得吧?有一家是他回来开的。还有一家就是之前杨秀才开的那个私塾,你们都中了进士后,咱们青山镇名声传出去了,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袁秀才、杨秀才就又找了一些人,各自办了个小书院。”
延用的还是跟钱有福他们那时候差不多的教学模式。不过现在官府重视,每年都会定期邀请县学、府学的教喻、教授们过来讲学。
他们本地书院私塾之间比拼的氛围也很好,所以他们镇的整体教学水平很不错,“就连咱们族学现在学生都不少呢。”这两年每年都有人捧着银子过来想要进他们族学附学。
第245章
“哦?”钱有福挑眉, “族学里孩子们学的不错?”可是就钱有福所知,好像真正考出来的并没有几个吧?
族学是钱有福中进士那一年正式办的,算算到现在也有十年了, 举人、进士且不说,按理童生, 秀才总该培养出来几个吧?事实却并非如此, 更好的条件并没有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算上顺哥儿,山南村族学这十年也就培养出了两个秀才,一个童生。
虽说, 钱有福当初置办族田,办族学的初衷只是希望家里族里孩子不用因为念不起书而做文盲, 希望所有人都能有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可是十年那么多钱, 那么多米粮花出去了,他肯定多少也还是想要一点成果的。
钱长鑫讷讷, “去年顺哥儿回来后,做了些改革, 比之前好多了。”当然, 跟外面的正规书院还是有些差距,不过那些想到他们族学来上课的,主要也不是因为他们族学教书好, 更多的其实还是想通过族学里的人跟他两个在京城做官的侄子扯上关系。这一点族里都知道,钱长鑫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爹管的还是挺严的, 口碑不好, 门风不好的,他们都拒了。
钱有福不置可否, 他没亲眼看到,暂且不做评价。
“阿福,你这次能在家呆多久啊?去江宁府是做的什么官?”之前钱有福写信回来,只说外放到江宁府为官,具体做什么,信上也没细说。
“做按察使,差不多能呆一个多月吧。”
钱长鑫点头,他常年地头忙活,虽然生意上的事知道了不少,人情世故这些年也比之前不知高明了多少,可官场上的事,他并不十分了解,还是后面把人接回去了,阿义过来,听阿义解释了一下,钱长鑫这才知道按察使是正四品官,在提刑方面比一府知府权限还大。
钱长鑫震惊之后,欣喜的跑去跟他爹、他二哥分享好消息。
“真的?阿福真的当大官了?”钱存贵听了,眯着眼睛向钱有福求证。
钱有福半蹲在他爷跟前,握着他爷皮包骨的手笑着点头,“按着普通老百姓来说,算是个大官吧?”
“阿福厉害,我孙子厉害。”钱存贵牙差不多都掉光了,这一笑,牙床都露出来了。
跟着他爹一起凑过来的乐乐连声附和,“对,我爹最厉害。”
小家伙年纪小,声音里还带着奶味,长的又可爱机灵,逗的一圈人都笑了。
“太爷爷、爷爷,县令大人来了。”平哥儿刚刚在族学那边上课,得知他二叔回来了,立马就跟夫子说一声跑回来了,路上正好跟县令的马车撞上。
“县令?速度还挺快?”
钱有福这一趟回来没有大张旗鼓,原本还以为对方会晚点知道呢,没想到这么快就得到消息追过来了。“阿爷,我去见见,等下再来跟您说话。”
“好好,去吧,去吧,乐乐留下陪我就行了。”钱存贵笑着挥手。
钱有福点头,伸手揉揉乐乐小脑袋,交代小家伙好好陪太爷爷,这才站起身,简单整理了一下衣着出去了。
*
“张大人?”
“是,正是下官。”张行躬身给钱有福行礼。
钱有福摆手,示意对方坐,“张大人是今年初才来青山镇任职吧?”之前的几位县令,钱有福都认识,见过。
“是,下官之前在西北待了六年,今年二月才来的这边。”
西北?“张大人可知道张霖张大人?”
“知道知道,张霖大人正是下官之前的长官。”
长官?这么说还是熟人?钱有福心道这世界真小,面上还是就张霖的话题继续跟张行聊了会儿。
待二人关系拉进了一些之后,张行开口,“下官意欲明日在状元楼给大人接风洗尘,不知大人可能拨冗前往?”
“可以”钱有福点头,这一般是惯例,钱有福也无意去打破,不过,“简单些就行了。”
张行点头,想着钱有福刚到家,应该还有不少事,明天的接风宴既然钱有福已经答应参加了,也就没再耽搁,麻溜的告辞了。
“大人,这位钱大人怎么样?好相处吗?”张行一行刚出村,跟着张行一起过来的师爷便迫不及待的凑上来问道。
张行捋着胡子点头,“跟我们之前打听的一样,这位钱大人瞧着不像是难相处的,为人好像也没什么架子。我特意提到我之前在西北待了六年,又提到张霖大人是我之前的上官,钱大人待我便亲切了很多。”
“看来人家说张霖大人跟二钱私交甚笃是真的。大人之前说的接风宴,钱大人同意了吗?”
张行点头,“同意了,不过钱大人要求接风宴简单点。”
简单?师爷立马看向张行,“那咱们是真按简单准备还是假的简单?”这里面这个度一个弄不好……结果怎么样那可就不好说了。这钱大人那可是即将上任的按察使。
“这”师爷这一问,还真把张行给问愣住了。
不过,师爷考虑的确实也
在理,毕竟官场上什么人都有。嘴里冠冕堂皇说着要简单,真的简单了又各种找茬,给人穿小鞋的也不少,是得慎重。
“那要不就按最高级别的准备?”
师爷也没主意,正想说‘要不再找人问问’呢,旁边赶车的老郭说话了,“大人,您们说的是给钱大人准备的接风宴吧?”
张行点头,“是接风宴。”
“那小的觉得您还是就简简单单办为好。”不用折腾那些乱七八糟的。
“嗯?”张行、师爷对视一眼,两人同时扭头看向老郭,“怎么说?”
老郭甩了下手里的鞭子,转头看了眼张行跟师爷乐呵呵道,“两位大人是外地人可能不知道,咱们这位小钱大人啊,素来不喜繁琐。之前两位县令大人在任的时候,小钱大人回来,这接风宴也都是简办的。逢年过节,本地商贾给钱家送礼,抄过了一定价值的东西,钱家也都是不收的。”
听山南村的人说,这是当初两位钱大人给钱家立下的规矩,这么多年下来,这些规矩本地人也早就已经习惯了。
第246章
竟是如此吗?
张行跟师爷对视一眼, 将信将疑。为慎重起见,张行并未直接下结论而是回去之后又把县丞、县尉叫了过来,向二人打听此事是否属实。
“属实, 这事确实是本地人尽皆知的。”县丞、县尉点头。
“那?”师爷转头看向张行。
张行咬牙,“既如此, 那就简办吧。”希望这位钱大人说的是真心话, 不是那等道貌岸然之辈。
揣着这样的忐忑,这场简办的接风宴翌日在状元楼如期举行。
因为一切从简,厢房里的布置只能算是典雅大方, 菜色也都是本地常见的一些特色菜。
师爷跟着张行多年,帮张行办过不少次接风宴, 这次算是有史以来最简朴的一回。
是以钱有福来之前,师爷这心一直提着, 生怕钱有福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甚至为了以防万一,师爷还特意交待状元楼的掌柜帮着准备了另一间包厢, 另一桌菜,就为了钱有福一旦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可以立马调换。
然而, 让他意外的是,钱有福进来后,看到包厢里的布置, 不仅没有任何不满,还夸了张行几句。
“这位钱大人,还真是……难怪人家是皇上的心腹。”
接风宴结束, 张行思及刚刚接风宴上钱有福的表现, 跟师爷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