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花萼楼扬名相见欢(二)
侯孝康敲了敲桌前的小铜钟,四楼一片安静。他站起身来,朗声道:“明年春闱会试就要来了,秋八月,国子监的年考也要依期举行。今日我与石世兄一并举行这次文会,一是想为国子监的学子们扬名;二是讨个好彩头,愿诸位监生年考中魁,春闱中试!连中连捷!”
“好!”众人齐声叫好道。
待到众人声音小些,侯孝康继续说道:“今日,延请了众多名士。有国史馆学士邴老大人,鞠老大人,集贤馆学士关老大人。还有国子监左司业秦大人,教授程老先生,蒲老先生,助教谷先生、图先生、郭先生、冯先生,以及其他贤达先生十余位,作为今日的评判。”
看了一圈众人,看到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看着自己,侯孝康不由心中一阵得意。不过当他的目光扫到靠窗某一桌时,脸色顿时冷了一下,但随即又恢复了热情洋溢,继续说道。
“今日是为扬名求彩头,不是考试,所以不取一二三名,只取优、良、中、平,如何?
“好!”
不取名次,要是做得不好,大家面子多少好看些。
“今日只论诗词,暂且不论其它,题目由邴老大人、鞠老大人和关老大人合出,届时再揭晓。”侯孝康先讲好规矩,“现在大家先好好吃喝一顿,填饱肚子,再以文会友。”
“好!”众人齐声叫道。
石光珠挥挥手,仆人鱼贯而上,迅速在各桌上摆好菜肴。每桌三荤三素一汤,总计七个菜,取小三元、大三元、殿试夺魁七元之数。
三荤是火腿炖肘子、糟鹌鹑、酒酿清蒸鸭子,三素是炒蒿子秆儿、油盐炒枸杞芽儿、素布油滚豆子,一汤是虾丸鸡皮笋干汤。还有奶油松卷酥、如意糕两样点心,甜点皮子奶一份,每人再配江南碎玉牙儿米饭一碗,黄酒一角。
因为有诸位老大人和老先生在,大家都吃得极其斯文,食不语,饮不言,四楼里一片寂静,反倒三楼传来吆三喝四的喧哗之声。石光珠眉头一皱,叫过一位小厮,低声嘱咐了几句。没过一会,三楼也变得安静了。
酒足饭饱,伙计们流水介地转了一圈,桌子被收拾地干干净净,然后摆上文房四宝,茶盏则被放到了一边。
秦基带着几位教授助教围着三位老大人,低声私语什么。刘玄眼尖,看到了那位郭助教,对着国史馆学士鞠老先生,笑意盈盈,不知在说些什么。而鞠老大人对郭助教也态度和蔼,就跟亲近子弟一般。
徐文祯和明国维都看到了这一幕,他们俩知道刘玄跟郭助教的恩怨,不由担忧地看向刘玄。
刘玄微微一笑,只是摇摇头。
“好,题目出来了!”一位直讲大声讲道。
“三位老大人,几位先生合计,而今是春暖花开之时,众人又多原籍江南,希望以春为题,以写江南为目,做七言诗一首,请诸位动笔吧。”
众人纷纷动笔,刘玄这桌,宋恪元拱拱手道:“鄙人只长算学,拙于诗词歌赋,就不献丑了。”
原来他十七岁中了举人,可考了四次都没中进士,最后考了特科,进了集贤馆。
“仁兄谦虚了。”刘玄三人客气了一句,然后互视一眼,就按年纪长幼来写。
徐文祯挥毫写下了“题蕉.惯见闲庭碧玉丛,春风吹过即秋风。等闲坐视荣枯事,却寄萧萧数叶中。”
明国维则写下“春柳.黄骊时复唤春游,陌上杨花漫不休。几向离筵摇落日,莫教长笛动清秋。”
轮到刘玄了,徐文祯、明国维、宋恪元都围站在一旁,注视着持笔的刘玄。不知不觉中,有两个直讲悄悄走到了旁边。
“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妙啊,真妙!我与张义之诗,过于老成,难有春之妙趣,持明这一首《村居》,前两句,写尽了春来之草长莺飞,柳拂烟醉的美景。后两句则写尽这春暖风起的趣味,生动活泼,而且题和目全贴上了,妙哉,妙哉啊!”
徐文祯摇头晃脑地说道,明国维在一旁也是连连附和。初次见面的宋恪元有些震惊,嘴里碎碎念道,时不时举目关注不过十六岁的刘玄。
诗文交上去后,徐文祯和明国维的诗被评了一个良,刘玄的诗倒是被评了一个优。但是被评优的诗有六首之多,刘玄的诗在其中并不显眼,倒是一位叫沈自省的贡生,写的一首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斗笠遮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得到了众人交口称赞。
鞠老大人和关老大人直说这首诗极有情趣,意境甚高,还有一番禅意。邴老大人坐在那里,抚须不语,满脸却是得意之色。站在他身边的沈自省,却是一脸傲气。
刘玄三人都识得这位沈大才子,他是苏州世家沈府子弟,江南省乡试解元,“直接保送”来了国子监读书,听说他的恩师是国史馆的学士,想必就是邴老大人吧。这位沈自省自视甚高,国子监的贡生没有几个他能看得上眼的。
前段时间,刘玄动手收拾侯孝康、石光珠手下恶奴,他当众评论了一句,“惩戒恶奴,同窗情重。”
后来刘玄当场写了两首《雪景》,名动国子监,他却是说了一句,“雕虫小技,故作卖弄。”
现在看今日场景,就算是扬名,也只怕是要给某一人扬名吧。
那位直讲又叫道,“第二题出来了,写词两首,以《相见欢》为词牌,一写春,一写秋。请诸位动笔吧。”
众人一片哗然,这题目的难度也太高了吧。同一个词牌,还一写春,一写秋。在座的要是慢慢苦思个半日两天的,还是能写得出来。可要是当场写出来,那就真的要有大才了。
几十张桌子,围着的众人都是愁眉苦脸,连连摇头。
徐文祯先持笔站在桌前思量了好一会,好容易写下两首,左右看过后,觉得跟狗屎一般,一气之下就撕成粉碎,然后把桌子让给了明国维。
明国维站在那里苦思冥想了好一会,终于写下了一首,第二首却是写到一半就再也写不下去了。长叹一声,也把那首词撕掉。
轮到刘玄,徐文祯和明国维站在他身边,脸色有些紧张。此时的他们也品出味来,别人或许写不出来,这沈自省肯定是能写出来。要是姓沈的写出来了,他们三人写不出来,以后在国子监见面,指不定要被如何奚落。
看到刘玄站在桌前,并不动笔,徐文祯和明国维有些急了,但不敢催促。旁边站的两位闲人却呵呵地笑了起来:“刘大才子也写不出来?”
另一人捧哏道:“莫非是只能写雪景和乡野的诗,遇到这婉约清丽的词牌,就写不出来了?”
“哈哈,僻远苦寒之地待久了,就是这样。眼界所限啊。”
两人居然摇头晃脑起来。
刘玄却持笔写了起来,刚写了一行,徐文祯和明国维不由眼睛一亮。两位闲人不由脸色大变,其中一人匆匆离去。
没几息,刘玄正在奋笔之时,前面有人大声道:“沈公子的词写出来了!第一首,《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第二首,《西楼子》,楼前秋水悠悠,驻行舟。满目寒云衰草,使人愁。多少恨,多少泪,谩迟留。何似蓦然拚舍,去来休。”
两首词引起众人一片叫好声,鼓掌的,跺脚的,似乎还有些唯恐不乱的,引得楼阁里沸腾喧闹,杂乱不堪。
徐文祯不由叫了声该死。做诗词最忌讳被打断思路,思路一断,就不知如何才连得上。只见刘玄放下笔来,站在那里默然无语。
看在眼里的徐文祯和明国维不由黯然叹息,旁边的那位闲人不由露出喜色。
“好!”众人齐声叫好道。
待到众人声音小些,侯孝康继续说道:“今日,延请了众多名士。有国史馆学士邴老大人,鞠老大人,集贤馆学士关老大人。还有国子监左司业秦大人,教授程老先生,蒲老先生,助教谷先生、图先生、郭先生、冯先生,以及其他贤达先生十余位,作为今日的评判。”
看了一圈众人,看到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看着自己,侯孝康不由心中一阵得意。不过当他的目光扫到靠窗某一桌时,脸色顿时冷了一下,但随即又恢复了热情洋溢,继续说道。
“今日是为扬名求彩头,不是考试,所以不取一二三名,只取优、良、中、平,如何?
“好!”
不取名次,要是做得不好,大家面子多少好看些。
“今日只论诗词,暂且不论其它,题目由邴老大人、鞠老大人和关老大人合出,届时再揭晓。”侯孝康先讲好规矩,“现在大家先好好吃喝一顿,填饱肚子,再以文会友。”
“好!”众人齐声叫道。
石光珠挥挥手,仆人鱼贯而上,迅速在各桌上摆好菜肴。每桌三荤三素一汤,总计七个菜,取小三元、大三元、殿试夺魁七元之数。
三荤是火腿炖肘子、糟鹌鹑、酒酿清蒸鸭子,三素是炒蒿子秆儿、油盐炒枸杞芽儿、素布油滚豆子,一汤是虾丸鸡皮笋干汤。还有奶油松卷酥、如意糕两样点心,甜点皮子奶一份,每人再配江南碎玉牙儿米饭一碗,黄酒一角。
因为有诸位老大人和老先生在,大家都吃得极其斯文,食不语,饮不言,四楼里一片寂静,反倒三楼传来吆三喝四的喧哗之声。石光珠眉头一皱,叫过一位小厮,低声嘱咐了几句。没过一会,三楼也变得安静了。
酒足饭饱,伙计们流水介地转了一圈,桌子被收拾地干干净净,然后摆上文房四宝,茶盏则被放到了一边。
秦基带着几位教授助教围着三位老大人,低声私语什么。刘玄眼尖,看到了那位郭助教,对着国史馆学士鞠老先生,笑意盈盈,不知在说些什么。而鞠老大人对郭助教也态度和蔼,就跟亲近子弟一般。
徐文祯和明国维都看到了这一幕,他们俩知道刘玄跟郭助教的恩怨,不由担忧地看向刘玄。
刘玄微微一笑,只是摇摇头。
“好,题目出来了!”一位直讲大声讲道。
“三位老大人,几位先生合计,而今是春暖花开之时,众人又多原籍江南,希望以春为题,以写江南为目,做七言诗一首,请诸位动笔吧。”
众人纷纷动笔,刘玄这桌,宋恪元拱拱手道:“鄙人只长算学,拙于诗词歌赋,就不献丑了。”
原来他十七岁中了举人,可考了四次都没中进士,最后考了特科,进了集贤馆。
“仁兄谦虚了。”刘玄三人客气了一句,然后互视一眼,就按年纪长幼来写。
徐文祯挥毫写下了“题蕉.惯见闲庭碧玉丛,春风吹过即秋风。等闲坐视荣枯事,却寄萧萧数叶中。”
明国维则写下“春柳.黄骊时复唤春游,陌上杨花漫不休。几向离筵摇落日,莫教长笛动清秋。”
轮到刘玄了,徐文祯、明国维、宋恪元都围站在一旁,注视着持笔的刘玄。不知不觉中,有两个直讲悄悄走到了旁边。
“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妙啊,真妙!我与张义之诗,过于老成,难有春之妙趣,持明这一首《村居》,前两句,写尽了春来之草长莺飞,柳拂烟醉的美景。后两句则写尽这春暖风起的趣味,生动活泼,而且题和目全贴上了,妙哉,妙哉啊!”
徐文祯摇头晃脑地说道,明国维在一旁也是连连附和。初次见面的宋恪元有些震惊,嘴里碎碎念道,时不时举目关注不过十六岁的刘玄。
诗文交上去后,徐文祯和明国维的诗被评了一个良,刘玄的诗倒是被评了一个优。但是被评优的诗有六首之多,刘玄的诗在其中并不显眼,倒是一位叫沈自省的贡生,写的一首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斗笠遮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得到了众人交口称赞。
鞠老大人和关老大人直说这首诗极有情趣,意境甚高,还有一番禅意。邴老大人坐在那里,抚须不语,满脸却是得意之色。站在他身边的沈自省,却是一脸傲气。
刘玄三人都识得这位沈大才子,他是苏州世家沈府子弟,江南省乡试解元,“直接保送”来了国子监读书,听说他的恩师是国史馆的学士,想必就是邴老大人吧。这位沈自省自视甚高,国子监的贡生没有几个他能看得上眼的。
前段时间,刘玄动手收拾侯孝康、石光珠手下恶奴,他当众评论了一句,“惩戒恶奴,同窗情重。”
后来刘玄当场写了两首《雪景》,名动国子监,他却是说了一句,“雕虫小技,故作卖弄。”
现在看今日场景,就算是扬名,也只怕是要给某一人扬名吧。
那位直讲又叫道,“第二题出来了,写词两首,以《相见欢》为词牌,一写春,一写秋。请诸位动笔吧。”
众人一片哗然,这题目的难度也太高了吧。同一个词牌,还一写春,一写秋。在座的要是慢慢苦思个半日两天的,还是能写得出来。可要是当场写出来,那就真的要有大才了。
几十张桌子,围着的众人都是愁眉苦脸,连连摇头。
徐文祯先持笔站在桌前思量了好一会,好容易写下两首,左右看过后,觉得跟狗屎一般,一气之下就撕成粉碎,然后把桌子让给了明国维。
明国维站在那里苦思冥想了好一会,终于写下了一首,第二首却是写到一半就再也写不下去了。长叹一声,也把那首词撕掉。
轮到刘玄,徐文祯和明国维站在他身边,脸色有些紧张。此时的他们也品出味来,别人或许写不出来,这沈自省肯定是能写出来。要是姓沈的写出来了,他们三人写不出来,以后在国子监见面,指不定要被如何奚落。
看到刘玄站在桌前,并不动笔,徐文祯和明国维有些急了,但不敢催促。旁边站的两位闲人却呵呵地笑了起来:“刘大才子也写不出来?”
另一人捧哏道:“莫非是只能写雪景和乡野的诗,遇到这婉约清丽的词牌,就写不出来了?”
“哈哈,僻远苦寒之地待久了,就是这样。眼界所限啊。”
两人居然摇头晃脑起来。
刘玄却持笔写了起来,刚写了一行,徐文祯和明国维不由眼睛一亮。两位闲人不由脸色大变,其中一人匆匆离去。
没几息,刘玄正在奋笔之时,前面有人大声道:“沈公子的词写出来了!第一首,《乌夜啼》,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第二首,《西楼子》,楼前秋水悠悠,驻行舟。满目寒云衰草,使人愁。多少恨,多少泪,谩迟留。何似蓦然拚舍,去来休。”
两首词引起众人一片叫好声,鼓掌的,跺脚的,似乎还有些唯恐不乱的,引得楼阁里沸腾喧闹,杂乱不堪。
徐文祯不由叫了声该死。做诗词最忌讳被打断思路,思路一断,就不知如何才连得上。只见刘玄放下笔来,站在那里默然无语。
看在眼里的徐文祯和明国维不由黯然叹息,旁边的那位闲人不由露出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