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一梦就七年
  度人经响彻半边宫殿之时,这个寂静角落里的庭院突然变得虚幻起来,一切看的不在真实。
  曾有八国之兵路过此处庭院之外,却好似从未看到过此处庭院,后来八国兵马退出了紫禁城,太后老佛爷还朝,也曾派人找过此处庭院,想要取回昔年藏下的诸多珍宝,可最终翻遍了整个紫禁城,却一无所获。
  待到太后老佛爷病重之时,为了寻到半重宫殿,取出可延寿的重宝,整个钦天监以及直隶地区的有道高功都被请进了紫禁城,想要寻到消失不见的半重宫殿,可无论如何搜寻,一点踪迹也不见,似是这个宫殿就从未出现过。
  外界的纷纷扰扰从未干扰到小院之中的事物,庚子国变之时,李青莲初入半重宫殿,这里看起来堪比半个紫禁城,可隔了一年,这里就的大小就只能比肩太和殿了。
  又隔了两年,这里的规模看起来比乾清宫还要小上一点,直到现如今,这半重宫殿的大小已经恢复了原本的模样。
  而一直颂念度人经的道衍和尚也变了,变得更加有血有肉,变得时而如同锋芒毕露,时而却又似画中仙佛缥缈云逸。
  不过唯一没变的是他口中的度人经,从未停止过,不过超度的对象早就非是那诸鬼了,而是与其面对面,盘坐了七年未曾动过分毫的李青莲,与此同时也未曾忘记立在他身旁沾满了灰尘的霸刀。
  看着毫无所觉的李青莲,念叨了七年度人经的道衍和尚也有些无奈,他没想到此人心智如此之坚。
  自己本想携渡人功德与一生道行,渡进此人心中魔念,使魔老去,引佛归来,可谁曾想到,全是无用功,没能动摇他的意志丝毫。
  细细想来,反而是自己受了他很多影响,真是可怖可惧,此人若不早亡,日后成就必然会远超于他。
  此时此刻,李青莲正沉静在一个精神世界,他以一个似是旁观者又似是参与者的身份,过完了一个人的一生。
  元,至元,元年,五月,江南大涝,苏州长洲县,一个姓姚名广孝的小子,在望不到尽头的阴雨中,出生在了一个普通的医者家庭。
  自小,姚广孝就聪慧无比,以神童之名闻名乡里,经史子集过目一遍即可颂,熟读三五日,便可倒背如流,琴棋书画皆有涉略且造诣不凡,家传医药本事更是出类拔萃,闻名府郡。
  元至正十二年,未避兵祸,这个早熟的男人在自己十四岁之时,选择了出家为僧,同年,他遇到了一个改变了他一生的男人,灵应宫道士席应真。
  在他那,他知道了天地广阔,他看到了诸般妙法,年少慕艾,少年的姚广孝不顾世俗礼法,拜了这个男人为师。
  世间至此,多了一个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的学习易经与方术的和尚。
  自知天地广阔,道衍即苦学不倦,通儒、道、佛、兵诸家之学,犹善诗文,与此同时,交好当世名家宋濂、杨基,时时讨益学问。
  游嵩山寺,有相面者袁珙曾说他:“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如元开国之时的刘秉忠,非是好人。”
  闻此言,道衍不惊不怒,反倒以之为荣。
  至正二十三年腊月,道衍于径山,师从愚庵大师潜心于佛,通内外典籍之学,在径山一代,成为较有名望的高僧。
  洪武三年,他遇上了一生当中第二个改变了他一生的男人,一个他势要追赶超越的男人,刘基,刘伯温。
  李青莲清楚的记得初次见到那个宽袍大袖仙气十足的男人之时,自己是有多么震撼。
  这是唯一一个疑似发现了他的存在的人,在他人的记忆中,在流逝了五百多年的烙印中,发现了他这个未来之人。
  诚意伯刘伯温,不愧是斩龙天下的无双高手,是在是太过恐怖了!
  碰面之时,这位千古名人只说了两句话,却让两个男人心中生起了波澜。
  第一句乃是对着道衍说的:“你之道太过剑走偏锋,过于邪异。”
  第二句则是对着立在道衍身后,从未被包括道衍在内的所有人感知到的李青莲说的:“见你之后,我方知道。”
  第一句话让道衍走上了一条与之相同的道路,扶龙而起。
  而第二句话则令李青莲通晓了道之广博,以及人之可怕。
  洪武十五年,明太祖朱元璋选高僧侍诸王,为已故马皇后诵经荐福。
  经人举荐,道衍成为燕王朱棣的身边的随侍僧人,随燕王朱棣至北平,住持大庆寿寺。
  建文,元年,十月,辅佐燕王世子率万人固守北平,击溃朝廷数十万北伐之师。
  此后,仍多赞谋帷幄,终使朱棣夺得皇位,借势扶龙而起,自身也借龙气垂青,一具厚积薄发,跨入了古来少有的金丹之境,比肩昔年斩龙天下的诚意伯。
  永乐二年八月,广孝回乡省亲访友,至长洲访姐,姐闭而不见,访友王宾,宾亦不见,但遥语曰:“和尚误矣,和尚误矣。”
  再去见姐,姐则骂他,广孝为之惘然,至此尝到众叛亲离之滋味。
  永乐十六年,三月十八日,病逝庆寿寺,以僧礼葬。
  成也扶龙,败也扶龙。
  因扶龙而起,姚广孝踏破了无数人想要跨过的天堑,一粒金丹吞入腹,自此,我命由我不由天。
  也因相扶之龙猜忌,一身通天本事,为龙气所慑,分毫无法用出,随着龙气逼迫,唯有圆寂陨落。
  观摩姚广孝的一生时,李青莲并未刻意去体会他修道之时的道韵,反倒是时刻关注着他的为人处事,道,有的时候就在人的一举一动之中,平时不觉的如何?甚至觉得乏味枯燥,可待到明悟之时,才觉得韵味无穷。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在姚广孝的一生感悟之中,除了他的感悟,李青莲还意外获得了两样收获,即永乐大典与道余录。
  其中,永乐大典包罗万象,实乃书中极品,而道余录虽然专诋程朱,却也包含了道衍和尚一生的思想精髓。
  半重宫殿中,深藏地底,被各种珍奇手段妥善保藏的无数天材地宝旷世奇珍,在一瞬间都化作了糜粉,所有精华都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而去。
  看着面前双目微微开始有些颤动的李青莲,道衍和尚由衷的有些叹服,此子天资聪颖更胜他的想象,居然在破开自己的超度之时,彻底圆满自身,开始叩关,想要自开道路,比肩金丹修士。
  感受到半重院落中的诸多珍宝成为糜粉,数之不清的力量精华,在顺着虚空中精神力构建的通道中,传递到面前这个枯寂了七年的身体时,道衍和尚知道,这个闯进半重宫殿的男人,已经与他站到了同一高度。
  忽的一下,本来圆润如一的精神磁场崩溃,一道血色的气劲初生在这半重宫殿之中,接替了已经破碎的精神磁场,包裹着李青莲与道衍和尚。
  “这是何物?昔年安敬思踏破武道之中的报丹之境,也不过是练就了一身金刚之躯,刀枪不入力大无穷,虽然在战场之上纵横无敌,可遇上金丹修士也无可奈何,杀之不的。
  但在你这血色气劲的笼罩下,我有种感觉,就是全盛之时的我,在龙气的助益之下,碰上你和你的血色气劲,也多半会下场凄惨。”
  尽管只是一道执念,在实力他不如本体,但是在眼光上,道衍和尚却丝毫不差,这一刻他确实感觉到了死亡的威胁。
  “托你之福,观摩了你一生的修道的感悟,我这个武者在如何运用天地之气上,总算是总结出了点东西,这血色气劲我称之为化罡。”
  “化血气之劲,为凝聚无比却又与天地相合的罡劲,好手段,好想法。
  如此一来,武者的寿元虽然未曾增加什么,可是在攻击的手段上,总算是不下于我们这些金丹修士了。
  我观你这罡劲特征,这罡劲在持久之上远不如我等金丹修士的真元,但在爆发之时,却胜我等金丹修士数筹,开山断流乃是等闲。
  化罡的罡劲是在太过强大,若是可以,我希望你能够藏私,天地有变,妖魔鬼怪只会越来越少,有无这罡劲,于这世人来说并无多少助益。”
  “数十年修行方有今日,也总算为自己,为我等武人,走通了一条路,你让我私藏这条路,不授世间武者,恕我不能答应,武者太缺一条路来指明前途了。
  尔等修道之士历朝历代皆有英杰用尽各种方法踏入金丹,所以尔等修道之人,在至金丹之前,绝对不会迷茫疑惑,怀疑自身,生出知见障。
  可我等武人却不同,千百年来我等武人只能寄希望于一个五代十国之时的沙坨人李存孝,这是何等的可悲?
  有多少天资绝顶之辈,就是因为在武道一途之中不够自信,生出了知见障,断绝了武道之途?这种悲剧自我之后又岂能再次上演。”
  “可化罡一途也绝非易事,你就不怕其他武者冲关不成,身死道消?”
  “朝闻道,夕可死,你不如他!”
  一声叹息之下,本来凝实如同真人的姚广孝开始变得虚幻起来。
  “是啊,当初我学他扶龙,却没能学到他断龙气牵扯,从那时候起,我就不如他。
  今日更是差劲,渡你不成,倒是差点被你渡去,到了最后却因心中对于天下苍生的执念,想要劝阻你布道天下武者,我不如他也不如你!”
  虚幻起来的道衍和尚越来越透明,直至消失不见,归于世间。
  又独自盘坐了良久,李青莲才起身,收刀归鞘,微微躬了一礼,他提刀走出了重现世间的半重宫殿。
  一路缓行,直到天明时分,他才自刚刚洞开的午门之中,逆着文武百官进宫朝议的人流,出了这围困了世人数百年的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