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番外之翁婿(二)
  第二日,荥阳王早早进了宫。
  倒是李景,前一晚喝了酒,荒唐半夜,比平日起迟了一个时辰。
  听闻岳父已经在福宁殿里等候觐见,李景有些心虚,麻溜地更衣梳洗,走路都比平日快得多。
  陆临半点不急,气定神闲地给快步而来额上微微冒汗的天子请安:“臣见过皇上。”
  后宫只一个皇后娘娘,皇上又不是胡乱宠幸别的美人。他巴不得女婿和女儿感情好。
  李景忙笑着扶起陆临,腆着脸解释:“朕昨晚喝了不少酒,今日起得迟了些。”
  岳父半点不介意,岳父笑呵呵:“臣也没等多久。”
  李景厚颜一笑,携着岳父去了御书房。
  这里是李景平日读书之处,内侍都被打发了出去,只翁婿两个对坐说话,亲密随意得多。李景也不肯自称朕了,亲热地笑道:“岳父领兵在外一年多,打了不少仗,说来给我听听。”
  陆临也有趣,不管李景怎么称呼,他照旧一口一个皇上。
  就这么闲话了小半日。
  直至小圆公公来回禀:“启禀皇上,几位尚书大人有要紧的政事禀报。”
  大魏疆土辽阔,每日国事繁杂。只凭天子一个人,根本处置不了这么多政事。所有奏折,都先进内阁。内阁众臣先看过一遭,从中挑出重要的,再呈至御前。
  有格外要紧的,就得亲自禀报并议事。所以,基本上每日都有小朝会。
  李景歉然地对陆临说道:“我本想陪岳父半日。没曾想,又有政事来了。”
  陆临笑道:“国事要紧。臣已经回京,以后皇上什么时候想见臣了,臣随时都能进宫。”
  这倒也是。
  李景一笑,随口道:“岳父也别急着回去,既是进宫了,就去椒房殿一趟。正午和小玉一同用膳。”
  这个提议,正合陆临心意。
  昨日父女重逢,只见了一面,短短几句话,他就去赴宫宴了。今日有空闲,能和女儿坐在一起用午膳,待上一两个时辰。
  这对他来说,才是最大的恩赏厚赐。
  陆临欣然应了:“外臣进后宫,于宫规不和。皇上恩准臣进椒房殿探望皇后娘娘,臣便厚颜去一回。”
  这个时辰,陆明玉正好处理完了宫务。
  听闻亲爹来了,陆明玉喜上心头,黑眸中满是笑意,快步走出去相迎。
  陆临行事周全,绝不肯恃宠生娇落人话柄,坚持行了臣礼。陆明玉拗不过亲爹,只得任由陆临行礼,再伸手扶起亲爹。
  父女两个各自入座。
  陆明玉笑吟吟地说道:“我这就让人备午膳,爹今日正午留下用膳。”
  陆临笑道:“臣来了就没打算空着肚子回去。”
  这话说得风趣诙谐,一旁的绮云抿唇轻笑不已。再见主子,眼角眉梢都是笑。
  娘娘已经很久没这般开怀喜悦了。
  父女两个,不说战事,也不提政务,就说些家常闲话,分外惬意自在。到了正午,姐弟三个都来了,还有李景,也特意回来陪岳父一同用膳。
  陆临心怀大慰。
  问得再多,也不及亲眼目睹。
  李景做了天子,对陆明玉的态度分毫未变,还是像以前一样。一会儿为陆明玉夹菜,一会儿拿帕子为幼子擦嘴角,夫妻两个不时对视一笑,举手投足间都是默契。
  ……
  三日后,陆临上了一道令众臣震惊的奏折。
  荥阳军打了一年多的仗,平定燕楚叛乱,立下大功。也死伤了不少。按着惯例,战后应该重新招募新兵,补充兵力。
  陆临这道奏折,却正好相反。是要将年过四旬的老兵放还归乡。
  在军中,一个饱经阵仗的老兵,能抵得上三个新兵。就连濮阳侯,也被惊得双目圆睁,看陆临的眼光和看傻子差不多。
  赵家军派出的那两万士兵,大半都是新兵。真正的精兵,都被留下了。所以,他舍出那两万士兵,虽然心痛,也不至于伤筋动骨。日后想扩充兵力,招募新兵进来,以老兵带新兵便可。
  荥阳王也太实在了,竟要将老兵都散了,这是要自斩一臂啊!
  坐在龙椅上的李景,也被岳父的举动惊住了。
  之前翁婿两个闲话,岳父可是半个字都没提啊!怎么忽然就上奏折了?
  李景心情纷乱,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陆临早已下定决心,此时神色平静,侃侃而谈:“先帝打了十几年的仗,平定大魏疆土。如今燕楚叛乱已平,四海平静。军中无需这么多兵力。”
  “臣想将老兵放还归乡,也是体恤他们连年打仗。如今年岁大了,也该让他们回乡,娶妻生子,过些安生日子。”
  “遣返老兵,得耗费一大笔安置银子。此事,就得由高尚书和杨尚书多多费心了。”
  户部高尚书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立刻道:“荥阳王言重了。这是臣分内之事,不敢言辛苦。”
  大魏国库里的银子,至少一半都用来养兵。
  站在户部的立场,真是恨不得兵越少越好。
  不过,也不能一味减弱兵力。没有强悍的军队和武力,一旦生出叛乱,就是灭国之祸。要如何权衡,那就是天子的事了。
  乔阁老斟酌一回,张口道:“老臣以为,荥阳王所言颇有道理。请皇上应了荥阳王所请,下旨令老兵归乡。”
  说着,看了濮阳侯一眼。
  濮阳侯:“……”
  看他做什么。他才没那么傻!
  再说了,他已经舍出两万赵家军,留在燕楚做了驻军。还想割他的肉不成!
  濮阳侯心里哼了一声,权当没看见乔阁老那意味深长的注目。
  罗尚书素来和乔阁老站同一阵营,乔阁老张了口,罗尚书自不能落下,立刻拱手启奏:“臣附议,请皇上下旨。”
  龙椅上的天子,注视着岳父,目光复杂,沉默了许久才道:“荥阳王的奏折,朕准了!”
  众文臣心里松口气。
  陆临也在心里暗赞一声。
  亲情是一回事,皇权是另一回事。为了稳固皇权,必要的时候得狠下心肠,做出正确的决定。
  能看透这一点,李景才算一个合格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