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第二十四节 新大宋(2)
朝廷在军事领域改革之所以没有受到掣肘,主要是大宋朝廷两百来年的重文轻武,并没有形成强势的军事特权阶层,这反而变害为利,让晏湲在军事领域的革新,得意轻装上阵。
最大的掣肘,主要是家军集团。可是随着岳飞之死,家军集团就没有了实际权力。后来恢复的几大家军,也都是虚有其表。
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这些将门,虽然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可是连韩世忠这样的猛将,后代都转变成了文官,张俊他们也不例外。
在家军集团恢复过来,度过了最初的恐慌之后。晏湲上台后,开始重新整顿官军势力。在这方面,赵构做过长期工作。他虽然对张俊这些人委以重任,可始终都没放心过,给他们大量特权,默认他们巧取豪夺,却始终不断敲打他们。赵构亲自抄写唐朝的《郭子仪列传》给各大家军首领看,希望他们做郭子仪,不要做安禄山。
晏湲重新整顿家军的时候,这些将领早就腐化,一个个家财万贯,良田千顷,韩世忠胖的早就骑不了马了。
四大家军先后被裁撤,缺额则由雇佣藩兵填补。
有钱的大宋,很适合采用募兵制。最早是张浚在广西秘密招募的俍兵,两广被东藩用河东、河北换走之后,大宋朝廷大量雇佣吐蕃人、雇佣川西兵、浙东兵,最后还雇佣东洲生番当兵。
宋朝的兵源同样强悍,训练水平,装备水平,都跟东藩半斤八两,因此没理由认为宋军不能打。尤其是大宋的东洲兵,跟东藩的东洲兵没什么区别。一个以大平原地区生番为主,一个以东海岸地区生番为主,事实上都是出于氏族社会的原始族群,好战悍勇,不惧生死,是极好的兵源。
对于凶悍的东洲番兵,大宋朝廷并没有一开始就大量招募到大宋,而是逐步引入。先是用到殖民地作战,招募东洲番兵为大宋开疆拓土,接着将番兵引入殖民地,最后才是引入大宋。
进入大宋的番兵,也没有驻扎在杭州临安府,而是主要部署在江北,让他们作为跟东藩决战的第一道防线。
宋朝控制的东海岸地区,北方是易洛魁人部落,南方是波瓦坦人部落,易洛魁部落联盟和波瓦坦部落联盟,其实此时还没有形成,而是分散为数以百计的不同氏族。其实他们的文化十分相近,都是母系氏族,氏族不是以男性为首领,而是由母系传承,氏族名称往往就是以氏族中最年长的妇女为名,女人地位跟男人一样高,甚至要高于男人,男女结婚之后,是男人迁入女方氏族,而不是女子嫁入南方。因此往往儿子并没有继承权,从一出生开始,就会被当做外族人,犹如男权社会形成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样的观念。
除了都是母系氏族之外,他们居住的房屋也都是长方形的房屋,他们都懂得制陶和编筐。以种植玉米的耕作农业为主,但跟大平原地区的定居民族一样,落后的生产方式,让他们无法完全靠着耕作获取食物,还需要兼营渔猎和畜牧。
由于男人被视作外人,男儿不值钱,所以宋朝人在这里招兵非常容易,甚至可以买到士兵。东海岸生番的男丁,大概也形成了他们自己的“三从四德”文化,这些被宋人带走的战士,非常容易将归属感寄托在宋人身上,好像嫁鸡随鸡了。
因此大宋朝廷经常给一些生番战士发忠心可嘉的表彰。
处于母系氏族时代,连易洛魁和波瓦坦这样的部落联盟都还没形成,导致他们很容易被征服。朝廷比东藩建立十二都还要容易的就在东海岸建立了九座军州,最北的是最晚建立的文兰军,最南的是最早建立的赘婿州。建立赘婿州的初期,宋人惊讶的发现,跟他们接触的生番酋长、战士竟然都是上门女婿,所以慢慢将这块定居点叫成了赘婿州。后来见怪不怪,因为整个东海岸基本都是母系社会。
他们可以选女婿做军事首领和部落酋长,但传承始终是母系血缘。部落酋长死后,他的财产要么由女儿继承,要么由妻子的姐妹继承,他儿子是没有继承权的,因为儿子迟早要嫁出去,成为别的氏族的人口。
大宋建成九军州之后,获得源源不断的东洲战士,一度他们对东藩表现的不再惧怕,变得相对强硬起来。东藩对朝廷也变得更加克制,似乎真的怕了朝廷一样。
直到李慢侯退休,李睿大刀阔斧的在草原上扩张,并且开始逐步摒弃东洲骑兵,因为随着李靖控制大平原,东洲骑兵变得不在可靠。可是大宋朝廷发现,东藩并没有因为不用东洲骑兵而虚弱,反而成功用辽东铁骑取代了东洲骑兵。
这些辽东骑兵,大多数是奴隶后代,也有少部分融入的曷懒甸女真、曷苏馆女真、辽东女真,甚至高丽人、契丹人、渤海人融合而成。习惯半耕半牧,性情淳朴,身体强壮,接受正规训练之后,战斗力并不比凶悍的东洲骑兵差。而且东藩还吞并了西藩,控制了强悍的关陇兵源。东藩还时常征发白鞑靼、林木部甚至联盟漠北部族行动。
这时候朝廷才再次开始忧虑起来,因为他们虽然能征调东洲生番,可是兵源数量上远远无法跟东藩相比,光是辽东就有两百万人口,而大宋征服的东洲东海岸地区,几百个生番部族加起来,也没有百万男丁,身体还不行,动不动就生病,一生病就病死大半部族。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大的掣肘,主要是家军集团。可是随着岳飞之死,家军集团就没有了实际权力。后来恢复的几大家军,也都是虚有其表。
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这些将门,虽然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可是连韩世忠这样的猛将,后代都转变成了文官,张俊他们也不例外。
在家军集团恢复过来,度过了最初的恐慌之后。晏湲上台后,开始重新整顿官军势力。在这方面,赵构做过长期工作。他虽然对张俊这些人委以重任,可始终都没放心过,给他们大量特权,默认他们巧取豪夺,却始终不断敲打他们。赵构亲自抄写唐朝的《郭子仪列传》给各大家军首领看,希望他们做郭子仪,不要做安禄山。
晏湲重新整顿家军的时候,这些将领早就腐化,一个个家财万贯,良田千顷,韩世忠胖的早就骑不了马了。
四大家军先后被裁撤,缺额则由雇佣藩兵填补。
有钱的大宋,很适合采用募兵制。最早是张浚在广西秘密招募的俍兵,两广被东藩用河东、河北换走之后,大宋朝廷大量雇佣吐蕃人、雇佣川西兵、浙东兵,最后还雇佣东洲生番当兵。
宋朝的兵源同样强悍,训练水平,装备水平,都跟东藩半斤八两,因此没理由认为宋军不能打。尤其是大宋的东洲兵,跟东藩的东洲兵没什么区别。一个以大平原地区生番为主,一个以东海岸地区生番为主,事实上都是出于氏族社会的原始族群,好战悍勇,不惧生死,是极好的兵源。
对于凶悍的东洲番兵,大宋朝廷并没有一开始就大量招募到大宋,而是逐步引入。先是用到殖民地作战,招募东洲番兵为大宋开疆拓土,接着将番兵引入殖民地,最后才是引入大宋。
进入大宋的番兵,也没有驻扎在杭州临安府,而是主要部署在江北,让他们作为跟东藩决战的第一道防线。
宋朝控制的东海岸地区,北方是易洛魁人部落,南方是波瓦坦人部落,易洛魁部落联盟和波瓦坦部落联盟,其实此时还没有形成,而是分散为数以百计的不同氏族。其实他们的文化十分相近,都是母系氏族,氏族不是以男性为首领,而是由母系传承,氏族名称往往就是以氏族中最年长的妇女为名,女人地位跟男人一样高,甚至要高于男人,男女结婚之后,是男人迁入女方氏族,而不是女子嫁入南方。因此往往儿子并没有继承权,从一出生开始,就会被当做外族人,犹如男权社会形成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样的观念。
除了都是母系氏族之外,他们居住的房屋也都是长方形的房屋,他们都懂得制陶和编筐。以种植玉米的耕作农业为主,但跟大平原地区的定居民族一样,落后的生产方式,让他们无法完全靠着耕作获取食物,还需要兼营渔猎和畜牧。
由于男人被视作外人,男儿不值钱,所以宋朝人在这里招兵非常容易,甚至可以买到士兵。东海岸生番的男丁,大概也形成了他们自己的“三从四德”文化,这些被宋人带走的战士,非常容易将归属感寄托在宋人身上,好像嫁鸡随鸡了。
因此大宋朝廷经常给一些生番战士发忠心可嘉的表彰。
处于母系氏族时代,连易洛魁和波瓦坦这样的部落联盟都还没形成,导致他们很容易被征服。朝廷比东藩建立十二都还要容易的就在东海岸建立了九座军州,最北的是最晚建立的文兰军,最南的是最早建立的赘婿州。建立赘婿州的初期,宋人惊讶的发现,跟他们接触的生番酋长、战士竟然都是上门女婿,所以慢慢将这块定居点叫成了赘婿州。后来见怪不怪,因为整个东海岸基本都是母系社会。
他们可以选女婿做军事首领和部落酋长,但传承始终是母系血缘。部落酋长死后,他的财产要么由女儿继承,要么由妻子的姐妹继承,他儿子是没有继承权的,因为儿子迟早要嫁出去,成为别的氏族的人口。
大宋建成九军州之后,获得源源不断的东洲战士,一度他们对东藩表现的不再惧怕,变得相对强硬起来。东藩对朝廷也变得更加克制,似乎真的怕了朝廷一样。
直到李慢侯退休,李睿大刀阔斧的在草原上扩张,并且开始逐步摒弃东洲骑兵,因为随着李靖控制大平原,东洲骑兵变得不在可靠。可是大宋朝廷发现,东藩并没有因为不用东洲骑兵而虚弱,反而成功用辽东铁骑取代了东洲骑兵。
这些辽东骑兵,大多数是奴隶后代,也有少部分融入的曷懒甸女真、曷苏馆女真、辽东女真,甚至高丽人、契丹人、渤海人融合而成。习惯半耕半牧,性情淳朴,身体强壮,接受正规训练之后,战斗力并不比凶悍的东洲骑兵差。而且东藩还吞并了西藩,控制了强悍的关陇兵源。东藩还时常征发白鞑靼、林木部甚至联盟漠北部族行动。
这时候朝廷才再次开始忧虑起来,因为他们虽然能征调东洲生番,可是兵源数量上远远无法跟东藩相比,光是辽东就有两百万人口,而大宋征服的东洲东海岸地区,几百个生番部族加起来,也没有百万男丁,身体还不行,动不动就生病,一生病就病死大半部族。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