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锦衣都督 第三百六十五章 诉说
“特科?”陈恭善目瞪口呆地道:“特科是什么东西?”
“你来说吧。”徐穆尘向着一个伴当笑道:“给他们简单说说。过一阵子,没准他们就全是咱们的同僚了。”
“是了,大人。”既然对方已经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徐穆尘的部下也不瞒骗他们,当下把众人叫过来,开始低声解释起众人的身份和任务来。
徐穆尘现在是保密局泉州处的特科长,等同于千户的身份。但大家知道,他在保密局还有经历司经历的正式官职告身,从六品的文官前程。
同时,还是张佳木青眼相加的心腹人物。现在和徐穆尘一起进锦衣卫的年锡之已经是都督大人的心腹,官职已经从经历升为总务局会办,加内阁赞善,翰林侍诏等官职。年锡之的大名已经传入内廷,连皇帝都对年锡之有所知闻,而徐穆尘被人称为与年锡之同名的人物,这样的人,泉州处的加佥事官衔的处长都远远不如,更不要说普通的卫中同僚了。
他要引几个人进特科,还不就是一句话的事?
况且,眼前这伙矿工出身的凶徒,一个个都也是难得的人才,个个是一脸杀气,看身手都很利落,哪一个都是双手血腥,身背人命。
特科是保密局的在各地分部专门负责行动的部门,装备,经费,人才,都是个顶个的强,所有的资源都在往特科倾斜,所以眼前这几个人也都是个中翘楚,就算是这样,眼前这伙强徒也不弱于他们。
最少,在同等装备的条件下,他们这些人必定不会是这些凶徒的对手。
身为特科的一份子,在场的人都知道受训练是一回事,要是事先在胆魄和格斗技巧等诸多方面有很深厚的底子,那么使用起来自然是事半功倍了。
“就是这么着,更多的机密,你们现在还不能知道。”讲到最后,一个特科成员一脸的骄傲,向着陈恭善等人道:“如果你们有幸能入锦衣卫,到时候自然就能知道更多。”
“入锦衣卫?”陈恭善两眼都放出光来。
锦衣卫虽然在外地由明转暗,但陈恭善等人对力量的把握很好,在一些蛛丝马迹之中他们早就发觉,各处的锦衣卫虽然销声匿迹,但其实已经更加可怕和恐怖。
能加入这样一个部门,以前的黑底就算洗白了,这一生一世,大约也不必担心什么了。
就算是执行公务死了……那又有什么了不起?瓦罐不免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上亡,为皇帝卖命死了,好歹还有人抚恤自己的遗族,总比现在要强的多,被人撵的如老鼠一般,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心里的滋味就甭提了。
“能不能入锦衣卫,我说了不算。”徐穆尘面色淡然,向着他们道:“那是京里头张大人才能做主的事。”
“张大人,我听说过。”王能接口道:“别的不说,他死保于少保,咱就敬他一头。”
“王能这厮,”陈恭善笑道:“当初就吵着要去劫法场,弟兄们不愿,他还要自己去。后来被他婆姨死活拉着,拼了死才拦住了他,不然的话,王能早就死在路上了。”
“可不是,他连路引也没一张,虽然现在不大查了,不象早年那么严,不过哪位兵大爷和你开个玩笑,你可就必死无疑了。”
王能身上有人命,而且不止一条,这是显然的事。
当初一群矿工造反,他可以说也是首领人物,海捕文书上有名的人。一旦被逮住,那肯定是必死无疑。
就算没这回事,无路引出外百里被捕者,一律处斩。地方官员如果认真的话,就凭这条也能砍了要去北京劫法场的王能。
王能这会已经又坐了下来,巨灵神汉一般的身子隐在黑暗之中,众人七嘴八舌的数落他,这个汉子只是嗡声嗡气地道:“咱是山东人,景泰元年,天子发赦书,这里又事败了,咱冒险潜回山东,正好于少保调山东班军保卫京师,咱又是军户,以前逃亡的罪过勾销了,上头又命入军,于是咱和本部的兄弟伙一起北上,到了京师看到有恶少欺负人,咱一拳头就把那恶少给打飞了。”
“好汉子。”徐穆尘拎起皮袋来,长饮了一口酒,笑道:“听你说话,就象是回到景泰元年那会儿,想当年可真是险。众心骚然,人心不稳,不少人向着南逃。要不是于少保定海神针,大明就已经成了南宋,也先早就在北京坐龙廷,咱们现在,最多又是个新南北朝。”
“可不是咋地。”王能搓了搓手,脸上也浮现出崇敬之色:“当初那个景像,可就甭提了。乱哄哄的,不少富户贵人都在往南逃。衙门里头也没有人管事了,要不然,那恶少也不那这么大胆,光天化日的强抢民女。”
“好,好,”徐穆尘大赞,“王兄真是好汉子。”
王能看着是野人一样,其实心细如发,他知道徐穆尘也是有意结纳。不过,既然是有意投效,自己倒也不必点破了。
当下点了点头,又道:“上头说我犯了军法,又是战时,乱哄哄的,就要拿我开刀问斩。”说到这,王能脸上也是露出怒色,“他娘的,其实哪里是要行军法?那恶少家中拿钱贿赂了我们千户,所以才拿我的命去抵人家的半条命。”
“狗日的贪官!”
“大明好好的江山,洪武爷手里多好过日子?就出来一个永乐把江山弄坏了。”
“要不是家里过不得,谁当初出来偷偷采矿?”
“说到底咱也不是那老实人,能给田主跪香案,叫人打了还要陪笑。”
“跪香案算什么?二田主狗腿子下来,咱庄上就得送大闺女去陪睡。老子一身好武艺,也受不得这等糟蹋,一掌拍死了那狗才,这不才出来亡命。”
“唉,提起来都是一笔苦账。”
王能一席话,也是把各人的苦水都引了出来。眼前的几十条汉子,都是好勇斗狠没错,但原本也都是老实良善人,而且身上义气过人,这才因为种种原因斗伤人命,没奈何出来采矿维生。
想一想,到怪不得当时的明政府视矿工为潜在的绝大危险,这些人来自山南海北,一个个都是桀骜不驯的凶徒,这伙人混在一起,聚集一处,又采的是铜或铁,一旦有人在其中播弄事非,挑动造反,一成事,就是天大的乱子。
叶宗留之乱,就是明证啊。
众人说了半响,王能才又悠悠开口,道:“当时我也以为是死定了,咱们军户苦啊,一年到头不得清闲,缴的粮多不说,还要自备武器去打仗。打仗也罢了,还要春秋操,要校阅,一年到头不得清闲。一年两班,到了京师,修城墙,建宫殿,修陵,哪一处大工不调咱们去?累个臭死,吃的猪食。好不容易放咱回去,还要被上头的小旗总旗们欺负,一层一层盘剥下来,一家老小,一年到头的辛苦,连碗饱饭也吃不着,裤子也没几条。当时我被押到法场上,我心里就想,我对朱皇帝可没有什么亏欠的地方,朱皇帝可真是欠我多了。要是重活一回,可在也不能受今生这种罪了。”
“王兄弟说的好!”在场的人都是磊落汉子,一时听对了脾气,都是喝起采来。
便是锦衣卫的人,也是相视而笑,知道彼此的意思。
他们要是愿意捱苦和做牛做马,现在也未必就在锦衣卫里头了。
“快到午时,眼瞅着刽子手拿着鬼头刀就过来了,刀光闪的老子心烦意乱的,老子当时和他说:兄弟,都是苦人,活计给哥哥做漂亮点。那厮也是咱卫里的人,官府的刽子手拿的多,他就少的多,也是一肚皮的怨气,当下只是冲着我冷哼一声,老子心里也是咯噔一响,心道:坏了,这回要遭罪的多了。正想着,就听着蹄声如雷,几百个甲士骑着高头大马,全身都是明盔亮甲,就跟天神一样,手里全是长戟大枪,纹眉大刀,一看就知道这是拱卫皇帝的禁军装扮,比咱们外路的卫所军和京营兵的装具都强的多了。”
王能说的虽慢,但一字一板,说的端肃认真,各人在一边听了,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徐穆尘带来的人也是京师无赖出身,这会子听的更是入神,有一人当初也曾经上过北京城头,向着蒙古人投过瓦块,这会子更是听的心驰神摇,连呼吸也粗重起来。
“那伙人越驰越近,老子和刽子手都瞧的呆了,那鬼头刀就停在老子脖子前,但当时谁还管它?都是呆了。就连咱们的千户也是在发呆,等那队人近了,这厮仔细瞧了瞧,突然一拍腿,叫道:天爷,是于大人来检视各路援军了。”
当是时,正是北京最吃紧的时候,于谦总理全局,每天都在调集各地的物资,分发各部,校阅赶过来的新军,视其强弱程度决定扎营的地段。
当时的京营兵和援兵二十二万人,全部驻扎于京师九门之外,与城上遥相呼应,彼此为援,于谦调配得法,强弱得当,也是因其不惧劳苦,昼夜不停的视察新军所致。(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你来说吧。”徐穆尘向着一个伴当笑道:“给他们简单说说。过一阵子,没准他们就全是咱们的同僚了。”
“是了,大人。”既然对方已经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徐穆尘的部下也不瞒骗他们,当下把众人叫过来,开始低声解释起众人的身份和任务来。
徐穆尘现在是保密局泉州处的特科长,等同于千户的身份。但大家知道,他在保密局还有经历司经历的正式官职告身,从六品的文官前程。
同时,还是张佳木青眼相加的心腹人物。现在和徐穆尘一起进锦衣卫的年锡之已经是都督大人的心腹,官职已经从经历升为总务局会办,加内阁赞善,翰林侍诏等官职。年锡之的大名已经传入内廷,连皇帝都对年锡之有所知闻,而徐穆尘被人称为与年锡之同名的人物,这样的人,泉州处的加佥事官衔的处长都远远不如,更不要说普通的卫中同僚了。
他要引几个人进特科,还不就是一句话的事?
况且,眼前这伙矿工出身的凶徒,一个个都也是难得的人才,个个是一脸杀气,看身手都很利落,哪一个都是双手血腥,身背人命。
特科是保密局的在各地分部专门负责行动的部门,装备,经费,人才,都是个顶个的强,所有的资源都在往特科倾斜,所以眼前这几个人也都是个中翘楚,就算是这样,眼前这伙强徒也不弱于他们。
最少,在同等装备的条件下,他们这些人必定不会是这些凶徒的对手。
身为特科的一份子,在场的人都知道受训练是一回事,要是事先在胆魄和格斗技巧等诸多方面有很深厚的底子,那么使用起来自然是事半功倍了。
“就是这么着,更多的机密,你们现在还不能知道。”讲到最后,一个特科成员一脸的骄傲,向着陈恭善等人道:“如果你们有幸能入锦衣卫,到时候自然就能知道更多。”
“入锦衣卫?”陈恭善两眼都放出光来。
锦衣卫虽然在外地由明转暗,但陈恭善等人对力量的把握很好,在一些蛛丝马迹之中他们早就发觉,各处的锦衣卫虽然销声匿迹,但其实已经更加可怕和恐怖。
能加入这样一个部门,以前的黑底就算洗白了,这一生一世,大约也不必担心什么了。
就算是执行公务死了……那又有什么了不起?瓦罐不免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上亡,为皇帝卖命死了,好歹还有人抚恤自己的遗族,总比现在要强的多,被人撵的如老鼠一般,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心里的滋味就甭提了。
“能不能入锦衣卫,我说了不算。”徐穆尘面色淡然,向着他们道:“那是京里头张大人才能做主的事。”
“张大人,我听说过。”王能接口道:“别的不说,他死保于少保,咱就敬他一头。”
“王能这厮,”陈恭善笑道:“当初就吵着要去劫法场,弟兄们不愿,他还要自己去。后来被他婆姨死活拉着,拼了死才拦住了他,不然的话,王能早就死在路上了。”
“可不是,他连路引也没一张,虽然现在不大查了,不象早年那么严,不过哪位兵大爷和你开个玩笑,你可就必死无疑了。”
王能身上有人命,而且不止一条,这是显然的事。
当初一群矿工造反,他可以说也是首领人物,海捕文书上有名的人。一旦被逮住,那肯定是必死无疑。
就算没这回事,无路引出外百里被捕者,一律处斩。地方官员如果认真的话,就凭这条也能砍了要去北京劫法场的王能。
王能这会已经又坐了下来,巨灵神汉一般的身子隐在黑暗之中,众人七嘴八舌的数落他,这个汉子只是嗡声嗡气地道:“咱是山东人,景泰元年,天子发赦书,这里又事败了,咱冒险潜回山东,正好于少保调山东班军保卫京师,咱又是军户,以前逃亡的罪过勾销了,上头又命入军,于是咱和本部的兄弟伙一起北上,到了京师看到有恶少欺负人,咱一拳头就把那恶少给打飞了。”
“好汉子。”徐穆尘拎起皮袋来,长饮了一口酒,笑道:“听你说话,就象是回到景泰元年那会儿,想当年可真是险。众心骚然,人心不稳,不少人向着南逃。要不是于少保定海神针,大明就已经成了南宋,也先早就在北京坐龙廷,咱们现在,最多又是个新南北朝。”
“可不是咋地。”王能搓了搓手,脸上也浮现出崇敬之色:“当初那个景像,可就甭提了。乱哄哄的,不少富户贵人都在往南逃。衙门里头也没有人管事了,要不然,那恶少也不那这么大胆,光天化日的强抢民女。”
“好,好,”徐穆尘大赞,“王兄真是好汉子。”
王能看着是野人一样,其实心细如发,他知道徐穆尘也是有意结纳。不过,既然是有意投效,自己倒也不必点破了。
当下点了点头,又道:“上头说我犯了军法,又是战时,乱哄哄的,就要拿我开刀问斩。”说到这,王能脸上也是露出怒色,“他娘的,其实哪里是要行军法?那恶少家中拿钱贿赂了我们千户,所以才拿我的命去抵人家的半条命。”
“狗日的贪官!”
“大明好好的江山,洪武爷手里多好过日子?就出来一个永乐把江山弄坏了。”
“要不是家里过不得,谁当初出来偷偷采矿?”
“说到底咱也不是那老实人,能给田主跪香案,叫人打了还要陪笑。”
“跪香案算什么?二田主狗腿子下来,咱庄上就得送大闺女去陪睡。老子一身好武艺,也受不得这等糟蹋,一掌拍死了那狗才,这不才出来亡命。”
“唉,提起来都是一笔苦账。”
王能一席话,也是把各人的苦水都引了出来。眼前的几十条汉子,都是好勇斗狠没错,但原本也都是老实良善人,而且身上义气过人,这才因为种种原因斗伤人命,没奈何出来采矿维生。
想一想,到怪不得当时的明政府视矿工为潜在的绝大危险,这些人来自山南海北,一个个都是桀骜不驯的凶徒,这伙人混在一起,聚集一处,又采的是铜或铁,一旦有人在其中播弄事非,挑动造反,一成事,就是天大的乱子。
叶宗留之乱,就是明证啊。
众人说了半响,王能才又悠悠开口,道:“当时我也以为是死定了,咱们军户苦啊,一年到头不得清闲,缴的粮多不说,还要自备武器去打仗。打仗也罢了,还要春秋操,要校阅,一年到头不得清闲。一年两班,到了京师,修城墙,建宫殿,修陵,哪一处大工不调咱们去?累个臭死,吃的猪食。好不容易放咱回去,还要被上头的小旗总旗们欺负,一层一层盘剥下来,一家老小,一年到头的辛苦,连碗饱饭也吃不着,裤子也没几条。当时我被押到法场上,我心里就想,我对朱皇帝可没有什么亏欠的地方,朱皇帝可真是欠我多了。要是重活一回,可在也不能受今生这种罪了。”
“王兄弟说的好!”在场的人都是磊落汉子,一时听对了脾气,都是喝起采来。
便是锦衣卫的人,也是相视而笑,知道彼此的意思。
他们要是愿意捱苦和做牛做马,现在也未必就在锦衣卫里头了。
“快到午时,眼瞅着刽子手拿着鬼头刀就过来了,刀光闪的老子心烦意乱的,老子当时和他说:兄弟,都是苦人,活计给哥哥做漂亮点。那厮也是咱卫里的人,官府的刽子手拿的多,他就少的多,也是一肚皮的怨气,当下只是冲着我冷哼一声,老子心里也是咯噔一响,心道:坏了,这回要遭罪的多了。正想着,就听着蹄声如雷,几百个甲士骑着高头大马,全身都是明盔亮甲,就跟天神一样,手里全是长戟大枪,纹眉大刀,一看就知道这是拱卫皇帝的禁军装扮,比咱们外路的卫所军和京营兵的装具都强的多了。”
王能说的虽慢,但一字一板,说的端肃认真,各人在一边听了,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徐穆尘带来的人也是京师无赖出身,这会子听的更是入神,有一人当初也曾经上过北京城头,向着蒙古人投过瓦块,这会子更是听的心驰神摇,连呼吸也粗重起来。
“那伙人越驰越近,老子和刽子手都瞧的呆了,那鬼头刀就停在老子脖子前,但当时谁还管它?都是呆了。就连咱们的千户也是在发呆,等那队人近了,这厮仔细瞧了瞧,突然一拍腿,叫道:天爷,是于大人来检视各路援军了。”
当是时,正是北京最吃紧的时候,于谦总理全局,每天都在调集各地的物资,分发各部,校阅赶过来的新军,视其强弱程度决定扎营的地段。
当时的京营兵和援兵二十二万人,全部驻扎于京师九门之外,与城上遥相呼应,彼此为援,于谦调配得法,强弱得当,也是因其不惧劳苦,昼夜不停的视察新军所致。(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