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脸皮厚,天下无敌
别看阿布内心戏多,关键时刻也是胸有锦绣,但外表却不言不语的,看起来诚恳又老实。
他不知用了什么办法,得到了那大夏细作的信任。偏那名细作还是大夏情报部门的一个头目,所以他虽然并没有被重用,却一直作为那名细儿的副手存在。后来穆远得到了很多大夏的动静和消息,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原来布下的暗线,但也有很重要的一部分由阿布提供。
古延水河一战的百年大胜,阿布虽然没上战场,也是立下汗马功劳的。
而在此之前,阿布并没有想办法回江,而是与那名细作一起,潜入了高丽。
志丹那一战,不仅折了大夏能征善战的五王子,还丢了金耀最宠爱的十八王子。大江国内忧外患,其实大夏国也是,所以金耀为了转移国内压力,势必要在对上大江国时取得巨大而重大的胜利。但那一战令金耀感觉到穆远的不好对付,谨慎起见,就打算拉野心大却又无能的高丽小国一起。
金耀希望高丽形成骚扰,大夏主攻。将来拿下大江国,分高丽点残羹剩饭就行了。
可哪想到,高丽国其实自已的小心思。它们又想占便宜,战胜后分得一杯羹,长长民族自尊心,又怕万一大夏失败,自已倒霉。毕竟,有穆远的志丹在胜在先。大夏禁得住穆家军的进攻,他们高丽可不行。于是,高丽计上心来,居然暗中联络了一直镇守东北境的田老将军,想从中获利。
要不怎么说人心叵测呢?
周边的大夏和高丽为穆远之胜而胆寒,对大江生出几分敬畏之心。身为大江人的田老将军却像被猪油蒙了心,不仅没有为之骄傲,反而产生了强烈的妒忌心理。他在战场上熬了一辈子,死了多少家中子侄,亲妹妹还被送入深宫多年,从前干不过叶家就算了,叶家好不容易倒了,却又冒出穆家。就连自已的风头,都被个毛头小子抢了,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田氏,叶氏,还有刘氏而言,穆氏顶多算是新贵。穆定之从前也不是没有败得非常惨过,其实很让田老将军瞧不起,都觉得穆定之不过靠着两个出色的儿子。就这样的人,居然由武入文,当了枢密使,压了他何止一头?现在穆远又要立下不世之功,万一真给穆远做成了,穆家就会一家独大,再没有他田家什么事了。
田老将军不甘心,想要取尔代之。惟一的可能就是穆远战败,然后自已再带兵救场。于是他真的只为私利,不顾国家大义,佯败于高丽,拱手让出三城,而后上疏朝廷,抽调西北的兵力。他以为这样穆远就会打败仗,到时候朝中还要依靠他这种老臣。只要拖着高丽抄大夏的后路,就能转败为胜。
那时,立下不世之功,史书留名的人必将是他啊。
只能说……田老将军在东北境作威作福太多年了,因为面对着高丽小国和一些还不成气候的游牧民族,作战上一直算比较顺利,哪见识过大夏的勇猛了凶残,特别的高估了自已。
夜郎自大什么的,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幸好穆远顶住了大夏的压力和大江国内部的插刀和倾轧,不然大江国被这起子小人如此折腾,岂有不亡之理?赵平安甚至觉得,她上一世也太幸运,因为不是金耀临国,才让大江获得了暂时性的安稳。
而此时,当阿布用平稳没感情没起伏的调子陈述完全部事实,太皇太后的脸色变了。
白得没有血色,瞬间老了三十岁似的。
其实在阿布陈述事实期间,她好几次想找到破绽,即便不能提出反对意见,也要胡搅蛮缠一番,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是,这么半天她居然都找不到下嘴的机会。整件事情环环相扣,紧密得插不进任何虚假。因此一听完,她心中就知道这些必是事实。而且看赵平安那淡定安稳的模样,必然都是有真凭实据,翻不了身的。
这些事做出来,相当于卖国,叛国,可是十不赦的谋逆大罪。她保不住田家,还会被田家拖累,连自个儿都保不住了。
“必是哀家的哥哥一时糊涂。”赵平安叫阿布下去后,田氏声音是干巴巴的开口,“哀家知道,现在说什么也没用了。可是,毕竟也是情有可原。”
“那您告诉我,怎么原?”赵平安淡淡的冷笑,“因为劳苦功高,今天我像穆定之一样把持朝政,明天我像田老将军一样引狼入室。全仗着那点子军功谋取私利,太皇太后您告诉我,您让皇上怎么办?您让大江国的百姓怎么办?大江国国库税收来源于百姓,他们于国没有功吗?若人人如此,大江国不等别人打过来,自已就先亡了!”这话,说得极重。
田氏不敢反驳,只得转弯哀求,“可是,他毕竟哀家的兄长,田家是哀家的娘家。哀家又是太皇太后,这事揭出来,对朝廷的脸面也没有好处。皇上,也无法泰然自处的呀。”田氏说着站起来,走到赵平安身边,拉着她的手,哭道。
这回是真掉眼泪了,为了她自已。
赵平安都佩服这个老婆子了。
事情有起色,她就能死赖活挨,还能在明面上儿说得冠冕堂皇。事情没有起色,能立即拉下脸面,一哭二闹三上吊,还处处为你好似的。所以说啊,脸皮厚,那真是天下无敌。
好在她也没想把事情闹大,虽然有点憋屈,可为了大江国的稳定,她并不介意退一步。
“可是这件事终究要解决,我纵有心,可也无力。”赵平安皱眉道,“因为是从高丽国传出的消息,人证书证俱在。若没有个说法,您让那小国寡民如何看待我大江上邦?而且中间隔着马军营,甚至步军营的人知晓,瞒是瞒不住的。您也知道,本朝将士都是轮值,很少在一地久留的,除了田老将军之外。各地的兵将们,说句不好听的,只怕都有熟人。所以如果不作处理,这事传得满城风雨,他们心中必然不平。还有,您让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家眷们如何自处?”
他不知用了什么办法,得到了那大夏细作的信任。偏那名细作还是大夏情报部门的一个头目,所以他虽然并没有被重用,却一直作为那名细儿的副手存在。后来穆远得到了很多大夏的动静和消息,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原来布下的暗线,但也有很重要的一部分由阿布提供。
古延水河一战的百年大胜,阿布虽然没上战场,也是立下汗马功劳的。
而在此之前,阿布并没有想办法回江,而是与那名细作一起,潜入了高丽。
志丹那一战,不仅折了大夏能征善战的五王子,还丢了金耀最宠爱的十八王子。大江国内忧外患,其实大夏国也是,所以金耀为了转移国内压力,势必要在对上大江国时取得巨大而重大的胜利。但那一战令金耀感觉到穆远的不好对付,谨慎起见,就打算拉野心大却又无能的高丽小国一起。
金耀希望高丽形成骚扰,大夏主攻。将来拿下大江国,分高丽点残羹剩饭就行了。
可哪想到,高丽国其实自已的小心思。它们又想占便宜,战胜后分得一杯羹,长长民族自尊心,又怕万一大夏失败,自已倒霉。毕竟,有穆远的志丹在胜在先。大夏禁得住穆家军的进攻,他们高丽可不行。于是,高丽计上心来,居然暗中联络了一直镇守东北境的田老将军,想从中获利。
要不怎么说人心叵测呢?
周边的大夏和高丽为穆远之胜而胆寒,对大江生出几分敬畏之心。身为大江人的田老将军却像被猪油蒙了心,不仅没有为之骄傲,反而产生了强烈的妒忌心理。他在战场上熬了一辈子,死了多少家中子侄,亲妹妹还被送入深宫多年,从前干不过叶家就算了,叶家好不容易倒了,却又冒出穆家。就连自已的风头,都被个毛头小子抢了,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田氏,叶氏,还有刘氏而言,穆氏顶多算是新贵。穆定之从前也不是没有败得非常惨过,其实很让田老将军瞧不起,都觉得穆定之不过靠着两个出色的儿子。就这样的人,居然由武入文,当了枢密使,压了他何止一头?现在穆远又要立下不世之功,万一真给穆远做成了,穆家就会一家独大,再没有他田家什么事了。
田老将军不甘心,想要取尔代之。惟一的可能就是穆远战败,然后自已再带兵救场。于是他真的只为私利,不顾国家大义,佯败于高丽,拱手让出三城,而后上疏朝廷,抽调西北的兵力。他以为这样穆远就会打败仗,到时候朝中还要依靠他这种老臣。只要拖着高丽抄大夏的后路,就能转败为胜。
那时,立下不世之功,史书留名的人必将是他啊。
只能说……田老将军在东北境作威作福太多年了,因为面对着高丽小国和一些还不成气候的游牧民族,作战上一直算比较顺利,哪见识过大夏的勇猛了凶残,特别的高估了自已。
夜郎自大什么的,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幸好穆远顶住了大夏的压力和大江国内部的插刀和倾轧,不然大江国被这起子小人如此折腾,岂有不亡之理?赵平安甚至觉得,她上一世也太幸运,因为不是金耀临国,才让大江获得了暂时性的安稳。
而此时,当阿布用平稳没感情没起伏的调子陈述完全部事实,太皇太后的脸色变了。
白得没有血色,瞬间老了三十岁似的。
其实在阿布陈述事实期间,她好几次想找到破绽,即便不能提出反对意见,也要胡搅蛮缠一番,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是,这么半天她居然都找不到下嘴的机会。整件事情环环相扣,紧密得插不进任何虚假。因此一听完,她心中就知道这些必是事实。而且看赵平安那淡定安稳的模样,必然都是有真凭实据,翻不了身的。
这些事做出来,相当于卖国,叛国,可是十不赦的谋逆大罪。她保不住田家,还会被田家拖累,连自个儿都保不住了。
“必是哀家的哥哥一时糊涂。”赵平安叫阿布下去后,田氏声音是干巴巴的开口,“哀家知道,现在说什么也没用了。可是,毕竟也是情有可原。”
“那您告诉我,怎么原?”赵平安淡淡的冷笑,“因为劳苦功高,今天我像穆定之一样把持朝政,明天我像田老将军一样引狼入室。全仗着那点子军功谋取私利,太皇太后您告诉我,您让皇上怎么办?您让大江国的百姓怎么办?大江国国库税收来源于百姓,他们于国没有功吗?若人人如此,大江国不等别人打过来,自已就先亡了!”这话,说得极重。
田氏不敢反驳,只得转弯哀求,“可是,他毕竟哀家的兄长,田家是哀家的娘家。哀家又是太皇太后,这事揭出来,对朝廷的脸面也没有好处。皇上,也无法泰然自处的呀。”田氏说着站起来,走到赵平安身边,拉着她的手,哭道。
这回是真掉眼泪了,为了她自已。
赵平安都佩服这个老婆子了。
事情有起色,她就能死赖活挨,还能在明面上儿说得冠冕堂皇。事情没有起色,能立即拉下脸面,一哭二闹三上吊,还处处为你好似的。所以说啊,脸皮厚,那真是天下无敌。
好在她也没想把事情闹大,虽然有点憋屈,可为了大江国的稳定,她并不介意退一步。
“可是这件事终究要解决,我纵有心,可也无力。”赵平安皱眉道,“因为是从高丽国传出的消息,人证书证俱在。若没有个说法,您让那小国寡民如何看待我大江上邦?而且中间隔着马军营,甚至步军营的人知晓,瞒是瞒不住的。您也知道,本朝将士都是轮值,很少在一地久留的,除了田老将军之外。各地的兵将们,说句不好听的,只怕都有熟人。所以如果不作处理,这事传得满城风雨,他们心中必然不平。还有,您让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家眷们如何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