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文工团小厨娘 第165节
  顾芊手伸出来比了个三:“最少也有三块钱吧。”
  “啥,这么多?”张丽华跟俩儿媳对视一眼,瞧出惊讶的意思。
  “不是说卖米糕吗,那米糕一个才多少分,能赚三块?”刘萍表示不信。
  吕安秀也纳闷:“一天三块钱是利润吗?那一个月岂不是九十块钱啦?!”
  “嗯哼。”顾芊眨眨眼,笑容愈发意味深长:“所以你们知道我为什么会选择辞职了吧?”
  “这……”三人面面相觑,如果真按照一天三块钱来算,这可比待在文工团划算多了!
  就算文工团能每天带三盒饭回来,那三盒饭能抵多少钱?能有到手的钱来得划算吗?
  见到几人惊恐的表情,顾芊继续说:“海朝天天乡下城里来回跑,每天不知道看见多少农民进城售卖农产品呢,去年年底就开始了,都来咱这儿挣钱。咱城里也好多返城知青摆摊做生意,就四里堂那片巷子,好多人呢。”
  78年左右,返城知青大波涌入城市,人口比工作岗位还多,就是扫大街的工作那都供不应求,剩下没工作的知青怎么办?难不成在家等死?
  群众本就叫苦不迭,正好这政策出来了,还能坐得住?
  最早一批创业的其实大部分也是返城知青,与其坐吃山空不如放手一搏,抱着这样的念头才能坚持不是?
  “啥,这么大胆?就不怕被抓?”张丽华惊讶道。
  “政策都下来了,怎么抓?”顾芊反问。
  张丽华眼珠子滴溜溜一转:“哟,这可了不得了,不用担心被抓,一天还有三块钱,这样的好事儿谁不乐意干?”
  “是啊。”所以她这不是出来了吗。
  “可你不是返城知青呀!”刘萍脑子一时还没转过来。
  顾芊笑出声:“我现在没正经工作,跟返城知青有什么区别?”
  说罢撞了一下吕安秀的胳膊:“哎大嫂,你和二嫂在家没工作,要不也来摆地摊?”
  一个人富不如大家都富,要不然等以后顾芊发达了,她嫂嫂们看见怕是心里不平衡
  或许现在家里几个嫂嫂还能受制于张丽华,等张丽华老了以后可不一定了。
  倒不如给他们分分肉,避免日后麻烦。
  这世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只要家里有钱,很多烦恼和争吵都能避免,现在她带着嫂嫂做做生意赚点钱,有往家里也能安生一些。
  这么一想,顾芊灵光一闪。
  正好最近自己一个人做米糕累死累活,这现成的劳动力不是来了吗?
  于是乎,热络地拉起大嫂二嫂好好分析了起来。
  两人虽然不怎么懂做生意,却听得津津有味,尤其是说到日收益的时候,两只眼睛绷地死紧。
  张丽华见状纳闷了,明明是来劝顾芊当家庭主妇,咋叛变了?
  吕安秀眼里闪着跃跃欲试的光:“说实话,我跟你大哥结婚之后,就没出去工作过,虽然我馋你们的高收入,可我也有点害怕。”
  “没事,多做一段时间就有胆子了,怕什么。”
  “你、你真这么觉得?我和你二嫂一点经验也没有,万一……”
  “所以我说先试试嘛,正好我这里已经开始了,你们俩要是有空,就过来帮我。”顾芊拍桌决定:“就这样吧,早上大嫂来,下午二嫂来,也可以轮流,咱们仨一起试试,最后要不要坚持,你们自己决定。”
  大嫂二嫂对视良久后,又期待又忐忑地圩口气:“那、那就试试吧。”
  张丽华:合着你们仨拿我不当存在呗?
  ……
  顾芊的地摊生意加入两位嫂嫂以后,事半功倍轻松许多。
  两位都是做惯家务活的女同志,手脚麻利,体力活都不需要蒋海朝的帮忙,两位嫂嫂直接包揽。
  当然不是白干活,工资按劳分配,两位嫂嫂只承担一些体力活,材料的成本负担以及销售都是顾芊在负责,所以按照一筐一块钱,两筐两块钱这样算。
  一天做下来最少也能赚一块,比在家里入不敷出好太多,还能学手艺,这活儿真划算。
  销售方面顾芊也会带两个嫂嫂到现场去,也不用多做什么,只需要站在顾芊身边,看看具体是怎么销售,学着点就行。
  这不看不知道,看过以后对顾芊的敬佩又上一层楼。
  还真别说,自家小妹瞧着像是靠颜值吃饭的女同志,没想到做生意半点不带含糊,学校门口男女老少挤得水泄不通,她不但不怯场,吆喝得还挺起劲。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还得成家才能知道生活的苦,为了家,脸皮再薄的人也该厚起来。
  连着在小学门口卖了三个星期的米糕,到了后面收益逐渐疲软下来,达到饱和点。
  顾芊决定开始变换场所,到厂区家属楼门口卖。
  上下班高峰期,家属楼外人流量不比学校差,只是大多居民忙于回家做饭吃饭,不会像在学校门口那样悠闲地停下来看你。
  顾芊的出现只在小范围里掀起一阵小波澜,过后人们该干嘛干嘛,也没有一个人上来问她搬个箩筐坐在这里是干啥。
  于是她开始吆喝:“卖米糕!新鲜出炉的米糕!五分钱一个,不要票!”
  吆喝两三遍,还是无人问津。
  今天陪她一块儿来的是二嫂,二嫂是个急性子,眼见着十分钟快过去,一个人都不上来光顾,心下不禁着急起来。
  “小妹,你是不是第一次在这里卖啊?”
  “是啊。”
  刘萍啧了声:“我就说呢,咋一个人也没有。”
  顾芊笑了笑:“没关系,会有人的。”
  接着继续吆喝,人们的视线确实有多停留两秒,但陌生事物出现,大多倾向于观望。
  五分钟过去,还是没有人。
  顾芊思来想去,觉得不能干等。
  再等下去高峰期过去,这么多米糕卖不掉可就浪费了,这年头也没有冰箱,更何况这东西用冰箱储藏以后就不那么好吃了。
  于是仅存的一点脸皮也不要了,高声吆喝道:“卖米糕!新鲜出炉的米糕!五分钱一个不要票!欢迎试吃,免费试吃!试吃不要钱!”
  不要钱三个字如雷贯耳,总算有人停下脚步,走到箩筐前打量白花花的五角星米糕。
  “同志,你卖米糕呢?”
  “是呀,同志,你要来一块吗?”
  说着也不给他拒绝的机会,撕了一角递过去:“尝尝,不要钱的。如果你觉得不好吃也可以不买。”
  “哟,这咋好意思呢。”哪有吃了不买的道理。
  这年头不管是上百货大楼还是副食店,哪有什么试吃的道理,要是真吃了人家东西,不买那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里面的售货员一个比一个心气儿高,不买也逼着你买。
  想了想,起身告辞:“算了算了,我马上要回家吃饭了。”
  顾芊上下打量他,瞧着是个单是同志,手头应该有闲钱才是。
  顾芊笑开颜,一双杏眼弯弯模样,娇俏可人。
  “没事儿的,只是尝尝而已,真不收钱的。”
  顾芊笑容和煦,任谁看到这样一幅甜美笑颜,都不会认为她在欺骗你。
  踟蹰间,手还是没出息地抬了起来,咬下一口米糕,两眼登时放光:“哟,还真挺好吃。”
  嚼着嚼着突然发现不对:“咦,这里面还有馅儿。”
  “是呢。”顾芊粲然一笑,“给你的这个是芝麻馅儿的米糕,我这里还有花生酱馅儿的。还有空馅儿的,空馅儿的是五分钱,花生酱和芝麻酱都是六分钱,都不要票。”
  细细品味一番,芝麻馅儿与细腻的大米糕配合食用,咀嚼间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你给我的这个芝麻馅儿的还挺好吃,很香。那就……给我来两个吧。”
  “好嘞!”
  第一单总算不急不慢地完成,与在学校门口一样,有一就有二,见那男同志吃得老香,陆续又有人上前询问价格。
  最近街头巷尾时常有人摆摊,卖小玩意儿的居多,像顾芊这样卖米糕的还是少数,毕竟粮食稀缺,买原材料还要票,普通人家可承担不起。
  前来询问的人,顾芊都热情撕下一个角给他们尝味儿,尝完以后购买率直线上升。
  三个口味比之前丰富,可供选择的余地也多,两筐卖下来还剩二十多只,一共赚了七块八,除去给二嫂的工资和成本,自己能挣五块钱利润。
  剩下的二十只米糕送给二嫂带回家。
  刘萍还挺不好意思,掏口袋想给她钱。
  顾芊忙制止她这样的行为:“别别别,都是一家人,几毛钱的东西还给什么钱。”
  刘萍当然知道她不会要,客套话而已。
  呵呵一笑:“那我就不客气了哈。”
  同样的招数分别在钢铁厂,纺织厂,无线电厂和养猪场附近的家属楼外各卖了三周。
  情况类似:纯米糕卖得最快,芝麻馅儿和花生酱馅儿的其次,这俩馅儿的米糕基本每天都有剩,少的时候两三个,多的时候十几二十个。
  结果很显然,鹿城大部分居民心中的最优选还是价格实惠,只要价格足够便宜,他们并不在意米糕是否有馅儿。
  得到这一结果顾芊很开心,证明两个月的摆摊生活并不是一无所获,至于利润……
  晚上回家算了算,除开给嫂嫂们的工资和成本,两个月总共赚了二百八,比不上蒋海朝事业的零头,却超过了全国99%家庭的收入。
  “呼——”好像也不赖,两个月的汗水总算有了交代。
  “还算账呢?”冷不丁的,某男从背后偷袭,环住她的腰身:“啥时候算完?”
  “已经算完了。”顾芊回头,反手抱住他劲瘦的窄腰,这才发现这厮居然连上衣都没穿,赤果果地与她的后背贴合。
  好笑地拍他一掌:“又发什么骚呢,大晚上的也不怕着凉。”
  说罢,蒋海朝俯身一口咬在她耳垂,这是顾芊的敏感点,蒋海朝最爱拿捏的地方。
  “这都六月了,怎么会冷?我都热死了,不信你摸摸。”
  某男恬不知耻地把顾芊的手往小a腹带,气得她伸出细长手指在他胸肌上狠狠一掐:“是挺热,给你揪几下去去火。”
  蒋海朝龇牙咧嘴把她手握紧:“掐死你男人你还怎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