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全村养猪
谷雨前后,点瓜种豆,地里的活计多了起来。去冬下了几场雪,今春墒情好,人们忙着春种,田野里到处都是忙碌的人群。
麦田里墨绿一片,有半尺多高,比邻村石庙的小麦明显地高出一截。大伙看了称奇:“都说寒食麦地里埋老鸹,咱村的麦地里能埋老母鸡,科学种田真的好,不信不行。”
邻村的群众看到了,公社的领导也知道了,在韩屯村召开了麦田管理现场会。接着,全县推广氨水施肥现场会也在村里召开。
会上,三舅舅援朝现场讲解氨水追肥的技术管理,被县里的领导点名表扬,全家人都跟着自豪。
悠悠尤为高兴,因为她知道七六年“四人帮”倒台后,拨乱反正造反派下台,国家大力培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干部,可不就是为咱三舅量身定做的,有学历、懂农业技术的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就差政绩了。
河滩上,灰灰菜、婆婆丁、马峰菜(马齿笕)、牛舌头颗(车前子)、苦苦菜、扫帚菜,陆续地长了出来。
大伙都说,今年的野菜长的特别好,又大又嫩,原因归结为毛地梨子被刨干净了。还真是,经过人们的挖刨,河滩上毛地梨子已经很少了,稀疏的分散在各处。
悠悠成了四妮桂萍的小跟班,每天都去河滩上挖野菜。
即使每天都去她自己也挖不多,小小的篮子,最多能装一斤菜,还没篮子沉。快到家的时候,小伙伴们就会忘她的篮子里添上一些。
关键是她有作弊利器,河滩地广人稀,特别是相邻的平城县地界的河滩,基本上就没人。她偷着放出来的机器人,按照指令每天都能挖到大量的野菜,被悠悠收进空间内。
商城里的野菜限量抢购活动启动,而且非常成功,每斤百元的高价也没能阻止人们的热情,每天刚上市就抢购一空。
家里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自从有了野菜,悠悠家总算告别了天天顿顿啃咸菜吃酱豆的日子,饭桌上有了绿色。特别是姥姥腌制的索蒿,清新香嫩,吃得一家人赞不绝口。
野菜长的好,由于悠悠的大量采挖,还不算太打眼。但是随着燕麦和苜蓿的生长,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燕麦长得快,和小麦差不多高矮。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奇怪,今年河滩上铃铛麦多的出奇,都认为是河水冲下来的种子。
苜蓿也长到一拃(读作zhǎ。量词,基本字义是张开大拇指和中指量长度)多高,到处都有。人们从来没见过苜蓿草,不知道有什么用处。
大伙瞅空去河滩,割燕麦回家喂猪羊,可没人割苜蓿。对于未知的事物,人们可没胆量尝试。要知道,家里的猪羊可是大宗财产。
悠悠带头割了回家喂猪喂羊,姥姥也不放心,悠悠再三保证,才答应让她试试。看到猪羊肯(爱)吃,连着喂了两天也没出事,桂萍就跟着割了喂猪羊。
大家伙听说了,都跑到悠悠家去问,姥姥只好说悠悠年纪小不懂事,割回来喂猪也没和大人说,不过猪羊挺爱吃的。
为了让大家放心,舅姥爷专门叫回了援朝舅舅,让他看看是什么杂草。三舅到河滩一看,惊奇极了,怎么会长出这么多的野苜蓿,也只能找出和燕麦一样的理由,河水冲下来的种子。
场院里召开了全村人参加的群众大会,三舅援朝告诉大伙苜蓿是养猪喂羊的最好饲草,动员大家多养猪羊支援国家建设,同时还能增加家庭收入。按目前河滩的苜蓿和燕麦的数量,一家喂个两三头猪,饲料绝对没问题,并告诉大家收割燕麦和苜蓿正确方法。
村民听了三舅的讲解,情绪特别高涨,纷纷赶集购买猪秧(猪仔),前段时间大伙卖香附子每家都有几十元的收入,谁家也不缺买小猪秧的钱。
村里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偷摸的到河边烧香拜河神,感谢河神的恩赐。就连姥姥也偷着念叨:“老天爷显灵了,派河神给咱村里送来了神草。”
悠悠可是守口如瓶,没告诉姥姥是自己撒的草种。要知道有些事情,它是说也说不清楚,那就干脆不说。
悠悠家喂的两头猪已经长到四十多斤,来往的人们看到都称奇。面对大伙的询问,悠悠经常故作天真地回答:“俺家的猪秧子随‘大一号’,长的快。”逗得来人大笑不止。
悠悠缠着姥姥再抓两头,哥哥也拍着胸脯打保证,说以后放了学就去割草。姥姥现在对悠悠是言听计从,立马就同意了,爸爸就找人加盖了个猪圈。
姥姥还劝说二爷家再买几头猪仔,二奶奶看着猪圈里长得很好的猪仔,也有了信心,一下子买了三头。
悠悠忙得两头跑,给两家的猪仔防疫加料,还好有姥姥帮着打掩护。
晚上姥姥和悠悠躺在炕上发感慨:“咱总算能帮着乡亲们办点事了,要不是大家伙照顾,咱一家子都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来,伤在那场运动中的人多了去了。”
自从各家养猪多了,孩子们放学就往河滩跑,帮家里割草喂猪,少了许多玩耍的时间,这也令悠悠自责不已。
听悠悠总提村里的孩子苦,姥姥却有不同的看法:“农村的孩子都这样,只有冬天农闲时才能玩。今年还是好的,河滩的草多,一会就割满,原来都割到天黑,看不见了才回家。”
听了姥姥的话,悠悠这才缓了回来,暗自庆幸自己这是做了好事。
人们下地干活,收工后拐到河滩割篮子猪草捎回来,倒也不太费工夫,慢慢地就习惯了,各家并没有因为养的猪多而缺饲料。
这也有复堤给韩屯村带来的好处,那就是喂猪的泔水多了。五百多名民工,光伙房就十多个。
每天刷锅的泔水,受到村民的欢迎,倒进人们提前送来的泔水桶里,再由各户提回去,干净卫生省事,真正的双赢。
坏处就是羊得拴起来不能散养了。令人佩服的是这时候人们的思想境界,那真叫高,五百多的民工就没出过一点事,没偷没摸没打架斗殴,最多是吵架拌个嘴。
昊昊果然说道做到,每天下午放了学,就和小伙伴们跑到河滩割猪草。其实根本不用昊昊去割草,悠悠一人就办了,但却不能说到明处。
每次看着哥哥稚嫩的肩膀扛着沉重的猪草,到家累的小脸通红,悠悠就疼的心颤。在前世,悠悠可从没有过这种感受,可能这就是血脉相连的缘故吧。
姥姥怕累着了哥哥,每天让妈妈做好晚饭后,骑自行车去接悠悠兄妹,帮着把猪草驮回来,悠悠坐在前梁上,盘算着怎样再给家里弄回辆自行车,让哥哥驮着自己来回。
晚上和姥姥商议,姥姥说可以买辆旧自行车,平时让昊昊带着悠悠去河滩,也方便姥姥去公社供销社。不过得去县城的市场买,公社的集市上很少有卖的。看来,还得想法去趟县城。
悠悠商城里自行车多的是,不过适合这个时代的还真没有,有合适的也是收藏品。悠悠搜找了半天,价格都在万元以上还破旧不堪,基本上失去了使用功能。
智脑提议可以把新车做旧,悠悠脑洞顿开,找了辆德国产钻石复古款的自行车,交给智脑做旧去了。
麦田里墨绿一片,有半尺多高,比邻村石庙的小麦明显地高出一截。大伙看了称奇:“都说寒食麦地里埋老鸹,咱村的麦地里能埋老母鸡,科学种田真的好,不信不行。”
邻村的群众看到了,公社的领导也知道了,在韩屯村召开了麦田管理现场会。接着,全县推广氨水施肥现场会也在村里召开。
会上,三舅舅援朝现场讲解氨水追肥的技术管理,被县里的领导点名表扬,全家人都跟着自豪。
悠悠尤为高兴,因为她知道七六年“四人帮”倒台后,拨乱反正造反派下台,国家大力培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干部,可不就是为咱三舅量身定做的,有学历、懂农业技术的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就差政绩了。
河滩上,灰灰菜、婆婆丁、马峰菜(马齿笕)、牛舌头颗(车前子)、苦苦菜、扫帚菜,陆续地长了出来。
大伙都说,今年的野菜长的特别好,又大又嫩,原因归结为毛地梨子被刨干净了。还真是,经过人们的挖刨,河滩上毛地梨子已经很少了,稀疏的分散在各处。
悠悠成了四妮桂萍的小跟班,每天都去河滩上挖野菜。
即使每天都去她自己也挖不多,小小的篮子,最多能装一斤菜,还没篮子沉。快到家的时候,小伙伴们就会忘她的篮子里添上一些。
关键是她有作弊利器,河滩地广人稀,特别是相邻的平城县地界的河滩,基本上就没人。她偷着放出来的机器人,按照指令每天都能挖到大量的野菜,被悠悠收进空间内。
商城里的野菜限量抢购活动启动,而且非常成功,每斤百元的高价也没能阻止人们的热情,每天刚上市就抢购一空。
家里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自从有了野菜,悠悠家总算告别了天天顿顿啃咸菜吃酱豆的日子,饭桌上有了绿色。特别是姥姥腌制的索蒿,清新香嫩,吃得一家人赞不绝口。
野菜长的好,由于悠悠的大量采挖,还不算太打眼。但是随着燕麦和苜蓿的生长,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燕麦长得快,和小麦差不多高矮。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奇怪,今年河滩上铃铛麦多的出奇,都认为是河水冲下来的种子。
苜蓿也长到一拃(读作zhǎ。量词,基本字义是张开大拇指和中指量长度)多高,到处都有。人们从来没见过苜蓿草,不知道有什么用处。
大伙瞅空去河滩,割燕麦回家喂猪羊,可没人割苜蓿。对于未知的事物,人们可没胆量尝试。要知道,家里的猪羊可是大宗财产。
悠悠带头割了回家喂猪喂羊,姥姥也不放心,悠悠再三保证,才答应让她试试。看到猪羊肯(爱)吃,连着喂了两天也没出事,桂萍就跟着割了喂猪羊。
大家伙听说了,都跑到悠悠家去问,姥姥只好说悠悠年纪小不懂事,割回来喂猪也没和大人说,不过猪羊挺爱吃的。
为了让大家放心,舅姥爷专门叫回了援朝舅舅,让他看看是什么杂草。三舅到河滩一看,惊奇极了,怎么会长出这么多的野苜蓿,也只能找出和燕麦一样的理由,河水冲下来的种子。
场院里召开了全村人参加的群众大会,三舅援朝告诉大伙苜蓿是养猪喂羊的最好饲草,动员大家多养猪羊支援国家建设,同时还能增加家庭收入。按目前河滩的苜蓿和燕麦的数量,一家喂个两三头猪,饲料绝对没问题,并告诉大家收割燕麦和苜蓿正确方法。
村民听了三舅的讲解,情绪特别高涨,纷纷赶集购买猪秧(猪仔),前段时间大伙卖香附子每家都有几十元的收入,谁家也不缺买小猪秧的钱。
村里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偷摸的到河边烧香拜河神,感谢河神的恩赐。就连姥姥也偷着念叨:“老天爷显灵了,派河神给咱村里送来了神草。”
悠悠可是守口如瓶,没告诉姥姥是自己撒的草种。要知道有些事情,它是说也说不清楚,那就干脆不说。
悠悠家喂的两头猪已经长到四十多斤,来往的人们看到都称奇。面对大伙的询问,悠悠经常故作天真地回答:“俺家的猪秧子随‘大一号’,长的快。”逗得来人大笑不止。
悠悠缠着姥姥再抓两头,哥哥也拍着胸脯打保证,说以后放了学就去割草。姥姥现在对悠悠是言听计从,立马就同意了,爸爸就找人加盖了个猪圈。
姥姥还劝说二爷家再买几头猪仔,二奶奶看着猪圈里长得很好的猪仔,也有了信心,一下子买了三头。
悠悠忙得两头跑,给两家的猪仔防疫加料,还好有姥姥帮着打掩护。
晚上姥姥和悠悠躺在炕上发感慨:“咱总算能帮着乡亲们办点事了,要不是大家伙照顾,咱一家子都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来,伤在那场运动中的人多了去了。”
自从各家养猪多了,孩子们放学就往河滩跑,帮家里割草喂猪,少了许多玩耍的时间,这也令悠悠自责不已。
听悠悠总提村里的孩子苦,姥姥却有不同的看法:“农村的孩子都这样,只有冬天农闲时才能玩。今年还是好的,河滩的草多,一会就割满,原来都割到天黑,看不见了才回家。”
听了姥姥的话,悠悠这才缓了回来,暗自庆幸自己这是做了好事。
人们下地干活,收工后拐到河滩割篮子猪草捎回来,倒也不太费工夫,慢慢地就习惯了,各家并没有因为养的猪多而缺饲料。
这也有复堤给韩屯村带来的好处,那就是喂猪的泔水多了。五百多名民工,光伙房就十多个。
每天刷锅的泔水,受到村民的欢迎,倒进人们提前送来的泔水桶里,再由各户提回去,干净卫生省事,真正的双赢。
坏处就是羊得拴起来不能散养了。令人佩服的是这时候人们的思想境界,那真叫高,五百多的民工就没出过一点事,没偷没摸没打架斗殴,最多是吵架拌个嘴。
昊昊果然说道做到,每天下午放了学,就和小伙伴们跑到河滩割猪草。其实根本不用昊昊去割草,悠悠一人就办了,但却不能说到明处。
每次看着哥哥稚嫩的肩膀扛着沉重的猪草,到家累的小脸通红,悠悠就疼的心颤。在前世,悠悠可从没有过这种感受,可能这就是血脉相连的缘故吧。
姥姥怕累着了哥哥,每天让妈妈做好晚饭后,骑自行车去接悠悠兄妹,帮着把猪草驮回来,悠悠坐在前梁上,盘算着怎样再给家里弄回辆自行车,让哥哥驮着自己来回。
晚上和姥姥商议,姥姥说可以买辆旧自行车,平时让昊昊带着悠悠去河滩,也方便姥姥去公社供销社。不过得去县城的市场买,公社的集市上很少有卖的。看来,还得想法去趟县城。
悠悠商城里自行车多的是,不过适合这个时代的还真没有,有合适的也是收藏品。悠悠搜找了半天,价格都在万元以上还破旧不堪,基本上失去了使用功能。
智脑提议可以把新车做旧,悠悠脑洞顿开,找了辆德国产钻石复古款的自行车,交给智脑做旧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