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周氏案
君无咎端上来的粗茶淡饭还算是可口,成杨啧啧称赞,把君秀才夸的羞窘不已,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好不容易等吃完饭,成杨擦擦嘴直接切入正题:“清悦,不如你就跟在本官身边吧,本官身边甚是缺少你这样懂案情之人。”
“谢大人抬爱,只是学生……”君无咎十分纠结,他不是没想过要重操旧业,只是如若遇上例如上一次那种官员,怕是命都没有了,“只是学生,还需要再考虑一下。”
“也好,”成杨笑道,他已经考虑过自己是否会被拒绝了,得到考虑这个说辞总比直接说不愿意要让人欣慰。
见成杨并未生气,君无咎松了口气道:“不如大人说一说那个案子?”
成杨也不隐瞒,直接将周氏的案子从头到尾说了一遍,“上次我与你出去,问过小二这桩事,清悦可还记得?”
君无咎点头道:“记得,且让学生想一下,这案子确实是有疑点。”
成杨也不着急,端起碗慢条斯理的喝水,那姿势好像在品茶。
“首先……”君无咎思考了半天,道:“那刘姓富商在如此恰巧的时间回来本就有问题,这个时候城门还未开启,证明这刘富商当时就应该在城里。如果在城里反而就不是那种走商回来发现这种说辞了,证明这一切是他已经安排好了的。还有就是那个妾,按照大人所说在审问之中她对正妻周氏满是溢美之词,满口的没想到会如此,也是有问题。如果她真的亲近周氏喜爱周氏,怎么会大肆宣扬此事呢?再有,周氏是正妻,房中不可能没有丫鬟伺候,若是这院子里的下人丫鬟都被买通了导致这件事发生,那么只要找到当时在场的人询问便好。”
成杨点头道:“清悦说的十分有道理,本官也想到了,所以让初一去寻找当时那院中的下人,结果得知当时院中那四名下人都被发卖了,包括周氏从娘家带来的奶娘与大丫鬟。”
君无咎道:“若是被发卖反而证明他们没有参与这件事,那么如果周氏是真的通奸,那么当刘富商回来之时,为何没有一个人去通知周氏呢?这反而不合理。还有,那个通奸的男子是谁,如何认识周氏的,怎么进的门,是哪里人,这些案宗都有记录吗?”
成杨摇头,“并未,只是写了刘富商押周氏和那男人要去周家问询,结果那男人挣扎之后逃脱了。”
君无咎问:“在刘家逃脱了?”
成杨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不,是出了门之后,在路上逃脱的。”
君无咎皱眉道:“路上?难不成他们压着人光天化日走到外面了?这事情还未搞清楚便想一锤定音?而且刘家不可能没有护院,如何让一个原本被拿住的人逃脱了?那男人身手若是很好,当时就不可能会被抓住吧?”
成杨道:“所以周家有人将此案告到京城大理寺,告崔县令草菅人命。虽然崔县令并未杀死一人,但是那周氏却不堪受辱,在刘家门口上吊自尽了,可怜那腹中快要足月的孩子……”
君无咎有些怒了,他深吸一口气道:“一桩又一桩的案子,那崔县令在庚县已经上任三年,三年不知判过多少案子,又有多少错案冤案,这周氏一案,胡铁牛被杀一案,若不是当时大人拦着,只怕学生早已经被打死了!”
“不仅如此,本官还发现了一件有趣儿的事,”成杨虽然说是有趣儿,但是却收了笑容,“当我告之崔县令要重申此案之时,崔县令便私下命人给那刘富商去了一封书信,但是被我的人拦截下来了。那信中说我来查案,如果周氏一案还有马脚露在外面,让刘富商需得尽快处理。”
君无咎怒道:“崔县令这是明知道周氏冤枉的吧!怕是他当时收了刘家的钱,于是便快刀斩乱麻直接判周氏通奸了!”
成杨点头道:“此案不但要审,而且一定要拿到证据一口气审理完毕,让崔县令找不到机会脱身。上次我与你在那茶楼喝茶与小二说的一些事,那小二也是个聪明人,暗中将京中来人要审周氏案子这件事放出风了。现在我已经让人将崔县令以及刘家全部监视起来,只要有风吹草动便立刻通知与我。不但如此,周家还为我送来了一个人,一个可以提供一条重要线索的证人,如今被本官藏在城中。清悦,不知是否可以随本官去看看?”
君无咎苦笑,本以为不过几句话的事,谁知道又要去城里。要知道他才刚回来啊,家里一堆的事……
成杨似乎也看出来他的为难,便道:“若是放不下家中琐事,不如我派个人来帮你整理。”
“这……”君无咎略一沉吟,道:“罢了,就不劳烦大人了,我让邻居帮我看顾一下田地和家里的东西,待我回来送一些蔬菜鸡蛋即可。”
成杨道:“也好,我也怕万一自己派来的人不懂农活,反而给清悦添乱了。”
君无咎拿了钥匙去找邻居帮忙,说要去城里办一些事,不知道耽误几天才能回来,让他们帮忙照顾家里的鸡和地里的作物。不过三亩地和几只鸡的事儿,邻居大婶答应下来,笑呵呵的说道:“君秀才那朋友看上去可不像咱们这些村头地里的人,瞅着好像个大人物啊,若是能在城里讨个好差事,总比在村里忙乎要强。君秀才你是有大才的人,可不能因为这些琐事耽误了自己读的那些书。”
虽然君无咎只在这里呆了一年,但是平日里人缘到也好,左邻右舍也愿意帮忙,更何况他还是个秀才。一个秀才在这些农家人眼里可是十分了不得的事,就连村长都惋惜如此个秀才却要回来种地,所以平日里也没少照顾。
君无咎本来想说不过就是一些小事,过几天还是要回来的,可是一想到成杨的邀请,就犹豫了一下。道:“若是能从城里寻到差事就更好了,只不过那样我就无法照顾田地,只怕以后要一直劳烦婶子。”
“这有什么麻烦的,我家人口多,不过是收拾三亩地的事儿。”邻居大婶一听这话里有话,便高兴起来。对他们来说能多种一些地,就能多得一些粮食,到时候去掉交税和留给君秀才的,自己家也能得不少,更何况那三亩地也十分肥沃,一年两茬的种,手里能多留一些闲钱了。
君无咎回到家,简单冲洗一下,换了干净的长衫,又收拾了一些平日里要换的衣物裹了个小小的包裹,跟着成杨上了来时的马车,又颠颠的回到城里。
马车进城拐了个弯,初一先将两人放下,又架着马车绕了一圈停到衙门后院。
崔县令这几天变得特别老实,每天按时上衙门,一副矜矜业业的模样,看见初一还打了招呼,问道:“初一小哥,成大人去哪里啦?”
“大人去了哪里,我如何得知?怎么?你要查大人每日要做什么吗?”初一板着脸,看向崔县令的目光甚为不喜。
“不不,不不不……”查上司每日行径可是大忌讳,崔县令连忙摆手,脑袋摇的好似个拨浪鼓,“下官就是随便问问,随便问问……”
“你有问这个的时间,不如去看看你判过的那些案子,看看里面有多少是草菅人命的,然后摸摸自己头上的乌纱,琢磨一下能戴多久吧!”初一毫不留情的吐槽,一甩手走了。
崔县令面如死灰,他踉跄了两下,伸手扶住一旁的树干,冷汗哗哗而下。
这几日他没少听到外面有人议论胡铁牛之案以及之前的周氏案,这让他心急如焚,可是派人给刘家送信却一去不复返,这让他更加担心。只能希望刘家听到这个信儿之后知道要做什么,不要把自己连累了。
他急喘了几下,佝偻着腰慢慢的走回到县衙书房,瘫坐在椅子上,开始用力思考自己如何能脱身的办法。
成杨自然是不会管崔县令有多着急,他带着君无咎走在城里最偏僻的胡同里,左转右转转到一家门口,伸手敲了敲门。
“谁啊?”一个年老妇人的声音响起。
“是我。”成杨淡淡回道。
大门吱呀一声被打开,露出个胖乎乎妇人的圆脸,看见成杨恭敬道:“公子,快请进。”
这是一座十分简单又普通的小院,院子里放着洗衣盆,堆了几件衣服在里面。院子里养了几只芦花鸡,四处咕咕叫着找虫子吃,看上去这里一片安宁。
“那人呢?”成杨问道。
“在屋里缝补衣服呢,倒是个勤快的。”妇人回道,冲着屋里喊:“桂丫头,大人来了。”
屋里走出个十七八岁的姑娘,看上去瘦瘦的,脸色苦闷。她对着成杨盈盈一拜,还未说话,眼泪就先流了出来,“大人,香桂盼这天已经盼了一年了,还请公子替我家小姐伸冤!”
成杨道:“若是有冤屈那自然是要伸的,只是你可想好了,当时的情景究竟如何,一点儿都不能疏漏,都与本官一一道来!”
好不容易等吃完饭,成杨擦擦嘴直接切入正题:“清悦,不如你就跟在本官身边吧,本官身边甚是缺少你这样懂案情之人。”
“谢大人抬爱,只是学生……”君无咎十分纠结,他不是没想过要重操旧业,只是如若遇上例如上一次那种官员,怕是命都没有了,“只是学生,还需要再考虑一下。”
“也好,”成杨笑道,他已经考虑过自己是否会被拒绝了,得到考虑这个说辞总比直接说不愿意要让人欣慰。
见成杨并未生气,君无咎松了口气道:“不如大人说一说那个案子?”
成杨也不隐瞒,直接将周氏的案子从头到尾说了一遍,“上次我与你出去,问过小二这桩事,清悦可还记得?”
君无咎点头道:“记得,且让学生想一下,这案子确实是有疑点。”
成杨也不着急,端起碗慢条斯理的喝水,那姿势好像在品茶。
“首先……”君无咎思考了半天,道:“那刘姓富商在如此恰巧的时间回来本就有问题,这个时候城门还未开启,证明这刘富商当时就应该在城里。如果在城里反而就不是那种走商回来发现这种说辞了,证明这一切是他已经安排好了的。还有就是那个妾,按照大人所说在审问之中她对正妻周氏满是溢美之词,满口的没想到会如此,也是有问题。如果她真的亲近周氏喜爱周氏,怎么会大肆宣扬此事呢?再有,周氏是正妻,房中不可能没有丫鬟伺候,若是这院子里的下人丫鬟都被买通了导致这件事发生,那么只要找到当时在场的人询问便好。”
成杨点头道:“清悦说的十分有道理,本官也想到了,所以让初一去寻找当时那院中的下人,结果得知当时院中那四名下人都被发卖了,包括周氏从娘家带来的奶娘与大丫鬟。”
君无咎道:“若是被发卖反而证明他们没有参与这件事,那么如果周氏是真的通奸,那么当刘富商回来之时,为何没有一个人去通知周氏呢?这反而不合理。还有,那个通奸的男子是谁,如何认识周氏的,怎么进的门,是哪里人,这些案宗都有记录吗?”
成杨摇头,“并未,只是写了刘富商押周氏和那男人要去周家问询,结果那男人挣扎之后逃脱了。”
君无咎问:“在刘家逃脱了?”
成杨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不,是出了门之后,在路上逃脱的。”
君无咎皱眉道:“路上?难不成他们压着人光天化日走到外面了?这事情还未搞清楚便想一锤定音?而且刘家不可能没有护院,如何让一个原本被拿住的人逃脱了?那男人身手若是很好,当时就不可能会被抓住吧?”
成杨道:“所以周家有人将此案告到京城大理寺,告崔县令草菅人命。虽然崔县令并未杀死一人,但是那周氏却不堪受辱,在刘家门口上吊自尽了,可怜那腹中快要足月的孩子……”
君无咎有些怒了,他深吸一口气道:“一桩又一桩的案子,那崔县令在庚县已经上任三年,三年不知判过多少案子,又有多少错案冤案,这周氏一案,胡铁牛被杀一案,若不是当时大人拦着,只怕学生早已经被打死了!”
“不仅如此,本官还发现了一件有趣儿的事,”成杨虽然说是有趣儿,但是却收了笑容,“当我告之崔县令要重申此案之时,崔县令便私下命人给那刘富商去了一封书信,但是被我的人拦截下来了。那信中说我来查案,如果周氏一案还有马脚露在外面,让刘富商需得尽快处理。”
君无咎怒道:“崔县令这是明知道周氏冤枉的吧!怕是他当时收了刘家的钱,于是便快刀斩乱麻直接判周氏通奸了!”
成杨点头道:“此案不但要审,而且一定要拿到证据一口气审理完毕,让崔县令找不到机会脱身。上次我与你在那茶楼喝茶与小二说的一些事,那小二也是个聪明人,暗中将京中来人要审周氏案子这件事放出风了。现在我已经让人将崔县令以及刘家全部监视起来,只要有风吹草动便立刻通知与我。不但如此,周家还为我送来了一个人,一个可以提供一条重要线索的证人,如今被本官藏在城中。清悦,不知是否可以随本官去看看?”
君无咎苦笑,本以为不过几句话的事,谁知道又要去城里。要知道他才刚回来啊,家里一堆的事……
成杨似乎也看出来他的为难,便道:“若是放不下家中琐事,不如我派个人来帮你整理。”
“这……”君无咎略一沉吟,道:“罢了,就不劳烦大人了,我让邻居帮我看顾一下田地和家里的东西,待我回来送一些蔬菜鸡蛋即可。”
成杨道:“也好,我也怕万一自己派来的人不懂农活,反而给清悦添乱了。”
君无咎拿了钥匙去找邻居帮忙,说要去城里办一些事,不知道耽误几天才能回来,让他们帮忙照顾家里的鸡和地里的作物。不过三亩地和几只鸡的事儿,邻居大婶答应下来,笑呵呵的说道:“君秀才那朋友看上去可不像咱们这些村头地里的人,瞅着好像个大人物啊,若是能在城里讨个好差事,总比在村里忙乎要强。君秀才你是有大才的人,可不能因为这些琐事耽误了自己读的那些书。”
虽然君无咎只在这里呆了一年,但是平日里人缘到也好,左邻右舍也愿意帮忙,更何况他还是个秀才。一个秀才在这些农家人眼里可是十分了不得的事,就连村长都惋惜如此个秀才却要回来种地,所以平日里也没少照顾。
君无咎本来想说不过就是一些小事,过几天还是要回来的,可是一想到成杨的邀请,就犹豫了一下。道:“若是能从城里寻到差事就更好了,只不过那样我就无法照顾田地,只怕以后要一直劳烦婶子。”
“这有什么麻烦的,我家人口多,不过是收拾三亩地的事儿。”邻居大婶一听这话里有话,便高兴起来。对他们来说能多种一些地,就能多得一些粮食,到时候去掉交税和留给君秀才的,自己家也能得不少,更何况那三亩地也十分肥沃,一年两茬的种,手里能多留一些闲钱了。
君无咎回到家,简单冲洗一下,换了干净的长衫,又收拾了一些平日里要换的衣物裹了个小小的包裹,跟着成杨上了来时的马车,又颠颠的回到城里。
马车进城拐了个弯,初一先将两人放下,又架着马车绕了一圈停到衙门后院。
崔县令这几天变得特别老实,每天按时上衙门,一副矜矜业业的模样,看见初一还打了招呼,问道:“初一小哥,成大人去哪里啦?”
“大人去了哪里,我如何得知?怎么?你要查大人每日要做什么吗?”初一板着脸,看向崔县令的目光甚为不喜。
“不不,不不不……”查上司每日行径可是大忌讳,崔县令连忙摆手,脑袋摇的好似个拨浪鼓,“下官就是随便问问,随便问问……”
“你有问这个的时间,不如去看看你判过的那些案子,看看里面有多少是草菅人命的,然后摸摸自己头上的乌纱,琢磨一下能戴多久吧!”初一毫不留情的吐槽,一甩手走了。
崔县令面如死灰,他踉跄了两下,伸手扶住一旁的树干,冷汗哗哗而下。
这几日他没少听到外面有人议论胡铁牛之案以及之前的周氏案,这让他心急如焚,可是派人给刘家送信却一去不复返,这让他更加担心。只能希望刘家听到这个信儿之后知道要做什么,不要把自己连累了。
他急喘了几下,佝偻着腰慢慢的走回到县衙书房,瘫坐在椅子上,开始用力思考自己如何能脱身的办法。
成杨自然是不会管崔县令有多着急,他带着君无咎走在城里最偏僻的胡同里,左转右转转到一家门口,伸手敲了敲门。
“谁啊?”一个年老妇人的声音响起。
“是我。”成杨淡淡回道。
大门吱呀一声被打开,露出个胖乎乎妇人的圆脸,看见成杨恭敬道:“公子,快请进。”
这是一座十分简单又普通的小院,院子里放着洗衣盆,堆了几件衣服在里面。院子里养了几只芦花鸡,四处咕咕叫着找虫子吃,看上去这里一片安宁。
“那人呢?”成杨问道。
“在屋里缝补衣服呢,倒是个勤快的。”妇人回道,冲着屋里喊:“桂丫头,大人来了。”
屋里走出个十七八岁的姑娘,看上去瘦瘦的,脸色苦闷。她对着成杨盈盈一拜,还未说话,眼泪就先流了出来,“大人,香桂盼这天已经盼了一年了,还请公子替我家小姐伸冤!”
成杨道:“若是有冤屈那自然是要伸的,只是你可想好了,当时的情景究竟如何,一点儿都不能疏漏,都与本官一一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