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暗黑桃花源
当你学会了一门乐器,你就多了一位永远也不会分开的朋友,多了一个抒发情感的渠道,这无疑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尤其是不带功利性去学的时候就更有趣了。
所以,尽管学习乐器本身是一件很枯燥、很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情,陈俞安却甘之若饴,那些以考取专业音乐学校的学生们每当练习结束,都会如释重负的长出一口气,他却会马上找到万老师,询问刚才练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任何时候,爱好都是最好的老师,在这种状态下,陈俞安的学习进度很快,不知不觉就已经学会了基本的指法,还有几首类似于《小星星》之类简单的入门级歌曲。
而就在这个时候,出版社那边也传来消息,《1984,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已经做好了正式发行的准备,马上就要和读者们见面了。
付星也发来邮件专门说了这回事儿,“你这次合同签的太亏了,就我目前收到的消息,各个地方的渠道商都很看好这部书的销售前景,如果你愿意耐心等候的话,收益绝对不止五十万,翻了一两倍绝对不成问题。”
“没关系,这些我早就想到了啊,要不然出版社也不会答应的这么干脆。”陈俞安却丝毫不以为意,依靠这五十万买断费用,他早就赚取了数十倍的收益,远不是那点版税可比的。
“新一期的《萌芽》收到了吧?你该不会出完这本书就不打算继续写东西了吧?已经很久没有收到你的稿子了。”说了半天,付星终于说起正事了,自从出了那本书之后,陈俞安就没有继续给他们投稿了,他有点坐不住了。
“过年事情多么,没办法静下心来写东西,等过一阵儿吧,我有了稿子肯定第一时间发给你。”和音乐一样,写作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陈俞安并不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写作生涯,如果遇到合适的机会,还是会继续写的。
说机会,机会就真的来了,作文课上,王伟布置了新的题目,这次要求大家续写《桃花源记》,写下桃花源为什么会消失的原因。
虽然高考作文不大可能出这样的题目,但是作文课也不能一直围绕高考来进行,偶尔换个题目大家的思路也能更开阔一些,多来这么几次,写作水平也能得到不小的进步,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身为重点中学的资深语文老师,王伟自然懂得这些。
两节课过后,作文被收了上来,王伟抱着厚厚一摞作文回到办公室里,第一反应就是去找陈俞安的作文,翻出他的作文本打开一看,王伟再次愣住了。
“辛老师,帮我看点东西吧?”这次他又开始向其他科目的老师求救了,只是上次找的是历史老师,这次则找到了教生物的辛老师。
“又是陈俞安?这次怎么找上我了?我可是教理科的啊。”办公室里各位老师齐刷刷看过来,辛老师搬了把椅子来到王伟旁边坐下,拿起陈俞安的作文看了起来。
“从生物学的角度考虑,桃花源这种地方消亡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消亡反倒稀奇了;从陶渊明的原文可以看出,桃花源的规模不大,人数不足以支撑种群健康延续;由于桃花源长期没有外来人口进入,所以他们只能采取近亲结婚的方式繁衍后代……”
“而近亲结婚则会导致生下来的后代中残障儿童的比例大大增加,时间一长,桃花源后代中带有各种遗传病的比例将不断增加,直至导致这一村子彻底失去诞生健康后代的能力。”
“或许,桃花源中人会逐渐意识到这种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或是直接杀死这些孩子,或是像许多民间传说中对待传染病人那样,将孩子送到人迹罕至的深谷幽林,让他们自然死亡……这种方法就太残忍了。”
“而且依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引进外来人口就成了必须的选择;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渔人进了村子还能顺利出来?讲述那么多的美好传说么?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渔人很有可能是在说谎,他的使命是利用美妙的谎言吸引更多人进入桃花源,给这个即将灭绝的村子带来更多新鲜血脉,然而他行事有所不慎,这件事儿让太守知道了,拍了大量人手来寻找桃花源。”
“桃花源中人受到惊吓,他们是逃避战乱才进入桃花源的,对官府天生畏惧……随即破坏了渔人进入桃花源的通道,消失在世人面前。”
“但是如此以来,也断绝了他们吸纳新鲜血液的渠道……能隐藏这么久不被发现,进出桃花源的通道肯定不会有很多……所以在长期近亲繁衍的情况下,健康的后代越来越少,桃花源中人最终走向了灭绝……”
文章也就八百来字,看完用不了多久,可辛老师却看了好久,其他老师有些等得不耐烦了,于是端着茶杯踱到他身后瞅了几眼,然后“噗”的一声,茶水就喷了出来。
这故事还能这么解读?真是大开眼界啊,可细细一想,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这种猜测似乎才是正确的,一个人数如此少的村子,必然是无法健康繁衍的。
“辛老师?这种说法有没有问题?”大家伙还不敢最终确定,于是又问到了教生物的辛老师。
“从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角度来说,这种说法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历史上也有类似的案例,比如欧洲的皇室血友病。”辛老师缓缓说道,十九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家族带有血友病基因,皇室间的联姻让这种病传到了西班牙、俄国等国皇室之中。
然后西班牙和俄国皇室再和其它国家皇室进行联姻,导致几乎整个欧洲的皇室成员都染上了这种病。
“起码这种猜测比陶渊明写的那种平和美好的世外桃源更符合科学原理。”众人觉得三观尽毁,从今以后再也无法直视桃花源了……
所以,尽管学习乐器本身是一件很枯燥、很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情,陈俞安却甘之若饴,那些以考取专业音乐学校的学生们每当练习结束,都会如释重负的长出一口气,他却会马上找到万老师,询问刚才练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任何时候,爱好都是最好的老师,在这种状态下,陈俞安的学习进度很快,不知不觉就已经学会了基本的指法,还有几首类似于《小星星》之类简单的入门级歌曲。
而就在这个时候,出版社那边也传来消息,《1984,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已经做好了正式发行的准备,马上就要和读者们见面了。
付星也发来邮件专门说了这回事儿,“你这次合同签的太亏了,就我目前收到的消息,各个地方的渠道商都很看好这部书的销售前景,如果你愿意耐心等候的话,收益绝对不止五十万,翻了一两倍绝对不成问题。”
“没关系,这些我早就想到了啊,要不然出版社也不会答应的这么干脆。”陈俞安却丝毫不以为意,依靠这五十万买断费用,他早就赚取了数十倍的收益,远不是那点版税可比的。
“新一期的《萌芽》收到了吧?你该不会出完这本书就不打算继续写东西了吧?已经很久没有收到你的稿子了。”说了半天,付星终于说起正事了,自从出了那本书之后,陈俞安就没有继续给他们投稿了,他有点坐不住了。
“过年事情多么,没办法静下心来写东西,等过一阵儿吧,我有了稿子肯定第一时间发给你。”和音乐一样,写作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陈俞安并不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写作生涯,如果遇到合适的机会,还是会继续写的。
说机会,机会就真的来了,作文课上,王伟布置了新的题目,这次要求大家续写《桃花源记》,写下桃花源为什么会消失的原因。
虽然高考作文不大可能出这样的题目,但是作文课也不能一直围绕高考来进行,偶尔换个题目大家的思路也能更开阔一些,多来这么几次,写作水平也能得到不小的进步,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身为重点中学的资深语文老师,王伟自然懂得这些。
两节课过后,作文被收了上来,王伟抱着厚厚一摞作文回到办公室里,第一反应就是去找陈俞安的作文,翻出他的作文本打开一看,王伟再次愣住了。
“辛老师,帮我看点东西吧?”这次他又开始向其他科目的老师求救了,只是上次找的是历史老师,这次则找到了教生物的辛老师。
“又是陈俞安?这次怎么找上我了?我可是教理科的啊。”办公室里各位老师齐刷刷看过来,辛老师搬了把椅子来到王伟旁边坐下,拿起陈俞安的作文看了起来。
“从生物学的角度考虑,桃花源这种地方消亡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消亡反倒稀奇了;从陶渊明的原文可以看出,桃花源的规模不大,人数不足以支撑种群健康延续;由于桃花源长期没有外来人口进入,所以他们只能采取近亲结婚的方式繁衍后代……”
“而近亲结婚则会导致生下来的后代中残障儿童的比例大大增加,时间一长,桃花源后代中带有各种遗传病的比例将不断增加,直至导致这一村子彻底失去诞生健康后代的能力。”
“或许,桃花源中人会逐渐意识到这种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或是直接杀死这些孩子,或是像许多民间传说中对待传染病人那样,将孩子送到人迹罕至的深谷幽林,让他们自然死亡……这种方法就太残忍了。”
“而且依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引进外来人口就成了必须的选择;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渔人进了村子还能顺利出来?讲述那么多的美好传说么?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渔人很有可能是在说谎,他的使命是利用美妙的谎言吸引更多人进入桃花源,给这个即将灭绝的村子带来更多新鲜血脉,然而他行事有所不慎,这件事儿让太守知道了,拍了大量人手来寻找桃花源。”
“桃花源中人受到惊吓,他们是逃避战乱才进入桃花源的,对官府天生畏惧……随即破坏了渔人进入桃花源的通道,消失在世人面前。”
“但是如此以来,也断绝了他们吸纳新鲜血液的渠道……能隐藏这么久不被发现,进出桃花源的通道肯定不会有很多……所以在长期近亲繁衍的情况下,健康的后代越来越少,桃花源中人最终走向了灭绝……”
文章也就八百来字,看完用不了多久,可辛老师却看了好久,其他老师有些等得不耐烦了,于是端着茶杯踱到他身后瞅了几眼,然后“噗”的一声,茶水就喷了出来。
这故事还能这么解读?真是大开眼界啊,可细细一想,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这种猜测似乎才是正确的,一个人数如此少的村子,必然是无法健康繁衍的。
“辛老师?这种说法有没有问题?”大家伙还不敢最终确定,于是又问到了教生物的辛老师。
“从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角度来说,这种说法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历史上也有类似的案例,比如欧洲的皇室血友病。”辛老师缓缓说道,十九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家族带有血友病基因,皇室间的联姻让这种病传到了西班牙、俄国等国皇室之中。
然后西班牙和俄国皇室再和其它国家皇室进行联姻,导致几乎整个欧洲的皇室成员都染上了这种病。
“起码这种猜测比陶渊明写的那种平和美好的世外桃源更符合科学原理。”众人觉得三观尽毁,从今以后再也无法直视桃花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