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蓓蓓的回忆
之前我就意识到老苏这人不简单,不过没想到不简单到这种程度。
以他在医学界的地位,花费了好几年研究的药,一定有着神奇的作用,可为啥后来又突然亲手毁掉所有的仪器设备和研究记录呢?
一路上我琢磨了好几种可能性,又都被自己否了。
难道那种药研制出来了?而且效果十分可怕?所以他才毁掉的?想想真有这种可能!
到了黔南,司机把我们放到了黔南西郊车站,蓓蓓本想再次拨打那个电话,可连续拨打了好几次,都是盲音,后来再拨打,竟然是空号了。
难道……难道对方知道老苏死了,迅速注销了这号码?
有些不可思议!
没办法,四个人赶紧去售票处买了通往贵阳的车票,一路辗转,两天后才返回济南。
一路上,我们四人把事情的整个始末都详细分析了一遍,我这才真正了解蓓蓓这个人。
之前已经说过,蓓蓓硕士研究生没毕业,学的是考古。
她父母——也就是老苏的儿子和儿媳妇——早就去世了。蓓蓓都没见过他们。
据老苏说,在蓓蓓两岁多时,一场车祸夺去了她父母的生命。
自从懂事后,蓓蓓看到别的小孩都有父母,唯独自己没有,于是多次缠着爷爷问自己父母事。
直到七八年前,也就是蓓蓓十五六时,她才开始怀疑爷爷说的这些话,因为这十来年,老苏总是有意无意地隐瞒关于她父母的事,甚至连埋到哪里都不告诉她。
这怎么可能吧?不管怎么去世的,只要存在过,至少应该有个坟墓吧?
蓓蓓开始怀疑自己的父母是否真的存在过——翻过来想,如果他们不存在,自己又是哪里来的?
这是个悖论。
除非一种可能,那就是爷爷说的是假话——他又开始怀疑起自己的身世。
既然无法“正面”得到答案,蓓蓓就开始暗地里调查。
她先是偷着配了一把老屋的钥匙——这里需要补充一下:
老苏有两套房子,一套位于济南市历下区,是套三室一厅的老楼房,后来因为工作所需,也为了给蓓蓓提供更好的上学条件,在她九岁那年,又在新城区买了一套一百二十余平米新房。
随后几年,济南市房价飙升,蓓蓓劝过爷爷好几次,建议卖掉老房子,但老苏就是不同意。
所以,蓓蓓才决定从老房子入手,调查关于自己父母的事情。
据老苏说,他们在老房子里住了二十余年了,她父母还是在这里结的婚。
蓓蓓分析,如果这样的话,老房子里一定会留下父母生活过的痕迹——哪怕是一点痕迹,也至少能证明父母真的存在过。
说来也巧,他们搬家时,蓓蓓记得清清楚楚,老苏只带走了一个密封的黑色小箱子,除此之外,别的任何东西都没带走。
蓓蓓清楚地记得,那个黑箱子大约有十七英寸的电视机大小,虽然不大,但极其重,当时搬箱子的是俩小伙子,俩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箱子搬到车上,弄好后,衣服都湿透了。
箱子被爷爷锁了起来,到现在她也不知道里面放着的是什么东西。
蓓蓓选择了一个周末行动,那天老苏恰好接到医院通知,要参加一个规格很高的叙述论坛,当晚都未必回来。
蓓蓓打车去了济南市历下区,再次回到自己生活了九年的老房子。
那是个老小区,都是旧楼房,现在住的基本都是老年人。
蓓蓓家所在的楼上,原本有十户,不过看现在楼道和楼门破旧的样子,顶多还住着三四户。
蓓蓓家是四楼,四零一。她看到自家锈迹斑斑的防盗门,心中感慨颇多。
她伸出颤抖的手,把钥匙插进了锁孔里。刚开始,她还担心开不了门,毕竟好几年没有开过了。
随着“啪”的一声,门开了,她悬着的心才算放下。
屋子里的一切几乎照旧,就想几年前她离开时一样。这就让她疑惑不解了——既然几年内每人来,屋子里至少满是灰尘才对。
然而,现实却是,室内自有蒙蒙的一层尘埃。
什么情况?她愣在门口半分钟才逐渐清晰过来。难道这些年,爷爷按时来打扫或者有别人来打扫?越想她越觉得不可思议。
既然来啦,赶紧找吧!
蓓蓓叹了口气,选择从客厅开始找。
她翻遍了所有的橱子和衣柜,都没发现疑似自己父母留下的物品。
当他翻开爷爷卧室的床板时,发现下面有个铁皮箱子,是那种旧社会地主老财家常用的箱子。
自己竟然对这箱子没有丝毫印象。
箱子被一把锈迹斑斑的铜锁头锁着,这更引起了蓓蓓的好奇。
一咬牙,她找来一把锤子,三下五除二,敲开了铜锁头。
打开箱子的一瞬间,她屏住呼吸,心跳急剧加速,甚至恐怖小说中的桥段都浮出了脑海。
一颗头?残缺的尸块?甚至是一枚抗战时期的哑巴炸弹?
然而箱子被打开后,一切恐怖念头瞬间烟消云散了,她看到的是几乎一整箱子的书信,有的是散着的,大部分放在牛皮纸信封里。
蓓蓓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了,这么多信,就是读完也得一两天吧!
蓓蓓颤抖着拿起其中一封,令她一头雾水的是,牛皮信封只有收信人的名字和地址,而没有寄信人的。
收信人正是她的爷爷。
蓓蓓急不可耐地拆开信封,里面是几张泛黄的信纸,可见这封信已经存在了有些年头了。
什么人,又是什么事?
蓓蓓赶紧凑近,想读读信上都写了什么。
然而她一眼扫去,发现上面的写的根本不是汉字,而是一种奇怪的文字。
蓓蓓一惊之下,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一口气又打开了十几封,不出所料,上面都是这种看不懂的文字。
这时候,蓓蓓心中的疑惑简直到了顶点,她深吸了几口气,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带走了其中一封,又把其它的放好,锁上了锁头。
以他在医学界的地位,花费了好几年研究的药,一定有着神奇的作用,可为啥后来又突然亲手毁掉所有的仪器设备和研究记录呢?
一路上我琢磨了好几种可能性,又都被自己否了。
难道那种药研制出来了?而且效果十分可怕?所以他才毁掉的?想想真有这种可能!
到了黔南,司机把我们放到了黔南西郊车站,蓓蓓本想再次拨打那个电话,可连续拨打了好几次,都是盲音,后来再拨打,竟然是空号了。
难道……难道对方知道老苏死了,迅速注销了这号码?
有些不可思议!
没办法,四个人赶紧去售票处买了通往贵阳的车票,一路辗转,两天后才返回济南。
一路上,我们四人把事情的整个始末都详细分析了一遍,我这才真正了解蓓蓓这个人。
之前已经说过,蓓蓓硕士研究生没毕业,学的是考古。
她父母——也就是老苏的儿子和儿媳妇——早就去世了。蓓蓓都没见过他们。
据老苏说,在蓓蓓两岁多时,一场车祸夺去了她父母的生命。
自从懂事后,蓓蓓看到别的小孩都有父母,唯独自己没有,于是多次缠着爷爷问自己父母事。
直到七八年前,也就是蓓蓓十五六时,她才开始怀疑爷爷说的这些话,因为这十来年,老苏总是有意无意地隐瞒关于她父母的事,甚至连埋到哪里都不告诉她。
这怎么可能吧?不管怎么去世的,只要存在过,至少应该有个坟墓吧?
蓓蓓开始怀疑自己的父母是否真的存在过——翻过来想,如果他们不存在,自己又是哪里来的?
这是个悖论。
除非一种可能,那就是爷爷说的是假话——他又开始怀疑起自己的身世。
既然无法“正面”得到答案,蓓蓓就开始暗地里调查。
她先是偷着配了一把老屋的钥匙——这里需要补充一下:
老苏有两套房子,一套位于济南市历下区,是套三室一厅的老楼房,后来因为工作所需,也为了给蓓蓓提供更好的上学条件,在她九岁那年,又在新城区买了一套一百二十余平米新房。
随后几年,济南市房价飙升,蓓蓓劝过爷爷好几次,建议卖掉老房子,但老苏就是不同意。
所以,蓓蓓才决定从老房子入手,调查关于自己父母的事情。
据老苏说,他们在老房子里住了二十余年了,她父母还是在这里结的婚。
蓓蓓分析,如果这样的话,老房子里一定会留下父母生活过的痕迹——哪怕是一点痕迹,也至少能证明父母真的存在过。
说来也巧,他们搬家时,蓓蓓记得清清楚楚,老苏只带走了一个密封的黑色小箱子,除此之外,别的任何东西都没带走。
蓓蓓清楚地记得,那个黑箱子大约有十七英寸的电视机大小,虽然不大,但极其重,当时搬箱子的是俩小伙子,俩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箱子搬到车上,弄好后,衣服都湿透了。
箱子被爷爷锁了起来,到现在她也不知道里面放着的是什么东西。
蓓蓓选择了一个周末行动,那天老苏恰好接到医院通知,要参加一个规格很高的叙述论坛,当晚都未必回来。
蓓蓓打车去了济南市历下区,再次回到自己生活了九年的老房子。
那是个老小区,都是旧楼房,现在住的基本都是老年人。
蓓蓓家所在的楼上,原本有十户,不过看现在楼道和楼门破旧的样子,顶多还住着三四户。
蓓蓓家是四楼,四零一。她看到自家锈迹斑斑的防盗门,心中感慨颇多。
她伸出颤抖的手,把钥匙插进了锁孔里。刚开始,她还担心开不了门,毕竟好几年没有开过了。
随着“啪”的一声,门开了,她悬着的心才算放下。
屋子里的一切几乎照旧,就想几年前她离开时一样。这就让她疑惑不解了——既然几年内每人来,屋子里至少满是灰尘才对。
然而,现实却是,室内自有蒙蒙的一层尘埃。
什么情况?她愣在门口半分钟才逐渐清晰过来。难道这些年,爷爷按时来打扫或者有别人来打扫?越想她越觉得不可思议。
既然来啦,赶紧找吧!
蓓蓓叹了口气,选择从客厅开始找。
她翻遍了所有的橱子和衣柜,都没发现疑似自己父母留下的物品。
当他翻开爷爷卧室的床板时,发现下面有个铁皮箱子,是那种旧社会地主老财家常用的箱子。
自己竟然对这箱子没有丝毫印象。
箱子被一把锈迹斑斑的铜锁头锁着,这更引起了蓓蓓的好奇。
一咬牙,她找来一把锤子,三下五除二,敲开了铜锁头。
打开箱子的一瞬间,她屏住呼吸,心跳急剧加速,甚至恐怖小说中的桥段都浮出了脑海。
一颗头?残缺的尸块?甚至是一枚抗战时期的哑巴炸弹?
然而箱子被打开后,一切恐怖念头瞬间烟消云散了,她看到的是几乎一整箱子的书信,有的是散着的,大部分放在牛皮纸信封里。
蓓蓓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了,这么多信,就是读完也得一两天吧!
蓓蓓颤抖着拿起其中一封,令她一头雾水的是,牛皮信封只有收信人的名字和地址,而没有寄信人的。
收信人正是她的爷爷。
蓓蓓急不可耐地拆开信封,里面是几张泛黄的信纸,可见这封信已经存在了有些年头了。
什么人,又是什么事?
蓓蓓赶紧凑近,想读读信上都写了什么。
然而她一眼扫去,发现上面的写的根本不是汉字,而是一种奇怪的文字。
蓓蓓一惊之下,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一口气又打开了十几封,不出所料,上面都是这种看不懂的文字。
这时候,蓓蓓心中的疑惑简直到了顶点,她深吸了几口气,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带走了其中一封,又把其它的放好,锁上了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