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李白斗酒诗百篇(第二更求推荐)
我很受伤,上周结束时,站在新书第6名,现在掉到第9名了,朋友们,请帮帮忙,顶起来,谢谢!
——————————————————
激动!
无比的激动!
李昌国激动得仿佛给雷劈中,身子发僵,大脑停止了思维,时空已经不复存在。
李白才高八斗,大名流传千古,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让人仰视!
李白拥有不计其数的粉丝,上自历史巨人,下至街头小贩,都是他的粉丝。
可以这样说,凡是中国人都是李白的粉丝!
李昌国心智成熟,心姓非常稳定,等闲不会激动,更不会如此激动。
他来到唐朝有些时间了,见过的英雄豪杰不在少数,高仙芝、封常清、李嗣业、段秀实、哥舒翰……都是一代人杰,了不得的英雄豪杰。
李昌国与他们相处,或平辈论交,或成上下级,就没有激动过,眼下他却是激动难已,这是李昌国两世为人头一遭。
谁叫他遇到的是诗仙李白呢?
李白流芳千古,留传下来的佳话太多,“铁杵磨成针”、“醉草吓蛮书”、“傲视公侯”、“天子呼来不上船”、“高力士脱靴”、“御手调羹”……多不胜数,只要是中国人都能说上一段半段的,哪怕是不识字的文盲也知道李白。
李白诗名传千古,写下的佳句、绝唱多不胜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飞流直下三千尽,疑似银河落九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大鹏一曰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不论读没读过唐诗,不论识不识字,只要是中国人,都能吟诵李白的诗篇,谁叫李白诗篇万丈长呢?
“你是李翰林?”
高妙丽同样激动,俏媚眼里闪着炽烈的光芒,打量着李白,玉手紧握,手背发青了。
李昌国给高妙丽的惊呼声惊醒过来,甩甩头,打量着李白,只见李白浑身透着一股仙气,宛若仙人临世,让人不敢仰视,暗自感叹道:“李白号称诗仙,是因为他的诗中透着一股仙气。其实,诗中的仙气来自于他的谪仙气质。”
李白把二人的激动样儿看在眼里,很是淡然,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儿。
他才高八斗,才名遍天下,诗名遍天下,拥有的“粉丝”多不胜数,他所到之处,慕名而来者很多,这种粉丝激动的样儿他是见得太多了,一点也不惊奇。
“那是昔年称号。”李白早就给李隆基“赐金放还”了,早已不再是翰林,不过,人们仍是以李翰林称呼:“李白斗胆,敢问壮士高姓大名。”
李昌国心脏又是狠狠一跳,能得李白亲口问询姓名,李昌国自觉荣幸,吸口气,道:“在下李昌国,安西都护府校尉,奉副都护之命前来长安报捷。这位是副都护高仙芝的千金。”
“原来是安西都护府的壮士!”李白眼中光芒闪烁,极是明亮,把李昌国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的瞧了个遍,大是赞赏,道:“久闻安西都护府是大唐精锐,骁勇善战,今曰一睹壮士英姿,方知此言不虚。”
在当时,安西都护府是唐朝战事最为频繁的地方,这里的唐军特别能打,是唐朝的精锐,善战之名传遍天下。
能得李白赞赏,李昌国还真有“一字之褒胜于荣兖”的感觉,有些飘飘然了。
“哎!”李白脸色一黯,长叹一声,一脸的落寞,端起酒杯,拼命的灌酒,一口气喝了十来杯,这才放下酒杯,一脸的伤感。
谁都知道李白才高八斗,却是怀才不遇,他一心报国,却是报国无门,徒令后人叹息。乍闻安西都护府打了大胜仗的消息,触动了李白的心思,不免几许伤感。
李昌国理解他的心情,宽慰道:“李翰林,你不必介怀,你有诗言‘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以你之大才,必有一飞冲天的时候。”
这不过是宽慰之词,李昌国很是清楚,李白这辈子都不可能有报国的机会。
猛然间,李昌国转了一个让他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念头:“若给李白报国的机会,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这问题,无数人期待过,却是没有成为现实,李昌国暗中否定:“李白只能怀才不遇,不可能有报国的机会。”
再转念一想:“我今曰遇到李白,这是缘份,若是有机会,我一定帮他弄到报国的机会。真要那样的话,李白会不会真的如他诗中所写那般‘大鹏一曰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飞冲天呢?”
李白若能建功立业,这绝对是千古佳话,弥补李白的遗憾,李昌国自己都期待不已,暗自下定决心:“若有机会,我一定帮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就在李昌国转念头之际,只见高妙丽一双俏媚眼闪着异采,打量着李白,吟出了李白的名句:“李翰林,您给贵妃娘娘写的好诗呢。”
李白奉旨为杨贵妃写诗,是千古佳话,早就传遍天下,谁个不知,哪个不晓?
高妙丽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李翰林,您能为我写一首诗么?
李白才名传天下,能得他亲手写诗赞扬,那是何等的荣幸?有高妙丽这种想法的唐朝女人不知道有多少。
李白微微一笑,宛若春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瞄了一眼李昌国,道:“高姑娘,再好的诗及不是知己一赞。”
高妙丽的脸蛋刷的一下就红了,瞄了一眼李昌国,赶紧端起酒杯浅呷一口,以此来掩饰。
这个李白真是的,如此说话,那不是叫人难堪么?李昌国有些埋怨,也有些窃喜,赶紧转移话题,道:“久闻李翰斗酒诗百篇,不知可否作诗一首?”
要是能亲身见证李白作诗,那是何等的荣幸?李昌国异常期待。
不仅他期待,就是高妙丽也顾不得害羞,抬起头来,盯着李白,恨不得他马上写一首诗。
李白并没有说话,眉头微微一拧,端起酒杯,一杯接一杯的喝起来,一口气喝了十几杯,这才酒兴稍却,放下酒杯,道:“有了!”
“李白斗酒诗百篇”,越是喝得尽兴,诗才越是了得,果是不假!
;
——————————————————
激动!
无比的激动!
李昌国激动得仿佛给雷劈中,身子发僵,大脑停止了思维,时空已经不复存在。
李白才高八斗,大名流传千古,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让人仰视!
李白拥有不计其数的粉丝,上自历史巨人,下至街头小贩,都是他的粉丝。
可以这样说,凡是中国人都是李白的粉丝!
李昌国心智成熟,心姓非常稳定,等闲不会激动,更不会如此激动。
他来到唐朝有些时间了,见过的英雄豪杰不在少数,高仙芝、封常清、李嗣业、段秀实、哥舒翰……都是一代人杰,了不得的英雄豪杰。
李昌国与他们相处,或平辈论交,或成上下级,就没有激动过,眼下他却是激动难已,这是李昌国两世为人头一遭。
谁叫他遇到的是诗仙李白呢?
李白流芳千古,留传下来的佳话太多,“铁杵磨成针”、“醉草吓蛮书”、“傲视公侯”、“天子呼来不上船”、“高力士脱靴”、“御手调羹”……多不胜数,只要是中国人都能说上一段半段的,哪怕是不识字的文盲也知道李白。
李白诗名传千古,写下的佳句、绝唱多不胜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飞流直下三千尽,疑似银河落九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大鹏一曰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不论读没读过唐诗,不论识不识字,只要是中国人,都能吟诵李白的诗篇,谁叫李白诗篇万丈长呢?
“你是李翰林?”
高妙丽同样激动,俏媚眼里闪着炽烈的光芒,打量着李白,玉手紧握,手背发青了。
李昌国给高妙丽的惊呼声惊醒过来,甩甩头,打量着李白,只见李白浑身透着一股仙气,宛若仙人临世,让人不敢仰视,暗自感叹道:“李白号称诗仙,是因为他的诗中透着一股仙气。其实,诗中的仙气来自于他的谪仙气质。”
李白把二人的激动样儿看在眼里,很是淡然,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儿。
他才高八斗,才名遍天下,诗名遍天下,拥有的“粉丝”多不胜数,他所到之处,慕名而来者很多,这种粉丝激动的样儿他是见得太多了,一点也不惊奇。
“那是昔年称号。”李白早就给李隆基“赐金放还”了,早已不再是翰林,不过,人们仍是以李翰林称呼:“李白斗胆,敢问壮士高姓大名。”
李昌国心脏又是狠狠一跳,能得李白亲口问询姓名,李昌国自觉荣幸,吸口气,道:“在下李昌国,安西都护府校尉,奉副都护之命前来长安报捷。这位是副都护高仙芝的千金。”
“原来是安西都护府的壮士!”李白眼中光芒闪烁,极是明亮,把李昌国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的瞧了个遍,大是赞赏,道:“久闻安西都护府是大唐精锐,骁勇善战,今曰一睹壮士英姿,方知此言不虚。”
在当时,安西都护府是唐朝战事最为频繁的地方,这里的唐军特别能打,是唐朝的精锐,善战之名传遍天下。
能得李白赞赏,李昌国还真有“一字之褒胜于荣兖”的感觉,有些飘飘然了。
“哎!”李白脸色一黯,长叹一声,一脸的落寞,端起酒杯,拼命的灌酒,一口气喝了十来杯,这才放下酒杯,一脸的伤感。
谁都知道李白才高八斗,却是怀才不遇,他一心报国,却是报国无门,徒令后人叹息。乍闻安西都护府打了大胜仗的消息,触动了李白的心思,不免几许伤感。
李昌国理解他的心情,宽慰道:“李翰林,你不必介怀,你有诗言‘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以你之大才,必有一飞冲天的时候。”
这不过是宽慰之词,李昌国很是清楚,李白这辈子都不可能有报国的机会。
猛然间,李昌国转了一个让他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念头:“若给李白报国的机会,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这问题,无数人期待过,却是没有成为现实,李昌国暗中否定:“李白只能怀才不遇,不可能有报国的机会。”
再转念一想:“我今曰遇到李白,这是缘份,若是有机会,我一定帮他弄到报国的机会。真要那样的话,李白会不会真的如他诗中所写那般‘大鹏一曰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飞冲天呢?”
李白若能建功立业,这绝对是千古佳话,弥补李白的遗憾,李昌国自己都期待不已,暗自下定决心:“若有机会,我一定帮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就在李昌国转念头之际,只见高妙丽一双俏媚眼闪着异采,打量着李白,吟出了李白的名句:“李翰林,您给贵妃娘娘写的好诗呢。”
李白奉旨为杨贵妃写诗,是千古佳话,早就传遍天下,谁个不知,哪个不晓?
高妙丽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李翰林,您能为我写一首诗么?
李白才名传天下,能得他亲手写诗赞扬,那是何等的荣幸?有高妙丽这种想法的唐朝女人不知道有多少。
李白微微一笑,宛若春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瞄了一眼李昌国,道:“高姑娘,再好的诗及不是知己一赞。”
高妙丽的脸蛋刷的一下就红了,瞄了一眼李昌国,赶紧端起酒杯浅呷一口,以此来掩饰。
这个李白真是的,如此说话,那不是叫人难堪么?李昌国有些埋怨,也有些窃喜,赶紧转移话题,道:“久闻李翰斗酒诗百篇,不知可否作诗一首?”
要是能亲身见证李白作诗,那是何等的荣幸?李昌国异常期待。
不仅他期待,就是高妙丽也顾不得害羞,抬起头来,盯着李白,恨不得他马上写一首诗。
李白并没有说话,眉头微微一拧,端起酒杯,一杯接一杯的喝起来,一口气喝了十几杯,这才酒兴稍却,放下酒杯,道:“有了!”
“李白斗酒诗百篇”,越是喝得尽兴,诗才越是了得,果是不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