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
杀了董卓,看似好像他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但是,实际上,真正危险混乱的时刻,才刚刚开始。
首先,杀了董卓,董卓手下的那些人,能答应吗?
董卓手下,可是有一伙凶狠蛮暴之徒,他们这些人,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董卓在时,给过他们不少的恩惠。董卓一死,他们就会树倒猢狲散吗?
这个不一定吧!他们或许会为董卓报仇。
秦真现在首要面临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
“宝姑娘,史大姑娘,三姑娘,你们将这三百董卓大兵,带出去,和外面那五百大兵一道,让他们宣誓效忠皇帝陛下!”
秦真是对史湘云薛宝钗贾探春她们吩咐道。他们现在的行动,要快速开展起来了。
薛宝钗她们点头应是,带着董卓的这三百亲卫,退了出去。
秦真又寻来了斧钺,将董卓的头颅,生生的斩了下来。然后,秦真对刘协说道:“陛下,请提着这董卓的这颗人头,到外面,去巡视贼党。”
董卓的头颅,这时已经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他们可以用这个,去震慑董卓的部下。
不过,董卓的这些部下,素来凶悍,用董卓的人头,是否能够震慑住他们,这个可还是未知之数。
也许,恰恰相反,董卓的人头,反倒是刺激了他们的凶性呢!
这个谁知道?
但是,秦真此时,他们这边,可也并不是毫无准备,毫无底牌。
他们手中,也有一千人马!
董卓的大兵,已经有八百人,前面李儒的那五百人,后面刚刚董卓带进来的三百人,加上他们大观园自己这里的数十近百人,他们人数,差不多一千。
这样一股力量,也不可忽视。
秦真心里有过谋划。
在董卓已经授首,而他的那些手下,又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统一约束之下,他们这一千人,依仗着潇湘宫,也未必不能抵挡住董卓手下的那些人的暴动。
虽然董卓的死,有可能刺激到他们这些人的凶性。但是,只要他们顶住了董卓暴兵的第一次冲击,而将事件拖入持久战,那么,董卓的暴兵,最后将不战自溃!
因为董卓已死,他的那些部下,群龙无首,必将成为一盘散沙。
这样的话,久战无功,他们锐气耗尽,最后必将一哄而散。
这是可以想见的事情。
因为董卓的部下,如果他们暴动,这个时候,他们的目的,只不过是想为董卓报仇。
但是如果久攻不下,他们就会失去耐心。
而且,外面各处人马,在知道皇帝这里出了事情之后,他们也会纷纷过来给皇帝助力!
毕竟,忠心于皇帝的人,在这京城里,可也不是绝对没有。
而且,董卓已经伏诛,这个消息传出去,会更加刺激倾向于皇帝这边的人的士气。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向皇帝这里增援。
毕竟,这可是一个机会啊!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时如果对董卓和他的残余势力进行清算,极容易取得成功。
这种情况下,谁还不会墙倒众人推?
这样,皇帝这里攻不破,各路勤王的兵马,又在不断地向皇宫这里汇合。
董卓的大兵,真的会一直在这里死耗吗?
秦真认为,这可不一定。
他们会忍耐不住,从而自行溃散,这是大概率事件。
当然,是情最后也并不一定会演变得这么糟,还有一种可能是,秦真他们应对得宜,董卓的这些残兵,甚至有可能,最后不会成为祸乱的根苗。
他们也可能会被秦真和皇帝安抚下来,从而,成为一支新的保皇力量。这个也不一定的。
但是秦真作为这次事情的主谋,他必须把最坏的情况也预想到。
然后,他们再来慢慢地做好一切应对之策。
只有最糟糕的事情都想到了,他们在面对混乱局面时,才会有更多的办法,从而不会惊慌失措。
刘协脸色苍白,提着董卓的人头,往殿外走去。
他一个九五之尊,这个时候却要像是一个山贼一样,手里提着一个丑陋血腥的人头。刘协是感觉自己真是失了体面。
但是想想每个开国皇帝,哪一个手里不是尸山血海,白骨累累。
手里提一个人头,又怎么了?
“他们这些人,已经组织好了吗?”
秦真到了外面,是问薛宝钗。
薛宝钗道:“董卓的这几百士兵,已经宣誓效忠过了,他们将成为保护皇帝的中坚力量。”
对于刘协手里的人头,薛宝钗史湘云她们,已经有些适应了。
这两天在这里看过的死人,已经不少。区区一个人头,已经不能让薛宝钗她们,感到怎么样难受了。
她们甚至是亲自上过战场的。记忆中虽然没有存留,但是潜意识里,她们可是对于这种血腥的事情,有了免疫力了。
人就是这么能够因为环境而变化的。
“既然已经宣誓效忠过皇帝了,那么,就让他们加紧守护宫墙吧!咱们先在这里,再守一守。一定要顶住等下董卓的大兵,有可能发起的暴动。”
秦真说道。
薛宝钗她们,也是脸色凝重。
事情到了现在,已经是不郑重对待,不能收场了。她们每一个,都要做好进行战斗的准备。
以前,她们可都是娇滴滴的小姐啊!现在,却好像要变成屠夫。
但是事情已经把她们逼到这一个份上了,还能怎么办?
“先把董卓的人头,高高挂起来吧!告诉宫里所有人,董卓已经伏诛。让他们保董卓的,赶紧放下武器。保皇帝的,速来支援觐见。”
秦真又道。
计划要一步步展开。现在,他们要面对真正凶险的局面了。
薛宝钗她们,让人竖了一根高杆,然后,将董卓的人头,挂了上去。告诉远近人等,董卓已经授首。
然后,秦真又让刘协,站上了潇湘宫的墙头。
“墙外的人听着,你们的太师董卓,混乱朝政,已经授首。如今你们应该放下武器,效忠皇帝。朕对于你们,也会既往不咎。……”
但是,实际上,真正危险混乱的时刻,才刚刚开始。
首先,杀了董卓,董卓手下的那些人,能答应吗?
董卓手下,可是有一伙凶狠蛮暴之徒,他们这些人,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董卓在时,给过他们不少的恩惠。董卓一死,他们就会树倒猢狲散吗?
这个不一定吧!他们或许会为董卓报仇。
秦真现在首要面临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
“宝姑娘,史大姑娘,三姑娘,你们将这三百董卓大兵,带出去,和外面那五百大兵一道,让他们宣誓效忠皇帝陛下!”
秦真是对史湘云薛宝钗贾探春她们吩咐道。他们现在的行动,要快速开展起来了。
薛宝钗她们点头应是,带着董卓的这三百亲卫,退了出去。
秦真又寻来了斧钺,将董卓的头颅,生生的斩了下来。然后,秦真对刘协说道:“陛下,请提着这董卓的这颗人头,到外面,去巡视贼党。”
董卓的头颅,这时已经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他们可以用这个,去震慑董卓的部下。
不过,董卓的这些部下,素来凶悍,用董卓的人头,是否能够震慑住他们,这个可还是未知之数。
也许,恰恰相反,董卓的人头,反倒是刺激了他们的凶性呢!
这个谁知道?
但是,秦真此时,他们这边,可也并不是毫无准备,毫无底牌。
他们手中,也有一千人马!
董卓的大兵,已经有八百人,前面李儒的那五百人,后面刚刚董卓带进来的三百人,加上他们大观园自己这里的数十近百人,他们人数,差不多一千。
这样一股力量,也不可忽视。
秦真心里有过谋划。
在董卓已经授首,而他的那些手下,又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统一约束之下,他们这一千人,依仗着潇湘宫,也未必不能抵挡住董卓手下的那些人的暴动。
虽然董卓的死,有可能刺激到他们这些人的凶性。但是,只要他们顶住了董卓暴兵的第一次冲击,而将事件拖入持久战,那么,董卓的暴兵,最后将不战自溃!
因为董卓已死,他的那些部下,群龙无首,必将成为一盘散沙。
这样的话,久战无功,他们锐气耗尽,最后必将一哄而散。
这是可以想见的事情。
因为董卓的部下,如果他们暴动,这个时候,他们的目的,只不过是想为董卓报仇。
但是如果久攻不下,他们就会失去耐心。
而且,外面各处人马,在知道皇帝这里出了事情之后,他们也会纷纷过来给皇帝助力!
毕竟,忠心于皇帝的人,在这京城里,可也不是绝对没有。
而且,董卓已经伏诛,这个消息传出去,会更加刺激倾向于皇帝这边的人的士气。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向皇帝这里增援。
毕竟,这可是一个机会啊!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时如果对董卓和他的残余势力进行清算,极容易取得成功。
这种情况下,谁还不会墙倒众人推?
这样,皇帝这里攻不破,各路勤王的兵马,又在不断地向皇宫这里汇合。
董卓的大兵,真的会一直在这里死耗吗?
秦真认为,这可不一定。
他们会忍耐不住,从而自行溃散,这是大概率事件。
当然,是情最后也并不一定会演变得这么糟,还有一种可能是,秦真他们应对得宜,董卓的这些残兵,甚至有可能,最后不会成为祸乱的根苗。
他们也可能会被秦真和皇帝安抚下来,从而,成为一支新的保皇力量。这个也不一定的。
但是秦真作为这次事情的主谋,他必须把最坏的情况也预想到。
然后,他们再来慢慢地做好一切应对之策。
只有最糟糕的事情都想到了,他们在面对混乱局面时,才会有更多的办法,从而不会惊慌失措。
刘协脸色苍白,提着董卓的人头,往殿外走去。
他一个九五之尊,这个时候却要像是一个山贼一样,手里提着一个丑陋血腥的人头。刘协是感觉自己真是失了体面。
但是想想每个开国皇帝,哪一个手里不是尸山血海,白骨累累。
手里提一个人头,又怎么了?
“他们这些人,已经组织好了吗?”
秦真到了外面,是问薛宝钗。
薛宝钗道:“董卓的这几百士兵,已经宣誓效忠过了,他们将成为保护皇帝的中坚力量。”
对于刘协手里的人头,薛宝钗史湘云她们,已经有些适应了。
这两天在这里看过的死人,已经不少。区区一个人头,已经不能让薛宝钗她们,感到怎么样难受了。
她们甚至是亲自上过战场的。记忆中虽然没有存留,但是潜意识里,她们可是对于这种血腥的事情,有了免疫力了。
人就是这么能够因为环境而变化的。
“既然已经宣誓效忠过皇帝了,那么,就让他们加紧守护宫墙吧!咱们先在这里,再守一守。一定要顶住等下董卓的大兵,有可能发起的暴动。”
秦真说道。
薛宝钗她们,也是脸色凝重。
事情到了现在,已经是不郑重对待,不能收场了。她们每一个,都要做好进行战斗的准备。
以前,她们可都是娇滴滴的小姐啊!现在,却好像要变成屠夫。
但是事情已经把她们逼到这一个份上了,还能怎么办?
“先把董卓的人头,高高挂起来吧!告诉宫里所有人,董卓已经伏诛。让他们保董卓的,赶紧放下武器。保皇帝的,速来支援觐见。”
秦真又道。
计划要一步步展开。现在,他们要面对真正凶险的局面了。
薛宝钗她们,让人竖了一根高杆,然后,将董卓的人头,挂了上去。告诉远近人等,董卓已经授首。
然后,秦真又让刘协,站上了潇湘宫的墙头。
“墙外的人听着,你们的太师董卓,混乱朝政,已经授首。如今你们应该放下武器,效忠皇帝。朕对于你们,也会既往不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