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华夏从很久以前就有了自己的会计制度,和其他地区独立发展起来的会计制度一样,华夏的会计制度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开始的时候就是最简单的结绳计数、刻画实物图像,不需要经过任何学习也能理解这种会计制度。
而后,生产力发展,建立了强大的部落方国,乃至于国家,这个时候原本简单的会计制度因为其过分繁琐和原始,已经不再适宜这个时候的生产、组织,新的会计制度就诞生了——至少西周时就有了‘月计岁会’这样的记载,还设立了司会、司书、职内、职岁、职币这样的职位专门管理国家级别的会计工作。
根据这些职位司掌的工作来看,这个时候已经使用了单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非常简单,在单式记账法下,将每一笔账目都单独看待,而不会考虑这笔账目与其他账目的牵连。这种记账法自然无法和后来更成熟的复式记账法相比,但它也有好处,即理解简单,更符合大脑思考的习惯。
事实上,世界上的各个文明基本上都是从单式记账法开始的。这不是巧合,而是它的思路简洁直接,更让人适应。
单式记账法在华夏历史上存在了很久,虽然历史上不断有改进,但没有改变单式记账法的本质——许盈知道现在使用的记账法是‘三柱结算法’,而这也是一种单式记账法,只是相比起原始的单式记账法有了一些改进而已。
比如原本的单式记账法是文字叙述性的,现在账目‘出’、‘入’之类都有符号表示,相应的格式也规范了许多。虽然只是这种程度的修改,也让账目没有了过去的那种‘眼花缭乱’,变得简洁明了了许多。
而‘三柱结算法’中的‘三柱’,实际上是指账目中的出、入、余。用不太专业的解释,出就是支出,入就是进帐,余就是结余,在本期之中‘入-出=余’。
明白了三柱结算法是怎么回事之后,再听东塘庄园的众管事报账就再简单不过了。
所以许盈才敢说自己懂账目...要是换成上辈子,这话他是不敢说的。现代社会的账表其实是非常复杂的,一般人最多就是听说过一句‘有贷必有借,借贷必相等’,看过一个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样。
可真要问他们从根本上理解了这些没有,其实是说不出所以然来的!
会计的工作在大众印象中就是算算账,好像学过加减乘除的人都能干,这个概念在过去行得通,但在现代社会是不能了。
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一般人知道账户的分类吗?晓得复式记账下账目怎么在多个账户中登记吗?清楚会计的核算流程吗?编制会计报表又是怎样的工作...什么都不知道,怕是连填制会计凭证这种最基础、最没有门槛,看似普通人也能做的工作中也会犯各种细节错误。
许盈曾经的一个网友就是会计系的大学生,他听过对方抱怨这些,所以才知道了一点点。
相比起现代社会那复杂的、普通人完全应付不来的会计工作,此时的账目比较容易造假,不怎么需要技术,事后查起来也比较麻烦。但这并不代表此时的会计工作就是造假的天堂了,事实上,正是因为操作的简单,没有经过太多的中转和遮掩,问题一旦暴露也会比较直接。
许盈耳朵里听着,单看一条一条的账目似乎没什么问题——这是废话,按照三柱结算法,入-出=余,不牵涉其他账目,只看本期账目这都出错的话,那纯粹是表面功夫都不会做了!
但许盈心里知道,账目绝对不会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这不是他心理阴暗,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想别人,而是下面的管事捞钱捞好处这是众所周知的秘密。当家人要做的往往不是揪出每一个蛀虫,揪出来后先不说下面的人心要乱,只说换人来做吧,又能换到不一样的吗?
当家人要做的是分辨管事们捞好处的程度,过手的时候沾一点儿,算是辛苦费,让自家日子好过一些,这没有谁会说什么。但要是捞的太厉害了,生怕不能把主家的好处扒拉到自家来,这就不得不处置了!不然其他人都这样干,再大的产业也要被蛀空了。
许盈属于记性很好,大脑构象能力也很强的那种人。
他小时候曾经上过速记班、心算班,也曾经练习过下盲棋,另外学的才艺也多(大多属于少年宫兴趣组的程度,但他确实从小就兴趣杂)。虽然对于这些他都只能说是浅尝辄止,进入高中之后唯一还在坚持的事就是书法,除此之外就连从小一直练习不断的琵琶都暂时放下了。
但不管怎么说,其中一些确实锻炼了他。
所以管事们一股脑报出来的账,他过了一遍就记住了七七八八,这种记忆是一种即时记忆,很快就会忘记,但这时也足够用了——同时,他还在心里算出了一些账,不敢说所有的问题都找出来了,至少几个明显的问题已然了然于胸。
这不是他水平高、能力强,就算不像他那样会一些心算、速记,拿到账本之后反复看几遍,理清楚账目之后肯定也能找出这些问题。
这些问题都太明显了。
只能说,做假账的人努力过了,但他们的努力只是让每条账目中,本期之内‘入-出=余’而已。如果两边无法相等,那就修改某一个数字,至于修改了这个数字之后会不会导致一些相关联的账目也要修改,有的地方兼顾到了,有的地方却没有。
账目这种东西其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即使是单式记账法的时代也是如此。比方说卖出一些稻米,收入一些绢布,这笔是赚到了,就会有所谓的结余。若是中间落了好处,无论是出的时候昧下了稻米,还是在入的时候私留了绢布,都会导致结余不对。
要是为此修改稻米,那就要牵涉到稻田收成了,这个当初肯定也是有记载的。要是修改绢布,那么就会和市面上绢布售价产生差异...所以,无论改动哪一个,都要往上追溯再改些别的。
这已经是相对简单的账目了,要是那种需要过好几道手的商品,比如说作坊里生产的那些,上面的链条节点会更多,那每一个跟着也要改,一层套一层就像是套娃一样!
记账工作也不是掌握在一个人手里,先不说有没有时间精力一个一个改过去,就算有,那又有那样的权限吗?
其实这个时候很多账目记录都很粗糙(这不是工作不认真造成的,而是现有的生产条件、商业活动下必然会有这样的结果,所谓标准、精确,这些都是工业社会才有的特征),再加上商业活动所依赖的外部条件瞬息万变,造成了一个巨大的黑箱,这种情况下,不是很大的账目问题都不见得是真的有问题,很有可能只是正常‘误差’。
比如说粮食储存就会有损耗,这样的损耗除非提前计算好大致量,不然是一定会在账目上表现出误差的。
所以许盈的标准已经定的很低了,他发现的问题都是再明显不过的大问题,根本没有解释的空间。
无疑,他这个做法会有很多漏网之鱼,但至少不会冤枉谁——饶是这样,还有这样多的大问题,可想而知真正仔细查一回账能找出多少问题来!
然而,正在报账的管事们似乎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或者他们根本想不到许盈已经将一切都看在眼里。一个个反而十分骄傲,好像经营一年多就能积攒下这么多财货,他们真的十分有功劳一般。
眼下正等着许盈发奖赏呢!
许盈这是初到东塘庄园,理论上来说只要没犯错的,都会给予奖赏,这就像是新上司发红包一样,算是收买人心。再者,他们这些人也确实是由北到南了一遭,在这里替许盈经营产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奖赏一回并不为过——正常情况下是这样没错。
许盈看了看下面坐的众多管事,大概只有郭虎和其他人不同,露出了一丝诧异,但很快就收敛了起来。
“唔...”许盈慢吞吞地抬了抬手,让一旁捧着一盘金饼的僮儿退下——之前众管事盯着这盘金饼看了好久了,本以为这是要赏赐他们的,却没想到现在落了空。
许盈又让另一边几个仆从将一个大大的樟木箱也抬了下去,这里头放的是绢帛之类,本来也是做赏赐之用的。
他没有做出发怒的样子,只是站起身来,在那些记着账目的竹简中挑挑拣拣。
好在此时账目粗糙,竹简看着多但记得少,翻找自己想要找的东西并不难,很快许盈就挑出了四五册竹简。
孩童的声音满是稚气,但却一下让这些在家做了父亲、祖父的人绷了起来:“‘又正月中取脂五千斤’‘出肉脩八百枚得钱三万’‘出山茱萸五十斛十万钱’‘五月中素绫三十匹’...?”
念了几处,点到为止之后许盈便扔下竹简,径直走出房间,只留下一干管事一时之间呆若木鸡。
而后,生产力发展,建立了强大的部落方国,乃至于国家,这个时候原本简单的会计制度因为其过分繁琐和原始,已经不再适宜这个时候的生产、组织,新的会计制度就诞生了——至少西周时就有了‘月计岁会’这样的记载,还设立了司会、司书、职内、职岁、职币这样的职位专门管理国家级别的会计工作。
根据这些职位司掌的工作来看,这个时候已经使用了单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非常简单,在单式记账法下,将每一笔账目都单独看待,而不会考虑这笔账目与其他账目的牵连。这种记账法自然无法和后来更成熟的复式记账法相比,但它也有好处,即理解简单,更符合大脑思考的习惯。
事实上,世界上的各个文明基本上都是从单式记账法开始的。这不是巧合,而是它的思路简洁直接,更让人适应。
单式记账法在华夏历史上存在了很久,虽然历史上不断有改进,但没有改变单式记账法的本质——许盈知道现在使用的记账法是‘三柱结算法’,而这也是一种单式记账法,只是相比起原始的单式记账法有了一些改进而已。
比如原本的单式记账法是文字叙述性的,现在账目‘出’、‘入’之类都有符号表示,相应的格式也规范了许多。虽然只是这种程度的修改,也让账目没有了过去的那种‘眼花缭乱’,变得简洁明了了许多。
而‘三柱结算法’中的‘三柱’,实际上是指账目中的出、入、余。用不太专业的解释,出就是支出,入就是进帐,余就是结余,在本期之中‘入-出=余’。
明白了三柱结算法是怎么回事之后,再听东塘庄园的众管事报账就再简单不过了。
所以许盈才敢说自己懂账目...要是换成上辈子,这话他是不敢说的。现代社会的账表其实是非常复杂的,一般人最多就是听说过一句‘有贷必有借,借贷必相等’,看过一个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样。
可真要问他们从根本上理解了这些没有,其实是说不出所以然来的!
会计的工作在大众印象中就是算算账,好像学过加减乘除的人都能干,这个概念在过去行得通,但在现代社会是不能了。
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一般人知道账户的分类吗?晓得复式记账下账目怎么在多个账户中登记吗?清楚会计的核算流程吗?编制会计报表又是怎样的工作...什么都不知道,怕是连填制会计凭证这种最基础、最没有门槛,看似普通人也能做的工作中也会犯各种细节错误。
许盈曾经的一个网友就是会计系的大学生,他听过对方抱怨这些,所以才知道了一点点。
相比起现代社会那复杂的、普通人完全应付不来的会计工作,此时的账目比较容易造假,不怎么需要技术,事后查起来也比较麻烦。但这并不代表此时的会计工作就是造假的天堂了,事实上,正是因为操作的简单,没有经过太多的中转和遮掩,问题一旦暴露也会比较直接。
许盈耳朵里听着,单看一条一条的账目似乎没什么问题——这是废话,按照三柱结算法,入-出=余,不牵涉其他账目,只看本期账目这都出错的话,那纯粹是表面功夫都不会做了!
但许盈心里知道,账目绝对不会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这不是他心理阴暗,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想别人,而是下面的管事捞钱捞好处这是众所周知的秘密。当家人要做的往往不是揪出每一个蛀虫,揪出来后先不说下面的人心要乱,只说换人来做吧,又能换到不一样的吗?
当家人要做的是分辨管事们捞好处的程度,过手的时候沾一点儿,算是辛苦费,让自家日子好过一些,这没有谁会说什么。但要是捞的太厉害了,生怕不能把主家的好处扒拉到自家来,这就不得不处置了!不然其他人都这样干,再大的产业也要被蛀空了。
许盈属于记性很好,大脑构象能力也很强的那种人。
他小时候曾经上过速记班、心算班,也曾经练习过下盲棋,另外学的才艺也多(大多属于少年宫兴趣组的程度,但他确实从小就兴趣杂)。虽然对于这些他都只能说是浅尝辄止,进入高中之后唯一还在坚持的事就是书法,除此之外就连从小一直练习不断的琵琶都暂时放下了。
但不管怎么说,其中一些确实锻炼了他。
所以管事们一股脑报出来的账,他过了一遍就记住了七七八八,这种记忆是一种即时记忆,很快就会忘记,但这时也足够用了——同时,他还在心里算出了一些账,不敢说所有的问题都找出来了,至少几个明显的问题已然了然于胸。
这不是他水平高、能力强,就算不像他那样会一些心算、速记,拿到账本之后反复看几遍,理清楚账目之后肯定也能找出这些问题。
这些问题都太明显了。
只能说,做假账的人努力过了,但他们的努力只是让每条账目中,本期之内‘入-出=余’而已。如果两边无法相等,那就修改某一个数字,至于修改了这个数字之后会不会导致一些相关联的账目也要修改,有的地方兼顾到了,有的地方却没有。
账目这种东西其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即使是单式记账法的时代也是如此。比方说卖出一些稻米,收入一些绢布,这笔是赚到了,就会有所谓的结余。若是中间落了好处,无论是出的时候昧下了稻米,还是在入的时候私留了绢布,都会导致结余不对。
要是为此修改稻米,那就要牵涉到稻田收成了,这个当初肯定也是有记载的。要是修改绢布,那么就会和市面上绢布售价产生差异...所以,无论改动哪一个,都要往上追溯再改些别的。
这已经是相对简单的账目了,要是那种需要过好几道手的商品,比如说作坊里生产的那些,上面的链条节点会更多,那每一个跟着也要改,一层套一层就像是套娃一样!
记账工作也不是掌握在一个人手里,先不说有没有时间精力一个一个改过去,就算有,那又有那样的权限吗?
其实这个时候很多账目记录都很粗糙(这不是工作不认真造成的,而是现有的生产条件、商业活动下必然会有这样的结果,所谓标准、精确,这些都是工业社会才有的特征),再加上商业活动所依赖的外部条件瞬息万变,造成了一个巨大的黑箱,这种情况下,不是很大的账目问题都不见得是真的有问题,很有可能只是正常‘误差’。
比如说粮食储存就会有损耗,这样的损耗除非提前计算好大致量,不然是一定会在账目上表现出误差的。
所以许盈的标准已经定的很低了,他发现的问题都是再明显不过的大问题,根本没有解释的空间。
无疑,他这个做法会有很多漏网之鱼,但至少不会冤枉谁——饶是这样,还有这样多的大问题,可想而知真正仔细查一回账能找出多少问题来!
然而,正在报账的管事们似乎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或者他们根本想不到许盈已经将一切都看在眼里。一个个反而十分骄傲,好像经营一年多就能积攒下这么多财货,他们真的十分有功劳一般。
眼下正等着许盈发奖赏呢!
许盈这是初到东塘庄园,理论上来说只要没犯错的,都会给予奖赏,这就像是新上司发红包一样,算是收买人心。再者,他们这些人也确实是由北到南了一遭,在这里替许盈经营产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奖赏一回并不为过——正常情况下是这样没错。
许盈看了看下面坐的众多管事,大概只有郭虎和其他人不同,露出了一丝诧异,但很快就收敛了起来。
“唔...”许盈慢吞吞地抬了抬手,让一旁捧着一盘金饼的僮儿退下——之前众管事盯着这盘金饼看了好久了,本以为这是要赏赐他们的,却没想到现在落了空。
许盈又让另一边几个仆从将一个大大的樟木箱也抬了下去,这里头放的是绢帛之类,本来也是做赏赐之用的。
他没有做出发怒的样子,只是站起身来,在那些记着账目的竹简中挑挑拣拣。
好在此时账目粗糙,竹简看着多但记得少,翻找自己想要找的东西并不难,很快许盈就挑出了四五册竹简。
孩童的声音满是稚气,但却一下让这些在家做了父亲、祖父的人绷了起来:“‘又正月中取脂五千斤’‘出肉脩八百枚得钱三万’‘出山茱萸五十斛十万钱’‘五月中素绫三十匹’...?”
念了几处,点到为止之后许盈便扔下竹简,径直走出房间,只留下一干管事一时之间呆若木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