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可张衍这篇文章,非但大胆提出了,甚至还字字鞭辟入里,无一处废笔,句句落在了实处!
都说看到好文章,有醍醐灌顶之感。
其中一些话,甚至看得杨芹如一盆冰水兜头浇下,浑身一个激灵,虽说是清醒了,却冷汗直冒,坐立不安,暗叹了一声,此人当真敢言!
大梁这畸形的一元化政治组织,使得文官集团常年占据主导地位。
都说外行指导内行最为致命,大梁的文官集团却长期压制武官集团,握有调度攻防的权力,把控其任免、补给、交通等诸多方面,长此以往下来,这种组织上的低能势必会导致军政上的腐败不堪!
对着张衍这篇文章,杨芹是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简直像是被架在了火上烤,心里火急火燎的难受。
这文章写得太过“激进”,杨芹提起笔,又放下。
这批个“圈”吧,又怕得罪人。
批个第三等的“点”吧,却又实在不甘心明珠蒙尘。
再三思索之后,杨芹终于下定了决心,毅然决然地在这试卷上批下了一个“圈”!
这才是真正的治国之良方!!
如今南北边防已经是火烧眉毛的大事了,他怎可为了自己明哲保身,就这般任意糊弄过去!
盖下官戳之后,杨芹面色平静地将张衍这张卷子移交到了吏部尚书周守中。
拿到这张卷子的那一刻,周守中内心也是斯巴达的。
不过撇开这边防上的“御敌之道”不谈。
这“选任之道”写得也是颇为出彩,可圈可点。
这让掌天下官吏选授、封勋、考功、考课之政令的吏部尚书周守中颇为爱不释手,提笔踯躅半晌,看了看杨芹的评价,还是落了个“圈”。
而这厢,另一份试卷也轮转到了兵部尚书杨芹手上。
这一份试卷在针对“御敌之道”上所持的观念,几乎是与张衍那一份如出一辙!!
两份试卷各有侧重,却都是言之有物,并非泛泛空言。
非止如此,接下来轮转到他手上的持有类似观点的卷子,竟还有两份之多。
加上张衍那一份,眼前这一份,足足有四份之众。
这让杨芹颇为纳罕。
作弊?这也不可能啊?
想想,谁敢在一众“国防部部长”、“外交部部长”、“教育部部长”等各种正国级、副国级、部级干部眼皮子底下搞事?
杨芹捏着呼吸沉吟了两秒,最终还是决定请教徐薇的意见。
徐薇微微一笑,沉稳如海,“既如此,那拆开看看吧。”
于是,这四份去掉了糊名的试卷在长桌前依次排开。
只见这第一开的前半页却是不约而同地都写有“贯江南太平府越县”的字样。
郑德辉忍不住笑了一声,“看来是师出同门啊。”
至于这个“师门”。
徐薇笑道:“若我未曾记错,这四人都是俞危甫和他夫人门下的学生?”
杨芹微讶:“夫人?”
没有听说过“张幼双”这个名字的尚书们,也纷纷微露诧异之色。
周守中此时也笑起来,“那是近日在京城里闹得沸沸扬扬的那位张氏张幼双。”
郑德辉喟叹:“那位张氏张幼双倒也是个奇女子了。”
同门师兄弟,持此相同的观念这简直是再正常不过了。
再看这四份试卷,也都是有理有据,功底扎实。可列为一等、二等之列。
围着这四份试卷,众读卷官不禁啧啧称奇。
“这一门四进士,倒也是一份风雅事!”
一位尚书问道:“就是不知这是俞危甫所教,还是他那位夫人所教授的了!”
徐薇捻着胡须,微微颔首,眼里隐约有欣赏之意,“这卷子里颇多新奇之处,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不似俞危甫的风格,以我所见,怕是那位张氏的巧思。”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毕竟若是男子,有这等精彩的见论早就闻名于天下了!也只有女子才能沉潜多年,适逢今朝方才一鸣惊人。
郑德辉心中却不由微微一凛。
这张氏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对大梁朝政这般熟稔,枉他做了这么多年官,看问题甚至还不及这张氏深入!
那些他从前想不通的,或者是模模糊糊抓住了线索却看不清的问题,竟是从四份试卷中得到了解答。
……
阅卷完毕,徐薇择出了十分将要呈上御前的试卷,在敲定了各名次顺序之后,众读卷官都皇帝御前叩头跪侯。
预先呈上去的那三份试卷,也正是众人预先判为一甲的那三份。
所谓一甲,指的正是老百姓们耳熟能详的状元、榜眼、探花三人。
当然这三份的高低还是由皇帝亲自提笔敲定。
新帝陈贯即位未久,虽说他在东宫里蹉跎了不少年岁,如今已年过半百,不再年轻,但这一颗心却不服老,还想着要干出一番事业,名留青史呢。
听着徐薇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的读卷声,见这一科进士素质都不错,新帝还挺高兴的。
读到这第三份的时候,万岁爷不由吃了一惊,面露讶异之色。
这当真是个新科进士写的?!
这言辞之犀利锋锐,看问题之深入,几乎是将大梁潜藏的社会问题都看透了,看尽了!
怕是在官场上沉沉浮浮多年的老宦都没这能耐!
越往下听,新帝简直是越忍不住要站起身喝采了。只觉得这些话简直是说到他心坎里去了!如醍醐灌顶,帮助他拨云见日,拨开了困扰他许久的眼前的迷雾!
其实,这倒不是因为新帝、徐薇、郑德辉都是无能之辈。
实在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大梁类明,后世的历史工作者们能以一个更高的角度,高广阔的视野去探寻明亡的原因,去探寻明朝社会的诸多弊病,这是身为当局者的明朝官僚所缺乏的优势。
作为个穿越女,张幼双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总结无数历史工作者所研究出的宝贵的经验。
听着听着,新帝陈贯心中激荡,竟难得升腾起了股少年豪情。
此人就是他想要的贤才!!
若得这等贤臣辅佐,相伴左右,他们君臣一心,势必能缔造出那盛世荣光!!
“此人是谁?”新帝情不自禁地追问道。
徐薇合拢了卷子,笑着说:“陛下!此人正是俞危甫的儿子,张衍啊!!”
听到这个意料之外的回答,新帝惊喜交加,“衍儿?!”这竟是衍儿的卷子?
徐薇笑道:“正是此人,陛下有所不知,有此等巧思的今科进士中还有三人。”
新帝好奇道:“是哪三人?”
徐薇上前一步,又从袖中拿出了三份试卷,含道:“这三份试卷,有对有策,都不失为佳作。陛下想来也已经知晓这三篇文章是何人所做了。”
皇帝他拿过来一看,忍不住就扑哧一声笑了。
这三人,正是他在那潘家旅店见到的那三个少年呐!
“这不是俞危甫教的吧?”皇帝指着卷子笑道,“这种写法,我看不是他的风格。”
徐薇莞尔道:“臣以为应该是那位张氏所教。”
皇帝抚着长须,忍不住又笑着发出了昔日的感叹。
“这张氏真非常人也!俞危甫真是娶了个好妻子!”
皇帝他虽然性情爽利,但到底也没表现得太过出格,笑了一声之后,便挥挥手让接下来的读卷官继续读接下来的那几篇。
等到这十篇卷子都读完了,这才询问徐薇等人的意见。
“众位卿家以为,这三份策文孰优孰劣?”
新帝这话一问出口,众人精心里也早就有了底。
此时大殿内喜气洋洋,其乐融融。
众读卷官不约而同地纷纷出班道:“陛下,臣以为张衍的文章可点为第一。”
“张衍这篇文章刚正敢言,字字句句鞭辟入里,笔健词赡,状元非此人莫属!”
新帝听了不由露出个笑,从善如流地提笔就道:“既然众位卿家也有此意,那状元便点为此人吧。”
就在此时,郑德辉又上前一步,提议说:“陛下,状元郎和其同门师兄弟四人,俱出自张氏门下,陛下何不奖状此人?以勉天下的读书人?”
皇帝闻言,也觉得有理,沉吟了半晌,笑道:“那不如赏她一个诰命?……嗯……再破格请她入东宫文化殿讲学,辅佐太子……”
“不如就封她个詹事府左春坊的左赞善,众卿家以为如何?”
众人眉心齐齐一跳,不由面面相觑。
女子封官,还是正儿八经的从六品封官,这才大梁历史上几乎前所未有。
太子如今尚且年幼,詹事府名义上辅佐太子,实则与翰林院所掌并无不同,多为翰林迁转之阶。
于是,众人忍不住将目光投向了郑德辉。
郑德辉微微一怔,这事儿是他主动开口提议的,当然也得由他来挽尊。
郑德辉上前一步劝道:“陛下,这女子封官,与四方名儒一道儿讲学,男女有别,恐怕不妥。”
新帝闻言,也觉得有理,摆摆手也就不再多提这封官的事了。
“既如此,那先封她个诰命吧,这封官的事容我再好好想想。”
再好好想想封她个什么官。
皇帝陈贯心里也犹豫。
都说看到好文章,有醍醐灌顶之感。
其中一些话,甚至看得杨芹如一盆冰水兜头浇下,浑身一个激灵,虽说是清醒了,却冷汗直冒,坐立不安,暗叹了一声,此人当真敢言!
大梁这畸形的一元化政治组织,使得文官集团常年占据主导地位。
都说外行指导内行最为致命,大梁的文官集团却长期压制武官集团,握有调度攻防的权力,把控其任免、补给、交通等诸多方面,长此以往下来,这种组织上的低能势必会导致军政上的腐败不堪!
对着张衍这篇文章,杨芹是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简直像是被架在了火上烤,心里火急火燎的难受。
这文章写得太过“激进”,杨芹提起笔,又放下。
这批个“圈”吧,又怕得罪人。
批个第三等的“点”吧,却又实在不甘心明珠蒙尘。
再三思索之后,杨芹终于下定了决心,毅然决然地在这试卷上批下了一个“圈”!
这才是真正的治国之良方!!
如今南北边防已经是火烧眉毛的大事了,他怎可为了自己明哲保身,就这般任意糊弄过去!
盖下官戳之后,杨芹面色平静地将张衍这张卷子移交到了吏部尚书周守中。
拿到这张卷子的那一刻,周守中内心也是斯巴达的。
不过撇开这边防上的“御敌之道”不谈。
这“选任之道”写得也是颇为出彩,可圈可点。
这让掌天下官吏选授、封勋、考功、考课之政令的吏部尚书周守中颇为爱不释手,提笔踯躅半晌,看了看杨芹的评价,还是落了个“圈”。
而这厢,另一份试卷也轮转到了兵部尚书杨芹手上。
这一份试卷在针对“御敌之道”上所持的观念,几乎是与张衍那一份如出一辙!!
两份试卷各有侧重,却都是言之有物,并非泛泛空言。
非止如此,接下来轮转到他手上的持有类似观点的卷子,竟还有两份之多。
加上张衍那一份,眼前这一份,足足有四份之众。
这让杨芹颇为纳罕。
作弊?这也不可能啊?
想想,谁敢在一众“国防部部长”、“外交部部长”、“教育部部长”等各种正国级、副国级、部级干部眼皮子底下搞事?
杨芹捏着呼吸沉吟了两秒,最终还是决定请教徐薇的意见。
徐薇微微一笑,沉稳如海,“既如此,那拆开看看吧。”
于是,这四份去掉了糊名的试卷在长桌前依次排开。
只见这第一开的前半页却是不约而同地都写有“贯江南太平府越县”的字样。
郑德辉忍不住笑了一声,“看来是师出同门啊。”
至于这个“师门”。
徐薇笑道:“若我未曾记错,这四人都是俞危甫和他夫人门下的学生?”
杨芹微讶:“夫人?”
没有听说过“张幼双”这个名字的尚书们,也纷纷微露诧异之色。
周守中此时也笑起来,“那是近日在京城里闹得沸沸扬扬的那位张氏张幼双。”
郑德辉喟叹:“那位张氏张幼双倒也是个奇女子了。”
同门师兄弟,持此相同的观念这简直是再正常不过了。
再看这四份试卷,也都是有理有据,功底扎实。可列为一等、二等之列。
围着这四份试卷,众读卷官不禁啧啧称奇。
“这一门四进士,倒也是一份风雅事!”
一位尚书问道:“就是不知这是俞危甫所教,还是他那位夫人所教授的了!”
徐薇捻着胡须,微微颔首,眼里隐约有欣赏之意,“这卷子里颇多新奇之处,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不似俞危甫的风格,以我所见,怕是那位张氏的巧思。”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毕竟若是男子,有这等精彩的见论早就闻名于天下了!也只有女子才能沉潜多年,适逢今朝方才一鸣惊人。
郑德辉心中却不由微微一凛。
这张氏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对大梁朝政这般熟稔,枉他做了这么多年官,看问题甚至还不及这张氏深入!
那些他从前想不通的,或者是模模糊糊抓住了线索却看不清的问题,竟是从四份试卷中得到了解答。
……
阅卷完毕,徐薇择出了十分将要呈上御前的试卷,在敲定了各名次顺序之后,众读卷官都皇帝御前叩头跪侯。
预先呈上去的那三份试卷,也正是众人预先判为一甲的那三份。
所谓一甲,指的正是老百姓们耳熟能详的状元、榜眼、探花三人。
当然这三份的高低还是由皇帝亲自提笔敲定。
新帝陈贯即位未久,虽说他在东宫里蹉跎了不少年岁,如今已年过半百,不再年轻,但这一颗心却不服老,还想着要干出一番事业,名留青史呢。
听着徐薇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的读卷声,见这一科进士素质都不错,新帝还挺高兴的。
读到这第三份的时候,万岁爷不由吃了一惊,面露讶异之色。
这当真是个新科进士写的?!
这言辞之犀利锋锐,看问题之深入,几乎是将大梁潜藏的社会问题都看透了,看尽了!
怕是在官场上沉沉浮浮多年的老宦都没这能耐!
越往下听,新帝简直是越忍不住要站起身喝采了。只觉得这些话简直是说到他心坎里去了!如醍醐灌顶,帮助他拨云见日,拨开了困扰他许久的眼前的迷雾!
其实,这倒不是因为新帝、徐薇、郑德辉都是无能之辈。
实在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大梁类明,后世的历史工作者们能以一个更高的角度,高广阔的视野去探寻明亡的原因,去探寻明朝社会的诸多弊病,这是身为当局者的明朝官僚所缺乏的优势。
作为个穿越女,张幼双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总结无数历史工作者所研究出的宝贵的经验。
听着听着,新帝陈贯心中激荡,竟难得升腾起了股少年豪情。
此人就是他想要的贤才!!
若得这等贤臣辅佐,相伴左右,他们君臣一心,势必能缔造出那盛世荣光!!
“此人是谁?”新帝情不自禁地追问道。
徐薇合拢了卷子,笑着说:“陛下!此人正是俞危甫的儿子,张衍啊!!”
听到这个意料之外的回答,新帝惊喜交加,“衍儿?!”这竟是衍儿的卷子?
徐薇笑道:“正是此人,陛下有所不知,有此等巧思的今科进士中还有三人。”
新帝好奇道:“是哪三人?”
徐薇上前一步,又从袖中拿出了三份试卷,含道:“这三份试卷,有对有策,都不失为佳作。陛下想来也已经知晓这三篇文章是何人所做了。”
皇帝他拿过来一看,忍不住就扑哧一声笑了。
这三人,正是他在那潘家旅店见到的那三个少年呐!
“这不是俞危甫教的吧?”皇帝指着卷子笑道,“这种写法,我看不是他的风格。”
徐薇莞尔道:“臣以为应该是那位张氏所教。”
皇帝抚着长须,忍不住又笑着发出了昔日的感叹。
“这张氏真非常人也!俞危甫真是娶了个好妻子!”
皇帝他虽然性情爽利,但到底也没表现得太过出格,笑了一声之后,便挥挥手让接下来的读卷官继续读接下来的那几篇。
等到这十篇卷子都读完了,这才询问徐薇等人的意见。
“众位卿家以为,这三份策文孰优孰劣?”
新帝这话一问出口,众人精心里也早就有了底。
此时大殿内喜气洋洋,其乐融融。
众读卷官不约而同地纷纷出班道:“陛下,臣以为张衍的文章可点为第一。”
“张衍这篇文章刚正敢言,字字句句鞭辟入里,笔健词赡,状元非此人莫属!”
新帝听了不由露出个笑,从善如流地提笔就道:“既然众位卿家也有此意,那状元便点为此人吧。”
就在此时,郑德辉又上前一步,提议说:“陛下,状元郎和其同门师兄弟四人,俱出自张氏门下,陛下何不奖状此人?以勉天下的读书人?”
皇帝闻言,也觉得有理,沉吟了半晌,笑道:“那不如赏她一个诰命?……嗯……再破格请她入东宫文化殿讲学,辅佐太子……”
“不如就封她个詹事府左春坊的左赞善,众卿家以为如何?”
众人眉心齐齐一跳,不由面面相觑。
女子封官,还是正儿八经的从六品封官,这才大梁历史上几乎前所未有。
太子如今尚且年幼,詹事府名义上辅佐太子,实则与翰林院所掌并无不同,多为翰林迁转之阶。
于是,众人忍不住将目光投向了郑德辉。
郑德辉微微一怔,这事儿是他主动开口提议的,当然也得由他来挽尊。
郑德辉上前一步劝道:“陛下,这女子封官,与四方名儒一道儿讲学,男女有别,恐怕不妥。”
新帝闻言,也觉得有理,摆摆手也就不再多提这封官的事了。
“既如此,那先封她个诰命吧,这封官的事容我再好好想想。”
再好好想想封她个什么官。
皇帝陈贯心里也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