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收回视线,伴随着拥挤的人潮往前挪动,张衍心底紧张得轻轻抽搐了一下,看向了前方。
  坐在大门外之台上的就是越县的知县赵敏博了,也是俞先生的好友,看起来倒是个十分易于相处的老者。
  他此时正侧头和身边的胥吏说着些什么,两旁分列着胥吏,正对着名册按册点名。
  考试前张幼双就带他们来踩过点。此时明道斋的学生们,各个都有条不紊,有些虽是第一次应考,但心里都有些把握。
  越县还算富庶,设有专门的考棚,桌椅也无需自备,不像别的州、县,还得考生自备桌椅。
  搜检点名过后,是廪保相认。
  此时天还没亮,县衙里灯火通明。
  人群熙熙攘攘,远望着乌泱泱的一片全是人头。
  隆冬的天气,寒风凛冽,天际残月沉沉,哪怕拥挤在人群中,有人肉墙挡着,也还是冻得够呛。
  好在托了俞先生这一层关系的福,张衍他们这些明道斋的学生能先检先进。
  张幼双之前又特地统一定制了棉服,这些棉服在此时顺利地就发挥出了威力,十分保暖避风!
  看着这第一次县试没有经验,一个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冻得脸色发青的学生们,明道斋的学生们个个别提多自豪了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张先生说得果然没错!
  因为县试没规定非要按号坐,这点张幼双在之前就提醒过了,故而一进场,众人就开始哄抢,祝保才就仗着人高腿长,抢先占据了几个保暖、避风,光线又好的座位。
  这也是没奈何的事,因为这里面有个特别奇葩的规定。考试是在白天考,不许点蜡烛,叫“不继烛”。这就导致了坐在后排光线不好的座位上的考生,就十分难受了。
  “张衍,王希礼,过来,来给你们挑了个好位子。”
  张衍也没客套,点点头,发自内心地说了句,“保儿哥,多谢。”就坐了下来,摆出了笔墨纸砚。
  祝保才满不在乎地摆摆手“嗐!你我之间客气什么。”
  又诧异地看向王希礼:“王希礼你不坐么?”
  王希礼别扭了一会儿,微不可察地低声道:“……谢了。”
  各自落座之后,有胥吏来来往往的巡场,送热水,又有考生陆续入场。
  等人都到齐了,考棚缓缓关闭,击云板宣告着考试正式开始!
  大梁的县试只试一场,作八股文两篇。
  胥吏举着试题在考生间来回走动。
  第一道题是:谷与鱼鳖胜用
  祝保才微微愕然。
  这又叫张婶子猜中了!
  考的果然有一道小题。
  张幼双说考试都有规律可循,就比如乡试、会试每年都必须从《论语》、《孟子》中出一道,这是每年必考的!而剩下来的那一道,就从《大学》或者《中庸》里面选。
  《中庸》的概率又高于《大学》。
  这或许也是因为大学不过五千四百七十四字之故。
  县试虽然自由度很高,但大抵还是脱不开科举的大环境!
  在此之前,张幼双就一直训练他们小题,所谓小题也就是之前她讲过的割裂经文的,包括截搭题在内的题目。乡试、会试这种正经的大典并不常用,主要还是考仁义、君臣、施政这些大的方向。
  而县试这种童子试,选小题则多有启发、开拓思维的意思。
  这个时候,明道斋的少年们又油然而生出了一股优越之感。
  想他们从前天天做小题都快做吐了有没有!
  于是就按之前张幼双训练的那样,扬长避短,发挥各自在理法辞气这些方面的长处。
  当真是有条不紊,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
  王希礼望着卷子,倒是没着急写,而是微微愣神。
  原来不知不觉之中,张幼双的影响已经如此深远。
  这县试竟都叫她给猜中了!可她明明是个女人,绝无机会参加科举的机会。
  她是如何知道这么多的?!
  张衍扭头看了左右的同窗一眼,目光盈盈。
  虽然娘没机会参加科考,但如今,他却觉得这考场上无一不是张幼双。
  他们就是她意志的继承!
  这两道文题都不难。在明道斋的这些天,在俞先生的教导下,他于科场作文上又增了不少心得体会,学到了许多娘之前没教过的东西。
  微微闭上眼。
  张衍心知。这次考试对自己而言很重要。
  望着空白的卷面和稿纸,张衍深呼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进入状态。
  这道“谷与鱼鳖胜用”,出自《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这道题就截取自后世学生们都眼熟的一句话“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再睁眼时,张衍心情确实已平复了不少,没有耽搁,他手腕不停,笔尖流泻出一串端正的楷书。
  反复在稿纸上斟酌了许久,却没着急往卷面上誊抄,几句话在口中翻来覆去地嚼了几遍,确定用词的确无碍,才扯了卷子,落下一笔。
  “推物阜之效,可实按诸实用间矣。”
  自然之利有限,而用之无度,必山穷水尽,山无树河无鱼,民无以聊生。为人君者,当读孔孟之书,当行仁政。
  ……
  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此刻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啊——嚏!”
  搁下了笔,王希礼嫌恶地往后让了让,忍不住看了前面的考生一眼。
  对方佝偻着腰,在寒风中被冻得瑟瑟发抖,喷嚏连天。
  王希礼他一向体弱,许是跑了一年多的操,身子骨也扎实了不少,坐在寒风中,竟然倒也没怎么觉得气虚体弱了。
  与之相反的是周围的其他学生们,平日里一门心思扑在了举业上,视举业为唯一的正途,鲜少运动。
  寒风中坐一整天,不少人已然被冻成了呆逼,体虚者纷纷打起了喷嚏,更有甚者还流出了鼻涕。
  打喷嚏、擤鼻涕的声音不绝于耳。
  这副模样,哪里想到会是日后的秀才、举人老爷。
  两道题考一天,时间足够充裕。
  待到中午时分,明道斋的学生们便拿出了长耳竹篮里预备的吃食。
  这也是张幼双提前准备好的,多是些便于携带的糕点,什么红糖小馒头、枣泥糕……
  大脑在这种高速运转的情况下,更需要及时地补充糖分和热量。
  问皂吏要了热水,明道斋的少年们一边咬了一口香甜软糯的糕点,一边一口热水下肚,胃里暖洋洋的,精神又振作了不少。
  这第二道题,题目为“子曰可以共学 一章”。
  这道题出自《论语·子罕》,原文是: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有人和他共同向学,但未必和他共同向道。有人可和他共同向道 ,但未必可和他共同强立不变。有人可和他共同强立不变,但未必可和他共同权衡轻重。
  这道题题目复杂,包涵的东西多,十分难写。
  汉儒以反经合道为权,所谓反经合道就是指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
  这一次张衍凝神看了又看,思索了许久,这才垂着眼郑重其事地落了两行字。
  “圣人以精义望学者,而历言其所至焉。
  夫轻重合宜谓之权,自共学适道以至于立,亦云可矣。顾遂能事事皆合于义焉?
  ……”
  不知不觉间,日头已然西斜。
  此时场中也有几个人站起身,提前去交卷,为的,就是希望知县能当堂面试,在这么多应试的学生中能刷个脸,脱颖而出。
  若文章写得不错,知县还会问你几个问题,答得好了,当场就录了。
  约莫三四点的时候放了头牌,张衍拿起草稿纸连同试卷一起去交。
  少年文质彬彬,容貌甚佳,气静神恬。
  赵敏博不由多看面前这少年一眼,又去看他写的这张卷子。
  这两篇文章都写得尤其稳重,洋洋洒洒,蔚然通古。第二篇文章其实十分难做。不过短短一句话,就分了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共学,第二个部分是适道,第三个部分是与立,第四个部分是与权。
  从前一个叫淳于髡的“杠精”,针对孟子他老人家提出了个十分著名的假设,那就是“你女朋友和你妈掉水里先救谁”——
  咳咳,走错片场了!
  是“你嫂子掉水里你到底救不救”!
  孟子巨巨说:“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权也。”
  孟子巨巨果断表示,嫂嫂溺水了不救那就是畜生!
  人命关天好么!在礼与生命不能两全之时,孟子巨巨果断尊重了个体的生命价值。
  对于与权这部分,张衍也作出了论述。《论语》曰,“立于礼”,然处非常变局,则待权其事之轻重
  当然“权变”这个词也不是万金油,就好比你节操都已经尽碎了,还理直气壮地扯着“权变”的大旗给自己找借口,这无异于在耍流氓 (ノ=Д=)ノ ┻━┻
  张衍同时指出“借口适时达变,自谓能权,而或近于小人之无忌惮”。
  没有坚定的原则就开始借口“达变”,相当于洪氏所注解的“未能立而言权,犹人未能立而欲行,鲜不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