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只是后来发现的宁远侯的尸体又让徐靖产生了另外一种猜测。
  总之,这事是真的捅破了天了。
  任何猜测都能有,可是就是不能说出口,话一旦出口,那就是惹出大事了。
  徐靖接手这么一个烂摊子,头发都快愁白了。
  他一边让人封锁消息,展开调查,一边给闻肇去信。
  看着空荡荡到处还尸首的徐靖整天唉声叹气的,就差没直奔京城到闻肇面前哭诉了。
  徐靖那边不好过,另一边阿青却安安稳稳回了应城,在路上,涂西奉对于徐靖的态度也很惊异。
  此人明明觉得他们有问题,居然还是如此客气恭敬,也不多言,更未将消息外泄。
  这是因为闻肇另有打算,还是对阿青忌惮颇深?
  关于这个问题,他也试探地问过阿青,不过除了得到嫌弃的眼神,并无其他了。
  涂西奉讪讪地收回好奇的目光,不敢再多问了。
  阿青这应是看出来了,他其实真正想问的是,阿青和闻肇现在到底是什么关系。
  眼瞅着闻肇就要登基为帝了,那他们城主呢?应城又该如何自处。
  但见阿青那个眼神,涂西奉又觉得确实没什么必要多问了。
  回到应城后,阿青的日子还是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仿佛扬州一行并未在她心底留下任何印记。
  但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刚刚趋于平和的天下,突然传出了一则骇然听闻的消息。
  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就传遍天下,人尽皆知。
  天下皆传,应城城主应青觊觎藏身扬州的宁远侯手里的私盐生意,不惜屠杀满城百姓,只为找到宁远侯。
  此消息一出,一时之间天下哗然。
  屠城,这是何等丧心病狂之人才能做出的事来。
  涂西奉此时不在城中,但当日回城时,他第一时间便将此事来龙去脉告知了杭拾甫。
  现在事情爆发,他立刻就向阿青禀告了。
  阿青喝着酒,等他说完了,只眼波流转看向他,说:
  “慌什么,该什么就干什么,不用搭理。”
  来之前杭拾甫心里止不住的发慌,怕出大事,可此番见阿青如此镇定的模样。
  心也仿佛一下子定住了。
  他也清楚事情已经发生了,与其慌张不知自处,不如静待其发展。
  如此杭拾甫也不再打扰阿青的闲情逸致,他退下了。
  回去以后,他暗中让人观察城中百姓对此事的反应,然后再做打算。
  同时应城的百姓也听说此事。
  只是比起外界谴责的声音。城中大多数的百姓都保持了缄默。
  无论如何,应城是城主保下来的,所以他们永远都会站在城主这一边。
  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傻子,抛开其他不说,阿青无缘无故怎么回跑去灭了扬州。
  就是为了那私盐也不可能。
  应城财力丰厚,私盐是赚得多,但确实没必要这么兴师动众。
  因此,应城百姓都对此事的真实性存疑。
  应城百姓的反应令杭拾甫等人松了一口气,他们管辖内的百姓的拥趸抵得上外界万千的诋毁。
  或许有一点连他们自己都未有察觉,应城的百姓包括他们自己其实从很早以前就已经将阿青当做某种信仰。
  所以无条件信任她,无条件跟随她。
  他们狂热地敬爱着她,纵使因此与天下为敌也在所不惜。
  甚至在这一日,已经有人悄悄摸出了当初守城时的兵器。
  要是真有一战,应城百姓不惧生死!
  这样的话掷地有声地响彻在应城百姓心中。
  除了应城,京都如今也为此事动荡不已。
  此时闻肇刚刚将天下全部平定,也将当初大宁的一些遗臣请了出来。
  这些遗臣大多数刚正不阿,干实事都算是能臣。
  当初大宁破败这些臣子不得已回了家。
  现在闻肇正是用人之际便将人请了出来,准备重新启用。
  虽说这些臣子心痛旧朝破灭,但念及闻肇也算是出生名门,且善待于他们,更为重要的是,陶瓒出山了。
  闻肇和陶瓒两人纠葛颇深有着积怨旧仇,但最后也不知道两人到底达成了什么样的共识。
  陶瓒居然愿意拖着年迈病弱的身子,助闻肇一臂之力,让其坐稳江山。
  可以说,陶瓒一出,闻肇想要的旧臣自然没什么二话。
  要知道陶瓒虽然行事激进,得罪了不少人。
  但是此人在天下百姓文士间都有好名声,文臣也都唯他马首是瞻。
  闻肇缺人,也需尽快稳定天下,所以陶瓒他必须得弄出来。
  不过文臣多迂,且是又倔又迂,因此这段时间和闻肇手底下的武将已经吵了不少架了。
  而现在众臣聚在一起又因为扬州城一事吵起来了。
  一留着山羊胡,花白头发的文臣气得吹胡子瞪眼,也顾不上什么文人仪态了,扯着嗓子喊到:
  “照你这么说,扬州被屠,这事就这么揭过了,不给死去扬州百姓一个交代,不给全天下一个交代?”
  郭槐脾气也不好,早先有闻肇的交代还耐着性子好声好气地跟这群人说。
  结果没想到这群倔驴,一个比一个牛,说的不听。
  郭槐耐心也耗尽了,比嗓门大是吧,他郭槐就没怕过哪个:
  “我说张大人,你能不能不要胡搅蛮缠,我什么时候说过不给百姓一个交代了?
  我说的是,此事先容后,容后,等我们调查清楚了再说。”
  “容后容后,怎么容后?现在百姓群情激愤,要拿罪魁祸首问罪。
  这事已经捅破了天去了,再拖下去,失了民心。到时全天下都会传是我们包庇祸首。”
  那山羊胡的张大人不甘示弱,嗓子提得更高了,而其他文臣也纷纷点头称是。
  郭槐听着只觉得脑袋里噼里啪啦的,疼得厉害。
  所以他就不喜欢这些老匹夫,又倔又不听劝。
  他也心里幽怨,这破差事,闻爷倒是躲开了让他来和这群老倔驴纠缠。
  郭槐耳朵嗡嗡的,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大吼一声:“行了!”
  他是上过战场见血的将军,身上自有一股煞气,这猛然间眉毛一竖,吼起人来,倒是把这些文臣给唬住了。
  郭槐不耐烦地说:
  “张大人,你们口口声声要处置,那行,你去,你们都去。
  我现在就给你们备马,去应城。去不去?”
  此话一出,文臣们顿时就蔫了。
  那应城里的那位,几年前可是在京城皇宫里搅生搅死,在场的都亲眼见过。
  那样的人,可不是靠着几分书生意气就敢往前凑的。
  也不是看着嘴皮子就能拿下的。
  郭槐看人总算不闹腾了,心里也松了一口气,脸上的神情也缓和了。
  这些文臣虽然看着挺讨厌的,讲起道理来也是一套一套的。
  但他们也是真一心为民请命的好官,就是人迂了一点。
  所以才会在接到扬州被应青屠城的消息后,这般激动,忍不住跑来求见闻肇要处置祸首。
  “各位大人,还是先回去等消息吧,徐靖现在就在扬州城,他会早日将事情调查清楚。
  主上也不会放过屠城那等恶徒的。”
  他的话里带了几分安抚之意。
  几位文臣互相看了一眼,而后也认下了他这番话。
  随后就要先告辞离开了。
  临走前,刚刚和郭槐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张大人,这会儿却拱手弯腰诚恳道:
  “我等就先离开了,刚刚下官言辞激烈,冒犯了将军,还请将军见谅,原谅一二。”
  “还请郭将军不要包涵,包涵。”
  ……
  有张大人带头其他人也纷纷行礼。
  郭槐一愣想不到这些文臣还能给他赔礼。
  转念一想,能让闻肇请出来的人也也确实有过人之处,除了能力性情当年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如此郭槐也有些不好意思了,他摸摸后脑勺,哈哈笑了两下道:
  “各位大人严重了,严重了,你们也是一心为民,一心为民。”
  见郭槐不在意,张大人等人也暗叹闻肇身边之人大气。
  这要是换了大宁旧朝那些位高权重之人,可不会如此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