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可能这是他一辈子都无法知道,那个裹着脸在街头买东西的却懂诗的女人究竟是不是迟念。
  他这段时间真是着魔了,是与不是又有什么干系呢?
  不过是他的不甘心罢了,因为从两年前起就疑心的,跟某个传奇故事擦肩而过的遗憾。
  不过,毕竟看了场好电影,不是么?
  也许,该看看迟念演的那些爱情剧,从《繁花》看起?据说这部戏还算有些深度。
  作为一个学霸,还不太爱显摆的学霸,范简宁很少发朋友圈。
  而在大年初一,不少对他有好感的女生,看见男神发朋友圈了。
  晒了张电影票根,并且简单评价道“好看的电影,推荐大家去看。”
  有主动出击型的女孩立刻就在网上订了票,一来,觉得范简宁为人靠谱,推荐的电影应该不会太差。二来,看了电影,跟男神搭讪有个话题聊啊。
  还有心思细腻的决定多了解了解迟念,电影才刚上映,也不是什么宣传铺天盖地的片子,这么早就跑去看,别是迟念粉丝吧,这学霸平时藏得挺深,没看出来啊。
  同一时间看完电影的郑济生其实跟范简宁在同一家电影院。
  他们互不相识,来看电影的目的也并不一致。
  可在观影结束后,却都有些恍惚,而后释然。
  电影还是隐去了姜离的另外的几段情史,可郑济生看着电影里江远音,知道这不是他书里的江远音。
  曹星宇也不是他书里的曹星宇。
  拉丁舞练习的部分让他陷入到过去的一阵子甜蜜时光,可是往后的情节是对他的一次处刑。
  真残忍啊,他不能言说出口的心思,被屠子肃和迟念挖掘殆尽。
  他嫉妒她,他配不上他,以及,他对她来讲不重要。
  一个人,如何能接受自己在投入最深的情感里,其实是不重要的呢?
  可郑济生如范简宁一般感到了某种释然,也许姜离不够爱他,就是因为他软弱吧,在故事结束十年后,他仍无法足够真诚地下笔,把心剖开。
  也许这部电影,才是对他的过去的一个真正交代。
  拿出手机,郑济生给迟念和屠子肃一人发了条微信。
  【谢谢】
  ――――――――――――――
  《刀尖上的舞蹈》上映首日,截止当晚九点,票房累积收入6000w,上座率70.2% 排片率 5.2%
  洋葱开画评分9.0
  第108章、东风 ...
  春节回老家过年,对刘曼来说,永远是没回之前充满期待,回去之后又大失所望。
  不在老家生活,离得远了,学习工作忙的时候,会有些羡慕老家是小城,生活节奏慢,过的安逸。
  可真回来了,又有些不胜其扰,跟待在小城老同学老朋友,除了回忆旧事,也没有许多话想聊,生活环境不同,观念自然不同。
  因为这个,在必要的走亲访友之外,刘曼选择了宅在家里。
  一边关心迟念新电影的上映情况,一边关注冬奥会进程。
  家乡小城是真真正正的小城,电影院只有一座,设四个放映厅,春节档期人气暴增,刘曼大年初一陪家里人去看电影的时候票都买不着,幸亏有个老同学在影院工作,托着这层关系“插队”买到了晚上七点场。
  刘曼原本是想拖全家给迟念贡献票房的,可问了老同学才知道,《刀尖上的舞蹈》只有早上八点场和晚上10点场。
  刘曼拿票的时候还听她讲:“咱们小地方影院,一年里就指着春节档期,平时哪有这么多人看电影,节假日还能有仨瓜俩枣的,非节假日开一场,不管什么片子,小猫两三只都是多。”
  “你说迟念的那部新电影啊,我在洋葱看影评了,应该是真不错,可过年不管放什么片子都是人数爆满,很多人搞个过年的气氛才拖家带口的过来看电影,具体看什么,对他们来说反而不重要。今年经理就主排四部片,据说是给抢票费,还有的片子干脆会多返点,你可别往外说。”
  听得刘曼一阵无语,换个其他人来,什么抢票费,什么返点,估计大脑要直接停摆了。
  刘曼虽然最近几个月因为工作忙碌,加之心智上也成长了,渐渐有淡出粉丝圈子的迹象,可她又不是脱粉,她觉得她这应该算“养老”,粉丝身份还在,可是不会像以前那样,有那么多热情和精力花在这个圈子里,可毕竟人还在不是,因为电影上映,托粉丝群的福,关于电影宣发这些事,了解的清清楚楚,算是学到了新知识。
  抢票费就是发行公司的工作人员给影院塞钱,为了拿到想要的排片率;返点是在业届已成行规的片方和院线影院分账模式下,片方为了多放映电影,把自己分得票房收入再多返给院线一些。
  总之,都是为了多排片多赚票房,所以通过不同手段,割自己肉喂饱院线,如此才能挣尽可能多的钱,在热门档期尤其如此,因为时间就是钱。
  其实还有一招叫票补,也就是票价补贴,票补最凶的时候,观众可以花九块九的低价买到很便宜的电影票,可实际票价是要比九块九高的,中间的差价可不是影院掏的,票补说穿了还是从片方身上割肉,票价低了肯买票看电影的人就多,靠数量补回来。
  为了支持迟念,刘曼陪家里人看完电影,专门又买了10点的票,决定看完再回去。
  电影前半段还好,她觉得故事紧凑,花滑段落也很专业很好看,反正以她这个二把刀花滑迷的水平看不出有什么专业上的bug,心里还想着要去花滑贴吧开帖推荐电影。
  等看到《骷髅之舞》的表演,刘曼开始想尖叫了。
  那段表演迟念当然演的很帅,可刘曼又不是当年那个小姑娘了,她没那么容易发花痴。
  她想尖叫是因为这段的编舞和配乐跟她在花滑圈粉的那个人本赛季的短节目曲目太像了。
  之前看预告片是看不出的,因为太短了,根本不知道预告片里好看的冰上场景是在滑什么。
  如今看了,简直是电影和现实交汇了。
  之前确实有海外党看过电影改编的小说原著,说原型可能是姜离。
  而大家也觉得谈琰本赛季的短节目和自由滑曲目都是在向姜离致敬。
  更让人想入非非的是,今年冬奥跟姜离夺冠那年的冬奥举办国都是俄罗斯。
  如今看来,不管是电影还是谈琰,都是在向十多年前去世的那位花滑女王致敬。
  怀揣着兴奋的心情,刘曼继续往下看,然后她就看到了《末代皇帝》和《鹤唳华亭》。
  国内只要是个花滑迷,谁没看过姜离滑这两支曲目的录像?
  可恨的只是当时候录像太糊了,根本没法让人全方位了解姜离当年表演的震撼力。
  刘曼看完电影第一时间就是开机,她要去疯狂安利。
  结果打开花滑贴吧,哪还用得着她啊,满贴吧飘着的都是电影讨论帖。
  甚至有些原教旨姜离崇拜者在跟夸迟念的花滑迷开帖互撕。
  刘曼很开心,她在在家三刷了电影,贡献电影票钱贡献得很开心,而且确实每次看都有新看点。
  也是因为《刀尖上的舞蹈》的缘故,刘曼才入坑了花滑。
  为此她还在一家室内滑冰场办了卡,刚学会怎么滑冰。
  入一个圈子,多半是为了圈子里的某个人。
  刘曼基于粉迟念的经验,认为不搞则已,搞了最好粉圈内top,不然多半要受虐,虽然粉了top也受虐,可虐多虐少,还不是看对比。
  她喜欢的花滑选手谈琰,不敢说是花滑圈top,但是国内男单无敌手是绝对可以保证的。
  而春节假期结束后,刘曼就不把心思放在电影上了,倒不是因为忙,而是因为在俄罗斯举办的冬奥会开始了。
  ―――――――――――――――
  迟念问屠子肃要不要去俄罗斯看冬奥的时候,他拒绝了,他选择留下来看着票房。
  电影发行就是场资本游戏,在票房大战的早期阶段,谁钱多谁体量大,谁就能占得上风。
  大投资的电影当然比小投资占便宜,首先宣发费用不在一个层级,其次影院必然考虑自身的盈利,大投资电影说服力当然比小投资强,其中道理大家都懂,一分钱一分货不至于,可花钱多的总是更让人放心一点。
  大家从电影立项开始,就不是一个起跑线了,这其中没什么不公平,没道理别人花的钱多,还要跟花钱不够多的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国内电影发行的真正问题是制度不完善,还有片方和院线两方力量失衡。
  片方也不愿意送钱,可是为了保本,为了多赚钱,只能如此了。
  但是也不必太灰心。
  因为每部电影本身都是一次风险投资,高风险高回报,十亿投资大制作可能会赔个底儿掉,也可能某小成本制作以小搏大赚的盆满钵满。
  一部商业片最终收益如何,一看质量,二看时机。
  质量过硬的商业片,即使宣发方面都是废物,该赚钱还是能赚钱的,无非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如果一部商业片质量过硬却在如今市场赚不到钱,那就要怀疑它的“质量”了。
  这个质量不是评分网站说了算的,而是买票入场的观众说了算的。
  市场选择不会让用心做出好电影的电影人没钱赚。
  至于看时机,则是尽管你的电影质量也就那样,可运气好,同档期几位老哥跟你半斤八两,或者还不如你呢,那就要拼宣发实力了。
  有些人很不理解为什么自己心里的烂片或者质量很一般的片子取得了高票房。
  要么同档期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人家宣发又做得好,要么你的口味其实不是大众口味。
  至于文艺片,文艺片不参与讨论,大部分文艺片受众都不多,大部分人把电影当娱乐活动,讲太深,先别说观众能不能看懂,首要问题是文艺片拍出来就不是为了娱乐,这叫货不对板。
  从一开始屠子肃就知道指望《刀尖上的舞蹈》因为好口碑而一夜之间票房暴增是不可能的。
  原因很简单,排片率不行。
  百分之五的排片率,以大年初一逆天的上座率,票房才堪堪迈过六千万大关。
  大年初二,有票房信息统计功能的app告诉屠子肃,《刀尖上的舞蹈》保住了自己百分之五的排片率,但是单日票房收入和上座率都双双回落。
  这是为什么呢?
  这跟电影质量没有关系,原因在于整个春节档大盘在降。
  而一部电影的大众口碑发酵至少需要2-3天,发酵完成后,才是影院调整排片的时候。
  而且还需要等,等什么呢?不只是等全网口碑发酵,也要等春节档期不正常的超高上座率回落到正常水平。
  春节档因为观影人数暴增,动辄70%的上座率是完全不具备参考价值的。
  只有时间能让春节档期的疯狂大盘退烧,虽然大盘整体在降,每部电影的单日票房也都跟着降,可是正常下来的上座率会告诉影院什么片子是大众喜欢的好片子,什么又是大家不喜欢的烂片。
  也就是从这个时间段开始,宣发的影响力开始跌落,市场选择和片方金元战略的天平开始发生倾斜,这时候,影院为了多赚钱,即使不拿片方的钱,也必然会去把高上座率的片子的排片拉高。
  但是这也是个需要时间回调的过程,就拿《刀尖上的舞蹈》来讲,影院是不可能一夜之间把排片从5%拉到20%甚至更高的。
  先不说票房大户为了保住排片所做的各种努力,即使没有竞争对手的干扰,影院的策略也会是逐步回调。
  你在低排片率时有高上座率,这说明需要拉高排片,但是拉到多少合适呢?市场对这部片究竟有多饥渴,这是要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