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王润心倒不是找迟念有事,是单纯来找迟念玩,在家里待着无聊,就跑来横店探班了。
  迟念坐在自己的可折叠躺椅上瘫了会儿,恢复一下精力,她表演起来总是很投入,每次演完情绪爆发戏,跟做了剧烈运动差不多,一下戏就有点乏力。
  休息得差不多够了,迟念才去剧组的更衣室换衣服。
  横店对王润心来说没什么可看的,她如今是不爱来剧组,可年轻时候这地方来了不知多少次。
  隔着十几岁的年龄差,迟念和王润心能有现在的交情,无非是因为她俩聊得来。
  王润心过来探班,想要的,也就是跟迟念面对面,痛痛快快地聊聊天。
  回到迟念住的酒店,在酒店套房的英式小圆茶几旁坐定,王润心拒绝了迟念推荐的冰镇凉茶作为聊天饮品,讲她现在是老干部作风,天再热,也不用凉的。
  小韩有眼力见,自请去给王润心寻摸合她口味的热饮。
  “润心姐你来的正正好,今天《繁花》首播,咱俩能一起看成品。”
  迟念一边说着,一边用遥控器把房间空调打开。
  “你都演了一遍了,再看不无聊啊。”
  王润心跟圈内习惯总是背道而行,她对《繁花》已经算很上心了,肯去剧组,还给造型师提意见,如今电视剧播出,看得出没什么兴趣。
  “演归演,现场演,跟看剪辑过的,在屏幕上播出来的是两种感觉啊,其实我最开始演戏的时候,看自己演的东西还挺尴尬的。”
  “我也一样,所以定稿以后,就不想看自己写的东西了。
  年轻时候会看,因为这个,一度还挺痛苦的,因为回过头来再看,会觉得很多地方可以写的更好,但是没机会了。
  再成熟一点,觉得这简直是在徒惹烦恼。
  所以啊,写的多了,就学会不在意了,也不看了。”
  “我不这么想,因为技巧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里累积的,鉴赏能力也是这样,可能演的时候,或者写的时候,能力上限就是作品表现的水平,只要演出或者写作的当下,用尽全力,那回过头来不满意,其实也不要紧。
  过去的自己不能让未来的自己满意,是件好事,因为未来的自己成长了,如果满意了,反倒是坏事,因为那意味着巅峰期过去了,是在走下坡路。所以啊,我要恭喜润心姐,一直在进步。”
  “就你会说话,这话说的我爱听。”
  “那我就斗胆请润心姐跟我一起看首播喽,咱们不看剧情,看演技嘛,这演技可跟润心姐无关。”
  “迟念,你其实是在紧张吧。”
  王润心像发现了什么新鲜事物一样,打量着迟念。
  “知道润心姐你观察力好,别揭穿我了,我知道我入行这么久了还觉得紧张像个菜鸟。”
  “这有什么,用你安慰我的话说,紧张是件好事,因为表明你对成功,对取得认同和赞赏还有向往,如果不紧张,不是因为太过有把握,而是因为已经不在乎这些了,这是件坏事。”
  “不在乎才是种高级态度吧,看看时尚届,拼了命的要让自己看起来不在乎。”
  “在外人面前的不在乎,是种姿态,打心底里的不在乎,是因为失去了欲望,失去了人生热度,意味创作不再能给我激情。
  创作,对我来说,不重要了。
  《繁花》可能是我的最后一部作品。”
  “啊?”
  “我知道你想问为什么,因为我不在乎了,因为写完《繁花》,说尽了想说的话,写无可写了,其实我这几年已经很少动笔了,总是想封笔。”
  “我也许能明白一点。”
  听迟念这么说,王润心来了兴致,“你明白了什么?或者说,你从《繁花》里体味到了什么?”
  迟念沉吟一下,斟酌着道:“不知道对还是不对,可能观众看完《繁花》会觉得是出悲剧,因为结局很惨烈。
  可过于强烈的悲剧感反而也体现着力量,充沛的力量和情感,这是喜剧无法达到,也无法表达的,只有悲剧能带来震撼,悲剧明明让人难过,可依然顽强的活在故事的世界里,就是因为它会引向崇高,引向更深处,引向人类意识与情感能到达的极限。
  而我体验到的,不是悲剧带来的情感宣泄,是疲惫,是无望的挣扎。
  古典悲剧是另一种形式的振奋,而润心姐你写的是现代的‘悲剧’,最大的悲哀在于,我们根本无法达至崇高,庸俗的人终将庸俗地死去,或者庸俗地活着,根本用不着像“毁灭”这样具有力量感的词汇,我们其实根本无法成就‘悲剧’。
  这就是顾承欢和陆斯年成为主角的原因,他们俩……只是……只是徒劳。”
  王润心听迟念艰难地说出最后的词汇,神色难辨,她许久没说话,搞得迟念都有些忐忑,怕自己理解错了。
  “很好,我很喜欢这次,徒劳,对,就是这个词。”
  王润心点点头,又道:“《繁花》就是一次徒劳的尝试,不管它哪个方面的成功和失败,对我来讲,都是徒劳。不过,我还是希望它能成功,这样在徒劳之外,能带给你们一些用得着的价值。”
  ――――――――――――
  对董甜甜来说,不管是《蝉夏时光》还是《一吻定情》都是不太重要的小甜饼,当然,小甜点很美味,可再好吃也不能当饭吃。
  董甜甜还是喜欢更有深度一点的作品,她其实一直想迟念转去拍电影,因为从表现力和主题上来讲,无疑电影会更有深度。
  迟念如董甜甜所愿,真的去拍了电影,看各方流传消息,也知道迟念对这部电影全力以赴,让董甜甜觉得很欣慰,可远水解不了近渴,电影上映还没有定日子呢,不知道在猴年马月才能看到。
  反而是后拍的ag大制作电视剧《繁花将尽》要开播了。
  看看主创团队和投资规模,就知道这部剧不会是块可以当下午茶消遣的小甜饼,而是道正餐。
  人们对待小甜饼和正餐的态度是不同,对正餐的评价标准,会比小甜饼更高,更苛刻。
  相应的,小甜饼也不会具有正餐能获得的地位。
  一个演员想要取得更高成就,获得认可,具备拿的出手的作品,就必须给观众献上一道足够美味的正餐。
  那些真正的演员,正是精于此道的大厨。
  迟念之前出演的作品,多是小甜饼。
  虽然《富江》让她饱受赞誉,可毕竟是部网剧。
  《汉武故事》是正餐,可迟念不是这部剧的主厨。
  《执金吾》给她带来了第一个扎实的表演奖项,但是《执金吾》更像是介于正餐和甜品之间的什么东西,还不够郑重。
  《繁花将尽》才能算是她送上的第一道正餐。
  因此,董甜甜有足够的理由为偶像感到焦虑。
  迟念需要面对比之前更加挑剔苛刻的眼光,人们总是追求更好,新作品要比旧作品更好。
  迟念以前作品的好,让她获得了比别的小花旦更高的观众好感度,更高的收视数据,更高的洋葱评分。
  这是好处,也是负累,无形地,大家会认为迟念应该做到更好,别的小花旦从五分演技涨到七分,会被夸奖有进步的但是如果迟念表现七分的水平,则会受到批评,因为大家会觉得她退步了。
  《繁花将尽》是部正剧,面对的当然是以吃大餐心态来看剧的观众。
  当然会比《一吻定情》的观众群更加严苛。
  这不是观众们有意的,更多是一种完全无意识的悄然变化。
  举个例子,主打恋爱招牌的偶像剧跟明确主题的都市职场剧,二者可能同时有霸道总裁元素,霸道总裁拍得好不好,失真不失真,观众对此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对前者,无形中就会宽容一点,毕竟是来看甜甜恋爱的,假一点,也无妨,观众不是傻子,只是在多年的观剧生涯里学会了不在意。
  而《繁花将尽》呢,因为是个没有原著的原创剧本,在剧组主创透露剧本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即使是董甜甜这样的资深粉丝,能获得的有关《繁花将尽》的资料也是非常有限的。
  只能知道这是个集豪门,职场,商战,悬疑,家庭等多重因素于一体的现代剧。
  这也是董甜甜另一重隐忧所在,她不是个乐天派,正相反,她习惯优先考虑事情可能发生的最坏结果。
  ag出品,左腾导演,王润心编剧,演员的知名度和演技都有保证。
  只看这些,没有谁会觉得《繁花将尽》会是部烂剧,不管是关心娱乐圈的八卦人士,还是靠娱乐圈赚钱的营销号,还有对《繁花》多有了解的娱乐圈从业者,都觉得《繁花》长了幅剧王像。
  在香柚台和西红柿台两台联播情况下,每集的最终报价是720w,浣熊为了网络独播权支出的购剧价格还尚未透露,但是完全想见那会是个对ag来说相当美妙的数字。
  可这关董甜甜什么事儿呢?
  她知道能让公司挣钱,挣大钱,对迟念发展很有好处,会受到很多的重视。
  可卖再多钱,对董甜甜来说也就是个数字,卖剧价格拿出去吹有什么意思?每年多少卖了高价的剧扑妈不认。
  一旦剧不好看,就是卖出天价对粉丝也没用,剧扑了,坑了买剧的平台,粉丝要拿这种大合同在各大八卦平台吹偶像的影响力,吹他/她的商业价值,不是蠢就是坏,不识相透了。
  历来在未开播之前吹“剧王”的,抗得住奶,真的登基为王的,是少数派,而剩下的大部分“剧王”,都被奶死了。
  董甜甜就被奶的发慌,她也不是过度悲观,实在是《繁花》的题材让她不看好。
  在董甜甜看来,内地电视剧市场其实还处于懵懂阶段,看起来热闹,可远说不上成熟。
  别看这些年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服化道越来越精美,可决定一个市场成熟与否的,不可能只靠钱。
  更专业的东西董甜甜说不上来,可她因为粉迟念的缘故,在粉圈摸爬滚打久了,对跟迟念前程息息相关的影视界,也是做过功课的,起码比只把看剧当消遣的普通观众,要更多了解一些剧集背后的东西。
  国内电视剧制作,在董甜甜看来,最大问题是,没有形成类型化市场。
  是否具有明确细致的类型区分是衡量这个圈子商业化程度,成熟化程度,产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国内电视剧制作当然是可以分类,但是这个分类十分粗糙。
  先按时间划分,是古装剧和现代剧。
  再按严肃性划分,分成正剧和偶像剧。
  现代剧拥有相对多的类别,在正剧下面有谍战,年代戏,生活戏,职场戏……
  而偶像剧名下则五花八门,随便按个背景,主要看感情纠葛。
  乍一看,这不是挺丰富的,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类型化要求的是形成一种剧集传统,而国内最有底蕴,最有传统的剧集其实是年轻人已经不大看的主旋律正剧。
  抗战戏、谍战戏、年代戏、家族史诗……
  这才是国内电视剧制作最成熟最菁华的部分,不仅集合了最好的导演编剧演员,能讲述好的故事,有明确的故事内核,一以贯之的价值观。
  可能类型剧宣扬的价值观如今已经显得落伍,甚至不那么受到年轻人的认同,但是正是剧集的价值取向,它要表现的内核,决定了这类剧具有精气神。
  反观很多热播的偶像剧,是看不到这种东西的,只有浮于表面的热闹,无法品咂出任何深度。
  市场确实会需要一些不谋求意义,只为打发闲暇的作品,但是如果商业上成功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没有深度,只有无需经过思考的热闹,那就会是件非常不好的事情。
  市场是无意识的,资金会涌动向最有可能成功项目,当作品制作者以为自己抓住了观众的喜好,抓住了市场的脉搏,就会为了下一次成功,动用过往的成功经验,制作同质化严重的产品。
  为什么大女主剧风行,因为之前作品赚到了钱,为什么大ip改编剧风行,因为之前的作品尝到了甜头。
  整个制作市场没有类型意识,全在跟着风向走,这无疑是非常不健康的。
  风向自己就飘在空中,是没有根基的浮云。
  什么是类型意识,每个剧集类型都有剧集传统,都有自身可以链接的同类剧做底蕴,有自己的观众群,可以赚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