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苏锦一听这话,心里放了一大半的心,赵祯并无实据,只是觉得怀疑,在吓唬自己罢了。
当下理直气壮的道:“皇上这个疑问恕草民无法回答,太祖爷爱入谁梦中是太祖爷的意思,草民无法得知为什么是我,草民对此也极为迷惑,皇上要是知道还请告诉草民,解草民之惑。”
“好个刁滑之人,你当朕是傻子么?太祖爷托梦怎么会寻上你这样的一介平民,凡帝王英灵既现,必有天降祥瑞之兆,当年太宗爷托梦于齐王,当日风起云涌,电闪雷鸣,这便是帝王托梦之异状;但你那日风平浪静,整座应天府无任何异状,到了第二日你便自称太祖托梦之事,不觉得有些荒唐么?”
苏锦见赵祯龇牙怒喝,好像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但苏锦知道这是赵祯在进一步的吓唬自己;凡事讲凭据,赵祯只会说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这说明他根本就是在以此来攻心,苏锦怎么上当。
“皇上,草民从不知什么帝王之兆,皇上硬是要说无此异状便是撒谎,那还要草民回答什么呢?直接拖了草民出去斩首便是;若真要提异状的话,当日晚间本是月明星稀,第二日便电闪雷鸣,这在入秋之日倒是少见,也不知算不算异状;不过草民以为这些都不是主要的,皇上如何解释太祖爷在梦中告诉草民那誓碑的三条内容呢?”
“那内容,说不定是有人透露给你知晓也未可知,毕竟知道誓碑内容的人也不少,难保不为外人所知。”
“皇上要是这么说,草民便百口莫辩了,我只是草芥之民,皇上愈加我罪,又何须寻些这些站不住的理由,真叫草民寒心。”
赵祯勃然大怒,伸手指着苏锦的鼻尖道:“你这是在和朕说话么?”
苏锦豁出去了,一字一顿的道:“正是,我心中怎么想便怎么说,可没有某些人心思七窍八面玲珑。”
“你……你是要逼着朕对你动手么?”
“皇上若不怕太祖爷怪罪便请动手,草民是否能知道誓碑的内容,皇上心里比谁都清楚,别人有一双眼睛,但皇上有千万双眼睛,草民不信有什么能逃过您的耳目,今日皇上执意要将草民拿下,原该拿些说得过去的证据才是,这般揣度猜测,实在不能教人心服。”
赵祯怒视苏锦,胸口起伏,目光凌厉,似直看到苏锦心中去,苏锦不甘示弱,仰脖子倔强的和他对视,心脏却疯狂的跳动。
赵祯嘴角一动,冷冷的道:“来人呐……”
苏锦脑子中轰的一声响,心道:“完了,真把这赵祯给惹火了。”
第二七九章问策(上)
更新时间:2012-11-02
苏锦不知道自己该拔腿就跑,还是一把揪住这赵祯玩一把劫持人质,却听赵祯继续道:“来人呐……”
一名女官碎步趋前在珠帘外站立道:“奴婢在,皇上有何吩咐?”
赵祯看了面色发白的苏锦一眼,脸上微露笑意,道:“苏学子可能是午间未食,虚火较旺,去斟一碗百合莲子汤来让他消消饥、下下火。”
女官领命而去,不一会儿用小托盘盛了一小碗汤水过来,放在苏锦面前;苏锦不知道赵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见那碗汤,莲子三两只百合一二片,整个一个清汤寡水,心中暗道:“这皇上实在抠门,连一碗汤都没什么料。”
忽而又想:“莫不是这是碗毒水么?电视电影上的皇帝都喜欢赐臣下喝酒喝汤什么的,臣子一喝,紧接着便气孔流血倒地而亡,难道今日便要捐躯于此了吗?”
犹疑间只听赵祯道:“喝了吧,虽然里边的莲子和百合不多,不过当此艰难之时,朕也只能招待你这个了。”
苏锦沉声道:“多谢皇上,臣不渴也不饿,皇上留着慢用吧。”
赵祯叹了口气回到座位上坐下,对苏锦道:“真不怪你适才对朕无礼,只是这事儿来的过于蹊跷,所以朕不得不多问几句,太祖托梦之事自打太祖殡天之后绝无仅有,朕在想,是不是朕什么地方做错了,太祖爷是来提醒朕的。”
苏锦见赵祯口气软了下来,也自找台阶下,道:“皇上说的没错,此事是有些蹊跷,连草民也觉得如在梦中,怪不得皇上怀疑。”
赵祯看着窗外一片萧索的树木,淡淡道:“你将梦中清醒说与朕听听。”
苏锦知道他还是想找出破绽,于是加着小心将梦中事再仔细说了一遍,只是在描绘容貌之时按照市井流传的画像含混过去,并且强调金光耀眼不可逼视,也不敢正视。
赵祯默默的听完,叹了口气道:“你比朕有福气啊,太祖爷连朕都没见过,你却见了。”
苏锦不知道他这话的意思,只能装哑巴不做声;赵祯一拍扶手道:“罢了,此乃祥瑞之兆,太祖爷既然命你公开誓碑之言,也是他们闹得不像话,惊动了他老人家的英灵,这事到此为止,只是有一条,太祖爷托梦于你可不是因为你比别人高一等,而是因为机缘巧合,应天府出了学子一案,所以太祖爷才会降临矫枉。”
苏锦忙道:“那是自然,草民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赵祯呵呵一笑道:“喝汤啊,喝了朕和你有要事要谈。”
苏锦知道危险已过,端起碗来两口喝干,吧嗒吧嗒嘴将空碗放下,赵祯道:“滋味如何?”
苏锦笑道:“皇上所赐,自然滋味美妙;不过料太少了些,还不够塞牙缝的。”
赵祯苦笑道:“你若知道朕这皇宫中也是紧衣缩食的勉强渡过,就会觉得有的吃已经是幸运的事儿了。减餐令颁布,宫中一日两餐,分量也不足,个个喊饿呢。”
苏锦惊讶了,他只当减餐令只是赵祯做做样子,却没料到赵祯还当真减餐;连跟着皇上的嫔妃公主太监宫女都跟着挨饿,若不是皇上亲口说出,谁能相信。
赵祯朝外边道:“招晏爱卿觐见。”
苏锦明白,接下来必是谈筹粮之事了。
脚步咚咚,晏殊快步到来,在屋外高声道:“臣晏殊奉旨来见。”
赵祯道:“进来吧,晏爱卿。”
“臣遵旨。”晏殊掀帘而进,在珠帘外行了大礼,走进里间。
苏锦起身行礼,连赵祯也站起身来表示尊重,赐了座之后,赵祯披头问道:“晏爱卿,扬州府之事,你们几人可有应对之策?”
晏殊道:“吕相和杜枢密力主重兵弹压,对暴民之乱绝不姑息。”
赵祯道:“你是怎么想的?”
晏殊道:“老臣以为当怀柔以对,毕竟此事乃是因缺粮而起,臣不是替暴民们说话,但其实他们都是平民百姓而已,无粮可食,自然会闹事。”
赵祯点头道:“如何怀柔以对呢?”
晏殊道:“原本老臣是想建议皇上开仓售粮,但据了解,扬州官仓存粮甚少,大小官员以及当地驻军均需粮草食,朝廷又抽调了大部分补充军粮,确实是无能为力;老臣也正为此事发愁呢。”
赵祯眉头皱成一个疙瘩,叹息道:“难道我大宋便难逃此难么?外患无憾我江山,便被这老天爷打败了么?”
苏锦听着好笑,不由自主的哈了一声,赵祯和晏殊听在耳中,均怒目而视苏锦。
苏锦尴尬的要死,忙道:“皇上恕罪,草民不是在笑话谁,而是觉得有些事儿有些不对劲。”
赵祯道:“有什么不对劲?晏爱卿推荐你来做筹粮使,朕还没听听你有何高见呢,不妨说说。”
苏锦看了晏殊一眼,晏殊点头道:“有什么话但说无妨,只是筹粮之事,其他勿要涉及。”
晏殊心里也没底,昨日本想让他将心中所想说出来,大家商议商议再说,可是这小子也不知是没想好还是不愿说,借着醉酒之际搪塞了过去,一大早又没来按照自己吩咐的将步骤写下来送过来。
晏殊心里略有些不高兴,但以他对苏锦的了解,知道这个人若不愿说,逼他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虽然自己打定主意要对他加以约束调教,但说到底此人跟自己一点关系没有。
此刻箭在弦上,皇上面前自己已经将苏锦吹得天花乱坠精明无比,唯有祈求苏锦有良言奉上,万万不要给自己找难堪,一切但凭天命了。
苏锦想了想道:“皇上要草民说,草民不敢不进言,但是说错了或者得罪了什么人,还请皇上恕罪,否则我就不说了。”
赵祯哭笑不得,这小子未开言先留后路,算盘珠子敲得哗哗响,见他似乎有些本事的样子吗,赵祯决定答应他的请求,这里就三个人,苏锦的话中之意自然是要得罪晏殊了,这时候也只能委屈一下晏殊了。
赵祯看了晏殊一眼,点头道:“说吧,答应你便是,但不可攻击他人,据事论事。”
苏锦站起身道:“那我可真说了。”
赵祯莞尔笑道:“说呀,别耽误我们的时间。”
苏锦一笑道:“草民要说的这第一件事便是关于这‘减餐令’的。”
赵祯耳朵竖起,侧脸看着苏锦道:“怎么,减餐令不好么?此是缺粮之际,此令难道不是可以节约粮食,以度饥荒么?”
苏锦正色道:“此为小利,却有大害;得小利而生大害,这减餐令着实的荒唐。”
赵祯和晏殊面色大变,苏锦将朝廷法令斥之为‘荒唐’,这也太过无礼,更何况此令还是赵祯亲自想出来并颁布的,这么说不啻于打赵祯的耳光。
晏殊沉声喝道:“住口,黄口小儿信口雌黄,朝廷大计岂是你能随口大放厥词的?还不赶紧磕头谢罪么?”
赵祯脸色铁青坐在椅子上,看着苏锦的眼光又变得冷漠而凌厉起来。
苏锦道:“我还没说原因就说我有罪,得了,当我没说,我给皇上赔罪,这事再不提了。”
晏殊怒道:“你怎地这般跳脱无矩?皇上面前那是你信口胡说的地方么?”
苏锦冷笑道:“太祖爷都允许天下人进言而不获罪,怎地草民什么都没说便成了罪人了。”
晏殊怒极无语,这小子说话能把人气死,偏偏又是自己举荐他的,他若说出什么不上规矩的话来自己也必然脱不了干系,一念至此晏殊赶紧起身跪倒磕头道:“皇上恕罪,苏锦年少无知,又是第一次见皇上,言辞之间恐不能得体,还望皇上念及他出身山野,莫要降罪于他,老臣这便将他带出,严加训诫。”
说完伸手拉着苏锦的衣角要他也跪下赔罪,苏锦僵着脖子就是不跪,气的晏殊直翻白眼。
赵祯看着面前这一老一少,忽然感觉很是好笑,一个梗着脖子像一匹倔强的小牛犊,另一个却跪在地上噤若寒蝉,也不知道这两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赵祯挥手道:“晏爱卿起来吧,或许他有他的道理,让他说说看。”
“皇上,这减餐令甚好,莫要听他胡言乱语。”晏殊郁闷之极,也后悔之极。
若非这减餐令是皇上亲自提出来的,苏锦随便怎么诋毁也没什么大事,但这可是当面扇皇上耳光,这个小蠢材是在自寻死路,也怪自己没有将这些关节告诉他,回京之后诸事繁杂,不能面面俱到,想不到这就出了茬子了。
晏殊忧虑之极,用脚踢踢苏锦的小腿,示意他悠着点说,苏锦恍若不觉,开口数落起‘减餐令’的弊端来。
第二八零章问策(中)
更新时间:2012-11-02
“减餐令从出发点来说无可厚非,灾荒之年本应勤俭节约节省粮食,即便是丰收之年,草民也认为该保持居安思危之心,积极屯粮备荒备战,此应为基本之国策才是。”
晏殊皱着眉道:“既如此,你为何却说此举是荒唐之举呢?哎,你呀,还是嫩了些。”
苏锦朝晏殊拱手一礼道:“晏大人,在下今日之言纯出于肺腑之中,无一丝一毫不敬之意,适才我见皇上喝的莲子百合汤中仅有莲子三两颗百合二三片,心中着实感动,圣意拳拳,纯为社稷着想,怎不令人敬重。”
赵祯面色稍霁,温言道:“朕受先皇之托,接手我大宋江山,万里沃土、千万子民需要朝廷来庇护,自然不敢掉以轻心,些许果腹之苦倒也算不得什么。”
苏锦脸色感动,正色道:“皇上一片好心,但好心也可能办了坏事。”
晏殊正待呵斥,赵祯伸手制止道:“让他说下去,朕不闻真言久矣。”
苏锦鞠躬以谢,同时对晏殊投去歉疚的目光道:“晏大人,在下并非拆你的台,大人既然举荐在下,皇上又问及此事,岂敢有所保留,今日便将腹中之语和盘托出,妥与不妥皇上和晏大人待听完在给草民评价处罚不迟。”
晏殊叹了口气,‘幽怨’的看着苏锦,话说到这个份上,也没什么好讲的了。
“皇上,晏大人,草民所言之勤俭节约可不是这减餐令,民以食为天,自前朝李唐以来,一百多年过去,百姓们都已经习惯一日三餐,哪怕是青菜豆腐、咸菜疙瘩只要能混的一肚子饭食便算是平安喜乐,如今忽然只允许吃两餐,习惯难改也就罢了,肚子饿可是实实在在的,别的不说,草民自打这减餐令下达之后,为了体谅朝廷疾苦,也每日只早晚两食,以前食饱穿暖,今日却时时饥饿,这种感觉真的很不好,嘴上不说心中也颇有怨言。”
赵祯和晏殊默然不语,他们其实也有同感,肚子吃不饱总让人有一种挫败感,好像所做的一切都没什么意义一般。
“草民是百姓,草民的感受相信天下百姓大部分都有,节俭没什么不好,但往往就在这张弛之间的‘度’上不太好把握,要么流于形式,要么矫枉过正,此番减餐令便是这二者的集合,既流于形式,也矫枉过正。”
赵祯探首道:“此话怎讲?”
苏锦道:“既然有法令要颁布,就要有配套的监督奖惩措施,还要有专人督促进行才是,这些都有么?都没有的话那么靠的便是自觉了,天下间有哪一件事情是靠自觉能完成的?人人向往桃花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是谁见过么?陶潜的《桃花源记》最后还不是连路都找不到么?这说明这种理想化的社会只存在于缥缈之中,或说根本在现实中没有,然则皇上可以派人去看看外边,酒楼中依旧三餐开张,百姓家中依旧三餐伙食,即便是我那赶车的车夫也会在中午跑去街上买十几个包子回来吃个痛快,这样的减餐令还有什么意义?”
赵祯若有所思,问道:“朕之所以没有强制实行,是因为本来就不想强迫民意,这些朕是早就料到的。”
苏锦道:“皇上的意思我懂,省的一点是一点,只要能缓解哪怕是一丁点的危机也是好的;但是朝廷珍而重之的发布减餐令却又落得这样的结果,岂不是有损皇上威信,有损朝廷威严么?”
赵祯道:“你的意思是要有配套的动作,不能自觉执行的便强制执行是么?”
苏锦摇头道:“非也,草民的意思是这减餐令应该废除掉。”
赵祯睁大眼睛道:“废除?万万不可,未到期限如何可废?此举同样有损朝廷威仪。”
苏锦道:“这便是我说的矫枉过正了,适才我说的是现象,现在草民给皇上说说减餐令的最大弊端在何处,这也是草民建议将这项诏令废除的主要原因。”
赵祯已经没法不听下去了,于是点头道:“坐下说,朕听你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
苏锦谢恩落座,继续道:“皇上,减餐令出来的时机实在是个败笔,若是寻常年月,皇上为弘扬节俭之风每年弄一个月的减餐活动,反倒效果会更新奇更好,但当此之时,却有些不妥。”
赵祯摇头道:“当此荒年,怎可说时机不好,正是恰当的时机才是。”
当下理直气壮的道:“皇上这个疑问恕草民无法回答,太祖爷爱入谁梦中是太祖爷的意思,草民无法得知为什么是我,草民对此也极为迷惑,皇上要是知道还请告诉草民,解草民之惑。”
“好个刁滑之人,你当朕是傻子么?太祖爷托梦怎么会寻上你这样的一介平民,凡帝王英灵既现,必有天降祥瑞之兆,当年太宗爷托梦于齐王,当日风起云涌,电闪雷鸣,这便是帝王托梦之异状;但你那日风平浪静,整座应天府无任何异状,到了第二日你便自称太祖托梦之事,不觉得有些荒唐么?”
苏锦见赵祯龇牙怒喝,好像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但苏锦知道这是赵祯在进一步的吓唬自己;凡事讲凭据,赵祯只会说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这说明他根本就是在以此来攻心,苏锦怎么上当。
“皇上,草民从不知什么帝王之兆,皇上硬是要说无此异状便是撒谎,那还要草民回答什么呢?直接拖了草民出去斩首便是;若真要提异状的话,当日晚间本是月明星稀,第二日便电闪雷鸣,这在入秋之日倒是少见,也不知算不算异状;不过草民以为这些都不是主要的,皇上如何解释太祖爷在梦中告诉草民那誓碑的三条内容呢?”
“那内容,说不定是有人透露给你知晓也未可知,毕竟知道誓碑内容的人也不少,难保不为外人所知。”
“皇上要是这么说,草民便百口莫辩了,我只是草芥之民,皇上愈加我罪,又何须寻些这些站不住的理由,真叫草民寒心。”
赵祯勃然大怒,伸手指着苏锦的鼻尖道:“你这是在和朕说话么?”
苏锦豁出去了,一字一顿的道:“正是,我心中怎么想便怎么说,可没有某些人心思七窍八面玲珑。”
“你……你是要逼着朕对你动手么?”
“皇上若不怕太祖爷怪罪便请动手,草民是否能知道誓碑的内容,皇上心里比谁都清楚,别人有一双眼睛,但皇上有千万双眼睛,草民不信有什么能逃过您的耳目,今日皇上执意要将草民拿下,原该拿些说得过去的证据才是,这般揣度猜测,实在不能教人心服。”
赵祯怒视苏锦,胸口起伏,目光凌厉,似直看到苏锦心中去,苏锦不甘示弱,仰脖子倔强的和他对视,心脏却疯狂的跳动。
赵祯嘴角一动,冷冷的道:“来人呐……”
苏锦脑子中轰的一声响,心道:“完了,真把这赵祯给惹火了。”
第二七九章问策(上)
更新时间:2012-11-02
苏锦不知道自己该拔腿就跑,还是一把揪住这赵祯玩一把劫持人质,却听赵祯继续道:“来人呐……”
一名女官碎步趋前在珠帘外站立道:“奴婢在,皇上有何吩咐?”
赵祯看了面色发白的苏锦一眼,脸上微露笑意,道:“苏学子可能是午间未食,虚火较旺,去斟一碗百合莲子汤来让他消消饥、下下火。”
女官领命而去,不一会儿用小托盘盛了一小碗汤水过来,放在苏锦面前;苏锦不知道赵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见那碗汤,莲子三两只百合一二片,整个一个清汤寡水,心中暗道:“这皇上实在抠门,连一碗汤都没什么料。”
忽而又想:“莫不是这是碗毒水么?电视电影上的皇帝都喜欢赐臣下喝酒喝汤什么的,臣子一喝,紧接着便气孔流血倒地而亡,难道今日便要捐躯于此了吗?”
犹疑间只听赵祯道:“喝了吧,虽然里边的莲子和百合不多,不过当此艰难之时,朕也只能招待你这个了。”
苏锦沉声道:“多谢皇上,臣不渴也不饿,皇上留着慢用吧。”
赵祯叹了口气回到座位上坐下,对苏锦道:“真不怪你适才对朕无礼,只是这事儿来的过于蹊跷,所以朕不得不多问几句,太祖托梦之事自打太祖殡天之后绝无仅有,朕在想,是不是朕什么地方做错了,太祖爷是来提醒朕的。”
苏锦见赵祯口气软了下来,也自找台阶下,道:“皇上说的没错,此事是有些蹊跷,连草民也觉得如在梦中,怪不得皇上怀疑。”
赵祯看着窗外一片萧索的树木,淡淡道:“你将梦中清醒说与朕听听。”
苏锦知道他还是想找出破绽,于是加着小心将梦中事再仔细说了一遍,只是在描绘容貌之时按照市井流传的画像含混过去,并且强调金光耀眼不可逼视,也不敢正视。
赵祯默默的听完,叹了口气道:“你比朕有福气啊,太祖爷连朕都没见过,你却见了。”
苏锦不知道他这话的意思,只能装哑巴不做声;赵祯一拍扶手道:“罢了,此乃祥瑞之兆,太祖爷既然命你公开誓碑之言,也是他们闹得不像话,惊动了他老人家的英灵,这事到此为止,只是有一条,太祖爷托梦于你可不是因为你比别人高一等,而是因为机缘巧合,应天府出了学子一案,所以太祖爷才会降临矫枉。”
苏锦忙道:“那是自然,草民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赵祯呵呵一笑道:“喝汤啊,喝了朕和你有要事要谈。”
苏锦知道危险已过,端起碗来两口喝干,吧嗒吧嗒嘴将空碗放下,赵祯道:“滋味如何?”
苏锦笑道:“皇上所赐,自然滋味美妙;不过料太少了些,还不够塞牙缝的。”
赵祯苦笑道:“你若知道朕这皇宫中也是紧衣缩食的勉强渡过,就会觉得有的吃已经是幸运的事儿了。减餐令颁布,宫中一日两餐,分量也不足,个个喊饿呢。”
苏锦惊讶了,他只当减餐令只是赵祯做做样子,却没料到赵祯还当真减餐;连跟着皇上的嫔妃公主太监宫女都跟着挨饿,若不是皇上亲口说出,谁能相信。
赵祯朝外边道:“招晏爱卿觐见。”
苏锦明白,接下来必是谈筹粮之事了。
脚步咚咚,晏殊快步到来,在屋外高声道:“臣晏殊奉旨来见。”
赵祯道:“进来吧,晏爱卿。”
“臣遵旨。”晏殊掀帘而进,在珠帘外行了大礼,走进里间。
苏锦起身行礼,连赵祯也站起身来表示尊重,赐了座之后,赵祯披头问道:“晏爱卿,扬州府之事,你们几人可有应对之策?”
晏殊道:“吕相和杜枢密力主重兵弹压,对暴民之乱绝不姑息。”
赵祯道:“你是怎么想的?”
晏殊道:“老臣以为当怀柔以对,毕竟此事乃是因缺粮而起,臣不是替暴民们说话,但其实他们都是平民百姓而已,无粮可食,自然会闹事。”
赵祯点头道:“如何怀柔以对呢?”
晏殊道:“原本老臣是想建议皇上开仓售粮,但据了解,扬州官仓存粮甚少,大小官员以及当地驻军均需粮草食,朝廷又抽调了大部分补充军粮,确实是无能为力;老臣也正为此事发愁呢。”
赵祯眉头皱成一个疙瘩,叹息道:“难道我大宋便难逃此难么?外患无憾我江山,便被这老天爷打败了么?”
苏锦听着好笑,不由自主的哈了一声,赵祯和晏殊听在耳中,均怒目而视苏锦。
苏锦尴尬的要死,忙道:“皇上恕罪,草民不是在笑话谁,而是觉得有些事儿有些不对劲。”
赵祯道:“有什么不对劲?晏爱卿推荐你来做筹粮使,朕还没听听你有何高见呢,不妨说说。”
苏锦看了晏殊一眼,晏殊点头道:“有什么话但说无妨,只是筹粮之事,其他勿要涉及。”
晏殊心里也没底,昨日本想让他将心中所想说出来,大家商议商议再说,可是这小子也不知是没想好还是不愿说,借着醉酒之际搪塞了过去,一大早又没来按照自己吩咐的将步骤写下来送过来。
晏殊心里略有些不高兴,但以他对苏锦的了解,知道这个人若不愿说,逼他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虽然自己打定主意要对他加以约束调教,但说到底此人跟自己一点关系没有。
此刻箭在弦上,皇上面前自己已经将苏锦吹得天花乱坠精明无比,唯有祈求苏锦有良言奉上,万万不要给自己找难堪,一切但凭天命了。
苏锦想了想道:“皇上要草民说,草民不敢不进言,但是说错了或者得罪了什么人,还请皇上恕罪,否则我就不说了。”
赵祯哭笑不得,这小子未开言先留后路,算盘珠子敲得哗哗响,见他似乎有些本事的样子吗,赵祯决定答应他的请求,这里就三个人,苏锦的话中之意自然是要得罪晏殊了,这时候也只能委屈一下晏殊了。
赵祯看了晏殊一眼,点头道:“说吧,答应你便是,但不可攻击他人,据事论事。”
苏锦站起身道:“那我可真说了。”
赵祯莞尔笑道:“说呀,别耽误我们的时间。”
苏锦一笑道:“草民要说的这第一件事便是关于这‘减餐令’的。”
赵祯耳朵竖起,侧脸看着苏锦道:“怎么,减餐令不好么?此是缺粮之际,此令难道不是可以节约粮食,以度饥荒么?”
苏锦正色道:“此为小利,却有大害;得小利而生大害,这减餐令着实的荒唐。”
赵祯和晏殊面色大变,苏锦将朝廷法令斥之为‘荒唐’,这也太过无礼,更何况此令还是赵祯亲自想出来并颁布的,这么说不啻于打赵祯的耳光。
晏殊沉声喝道:“住口,黄口小儿信口雌黄,朝廷大计岂是你能随口大放厥词的?还不赶紧磕头谢罪么?”
赵祯脸色铁青坐在椅子上,看着苏锦的眼光又变得冷漠而凌厉起来。
苏锦道:“我还没说原因就说我有罪,得了,当我没说,我给皇上赔罪,这事再不提了。”
晏殊怒道:“你怎地这般跳脱无矩?皇上面前那是你信口胡说的地方么?”
苏锦冷笑道:“太祖爷都允许天下人进言而不获罪,怎地草民什么都没说便成了罪人了。”
晏殊怒极无语,这小子说话能把人气死,偏偏又是自己举荐他的,他若说出什么不上规矩的话来自己也必然脱不了干系,一念至此晏殊赶紧起身跪倒磕头道:“皇上恕罪,苏锦年少无知,又是第一次见皇上,言辞之间恐不能得体,还望皇上念及他出身山野,莫要降罪于他,老臣这便将他带出,严加训诫。”
说完伸手拉着苏锦的衣角要他也跪下赔罪,苏锦僵着脖子就是不跪,气的晏殊直翻白眼。
赵祯看着面前这一老一少,忽然感觉很是好笑,一个梗着脖子像一匹倔强的小牛犊,另一个却跪在地上噤若寒蝉,也不知道这两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赵祯挥手道:“晏爱卿起来吧,或许他有他的道理,让他说说看。”
“皇上,这减餐令甚好,莫要听他胡言乱语。”晏殊郁闷之极,也后悔之极。
若非这减餐令是皇上亲自提出来的,苏锦随便怎么诋毁也没什么大事,但这可是当面扇皇上耳光,这个小蠢材是在自寻死路,也怪自己没有将这些关节告诉他,回京之后诸事繁杂,不能面面俱到,想不到这就出了茬子了。
晏殊忧虑之极,用脚踢踢苏锦的小腿,示意他悠着点说,苏锦恍若不觉,开口数落起‘减餐令’的弊端来。
第二八零章问策(中)
更新时间:2012-11-02
“减餐令从出发点来说无可厚非,灾荒之年本应勤俭节约节省粮食,即便是丰收之年,草民也认为该保持居安思危之心,积极屯粮备荒备战,此应为基本之国策才是。”
晏殊皱着眉道:“既如此,你为何却说此举是荒唐之举呢?哎,你呀,还是嫩了些。”
苏锦朝晏殊拱手一礼道:“晏大人,在下今日之言纯出于肺腑之中,无一丝一毫不敬之意,适才我见皇上喝的莲子百合汤中仅有莲子三两颗百合二三片,心中着实感动,圣意拳拳,纯为社稷着想,怎不令人敬重。”
赵祯面色稍霁,温言道:“朕受先皇之托,接手我大宋江山,万里沃土、千万子民需要朝廷来庇护,自然不敢掉以轻心,些许果腹之苦倒也算不得什么。”
苏锦脸色感动,正色道:“皇上一片好心,但好心也可能办了坏事。”
晏殊正待呵斥,赵祯伸手制止道:“让他说下去,朕不闻真言久矣。”
苏锦鞠躬以谢,同时对晏殊投去歉疚的目光道:“晏大人,在下并非拆你的台,大人既然举荐在下,皇上又问及此事,岂敢有所保留,今日便将腹中之语和盘托出,妥与不妥皇上和晏大人待听完在给草民评价处罚不迟。”
晏殊叹了口气,‘幽怨’的看着苏锦,话说到这个份上,也没什么好讲的了。
“皇上,晏大人,草民所言之勤俭节约可不是这减餐令,民以食为天,自前朝李唐以来,一百多年过去,百姓们都已经习惯一日三餐,哪怕是青菜豆腐、咸菜疙瘩只要能混的一肚子饭食便算是平安喜乐,如今忽然只允许吃两餐,习惯难改也就罢了,肚子饿可是实实在在的,别的不说,草民自打这减餐令下达之后,为了体谅朝廷疾苦,也每日只早晚两食,以前食饱穿暖,今日却时时饥饿,这种感觉真的很不好,嘴上不说心中也颇有怨言。”
赵祯和晏殊默然不语,他们其实也有同感,肚子吃不饱总让人有一种挫败感,好像所做的一切都没什么意义一般。
“草民是百姓,草民的感受相信天下百姓大部分都有,节俭没什么不好,但往往就在这张弛之间的‘度’上不太好把握,要么流于形式,要么矫枉过正,此番减餐令便是这二者的集合,既流于形式,也矫枉过正。”
赵祯探首道:“此话怎讲?”
苏锦道:“既然有法令要颁布,就要有配套的监督奖惩措施,还要有专人督促进行才是,这些都有么?都没有的话那么靠的便是自觉了,天下间有哪一件事情是靠自觉能完成的?人人向往桃花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是谁见过么?陶潜的《桃花源记》最后还不是连路都找不到么?这说明这种理想化的社会只存在于缥缈之中,或说根本在现实中没有,然则皇上可以派人去看看外边,酒楼中依旧三餐开张,百姓家中依旧三餐伙食,即便是我那赶车的车夫也会在中午跑去街上买十几个包子回来吃个痛快,这样的减餐令还有什么意义?”
赵祯若有所思,问道:“朕之所以没有强制实行,是因为本来就不想强迫民意,这些朕是早就料到的。”
苏锦道:“皇上的意思我懂,省的一点是一点,只要能缓解哪怕是一丁点的危机也是好的;但是朝廷珍而重之的发布减餐令却又落得这样的结果,岂不是有损皇上威信,有损朝廷威严么?”
赵祯道:“你的意思是要有配套的动作,不能自觉执行的便强制执行是么?”
苏锦摇头道:“非也,草民的意思是这减餐令应该废除掉。”
赵祯睁大眼睛道:“废除?万万不可,未到期限如何可废?此举同样有损朝廷威仪。”
苏锦道:“这便是我说的矫枉过正了,适才我说的是现象,现在草民给皇上说说减餐令的最大弊端在何处,这也是草民建议将这项诏令废除的主要原因。”
赵祯已经没法不听下去了,于是点头道:“坐下说,朕听你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
苏锦谢恩落座,继续道:“皇上,减餐令出来的时机实在是个败笔,若是寻常年月,皇上为弘扬节俭之风每年弄一个月的减餐活动,反倒效果会更新奇更好,但当此之时,却有些不妥。”
赵祯摇头道:“当此荒年,怎可说时机不好,正是恰当的时机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