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当整个社会都在飞速发展的时候,物资必然上涨,就算你能安于以前的生活完全不做出改变,眼看着其他人抓住了工业发展的红利,通过一家人的努力过上了好日子,难道你就不会眼红?
就算你不眼红,看着原本与你同一个阶层的人不但过上了更好的生活,还将自己的孩子送去接受了更好的教育,以后甚至有非常大的机会,可以改变整个家族的社会阶层,你不羡慕?
不患寡而患不均,人类从来不怕贫穷,而是怕自己过得不如别人好。
而为了追上别人,难道还有人想将自己的妻子困在家里?
任何时候,只有经济独立了,只有离开别人也有在这个世上生存的能力,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无论是战争还是工业发展,都会给出这样的机会。
一个让女子走出家庭,进入社会的机会。
你看纺织业发达的江南等地,是不是已经有不少女性出来做工,拥有了自己挣钱的能力,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若说让女子做官是在上层努力,那让女性从家庭中解放出来,就是从下层努力。
只有上下一起,效果才能最好。
而纺织机器,就变得格外重要起来。毕竟如今的女性受过教育的不多,女性在体力上又天生弱于男性,所以就算有些女性想要从家庭中走出来,也只能找到了一些浆洗缝补之类的活计。
但纺织就不同了,如今的女性几乎人人都会纺织,只要真有这样的机器出现……
刘宇明可不知道林柳的想法,他只是在听到纺织机器这四个字后,下意识觉得这是个机会,是自己必须抓住,错过了就不可能再有的机会。
于是他咽了下口水,继续问道:“微臣曾听闻江南一带已经出现了八十倍效率的珍妮纺织机,私以为这样的速度已经达到了极致,应该没办法再继续改良了。”
当初在八十倍效率的珍妮纺织机尚未被改良出来之前,三十倍、四十倍、五十倍效率的珍妮纺织机便已经大行其道,成功将江南一带原本的纺织机取代,并渐渐由江南辐射全国,风靡一时。
江南那边出现了这么好的工具,当然不可能不给京城送上一份。
刘玉明也曾有机会看到一台七十倍效率的珍妮纺织机,并按照那台纺织机的结构仿造了一台。
他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与知识积累,倒是成功改造出了一台八十倍效率的纺织机,但当纺织机的效率达到八十倍之后,他就发现再也没有改良的余地了。
因为纺织机就那么大,根本不能支持安放更多的纺锥。
若是想要安放更多的纺锥,就必须将纺织机的体积增大,但体积增大之后,一个人又不太能使用得过来。可两个人一起使用,按照效率来说,反倒不如两个人分别使用八十倍效率的纺织机。
于是刘宇明的研究陷入了瓶颈,最后他折腾了大约一个月后,果断放弃了纺织机的改良——
因为他觉得,八十倍效率的珍妮纺织机,就是最优解。
但听皇上刚才的话,好像她有完全不一样的想法?
刘宇明紧张地看着林柳,眼神热切到了狂热的地步,让林柳心里不自觉就生出了一些负罪感,好似不回答他的问题,就是对不起人家一样。
林柳:“……”
她以为所有的发明狂人都已经在名单上了,没想到工部竟然还有一个遗漏的。
她略有些哭笑不得地看向刘宇明:“你问这个问题做什么?难道你想为朕分忧,研究一下纺织机器?”
刘宇明果断点头:“虽然微臣不及林大人等人聪慧,但也有几分本事,若是皇上想做的纺织机器暂时无人愿意做,微臣愿为皇上肝脑涂地。”
林柳吓了一跳:“这就不必了!”
眼瞧着刘宇明的眼神黯淡下来,林柳笑着摇摇头,回答了他之前的问题:“你倒是聪明,只是有些死脑筋。珍妮纺织机本身虽然没办法继续改进了,但给珍妮纺织机加一点儿东西,难道也不行?”
“皇上说的是将珍妮纺织机的体积变大吗?微臣曾经试过,但最后的结果并不算好。”
林柳失笑:“你应该见过猫寿等人研究出来的蒸汽机?为什么没有想过,让蒸汽机给纺织机提供动力?那蒸汽机到底有多厉害,你身为工部左侍郎,应该很清楚才是?你觉得,若是真的将蒸汽机与纺织机结合到一起,有没有希望做出一台只需要一个人控制,却能生产出几十个甚至几百个人才能生产出的布匹?”
刘宇明先是一愣,旋即眼底迸发出炙热又滚烫的热情:“听皇上一席话,胜过微臣读十年书!微臣已经知道该怎么改良珍妮纺织机了,微臣这就回去改良,定然不负皇上所托。”
眼瞧着刘宇明想走,林柳赶紧将人叫住:“你是不是忘了什么事?”
刘宇明茫然地看向林柳:“微臣,忘了什么?”
林柳戏谑地看着刘宇明:“朕何时说过,要将珍妮纺织机的改造工作交给你?”
刘宇明一愣,眼神瞬间黯淡下来。
林柳见他这么不经逗,赶紧开口:“算了算了,这珍妮纺织机的改良直接交给你了,你回工部之后将工部尚书给朕叫过来,至于珍妮纺织机的改良研发过程中,需要的人力物力支持,也如猫寿等人一般,让工部全力支持就是。你是工部左侍郎,应该有这个权限吧?”
刘宇明瞬间高兴起来,赶紧磕头谢恩。
林柳无奈摆手:“你若是没事就先退下吧,赶紧将工部尚书给朕叫过来。”
工部尚书是原本的右侍郎,因为建造水泥坊有功,也为了给猫寿与刘宇明腾位置,便被林柳直接升到了尚书的位置。
林柳原本对这位工部尚书没什么印象,还想过若是此人也和她之前罢免的工部尚书与左侍郎一样,都是尸餐素位之人,她找个机会便直接将他的尚书之位撸下去,直接让猫寿担任。
反正猫寿专业对口,还不会搞七搞八,让他暂时将尚书的位置占着,也还算合适——
猫寿是搞研究的,必然在工部待不久,以后林柳肯定是要组建一个独立于朝廷六部之外的部门,专门交给猫寿打理的。
毕竟,科研人员还是和科研人员待在一起更合适,朝廷就负责给钱给物给人就好了,指手画脚的就算了。
刘宇明点点头,一脸高兴地退下了。
回去后他便直接找到工部尚书,将林柳的话直接转告了他。
工部尚书也知道刘宇明确实有几分真本事,做事也比其他人认真负责,所以对皇上的安排没有任何异议不说,还欣慰地拍了拍刘宇明的肩膀:“右侍郎那群人都是真正有本事的人,你过去之后不要闭门造车,遇上什么问题就直接去找右侍郎。右侍郎心善,会帮你的。”
“而且人的关系本就是在你来我往之中建立起来的,你问问题问多了,与右侍郎的关系自然就好了,以后跟在那群人身边也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工部尚书也就是自己年纪大了,不然也得整天往那群人身边凑。
那群人脑子里面的东西,可比其他人多多了,整个工部能跟上他们的也就只有右侍郎一个人,连他也只是勉强能跟上,这便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那群人随便一个,都能给他当老师。
刘宇明知道尚书提点自己,是为了自己好,于是连连点头:“尚书大人您放心,下官过去之后一定多看多问,尽量多学一点儿东西。”
工部尚书点了点头,这才进了皇宫。
林柳将工部尚书叫过来也没其他事儿,就是想要问问,工部里面像是刘宇明这样的人到底多不多。
工部尚书想了想,摇头:“官员里面像是右侍郎和刘宇明这样的,到底是异类。”
他小心地看了眼林柳,见他没有生气,这才继续开口,“老臣以前也与刘宇明一般,脑子一根筋儿。老臣甚至不如刘宇明孤僻,但仍旧被人排挤。时间长了,自然就改变行事作风了。”
他算是改得比较少的,其他人在长时间的生活中,早就磨光了身上的尖刺,与其他人分不出你我来了。
林柳皱眉,越发坚定了要将猫寿等人单独分出来的想法。
工部尚书想了想,笑道:“官员里面没有皇上想要的人,但工部与内务府养着的那些匠人里面,倒是有不少这样的人,做事认真严谨,也喜欢自己做些小东西的匠人。”
林柳眼睛亮了亮:“你都认识?”
工部尚书点点头:“时常与他们打交道,所以认识。不过与工部这边的匠人更熟悉一点,内务府那边就要生疏一些。”
林柳并不介意,毕竟这已经是意外之喜:“你想办法考核一下那些匠人,若是合适的全都挑出来,直接送去皇庄那边让他们帮忙打下手。”
猫寿等人身边一直没什么助手,之前一群人研究一个东西还好,互相可以帮助,可如今自己研究自己的了,难免会觉得不方便。
这些助手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白,既能为猫寿等人提供帮助,也从猫寿等人身上学到知识,若是聪明些抓住机会,认了那些大佬当老师也不是不行啊。
一举两得的事儿,林柳还是挺重视的。
工部尚书效率颇高,没多久就选出来了大约三十来个匠人。除了极个别外,大部分都非常年轻,眼神透亮,看起来朝气蓬勃。
林柳看着这些年轻匠人,心中一动:“你们好好跟着右侍郎他们学东西,以后指不定能有更大的造化。”
一群人茫然四顾,都没太明白林柳的意思。
林柳也不解释,等人走后才带着工部尚书一起,去工部找了那些留在工部研究理论的大佬们。
她与这些人关系也都熟悉了,寒暄之后便直切重点,问道:“你们之前写的那些文章应该都有保存吧?可以将那些交给我吗?”
一群人面面相觑,点头后纷纷将自己之前的研究成果都交给了林柳。
林柳看了一眼,除了英语和法语,其他语言她全都不认识。
就算是英语和法语,不少专有名词也让林柳看得一头雾水。但这并不算什么,毕竟朝廷有一个专门接待外国人的部门,里面全都是负责外交的官员,语言对他们来说就是基本技能。
林柳点点头:“很感谢大家能将这些东西交给我,我之后会让人支付一份报酬给你们的。”
这对其他人来说可是意外之喜。
这些研究成果出来的时候,林柳便已经支付过他们一次酬劳了,他们都已经默认,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让林柳随意取用了。
只是能白得一份报酬虽然高兴,他们还是不免疑问。
领头的大卫忍不住开口:“皇上将这些文章要去,是想要做什么?可以告诉我们吗?”
林柳笑着点了点头:“也没什么特别的作用,只是觉得这些东西既然已经研究出来了,若是不流传下去实在可惜,所以准备将其翻译之后,编入教材,以后也加入考试当中。”
这些外国人在华夏生活了这么长时间,不说对华夏的方方面面都了解,却也清楚这个国家最重要的一项活动是什么——
科举考试。
他们刚刚知道这个国家的所有人都有机会读书,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提升阶层,改变自己的命运时,是有些震惊的。
这群大佬当中,并非每一个人都家境优越,或者说,其实大部分人的家庭都不算特别好。所以他们非常清楚,一个人想要通过自己改变自己乃至于整个家族的生活阶层到底有多困难。
但在华夏,这样一条坦途却已经存在了上千年。
所有人都为此震惊,并将科举制度称作华夏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某种程度上而言,这群科研大佬们胡心甘情愿地留在华夏,也是因为看到了希望。
他们之前问过林柳,若是自己的孩子长大,是否有机会参加科举。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科举制度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如今除了奴籍贱籍,以及罪人之后外,只要你读书识字,就可以参加科举。
林柳登基之后,连女人也拥有了科举的权利。
这些外国人都是真正有本事的人,只要他们愿意,为什么不允许他们参加科举?
也正因为林柳的答复,这群人对华夏更有归属感了。
要知道,如今的欧洲阶级固化,可没有这样明显的改变自身阶级的渠道。
但正因为知道科举的重要性,这群人才更不安——
若是贸然将这些知识加入考试范围,他们倒是不觉得有什么,甚至还隐隐窃喜。但这个国家的其他读书人,真的不会反对吗?
毕竟千百年来,这个国家读书人的考试范围都是四书五经和史书而已。
见大家一脸担心,林柳笑道:“你们放心,我会给出缓冲时间的。”
而且这个时间,起码是六七年起步。
若是实在不想学新知识的,抓紧时间赶紧考,若是想学的,以后就算科举考不上,也会有其他非常好的机会。
就算你不眼红,看着原本与你同一个阶层的人不但过上了更好的生活,还将自己的孩子送去接受了更好的教育,以后甚至有非常大的机会,可以改变整个家族的社会阶层,你不羡慕?
不患寡而患不均,人类从来不怕贫穷,而是怕自己过得不如别人好。
而为了追上别人,难道还有人想将自己的妻子困在家里?
任何时候,只有经济独立了,只有离开别人也有在这个世上生存的能力,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无论是战争还是工业发展,都会给出这样的机会。
一个让女子走出家庭,进入社会的机会。
你看纺织业发达的江南等地,是不是已经有不少女性出来做工,拥有了自己挣钱的能力,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若说让女子做官是在上层努力,那让女性从家庭中解放出来,就是从下层努力。
只有上下一起,效果才能最好。
而纺织机器,就变得格外重要起来。毕竟如今的女性受过教育的不多,女性在体力上又天生弱于男性,所以就算有些女性想要从家庭中走出来,也只能找到了一些浆洗缝补之类的活计。
但纺织就不同了,如今的女性几乎人人都会纺织,只要真有这样的机器出现……
刘宇明可不知道林柳的想法,他只是在听到纺织机器这四个字后,下意识觉得这是个机会,是自己必须抓住,错过了就不可能再有的机会。
于是他咽了下口水,继续问道:“微臣曾听闻江南一带已经出现了八十倍效率的珍妮纺织机,私以为这样的速度已经达到了极致,应该没办法再继续改良了。”
当初在八十倍效率的珍妮纺织机尚未被改良出来之前,三十倍、四十倍、五十倍效率的珍妮纺织机便已经大行其道,成功将江南一带原本的纺织机取代,并渐渐由江南辐射全国,风靡一时。
江南那边出现了这么好的工具,当然不可能不给京城送上一份。
刘玉明也曾有机会看到一台七十倍效率的珍妮纺织机,并按照那台纺织机的结构仿造了一台。
他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与知识积累,倒是成功改造出了一台八十倍效率的纺织机,但当纺织机的效率达到八十倍之后,他就发现再也没有改良的余地了。
因为纺织机就那么大,根本不能支持安放更多的纺锥。
若是想要安放更多的纺锥,就必须将纺织机的体积增大,但体积增大之后,一个人又不太能使用得过来。可两个人一起使用,按照效率来说,反倒不如两个人分别使用八十倍效率的纺织机。
于是刘宇明的研究陷入了瓶颈,最后他折腾了大约一个月后,果断放弃了纺织机的改良——
因为他觉得,八十倍效率的珍妮纺织机,就是最优解。
但听皇上刚才的话,好像她有完全不一样的想法?
刘宇明紧张地看着林柳,眼神热切到了狂热的地步,让林柳心里不自觉就生出了一些负罪感,好似不回答他的问题,就是对不起人家一样。
林柳:“……”
她以为所有的发明狂人都已经在名单上了,没想到工部竟然还有一个遗漏的。
她略有些哭笑不得地看向刘宇明:“你问这个问题做什么?难道你想为朕分忧,研究一下纺织机器?”
刘宇明果断点头:“虽然微臣不及林大人等人聪慧,但也有几分本事,若是皇上想做的纺织机器暂时无人愿意做,微臣愿为皇上肝脑涂地。”
林柳吓了一跳:“这就不必了!”
眼瞧着刘宇明的眼神黯淡下来,林柳笑着摇摇头,回答了他之前的问题:“你倒是聪明,只是有些死脑筋。珍妮纺织机本身虽然没办法继续改进了,但给珍妮纺织机加一点儿东西,难道也不行?”
“皇上说的是将珍妮纺织机的体积变大吗?微臣曾经试过,但最后的结果并不算好。”
林柳失笑:“你应该见过猫寿等人研究出来的蒸汽机?为什么没有想过,让蒸汽机给纺织机提供动力?那蒸汽机到底有多厉害,你身为工部左侍郎,应该很清楚才是?你觉得,若是真的将蒸汽机与纺织机结合到一起,有没有希望做出一台只需要一个人控制,却能生产出几十个甚至几百个人才能生产出的布匹?”
刘宇明先是一愣,旋即眼底迸发出炙热又滚烫的热情:“听皇上一席话,胜过微臣读十年书!微臣已经知道该怎么改良珍妮纺织机了,微臣这就回去改良,定然不负皇上所托。”
眼瞧着刘宇明想走,林柳赶紧将人叫住:“你是不是忘了什么事?”
刘宇明茫然地看向林柳:“微臣,忘了什么?”
林柳戏谑地看着刘宇明:“朕何时说过,要将珍妮纺织机的改造工作交给你?”
刘宇明一愣,眼神瞬间黯淡下来。
林柳见他这么不经逗,赶紧开口:“算了算了,这珍妮纺织机的改良直接交给你了,你回工部之后将工部尚书给朕叫过来,至于珍妮纺织机的改良研发过程中,需要的人力物力支持,也如猫寿等人一般,让工部全力支持就是。你是工部左侍郎,应该有这个权限吧?”
刘宇明瞬间高兴起来,赶紧磕头谢恩。
林柳无奈摆手:“你若是没事就先退下吧,赶紧将工部尚书给朕叫过来。”
工部尚书是原本的右侍郎,因为建造水泥坊有功,也为了给猫寿与刘宇明腾位置,便被林柳直接升到了尚书的位置。
林柳原本对这位工部尚书没什么印象,还想过若是此人也和她之前罢免的工部尚书与左侍郎一样,都是尸餐素位之人,她找个机会便直接将他的尚书之位撸下去,直接让猫寿担任。
反正猫寿专业对口,还不会搞七搞八,让他暂时将尚书的位置占着,也还算合适——
猫寿是搞研究的,必然在工部待不久,以后林柳肯定是要组建一个独立于朝廷六部之外的部门,专门交给猫寿打理的。
毕竟,科研人员还是和科研人员待在一起更合适,朝廷就负责给钱给物给人就好了,指手画脚的就算了。
刘宇明点点头,一脸高兴地退下了。
回去后他便直接找到工部尚书,将林柳的话直接转告了他。
工部尚书也知道刘宇明确实有几分真本事,做事也比其他人认真负责,所以对皇上的安排没有任何异议不说,还欣慰地拍了拍刘宇明的肩膀:“右侍郎那群人都是真正有本事的人,你过去之后不要闭门造车,遇上什么问题就直接去找右侍郎。右侍郎心善,会帮你的。”
“而且人的关系本就是在你来我往之中建立起来的,你问问题问多了,与右侍郎的关系自然就好了,以后跟在那群人身边也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工部尚书也就是自己年纪大了,不然也得整天往那群人身边凑。
那群人脑子里面的东西,可比其他人多多了,整个工部能跟上他们的也就只有右侍郎一个人,连他也只是勉强能跟上,这便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那群人随便一个,都能给他当老师。
刘宇明知道尚书提点自己,是为了自己好,于是连连点头:“尚书大人您放心,下官过去之后一定多看多问,尽量多学一点儿东西。”
工部尚书点了点头,这才进了皇宫。
林柳将工部尚书叫过来也没其他事儿,就是想要问问,工部里面像是刘宇明这样的人到底多不多。
工部尚书想了想,摇头:“官员里面像是右侍郎和刘宇明这样的,到底是异类。”
他小心地看了眼林柳,见他没有生气,这才继续开口,“老臣以前也与刘宇明一般,脑子一根筋儿。老臣甚至不如刘宇明孤僻,但仍旧被人排挤。时间长了,自然就改变行事作风了。”
他算是改得比较少的,其他人在长时间的生活中,早就磨光了身上的尖刺,与其他人分不出你我来了。
林柳皱眉,越发坚定了要将猫寿等人单独分出来的想法。
工部尚书想了想,笑道:“官员里面没有皇上想要的人,但工部与内务府养着的那些匠人里面,倒是有不少这样的人,做事认真严谨,也喜欢自己做些小东西的匠人。”
林柳眼睛亮了亮:“你都认识?”
工部尚书点点头:“时常与他们打交道,所以认识。不过与工部这边的匠人更熟悉一点,内务府那边就要生疏一些。”
林柳并不介意,毕竟这已经是意外之喜:“你想办法考核一下那些匠人,若是合适的全都挑出来,直接送去皇庄那边让他们帮忙打下手。”
猫寿等人身边一直没什么助手,之前一群人研究一个东西还好,互相可以帮助,可如今自己研究自己的了,难免会觉得不方便。
这些助手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白,既能为猫寿等人提供帮助,也从猫寿等人身上学到知识,若是聪明些抓住机会,认了那些大佬当老师也不是不行啊。
一举两得的事儿,林柳还是挺重视的。
工部尚书效率颇高,没多久就选出来了大约三十来个匠人。除了极个别外,大部分都非常年轻,眼神透亮,看起来朝气蓬勃。
林柳看着这些年轻匠人,心中一动:“你们好好跟着右侍郎他们学东西,以后指不定能有更大的造化。”
一群人茫然四顾,都没太明白林柳的意思。
林柳也不解释,等人走后才带着工部尚书一起,去工部找了那些留在工部研究理论的大佬们。
她与这些人关系也都熟悉了,寒暄之后便直切重点,问道:“你们之前写的那些文章应该都有保存吧?可以将那些交给我吗?”
一群人面面相觑,点头后纷纷将自己之前的研究成果都交给了林柳。
林柳看了一眼,除了英语和法语,其他语言她全都不认识。
就算是英语和法语,不少专有名词也让林柳看得一头雾水。但这并不算什么,毕竟朝廷有一个专门接待外国人的部门,里面全都是负责外交的官员,语言对他们来说就是基本技能。
林柳点点头:“很感谢大家能将这些东西交给我,我之后会让人支付一份报酬给你们的。”
这对其他人来说可是意外之喜。
这些研究成果出来的时候,林柳便已经支付过他们一次酬劳了,他们都已经默认,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让林柳随意取用了。
只是能白得一份报酬虽然高兴,他们还是不免疑问。
领头的大卫忍不住开口:“皇上将这些文章要去,是想要做什么?可以告诉我们吗?”
林柳笑着点了点头:“也没什么特别的作用,只是觉得这些东西既然已经研究出来了,若是不流传下去实在可惜,所以准备将其翻译之后,编入教材,以后也加入考试当中。”
这些外国人在华夏生活了这么长时间,不说对华夏的方方面面都了解,却也清楚这个国家最重要的一项活动是什么——
科举考试。
他们刚刚知道这个国家的所有人都有机会读书,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提升阶层,改变自己的命运时,是有些震惊的。
这群大佬当中,并非每一个人都家境优越,或者说,其实大部分人的家庭都不算特别好。所以他们非常清楚,一个人想要通过自己改变自己乃至于整个家族的生活阶层到底有多困难。
但在华夏,这样一条坦途却已经存在了上千年。
所有人都为此震惊,并将科举制度称作华夏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某种程度上而言,这群科研大佬们胡心甘情愿地留在华夏,也是因为看到了希望。
他们之前问过林柳,若是自己的孩子长大,是否有机会参加科举。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科举制度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如今除了奴籍贱籍,以及罪人之后外,只要你读书识字,就可以参加科举。
林柳登基之后,连女人也拥有了科举的权利。
这些外国人都是真正有本事的人,只要他们愿意,为什么不允许他们参加科举?
也正因为林柳的答复,这群人对华夏更有归属感了。
要知道,如今的欧洲阶级固化,可没有这样明显的改变自身阶级的渠道。
但正因为知道科举的重要性,这群人才更不安——
若是贸然将这些知识加入考试范围,他们倒是不觉得有什么,甚至还隐隐窃喜。但这个国家的其他读书人,真的不会反对吗?
毕竟千百年来,这个国家读书人的考试范围都是四书五经和史书而已。
见大家一脸担心,林柳笑道:“你们放心,我会给出缓冲时间的。”
而且这个时间,起码是六七年起步。
若是实在不想学新知识的,抓紧时间赶紧考,若是想学的,以后就算科举考不上,也会有其他非常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