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平
却说这回华璋书院传出了这样的丑闻,很多人家也开始思考起书院的公平性和安全性,当初太后设立女学打出的旗号是让天下女子明事理,睁眼看世界,又提倡公平公正,不仅是男女平等,而且是阶级平等,在书院里无论是达官权贵之女还是贩夫走卒之女,都是同等待遇。当时这种言论虽然激起了一些男子的不满,但天下女子都支持,现在出了这种事情,便有人攻伐。
说什么书院里人人平等,那个皇后娘娘的侄女不就欺负平民姑娘了,这可能只是曝出来的,是不是还有很多没曝出来的,平民女学生在书院里是不是经常被权贵女子欺负?
富贵人家也会怀疑书院的安防工作,他们的姑娘在家中时都有下人随身伺候,在书院里不许带下人,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可没有带下人的后果就是学生的生命安全都没有保障,青天白日的就被同窗推到水里差点淹死,好在是被师长发现了,若是没发现,两个小姑娘不就没了?
一时之间关于女学的争议纷纷,太后不得不出面辟谣,关于前者,即使犯事的是皇后侄女,也一样不会姑息,书院是神圣之地,圣人面前哪有权贵平民之分,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关于后者,书院会加强安防巡逻,杜绝日后再发生这类事情,如果实在不放心自家姑娘来书院里读书的,便接回家教导吧。
后者太后其实不太在乎,在书院里搅风搅雨的不就是那些达官权贵之女,不来才好呢,书院里全是平民女子,气氛会好得多。
太后辟谣的同时让人去接秦文静回书院读书,还特地为她举办了一场回归庆典,让她上台发言,她在台上由衷感谢太后娘娘,她说:“我遭受了不平之事,原以为自己此生黯淡无光再难见天日,可黑暗之中打进了一束光,伸出了一双手拉我出苦海,太后娘娘是我的大恩人,也是世间女子的救赎,我真没想到,高高在上如她,能看到小百姓的疾苦,我能重回书院,多亏了太后娘娘和书院先生们为我昭雪,我愿向太后娘娘看齐,在书院学成之后回馈书院,教书也好,打杂也好,只要有用得上我的地方,定然不惜力。”
太后发誓她没有让人给秦文静安排稿子,这些绝对都是她的肺腑之言,虽说施恩不望报,可知恩要报的人谁不喜欢呢,太后在民间的名声本就很好,被秦文静这么一歌功颂德,名声就更好了,最起码书院的平民学子也把她视如神祇。
太后的名声好了,皇后的名声就不好了,韩芳琳名声臭大街,人家说起她都说是皇后侄女,不明就里的人就认为是皇后纵容娘家侄女在书院里横行霸道欺凌平民女子,而且太后对韩氏女公开处刑,也被认为是对皇后不满,婆媳对决。
皇后为这事真的呕坏了,连妃嫔的早安都免了,看不得她们幸灾乐祸的嘴脸,她也好长时间没有召娘家侄女进宫来玩耍,皇帝更是敲打了她,外戚之事就不必他多说了吧。
这件事情在京里闹得还挺大,但太后肃学风清蠹虫后,书院的氛围确实更好了,世家女也不敢再高人一等,家里都敲打过了,要是在书院呆着不舒服就别去了,回家读也一样,去了书院就老老实实放下身段,要是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被太后发现了,可不会留情面。
秦家和姜家的姑娘在书院里落水后回家休养了一段时间,又回了书院读书,她们家里不想让她们去了,但她们觉着书院还是很好的,答应了家人日后定然保护好自己,不在冷清的地方呆着,也不在水边呆着,家里人便还是放她们去了。
邹碧华被家里接回去了,她家只是商户,但不缺钱,往秦家和姜家去了大礼,再加上邹碧华也在水里泡过,算是还完了,太后敲打过这几家,当时过了便过了,不要日后再去做什么寻仇的事情,若让她知道了,一码归一码,又要重新论罪了。
秦家和姜家都表示不会再寻仇,韩家也表示不会和邹家为难,邹家父母便领着女儿回家了,至于邹碧华回家后会受到何等对待,太后就不管了。
秦文静回了学校后,突然变得受欢迎了,以前她忙于生计,没空玩耍交朋友,如今家中没有了父亲的病情拖累,她的压力也小了许多,又没有了富贵同窗刻意刁难,她和其他同窗都相处得很好,尤其是黄字一班的季凌云。
“喂,我听说你学业很好,你帮我补课吧,我出钱给你如何?”
季凌云受太后激励决心要考进天字班,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她一时也学不进去,听说天字二班的秦文静学业很好,又家境贫寒,也同情她的遭遇,便想到了向她求教,付些补课费,既提升了自己的学业,又能帮助同窗,岂不好么?
秦文静愿意给她补课,但不收钱,帮助同窗完成学业是应该的,怎么还能收钱呢。
她不收钱,季凌云就带着她去京城逛街,给她买吃的买玩的,算是付了补课费,秦文静也不好总是收她的东西,便会带些自己做的吃食和小玩意儿给她,多来往几回两个姑娘就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太后和萧艺搬出了宫,住进了英王府,如今改名叫逍遥居了,没有了宫门的限制,她出门更方便了,去女学也去的勤了些,见自己看好的两个学生交好也很欣慰,她就知道,志同道合的人一定会走到一起的。
皇帝百般挽留拖延,终究留不住父母离宫之心,只是如此一来,太子和大公主想给祖父母请安便只能出宫了,皇帝本来说每隔五日带着家人出宫陪父母吃一次晚饭的,太后说他们出宫麻烦,还是她和萧艺进宫吧,他们得空就会进宫的,反正皇帝他们一家子一直都在嘛,去了宫里就在乾元殿吃饭。
皇帝觉着不对劲,以前日日都见面吃饭的家人,往后分隔两地,连聚在一块儿吃饭都难得,父母进宫跟走亲戚似的,这叫什么事嘛。
说什么书院里人人平等,那个皇后娘娘的侄女不就欺负平民姑娘了,这可能只是曝出来的,是不是还有很多没曝出来的,平民女学生在书院里是不是经常被权贵女子欺负?
富贵人家也会怀疑书院的安防工作,他们的姑娘在家中时都有下人随身伺候,在书院里不许带下人,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可没有带下人的后果就是学生的生命安全都没有保障,青天白日的就被同窗推到水里差点淹死,好在是被师长发现了,若是没发现,两个小姑娘不就没了?
一时之间关于女学的争议纷纷,太后不得不出面辟谣,关于前者,即使犯事的是皇后侄女,也一样不会姑息,书院是神圣之地,圣人面前哪有权贵平民之分,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关于后者,书院会加强安防巡逻,杜绝日后再发生这类事情,如果实在不放心自家姑娘来书院里读书的,便接回家教导吧。
后者太后其实不太在乎,在书院里搅风搅雨的不就是那些达官权贵之女,不来才好呢,书院里全是平民女子,气氛会好得多。
太后辟谣的同时让人去接秦文静回书院读书,还特地为她举办了一场回归庆典,让她上台发言,她在台上由衷感谢太后娘娘,她说:“我遭受了不平之事,原以为自己此生黯淡无光再难见天日,可黑暗之中打进了一束光,伸出了一双手拉我出苦海,太后娘娘是我的大恩人,也是世间女子的救赎,我真没想到,高高在上如她,能看到小百姓的疾苦,我能重回书院,多亏了太后娘娘和书院先生们为我昭雪,我愿向太后娘娘看齐,在书院学成之后回馈书院,教书也好,打杂也好,只要有用得上我的地方,定然不惜力。”
太后发誓她没有让人给秦文静安排稿子,这些绝对都是她的肺腑之言,虽说施恩不望报,可知恩要报的人谁不喜欢呢,太后在民间的名声本就很好,被秦文静这么一歌功颂德,名声就更好了,最起码书院的平民学子也把她视如神祇。
太后的名声好了,皇后的名声就不好了,韩芳琳名声臭大街,人家说起她都说是皇后侄女,不明就里的人就认为是皇后纵容娘家侄女在书院里横行霸道欺凌平民女子,而且太后对韩氏女公开处刑,也被认为是对皇后不满,婆媳对决。
皇后为这事真的呕坏了,连妃嫔的早安都免了,看不得她们幸灾乐祸的嘴脸,她也好长时间没有召娘家侄女进宫来玩耍,皇帝更是敲打了她,外戚之事就不必他多说了吧。
这件事情在京里闹得还挺大,但太后肃学风清蠹虫后,书院的氛围确实更好了,世家女也不敢再高人一等,家里都敲打过了,要是在书院呆着不舒服就别去了,回家读也一样,去了书院就老老实实放下身段,要是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被太后发现了,可不会留情面。
秦家和姜家的姑娘在书院里落水后回家休养了一段时间,又回了书院读书,她们家里不想让她们去了,但她们觉着书院还是很好的,答应了家人日后定然保护好自己,不在冷清的地方呆着,也不在水边呆着,家里人便还是放她们去了。
邹碧华被家里接回去了,她家只是商户,但不缺钱,往秦家和姜家去了大礼,再加上邹碧华也在水里泡过,算是还完了,太后敲打过这几家,当时过了便过了,不要日后再去做什么寻仇的事情,若让她知道了,一码归一码,又要重新论罪了。
秦家和姜家都表示不会再寻仇,韩家也表示不会和邹家为难,邹家父母便领着女儿回家了,至于邹碧华回家后会受到何等对待,太后就不管了。
秦文静回了学校后,突然变得受欢迎了,以前她忙于生计,没空玩耍交朋友,如今家中没有了父亲的病情拖累,她的压力也小了许多,又没有了富贵同窗刻意刁难,她和其他同窗都相处得很好,尤其是黄字一班的季凌云。
“喂,我听说你学业很好,你帮我补课吧,我出钱给你如何?”
季凌云受太后激励决心要考进天字班,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她一时也学不进去,听说天字二班的秦文静学业很好,又家境贫寒,也同情她的遭遇,便想到了向她求教,付些补课费,既提升了自己的学业,又能帮助同窗,岂不好么?
秦文静愿意给她补课,但不收钱,帮助同窗完成学业是应该的,怎么还能收钱呢。
她不收钱,季凌云就带着她去京城逛街,给她买吃的买玩的,算是付了补课费,秦文静也不好总是收她的东西,便会带些自己做的吃食和小玩意儿给她,多来往几回两个姑娘就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太后和萧艺搬出了宫,住进了英王府,如今改名叫逍遥居了,没有了宫门的限制,她出门更方便了,去女学也去的勤了些,见自己看好的两个学生交好也很欣慰,她就知道,志同道合的人一定会走到一起的。
皇帝百般挽留拖延,终究留不住父母离宫之心,只是如此一来,太子和大公主想给祖父母请安便只能出宫了,皇帝本来说每隔五日带着家人出宫陪父母吃一次晚饭的,太后说他们出宫麻烦,还是她和萧艺进宫吧,他们得空就会进宫的,反正皇帝他们一家子一直都在嘛,去了宫里就在乾元殿吃饭。
皇帝觉着不对劲,以前日日都见面吃饭的家人,往后分隔两地,连聚在一块儿吃饭都难得,父母进宫跟走亲戚似的,这叫什么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