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反战
  第171章反战
  “大将军,庞孔明防御使上的奏折!还有安东大都护段子尧、檀州兵马使蒋英杰、芦台军兵马使韩梦殷的奏折”冯道脸色有些古怪的双手捧着一叠文书,开口说道。
  “是同一件事情吧?”李存焕似乎发觉了什么,盯着冯道手中的文书,开口问道。
  “嗯!”冯道似乎不想多议论。
  李存焕不由有些疑惑了,接过冯道递上来的奏折。奏折并非是臣子给皇帝专用的名词,不过非重要的事情,不会用上奏折。皆因奏折的价格昂贵,外面用鲜艳色彩的锦帛包裹,里面则是一层硬质纸张上再用丝线在边缘将一张上好的纸张缝制好。
  一份这样的东西就相当于一户百姓近三天的生活费用,价格还不是一般的昂贵。
  “混账!”李存焕看完了庞孔明的第一份奏折就气的将奏折摔到地上。
  庞孔明的话很简单,他劝说李存焕不要‘穷兵黩武征辽海’,而庞孔明这里是引用唐朝一位大诗人贾至的诗句。但问题是,这诗句前一句是:‘君不见昔曰隋家宰天下’,连上后面的‘穷兵黩武征辽海’。庞孔明是在暗指李存焕不要学隋炀帝,在最兴盛的时候衰落。
  隋朝因为是唐朝前一个朝代,所以他在唐朝,哪怕统治者已经无意诋毁他,但他依旧遭到世子的唾弃。
  但所有人都不能够忽视隋炀帝一些功绩,他收南陈、平江南叛乱、北击突厥、西征西域,再次开通丝绸之路。在东征高句丽之前,隋炀帝是那么的英明神武,天下人都将他当成汉武帝第二,甚至已经有人将隋炀帝的庙号定为‘武’或者‘神’。
  庞孔明也是在劝说李存焕别学了隋炀帝。
  李存焕忍住心中的愤怒,从文书中随便的抽出一份奏折,那是韩梦殷的文书,相对于庞孔明那叫人代笔的奏折,韩梦殷的文笔底子明显更加好。他借用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典故,‘昔太康恋游猎,后羿逐之而代王。’这一句话来到劝谏李存焕。
  太康是夏朝的一个国王,他特别喜欢游猎,不理政事,最后被当时是大部落酋长的后羿找到机会,赶走了他,史称太康失国。同样也是最兴盛的夏朝第一次遭受到的挫折,不过他后来有太康的后裔复兴了夏朝,倒是比庞孔明举的例子让人看上去舒服多了。
  而蒋英杰和段子尧的奏折则是相对也比较平和,不过他们的文笔底子却没有韩梦殷的好了。但他们奏折中都是一个意思,劝说李存焕别游猎辽东。实际上这个游猎不过是一个军事行动的掩饰罢了,以李存焕现在的身份,游猎起码二三千骑,即使上万人也正常。
  “大将军,这是……这是监军张承业、卢龙录事参军杨师厚、三镇观察支使聂夷中、卢龙判官兼蓟州刺史长孙承良、户曹参军吴必辅联名奏折!”冯道小心翼翼的将这份单薄的折子费力的递过来。仿佛手中的不是一张轻飘飘的折子,而是一座泰山一般沉重的东西。
  李存焕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张承业将自己准备秋猎辽东的事情捅了出去,结果现在地方官员、文官、甚至部分武将,他们都仿佛吃了春药的上奏折。
  “传孙定史过来!”李存焕瞄都没有瞄那份奏折一眼,冷冰冰的说道。
  冯道闻言,连忙单膝下跪道:“大将军三思啊!”
  冯道想到了一个可能,情报方面李存焕一向找郭大忠的,不过没有人会忽视右镇抚使孙定史,皆因他手中掌握着锦衣卫最精锐的部队,血彪,这一支人数已经达到三十余人的部队,他们虽然没有出动过多少次,但无一例外都任务成功,是李存焕手中最锋利而隐蔽的匕首。同时孙定史手中还有锦衣卫督战队,他们足足有五百人,精锐程度仅次于李存焕的亲兵铁鹰都的正规军。不过他们最大的特点却是,不时被李存焕下达命令处理某些官员。
  而且面对锦衣卫的督战队,任何人也没有办法,这些人他们就好像机械。除了李存焕、孙定史的命令外,其他人的命令,哪怕是郭大忠,他们都不会理会。当初陈长火也是在这支部队的押解下流放到辽东,无数官员在他们的刀下成为幽魂。
  李存焕闻言一怔,略微一思考就明白冯道的顾虑了。摇摇头说道:“我是心胸如此狭窄的人吗?我是找孙定史询问一些事情!”
  冯道虽然依旧忐忑不安,但也想明白了,无论李存焕作出任何决定,恐怕也不是自己可以阻挠的。应了一声,退下去。
  没有多长的时间,孙定史来到了李存焕的书房了。
  “现在官仓中还有多少粮食?”李存焕低着头,阅读张承业他们联名上表的奏折,仿佛漫不经心的问道。
  虽然李存焕语气是那么随意,动作是那么漫不经心的,但孙定史依旧非常毕恭毕敬的给李存焕行礼,这才回答道:“恐怕没有多少,九月下旬才开始秋收,加上主公你这次南下出战,各地粮价都不可避免的升了不少,幽州的粮价已经达到五十文一斗!监军张承业果断的开了官仓,这才将粮价压到四十三文一斗。”
  “这么说来,想打一场大战是没有可能的了!是吧?”李存焕轻声问道。
  “是。”孙定史低着头应了一声。
  “军队中情绪如何?”这个才是李存焕最关心的问题。
  孙定史轻轻摇摇头,旋即明白,李存焕并没有看着自己,慌忙开口说道:“不怎么样,大军中的厌战情绪高涨,即使是忠孝军也是如此。这些年大将军太过厚待他们了,甚至有人想安安稳稳的过生活,不想再去战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