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上课
何筠玲对于家里的学堂很是好奇。
虽然她比较好奇,但是一点也不向往,古代的老师都是比较古板严肃,而且说不定还会有体罚,打手板心什么的。
今天先去看看,要是情况不好的话,她可不愿意在那里呆着。
“刘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何筠玲向这群表姐妹们打听着。
“刘先生是一个严谨的人,你可以背不出课文,但是不能不照她的意思每天练一百个大字,这可是她唯一坚持的事情。”四房的胡婉静挤眼说道。
大家都露出了微笑,对于胡婉静说的事情,那是一致地认同了。
何筠玲心里面就有数了,果然跟自己想的差不离,她现在想起来了,她可是有一手狗爬字!
“玲妹妹听说你们早就上学了,那个字写得肯定也好,等一会儿给我们露一手。”
何筠玲最怕说这个了,“说出来你们别笑话我,我这不是经常生病吗?那个学堂也没有上几次,字写得不好,可能比刚开始学的还不如。”她再一次后悔,小时候没有好好的学,要不然现在可以露一手出出风头。好吧,每一个人心里面都有一个幼稚鬼,也有可能跟何筠玲的专业有关,她前世学的表演系专业,爱出风头也可以说是职业病了。
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还要说起她小时候的事情,她小时候好像得了小儿多动症一样,屁股总是坐不住,闲不住就想动,注意力从来没有集中过三秒,这个也是被奶奶嫌弃的原因之一。
她在不到一岁的时候就交给了奶奶带,那时候父母的事业正在上升期,两个人都非常的忙,无暇照顾她,而奶奶不仅仅是带她一个,还有她叔叔家的一个男孩子,比她大一岁,然而她奶奶本来是一个重男轻女的人,再加上自己调皮好动,特别的不得奶奶喜欢。
何筠玲父母离婚的原因,就是因为奶奶虐待她了,那时候被妈妈看到了奶奶把她捂到一个水池里,在看最大的前因是什么?就是因为她跟小堂哥玩闹间把他从凳子上推了下来。
奶奶看到后生气的不行,非常残暴地把她拎到了院子里的一个水缸里,就将她的头摁进了水里去。
有些细节已经想不起来了,但是那种窒息的感觉,她永远都记得。
以致于她后来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上了幼儿园之后,非常的不爱说话,也不能离开人,跟那种得了自闭症的孩子差不多。
因为这个,妈妈为她付出了很多,把手头上所有的事情都放了下来,继而进了幼儿园当一个看护阿姨,还是不要工资的那种,就为能在何筠玲旁边陪着她。
然而她这个是心理疾病,仅仅是这些还是不够的,妈妈又去学了儿童心理学,学这个的时候吃了很多苦头,白天陪着她在幼儿园,晚上又带着她去上夜校,还要到处去听课去学习,免不了的要去省外、国外,无论去哪里都会带着她,可能那个时候的她是非常难搞的,要不然闹腾的不行,要不然就一个人沉静的让人害怕。
到了七八岁的时候,她才渐渐的好转些,愿意跟人家交流了,也能自己一个人去学校了。
妈妈鼓励式的教育对她的成长很重要,她本来就是个好动外向的孩子,然而那一段阴影让她这个性子给压制住了,好转了的时候,她慢慢的把本性显露了出来。
她是妈妈最成功的案例,由一个自闭症一样的人,报考大学的时候竟然报了艺校,报了表演系,跟其他活泼开朗的女孩一样,憧憬着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
何筠玲觉得老天非常的厚待她,给了个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她,然后又重新给了她一次生命,如今没病没灾的,再次享受起童年的快乐,这学堂的乐趣。
大家嘻嘻哈哈到了西边的一个院子里,这里专门围起来的一个院子,其中三排房屋就是她们的教室。
大家都是在同一个教室里面,不管年龄大小都是一个老师在教着。
大家按照以前的位子坐下,何筠玲被安排在了胡婉珠的旁边坐着。
书本何筠玲已经有了,现在是上三字经的课,她把课本摆出来,文房四宝秋实带着,这回她也放在桌上。
胡婉珠转过头来看了下她这一系列动作,然后把视线停留在她的文房四宝上面,眼珠子转了转,问道:“玲妹妹你这文房四宝是从哪里买的?”
何筠玲看了眼自己这样规规矩矩放着的文房四宝,再看了看其他人的,发现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就有些不明所以了,“这是我从京城里面带来的,朱表姐看出有什么问题吗?”
胡婉珠掩着嘴笑了,下颌微微的抬了抬,然后伸手指着她那砚台,“这砚台在东街里的墨宝斋卖的最便宜的那一种,磨个墨也会磨不匀的砚,玲妹妹你莫不是被骗了吧?”
何筠玲看着她眨了眨眼睛,这个自己怎么知道?又不是她买的。
胡婉珠身后的红绡轻轻地碰了碰她的肩膀。
刚要说什么的胡婉珠才转了个口气,“玲妹妹我觉得其实也不怪你,肯定是哪些下人来糊弄主子,你不知道,有些下人拿着主人给的钱然后去买最差的,骗主人说把那个钱全买了,多出来的那些她就从中的拿了,这叫什么?哦,这叫中饱私囊。”
何筠玲看着她又是眨了眨眼睛。
哎哟,今天的胡婉珠有些奇怪呀。
不过还没有等她说什么,刘老师就进来了。
刘老师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妇人,头上木杈圆髻,青布衣衫,面容严肃,站在那儿自有一股子的威严。
今天是何筠玲的第一天过来上课,已经事先报备了刘老师了。
所以当刘老师进来的时候,何筠玲是第一个被点名。
让何筠玲上去做了个自我介绍。
这是每一个插班生每个新生必经的途径。
“先上好!同窗们好!我是新来的同学,我叫何筠玲,今年七岁了,请多多指教。”
虽然她比较好奇,但是一点也不向往,古代的老师都是比较古板严肃,而且说不定还会有体罚,打手板心什么的。
今天先去看看,要是情况不好的话,她可不愿意在那里呆着。
“刘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何筠玲向这群表姐妹们打听着。
“刘先生是一个严谨的人,你可以背不出课文,但是不能不照她的意思每天练一百个大字,这可是她唯一坚持的事情。”四房的胡婉静挤眼说道。
大家都露出了微笑,对于胡婉静说的事情,那是一致地认同了。
何筠玲心里面就有数了,果然跟自己想的差不离,她现在想起来了,她可是有一手狗爬字!
“玲妹妹听说你们早就上学了,那个字写得肯定也好,等一会儿给我们露一手。”
何筠玲最怕说这个了,“说出来你们别笑话我,我这不是经常生病吗?那个学堂也没有上几次,字写得不好,可能比刚开始学的还不如。”她再一次后悔,小时候没有好好的学,要不然现在可以露一手出出风头。好吧,每一个人心里面都有一个幼稚鬼,也有可能跟何筠玲的专业有关,她前世学的表演系专业,爱出风头也可以说是职业病了。
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还要说起她小时候的事情,她小时候好像得了小儿多动症一样,屁股总是坐不住,闲不住就想动,注意力从来没有集中过三秒,这个也是被奶奶嫌弃的原因之一。
她在不到一岁的时候就交给了奶奶带,那时候父母的事业正在上升期,两个人都非常的忙,无暇照顾她,而奶奶不仅仅是带她一个,还有她叔叔家的一个男孩子,比她大一岁,然而她奶奶本来是一个重男轻女的人,再加上自己调皮好动,特别的不得奶奶喜欢。
何筠玲父母离婚的原因,就是因为奶奶虐待她了,那时候被妈妈看到了奶奶把她捂到一个水池里,在看最大的前因是什么?就是因为她跟小堂哥玩闹间把他从凳子上推了下来。
奶奶看到后生气的不行,非常残暴地把她拎到了院子里的一个水缸里,就将她的头摁进了水里去。
有些细节已经想不起来了,但是那种窒息的感觉,她永远都记得。
以致于她后来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上了幼儿园之后,非常的不爱说话,也不能离开人,跟那种得了自闭症的孩子差不多。
因为这个,妈妈为她付出了很多,把手头上所有的事情都放了下来,继而进了幼儿园当一个看护阿姨,还是不要工资的那种,就为能在何筠玲旁边陪着她。
然而她这个是心理疾病,仅仅是这些还是不够的,妈妈又去学了儿童心理学,学这个的时候吃了很多苦头,白天陪着她在幼儿园,晚上又带着她去上夜校,还要到处去听课去学习,免不了的要去省外、国外,无论去哪里都会带着她,可能那个时候的她是非常难搞的,要不然闹腾的不行,要不然就一个人沉静的让人害怕。
到了七八岁的时候,她才渐渐的好转些,愿意跟人家交流了,也能自己一个人去学校了。
妈妈鼓励式的教育对她的成长很重要,她本来就是个好动外向的孩子,然而那一段阴影让她这个性子给压制住了,好转了的时候,她慢慢的把本性显露了出来。
她是妈妈最成功的案例,由一个自闭症一样的人,报考大学的时候竟然报了艺校,报了表演系,跟其他活泼开朗的女孩一样,憧憬着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
何筠玲觉得老天非常的厚待她,给了个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她,然后又重新给了她一次生命,如今没病没灾的,再次享受起童年的快乐,这学堂的乐趣。
大家嘻嘻哈哈到了西边的一个院子里,这里专门围起来的一个院子,其中三排房屋就是她们的教室。
大家都是在同一个教室里面,不管年龄大小都是一个老师在教着。
大家按照以前的位子坐下,何筠玲被安排在了胡婉珠的旁边坐着。
书本何筠玲已经有了,现在是上三字经的课,她把课本摆出来,文房四宝秋实带着,这回她也放在桌上。
胡婉珠转过头来看了下她这一系列动作,然后把视线停留在她的文房四宝上面,眼珠子转了转,问道:“玲妹妹你这文房四宝是从哪里买的?”
何筠玲看了眼自己这样规规矩矩放着的文房四宝,再看了看其他人的,发现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就有些不明所以了,“这是我从京城里面带来的,朱表姐看出有什么问题吗?”
胡婉珠掩着嘴笑了,下颌微微的抬了抬,然后伸手指着她那砚台,“这砚台在东街里的墨宝斋卖的最便宜的那一种,磨个墨也会磨不匀的砚,玲妹妹你莫不是被骗了吧?”
何筠玲看着她眨了眨眼睛,这个自己怎么知道?又不是她买的。
胡婉珠身后的红绡轻轻地碰了碰她的肩膀。
刚要说什么的胡婉珠才转了个口气,“玲妹妹我觉得其实也不怪你,肯定是哪些下人来糊弄主子,你不知道,有些下人拿着主人给的钱然后去买最差的,骗主人说把那个钱全买了,多出来的那些她就从中的拿了,这叫什么?哦,这叫中饱私囊。”
何筠玲看着她又是眨了眨眼睛。
哎哟,今天的胡婉珠有些奇怪呀。
不过还没有等她说什么,刘老师就进来了。
刘老师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妇人,头上木杈圆髻,青布衣衫,面容严肃,站在那儿自有一股子的威严。
今天是何筠玲的第一天过来上课,已经事先报备了刘老师了。
所以当刘老师进来的时候,何筠玲是第一个被点名。
让何筠玲上去做了个自我介绍。
这是每一个插班生每个新生必经的途径。
“先上好!同窗们好!我是新来的同学,我叫何筠玲,今年七岁了,请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