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嫡子攻略_230
  当年的少年郎,已经足够让人眼前一亮,如今的林长史更是风姿卓绝,令人见之难忘。
  “经年不见, 林施主别来无恙。”洪畴大师才刚到知命之年,因是武僧,所以看上去十分健壮,若非剃发又穿着僧袍, 看上去与军中将领无异。
  林彦弘行礼后道:“有劳大师千里迢迢赶来曲都,吾等惭愧,竟让百姓如此受苦。”
  “林施主莫要自责, 如今曲都的情况能够如此,已经是万幸,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非旁人外力可阻,只能尽力为之。”
  林彦弘点点头,继续道:“大师,如今城中愿到城外的医者有二十一人,以李大夫为首,不知大师这边可有统一的安排?”
  “林施主放心,贫僧已请洪谦师弟与之沟通。”
  林彦弘看了看远处做着准备的僧人们,见他们都用一种大巾裹住脸,只留眼睛视物。
  那大巾鼓鼓囊囊的,里面似乎装了东西,若是平日见普通人这般着装,旁人恐怕会觉得滑稽。
  见林彦弘面露疑惑,洪畴大师解释道:“这是个老法子,将木炭磨成粉末,加以艾草、山蓝等药粉,缝在面巾中用来遮住口鼻,可以让医者免于疫毒。”
  ——原来这看上去奇怪的面巾还有这等神奇的功效!
  林彦弘寻思着有没有可能给所有人,至少在城外的人都配上这样一个“宝贝”,后来想想,确实工事浩大,主要是药材稀缺,短期内恐怕难以实现。
  洪畴大师见林彦弘面露遗憾之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此物做起来倒是不难,单用木炭粉也是有效果的,林施主可令城中百姓自备。”
  林彦弘闻言,眼中顿时亮了起来,立刻嘱咐身边的人去请教僧人具体的做法。
  洪畴大师见他安排事情下去条理清晰、有条不紊,颇有长史这等一方别驾的风范,但又发现他精神奕奕的状态之下难免显得有些苍白的脸庞,不禁在心中叹道:难道又是一个殚精竭虑,逃不过油尽灯枯?
  想到这里,他轻声开口道:“这次悟觉大师未能同来,让贫僧向林施主代为传达,悟觉大师请林施主千万保重身体,莫要过度操劳,所谓过犹不及,悔之晚矣,须知细水长流的道理。”
  林彦弘正在认真听悟觉大师托洪畴大师带的话,听到这里不禁愣怔了一下。
  站在旁边的李景承同样听到了这句话,立刻皱起了眉头。
  ——悟觉大师这段话,分明是在劝诫林彦弘!
  “悟觉大师可安好?”这时候林彦弘回过神来,总觉得洪畴大师神情有些奇怪,于是问起了悟觉大师。
  “师叔年事已高,近些年两地奔波,再加上这次到周围寻觅药僧,不堪其重,方才病倒了,我们出发时他已经好些了,只是还不能起身。”
  原本洪畴大师不打算告诉林彦弘他们实情,但他想,悟觉大师既然这般叮嘱自己要跟林彦弘说话,定是希望林施主能够重视,所以才把悟觉大师的病告诉了他们。
  悟觉大师乃是雍皇族后裔,身有执夷之魂,几十年来身体都十分康健。
  过去他在巫山,那里风景秀美、生活无忧,作为他双生兄弟的先帝早早就病逝,悟觉大师却越来越硬朗。
  直到前几年,陛下受梦魇所困,得了失眠症,为求自己安心,他频频召悟觉大师进京,而且还是每年的冬季——最是天气恶劣的时候。
  偏偏那既是侄子也是官家,天下之主,关乎整个梁州,半点松懈不了。
  早几次还看不出什么,但几年下来,这两地奔波的事情,渐渐成了致病的麻烦。
  这次雍新帝血洗王帐,雍州大乱,连带着梁州边境也苦不堪言。
  悟觉大师经历三朝,见过无数天灾人祸,对此极有经验,雍州的事情才刚刚传至云水,他就立刻拜访周围的佛寺,请懂医的僧人前往曲都,同时筹粮筹药,以备北境之用。
  若非身体原因,他恐怕也会一起来曲都。
  经年累月的劳顿加上年事已高,连悟觉大师如今都抵抗不住病痛来袭,更何况是林彦弘这等天生不足、幼年多病的人,更不能仗着年轻恣意挥霍,到真的出事,才是真的晚了。
  听到悟觉大师病了的消息,林彦弘和李景承都是一惊。
  虽然洪畴大师说他们离开时悟觉大师已经清醒了,但他们还是放心不下,又反复询问了些细节,洪畴大师都一一回答。
  悟觉大师养大了李景承,又是林彦弘的救命恩人,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不亚于他们的父母。
  他连自己在病中,都记着要以此劝林彦弘,让他保重身体……这份关切之情,让人感极涕零。
  林彦弘当日回到府中就立刻修书一封,令人送往巫山,一方面直接问询悟觉大师的情况,一方面也表示自己会好好保重,不会因为年轻就不注重身体,以宽慰悟觉大师的心。
  李景承陪着他写信,见他写到“保证”,心中默默庆幸,还有人的话对方能听进去。
  他等林彦弘将信折好,就从背后环住了他。
  林彦弘感觉到背后传来李景承的心跳和体温,原本还有些忧虑压抑的心,渐渐放松了些。
  “放心吧,曲都会好的,悟觉大师会好的……我也会没事的。”
  ……
  如果说之前是屋漏偏逢连阴雨,那在云水的僧人抵达曲都之后,一切似乎都往好的方向发展了。
  僧人悲天悯人,还不计较个人的安危得失,他们几乎整天都带着特质的面巾在城外帮助流民。
  而在府兵和城中工匠的共同努力下,城内外建起了临时的矮屋,给流民庇护。
  同样带起了面巾的城中医者和僧人们在城外搭的石灶上煮出药材和热水,给患病的流民用药、清洗,保证他们能在一个相对干净的环境下养病。
  北境的疫情虽没有立刻消除,但也不至于继续恶化下去。
  东境的援军和粮草相继送达,镇远军立刻奔赴南岭,惠王封地带来的粮食进一步解了曲都的燃眉之急。
  除了京中押送的粮草迟迟没有抵达边境,现在起码每天都有好消息传来,而不是一日比一日绝望。
  作为百姓,当然是欢欣鼓舞,但林彦弘拿着京中的信笺,再看看邸报,不禁眉头紧锁。
  ——这些人到了这等紧急的关头,竟然还能这般行事,简直不可理喻!
  李景承先一步得到裕王府留在京中影卫传来的消息,给林彦弘过目,但林彦弘还心存希望,希望在北境危矣的情况下,京中能尽快给出答复和回应。
  然而,光是全部就地征粮、东大仓拨粮还是京仓拨粮的事情就争论了一轮。
  最后还是惠王主动请缨,表示镇远军和东大仓随时备命,京中这才勉强“达成一致”——以东大仓为主,京大仓为辅拨粮至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