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嫡子攻略_216
  就好像林彦弘的祖父林穹德和父亲林丰可以在云水的官属工作一辈子差不多,这里的“小吏”们也能在平武郡的都督府“鞠躬尽瘁”一辈子。
  时间久了,牵涉进诸多利益相关的事情,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现在,摆在林彦弘面前的,有两条路可选。
  一是学学自己的几位前任,得过且过就好,安安稳稳地度日,就好像从来不知道这个项目。
  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把这谭死水搅动起来,把它盘活了!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萌萌竹攸、烁爽的地雷投喂~!(*╯3╰)
  第131章 为难
  要么知难而退、明哲保身, 要么迎难而上,做不怕虎的初生牛犊……
  很快的, 大家发现林长史似乎选择了第一条路。
  他跟前任数位长史一样, 只刚进都督府的时候照惯例问了下情况, 但对郡府诸多事宜没有细问深究,看上去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准备多管闲事的打算。
  在营中的裕王得到了郡府来的消息,不禁有些疑惑。
  ——难道这个林彦弘, 还真的打算提前在平武郡养老了不成……这家伙这般消极怕事, 就不怕陛下和他这个都督责问于他?
  事实上,林彦弘并没有裕王想象得那么悠闲,他每日都有许多事情要做。
  白天上官属,看看原来的案籍, 好尽快了解和“接手”长史的公务;
  傍晚他会带着随从离了都督府,在城中四处走动, 好像在熟悉郡府的环境;
  等夜晚回到后宅, 在众人看不到的地方,他还得接待“热情而频繁来访”的裕王世子,可以说是片刻不得停歇。
  起初还有不少人明里、暗里跟着新任长史满城的到处“晃悠”, 后来见他不过是走街串巷、吃吃喝喝,有些人就渐渐放了心, 只觉得这年轻的林大人果然如传闻所说,是个胆小怕事的,要不然当初在京中也不会因为一两句流言就病倒。
  又过了段日子,除了少数对长史还有些“存疑”的人依旧在锲而不舍地跟着, 林彦弘身边“相随”的人越来越少。
  不过这一切都是暗中进行的,林彦弘本人并不知晓,他该逛的逛,该吃喝的吃喝,以至于最近的生活十分惬意——起码比起在京中,要悠闲得多。
  在天京的时候,林彦弘跟着胡大人等几位老大人修史,因为有陛下亲命,上峰自然要求严格,他们做的又是最严谨考究的事情,所以半点不能懈怠。
  往往为了一句简单的结论,众人就要遍寻古籍,想找到对应的、准确的史实记载印证,那种好几天得不到进展而心里绷紧了弦的情况,常常发生。
  但现在就不同了,那些卷札就摆在都督府里,多倒是多,但林长史看得很粗,随手翻翻,几卷一扫而过,让人不禁怀疑他到底看进去什么没有。
  这让人就更加放心了——照他这个方式和速度来看,能看出个什么花儿来?一看就只是做做样子,装作兢兢业业罢了,不足为惧。
  不管外人如何想,反正林长史看了半个多月的旧卷,大有一直这么悠哉下去的意思。
  可惜,他想悠哉,在北境却难得这般舒服。
  因着小殿下李景熙的降生,也不知道天佑还是巧合,总之边境很是安稳了一段时间。
  不过冬季过后,天气回暖,妖魔亦陆续活跃起来。
  一到了要争战的时候,各种补给自然就需要跟上,都督府总算有了事情做,但却进行得不怎么顺利。
  林彦弘对属官叹道:“前两日我无意间询问司仓的贺大人才知,平阳府库竟已无余粮,这可如何是好。”
  “因着这两年有天灾,妖魔亦多有出现,我平武境内的郡县虽不至于颗粒无收,但也确实存在困难,府库空虚本是常态,大人无需自责,只是想要在短时间内筹集足够的军粮,恐怕不是太容易的事情。”
  林彦弘听属官之言,问道:“过去我梁境地动频繁,平武应经常受到影响,理当有旧例可循,关于这方面,不知过去是如何处理的?”
  龚孟常见长史连思考都未做思考,就直接问起旧例来,显然是毫无经验可言,不禁在心中嗤笑。
  都督府有从九品下录事两人,但其实算上荐官,有属官近十人。
  龚孟常就是出生本地世家龚氏旁支的子弟,虽于科考失利,却依旧能进都督府任职。
  他在都督府近十年,前后“接待”过三位长史,对此经验丰富得很。
  似乎也正因为如此,林彦弘到了都督府之后就将他叫到自己身边,之前看旧卷中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就询问他意见,显得十分看重。
  这次也是一样,在召集各司前来商议之前,长史先把龚孟常叫来,看样子想问问他意见,免得在众人面前露怯。
  原本想着,陛下派忽然一反常态地派遣了年轻官员到平武和汉阳来,要么是对裕王有意见,要么是对平阳两郡有想法。
  但等真见到了这位三鼎甲出身、据说备受陛下宠爱的林长史,很多人又松了一口气——这年轻官员还不如那些老臣,起码人家为官多年,基本的经验阅历还是有,处理事情来更坚决果断。
  偏偏到了这个节骨眼,年轻不经事的长史要坐镇都督府,料他也不能想出什么万全之策。
  虽然内心不屑,但龚孟常表面上依旧端得十分恭敬,耐心答道:“回大人的的话,由于妖魔每次出现的时间不定,数量上也有差别,军中需要的补给向来是不尽相同的,所以难能完全按某个旧例来运作……要说旧例,有还是有的,只是这次还能否适用,还待考量。不过,前两年常用的,不过几种法子。”
  林长史闻言大喜,追问道:“愿闻其详。”
  龚孟常拜而答道:“一种,自然就是暂时提高地方赋税,多征些粮食和棉花用作军中补给,这样不仅可以立时缓军备之急,那些多屯的部分还可直接纳入府库,作之后军中的补给准备。”
  “只是这样一来,岂不是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林彦弘面露难色:“现在可刚过冬季,余粮恐怕更不多了。”
  在梁境,中枢对地方的赋税有严格的控制,但因着各地情况总是略有差异的,所以存在一定的调整范围。只要不是提高得太过分,通常都没有太大问题。
  可长史刚到就提高当地赋税,听上去委实不太好听,说不准传来传去,长史就有了那种无能的名头,若更严重再传到京城去,就太丢脸了。
  龚孟常见林彦弘脸色,就知道他心里在担心什么,嘲弄之心更甚,但语气也更加恭敬:“长史爱民如子,实乃平武百姓之福……只是平阳不比他处,乃边境重地,涉及军中之事,可半点不能疏忽,增加赋税虽然加重了些负担,但至少保证了平阳之稳定,正所谓有大家方能有小家,想来百姓也会理解长史的苦心。”
  林彦弘听龚孟常解释了一番,并没有松一口气,依旧满脸愁容:“话虽如此,可……你刚刚说这只是其一,那就是说,还有别的方法?”
  龚孟常拜而答道:“这其二的办法,自然是想办法购粮,若平阳没有,就到蜀陵或者云水诸郡去筹,不过时间拖得久了,不利于军中之事,风险反而更大些……如此看来,还是先取之于民,再还之于民,可能更可行。”
  林长史思索了一阵,犹豫不决地道:“那就等各司来齐了,再一齐商量商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