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百万富翁
“ ()”
第174章,百万富翁
到太阳落山时就收工了,装了满满两大车,结果好多村民还问他们还收不收,他们还有糖卖。
张小武就告诉他们,收,当然收,明天他们还来。
这个村已经是他们来的第四个村子,这个村子其实还有好多糖没有收,明天还得来一趟。
这四辆车发完,新订单就要开始了,当天晚上,好美家的检验员就到了一男一女两个人,张小武当即给他们安排食宿,吃大家就在一起吃,住,男的派到小七家去住,女的就往到秋芸家。
第二天小包装、纸箱、封口机全部都到了,张小武看了一下,小包装袋还真设计得不错,挺高大上的,秋芸又在村里招了几个人补充进来。
有秋芸的指挥和统筹安排和大家的齐心协力,张小武也不用废心了,他就专心做的搬运工,大家见到老板都在干体力活,干得更有劲了。
大家一起浴血奋战干了五天,一百万吨的货就全部上车,检验员也立马电话通知了公司那边打款。
在收到款子之前,他们还不能发货就把所有的车停在村委前面的广场上。
但是这些货事关重大,绝不能出问题,于是张小武领着保助队全在广场上搭帐蓬在那里连夜守着。
第二天,宁州那边就说钱打过来了,张小武就打电话到银行查了一下,他的那张空卡上共有395万,其中95万是奇峰的尾款,另外的三百万就是好美好这笔订单的首付款,就是说,好美家的首付款到了,张小武立马通知车队发货,好家伙十多辆大货车排成队出车,何其壮观。
两名检验员也跟车走了,张小武还派了虎子、大壮、小七三个人跟车一道去,这么大批的货不派点人去跟车,张小武也不放心。
好美家果然讲信用,货到后,第二天尾款就到了。
胡小菱的电话也打了过来,这一次看他们公司刚注册公司账户没搞好就破例打到了他的私人账户,往后再下订单,就得走公司账户了,所以公司注册的事情他还得抓紧办,要不然万一来了订单,他都接不了。
不过,附近十二个村的红糖差不多收光了,再要收只能到更远处去收了。
但张小武估计,新订单也不大可能有那么快下来,这么多的红糖,他们分发和销售也没有那么快销完,这事可以先告一段落了。
等公司和商标完全注册下来,他还可以再去扩展生意,但目前来说,只能缓一缓了。
接下来,就是杏林村灾后重建和将老村长拉下马的事还有自家盖房子的事情。
这一次,干得漂亮,得摆一个庆功宴,让大伙大吃一顿。
这件事,张小武也放手让秋芸去安排,经过这几天的工作,秋芸已经在大家心中建立了威信,使唤起人来也顺手多了,秋芸马上将庆功宴的事情安排下去。
张小武则把郭会计和月梅请到家里,是时候给大家算工钱了,他打算在庆功宴上就发,一边吃饭一边发钱,来个双喜临门。
父子俩就算起来,这一次,前前后后所请的帮工达五十多名,光工钱就得发一万多块,每个人该领多少,郭会计记得很清楚。
另外,还要给他们发奖金,让谢梅红把绩效考核表也拿了过来,再让父女俩核算出一份奖金名单。
按最少的五十块算,最高两千来算,奖金也差不多一万多块。
这样,他们父女俩的工作也就完成了。
接下来,张小武得自己算一下账,这一次总的进账是790万,扣去所有成本和费用,他竟然净赚了485万。
天哪,张小武都惊呆了,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
不过,算这账时,他谁都没有说,所谓财不外漏,低调些好,反正那么多钱都存在了银行,也没有人看得到,这可是一笔巨款啊!
院子里很热闹,张小武兴高采烈地出去看,院子里,人们正在做糍粑,那叫一个热闹啊!
院子当中,放了一个大石桶,这石桶一人还抱不过来呢,口开得比较大,也像一个大石碗。
只见虎子轮流着抡着那个大石锤,退一步,抡起石锤,然后又急跨一步狠狠地砸在石桶里的糯米团上,他们要做的就是,把糯米团砸得糯米糊。
这活很费力,砸了十多下,就换大壮,大壮又换麻子,最后大根上场了,大家明显看到大根的砸得效果比较明显,大家都心惊不已,这个大根可真是天生神力啊!
即便是这么多的大力气的人轮着来,还花了大半个小时,糯米团才变成了糯米糊,这一步叫打糍粑。
打完后,把这团糊从石桶里抱出来,放在洗干净的桌面上,郭会计就过去把糯米糊揉了揉,往上捏了一把,一个圆团就从大拇指和食指之间冒了出来,另一手抓着圆团一拧离与大团分离,再放在竹筛上,这一步叫捏糍粑。
女人们再撒上黑芝麻就成了糍粑。
由于糯米团是用煮熟的糯米做的,所以,糍粑一做出来就可以吃,因为里面放了糖,而且打得很软很软,味道极佳,村里的人们都喜欢吃,特别是小朋友们,小朋友们看着一个个糍粑做出来,都流口水了,
等做了一些出来后,张小武让秀儿先分给孩子们吃,孩子吃的香啊!
这一次,张小武是允许帮工带家属和孩子一起来的,算是给他们的福利,所以人特别多,院里院外都是人。
一般,村里遇着大喜事或是过端午节慰劳村里的龙舟队才会做糍粑的,其他时候一年到头都难吃上,因为这东西做起太废时废力了,得好几个劳动力一起干才行。
但是今天是口福了,大家都高兴坏了,当然这还是秋芸的点子,这东西不怎么花钱,而且,打糍粑的过程也很有看头,这里面能比出气力还有技术呢,一来让大家乐一乐,二来,也让大家享享口福,可谓是一举两得。
张小武觉得这个点子很好。
没过一会儿,很多桌子从其他人家搬了过来,从院子摆到了张小武屋后的那块空地,估计得有个二三十桌,这也让大家开眼界了,村里何时摆过这么大的宴席?而且还是免费吃,不用大家出一分钱,这让路人都艳羡不已。
张小武找到秋芸问了一下,才得知,她早就派小七去买菜去集市买菜去了,结果话音刚落,小七就回来了,载了满满一车菜。
张小武和秋芸家的厨房同时利用起来,洗菜的洗菜,切菜的切菜,炒才的炒菜,一派忙碌又井然有序地进行,这让张小武再一次看到了秋芸的才干。
我的总经理啊,原来你就住在我家对面。
看着秋芸什么都安排好了,他也就没什么好过问的了。
现在离开饭还些时间,为了让大家吃的尽兴,张小武打算提前发放工钱,就把郭会计和月梅叫来,即刻发工钱,他们就在堂屋里,叫到名字的人就进来领钱。
大家领到钱一个个喜气洋洋,张小武笑了笑,这只不过是一喜而已,一喜就乐成这样,后头还有喜呢,先让他们吃饱喝足,然后再给他们来个大惊喜,乐死他们。
让小七悄悄去买红包,奖金将以红包的方式发放,红包上写上各人的名字。
吃完饭,领了红包,还有糍粑领回家,这连吃带拿的,一个个个兴高采烈跟过大年似的。
大家纷纷看到了一个事实,跟着张小武干,有钱赚有饭吃还有红包拿,一时间,这样的佳话传遍了全村上下。
很快就传到了王世达女人胡蝶的耳中,胡蝶就直戳他的脑门,“你个没用的,你看人张小武跟你同样一个小组长,你看人家,现在混得是风声水起,人家现在有生意做,赚得盆满钵满,还带着乡亲们赚钱,那些人又吃又拿,每个人都赚了不少,就咱们家连口汤都没喝上。”
王世达也很火,“那我有什么办法?人家不找我,我能怎么着?”
胡蝶秀眉一皱,“嘿,那就怪了,他的那帮弟兄,跟着他吃香的喝辣的,唯独你没份,嘿,我说,你是不是得罪过他啊?”
王世达怔了一下,一寻思还真的得罪过。
于是就一五一十地把那次曹彪要揍张小武而他袖手旁观的事给说了出来。
胡蝶就跳起了骂,“我说,王世达,你怎么这么糊涂啊,你猪啊你,难怪,他不找咱们。”
但想想不单是他,她自己也得罪过张小武,上次还把人家骂了呢,不过却不敢说出来,但骂两句回头道个歉就行了,倒是王世达袖手旁观倒是犯了大忌,谁愿意接一个遇着事就袖手旁观的人啊?这是不仗义,不地道,所以王世达这个问题不是个小问题。
王世达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哎,我哪知道这小子这么有出息呢,唉,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胡蝶想了好一会儿突然就乐了,“我有办法。”
“什么办法?”
第174章,百万富翁
到太阳落山时就收工了,装了满满两大车,结果好多村民还问他们还收不收,他们还有糖卖。
张小武就告诉他们,收,当然收,明天他们还来。
这个村已经是他们来的第四个村子,这个村子其实还有好多糖没有收,明天还得来一趟。
这四辆车发完,新订单就要开始了,当天晚上,好美家的检验员就到了一男一女两个人,张小武当即给他们安排食宿,吃大家就在一起吃,住,男的派到小七家去住,女的就往到秋芸家。
第二天小包装、纸箱、封口机全部都到了,张小武看了一下,小包装袋还真设计得不错,挺高大上的,秋芸又在村里招了几个人补充进来。
有秋芸的指挥和统筹安排和大家的齐心协力,张小武也不用废心了,他就专心做的搬运工,大家见到老板都在干体力活,干得更有劲了。
大家一起浴血奋战干了五天,一百万吨的货就全部上车,检验员也立马电话通知了公司那边打款。
在收到款子之前,他们还不能发货就把所有的车停在村委前面的广场上。
但是这些货事关重大,绝不能出问题,于是张小武领着保助队全在广场上搭帐蓬在那里连夜守着。
第二天,宁州那边就说钱打过来了,张小武就打电话到银行查了一下,他的那张空卡上共有395万,其中95万是奇峰的尾款,另外的三百万就是好美好这笔订单的首付款,就是说,好美家的首付款到了,张小武立马通知车队发货,好家伙十多辆大货车排成队出车,何其壮观。
两名检验员也跟车走了,张小武还派了虎子、大壮、小七三个人跟车一道去,这么大批的货不派点人去跟车,张小武也不放心。
好美家果然讲信用,货到后,第二天尾款就到了。
胡小菱的电话也打了过来,这一次看他们公司刚注册公司账户没搞好就破例打到了他的私人账户,往后再下订单,就得走公司账户了,所以公司注册的事情他还得抓紧办,要不然万一来了订单,他都接不了。
不过,附近十二个村的红糖差不多收光了,再要收只能到更远处去收了。
但张小武估计,新订单也不大可能有那么快下来,这么多的红糖,他们分发和销售也没有那么快销完,这事可以先告一段落了。
等公司和商标完全注册下来,他还可以再去扩展生意,但目前来说,只能缓一缓了。
接下来,就是杏林村灾后重建和将老村长拉下马的事还有自家盖房子的事情。
这一次,干得漂亮,得摆一个庆功宴,让大伙大吃一顿。
这件事,张小武也放手让秋芸去安排,经过这几天的工作,秋芸已经在大家心中建立了威信,使唤起人来也顺手多了,秋芸马上将庆功宴的事情安排下去。
张小武则把郭会计和月梅请到家里,是时候给大家算工钱了,他打算在庆功宴上就发,一边吃饭一边发钱,来个双喜临门。
父子俩就算起来,这一次,前前后后所请的帮工达五十多名,光工钱就得发一万多块,每个人该领多少,郭会计记得很清楚。
另外,还要给他们发奖金,让谢梅红把绩效考核表也拿了过来,再让父女俩核算出一份奖金名单。
按最少的五十块算,最高两千来算,奖金也差不多一万多块。
这样,他们父女俩的工作也就完成了。
接下来,张小武得自己算一下账,这一次总的进账是790万,扣去所有成本和费用,他竟然净赚了485万。
天哪,张小武都惊呆了,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
不过,算这账时,他谁都没有说,所谓财不外漏,低调些好,反正那么多钱都存在了银行,也没有人看得到,这可是一笔巨款啊!
院子里很热闹,张小武兴高采烈地出去看,院子里,人们正在做糍粑,那叫一个热闹啊!
院子当中,放了一个大石桶,这石桶一人还抱不过来呢,口开得比较大,也像一个大石碗。
只见虎子轮流着抡着那个大石锤,退一步,抡起石锤,然后又急跨一步狠狠地砸在石桶里的糯米团上,他们要做的就是,把糯米团砸得糯米糊。
这活很费力,砸了十多下,就换大壮,大壮又换麻子,最后大根上场了,大家明显看到大根的砸得效果比较明显,大家都心惊不已,这个大根可真是天生神力啊!
即便是这么多的大力气的人轮着来,还花了大半个小时,糯米团才变成了糯米糊,这一步叫打糍粑。
打完后,把这团糊从石桶里抱出来,放在洗干净的桌面上,郭会计就过去把糯米糊揉了揉,往上捏了一把,一个圆团就从大拇指和食指之间冒了出来,另一手抓着圆团一拧离与大团分离,再放在竹筛上,这一步叫捏糍粑。
女人们再撒上黑芝麻就成了糍粑。
由于糯米团是用煮熟的糯米做的,所以,糍粑一做出来就可以吃,因为里面放了糖,而且打得很软很软,味道极佳,村里的人们都喜欢吃,特别是小朋友们,小朋友们看着一个个糍粑做出来,都流口水了,
等做了一些出来后,张小武让秀儿先分给孩子们吃,孩子吃的香啊!
这一次,张小武是允许帮工带家属和孩子一起来的,算是给他们的福利,所以人特别多,院里院外都是人。
一般,村里遇着大喜事或是过端午节慰劳村里的龙舟队才会做糍粑的,其他时候一年到头都难吃上,因为这东西做起太废时废力了,得好几个劳动力一起干才行。
但是今天是口福了,大家都高兴坏了,当然这还是秋芸的点子,这东西不怎么花钱,而且,打糍粑的过程也很有看头,这里面能比出气力还有技术呢,一来让大家乐一乐,二来,也让大家享享口福,可谓是一举两得。
张小武觉得这个点子很好。
没过一会儿,很多桌子从其他人家搬了过来,从院子摆到了张小武屋后的那块空地,估计得有个二三十桌,这也让大家开眼界了,村里何时摆过这么大的宴席?而且还是免费吃,不用大家出一分钱,这让路人都艳羡不已。
张小武找到秋芸问了一下,才得知,她早就派小七去买菜去集市买菜去了,结果话音刚落,小七就回来了,载了满满一车菜。
张小武和秋芸家的厨房同时利用起来,洗菜的洗菜,切菜的切菜,炒才的炒菜,一派忙碌又井然有序地进行,这让张小武再一次看到了秋芸的才干。
我的总经理啊,原来你就住在我家对面。
看着秋芸什么都安排好了,他也就没什么好过问的了。
现在离开饭还些时间,为了让大家吃的尽兴,张小武打算提前发放工钱,就把郭会计和月梅叫来,即刻发工钱,他们就在堂屋里,叫到名字的人就进来领钱。
大家领到钱一个个喜气洋洋,张小武笑了笑,这只不过是一喜而已,一喜就乐成这样,后头还有喜呢,先让他们吃饱喝足,然后再给他们来个大惊喜,乐死他们。
让小七悄悄去买红包,奖金将以红包的方式发放,红包上写上各人的名字。
吃完饭,领了红包,还有糍粑领回家,这连吃带拿的,一个个个兴高采烈跟过大年似的。
大家纷纷看到了一个事实,跟着张小武干,有钱赚有饭吃还有红包拿,一时间,这样的佳话传遍了全村上下。
很快就传到了王世达女人胡蝶的耳中,胡蝶就直戳他的脑门,“你个没用的,你看人张小武跟你同样一个小组长,你看人家,现在混得是风声水起,人家现在有生意做,赚得盆满钵满,还带着乡亲们赚钱,那些人又吃又拿,每个人都赚了不少,就咱们家连口汤都没喝上。”
王世达也很火,“那我有什么办法?人家不找我,我能怎么着?”
胡蝶秀眉一皱,“嘿,那就怪了,他的那帮弟兄,跟着他吃香的喝辣的,唯独你没份,嘿,我说,你是不是得罪过他啊?”
王世达怔了一下,一寻思还真的得罪过。
于是就一五一十地把那次曹彪要揍张小武而他袖手旁观的事给说了出来。
胡蝶就跳起了骂,“我说,王世达,你怎么这么糊涂啊,你猪啊你,难怪,他不找咱们。”
但想想不单是他,她自己也得罪过张小武,上次还把人家骂了呢,不过却不敢说出来,但骂两句回头道个歉就行了,倒是王世达袖手旁观倒是犯了大忌,谁愿意接一个遇着事就袖手旁观的人啊?这是不仗义,不地道,所以王世达这个问题不是个小问题。
王世达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哎,我哪知道这小子这么有出息呢,唉,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胡蝶想了好一会儿突然就乐了,“我有办法。”
“什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