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9号灰楼
“ ()”
从纷乱的思绪中醒来,谭振华觉得两个自己的记忆在渐渐融合,看来那不可思议的事情终究是真的。既来之,则安之,两世为人,他很快调整了状态,把自己重新定位成了一个80年代初期的高三学生。
天已然大亮,他看了看桌上的闹钟,6点半了,知了飞上了窗外梧桐的树梢,开始“吱吱”地叫唤,谭振华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混杂着的晨露和泥土的清香充满了他的鼻息,。
“嗯,没有雾霾的空气味道实在太好闻了”,他想。
找到了屋角的牙刷脸盆毛巾,出了门,穿过长长的走廊。走廊两边,是一户户的人家,走廊尽头,有公共的水房、洗手间以及厨房。对,厨房也是公用的,每家有一点面积,刚够放下一个小小的煤炉还有灶台。这栋小楼一共两层,谭振华住在朝北的第三间,他的父亲谭铭和母亲徐芸住在对面的房间,这一层住了6户人家,都是所里的职工,谭振华一边走,一边和周围的邻居长辈们打着招呼:
“杨阿姨早”
“嗯,小华也早,今天开学啊?”
“是的是的,薛子起了吗?”
“哎,薛子可没你那么勤快用功,他还赖在床上呢!”
“哦,等下告诉他,我等他一起上学”
“嗯,好的好的,小华你成绩好,今年可要好好帮帮我们家薛子,高三了,再不抓紧可来不及了。”
“一定一定,阿姨你放心,薛子可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还是班上的一帮一,一对红呢!”
“对,对,我这就把薛子揪起来,这臭小子要是有小华你一半好,我就省心了”
逃离了嘘嘘叨叨的杨阿姨,谭振华一溜小跑钻进水房,一抬头,就看见了一个高高壮壮的家伙正含了一口水,大脑袋朝天在那呼噜噜的漱口,谭振华玩心顿起,绕到这家伙后面,一拍肩膀,大喝一声:
“小宝!”
那大个子的家伙一个激灵,一时没忍住,“咕嘟”一声,漱口水全部咽下了肚,还因为咽得太快,呛的在那拼命咳嗽。
大个子愤怒的回头,看见是谭振华,立马举起砂钵大的拳头准备动手来下狠的,就见谭振华不慌不忙,摆摆手道:
“动手的话,就没得作业抄咯”
那大个子顿时就蔫了,垂头丧气的说到:“谭振华,算你狠!”一转脸,又露出一副汉奸的嘴脸说到:“哎哎,光抄作业管啥用?考试的时候,卷子也往下放放,那才是真兄弟!”
谭振华“嘿嘿”一乐,说到:“没门,考试当然要你自己考,怎么能作弊呢?那是违反学校纪律和我做人底线滴!”一边又丢了一个“你懂的”的眼神给那大个子,想来他做人的底线绝没有他扬言的那么高。大个子一看,立马心领神会,摸摸后脑勺,开开兴兴的去了。
洗漱完毕,匆匆跑到隔壁的公共厨房,就看到了昨晚进门的那中年女性——也就是前世和这世都是他谭振华如假包换的亲娘,徐芸徐太后。
经过一夜的记忆融合,那一点点骤然面对不同时空中亲人的违和感早已被冲淡,见到徐太后正在灶台前忙碌,便没皮没脸的往上凑,徐芸则挥着手,像赶苍蝇一样往外赶他:“去去去,回房间待着去,早饭一会而就好,还有,以后不许再欺负小宝了,你看人家长的多壮实,要拍你肯定跟拍小鸡崽一样,人家那是一直让着你!”
谭振华一翻白眼,溜溜达达的出了公共厨房,回自己房间放下脸盆毛巾牙具,拎起书包,进了对门。
父亲谭铭还是记忆中的样子,个子不高,大约1米7左右,脸色微黄,瘦瘦的,带着副黑框的眼镜,不知是因为遗传还是用脑过度,早早的就有了谢顶,不过在这个年代,瘦,才是正常的体型吧?
老爸可是雷达显示方面的专家,64年那部华夏国内第一台单脉冲多普勒雷达的显示部分就出自他的手笔。按他老人家自我吹逼的经历,那里面的电路板都是他自己用烙铁一个个零件焊出来的。
不过,好像现在叫“老爸”还略有些早了,这可是1981年,谭铭也才刚刚人到中年而已。
早起的父亲正在摆弄他的新玩具——一台自己组装的黑白电视机。谭振华可是知道,自己家这个老爸,动手能力极强,家里的收音机,留声机都是买零件回来自己组装的,不过都放在了老爸老妈房间这边,他自己的房间那是没有的,毕竟他现在的主要任务还是读书。
什么都能DIY也是他那一辈人的特色,能自己装的绝不买现成的。
一则么是为了省钱。买零件毕竟便宜,有些零件还能从公家的配件里蹭点,公家里批量买来的电阻电容电子管晶体管啥的,上军品都是要筛选的,(你绝对没看错,80年代初,兔子家不少装备里还能见到电子管的,这个玩意甚至一直用到了世纪末,主要是一些功率元器件。当时兔子的工业基础特别是半导体技术底子太薄,很多上到大功率的器件,晶体管做不出来,集成电路那就更是没影子的事情,没办法,就只能用电子管了,这和发烧友玩的那些胆机完全不是一码事。)那些达不到要求的零件,实验室里会留下一些做设备实验用,剩下的,只要不是限制物资,如果有职工要,是可以成本价处理的。
二则么是自家老爸确实牛逼,就看了看《无线电》杂志上的原理图,就把这电视机的实际图纸给琢磨出来了。要知道为了攒这台电视机零件的钱,老爸可是把抽了20多年的烟都戒了,前几天终于凑够了零件,开始组装了——没记错的话,那显像管后面的铜丝偏转线圈,还是自己暑假里帮着老爸绕的呢。
“爸,这电视机能亮了不?”谭振华问道。
“嗯,昨晚上装完了,试了下,能亮了,就是信号接收有点问题,我估计是甚高频接收器那边有个滑动电阻的阻值不对,还要再调调”。谭铭如是道。
“对了,爸,你们单位有处理的大功率高频三极管吗?3DA打头的?”
“那可是限制物资,你要那个做什么?”
“放心,我不做特务电台,我就是想做个无线电猎狐的信标机,功率有个2W就够了,1w也凑合”
“没门,你今年都高三了,还是想着对付高考吧,这事你想都不要想!”
所谓“无线电猎狐”就是定向寻找目标的一种活动。 先在一个秘密的地方安装一个无线电发射源又叫信标机,然后让大家用接收机也就是定向测试仪去找,比赛看谁先找到。这是利用无线电发射的方向性来搞的一种运动,在80年代的无线电爱好者中非常流行。
谭振华家学渊源,从高一起就参加了这项运动,甚至担任了校队的队长,接收机和接收天线都是他自己做的,当然其中也得到了老爸的帮忙,还在宁都市得过青少年组的一等奖。
他自己想做个信标机,那最低发射功率也得1W。“3DA”打头的,表示的是硅材料的高频三极管,工作频率大于3MHZ,最小的功率也在1W以上。不过这玩意属于管控物资,因为那可是能用来做短波发射电台的,市场上根本买不到,私人也基本不让用,你要做个电台,一开机,国安和无线电管理局分分钟就能来你家里查水表,那个年代大陆可还有不少台岛的特务在潜伏。
这个玩意只有所里才有,而且做好了一定要到无线电管理局去做备案。谭振华早就想自己做一台信标机,随便找个人藏一下,就可以自己跟自己玩儿了,可惜,被老爸无情地扼杀……
无奈的翻了翻白眼,正好老妈端着早饭进门,谭振华一看,馒头、稀饭,一碟小菜,恩,还有一个煮鸡蛋,非常明显的,这煮鸡蛋是自己的高三福利,他记得,他哥哥振国,也是在高三的时候吃了一年的白水煮鸡蛋,在老哥实在吃腻了的情况下,他也跟着蹭了不少回,现在终于轮到自己了,在这个年代,每天一个鸡蛋的伙食可是相当奢侈的事情。
坐在小饭桌边,谭振华一边吃,一边听老妈的唠叨——嗯,不对,妈现在也才刚40出头,虽然已经有了些白头发,还有点鱼尾纹,但是,绝不能算老!
唠叨的内容一如以往,比如“好好学习啦,好好学习啦,还有好好学习”什么的。谭振华不由得又想起了前世,已经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每次见面都会对着他唠叨的,不过内容已经变成了“注意身体啦,注意身体啦,还有注意身体啦什么什么……”
只是为什么,自己的眼眶有些湿润呢?
匆匆吃完早饭,拎起书包,告别父母,谭振华出了门,走下楼梯,回头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整齐的灰砖小楼,每一栋都是矮矮的两层,唯一的不同,恐怕就是这些小楼的西面墙上,那用白灰涂上的大大的从“1”到“9”的编号。
这就是传说中的第9号灰楼啊!
在他的前世记忆中,这座静静地矗立在群舍一角,灰暗中略显沧桑,两层高,毫不起眼的第9号灰楼,仅在老一辈中,就诞生了一位院士,四位“总师”级别的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研究员级工程师,当然他老爸也是其中一位,担任过分系统主持设计师的高级工程师超过8人,还有个另类点的,只有初中文化,却被称之为“镇所之宝”的8级钳工!他们的名字,牢牢地镌刻在共和国成就的丰碑之上,与日月同辉!
这座小楼是如此的传奇,以至于在几十年后,所里对所区内老旧建筑进行拆除以改建现代化研发办公区的时候,这栋当时已成为“危楼”的建筑,却依然被所职工代表大会全票通过得以保留,经过加固和改建处理,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建筑的外观,仅在内部重新装修后,成为了“所史展览馆”,并得到了一个光荣的名字——“荟英楼”!
而这座“荟英楼”,有一个固定的任务,就是当每年招收的新员工的时候,为他们上进所教育的第一课!
重新站在这座传奇的小楼面前,望着那熟悉而又陌生的灰砖墙面,谭胜华不由得痴了。
从纷乱的思绪中醒来,谭振华觉得两个自己的记忆在渐渐融合,看来那不可思议的事情终究是真的。既来之,则安之,两世为人,他很快调整了状态,把自己重新定位成了一个80年代初期的高三学生。
天已然大亮,他看了看桌上的闹钟,6点半了,知了飞上了窗外梧桐的树梢,开始“吱吱”地叫唤,谭振华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混杂着的晨露和泥土的清香充满了他的鼻息,。
“嗯,没有雾霾的空气味道实在太好闻了”,他想。
找到了屋角的牙刷脸盆毛巾,出了门,穿过长长的走廊。走廊两边,是一户户的人家,走廊尽头,有公共的水房、洗手间以及厨房。对,厨房也是公用的,每家有一点面积,刚够放下一个小小的煤炉还有灶台。这栋小楼一共两层,谭振华住在朝北的第三间,他的父亲谭铭和母亲徐芸住在对面的房间,这一层住了6户人家,都是所里的职工,谭振华一边走,一边和周围的邻居长辈们打着招呼:
“杨阿姨早”
“嗯,小华也早,今天开学啊?”
“是的是的,薛子起了吗?”
“哎,薛子可没你那么勤快用功,他还赖在床上呢!”
“哦,等下告诉他,我等他一起上学”
“嗯,好的好的,小华你成绩好,今年可要好好帮帮我们家薛子,高三了,再不抓紧可来不及了。”
“一定一定,阿姨你放心,薛子可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还是班上的一帮一,一对红呢!”
“对,对,我这就把薛子揪起来,这臭小子要是有小华你一半好,我就省心了”
逃离了嘘嘘叨叨的杨阿姨,谭振华一溜小跑钻进水房,一抬头,就看见了一个高高壮壮的家伙正含了一口水,大脑袋朝天在那呼噜噜的漱口,谭振华玩心顿起,绕到这家伙后面,一拍肩膀,大喝一声:
“小宝!”
那大个子的家伙一个激灵,一时没忍住,“咕嘟”一声,漱口水全部咽下了肚,还因为咽得太快,呛的在那拼命咳嗽。
大个子愤怒的回头,看见是谭振华,立马举起砂钵大的拳头准备动手来下狠的,就见谭振华不慌不忙,摆摆手道:
“动手的话,就没得作业抄咯”
那大个子顿时就蔫了,垂头丧气的说到:“谭振华,算你狠!”一转脸,又露出一副汉奸的嘴脸说到:“哎哎,光抄作业管啥用?考试的时候,卷子也往下放放,那才是真兄弟!”
谭振华“嘿嘿”一乐,说到:“没门,考试当然要你自己考,怎么能作弊呢?那是违反学校纪律和我做人底线滴!”一边又丢了一个“你懂的”的眼神给那大个子,想来他做人的底线绝没有他扬言的那么高。大个子一看,立马心领神会,摸摸后脑勺,开开兴兴的去了。
洗漱完毕,匆匆跑到隔壁的公共厨房,就看到了昨晚进门的那中年女性——也就是前世和这世都是他谭振华如假包换的亲娘,徐芸徐太后。
经过一夜的记忆融合,那一点点骤然面对不同时空中亲人的违和感早已被冲淡,见到徐太后正在灶台前忙碌,便没皮没脸的往上凑,徐芸则挥着手,像赶苍蝇一样往外赶他:“去去去,回房间待着去,早饭一会而就好,还有,以后不许再欺负小宝了,你看人家长的多壮实,要拍你肯定跟拍小鸡崽一样,人家那是一直让着你!”
谭振华一翻白眼,溜溜达达的出了公共厨房,回自己房间放下脸盆毛巾牙具,拎起书包,进了对门。
父亲谭铭还是记忆中的样子,个子不高,大约1米7左右,脸色微黄,瘦瘦的,带着副黑框的眼镜,不知是因为遗传还是用脑过度,早早的就有了谢顶,不过在这个年代,瘦,才是正常的体型吧?
老爸可是雷达显示方面的专家,64年那部华夏国内第一台单脉冲多普勒雷达的显示部分就出自他的手笔。按他老人家自我吹逼的经历,那里面的电路板都是他自己用烙铁一个个零件焊出来的。
不过,好像现在叫“老爸”还略有些早了,这可是1981年,谭铭也才刚刚人到中年而已。
早起的父亲正在摆弄他的新玩具——一台自己组装的黑白电视机。谭振华可是知道,自己家这个老爸,动手能力极强,家里的收音机,留声机都是买零件回来自己组装的,不过都放在了老爸老妈房间这边,他自己的房间那是没有的,毕竟他现在的主要任务还是读书。
什么都能DIY也是他那一辈人的特色,能自己装的绝不买现成的。
一则么是为了省钱。买零件毕竟便宜,有些零件还能从公家的配件里蹭点,公家里批量买来的电阻电容电子管晶体管啥的,上军品都是要筛选的,(你绝对没看错,80年代初,兔子家不少装备里还能见到电子管的,这个玩意甚至一直用到了世纪末,主要是一些功率元器件。当时兔子的工业基础特别是半导体技术底子太薄,很多上到大功率的器件,晶体管做不出来,集成电路那就更是没影子的事情,没办法,就只能用电子管了,这和发烧友玩的那些胆机完全不是一码事。)那些达不到要求的零件,实验室里会留下一些做设备实验用,剩下的,只要不是限制物资,如果有职工要,是可以成本价处理的。
二则么是自家老爸确实牛逼,就看了看《无线电》杂志上的原理图,就把这电视机的实际图纸给琢磨出来了。要知道为了攒这台电视机零件的钱,老爸可是把抽了20多年的烟都戒了,前几天终于凑够了零件,开始组装了——没记错的话,那显像管后面的铜丝偏转线圈,还是自己暑假里帮着老爸绕的呢。
“爸,这电视机能亮了不?”谭振华问道。
“嗯,昨晚上装完了,试了下,能亮了,就是信号接收有点问题,我估计是甚高频接收器那边有个滑动电阻的阻值不对,还要再调调”。谭铭如是道。
“对了,爸,你们单位有处理的大功率高频三极管吗?3DA打头的?”
“那可是限制物资,你要那个做什么?”
“放心,我不做特务电台,我就是想做个无线电猎狐的信标机,功率有个2W就够了,1w也凑合”
“没门,你今年都高三了,还是想着对付高考吧,这事你想都不要想!”
所谓“无线电猎狐”就是定向寻找目标的一种活动。 先在一个秘密的地方安装一个无线电发射源又叫信标机,然后让大家用接收机也就是定向测试仪去找,比赛看谁先找到。这是利用无线电发射的方向性来搞的一种运动,在80年代的无线电爱好者中非常流行。
谭振华家学渊源,从高一起就参加了这项运动,甚至担任了校队的队长,接收机和接收天线都是他自己做的,当然其中也得到了老爸的帮忙,还在宁都市得过青少年组的一等奖。
他自己想做个信标机,那最低发射功率也得1W。“3DA”打头的,表示的是硅材料的高频三极管,工作频率大于3MHZ,最小的功率也在1W以上。不过这玩意属于管控物资,因为那可是能用来做短波发射电台的,市场上根本买不到,私人也基本不让用,你要做个电台,一开机,国安和无线电管理局分分钟就能来你家里查水表,那个年代大陆可还有不少台岛的特务在潜伏。
这个玩意只有所里才有,而且做好了一定要到无线电管理局去做备案。谭振华早就想自己做一台信标机,随便找个人藏一下,就可以自己跟自己玩儿了,可惜,被老爸无情地扼杀……
无奈的翻了翻白眼,正好老妈端着早饭进门,谭振华一看,馒头、稀饭,一碟小菜,恩,还有一个煮鸡蛋,非常明显的,这煮鸡蛋是自己的高三福利,他记得,他哥哥振国,也是在高三的时候吃了一年的白水煮鸡蛋,在老哥实在吃腻了的情况下,他也跟着蹭了不少回,现在终于轮到自己了,在这个年代,每天一个鸡蛋的伙食可是相当奢侈的事情。
坐在小饭桌边,谭振华一边吃,一边听老妈的唠叨——嗯,不对,妈现在也才刚40出头,虽然已经有了些白头发,还有点鱼尾纹,但是,绝不能算老!
唠叨的内容一如以往,比如“好好学习啦,好好学习啦,还有好好学习”什么的。谭振华不由得又想起了前世,已经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每次见面都会对着他唠叨的,不过内容已经变成了“注意身体啦,注意身体啦,还有注意身体啦什么什么……”
只是为什么,自己的眼眶有些湿润呢?
匆匆吃完早饭,拎起书包,告别父母,谭振华出了门,走下楼梯,回头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整齐的灰砖小楼,每一栋都是矮矮的两层,唯一的不同,恐怕就是这些小楼的西面墙上,那用白灰涂上的大大的从“1”到“9”的编号。
这就是传说中的第9号灰楼啊!
在他的前世记忆中,这座静静地矗立在群舍一角,灰暗中略显沧桑,两层高,毫不起眼的第9号灰楼,仅在老一辈中,就诞生了一位院士,四位“总师”级别的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研究员级工程师,当然他老爸也是其中一位,担任过分系统主持设计师的高级工程师超过8人,还有个另类点的,只有初中文化,却被称之为“镇所之宝”的8级钳工!他们的名字,牢牢地镌刻在共和国成就的丰碑之上,与日月同辉!
这座小楼是如此的传奇,以至于在几十年后,所里对所区内老旧建筑进行拆除以改建现代化研发办公区的时候,这栋当时已成为“危楼”的建筑,却依然被所职工代表大会全票通过得以保留,经过加固和改建处理,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建筑的外观,仅在内部重新装修后,成为了“所史展览馆”,并得到了一个光荣的名字——“荟英楼”!
而这座“荟英楼”,有一个固定的任务,就是当每年招收的新员工的时候,为他们上进所教育的第一课!
重新站在这座传奇的小楼面前,望着那熟悉而又陌生的灰砖墙面,谭胜华不由得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