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李承乾的决定
“是关于书生议政的事儿。”李承乾说道:“那件事情结束之后,朕在宫中,闲暇之余,还是会想起来,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想个法子遏制一下为好,当日朕在朝堂上也说了,书院里的学生,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读书,一直到现在,朕依旧是这个意思,诸位先生以为呢?”
几位先生面面相觑,不知道李承乾到底想要表达个什么意思。
“臣以为,陛下说的是。”
虽然不知道陛下这是什么意思,但是应和着,总是没错的,且听陛下要说什么吧。
“既然学生应当专心读书,那就不应该去搀和什么朝堂政事,这些就不是学生该关心的事儿,若是朝中有事儿,学生献策,经过先生批准之后,由先生献计朝廷,一步一步,按照规矩来,这也无可厚非,但是若以后学生们对朝堂政事有什么不满意,便有样学样,都像他们一样,往皇宫门口一聚集,那成何体统?是想要威胁朝廷吗?”李承乾说道:“所以,朕今日要与诸位先生商议的便是,朝廷要命令下旨,学子不得参议政事,这一条,通过三省朝臣商议之后,会写进大唐相应的律法之中。”
“这.......”几位先生相视一眼,纷纷沉吟。
“怎么,有什么问题吗?”李承乾说道。
“陛下。”一位先生走了出来,拱手说道:“学生们说虽然不该参议政事,但是这也恰巧说明学生们有忧虑国家之心,心中有大唐,才会如此惦记着,如此做的话,是否太过武断?而且,也不利于陛下广开言路,诚心纳谏啊。”
“但是,学子心思单纯,想法简单,在没有毕业之前,还是少去想这些复杂的问题吧,想要为国出力,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才是,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倒是喜欢学朝中御史,这可不行。”李承乾说道:“就拿着上次的事情来说,学生们冲动行事,可考虑到了如此行事的后果,可考虑过如此行事对书院造成的影响?书院里的学生,都是些十几岁的年轻后生,年纪最大的,也不超二十岁,不成熟,想法稚嫩,说句难听的,有时候,想法一根筋,显然,根本参悟不透朝堂复杂,朕有如此决断,也是在保护他们。”
上次的事情,明显那帮蠢学生是被人利用了,被人推在前头帮着造势,结果他们还真傻乎乎的去了。
到最后呢?背后之人一点儿事儿都没有,倒是他们被罚惨了,还连累了书院的名声,连累的书院的先生在朝堂上丢人现眼,就算是被朝中的大臣攻讦,也只能是唾面自干。
因为那件事儿,的确是学生们做错了,作为先生,他们得站出来,替学生承担,承担来自朝堂上的恶意,若是让学生自己去承担的话,那那些学生的前途,可就尽毁了。
“这.......”
“先生们好好思量一番吧,若是有什么想法的话,可以递折子到朕这边来,这件事,朕亲会亲自处理。”李承乾说道:“最近这段日子,朕都会在庄子上。”
“是。”书院的先生们拱手应声。
“不过,你们的时间也不多,朕会将这道旨意送回长安城,送到三省的宰相们手里,一旦三省通过,便会昭告天下了。”李承乾说道。
“是,臣等明白了。”
说完这件事之后,李承乾便离开了书院。
之所以要到书院这边来,李承乾是希望到时候这道旨意昭告天下的时候,文学院能够做士林只表率。
另外,先给他们提个醒,别等到时候出了事儿,再不知所措。
这道旨意一旦昭告天下,估计找文学院的事儿的人也不会少了去。
因为若不是文学院的学生闹出这么一出来,朝廷也不会下这样的旨意,甚至要修到大唐相应的律法当中去。
东山县文学院学子的一次冲动行事,让朝廷限制了学子参政,在一些学子严重,这算是对他们的压迫了吧?
李承乾离开了文学院。
只剩下文学院的几个先生,在书房里唉声叹气。
“这下麻烦了。”为首的先生说道。
“是啊,这旨意一下,咱们文学院的那些学生们,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啊。”另外一位先生说道:“现在老夫后悔了啊,当初应该讲那件事情,跟学生们说或清除,这样的话,也就不会闹出这档子事儿了。”
“现在说这些也已经没有用了,唉~”
现在,书院里的先生的确没有什么可以对抗李承乾旨意的办法了。
心中虽然对那些闹事的学生不满,但是毕竟都是书院的学生,他们是先生,不管学生做了什么,先生都要包容学生,甚至要为他们善后。
但是善后归善后,有些事情,学生们也必须要知道,这件事儿,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惨痛的教训,足以让他们记一生的教训。
或许这事儿,对他们的以后有影响,但是从长远上来看,李承乾的这个决定,对朝堂是有好处的,是对皇帝有好处的,这样的好处,李承乾不想放弃,所以,这个旨意,他要推行下去,哪怕牺牲一小部分人。
“去找那些学生谈谈吧,咱们已经阻止部了,至少这事儿,要让他们有个心里准备。”
“那......崔孝益怎么处置?”另一先生问道。
这件事,学生们是被人拱火,才聚集到长安城之中去的,而这个人,先生们通过朝堂上发生的种种,也隐隐约约的猜测到了,这与世家有关系,而崔孝益,就是世家推出来的那个人,虽说可怜,但是也是罪有应得。
本身就已经被崔知温打断了腿带回家去了,现在还没有修养好,也不知道以后会如何,那关于崔孝益,书院这边要如何处置呢?书院处置崔孝益的态度,也决定了不少事情。
若是对崔孝益处置的狠了的话,那这件事到底是怎么样,是个什么内情,结果出来了,大家就心照不宣了。
大唐第一少
几位先生面面相觑,不知道李承乾到底想要表达个什么意思。
“臣以为,陛下说的是。”
虽然不知道陛下这是什么意思,但是应和着,总是没错的,且听陛下要说什么吧。
“既然学生应当专心读书,那就不应该去搀和什么朝堂政事,这些就不是学生该关心的事儿,若是朝中有事儿,学生献策,经过先生批准之后,由先生献计朝廷,一步一步,按照规矩来,这也无可厚非,但是若以后学生们对朝堂政事有什么不满意,便有样学样,都像他们一样,往皇宫门口一聚集,那成何体统?是想要威胁朝廷吗?”李承乾说道:“所以,朕今日要与诸位先生商议的便是,朝廷要命令下旨,学子不得参议政事,这一条,通过三省朝臣商议之后,会写进大唐相应的律法之中。”
“这.......”几位先生相视一眼,纷纷沉吟。
“怎么,有什么问题吗?”李承乾说道。
“陛下。”一位先生走了出来,拱手说道:“学生们说虽然不该参议政事,但是这也恰巧说明学生们有忧虑国家之心,心中有大唐,才会如此惦记着,如此做的话,是否太过武断?而且,也不利于陛下广开言路,诚心纳谏啊。”
“但是,学子心思单纯,想法简单,在没有毕业之前,还是少去想这些复杂的问题吧,想要为国出力,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才是,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倒是喜欢学朝中御史,这可不行。”李承乾说道:“就拿着上次的事情来说,学生们冲动行事,可考虑到了如此行事的后果,可考虑过如此行事对书院造成的影响?书院里的学生,都是些十几岁的年轻后生,年纪最大的,也不超二十岁,不成熟,想法稚嫩,说句难听的,有时候,想法一根筋,显然,根本参悟不透朝堂复杂,朕有如此决断,也是在保护他们。”
上次的事情,明显那帮蠢学生是被人利用了,被人推在前头帮着造势,结果他们还真傻乎乎的去了。
到最后呢?背后之人一点儿事儿都没有,倒是他们被罚惨了,还连累了书院的名声,连累的书院的先生在朝堂上丢人现眼,就算是被朝中的大臣攻讦,也只能是唾面自干。
因为那件事儿,的确是学生们做错了,作为先生,他们得站出来,替学生承担,承担来自朝堂上的恶意,若是让学生自己去承担的话,那那些学生的前途,可就尽毁了。
“这.......”
“先生们好好思量一番吧,若是有什么想法的话,可以递折子到朕这边来,这件事,朕亲会亲自处理。”李承乾说道:“最近这段日子,朕都会在庄子上。”
“是。”书院的先生们拱手应声。
“不过,你们的时间也不多,朕会将这道旨意送回长安城,送到三省的宰相们手里,一旦三省通过,便会昭告天下了。”李承乾说道。
“是,臣等明白了。”
说完这件事之后,李承乾便离开了书院。
之所以要到书院这边来,李承乾是希望到时候这道旨意昭告天下的时候,文学院能够做士林只表率。
另外,先给他们提个醒,别等到时候出了事儿,再不知所措。
这道旨意一旦昭告天下,估计找文学院的事儿的人也不会少了去。
因为若不是文学院的学生闹出这么一出来,朝廷也不会下这样的旨意,甚至要修到大唐相应的律法当中去。
东山县文学院学子的一次冲动行事,让朝廷限制了学子参政,在一些学子严重,这算是对他们的压迫了吧?
李承乾离开了文学院。
只剩下文学院的几个先生,在书房里唉声叹气。
“这下麻烦了。”为首的先生说道。
“是啊,这旨意一下,咱们文学院的那些学生们,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啊。”另外一位先生说道:“现在老夫后悔了啊,当初应该讲那件事情,跟学生们说或清除,这样的话,也就不会闹出这档子事儿了。”
“现在说这些也已经没有用了,唉~”
现在,书院里的先生的确没有什么可以对抗李承乾旨意的办法了。
心中虽然对那些闹事的学生不满,但是毕竟都是书院的学生,他们是先生,不管学生做了什么,先生都要包容学生,甚至要为他们善后。
但是善后归善后,有些事情,学生们也必须要知道,这件事儿,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惨痛的教训,足以让他们记一生的教训。
或许这事儿,对他们的以后有影响,但是从长远上来看,李承乾的这个决定,对朝堂是有好处的,是对皇帝有好处的,这样的好处,李承乾不想放弃,所以,这个旨意,他要推行下去,哪怕牺牲一小部分人。
“去找那些学生谈谈吧,咱们已经阻止部了,至少这事儿,要让他们有个心里准备。”
“那......崔孝益怎么处置?”另一先生问道。
这件事,学生们是被人拱火,才聚集到长安城之中去的,而这个人,先生们通过朝堂上发生的种种,也隐隐约约的猜测到了,这与世家有关系,而崔孝益,就是世家推出来的那个人,虽说可怜,但是也是罪有应得。
本身就已经被崔知温打断了腿带回家去了,现在还没有修养好,也不知道以后会如何,那关于崔孝益,书院这边要如何处置呢?书院处置崔孝益的态度,也决定了不少事情。
若是对崔孝益处置的狠了的话,那这件事到底是怎么样,是个什么内情,结果出来了,大家就心照不宣了。
大唐第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