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他对面的老头相貌相当猥琐,满脸愁苦的皱纹,脑袋上花白的头发零零散散的几乎可以数得清楚,矮小瘦弱,仿佛一阵风就能把他吹跑,穿着一套劳苦大众的的标准行头,一咋眼看去仿佛街那头卖烤红薯的王大爷。这个样子着实把林风吓了一个狠地,以至于让他没有礼貌的打量了很久。
“在下大明延平郡王属下,东宁总制陈永华,见过林将军!”那老头眼中闪过一丝笑意,拱手为礼,虽然形象不佳,但言行举止倒也不卑不亢。
林风使劲的咽了一口唾沫,试探着问道,“那陈近南先生……又是哪位?!”
“呵呵,那是在下在江湖上走动的名号,倒让将军见笑了!”
实在是不可思议,想不到这个陈近南居然是这个样子,不是说他面如冠玉、儒雅风流么?所谓生平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想像中即使不是什么超级帅哥也至少应该长得有个性吧,但现在怎么看怎么都象是某个跑龙套的,林风的情绪变得非常低落,他失望的摆了摆手,“那……陈先生请坐罢!”
陈近南深深一躬,“林将军督率义师,一举绞灭鞑子首脑,替我万千汉人报了大仇,更令大明中兴有望,在下替天下百姓谢过了!”
“哦?!”林风疑惑的摸了摸脑袋,“替汉人报仇也就罢了,那大明中兴什么的……好像和我没啥关系吧?!——呃,这个陈先生,您不要又是拱手又是鞠躬的,这么大年纪您累不累嘛?!坐下说话、坐下说话。”
见陈近南坐了下来,林风笑嘻嘻的问道,“陈先生不在台湾作官,跑到北京来干什么?不是专程来见我的吧?”
陈近南笑道,“将军是反清义士,在下也不敢隐瞒,此次大陆之行,是为我大明王师打探军情,联络各方英雄共商义举!不料走到半路,却听到将军做下了这么一番大事,于是专程前来登门求教!”
“哦,原来是这样,对了,听说您还是天地会的总舵主,江湖上好大的名头嘛,”林风看了一眼杨海生,笑嘻嘻的道,“我可是久仰大名啊!”
“不瞒将军,天地会属延平郡王管辖,专替我大明王师刺探鞑子军情,某受郑王爷重托,不敢不尽心尽力!”陈近南奇怪的看着林风,这件事情其实不是什么秘密,可以说清庭的绝大部分官员都知道,他这次来到北方,除了搜集情报之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监察整顿天地会,顺便补充下一步的活动经费。
林风这才彻底明白过来,感情这个陈近南原来是台湾郑家军的间谍头目,专门搞特务工作的,怪不得长成这个德行,用来搞地下工作那是最适合不过的了。想到这里,他苦笑道,“既然都是江湖上的好朋友,那咱们也不客套了,敞开天窗说亮话,陈先生这回找我有什么事?!”
“在下为将军的前程而来!”
这话好像很耳熟,林风忽然想起,好像《三国演义》里经常出现类似的场景,他撇了撇嘴,“陈先生不是劝我投靠郑家吧?!”
陈近南脸色一变,站起身来朝南方拱了拱手,郑重的道,“将军何出此言?郑王爷亦是大明的臣子,在下是劝将军归附我大明!所谓普天之下,莫非……”
“得了吧,您呐!”林风嘻嘻一笑,俏皮的耍了一句刚学会的京片子,“我和朱家不熟,以前也没什么来往,老实说明朝的几个皇帝我能看顺眼的没几个,所以呢,我这边没有归附大明的打算!”
“天下反清义士尽皆心属大明,慷慨挺身者无不以‘反清复明’为己任,此乃人心所向,将军既然反清,为何不心属大明?!”看着林风嚣张的样子,陈近南有点上火,他调整着自己的语气,耐心的劝说道。
“谁说反清就一定得复明?好像就你们天地会搞这一套吧?”林风奇道,“大明的那几个皇帝把老百姓害得这么惨,天下百姓不找他朱家的麻烦他就应该偷笑了,自家没本事守好江山,让鞑子打进来杀了这么汉人,怎么这会就凭空要别人拥护他‘复明’?我说这几个姓朱的还要脸不要?”他瞥了陈近南一眼,不屑的道,“陈先生啊陈先生,您自己脑袋锈逗了也就算了,干嘛还拉别人下水呢?!”
陈近南气得浑身发抖,几欲拂袖而去,林风却不着急,转头对杨海生说道,“海生,不是还有个杨起隆么?人在哪里?!”
杨海生歉意的朝陈近南看了一眼,站起来答道,“大人,杨起隆先生和陈先生好像有点不对,好像是‘拥唐’、‘拥太子’什么的事,杨先生不和陈先生一起进来,眼下正在偏厅喝茶!”
林风心下了然,原来又是窝里斗,抬头朝陈近南看去,这时他已经稳住了情绪,两人双目相对,陈近南沉声道,“既然将军不愿奉大明正溯,在下也不能勉强,不过我还是希望贵军能与我大明结为盟好,共抗清军!”
林风感觉有点奇怪,这个时候郑家应该在和耿精忠尚之信较劲才对,即算过了他们那一关,也还有吴三桂和康亲王杰书,怎么还有精力照顾北方这边,他疑惑的问道,“和我结盟?感觉咱们彼此都没什么好处一样!”
陈近南脸上一红,小声道,“实不相瞒,最近北方各省的鞑子发了疯,我们天地会在北方的堂口损失惨重,望将军念在反清一脉,多多照拂!”
“那我有什么好处?!”林风笑道,“结盟这么大的事,您陈先生区区一个东宁总制,做得了主么?!”
“将军放心,我陈某人在郑王爷面前还算说得上话,何况此事于你于我皆百利无一害,王爷定当俯允——至于好处么……若将军同意的话,我天地会北方的兄弟也愿为将军打探军情!”
情报合作好像也不错,林风想了半天,觉得这事好像也不吃亏,他哈哈一笑,大拍胸脯作义薄云天状,“陈先生莫要生气,其实兄弟刚才也是开个玩笑——咱们江湖上的好汉就是讲究一个义字,陈先生放心,只要天地会的弟兄进了咱们的地盘,我就保他性命无忧!”
话说到这里就好像再没什么好谈的了,汉军和台湾郑家军的第一次外交活动就此结束,本来陈近南这次过来也没有什么外交上的使命,这次的活动也只是顺便的试探性接触,虽然感觉林风对待大明的态度不是很友好,但就谈判结果来看也还令人满意,至少为台湾在大陆的特务机关取得了一个合法的据点。实际上在没有和郑经商议之前,陈近南也没有权利进行进一步的谈判,到底林风这边还属于新兴势力,在敌对势力的包围中能不能生存下来还属于未知数,许多情况需要进一步观察。不过就反清这一立场来看,陈近南也愿意为汉军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情报帮助,到底能够混乱中原,削弱清军的战争潜力,对郑家军反攻大陆的军事行动也有很多好处。
送走陈近南之后,林风立即接见了杨起隆。
相对于陈近南这个猥琐的老头来说,这个杨起隆的样子就好得太多了,皮肤白皙相貌英俊,举手投足之间仿佛极有修养,淡淡的笑容之中显得很有些雍容华贵,给人的第一印象相当不错。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个人看上去好像对林风不大尊敬,面对林风时居然既没有躬身也没有拱手,只是微微的点了点下巴,示意行过礼了。
看他这副样子林风觉得很有趣,因为根据杨海生的汇报这个家伙是只是四郎会的会首,四郎会虽然是个大型的帮会,在江湖上很有名气,但就地位来说和林风这类一方诸侯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见他这副嚣张的样子林风倒没说什么,但旁边的亲兵却忍不住同时哼了一哼。
唰的一声,杨起隆一甩折扇,就那么一屁股在椅子上坐了下来,轻笑道,“林将军,莫非您管不住下属么?!”
“还好、还好,”见他这副装模作样的腔调,林风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声来,他没有接他这个茬,转头招呼亲兵道,“别傻站着,来人,给杨先生奉茶!”
两人一阵客套,林风这回吸取了教训,打定主意不先开口谈实质问题,杨起隆几次想绕出话题,林风都顾左右而言他,一番太极拳推来推去,当杨起隆换了四次茶水之后终于忍耐不住,率先开口道,“林将军果然豪爽过人,杨某人进门这么久了居然都不问起我的来意!”
“豪爽不敢当,我这个人就是好客,您有什么话愿意说就说,不愿意说我也绝不勉强,总之现在喝茶,到了点儿咱们就吃饭,愿意在我这过夜我这就准备客房,要小妞儿我马上就派人去叫,江湖上的朋友我林某人向来是从不亏待的!”林风端起茶杯,浅浅的啜了一口,不紧不慢的道。
杨起隆呆了一呆,他根本没想到林风居然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这哪里象个统兵大将,简直就象个街头混混,他苦笑一声,收起折扇,脸色一肃,“既然林将军如此豪爽,那在下也就直话直说,”他站起身来,“杨起隆只是我在江湖上行走的别号,我的真名其实叫做朱—慈—炯!!”一字一顿,最后三字咬得极重。
“哦?!”林风微微一怔,随即爽朗的笑道,“那就是朱先生了,幸会幸会——不知道等下晚饭您想吃什么菜?!我这边叫厨房师傅准备准备。”
杨起隆呆了一呆,登时血往上涌,一长白皙的面孔霎时间涨得发紫,好一会才缓过劲来,他努力平稳着声调,缓缓道,“我就是朱三太子!!”
林风皱了皱眉头,疑惑的道,“朱三太子??哪个朱三太子?!”
“大明……大明崇祯皇帝……的皇太子!!”杨起隆竭力压抑住自己激愤的心态,让自己的声气变得平静。
“啊——!那真是……荣幸之至!!”林风惊呼一声,随即安慰道,“别紧张,北京现在没人敢把你怎么样!!”
“这个……林将军,不知您是否心向大明?!”即使杨起隆的反应再迟钝,这时候也看出林风是在消遣他了,不过既然话都说到了这份上,感觉再玩虚的好像也没什么用,不如实话实说。
“朱先生,看来您这次来也是劝我投效大明的吧?刚才陈近南先生也是这个意思,”林风敛笑容,正色道,“不过人家好歹还有地盘有军队,投靠过去好像还有点谱,可比您强多了啊!”
“他们?!……篡权的逆臣贼子,怎可与我相提并论?!”杨起隆一拍茶桌,怒形于色。
林风笑而不言,这个家伙看来好像有点神经病,这年月说话是得靠实力的,一个空头皇子用来骗骗傻瓜也就罢了,怎么连我的主意也敢打?
“林将军,我跟你说实话吧,自从先帝殉难之后,本人一直蛰伏民间,手创四郎会,历经多年,幸列祖列宗垂顾,时至今日已有百万会众,散布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中原各地,忠义之士车载斗量,不是本人自夸,只要振臂一呼……”
“咳……咳……朱先生好像呼过了吧?——早些时候您不是联络京城义士举兵而起么?!好像杀入皇宫后被一些太监宫女打败了吧?”林风打断了他的长篇大论,突然问道。
“那是……那是奸细坏事……”仓促之下,杨起隆看上去有点狼狈,面红过耳。
“这些事我也知道,四郎会在北方的确干得不错,杨先生您也算个人物,咱们都实在点吧——您找我有什么事?!”
杨起隆深吸了一口长气,站起身来郑重的朝林风拱了拱手,“如今胡毒流于天下,兵戈起于四方,若将军还是一个汉人的话,还请匡扶我大明社稷,若是将军能率军效忠我大明正溯,待驱除鞑虏,恢复江山之日,这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非将军莫属!!”
林风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这杨起隆,看得他浑身不自在,听完他的话,林风这时已经有百分之九十把握肯定这家伙是个冒牌货,明朝的大官海了去,统兵的要职有经略总制督师大学士什么的,但这个什么“天下兵马大元帅”倒还从来没听说过,很难想像一个受过宫廷教育的皇子在这样严肃的谈判中抛出这么一个说书艺人的专用名词,他摇了摇头,苦笑道,“这个汉人啥时候和大明拉上关系了?您的意思就是说假如我不匡扶大明的话,那我就不是汉人了?这是什么逻辑?——这可就奇怪了,兄弟长这么大,一没借过朱家的钱二不欠朱家的人情,怎么随便来个家伙就跟我说必须得跟这姓朱的混?”
眼见杨起隆怒容满面,仿佛便要挺身而起,林风抬了抬手,示意他坐下,“杨先生别上火,我这边说的是真话,您不爱听我也没办法,跟你说罢,咱们弟兄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打下这么一点点地盘,那是绝对不会随随便便交出去的,咱们的前程性命得由咱们兄弟自己做主,谁也别想以一个什么名头过来摘桃子,别说什么大明不大明,天王老子也不行!”林风一边说话,一边微笑着看着杨海生和旁边的一众亲兵侍从。
“不错,大人说得对!!”杨海生立即站了起来,气冲冲的道,“咱们的事咱们自己干,谁也别想过来占便宜!”他一边说话一边左右四顾,客厅里护卫的一众士兵亦是各个神色激昂,点头不止。
杨起隆按捺不住,愤然站起,虽然他早料到了这个结果,但却没想到这个林风讲话如此直接,一点面子也不留,他狠狠的看了林风半晌,从牙齿缝里挤出一句话,“哼哼,本以为将军蓄发易服,是一个忠义之士,想不到也是狼子野心……”
“噌”的一声,不待林风发令,客厅内的几个亲兵同时抽出腰刀,对杨起隆怒目而视,林风坐在椅子上纹丝不动,轻轻摆了摆手,“别紧张、别紧张,把家伙放回去——真没出息,人家说说话咱们就动刀子,传出去不是砸我的招牌么?!”他转过头来,对杨起隆和颜悦色的道,“我说老杨,您在江湖上混了这么久,咋到现在还这么冲动呢?尽说这种少油无盐的废话!来来来,先坐下、坐下,有话慢慢说!”
见林风居然毫无火气,杨起隆不由微微一怔,顺势坐了下来,口中冷笑道,“林将军既然不肯辅助大明,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咱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怎么会没话说呢?我虽然不愿意为大明效力,但现在咱们不都是在打鞑子么?所谓同仇敌忾,合作的机会应该有很多嘛!”林风笑嘻嘻的道,随手一挥,旁边的侍从亲兵除了李二狗之外纷纷退下,“杨兄,您要复兴大明,这个……雄图大志兄弟我是很佩服的,不过我得送您一句逆耳忠言:所谓自家的江山自家打,不能老靠别人嘛——你家太祖爷爷朱元璋席卷天下手创两百年基业,凭的是一刀一枪浴血沙场,可没听说他到处摘桃子啊!”
杨起隆皱了皱眉头,这话确实很逆耳,听得很不舒服,但这次他忍了下来,耐着性子道,“将军所言极是!适才……适才……朱某莽撞了!”
“那兄弟就在这里替您说说大势!”林风站起身来,转头对杨海生和李二狗道,“你们两个四处看看,闲杂人等走远一点,我和杨先生说点正事!”
见林风如此郑重其事,杨起隆也来了精神,待两人在门外警戒之后,林风开口道,“您也看到了,鞑子皇帝和中央朝廷现在都被兄弟我给灭了,现在北方各省乱成一团,杨先生您不是手里有百万会众么?这个……这个该怎么干不用兄弟我提醒吧?!”
杨起隆略一思索,忽然咬了咬牙,仿佛作了一个什么决定,断然道,“实不相瞒,我们四郎会举事之日,就在近期!这次来见将军,本就是为了……这个共商大事!”
“是吧,老实说您想干什么我早知道了,这里我把话说在前头,您若是想在北京、想在我的地盘上拉队伍,兄弟我那是绝对不允许的,”林风笑道,“若是您一定要一意孤行,那就莫怪我同室操戈、手足相残!”
杨起隆狠狠的瞪着他,林风则毫不怯弱,冷冷的和他对视,沉默良久,杨起隆移开目光,颓然拱手道,“那……望将军有以教我!”
“我知道您在北京下过很大功夫,恐怕就连我的部队里,您也有不少人吧?不过所谓时也命也,这回被我占了先机,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林风笑道,“兄弟我之所以现在跟您敞开了说,也是不想咱们汉人自己打自己,让鞑子看笑话!”
杨起隆苦笑道,“那又如何?将军不许我举事,我还有什么办法呢?!”
林风奇道,“怎么会没办法呢?四郎会不是在北方各省都有堂口么?不在北京举事有什么关系?您可以去山西、可以去河南山东啊,现在鞑子的各个总督巡抚都乱了手脚,兄弟我这边树大招风,吸引了他们所有的注意力,这难道不比在北京的机会更好么?!”
杨起隆皱眉道,“可是……京畿之地光有兵甲,兼之钱粮丰盛,我恐怕其他地方……实不相瞒,我们四郎会虽然存了些军饷,但无盔少甲,器械短缺啊!”
“呵呵,早知道您看上了北京的库房,”林风哈哈大笑,豪爽的挥了挥手道,“如果杨先生能给我林某人一个面子,不在北京举事,那我也自当投桃报李,这样罢,我支援您五十万两白银和五千套甲胄兵器——这下您满意了吧?!”
杨起隆身躯一震,银子倒也罢了,那精良的军械可是无价之宝,他大大的吞咽了一口唾沫,站起来对林风深深一礼,感激的道,“多谢将军!!我……我朱某人若有成事之日,绝不忘将军今日之慷慨!”
见林风微笑不语,杨起隆心中忽然浮起一丝奢望,他略一犹豫,吞吞吐吐的道,“听说……听说将军手中有不少大炮火器……”
林风眉头一皱,这个家伙还得陇望蜀,真是贪心不足,“大炮嘛,不是兄弟我不想给,这个东西不比兵器盔甲,不好搬运……”他想了想,“若是杨先生能举事成功,有了地盘之后可以来找我——不过到时我可不会白送了,您得拿真金白银来换!”
杨起隆略微有些失望,但亦在意料之中,见林风并未把话说死,他欣然道,“也好!——依将军看来,这北方诸省之中,哪里举事最好呢?!”
林风略一沉吟,缓缓道,“自三藩起兵以来,康熙朝为平定战乱自然多方筹措军资,故此北方苛政久矣,先生久在北方也应该知道,八旗圈地之后,黄河以北流民遍地,百姓无衣无食,可以说无一处不可举事,”见杨起隆有些失望,林风笑道,“我料现在肯定更为不堪,这次兄弟杀入北京,天下震动,北方诸省定然惊骇万分,不得不整军备战——若整军备战定然需要大批粮饷,若要大批粮饷则不得不再行苛酷百姓,所谓官逼民反,杨先生您就等着看吧,不出数月,我料大乱将起!”
杨起隆精神振奋,鼓掌叹道,“将军大才!!”
“大才当不起,杨先生,若四郎会真要举事,我倒建议你在河南搞,那边黄河泛滥,十年九灾,民生本已凋枯,若有苛政定然比别处更易响应!”
杨起隆呆了一呆,掉过头来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林风,“将军何出此言?那河南四战之地……我恐怕……得之而不易经营吧?!”
林风一哂,“杨先生你不是糊涂了吧?您起兵可不是要割据称王,是要恢复大明江山的,河南虽然是四战之地,难道北京不是么?——你看我现在不是四面受敌?北有山海关,南有直隶总督,近处还有天津卫扼我咽喉,但我却认为我北可攻略辽东,南下可入保定、下山东,那河南也还不是一样,所谓事在人为,若您真有凌云之志,那就拿出几分本事来罢!!”
这话如醍醐灌顶,杨起隆登时醒悟过来,当下一拱到地,诚挚的道,“将军所言极是,若据河南,自可略山西、取陕西,朱某受教了!!”
他直起身子,意气昂扬的道,“我与将军南北呼应,大事可成!”
第六节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混乱之后,京师的局势在大体上稳定下来,至少从表面上看来,各个商铺已经恢复营业,然而谁都知道,战争迫在眉睫,此间粮价飞涨,一石白米竟卖到白银二两五钱,各种生活物资如布匹、油、盐等也随之上浮,一时间北京哀鸿遍野,民生凋枯。这令林风等人大为头痛,不得不在作好战争准备的同时,抽出精力来应付这场因为恐慌而产生的经济危机。
虽然江南漕运已经断绝,但情况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糟糕,北京豪门富户极多,他们大都囤有足够的粮食,而且林风手头也掌握着康熙遗留下的几个大粮仓,在短时间内北京并无乏粮之忧,其实现在的危机只人们自行恐慌,让那些粮商推波助澜钻了空子而已。
汉军在这场危机中表现得非常强硬,可以说用铁血来形容,实际上林风及他的一众手下对此也相当愤怒,眼看就要上阵打仗了,这些黑心的商人还赶着拖后腿,简直就是活得不耐烦了,林风心下纳闷,难道这些人以为他们的脑袋会比砍刀硬朗么?既然你不让我们好过,那你也别想痛快,经过一阵商议之后,李光地和陈梦雷分别拉拢了一些商人中的动摇派,随即开始了全城戒严,大批军队立即冲入各个米店将这帮家伙全家逮捕。在经过一番恐吓威胁之后,米价在商人的努力下慢慢平抑,与此同时,在李光地的全盘统筹下,通州粮仓的粮食也被有计划的分批运入城内,在某种程度上稳定了人心。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在北京入伍的那一万新兵在这次危机中尝到了甜头,在林风的坚持下,李光地主持的军政府无偿为军属提供了一批粮食也银两补贴,这种区别对待虽然引起了一些不满,但在军队中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那些新兵也因此感激涕零。
其实这段时间汉军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军事行动,但也并不是什么事都没干,军队在拼命训练的同时,也拉出去打了几场小仗,目标是顺天府管辖内的十几个县城,这个过程与打丰台大营和打通州大同小异,严格来说并不算什么战斗,因为这些县城的大部分官员早已逃亡,剩下没走的也不是什么忠臣,赵广元的那几千骑兵虽然训练得不是很好,但轰隆隆跑起来也实在是很吓人,当把队伍排好拖出大炮轰得两下,这些县城也顺理成章的立即陷落。此后汉军骑兵的活动范围渐渐扩展,向北和山海关遥遥对峙,向南则对天津卫步步进逼。
陈梦雷这些时候在情报以及宣传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才华,在林风看来这个家伙确实是很有潜力,如果好好培养锻炼一下成为戈培尔式的人物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在林风亲自指点授意下,陈梦雷迅速领悟了工作要点,这段时间他利用上次大宣传的机会组织了一个非常实用的班底,一些以戏班子、相声演员以及其他卖艺人为主力的工作队活跃在京城的各个角落,以各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扩大汉军的影响,几场小规模攻打县城的战斗在他夸张宣传下俨然成为巨大的胜利,在侧面帮助林风迅速稳定北京的政治局势。
当京城陷落康熙皇帝殉难的消息传出去之后,清庭的统治立即进入了一个乱糟糟的无序状态。北方各省的封疆大吏一开始并不大相信这个消息,不过当这个流言一而再再二三的被人证实后,他们以及他们所领导的官僚集团发生了大面积的恐慌,很多省份上上下下的政治生活在短时间内乱了套,官员们对此手足无措,从传统理论上来说现在首先要做的事当然就是勤王京师,夺回京城为先帝复仇,不过要夺回京师必定要集合大军,这个大军如何集合法、集合之后谁来牵头掌权就成为北方官僚体系争论的焦点。
清庭的官僚机构相当有意思,八旗满人的优越性自然是摆放在第一位,重要的职务大都由满人充当,个别复杂点的设立两个头目,一则称满大人,一则称汉大人,而其他中下层的官员又以汉族官员为主力军,在有皇帝以及中枢朝廷的情况下,这个模式似乎运转得还算不错,但现在一旦失去了中央的权威之后,很多方面的配合就出了问题,这时北方的几个省份首脑都是汉人,在这个非常时期八旗官员们一夜之间忽然萌发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想法,于是在应变措施以及工作态度上就出现了很多不同意见,一些小小的争执此起彼伏,虽然以前大家都是同僚而且文武分工不同,但现在说到谁当老大的时候自然大家都不会让步,八旗的军官们自我感觉具有领袖资格,但汉族的一众巡抚文官也觉得现在朝廷危机宝器蒙尘,大家一殿为臣那就应当不分你我平起平坐。
除了各省的内部纠纷之外,省份和省份之间也似乎有些尴尬,因为自三藩之乱后,北方各地的驻军被抽调一空,若是会攻京师剿灭叛匪的话,一省一地的力量自然是不够的,但这个时候大家都是一方大员,谁也没办法命令谁,眼看这叛匪在京师逍遥但硬是只能干着急,于是驿站之间快马如云,各省官道上公文乱飞。
其他地方还好一点,至少叛军离他们还远得很,但直隶总督佟大纲却急得满嘴是泡,他的行辕驻地就在保定,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京师叛军的骑兵可以说是朝发夕至,但这个时候他手头的机动部队少得可怜,总督大营包括驻防八旗连同绿营军也不到三千人,而且多是老弱病残,此外还粮饷两缺,辖区内其他各个县城也没什么军队,大都只有百多人的治安汛营兵,即使抽出来恐怕也不会管用,唯一能指望的就只有天津卫的那三千多人马,但那边比自己似乎更为危机,求援的文书已经发了不下几百封,他也实在是不好意思把他们调过来保卫行辕,眼下时局未明,天津乃中原重镇,不战而逃任谁也说不过去,若是自己这次轻言放弃,日后朝廷大军打了回来,恐怕第一个就要砍了自己的脑袋。
佟大纲没有逃跑的打算,虽然他胆子不大但到底也是康熙的舅舅,身为皇亲国戚自然有很高的觉悟,面对如此危机也只好干挺着,他日复一日的彷徨着、忧虑着,不断的签发各种求援文书,快马一匹接着一匹,奔向河南、山西、山东甚至陕西和南方前线。
当南方大军接到这个消息时京城已经陷落了半个多月了,与皇帝殉难同时传来的还有这几个统兵亲王全家遇难的噩耗,安亲王岳乐和简亲王喇布因为年纪比较大的关系,当场就昏厥了过去,而康亲王杰书则好一点,虽然万分悲痛却也挺了过来,此后六军缟素,为先帝发丧。
军事危机同时到来,南方的耿精忠原本打定主意投降,但一听到这个消息则立即宣布停止谈判事宜,下令福建的耿军重振防线,尚之信则马上重新叛乱,斩杀了清庭派去的监视官员,而吴三桂则更时喜出望外,这段时间清军的攻势加剧,他在江西以及陕西战场上连吃了几个大亏,眼见形势日渐危机却突然传来了这么一个好消息,当下召集谋士大将欢宴庆祝,议论下一步的进军计划。
最倒霉的是刚刚投降的洞庭水师,本来他们弃吴三桂而降清是顺应天命,这回却变得有些尴尬,在接到康熙身亡京城失陷的消息后这支强劲的内河水军立即发生了内讧和哗变事件,一夜之间全军溃散,清军进军长江以南的水上凭靠顿时昨日黄花,原本的战场优势完全消失。
但这个时候清军还来不及痛惜水军,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这个谁来继承皇帝宝座的问题自然马上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皇帝这个东西比较特别,虽然万分重要但任职要求却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必须是皇室成员,而且与直系血缘越近越好;第二,拥有一根健康活泼的**。可以说只要满足以上两点要求,那就在理论上有成为皇帝的可能。而现在的情况似乎比较简单,因为林风在北京大砍大杀,爱新觉罗家的男人留在北方的再没有活口,这边有资格问鼎帝座的就只剩下了三个人,就是康亲王杰书、安亲王岳乐和简亲王喇布。
可以想像,以三位王爷对大清的感情,自然谁都不肯放弃这个力挽狂澜的机会,虽然安亲王岳乐和简亲王喇布年纪大了点,但到底武将出身,身体方面也还着实硬朗,自觉再为大清贡献个几十年并无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想放弃也不行,这回他们出征时身边都带了不少子侄,年轻人雄心勃勃血气方刚,各个都很有想法,所以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后代,他们都得博上一把。
康亲王杰书本来没什么想法,他是代善一系的铁帽子王,从家族传统来说一向游离于政争之外,对皇帝这个位子不太感冒,不过现在形势与过去大不相同,眼看这两个老家伙都快入土了却还蠢蠢欲动也不禁心中有气——都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孙、同为努尔哈赤的后代,你们这两个老家伙都想更进一步,那我年富力强的为什么就不可以?何况他此刻坐镇仙霞岭,手握十四万马步大军,还有浙江巡抚李之芳全力支持,实力不见得比他们差。
“在下大明延平郡王属下,东宁总制陈永华,见过林将军!”那老头眼中闪过一丝笑意,拱手为礼,虽然形象不佳,但言行举止倒也不卑不亢。
林风使劲的咽了一口唾沫,试探着问道,“那陈近南先生……又是哪位?!”
“呵呵,那是在下在江湖上走动的名号,倒让将军见笑了!”
实在是不可思议,想不到这个陈近南居然是这个样子,不是说他面如冠玉、儒雅风流么?所谓生平不见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想像中即使不是什么超级帅哥也至少应该长得有个性吧,但现在怎么看怎么都象是某个跑龙套的,林风的情绪变得非常低落,他失望的摆了摆手,“那……陈先生请坐罢!”
陈近南深深一躬,“林将军督率义师,一举绞灭鞑子首脑,替我万千汉人报了大仇,更令大明中兴有望,在下替天下百姓谢过了!”
“哦?!”林风疑惑的摸了摸脑袋,“替汉人报仇也就罢了,那大明中兴什么的……好像和我没啥关系吧?!——呃,这个陈先生,您不要又是拱手又是鞠躬的,这么大年纪您累不累嘛?!坐下说话、坐下说话。”
见陈近南坐了下来,林风笑嘻嘻的问道,“陈先生不在台湾作官,跑到北京来干什么?不是专程来见我的吧?”
陈近南笑道,“将军是反清义士,在下也不敢隐瞒,此次大陆之行,是为我大明王师打探军情,联络各方英雄共商义举!不料走到半路,却听到将军做下了这么一番大事,于是专程前来登门求教!”
“哦,原来是这样,对了,听说您还是天地会的总舵主,江湖上好大的名头嘛,”林风看了一眼杨海生,笑嘻嘻的道,“我可是久仰大名啊!”
“不瞒将军,天地会属延平郡王管辖,专替我大明王师刺探鞑子军情,某受郑王爷重托,不敢不尽心尽力!”陈近南奇怪的看着林风,这件事情其实不是什么秘密,可以说清庭的绝大部分官员都知道,他这次来到北方,除了搜集情报之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监察整顿天地会,顺便补充下一步的活动经费。
林风这才彻底明白过来,感情这个陈近南原来是台湾郑家军的间谍头目,专门搞特务工作的,怪不得长成这个德行,用来搞地下工作那是最适合不过的了。想到这里,他苦笑道,“既然都是江湖上的好朋友,那咱们也不客套了,敞开天窗说亮话,陈先生这回找我有什么事?!”
“在下为将军的前程而来!”
这话好像很耳熟,林风忽然想起,好像《三国演义》里经常出现类似的场景,他撇了撇嘴,“陈先生不是劝我投靠郑家吧?!”
陈近南脸色一变,站起身来朝南方拱了拱手,郑重的道,“将军何出此言?郑王爷亦是大明的臣子,在下是劝将军归附我大明!所谓普天之下,莫非……”
“得了吧,您呐!”林风嘻嘻一笑,俏皮的耍了一句刚学会的京片子,“我和朱家不熟,以前也没什么来往,老实说明朝的几个皇帝我能看顺眼的没几个,所以呢,我这边没有归附大明的打算!”
“天下反清义士尽皆心属大明,慷慨挺身者无不以‘反清复明’为己任,此乃人心所向,将军既然反清,为何不心属大明?!”看着林风嚣张的样子,陈近南有点上火,他调整着自己的语气,耐心的劝说道。
“谁说反清就一定得复明?好像就你们天地会搞这一套吧?”林风奇道,“大明的那几个皇帝把老百姓害得这么惨,天下百姓不找他朱家的麻烦他就应该偷笑了,自家没本事守好江山,让鞑子打进来杀了这么汉人,怎么这会就凭空要别人拥护他‘复明’?我说这几个姓朱的还要脸不要?”他瞥了陈近南一眼,不屑的道,“陈先生啊陈先生,您自己脑袋锈逗了也就算了,干嘛还拉别人下水呢?!”
陈近南气得浑身发抖,几欲拂袖而去,林风却不着急,转头对杨海生说道,“海生,不是还有个杨起隆么?人在哪里?!”
杨海生歉意的朝陈近南看了一眼,站起来答道,“大人,杨起隆先生和陈先生好像有点不对,好像是‘拥唐’、‘拥太子’什么的事,杨先生不和陈先生一起进来,眼下正在偏厅喝茶!”
林风心下了然,原来又是窝里斗,抬头朝陈近南看去,这时他已经稳住了情绪,两人双目相对,陈近南沉声道,“既然将军不愿奉大明正溯,在下也不能勉强,不过我还是希望贵军能与我大明结为盟好,共抗清军!”
林风感觉有点奇怪,这个时候郑家应该在和耿精忠尚之信较劲才对,即算过了他们那一关,也还有吴三桂和康亲王杰书,怎么还有精力照顾北方这边,他疑惑的问道,“和我结盟?感觉咱们彼此都没什么好处一样!”
陈近南脸上一红,小声道,“实不相瞒,最近北方各省的鞑子发了疯,我们天地会在北方的堂口损失惨重,望将军念在反清一脉,多多照拂!”
“那我有什么好处?!”林风笑道,“结盟这么大的事,您陈先生区区一个东宁总制,做得了主么?!”
“将军放心,我陈某人在郑王爷面前还算说得上话,何况此事于你于我皆百利无一害,王爷定当俯允——至于好处么……若将军同意的话,我天地会北方的兄弟也愿为将军打探军情!”
情报合作好像也不错,林风想了半天,觉得这事好像也不吃亏,他哈哈一笑,大拍胸脯作义薄云天状,“陈先生莫要生气,其实兄弟刚才也是开个玩笑——咱们江湖上的好汉就是讲究一个义字,陈先生放心,只要天地会的弟兄进了咱们的地盘,我就保他性命无忧!”
话说到这里就好像再没什么好谈的了,汉军和台湾郑家军的第一次外交活动就此结束,本来陈近南这次过来也没有什么外交上的使命,这次的活动也只是顺便的试探性接触,虽然感觉林风对待大明的态度不是很友好,但就谈判结果来看也还令人满意,至少为台湾在大陆的特务机关取得了一个合法的据点。实际上在没有和郑经商议之前,陈近南也没有权利进行进一步的谈判,到底林风这边还属于新兴势力,在敌对势力的包围中能不能生存下来还属于未知数,许多情况需要进一步观察。不过就反清这一立场来看,陈近南也愿意为汉军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情报帮助,到底能够混乱中原,削弱清军的战争潜力,对郑家军反攻大陆的军事行动也有很多好处。
送走陈近南之后,林风立即接见了杨起隆。
相对于陈近南这个猥琐的老头来说,这个杨起隆的样子就好得太多了,皮肤白皙相貌英俊,举手投足之间仿佛极有修养,淡淡的笑容之中显得很有些雍容华贵,给人的第一印象相当不错。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个人看上去好像对林风不大尊敬,面对林风时居然既没有躬身也没有拱手,只是微微的点了点下巴,示意行过礼了。
看他这副样子林风觉得很有趣,因为根据杨海生的汇报这个家伙是只是四郎会的会首,四郎会虽然是个大型的帮会,在江湖上很有名气,但就地位来说和林风这类一方诸侯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见他这副嚣张的样子林风倒没说什么,但旁边的亲兵却忍不住同时哼了一哼。
唰的一声,杨起隆一甩折扇,就那么一屁股在椅子上坐了下来,轻笑道,“林将军,莫非您管不住下属么?!”
“还好、还好,”见他这副装模作样的腔调,林风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声来,他没有接他这个茬,转头招呼亲兵道,“别傻站着,来人,给杨先生奉茶!”
两人一阵客套,林风这回吸取了教训,打定主意不先开口谈实质问题,杨起隆几次想绕出话题,林风都顾左右而言他,一番太极拳推来推去,当杨起隆换了四次茶水之后终于忍耐不住,率先开口道,“林将军果然豪爽过人,杨某人进门这么久了居然都不问起我的来意!”
“豪爽不敢当,我这个人就是好客,您有什么话愿意说就说,不愿意说我也绝不勉强,总之现在喝茶,到了点儿咱们就吃饭,愿意在我这过夜我这就准备客房,要小妞儿我马上就派人去叫,江湖上的朋友我林某人向来是从不亏待的!”林风端起茶杯,浅浅的啜了一口,不紧不慢的道。
杨起隆呆了一呆,他根本没想到林风居然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这哪里象个统兵大将,简直就象个街头混混,他苦笑一声,收起折扇,脸色一肃,“既然林将军如此豪爽,那在下也就直话直说,”他站起身来,“杨起隆只是我在江湖上行走的别号,我的真名其实叫做朱—慈—炯!!”一字一顿,最后三字咬得极重。
“哦?!”林风微微一怔,随即爽朗的笑道,“那就是朱先生了,幸会幸会——不知道等下晚饭您想吃什么菜?!我这边叫厨房师傅准备准备。”
杨起隆呆了一呆,登时血往上涌,一长白皙的面孔霎时间涨得发紫,好一会才缓过劲来,他努力平稳着声调,缓缓道,“我就是朱三太子!!”
林风皱了皱眉头,疑惑的道,“朱三太子??哪个朱三太子?!”
“大明……大明崇祯皇帝……的皇太子!!”杨起隆竭力压抑住自己激愤的心态,让自己的声气变得平静。
“啊——!那真是……荣幸之至!!”林风惊呼一声,随即安慰道,“别紧张,北京现在没人敢把你怎么样!!”
“这个……林将军,不知您是否心向大明?!”即使杨起隆的反应再迟钝,这时候也看出林风是在消遣他了,不过既然话都说到了这份上,感觉再玩虚的好像也没什么用,不如实话实说。
“朱先生,看来您这次来也是劝我投效大明的吧?刚才陈近南先生也是这个意思,”林风敛笑容,正色道,“不过人家好歹还有地盘有军队,投靠过去好像还有点谱,可比您强多了啊!”
“他们?!……篡权的逆臣贼子,怎可与我相提并论?!”杨起隆一拍茶桌,怒形于色。
林风笑而不言,这个家伙看来好像有点神经病,这年月说话是得靠实力的,一个空头皇子用来骗骗傻瓜也就罢了,怎么连我的主意也敢打?
“林将军,我跟你说实话吧,自从先帝殉难之后,本人一直蛰伏民间,手创四郎会,历经多年,幸列祖列宗垂顾,时至今日已有百万会众,散布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中原各地,忠义之士车载斗量,不是本人自夸,只要振臂一呼……”
“咳……咳……朱先生好像呼过了吧?——早些时候您不是联络京城义士举兵而起么?!好像杀入皇宫后被一些太监宫女打败了吧?”林风打断了他的长篇大论,突然问道。
“那是……那是奸细坏事……”仓促之下,杨起隆看上去有点狼狈,面红过耳。
“这些事我也知道,四郎会在北方的确干得不错,杨先生您也算个人物,咱们都实在点吧——您找我有什么事?!”
杨起隆深吸了一口长气,站起身来郑重的朝林风拱了拱手,“如今胡毒流于天下,兵戈起于四方,若将军还是一个汉人的话,还请匡扶我大明社稷,若是将军能率军效忠我大明正溯,待驱除鞑虏,恢复江山之日,这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非将军莫属!!”
林风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这杨起隆,看得他浑身不自在,听完他的话,林风这时已经有百分之九十把握肯定这家伙是个冒牌货,明朝的大官海了去,统兵的要职有经略总制督师大学士什么的,但这个什么“天下兵马大元帅”倒还从来没听说过,很难想像一个受过宫廷教育的皇子在这样严肃的谈判中抛出这么一个说书艺人的专用名词,他摇了摇头,苦笑道,“这个汉人啥时候和大明拉上关系了?您的意思就是说假如我不匡扶大明的话,那我就不是汉人了?这是什么逻辑?——这可就奇怪了,兄弟长这么大,一没借过朱家的钱二不欠朱家的人情,怎么随便来个家伙就跟我说必须得跟这姓朱的混?”
眼见杨起隆怒容满面,仿佛便要挺身而起,林风抬了抬手,示意他坐下,“杨先生别上火,我这边说的是真话,您不爱听我也没办法,跟你说罢,咱们弟兄出生入死,好不容易打下这么一点点地盘,那是绝对不会随随便便交出去的,咱们的前程性命得由咱们兄弟自己做主,谁也别想以一个什么名头过来摘桃子,别说什么大明不大明,天王老子也不行!”林风一边说话,一边微笑着看着杨海生和旁边的一众亲兵侍从。
“不错,大人说得对!!”杨海生立即站了起来,气冲冲的道,“咱们的事咱们自己干,谁也别想过来占便宜!”他一边说话一边左右四顾,客厅里护卫的一众士兵亦是各个神色激昂,点头不止。
杨起隆按捺不住,愤然站起,虽然他早料到了这个结果,但却没想到这个林风讲话如此直接,一点面子也不留,他狠狠的看了林风半晌,从牙齿缝里挤出一句话,“哼哼,本以为将军蓄发易服,是一个忠义之士,想不到也是狼子野心……”
“噌”的一声,不待林风发令,客厅内的几个亲兵同时抽出腰刀,对杨起隆怒目而视,林风坐在椅子上纹丝不动,轻轻摆了摆手,“别紧张、别紧张,把家伙放回去——真没出息,人家说说话咱们就动刀子,传出去不是砸我的招牌么?!”他转过头来,对杨起隆和颜悦色的道,“我说老杨,您在江湖上混了这么久,咋到现在还这么冲动呢?尽说这种少油无盐的废话!来来来,先坐下、坐下,有话慢慢说!”
见林风居然毫无火气,杨起隆不由微微一怔,顺势坐了下来,口中冷笑道,“林将军既然不肯辅助大明,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咱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怎么会没话说呢?我虽然不愿意为大明效力,但现在咱们不都是在打鞑子么?所谓同仇敌忾,合作的机会应该有很多嘛!”林风笑嘻嘻的道,随手一挥,旁边的侍从亲兵除了李二狗之外纷纷退下,“杨兄,您要复兴大明,这个……雄图大志兄弟我是很佩服的,不过我得送您一句逆耳忠言:所谓自家的江山自家打,不能老靠别人嘛——你家太祖爷爷朱元璋席卷天下手创两百年基业,凭的是一刀一枪浴血沙场,可没听说他到处摘桃子啊!”
杨起隆皱了皱眉头,这话确实很逆耳,听得很不舒服,但这次他忍了下来,耐着性子道,“将军所言极是!适才……适才……朱某莽撞了!”
“那兄弟就在这里替您说说大势!”林风站起身来,转头对杨海生和李二狗道,“你们两个四处看看,闲杂人等走远一点,我和杨先生说点正事!”
见林风如此郑重其事,杨起隆也来了精神,待两人在门外警戒之后,林风开口道,“您也看到了,鞑子皇帝和中央朝廷现在都被兄弟我给灭了,现在北方各省乱成一团,杨先生您不是手里有百万会众么?这个……这个该怎么干不用兄弟我提醒吧?!”
杨起隆略一思索,忽然咬了咬牙,仿佛作了一个什么决定,断然道,“实不相瞒,我们四郎会举事之日,就在近期!这次来见将军,本就是为了……这个共商大事!”
“是吧,老实说您想干什么我早知道了,这里我把话说在前头,您若是想在北京、想在我的地盘上拉队伍,兄弟我那是绝对不允许的,”林风笑道,“若是您一定要一意孤行,那就莫怪我同室操戈、手足相残!”
杨起隆狠狠的瞪着他,林风则毫不怯弱,冷冷的和他对视,沉默良久,杨起隆移开目光,颓然拱手道,“那……望将军有以教我!”
“我知道您在北京下过很大功夫,恐怕就连我的部队里,您也有不少人吧?不过所谓时也命也,这回被我占了先机,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林风笑道,“兄弟我之所以现在跟您敞开了说,也是不想咱们汉人自己打自己,让鞑子看笑话!”
杨起隆苦笑道,“那又如何?将军不许我举事,我还有什么办法呢?!”
林风奇道,“怎么会没办法呢?四郎会不是在北方各省都有堂口么?不在北京举事有什么关系?您可以去山西、可以去河南山东啊,现在鞑子的各个总督巡抚都乱了手脚,兄弟我这边树大招风,吸引了他们所有的注意力,这难道不比在北京的机会更好么?!”
杨起隆皱眉道,“可是……京畿之地光有兵甲,兼之钱粮丰盛,我恐怕其他地方……实不相瞒,我们四郎会虽然存了些军饷,但无盔少甲,器械短缺啊!”
“呵呵,早知道您看上了北京的库房,”林风哈哈大笑,豪爽的挥了挥手道,“如果杨先生能给我林某人一个面子,不在北京举事,那我也自当投桃报李,这样罢,我支援您五十万两白银和五千套甲胄兵器——这下您满意了吧?!”
杨起隆身躯一震,银子倒也罢了,那精良的军械可是无价之宝,他大大的吞咽了一口唾沫,站起来对林风深深一礼,感激的道,“多谢将军!!我……我朱某人若有成事之日,绝不忘将军今日之慷慨!”
见林风微笑不语,杨起隆心中忽然浮起一丝奢望,他略一犹豫,吞吞吐吐的道,“听说……听说将军手中有不少大炮火器……”
林风眉头一皱,这个家伙还得陇望蜀,真是贪心不足,“大炮嘛,不是兄弟我不想给,这个东西不比兵器盔甲,不好搬运……”他想了想,“若是杨先生能举事成功,有了地盘之后可以来找我——不过到时我可不会白送了,您得拿真金白银来换!”
杨起隆略微有些失望,但亦在意料之中,见林风并未把话说死,他欣然道,“也好!——依将军看来,这北方诸省之中,哪里举事最好呢?!”
林风略一沉吟,缓缓道,“自三藩起兵以来,康熙朝为平定战乱自然多方筹措军资,故此北方苛政久矣,先生久在北方也应该知道,八旗圈地之后,黄河以北流民遍地,百姓无衣无食,可以说无一处不可举事,”见杨起隆有些失望,林风笑道,“我料现在肯定更为不堪,这次兄弟杀入北京,天下震动,北方诸省定然惊骇万分,不得不整军备战——若整军备战定然需要大批粮饷,若要大批粮饷则不得不再行苛酷百姓,所谓官逼民反,杨先生您就等着看吧,不出数月,我料大乱将起!”
杨起隆精神振奋,鼓掌叹道,“将军大才!!”
“大才当不起,杨先生,若四郎会真要举事,我倒建议你在河南搞,那边黄河泛滥,十年九灾,民生本已凋枯,若有苛政定然比别处更易响应!”
杨起隆呆了一呆,掉过头来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林风,“将军何出此言?那河南四战之地……我恐怕……得之而不易经营吧?!”
林风一哂,“杨先生你不是糊涂了吧?您起兵可不是要割据称王,是要恢复大明江山的,河南虽然是四战之地,难道北京不是么?——你看我现在不是四面受敌?北有山海关,南有直隶总督,近处还有天津卫扼我咽喉,但我却认为我北可攻略辽东,南下可入保定、下山东,那河南也还不是一样,所谓事在人为,若您真有凌云之志,那就拿出几分本事来罢!!”
这话如醍醐灌顶,杨起隆登时醒悟过来,当下一拱到地,诚挚的道,“将军所言极是,若据河南,自可略山西、取陕西,朱某受教了!!”
他直起身子,意气昂扬的道,“我与将军南北呼应,大事可成!”
第六节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混乱之后,京师的局势在大体上稳定下来,至少从表面上看来,各个商铺已经恢复营业,然而谁都知道,战争迫在眉睫,此间粮价飞涨,一石白米竟卖到白银二两五钱,各种生活物资如布匹、油、盐等也随之上浮,一时间北京哀鸿遍野,民生凋枯。这令林风等人大为头痛,不得不在作好战争准备的同时,抽出精力来应付这场因为恐慌而产生的经济危机。
虽然江南漕运已经断绝,但情况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糟糕,北京豪门富户极多,他们大都囤有足够的粮食,而且林风手头也掌握着康熙遗留下的几个大粮仓,在短时间内北京并无乏粮之忧,其实现在的危机只人们自行恐慌,让那些粮商推波助澜钻了空子而已。
汉军在这场危机中表现得非常强硬,可以说用铁血来形容,实际上林风及他的一众手下对此也相当愤怒,眼看就要上阵打仗了,这些黑心的商人还赶着拖后腿,简直就是活得不耐烦了,林风心下纳闷,难道这些人以为他们的脑袋会比砍刀硬朗么?既然你不让我们好过,那你也别想痛快,经过一阵商议之后,李光地和陈梦雷分别拉拢了一些商人中的动摇派,随即开始了全城戒严,大批军队立即冲入各个米店将这帮家伙全家逮捕。在经过一番恐吓威胁之后,米价在商人的努力下慢慢平抑,与此同时,在李光地的全盘统筹下,通州粮仓的粮食也被有计划的分批运入城内,在某种程度上稳定了人心。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在北京入伍的那一万新兵在这次危机中尝到了甜头,在林风的坚持下,李光地主持的军政府无偿为军属提供了一批粮食也银两补贴,这种区别对待虽然引起了一些不满,但在军队中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那些新兵也因此感激涕零。
其实这段时间汉军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军事行动,但也并不是什么事都没干,军队在拼命训练的同时,也拉出去打了几场小仗,目标是顺天府管辖内的十几个县城,这个过程与打丰台大营和打通州大同小异,严格来说并不算什么战斗,因为这些县城的大部分官员早已逃亡,剩下没走的也不是什么忠臣,赵广元的那几千骑兵虽然训练得不是很好,但轰隆隆跑起来也实在是很吓人,当把队伍排好拖出大炮轰得两下,这些县城也顺理成章的立即陷落。此后汉军骑兵的活动范围渐渐扩展,向北和山海关遥遥对峙,向南则对天津卫步步进逼。
陈梦雷这些时候在情报以及宣传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才华,在林风看来这个家伙确实是很有潜力,如果好好培养锻炼一下成为戈培尔式的人物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在林风亲自指点授意下,陈梦雷迅速领悟了工作要点,这段时间他利用上次大宣传的机会组织了一个非常实用的班底,一些以戏班子、相声演员以及其他卖艺人为主力的工作队活跃在京城的各个角落,以各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扩大汉军的影响,几场小规模攻打县城的战斗在他夸张宣传下俨然成为巨大的胜利,在侧面帮助林风迅速稳定北京的政治局势。
当京城陷落康熙皇帝殉难的消息传出去之后,清庭的统治立即进入了一个乱糟糟的无序状态。北方各省的封疆大吏一开始并不大相信这个消息,不过当这个流言一而再再二三的被人证实后,他们以及他们所领导的官僚集团发生了大面积的恐慌,很多省份上上下下的政治生活在短时间内乱了套,官员们对此手足无措,从传统理论上来说现在首先要做的事当然就是勤王京师,夺回京城为先帝复仇,不过要夺回京师必定要集合大军,这个大军如何集合法、集合之后谁来牵头掌权就成为北方官僚体系争论的焦点。
清庭的官僚机构相当有意思,八旗满人的优越性自然是摆放在第一位,重要的职务大都由满人充当,个别复杂点的设立两个头目,一则称满大人,一则称汉大人,而其他中下层的官员又以汉族官员为主力军,在有皇帝以及中枢朝廷的情况下,这个模式似乎运转得还算不错,但现在一旦失去了中央的权威之后,很多方面的配合就出了问题,这时北方的几个省份首脑都是汉人,在这个非常时期八旗官员们一夜之间忽然萌发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想法,于是在应变措施以及工作态度上就出现了很多不同意见,一些小小的争执此起彼伏,虽然以前大家都是同僚而且文武分工不同,但现在说到谁当老大的时候自然大家都不会让步,八旗的军官们自我感觉具有领袖资格,但汉族的一众巡抚文官也觉得现在朝廷危机宝器蒙尘,大家一殿为臣那就应当不分你我平起平坐。
除了各省的内部纠纷之外,省份和省份之间也似乎有些尴尬,因为自三藩之乱后,北方各地的驻军被抽调一空,若是会攻京师剿灭叛匪的话,一省一地的力量自然是不够的,但这个时候大家都是一方大员,谁也没办法命令谁,眼看这叛匪在京师逍遥但硬是只能干着急,于是驿站之间快马如云,各省官道上公文乱飞。
其他地方还好一点,至少叛军离他们还远得很,但直隶总督佟大纲却急得满嘴是泡,他的行辕驻地就在保定,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京师叛军的骑兵可以说是朝发夕至,但这个时候他手头的机动部队少得可怜,总督大营包括驻防八旗连同绿营军也不到三千人,而且多是老弱病残,此外还粮饷两缺,辖区内其他各个县城也没什么军队,大都只有百多人的治安汛营兵,即使抽出来恐怕也不会管用,唯一能指望的就只有天津卫的那三千多人马,但那边比自己似乎更为危机,求援的文书已经发了不下几百封,他也实在是不好意思把他们调过来保卫行辕,眼下时局未明,天津乃中原重镇,不战而逃任谁也说不过去,若是自己这次轻言放弃,日后朝廷大军打了回来,恐怕第一个就要砍了自己的脑袋。
佟大纲没有逃跑的打算,虽然他胆子不大但到底也是康熙的舅舅,身为皇亲国戚自然有很高的觉悟,面对如此危机也只好干挺着,他日复一日的彷徨着、忧虑着,不断的签发各种求援文书,快马一匹接着一匹,奔向河南、山西、山东甚至陕西和南方前线。
当南方大军接到这个消息时京城已经陷落了半个多月了,与皇帝殉难同时传来的还有这几个统兵亲王全家遇难的噩耗,安亲王岳乐和简亲王喇布因为年纪比较大的关系,当场就昏厥了过去,而康亲王杰书则好一点,虽然万分悲痛却也挺了过来,此后六军缟素,为先帝发丧。
军事危机同时到来,南方的耿精忠原本打定主意投降,但一听到这个消息则立即宣布停止谈判事宜,下令福建的耿军重振防线,尚之信则马上重新叛乱,斩杀了清庭派去的监视官员,而吴三桂则更时喜出望外,这段时间清军的攻势加剧,他在江西以及陕西战场上连吃了几个大亏,眼见形势日渐危机却突然传来了这么一个好消息,当下召集谋士大将欢宴庆祝,议论下一步的进军计划。
最倒霉的是刚刚投降的洞庭水师,本来他们弃吴三桂而降清是顺应天命,这回却变得有些尴尬,在接到康熙身亡京城失陷的消息后这支强劲的内河水军立即发生了内讧和哗变事件,一夜之间全军溃散,清军进军长江以南的水上凭靠顿时昨日黄花,原本的战场优势完全消失。
但这个时候清军还来不及痛惜水军,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这个谁来继承皇帝宝座的问题自然马上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皇帝这个东西比较特别,虽然万分重要但任职要求却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必须是皇室成员,而且与直系血缘越近越好;第二,拥有一根健康活泼的**。可以说只要满足以上两点要求,那就在理论上有成为皇帝的可能。而现在的情况似乎比较简单,因为林风在北京大砍大杀,爱新觉罗家的男人留在北方的再没有活口,这边有资格问鼎帝座的就只剩下了三个人,就是康亲王杰书、安亲王岳乐和简亲王喇布。
可以想像,以三位王爷对大清的感情,自然谁都不肯放弃这个力挽狂澜的机会,虽然安亲王岳乐和简亲王喇布年纪大了点,但到底武将出身,身体方面也还着实硬朗,自觉再为大清贡献个几十年并无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想放弃也不行,这回他们出征时身边都带了不少子侄,年轻人雄心勃勃血气方刚,各个都很有想法,所以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后代,他们都得博上一把。
康亲王杰书本来没什么想法,他是代善一系的铁帽子王,从家族传统来说一向游离于政争之外,对皇帝这个位子不太感冒,不过现在形势与过去大不相同,眼看这两个老家伙都快入土了却还蠢蠢欲动也不禁心中有气——都是爱新觉罗家的子孙、同为努尔哈赤的后代,你们这两个老家伙都想更进一步,那我年富力强的为什么就不可以?何况他此刻坐镇仙霞岭,手握十四万马步大军,还有浙江巡抚李之芳全力支持,实力不见得比他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