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原来他也惦记着这事,君瑶说:“如果他真不是萧婷的哥哥呢?”
“那又如何?”明长昱不以为意,“寻一个人不算太难,只要有名有姓,还能知道出处,找一找总能找到的。”
君瑶欲言又止,若找人这么简单,为何她找了兄长这么多年,依旧杳无音讯?
这时,明昭带着人恭敬地入了门,也不避开君瑶,低声说道:“属下不辱使命,探入晋州城粮仓,发现粮仓全是空的。”
明长昱神色一凜,周身的气息陡然压低:“你确定?”
那侍卫拱手,笃定道:“属下看得清清楚楚,晋州城的几处粮仓没有多少存粮,与往年上报的情况根本不符!”
明长昱面色如霜,眼神也变得冷厉,交代明昭道:“此事需立即上报圣上,记住,秘密行事,不能让任何人发现。”
明昭颔首,等着明长昱继续吩咐。
明长昱拿出今日从晋县仓库中夹带出的茶叶包,交给明昭,说道:“找人看看这些茶叶。”
明昭这才与侍卫转身出门。
君瑶却依旧处于空粮仓的震惊中:“晋州不是只有茶业艰难吗?为何连其他粮食都没有?”
偌大一个州郡的粮仓,怎么会没有粮食?这么多粮食哪儿去了?难道晋州的官员监守自盗,将粮食私吞了?这显然不太可能,这么多年的存粮,全部陡然清空是绝对艰难的,而快速将存粮消耗处理或贩卖了,也不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所以这里头牵连的人,耗费的时间,足以让人震撼!
明长昱双手缓缓握拳,在青筋冒起之前,克制地放松下来,说道:“茶叶,你看那晋县仓库里的茶叶,也不知是真是假。我说过,晋州茶税案,只是一个幌子,这里头还有更大的阴谋。”
君瑶默然,已不知该就此说些什么,她问:“那接下来该怎么办?”
明长昱将桌上残余的茶叶捻在指尖,低声道:“去探一探县丞岳东的住宅。”
君瑶颔首:“好,我也去。”
明长昱摇头:“你好好休息,我很快就回。”
他在此前,就已经让人去探查过县丞岳东的住宅,但毫无收获。明长昱并非不相信手下那些人的能力,而是县丞岳东的死有蹊跷,岳东此人关系简单,若他有可留于世间的东西,除了自己家,大约没有别的地方。
茶税之案不是一天两天了,作为在晋县任职多年的人,他是否会注意到什么,所以才被人杀害?
晋州以及晋县的人,将县丞岳东的大部分文书和物品收缴查抄,明长昱就算点名要查,大概也是被粉饰过的,查不出所以然来,所以,如今仅剩的查探之处,就是岳东的住宅。
岳东的住宅已经被封了,外头还有人看守着,白天有人巡逻,晚上进入查探,才不会惊动人。
君瑶算得上是明长昱的帮手,查案之事,她几乎从来不落,明长昱只是担心她的伤,并不担忧她会节外生枝,在她坚持之下,还是带着她去了。
晋县的宵禁松很多,避开巡逻的耳目,明长昱轻轻松松带着君瑶入了县丞岳东的住宅。看守的人都在门外,夜里惫懒放松了警惕,找了个避风的地方,点了火堆取暖。住宅内漆黑幽深,死寂无声。
宅子不大,但院子里的花草都打理得很好,相互掩映着,还算隐蔽。君瑶与明长昱直接进入了书房,开始慢慢地查找。书房连着卧室,只用一道竹帘隔开,房内的布置也很简单,看起来这位县丞的生活也十分简朴,君瑶几乎找不到可检查的地方。
她摸索着,走在明长昱身边,将床柜桌案房梁都摸了一遍,终于无所发现后,与明长昱一同在桌案前坐下。
明长昱摸了摸她的手,轻轻地替她揉搓:“冷不冷?”
“不冷,”君瑶摇摇头。
“这房间里,当真没什么东西了,那些衣物用品,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东西。墙上、木头上也没留下字迹,也没有血迹。这里不仅被查抄过,应该还被清理过。”君瑶说。
她的手已经暖了,轻轻地收回手来,黑暗中,胳膊无意间碰到桌上的灯盏,明长昱眼疾手快地扶住,将灯盏移开。
“嗯?”灯盏的触感令明长昱微微讶异,他再次摸了摸灯罩,确认了心中的想法,说:“这灯盏的灯罩,用的是极好的缎面,不怎么透光。”
灯罩不透光还怎么照明?灯罩多用纸或者绢,因为透光性好,上头还能绘制各种各样的图案。而县丞岳东的这盏灯,灯罩有些厚,还有些凹凸不平。
明长昱点燃打火石,借着光观察这灯盏,没发现灯罩里有夹层,灯台也是最普通的铜台,灯内放着一支蜡烛。
难道是蜡烛里有乾坤?明长昱将蜡烛取出来,用刀切成两段,仔细观察烛心,终于发现端倪。
蜡烛的烛心,都包裹着灯草,但这支蜡烛的内芯却是黄色的,甚至有淡淡的臭味。
“这是什么蜡烛?”君瑶好奇地问,难道蜡烛有毒?
明长昱沾了些蜡烛内的黄色粉末,放到鼻尖闻了闻,说道:“这是硫磺粉。”
“硫磺粉,在蜡烛里放硫磺粉做什么?”君瑶不解。
明长昱将蜡烛重新放回灯盏里,再次仔细检查了这盏有些怪异的灯,然后用布包好,说道:“回驿站仔细告诉你。”
君瑶有些激动,仿佛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她十足地期待着回驿站之后明长昱告诉她谜底。
驿站的灯光溶溶明亮,那盏从县丞岳东家中带回的灯被放到灯光底下。乍一看,这是一盏极其普通的灯,若不注意,也不会去探究它是否透光,光线是否明亮,所用的灯罩缎面是否贵重。而今君瑶认真地观赏这盏灯,发现灯罩上一面用墨绘制着几株茶树,茶树枝繁叶茂,欣欣向荣。灯罩另一面,也是绘着茶树,但这一面的茶树稀疏凋零,枯萎垂死。
君瑶期待地看着明长昱:“这盏灯有什么问题?”
明长昱将灯罩揭开,点燃蜡烛后,把灯罩罩回去。
“我也不知我推测得是否对,但这支蜡烛显然是被融化后重新凝固的,里头还特意掺了硫磺,硫磺燃烧起来,会冒出黄色的烟雾。”
似要印证他的说法,蜡烛燃烧不久后,立刻冒起黄色的烟雾,烟雾久久地被困在灯罩里,绕着灯罩内部旋转缭绕,随后从灯罩上方升起,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
明长昱将君瑶拉开一些,说:“仔细看。”
君瑶几乎目不转睛地盯着,蜡烛持续燃烧,黄色的烟雾熏熏缭绕,停留在灯罩里,将灯罩里里外外熏了一遍,连房间里都熏着一股硫磺的味道。不久后,那灯罩上的墨色茶叶图画,竟渐渐褪色了,白色的灯罩泛着淡淡的黄色。
面对她惊疑的目光,明长昱说道:“硫磺熏过的东西,会褪色。这灯罩被硫磺熏过了,上头的颜色就退了。”顿了顿,他解释道:“我幼时与皇帝见过一个老宫女,那宫女不小心弄脏了主子的衣裳,怕被责罚,就用了这样的方法将衣物上的脏污去掉。我行军大战时,也用过此法,制造烟雾扰乱敌军视线。”
君瑶没想到硫磺还有这样的用处,她捂住鼻子,盯着那盏灯:“那这盏灯有什么玄机?我看着也挺普通,上头什么都没有。”
明长昱打开窗户通风,等烟雾散去之后,才与君瑶坐在案前仔细观察这盏已经被熏得褪色的灯。
灯罩外没什么都没有,明长昱换了一支正常的蜡烛,再将灯点燃,灯光无法完全照透灯罩,却照出灯罩内模糊的影子,影子似蚊虫的细腿,勾画相连,仔细看,似乎是一行小字——是用极细的线,绣在灯罩里面的。如果不将灯罩外的墨色褪去,灯光无法照透灯罩,根本无法发现。
所以,这难道就是岳东留下的线索?
明长昱将灯罩拆下,将其放在灯前,让光透过,以便看清里头细如发丝的字。灯罩内共有三行小字,并未排列在一起,而是不规则地分布在先前墨色茶叶之处。
“云从日中来,西珠不如东方贝,有口问青天。”君瑶将灯罩内的句子念出来,不解地问:“这是什么意思?”
这三句话,如诗而非诗,也不是文章,没有规矩,更看不懂句意,恐怕只有县丞岳东才明白这里头的含义。但若说这三句话没有意思,为何县丞岳东要大费周章的设计这个点燃就会褪色的灯罩?
明长昱沉默着,在她念出那三句话后,就将灯罩收了起来,君瑶急于知道真相,下意识伸手去夺,动作不由大了些,扯到腰上的伤,疼得倒抽一口凉气。
明长昱立即扶住她坐好,让人去将周大夫请来。
“不用,”君瑶本就觉得自己伤快好了,不愿意惊动旁人。
谁知明长昱深深凝着她半晌,猝不及防掀开她的衣服检查,发现她腰上缠裹的纱布渗着淡淡的血。他面色陡然一沉,将她抱到床上,不由分说立即让人去请大夫。
君瑶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听明长昱向周大夫讲述自己的伤情。这两日,她尽量少活动腰部,可是行动时难免会忽略,疼了才知道小心。周大夫叮嘱道:“还是少活动,多休息,等伤愈合完好后再行动。”
君瑶哪里坐得住,若让她窝着不动,她就会浑身难受。
明长昱退了一步,说道:“至少等伤口不会再牵动流血,你再活动也不迟。”他按住她的肩膀,让她安心地躺好,再次劝说道:“否则伤情一直不好,对你对案情,都没有任何好处。”
他将她有些松掉的纱布固定好,看着她喝了药,然后她因药性睡熟后,才放心地离开,去办晋县的事。
县丞岳东留在灯罩上的三句话,是再寻常不过的字谜,且这字谜极其简单,但凡对字谜有过浅显了解的人,都能猜得出。难道岳东真是想留下线索?还是想故意制造混乱?如今此人是生是死还没定论,说不准他现在也蛰伏在某处,伺机等候着下一次行动。
明长昱回了自己的房间,将明昭唤来:“事情安排妥当了吗?”
“安排好了。”明昭颔首,“侯爷可还有事?”
明长昱将灯罩递给他,问道:“你怎么看?”
明昭看过那几行小字后,有些诧异:“这……怎么可能?侯爷的意思是,让我再去深查知县?”
“不用,”明长昱摇头,“若他真的有问题,早晚会露出破绽的。”沉吟着思索了会儿,说:“吏部的脚色上记录着,晋县这一任的知县吴学元是粤州人,听闻那里的人,时常讲不好官话,即使会讲,也会带着口音。你不妨让人去吴学元的老家去打听打听,最好要找到他的老师。”
明昭明白明长昱所思虑的事情,毫不犹豫地应下。
周大夫听了明长昱的吩咐,调整了君瑶的药方,使得君瑶这一夜睡得很好,天大亮之后她依旧还睡着。明长昱让人寻了个小丫头来,十二三岁,乖巧天真,干活勤快,这两日专门照顾君瑶,照顾得好,还可带着这小丫头回京。小丫头无父无母,从小就被人卖来卖去,一听可以去京城,顿时打气二十分精神来照顾君瑶,丝毫不敢马虎。
这小丫头没名字,就叫小丫头。被人领进驿站后,等在君瑶门口,好容易君瑶醒了,立即上前向君瑶问好。
君瑶懵了一会儿,搞清楚小丫头的来历,问:“呃,侯爷呢?”
小丫头是没有机会见侯爷的,笑着一张脸,甜甜地说:“不知道。”
君瑶去了正堂,打听清楚后才知道明长昱去了晋州仓库,而且走得很急。据说,昨夜看守仓库的人擅离职守,点燃火盆去潮,却没想到火盆的火苗烧到粮食,很快燃起了熊熊大火,两个大仓库很快就火吞噬,没能抢救过来,连看守的人也被活活烧死在仓库里。
君瑶听得胆战心惊,第一时间就想冲出去查看仓库,小丫头见状立刻拦住她:“公子,你不能去,否则我就要挨打了!周大夫说了,让你好好养伤,否则就把你关起来。”
君瑶快速冷静下来,找了位置坐着思索。仓库失火,明长昱去查看理所当然,而她就算现在赶过去,也不能有所帮助。既然是养伤,就最好等着明长昱的消息。
这一等,就等到午时,明长昱还未回来,倒是等来了李青林。
李青林是来找明长昱的,可惜明长昱刚好不在。他这两日查看晋州的防御工程,除了应对晋州的人和物,几乎足不出户,因身体不好,做完公务之后,就调理修养,是以到现在也不知晋州仓库失火之事,更不知道明长昱已经外出之事。
他听闻君瑶伤情没大好,就顺道来看看。
“我在院中捡到一只鸟,看样子是受伤了,把它养在笼子里,用温暖的棉花给它保暖,喂它吃些细碎的谷物,看起来精神些了。”他捡了几句闲言来说。
君瑶轻笑:“正好,说不定等它养好了伤后,就可以飞走了。”
李青林不以为然:“说不定等它的伤好后,就舍不得走了。”
“为什么?”君瑶不解。
李青林说:“它于危难时得人相救,从此生活在金丝笼里,过得是锦衣玉食,保温不愁,伤好之后,哪里还舍得飞走?岂不知笼子外的世界,又危险又艰辛,每日因食物奔波,还会被天敌捕食。”
君瑶愣了愣:“既然这样,你何必把它救活?”
“救它是我的本心,但困住它不是我的本意。”李青林淡若清风地笑了笑,“何况,困住它的不是樊笼,而是它自己。”他轻轻地揉搓着衣袖,抿着苍白的唇,轻声道:“这世间,其实有许多人,活在樊笼里。身不由己,不得自由。”
君瑶隐约听出他话中尚有深意,却没有深究的念头。她见他手遍放着几页册子,问道:“你来找侯爷何事?”
李青林黯然看她一眼,伸手按了按那些册子,说道:“这是防御工程的册子,里头有些问题想不明白,想来请教侯爷。”
君瑶点点头,这不在她的公务范畴内,所以不便置喙。
小丫头看了看天色,提醒君瑶道:“快过正午了,公子要按时吃饭吃药啊。”
君瑶失笑,同时邀请李青林留下来吃饭。李青林只好转头去告诉何三叔:“去跟院子里的人说,我不会去吃午饭了。”
何三叔转身去带话,回来时李青林与君瑶已经坐在小案前了。这两人都有伤病,吃饭的时候还要先吃药,何三叔也让人将药给李青林带了过来,躬身放到李青林手边。
“公子,先喝药再吃饭吧。”他放好药,收回手,恰好一本册子从他袖中掉了出来,落在君瑶脚边。
君瑶俯身去捡,正好将册子外封的字看清楚:晋州流放徭役登记册。
“这是什么?”她问道。
李青林默然盯住何三叔,眼神沉默,何三叔视而不见,微微低头,回答君瑶:“这是近几年流放到此地的流放者的情况。”
君瑶端着药碗的手轻轻一颤,微烫的药汤溅在手背上,刺痛,君瑶却木着脸,似无所感知。
“你没事吧?”李青林倾身过来,要查看她的手背。
君瑶把碗放下,僵硬地将手藏进袖口中:“没事。”
</div>
</div>
“那又如何?”明长昱不以为意,“寻一个人不算太难,只要有名有姓,还能知道出处,找一找总能找到的。”
君瑶欲言又止,若找人这么简单,为何她找了兄长这么多年,依旧杳无音讯?
这时,明昭带着人恭敬地入了门,也不避开君瑶,低声说道:“属下不辱使命,探入晋州城粮仓,发现粮仓全是空的。”
明长昱神色一凜,周身的气息陡然压低:“你确定?”
那侍卫拱手,笃定道:“属下看得清清楚楚,晋州城的几处粮仓没有多少存粮,与往年上报的情况根本不符!”
明长昱面色如霜,眼神也变得冷厉,交代明昭道:“此事需立即上报圣上,记住,秘密行事,不能让任何人发现。”
明昭颔首,等着明长昱继续吩咐。
明长昱拿出今日从晋县仓库中夹带出的茶叶包,交给明昭,说道:“找人看看这些茶叶。”
明昭这才与侍卫转身出门。
君瑶却依旧处于空粮仓的震惊中:“晋州不是只有茶业艰难吗?为何连其他粮食都没有?”
偌大一个州郡的粮仓,怎么会没有粮食?这么多粮食哪儿去了?难道晋州的官员监守自盗,将粮食私吞了?这显然不太可能,这么多年的存粮,全部陡然清空是绝对艰难的,而快速将存粮消耗处理或贩卖了,也不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所以这里头牵连的人,耗费的时间,足以让人震撼!
明长昱双手缓缓握拳,在青筋冒起之前,克制地放松下来,说道:“茶叶,你看那晋县仓库里的茶叶,也不知是真是假。我说过,晋州茶税案,只是一个幌子,这里头还有更大的阴谋。”
君瑶默然,已不知该就此说些什么,她问:“那接下来该怎么办?”
明长昱将桌上残余的茶叶捻在指尖,低声道:“去探一探县丞岳东的住宅。”
君瑶颔首:“好,我也去。”
明长昱摇头:“你好好休息,我很快就回。”
他在此前,就已经让人去探查过县丞岳东的住宅,但毫无收获。明长昱并非不相信手下那些人的能力,而是县丞岳东的死有蹊跷,岳东此人关系简单,若他有可留于世间的东西,除了自己家,大约没有别的地方。
茶税之案不是一天两天了,作为在晋县任职多年的人,他是否会注意到什么,所以才被人杀害?
晋州以及晋县的人,将县丞岳东的大部分文书和物品收缴查抄,明长昱就算点名要查,大概也是被粉饰过的,查不出所以然来,所以,如今仅剩的查探之处,就是岳东的住宅。
岳东的住宅已经被封了,外头还有人看守着,白天有人巡逻,晚上进入查探,才不会惊动人。
君瑶算得上是明长昱的帮手,查案之事,她几乎从来不落,明长昱只是担心她的伤,并不担忧她会节外生枝,在她坚持之下,还是带着她去了。
晋县的宵禁松很多,避开巡逻的耳目,明长昱轻轻松松带着君瑶入了县丞岳东的住宅。看守的人都在门外,夜里惫懒放松了警惕,找了个避风的地方,点了火堆取暖。住宅内漆黑幽深,死寂无声。
宅子不大,但院子里的花草都打理得很好,相互掩映着,还算隐蔽。君瑶与明长昱直接进入了书房,开始慢慢地查找。书房连着卧室,只用一道竹帘隔开,房内的布置也很简单,看起来这位县丞的生活也十分简朴,君瑶几乎找不到可检查的地方。
她摸索着,走在明长昱身边,将床柜桌案房梁都摸了一遍,终于无所发现后,与明长昱一同在桌案前坐下。
明长昱摸了摸她的手,轻轻地替她揉搓:“冷不冷?”
“不冷,”君瑶摇摇头。
“这房间里,当真没什么东西了,那些衣物用品,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东西。墙上、木头上也没留下字迹,也没有血迹。这里不仅被查抄过,应该还被清理过。”君瑶说。
她的手已经暖了,轻轻地收回手来,黑暗中,胳膊无意间碰到桌上的灯盏,明长昱眼疾手快地扶住,将灯盏移开。
“嗯?”灯盏的触感令明长昱微微讶异,他再次摸了摸灯罩,确认了心中的想法,说:“这灯盏的灯罩,用的是极好的缎面,不怎么透光。”
灯罩不透光还怎么照明?灯罩多用纸或者绢,因为透光性好,上头还能绘制各种各样的图案。而县丞岳东的这盏灯,灯罩有些厚,还有些凹凸不平。
明长昱点燃打火石,借着光观察这灯盏,没发现灯罩里有夹层,灯台也是最普通的铜台,灯内放着一支蜡烛。
难道是蜡烛里有乾坤?明长昱将蜡烛取出来,用刀切成两段,仔细观察烛心,终于发现端倪。
蜡烛的烛心,都包裹着灯草,但这支蜡烛的内芯却是黄色的,甚至有淡淡的臭味。
“这是什么蜡烛?”君瑶好奇地问,难道蜡烛有毒?
明长昱沾了些蜡烛内的黄色粉末,放到鼻尖闻了闻,说道:“这是硫磺粉。”
“硫磺粉,在蜡烛里放硫磺粉做什么?”君瑶不解。
明长昱将蜡烛重新放回灯盏里,再次仔细检查了这盏有些怪异的灯,然后用布包好,说道:“回驿站仔细告诉你。”
君瑶有些激动,仿佛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她十足地期待着回驿站之后明长昱告诉她谜底。
驿站的灯光溶溶明亮,那盏从县丞岳东家中带回的灯被放到灯光底下。乍一看,这是一盏极其普通的灯,若不注意,也不会去探究它是否透光,光线是否明亮,所用的灯罩缎面是否贵重。而今君瑶认真地观赏这盏灯,发现灯罩上一面用墨绘制着几株茶树,茶树枝繁叶茂,欣欣向荣。灯罩另一面,也是绘着茶树,但这一面的茶树稀疏凋零,枯萎垂死。
君瑶期待地看着明长昱:“这盏灯有什么问题?”
明长昱将灯罩揭开,点燃蜡烛后,把灯罩罩回去。
“我也不知我推测得是否对,但这支蜡烛显然是被融化后重新凝固的,里头还特意掺了硫磺,硫磺燃烧起来,会冒出黄色的烟雾。”
似要印证他的说法,蜡烛燃烧不久后,立刻冒起黄色的烟雾,烟雾久久地被困在灯罩里,绕着灯罩内部旋转缭绕,随后从灯罩上方升起,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
明长昱将君瑶拉开一些,说:“仔细看。”
君瑶几乎目不转睛地盯着,蜡烛持续燃烧,黄色的烟雾熏熏缭绕,停留在灯罩里,将灯罩里里外外熏了一遍,连房间里都熏着一股硫磺的味道。不久后,那灯罩上的墨色茶叶图画,竟渐渐褪色了,白色的灯罩泛着淡淡的黄色。
面对她惊疑的目光,明长昱说道:“硫磺熏过的东西,会褪色。这灯罩被硫磺熏过了,上头的颜色就退了。”顿了顿,他解释道:“我幼时与皇帝见过一个老宫女,那宫女不小心弄脏了主子的衣裳,怕被责罚,就用了这样的方法将衣物上的脏污去掉。我行军大战时,也用过此法,制造烟雾扰乱敌军视线。”
君瑶没想到硫磺还有这样的用处,她捂住鼻子,盯着那盏灯:“那这盏灯有什么玄机?我看着也挺普通,上头什么都没有。”
明长昱打开窗户通风,等烟雾散去之后,才与君瑶坐在案前仔细观察这盏已经被熏得褪色的灯。
灯罩外没什么都没有,明长昱换了一支正常的蜡烛,再将灯点燃,灯光无法完全照透灯罩,却照出灯罩内模糊的影子,影子似蚊虫的细腿,勾画相连,仔细看,似乎是一行小字——是用极细的线,绣在灯罩里面的。如果不将灯罩外的墨色褪去,灯光无法照透灯罩,根本无法发现。
所以,这难道就是岳东留下的线索?
明长昱将灯罩拆下,将其放在灯前,让光透过,以便看清里头细如发丝的字。灯罩内共有三行小字,并未排列在一起,而是不规则地分布在先前墨色茶叶之处。
“云从日中来,西珠不如东方贝,有口问青天。”君瑶将灯罩内的句子念出来,不解地问:“这是什么意思?”
这三句话,如诗而非诗,也不是文章,没有规矩,更看不懂句意,恐怕只有县丞岳东才明白这里头的含义。但若说这三句话没有意思,为何县丞岳东要大费周章的设计这个点燃就会褪色的灯罩?
明长昱沉默着,在她念出那三句话后,就将灯罩收了起来,君瑶急于知道真相,下意识伸手去夺,动作不由大了些,扯到腰上的伤,疼得倒抽一口凉气。
明长昱立即扶住她坐好,让人去将周大夫请来。
“不用,”君瑶本就觉得自己伤快好了,不愿意惊动旁人。
谁知明长昱深深凝着她半晌,猝不及防掀开她的衣服检查,发现她腰上缠裹的纱布渗着淡淡的血。他面色陡然一沉,将她抱到床上,不由分说立即让人去请大夫。
君瑶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听明长昱向周大夫讲述自己的伤情。这两日,她尽量少活动腰部,可是行动时难免会忽略,疼了才知道小心。周大夫叮嘱道:“还是少活动,多休息,等伤愈合完好后再行动。”
君瑶哪里坐得住,若让她窝着不动,她就会浑身难受。
明长昱退了一步,说道:“至少等伤口不会再牵动流血,你再活动也不迟。”他按住她的肩膀,让她安心地躺好,再次劝说道:“否则伤情一直不好,对你对案情,都没有任何好处。”
他将她有些松掉的纱布固定好,看着她喝了药,然后她因药性睡熟后,才放心地离开,去办晋县的事。
县丞岳东留在灯罩上的三句话,是再寻常不过的字谜,且这字谜极其简单,但凡对字谜有过浅显了解的人,都能猜得出。难道岳东真是想留下线索?还是想故意制造混乱?如今此人是生是死还没定论,说不准他现在也蛰伏在某处,伺机等候着下一次行动。
明长昱回了自己的房间,将明昭唤来:“事情安排妥当了吗?”
“安排好了。”明昭颔首,“侯爷可还有事?”
明长昱将灯罩递给他,问道:“你怎么看?”
明昭看过那几行小字后,有些诧异:“这……怎么可能?侯爷的意思是,让我再去深查知县?”
“不用,”明长昱摇头,“若他真的有问题,早晚会露出破绽的。”沉吟着思索了会儿,说:“吏部的脚色上记录着,晋县这一任的知县吴学元是粤州人,听闻那里的人,时常讲不好官话,即使会讲,也会带着口音。你不妨让人去吴学元的老家去打听打听,最好要找到他的老师。”
明昭明白明长昱所思虑的事情,毫不犹豫地应下。
周大夫听了明长昱的吩咐,调整了君瑶的药方,使得君瑶这一夜睡得很好,天大亮之后她依旧还睡着。明长昱让人寻了个小丫头来,十二三岁,乖巧天真,干活勤快,这两日专门照顾君瑶,照顾得好,还可带着这小丫头回京。小丫头无父无母,从小就被人卖来卖去,一听可以去京城,顿时打气二十分精神来照顾君瑶,丝毫不敢马虎。
这小丫头没名字,就叫小丫头。被人领进驿站后,等在君瑶门口,好容易君瑶醒了,立即上前向君瑶问好。
君瑶懵了一会儿,搞清楚小丫头的来历,问:“呃,侯爷呢?”
小丫头是没有机会见侯爷的,笑着一张脸,甜甜地说:“不知道。”
君瑶去了正堂,打听清楚后才知道明长昱去了晋州仓库,而且走得很急。据说,昨夜看守仓库的人擅离职守,点燃火盆去潮,却没想到火盆的火苗烧到粮食,很快燃起了熊熊大火,两个大仓库很快就火吞噬,没能抢救过来,连看守的人也被活活烧死在仓库里。
君瑶听得胆战心惊,第一时间就想冲出去查看仓库,小丫头见状立刻拦住她:“公子,你不能去,否则我就要挨打了!周大夫说了,让你好好养伤,否则就把你关起来。”
君瑶快速冷静下来,找了位置坐着思索。仓库失火,明长昱去查看理所当然,而她就算现在赶过去,也不能有所帮助。既然是养伤,就最好等着明长昱的消息。
这一等,就等到午时,明长昱还未回来,倒是等来了李青林。
李青林是来找明长昱的,可惜明长昱刚好不在。他这两日查看晋州的防御工程,除了应对晋州的人和物,几乎足不出户,因身体不好,做完公务之后,就调理修养,是以到现在也不知晋州仓库失火之事,更不知道明长昱已经外出之事。
他听闻君瑶伤情没大好,就顺道来看看。
“我在院中捡到一只鸟,看样子是受伤了,把它养在笼子里,用温暖的棉花给它保暖,喂它吃些细碎的谷物,看起来精神些了。”他捡了几句闲言来说。
君瑶轻笑:“正好,说不定等它养好了伤后,就可以飞走了。”
李青林不以为然:“说不定等它的伤好后,就舍不得走了。”
“为什么?”君瑶不解。
李青林说:“它于危难时得人相救,从此生活在金丝笼里,过得是锦衣玉食,保温不愁,伤好之后,哪里还舍得飞走?岂不知笼子外的世界,又危险又艰辛,每日因食物奔波,还会被天敌捕食。”
君瑶愣了愣:“既然这样,你何必把它救活?”
“救它是我的本心,但困住它不是我的本意。”李青林淡若清风地笑了笑,“何况,困住它的不是樊笼,而是它自己。”他轻轻地揉搓着衣袖,抿着苍白的唇,轻声道:“这世间,其实有许多人,活在樊笼里。身不由己,不得自由。”
君瑶隐约听出他话中尚有深意,却没有深究的念头。她见他手遍放着几页册子,问道:“你来找侯爷何事?”
李青林黯然看她一眼,伸手按了按那些册子,说道:“这是防御工程的册子,里头有些问题想不明白,想来请教侯爷。”
君瑶点点头,这不在她的公务范畴内,所以不便置喙。
小丫头看了看天色,提醒君瑶道:“快过正午了,公子要按时吃饭吃药啊。”
君瑶失笑,同时邀请李青林留下来吃饭。李青林只好转头去告诉何三叔:“去跟院子里的人说,我不会去吃午饭了。”
何三叔转身去带话,回来时李青林与君瑶已经坐在小案前了。这两人都有伤病,吃饭的时候还要先吃药,何三叔也让人将药给李青林带了过来,躬身放到李青林手边。
“公子,先喝药再吃饭吧。”他放好药,收回手,恰好一本册子从他袖中掉了出来,落在君瑶脚边。
君瑶俯身去捡,正好将册子外封的字看清楚:晋州流放徭役登记册。
“这是什么?”她问道。
李青林默然盯住何三叔,眼神沉默,何三叔视而不见,微微低头,回答君瑶:“这是近几年流放到此地的流放者的情况。”
君瑶端着药碗的手轻轻一颤,微烫的药汤溅在手背上,刺痛,君瑶却木着脸,似无所感知。
“你没事吧?”李青林倾身过来,要查看她的手背。
君瑶把碗放下,僵硬地将手藏进袖口中:“没事。”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