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就只他自己疑心生暗鬼,行动前后先偷看别人几眼,生怕有人注意到他的不自然。
他这般“端庄稳重”的举止,叫他座师曾学士看见了,还夸了他一句:“倒是稳重多了。前两天看你仿佛要跟着桓家出京的样子,如今桓老先生父子还乡了,你这里也定下心了。想来桓佥宪那里没什么事?”
宋时尴尬地笑了笑:“我师兄倒还安好。”就是他不太好而已。
曾学士点了点头,宽容地说:“少年人心思难定,原也是常事。我虽不知宫中出了什么事,以至老先生辞官,但桓佥宪还能留任原职,追查马诚等人罪状,可见圣上不会再继续追责下去了。你往后可以安心编书了?”
宋时笑道:“老师取笑了,学生岂敢因私废公?”
为了表现他是真的殚精竭虑,为了大郑皇家藏书事业尽心尽力,而不是整天想着昨晚怎么洞房花烛的,他特别诚恳地提出一条建议:“学生平日前人文章、笔记,常苦于读到一条佳句妙语,看罢后随手放下,未夹书签,回头再想重看时又不记得文章在书中哪一页,只得从头番阅。若这回编定大典时,书前目录引文中添上每篇文章所在页数,岂不更容易翻看?”
其实大郑朝印的图书也有目录,但这目录不如六百年后的现代书目完善,只标内容不标页数:如他参与编修的古代会典目录上便只有“【某帝】 【年号 x则】 【年号 x则】”字样,后面不标目录不说,换了新皇帝也不另起一格重写,只有换了朝代才重起一行。一篇目录格式粗看着跟正文差不多,谥号、年号间虽有空格,也不过空出一个字大小,挤得密密麻麻的,而且单看目录只能大略估计所要查的史事在书中哪一部分。
他这个看惯了每条提要独占一行,配着长长的省略号和页数的人,早就想提意见了。
不过现在还只在搜书校书过程中,等到印书时是他带团队印,腊纸版上想怎么写怎么写、想怎么改怎么改,所以也没急着上本提议。
如今为了掩护上班摸鱼的小问题,也不得不拿出这个修改意见来遮遮脸了。
曾学士看惯了没有页数在内的目录,听他说要添上页数,便想着是在每条条目后添一个数字,便问:“这样岂不显得杂乱?”
宋时的意思,却是每一条提要单占一格,像前世看过的书那样用点线连至某处,整整齐齐标定页数。竖行比横行长,若是怕浪费纸,每一列可以从中分开,上下各写一条目次。
反正这是腊纸刻,不像木板阳刻那么麻烦,不过是用尺子比量齐整了,多下笔点个点、划条线段的问题罢了。
曾学士还是习惯了原先的目录,听他的说法总觉着有些费纸费力,但一想到他是个三元及第的才子领袖,眼里不觉就长出滤镜,沉吟道:“你先做一份来与我看看,若合适便写个条陈上来。”
这倒容易。
宋时正编着会典中北魏宗蕃部某卷,便把手头那卷拿出来,奉着学士的话当令箭,叫人去庶吉士学斋里借了套腊纸和铁笔,对着原有目录和书页边缘、版心下方的印的页数刻了起来:
先拿尺和细笔笔在垫稿纸的铁板上打格,将页面分成上下两部,先占上半页,开篇顶格写上“北魏”两个大字,其下用只占半行的小字写:道武帝 皇始二则——第一页;天典二则——第三页……
一页稿纸中间必须留出一行版心,方便装订时将页面对齐折叠,左右两面子订成一页。写到孝文帝延兴三年,半篇稿纸便将写满,顶到了版心旁的界行,他便再换到下半页写,写满这一页再用界行左面的半页纸。
这么刻出来,虽比原先不写页数的目录费纸,但每一单页纸也足以印上三十余条目,正反两面加起来有六十余条,也不费太多。
皇家印书又不惜这一张两张目录纸,有了页数后查资料更方便,实是一举两得。
他抄好目录,晾干之后找人要了锥子、针线,还粘了封皮,像模像样地订成小册子——就是技术差点儿,只能捡着最简单的四针眼订法来,订出的书有些粗陋。
不过翻开书皮,里面的内页却清清爽爽,上头文字顶格对齐、下头数字齐脚对齐,中间长短不匀的空白处点着整整齐齐的墨点上下相引,并不嫌烦琐,又将提要与数字连成一体。
曾学士拿到实物才觉着这法子好——哪一年的史料在哪一页,对着目录看得清清楚楚。这一卷书大体在二百页左右,他们读书人凭手感都能翻到想要找的那页,前后差不了多远,看着书页边缘印的数字再翻几下便能找到想看的地方,却比以前翻找着方便。
而且用他这宋版印出的字清丽可人,笔触纤秀爽洁,便是他这样上了些年纪的人看着也不费力、不眼花。
曾学士对着书翻了几回,神清气爽,回头看见宋时还背着手站在一旁等着,便朝他挥一挥手:“你还在此做什么,这两天就拟个条陈上来,我呈给首辅大人。”
吕首辅兼着管院学士,编书中要做什么改动自然要先经首辅同意。不过能入曾学士的眼,估计吕首辅也满意,哪怕不满,至少他也在最高领导面前博了个实干创新的印象了。
工作能做到领导满意,就不负他这一天辛苦地坐在椅子上啊!
宋时回了值房,看看天色已晚,索性也不及着交条陈,混到散值的时辰就收拾东西下班。这一回他可舍不得拿自己的屁股往马上颠,而是叫桓家人赶了车接送——
他也不怕人家说他占桓家的便宜,皇上面前都出过柜的,桓阁老亲自把孙子托付给他,跟天子赐婚、亲祖父主持婚礼也差不了多远,干什么不光明正大?
第127章
他坐车回的家,比骑马要慢些, 可到家多时桓凌依然未归, 反倒是他大哥先找上门来, 见面便劈头盖脸地教训了他一通:“昨日桓老……老大人回乡,你怕桓凌难过, 陪他一宿也就罢了,今天怎么还不回家?家里没有你们住的地方么?难不成你这是打算撇下二老爹娘,往后就在他家过生活了?”
宋时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只不过他昨晚活动量太大, 如今行动有些不方便, 怕回家露了相,让爹妈哥嫂看出来……
那多不好意思?
他在领导面前怎么糊弄的, 在大哥面也只得也加意糊弄:“大哥言重了, 我怎么舍得离家。只是这两天他家人都离京了, 只有在这院子里稍能睹物思人, 以慰别情,所以陪他在这儿住上两天。对了, 我有一事要用到家里的玻璃厂, 大哥不来寻我我还要回去寻大哥呢。”
宋大哥知道他还肯回家就满意了, 又听他说要家里做的玻璃器, 便问:“要什么东西?是送人的还是自用的, 盛水杯壶的还是摆件?”
他们家的玻璃方子和技术都是宋大人在南方做官时捎来的,平日也不做什么精细摆件,但能烧出耐高温的钠钙玻璃, 宋时就想订做一套无色透明的化学器实验室器皿,试试拿“无明异”自制高锰酸钾。
这些玻璃器他在广西建厂配制化肥、农药时就带人烧过,南方带来的高工都知道怎么做。不过那时候做的形状不均匀、量度不精确,如今有了游标卡尺,也能做得精准些了。
至于坩埚钳、铁架台、三角架之类铁器,倒可以就在京里找匠人打造。
宋晓道:“这些东西倒容易做,十来天便得,你这是又想配什么药?还是那肥料?咱们家如今搬到京里了,你又当了清贵翰林,何必仍捣腾这庄户用的东西……”
他十分不解弟弟对农药的热爱,不过自家孩子自家疼,随他要什么,只要开了口就得给。他记下弟弟要的东西,又劝他:“这宅子就几个人住,夜里也不安全,索性你叫他跟咱们一起回去。就算有什么思亲之情的,他跟你也……也拜了义兄弟,见着你不就见着亲人了?”
宋时要这些实验器皿就是为了有充分理由呆在这边养伤,怎么可能这么两天就肯回家。他一派正直地说:“不成不成,我正研究桓三哥从边关带来的无名异呢,回家弄不方便。这药是边关将士拿来治伤口破损化脓、疮痈肿毒的奇药,敷上甚至可以接骨续肉。我想着这土中直接捡出来的药都有奇效,若再加炮制,必成做成更有效的良药。”
但这药他试着提炼了一下,发现有毒,落在水里能毒杀鱼。他们家人多,又有孩子,万一哪个孩子碰着,中了毒,岂不是他害了自家人?
可不敢在家里做。
桓家就没有这问题了。他家如今除了桓凌这院子住人,其他地方都是空的,也不像他们家住在西涯海子边上,院里有积水潭引进来的活水,各院还有水井,不小心就会污染水体。而这边的宅子却离着皇城不远,满宅只有西院一口甜水井,离得远些就不怕饮用水被污染。
桓凌也是私下看过两本医书的,还能给他当个助手。什么时候他制好这药,什么时候两人再回家住去。
他大哥皱着眉说:“那你寻个郎中来做不就成了?又不是非要你自己来不可。你如今也是个翰林了——”
宋时顺势说道:“大哥说得正是。我险些忘了,今天我跟着曾学士编书时想出一个在书目上加页数的法子,曾学士看了说好,要我拟个条陈出来,上奏吕阁老,我今晚便赶一赶。”
大哥虽然知道这是他拖着不回家的借口,却又怕桓家离他们家远,来回跑耽搁时间,这一晚上写不出东西,只得妥协:“罢了,你就在这儿住着吧,我回去替你挨骂便是了。”
难怪人家都说“娶了媳妇忘了娘”,他弟弟这刚刚断了袖,还不曾正经成亲,就把那桓凌看得比爹娘哥嫂还亲了。
那娶了人家闺女的,好歹是要在自家住,他弟弟寻了个有家业的风宪,没几天就搬到别人府上住了……
宋大哥满腹慨叹地走了,宋时送兄长出了大门,命人撤下待客的茶果,备办晚饭,等桓凌回来再上。
他如今忙得很,晋江文献网上好几篇无名异(主体软锰矿)提纯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制备高锰酸钾的论文要看,还得将古代、现在代计量单位转化过来,算出配比精确的物料质量……
算了,桓凌数学好,回头算数的事交给他,能者多劳嘛。
他省出点工夫还得考虑新论文,给他的晋江网充钱呢。不过话说回来,他这阵子写的皇家藏书小论文儿也属于比较古奥艰涩的,感觉没有什么过稿相,倒是昨天晚上桓小师兄说的“图书”还更容易吸引编辑眼球。
唉,以后不能叫“小师兄”了,可真tm不小……
他爬到炕上,倚着两个引枕靠在床上,顺手拉开一床新棉被盖上。松软温暖的被窝勾搭的人昏昏欲睡,还有论文这个小妖精,花钱的时候花的人心惊肉跳,清醒无比,到看的时候也自带了催眠效果——
刚看到硫酸锰和碳酸氢铵反应,他就已经昏昏欲睡,大脑也转不动,顾不得考虑碳酸氢铵是个什么物质,怎么制备了。
================
桓凌到家时,天色已极晚了,府里却只在外院和主院之间那条道两侧挂着灯笼,灯火廖落,人声悄悄,远不复当年侍郎府的繁盛。好在他的院子里还有灯火,还有人等着,一想到这点,院里清冷的秋声倒不算什么了。
才走到院子里,平素服侍他的家人便上来问:“宋大人下午回来了,他家大爷来过一趟又走了,然后宋大人就命备着饭等着三爷。三爷可要现在就上菜?”
桓凌下意识问道:“时官儿吃了么?”
那家人道:“自然没有,宋大人等着三爷呢。”
怎么等到这么晚还不吃东西,却不怕饿坏了身子么。桓凌扔下一个“上”字便大步走向房里,穿过多宝架隔出的月亮门后,却见宋时正倚着引枕半靠半躺在床上,双眼闭得紧紧的,已经是睡熟了。
走得近些,才见他眉心一道浅浅折痕,像在忍耐着什么似的。
难道是那里还在疼?
桓凌想看看他伤得如何,动手时又有些迟疑了一下,先去库房里翻出一盒添了真麝香、牛黄、冰片制的药膏,带回屋里去看宋时。
刚拿回来的药膏有些凉,他倒在掌心捂热了,单手伸进被褥里解开宋时的衣带,凭着手感摸到伤处给他上药。
宋时半梦半醒间,忽然觉着有些不对,仿佛又回到了昨晚被人按着研究天理人欲的时候,而且想要动扒开那只手也扒不动,倒像遇上了鬼压床,吓得他拼命挣扎。
这一下子竟从梦中挣醒了,可醒来之后,情境也没有好到哪儿去:仍然是被人按着挣扎不开,仍然是昨晚那个人在身边看着他。
这场景、气氛、灯光、动作……无不暗示着要来个鸳梦重温。
他有些口干舌燥,下意识抓着桓凌的手问:“你要做什么!”
“先替你上些药……昨晚是我忘形了,若是再轻些儿就好了。”他一面道歉,一面将药膏辗转抹均匀,说着说着又教训起了师弟:“怎么也不吃东西就睡了?这样胃口怎么受得了。昨晚你恁般辛苦,今天就该好生用些滋补的膳食,早早歇息,不用等我回来……”
宋时这会儿说不出话来,只能抓着棉被躺平任他数落。好容易忍到他上完药,深呼吸了一阵平复身上反应,爬起来说:“等你有正事,哪儿跟你一样,光想着昨晚那点事。”
他感觉上过药的地方凉凉的,有点担心地问:“你没给我抹二、无名异吧?那个我感觉有点毒,那么浓的药浆不能随便往粘、往肠子里涂啊!”
桓凌含笑把药膏递过去给他看:“这是加了牛黄、冰片、麝香合成的,能止血、去腐、生肌。那无名异虽好,却是未经提炼的土石,我怎么舍得用在你身上。”
你倒舍得用在自己身上。
宋时不知该怎么形容他这种以身试药的神农精神,只好先敬佩了。敬佩之后,也跟他说了自己要“炮制”这药品的事:“这药毕竟是石药,天生有暴烈之性,需要煅去其烈性才更好用。今天晚上大哥过来看我时,我就请他帮我订了一套炮制这药的玻璃器皿,回头有些需要计算分量的地方,还得你来替我算。”
他说得理直气状,桓凌答应得也毫不迟疑:“这不算什么大事,时官儿再叫我声‘哥哥’,我就答应你。”
在这炕上叫哥哥……
宋时老脸微红,实在不怎么想叫,但这身体又不争气,不能一个鲤鱼打挺跳起来推开他,只好含含糊糊地叫了声“三哥”。
反正他从两家论都得行三,这么叫还不算太暖昧。
宋时自欺欺人地叫完了,按着太阳穴抬眼看向桓凌,却见他眼睛亮得灼人,一张脸在他面前慢慢放大,终于近到模糊不清的地步,低沉的声音也在他耳中回荡起来:“我们时官儿怎么这么爱人儿呢。”
第128章
这么下去不行。
不利摄养之道。
吃罢晚饭,桓凌便劝宋时:“我这些日子公务繁忙, 晚上不知拖到几时才能回来。你也不晓得自己回来早用晚饭, 成日家等我等到这时候, 肠胃都叫饿坏了。不如还是回宋家去,有娘和纪姨娘照管着你, 我也放心些。”
得了吧,你还不知道我为什么不敢回家?
宋时暗暗翻了个白眼,说道:“我都跟大哥说好了先不回去, 倒是你院里有什么事, 今日回来的这么晚?难不成是马尚书的案子又有阻碍了?”
虽然审的是边关怯战将领和兵部下面贪贿、所任非人之事, 但里外里和兵部尚书脱不开关系,他索性简略了一下。
桓凌却认真答道:“你猜得不错, 马诚一案还真牵连到了马尚书。而且不只马诚等边将, 京里六科给事中也忽然都听到了些马尚书把持兵部、私用兵库钱粮的风声。”
这案子不是难查, 而是查得太顺, 就像有人生怕他们拿不到马尚书与这些人的牵连,故意将把柄往三法司手里递一样。他不觉皱紧眉头:“如今周王出宫、我祖父亦辞官离京, 只剩下马尚书尚在部堂位上了。”
这些人下手也太急迫了, 分明就是要借着这案子将马尚书拉下去, 彻底斩断周王的臂助。
宋时明白他因为那句“要嫁少年天子”的流言之故, 心里总觉着亏欠周王, 但他们家就算真对不起也是对不起周王,与马家没什么关系。马尚书自己贪污公款、任用私人,不是桓凌弹劾, 早晚也有别人,到时候难道不是一样被追究到底?
要想不被查,得自己立身端正,哪儿有犯了罪再恨人家抓的?
他揉了揉桓凌的头顶,安慰这个老实孩子:“不能这么说,周王背后既不是你家也不是马家,而是当今圣上。马家若被查出罪状,那是他们自己辜负圣恩,干周王何事?”
他这般“端庄稳重”的举止,叫他座师曾学士看见了,还夸了他一句:“倒是稳重多了。前两天看你仿佛要跟着桓家出京的样子,如今桓老先生父子还乡了,你这里也定下心了。想来桓佥宪那里没什么事?”
宋时尴尬地笑了笑:“我师兄倒还安好。”就是他不太好而已。
曾学士点了点头,宽容地说:“少年人心思难定,原也是常事。我虽不知宫中出了什么事,以至老先生辞官,但桓佥宪还能留任原职,追查马诚等人罪状,可见圣上不会再继续追责下去了。你往后可以安心编书了?”
宋时笑道:“老师取笑了,学生岂敢因私废公?”
为了表现他是真的殚精竭虑,为了大郑皇家藏书事业尽心尽力,而不是整天想着昨晚怎么洞房花烛的,他特别诚恳地提出一条建议:“学生平日前人文章、笔记,常苦于读到一条佳句妙语,看罢后随手放下,未夹书签,回头再想重看时又不记得文章在书中哪一页,只得从头番阅。若这回编定大典时,书前目录引文中添上每篇文章所在页数,岂不更容易翻看?”
其实大郑朝印的图书也有目录,但这目录不如六百年后的现代书目完善,只标内容不标页数:如他参与编修的古代会典目录上便只有“【某帝】 【年号 x则】 【年号 x则】”字样,后面不标目录不说,换了新皇帝也不另起一格重写,只有换了朝代才重起一行。一篇目录格式粗看着跟正文差不多,谥号、年号间虽有空格,也不过空出一个字大小,挤得密密麻麻的,而且单看目录只能大略估计所要查的史事在书中哪一部分。
他这个看惯了每条提要独占一行,配着长长的省略号和页数的人,早就想提意见了。
不过现在还只在搜书校书过程中,等到印书时是他带团队印,腊纸版上想怎么写怎么写、想怎么改怎么改,所以也没急着上本提议。
如今为了掩护上班摸鱼的小问题,也不得不拿出这个修改意见来遮遮脸了。
曾学士看惯了没有页数在内的目录,听他说要添上页数,便想着是在每条条目后添一个数字,便问:“这样岂不显得杂乱?”
宋时的意思,却是每一条提要单占一格,像前世看过的书那样用点线连至某处,整整齐齐标定页数。竖行比横行长,若是怕浪费纸,每一列可以从中分开,上下各写一条目次。
反正这是腊纸刻,不像木板阳刻那么麻烦,不过是用尺子比量齐整了,多下笔点个点、划条线段的问题罢了。
曾学士还是习惯了原先的目录,听他的说法总觉着有些费纸费力,但一想到他是个三元及第的才子领袖,眼里不觉就长出滤镜,沉吟道:“你先做一份来与我看看,若合适便写个条陈上来。”
这倒容易。
宋时正编着会典中北魏宗蕃部某卷,便把手头那卷拿出来,奉着学士的话当令箭,叫人去庶吉士学斋里借了套腊纸和铁笔,对着原有目录和书页边缘、版心下方的印的页数刻了起来:
先拿尺和细笔笔在垫稿纸的铁板上打格,将页面分成上下两部,先占上半页,开篇顶格写上“北魏”两个大字,其下用只占半行的小字写:道武帝 皇始二则——第一页;天典二则——第三页……
一页稿纸中间必须留出一行版心,方便装订时将页面对齐折叠,左右两面子订成一页。写到孝文帝延兴三年,半篇稿纸便将写满,顶到了版心旁的界行,他便再换到下半页写,写满这一页再用界行左面的半页纸。
这么刻出来,虽比原先不写页数的目录费纸,但每一单页纸也足以印上三十余条目,正反两面加起来有六十余条,也不费太多。
皇家印书又不惜这一张两张目录纸,有了页数后查资料更方便,实是一举两得。
他抄好目录,晾干之后找人要了锥子、针线,还粘了封皮,像模像样地订成小册子——就是技术差点儿,只能捡着最简单的四针眼订法来,订出的书有些粗陋。
不过翻开书皮,里面的内页却清清爽爽,上头文字顶格对齐、下头数字齐脚对齐,中间长短不匀的空白处点着整整齐齐的墨点上下相引,并不嫌烦琐,又将提要与数字连成一体。
曾学士拿到实物才觉着这法子好——哪一年的史料在哪一页,对着目录看得清清楚楚。这一卷书大体在二百页左右,他们读书人凭手感都能翻到想要找的那页,前后差不了多远,看着书页边缘印的数字再翻几下便能找到想看的地方,却比以前翻找着方便。
而且用他这宋版印出的字清丽可人,笔触纤秀爽洁,便是他这样上了些年纪的人看着也不费力、不眼花。
曾学士对着书翻了几回,神清气爽,回头看见宋时还背着手站在一旁等着,便朝他挥一挥手:“你还在此做什么,这两天就拟个条陈上来,我呈给首辅大人。”
吕首辅兼着管院学士,编书中要做什么改动自然要先经首辅同意。不过能入曾学士的眼,估计吕首辅也满意,哪怕不满,至少他也在最高领导面前博了个实干创新的印象了。
工作能做到领导满意,就不负他这一天辛苦地坐在椅子上啊!
宋时回了值房,看看天色已晚,索性也不及着交条陈,混到散值的时辰就收拾东西下班。这一回他可舍不得拿自己的屁股往马上颠,而是叫桓家人赶了车接送——
他也不怕人家说他占桓家的便宜,皇上面前都出过柜的,桓阁老亲自把孙子托付给他,跟天子赐婚、亲祖父主持婚礼也差不了多远,干什么不光明正大?
第127章
他坐车回的家,比骑马要慢些, 可到家多时桓凌依然未归, 反倒是他大哥先找上门来, 见面便劈头盖脸地教训了他一通:“昨日桓老……老大人回乡,你怕桓凌难过, 陪他一宿也就罢了,今天怎么还不回家?家里没有你们住的地方么?难不成你这是打算撇下二老爹娘,往后就在他家过生活了?”
宋时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只不过他昨晚活动量太大, 如今行动有些不方便, 怕回家露了相,让爹妈哥嫂看出来……
那多不好意思?
他在领导面前怎么糊弄的, 在大哥面也只得也加意糊弄:“大哥言重了, 我怎么舍得离家。只是这两天他家人都离京了, 只有在这院子里稍能睹物思人, 以慰别情,所以陪他在这儿住上两天。对了, 我有一事要用到家里的玻璃厂, 大哥不来寻我我还要回去寻大哥呢。”
宋大哥知道他还肯回家就满意了, 又听他说要家里做的玻璃器, 便问:“要什么东西?是送人的还是自用的, 盛水杯壶的还是摆件?”
他们家的玻璃方子和技术都是宋大人在南方做官时捎来的,平日也不做什么精细摆件,但能烧出耐高温的钠钙玻璃, 宋时就想订做一套无色透明的化学器实验室器皿,试试拿“无明异”自制高锰酸钾。
这些玻璃器他在广西建厂配制化肥、农药时就带人烧过,南方带来的高工都知道怎么做。不过那时候做的形状不均匀、量度不精确,如今有了游标卡尺,也能做得精准些了。
至于坩埚钳、铁架台、三角架之类铁器,倒可以就在京里找匠人打造。
宋晓道:“这些东西倒容易做,十来天便得,你这是又想配什么药?还是那肥料?咱们家如今搬到京里了,你又当了清贵翰林,何必仍捣腾这庄户用的东西……”
他十分不解弟弟对农药的热爱,不过自家孩子自家疼,随他要什么,只要开了口就得给。他记下弟弟要的东西,又劝他:“这宅子就几个人住,夜里也不安全,索性你叫他跟咱们一起回去。就算有什么思亲之情的,他跟你也……也拜了义兄弟,见着你不就见着亲人了?”
宋时要这些实验器皿就是为了有充分理由呆在这边养伤,怎么可能这么两天就肯回家。他一派正直地说:“不成不成,我正研究桓三哥从边关带来的无名异呢,回家弄不方便。这药是边关将士拿来治伤口破损化脓、疮痈肿毒的奇药,敷上甚至可以接骨续肉。我想着这土中直接捡出来的药都有奇效,若再加炮制,必成做成更有效的良药。”
但这药他试着提炼了一下,发现有毒,落在水里能毒杀鱼。他们家人多,又有孩子,万一哪个孩子碰着,中了毒,岂不是他害了自家人?
可不敢在家里做。
桓家就没有这问题了。他家如今除了桓凌这院子住人,其他地方都是空的,也不像他们家住在西涯海子边上,院里有积水潭引进来的活水,各院还有水井,不小心就会污染水体。而这边的宅子却离着皇城不远,满宅只有西院一口甜水井,离得远些就不怕饮用水被污染。
桓凌也是私下看过两本医书的,还能给他当个助手。什么时候他制好这药,什么时候两人再回家住去。
他大哥皱着眉说:“那你寻个郎中来做不就成了?又不是非要你自己来不可。你如今也是个翰林了——”
宋时顺势说道:“大哥说得正是。我险些忘了,今天我跟着曾学士编书时想出一个在书目上加页数的法子,曾学士看了说好,要我拟个条陈出来,上奏吕阁老,我今晚便赶一赶。”
大哥虽然知道这是他拖着不回家的借口,却又怕桓家离他们家远,来回跑耽搁时间,这一晚上写不出东西,只得妥协:“罢了,你就在这儿住着吧,我回去替你挨骂便是了。”
难怪人家都说“娶了媳妇忘了娘”,他弟弟这刚刚断了袖,还不曾正经成亲,就把那桓凌看得比爹娘哥嫂还亲了。
那娶了人家闺女的,好歹是要在自家住,他弟弟寻了个有家业的风宪,没几天就搬到别人府上住了……
宋大哥满腹慨叹地走了,宋时送兄长出了大门,命人撤下待客的茶果,备办晚饭,等桓凌回来再上。
他如今忙得很,晋江文献网上好几篇无名异(主体软锰矿)提纯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制备高锰酸钾的论文要看,还得将古代、现在代计量单位转化过来,算出配比精确的物料质量……
算了,桓凌数学好,回头算数的事交给他,能者多劳嘛。
他省出点工夫还得考虑新论文,给他的晋江网充钱呢。不过话说回来,他这阵子写的皇家藏书小论文儿也属于比较古奥艰涩的,感觉没有什么过稿相,倒是昨天晚上桓小师兄说的“图书”还更容易吸引编辑眼球。
唉,以后不能叫“小师兄”了,可真tm不小……
他爬到炕上,倚着两个引枕靠在床上,顺手拉开一床新棉被盖上。松软温暖的被窝勾搭的人昏昏欲睡,还有论文这个小妖精,花钱的时候花的人心惊肉跳,清醒无比,到看的时候也自带了催眠效果——
刚看到硫酸锰和碳酸氢铵反应,他就已经昏昏欲睡,大脑也转不动,顾不得考虑碳酸氢铵是个什么物质,怎么制备了。
================
桓凌到家时,天色已极晚了,府里却只在外院和主院之间那条道两侧挂着灯笼,灯火廖落,人声悄悄,远不复当年侍郎府的繁盛。好在他的院子里还有灯火,还有人等着,一想到这点,院里清冷的秋声倒不算什么了。
才走到院子里,平素服侍他的家人便上来问:“宋大人下午回来了,他家大爷来过一趟又走了,然后宋大人就命备着饭等着三爷。三爷可要现在就上菜?”
桓凌下意识问道:“时官儿吃了么?”
那家人道:“自然没有,宋大人等着三爷呢。”
怎么等到这么晚还不吃东西,却不怕饿坏了身子么。桓凌扔下一个“上”字便大步走向房里,穿过多宝架隔出的月亮门后,却见宋时正倚着引枕半靠半躺在床上,双眼闭得紧紧的,已经是睡熟了。
走得近些,才见他眉心一道浅浅折痕,像在忍耐着什么似的。
难道是那里还在疼?
桓凌想看看他伤得如何,动手时又有些迟疑了一下,先去库房里翻出一盒添了真麝香、牛黄、冰片制的药膏,带回屋里去看宋时。
刚拿回来的药膏有些凉,他倒在掌心捂热了,单手伸进被褥里解开宋时的衣带,凭着手感摸到伤处给他上药。
宋时半梦半醒间,忽然觉着有些不对,仿佛又回到了昨晚被人按着研究天理人欲的时候,而且想要动扒开那只手也扒不动,倒像遇上了鬼压床,吓得他拼命挣扎。
这一下子竟从梦中挣醒了,可醒来之后,情境也没有好到哪儿去:仍然是被人按着挣扎不开,仍然是昨晚那个人在身边看着他。
这场景、气氛、灯光、动作……无不暗示着要来个鸳梦重温。
他有些口干舌燥,下意识抓着桓凌的手问:“你要做什么!”
“先替你上些药……昨晚是我忘形了,若是再轻些儿就好了。”他一面道歉,一面将药膏辗转抹均匀,说着说着又教训起了师弟:“怎么也不吃东西就睡了?这样胃口怎么受得了。昨晚你恁般辛苦,今天就该好生用些滋补的膳食,早早歇息,不用等我回来……”
宋时这会儿说不出话来,只能抓着棉被躺平任他数落。好容易忍到他上完药,深呼吸了一阵平复身上反应,爬起来说:“等你有正事,哪儿跟你一样,光想着昨晚那点事。”
他感觉上过药的地方凉凉的,有点担心地问:“你没给我抹二、无名异吧?那个我感觉有点毒,那么浓的药浆不能随便往粘、往肠子里涂啊!”
桓凌含笑把药膏递过去给他看:“这是加了牛黄、冰片、麝香合成的,能止血、去腐、生肌。那无名异虽好,却是未经提炼的土石,我怎么舍得用在你身上。”
你倒舍得用在自己身上。
宋时不知该怎么形容他这种以身试药的神农精神,只好先敬佩了。敬佩之后,也跟他说了自己要“炮制”这药品的事:“这药毕竟是石药,天生有暴烈之性,需要煅去其烈性才更好用。今天晚上大哥过来看我时,我就请他帮我订了一套炮制这药的玻璃器皿,回头有些需要计算分量的地方,还得你来替我算。”
他说得理直气状,桓凌答应得也毫不迟疑:“这不算什么大事,时官儿再叫我声‘哥哥’,我就答应你。”
在这炕上叫哥哥……
宋时老脸微红,实在不怎么想叫,但这身体又不争气,不能一个鲤鱼打挺跳起来推开他,只好含含糊糊地叫了声“三哥”。
反正他从两家论都得行三,这么叫还不算太暖昧。
宋时自欺欺人地叫完了,按着太阳穴抬眼看向桓凌,却见他眼睛亮得灼人,一张脸在他面前慢慢放大,终于近到模糊不清的地步,低沉的声音也在他耳中回荡起来:“我们时官儿怎么这么爱人儿呢。”
第128章
这么下去不行。
不利摄养之道。
吃罢晚饭,桓凌便劝宋时:“我这些日子公务繁忙, 晚上不知拖到几时才能回来。你也不晓得自己回来早用晚饭, 成日家等我等到这时候, 肠胃都叫饿坏了。不如还是回宋家去,有娘和纪姨娘照管着你, 我也放心些。”
得了吧,你还不知道我为什么不敢回家?
宋时暗暗翻了个白眼,说道:“我都跟大哥说好了先不回去, 倒是你院里有什么事, 今日回来的这么晚?难不成是马尚书的案子又有阻碍了?”
虽然审的是边关怯战将领和兵部下面贪贿、所任非人之事, 但里外里和兵部尚书脱不开关系,他索性简略了一下。
桓凌却认真答道:“你猜得不错, 马诚一案还真牵连到了马尚书。而且不只马诚等边将, 京里六科给事中也忽然都听到了些马尚书把持兵部、私用兵库钱粮的风声。”
这案子不是难查, 而是查得太顺, 就像有人生怕他们拿不到马尚书与这些人的牵连,故意将把柄往三法司手里递一样。他不觉皱紧眉头:“如今周王出宫、我祖父亦辞官离京, 只剩下马尚书尚在部堂位上了。”
这些人下手也太急迫了, 分明就是要借着这案子将马尚书拉下去, 彻底斩断周王的臂助。
宋时明白他因为那句“要嫁少年天子”的流言之故, 心里总觉着亏欠周王, 但他们家就算真对不起也是对不起周王,与马家没什么关系。马尚书自己贪污公款、任用私人,不是桓凌弹劾, 早晚也有别人,到时候难道不是一样被追究到底?
要想不被查,得自己立身端正,哪儿有犯了罪再恨人家抓的?
他揉了揉桓凌的头顶,安慰这个老实孩子:“不能这么说,周王背后既不是你家也不是马家,而是当今圣上。马家若被查出罪状,那是他们自己辜负圣恩,干周王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