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都督”正抱着女儿往空中抛,跟她练胆儿呢,听林犀进来说:“薛录事有急报。”遗憾地将女儿放了下来,问道:“他说什么事了吗?”
“不曾。”
“唔,走,看看去。”
~~~~~~~~
薛录事正在厅里打转儿,一见袁樵来了,急扑上来道:“都督,不好了!”
“坐下来,慢慢讲。”
薛录事其实没有那么的急,却将五分的焦急演成了十分,茶也不喝,匆匆就说:“下官世居此地,是以与一些往来两国的商人有些接触,就在刚才,听他们来报,左部的别部有意奔袭榷场劫掠,以窥本府武备。若是防备不足,恐怕就要顺手再来攻城了。请都督早做安排!”
袁樵丝毫不急,反而先夸奖薛录事:“录事真是忠心国事,唔,此事不宜声张。”
“是。”
袁樵道:“报信的是什么人?消息可确切?”
“千真万确,是某家奴。”
哦豁,奴婢放出去经商呀!袁樵会心一笑:“使百姓不受劫掠,录事当记首功。”
薛录事连称不敢。
袁樵急召张遥,让他询问薛录事,再准备应战事宜。同时下令,调集武器、粮草、药材,暗中将城中郎中的住处都摸清,只等战事一起,他这里万事齐备,断不会拖将士的后腿。袁樵已准备了一笔钱,是预备买棺材以及筹办阵亡将士的后事的。
接着,袁樵到了后衙。
从他放下女儿到重新回来也不过一个半时辰,两个孩子疯玩一阵儿,将将觉得疲惫,见他回来了,又笑着扑了上来:“阿爹!”袁樵一边一个抡起,举着他们轻轻放到梁玉面前,道:“叔玉,事来了!”
果不其然,看到了梁玉发亮的双眼。
梁玉问:“要我做什么?安定人心?还是闹事儿?”
“稳住。一旦有战事起,还请你携侍女探望一回伤者。待战事平,你我再去拜访本地薛家。”
“他们……告密了?”
袁樵笑道:“瞒不住你。”
“好。”
梁玉答应了袁樵之后便没有闲着,转头就写了几张帖子,将袁昴、英华平日的小伙伴们都召了来——她从京城弄了好些新兴的花灯式样来,邀请这些小孩子们来玩耍,连办三日的游园会。反正都督府也够大,她的钱也够多、人手也够多,小孩子们可以住进来。
萧弗见状,也有样学样,假意向袁樵申请,热热闹闹办个文会。
两人将附近士绅人家出色的子弟齐聚城中,引得他们的家人也跟着入城看闹。
另一边,张遥调了兵马,做了一个口袋阵,以榷场为饵,只等偷袭的兵马到来。
袁樵则别有想法——左部可汗的别部跑得可够远的!他不动声色,也不与右部可汗联系,只写了封战报递往京城。
~~~~~~~~~~~~
薛录事的情报极准,前后只差了不到一天,袭击的骑兵前锋即赶到了城外榷场。张遥对第一仗极重视,亲自率队出击。袁樵则侍镇府内,也不换铠甲,伫立城楼之上一袭官袍、按剑而立。
张遥四十上下的年纪,也曾随他父亲张轨征战沙场,张轨回京,张遥也随同还家。今番重回沙场,张遥的眼中充满了怀念,对手下的兵……充满了恨铁不成钢!【要是老子亲手带出来的兵,早打完这一仗了!】张遥愤愤地想。
他现在领的不是原来的兵,是到了都督府之后重配的,虽也经过几个月的调教,比起之前的百战之余还是有差距的。他设计得极好的口袋阵,居然让人突围了!那一队突围而出的骑兵大概是昏了头,没往回跑,一路奔着都督府去了!
张遥的冷汗也下来了!
咬咬牙,张遥道:“先歼敌!”正打着呢,就算想抽都抽不出兵力来,直要抽了,登时攻守易位。【若是都督追究下来,我一力扛着就是了。总不能叫这些兔崽子就这么死了,那也未免太冤。】
张遥发了狠,亲自督战,全力攻打。那一边突围而出的骑兵跑了一阵也发现不对了,索性往前冲,如果能够破城,那就赚大发了!
复设的都督府擂起了战鼓,一声声,击在人的心头。战鼓擂起之前,灯会还开着。白天不点灯的时候,“灯会”便有些名不符实,胜在造型都还在,人也齐全,佐以乐舞也很热闹。
鼓声一起,玩笑的人都停住了,你看我、我看你。生活在边地的人对这鼓声并不陌生,脸上都有些变色,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家想得就更多。梁玉似无所觉,依旧举盏:“请。”
座下薛录事的母亲于氏以年高,先说话:“夫人,恐怕是有战事。”
梁玉知道是她儿子来报的信,这就是一个托儿,也镇定地说:“不忙,我派人去探问探问。”
少顷,桂枝回来报:“是有一股流寇冲到了城外,已被击退。”
梁玉笑对于氏道:“那你我是共患难过的了。我正有一事想求。”
于氏忙说不敢。
梁玉邀她们等这一场打胜了之后与自己一同探望伤员:“我还将孩子一同带去,也好见一见血,开一开眼,知道自己的安乐日子是怎么来的。”
自打薛录事通风报信,不管他以前是干什么的,现在是站在袁樵一边了,于氏自然与梁玉一路,慨然应允。梁玉下令:“告诉厨下,没上的菜不用上了,统统带上,咱们劳军去!”
左手携了于氏,右手精准地揪了另一位本地名士的妻子,一同登车。于氏坐在车上,叹道:“万想不到左部竟会突进至此。”
梁玉戏笑道:“想不到的事情太多啦,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谁还怕谁么?咱们赌一赌吧,右部一定会来人的。”
第182章 讨价还价
为何左部的人马能够冲到榷场来, 袁樵也有猜测, 慎重起见他从不曾表露出来。梁玉与他不同,想到了就说了出来, 惹得同车的两人侧目又不敢接话。这两人都是妇人里有些见识的,自知朝廷大事等闲不要非议为好。默默地听梁玉胡说八道。
梁玉却又不讲了,笑嘻嘻地一指城门:“到啦!”
劳军之前, 她们须得与袁樵等留守的人一起欢迎凯旋之师。
张遥硬着头皮进城, 很担心挨上一顿。毕竟袁樵是个黑脸,袁樵的老婆是个泼妇。入城的队伍是经过张遥用心安排的,将最整齐威武的高大士卒排在前面, 押解的俘虏在中间, 后面是伤员坐在车上。榷场拖货的货车极多,张遥给征用了,将轻伤员放在车上也拉了进来。重伤员人数较少,就地医治, 没有放在队伍里叫人看那副惨状。
袁樵等到张遥走近了, 一个箭步冲了上去:“将军辛苦了!”丝毫不见埋怨的意思。
张遥提着一颗心, 发现这位文士出身的都督没有嘲讽之意, 也抱拳道:“幸不辱命。”
梁玉等人等他们进完了城, 才登上车,派人告知张遥, 她们要去慰劳伤员。张遥此时不敢也不能拒绝,毕竟“亲为裹伤”也是个值得书写的事儿。他又担心这群妇人折腾他的伤兵,也担心打了胜仗的兵士太亢奋又或者喝高了会冲撞了这些贵妇人, 先推后了庆功宴,亲自与梁玉等进入辕门。
摆在梁玉面前的伤患也是经过挑选的,模样太惨的怕吓着她们,也不给她们看。张遥陪在一边给梁玉介绍,这个是身中三箭还夺了敌人旗帜的,那个是挨了一刀还没松手,把对手给捅穿了的。
梁玉一一听了,那边医官也准备了绷带一类凑了上来。梁玉真个洗了手,将袖子一扎,接过了药膏、绷带,洗创口,敷药,包扎,一气呵成。连肚里摇头的老郎中都诧异:【何其娴熟?】
她像是一个本地最常见的妇人一般,连装束上也与她们一样,只不过衣料要好一些罢了。她的运作那么的麻利,与常见的持家妇人别无二致。活生生的处在他们的中间,做着最常见的活计。就仿佛,她是他们中的一员。
梁玉要干什么事儿,事先就得准备,哪怕不准备,现学也给它学个样子货出来。虽然是轻伤员,等闲治不死,看到她那一串动作也会让人觉得安心——这不是来折磨伤号的。梁玉在医帐里一口气包扎了数人,丝毫不显疲态,一点不耐烦的意思也没有。
包扎了一阵儿还对袁樵等人说:“你们在这里杵着做甚?又不能帮忙!”
袁樵被当众说了也不恼,笑道:“等包扎完了,好论功行赏呐!”
“这还差不多,”梁玉回了一句,拍拍手,“好啦,差不多了,总算没有帮倒忙。你们两个,过来,与将士道别。”
两个人拉过儿女来给人行礼,将人感动得涕泗滂沱。
这一场表达关爱的戏码算是演完了,虽然有些人认为这是演戏,着实收了将士之心。梁玉与于氏等做完这一场,都先回车上,便不再露面,由袁樵与张遥在外面宣布论功行赏的消息。马车拐出辕门,将营中了片欢呼雷动抛在了身后。
于氏有些担心,将两个孩子看了一下,道:“小娘子和小郎君没吓着吧?”
袁昴摇了摇头,忽然问道:“一将功成万骨枯,枯的不止是敌人,还有自己人吧?”
于氏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梁玉从容地道:“是啊。阎王的笔勾生死簿的时候,可不管你是谁。生死面前,贫富贵贱、君子小人,都是一样的。所以说,天地不仁。”
于氏心下纳罕:【怎么名门袁氏是这么教孩子的吗?这未免太无情。】再看梁玉,她的脸上一片平静,看不出喜怒来。于氏忽然有一点畏惧,她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似乎从未见过这么看似感情丰富能与所有人都聊得起来又那么的冷静近乎无情的人。
梁玉忽地冲她一笑,眨了眨眼睛,畏惧之情似乎又消了一点。梁玉对于氏道:“唉,教孩子真是耗神呐!”袁昴冲她扮了个鬼脸儿。
于氏跟着附和几声:“想要他成材,就要费心。若不计后果,自然省力。”
“是啊。”梁玉感慨之情愈浓,她说生死簿的时候无端想起了美娘,这话她对美娘阿鸾说过,当时她们并没有听,但愿自己的儿女能够听得进去。【我对美娘确乎不曾抱太大的期待,是以也没有费心教导,有今日之事,倒也……合乎情理了。】
于氏不知梁玉还有这些事情,到了府里便向她告辞。梁玉拎着一双儿女回府,迎面撞上了梁八郎。
他也顶盔贯甲,看起来挺像回事儿的。见到妹妹就急切地问:“你们都还好吧?没惊着吧?”
梁玉也将他打量一番,笑道:“哟,像个样子了嘛。”
“死丫头!”梁八郎笑骂一声,又将外甥扛到肩上,“回家喽~”
~~~~~~~~~~~
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梁玉才想到美娘,二月末的一天,府外忽然来了一队人马。经过了袭击榷场之事,张遥的神经绷得很紧,放出的斥侯将这一队人马拦住,却又带来一封书信——来的是右部可汗的使者,随行者里便有美娘。
右部可汗的使者由袁樵接待,美娘径被引到后面见梁玉。两人分开足有两年,再次相见已物是人非。
梁玉在堂上端坐,美娘忽生出一丝近乡情怯的感怀来,步子越来越慢,几乎停在门槛前迈不过来。
梁玉一声叹息,步下堂座席来站到她的面前。美娘的脸上略显出些风霜之色,看着还是个年轻的姑娘,却又透出一点经历。梁玉将拉了进来,轻声细语的:“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吧?”
美娘的眼泪往下掉了几粒就再也止不住了,梁玉拉她坐下,等她哭完才说:“阿娘这装扮。”
梁玉道:“入乡随俗是有道理的。”
“是。阿爹也让我们学番语。”说完,又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沉默了一阵,忽然道:“阿娘,一定要小心。提醒阿爹,不要任人予取予求。”
梁玉道:“哦,我说怎么左部能突入到榷场呢!他们不把右部搅个天翻地覆竟然奔榷场来了,右部就跟死了一样的不知道,呵呵。”
美娘有丝难过地道:“是我们想得太简单了。利益交关,怎么会……阿娘,他们想求互市买兵器,以便保护公主、为国守边,阻挡左部,要甲仗三千副。”
“他们付得起钱吗?拿公主的嫁妆付吗?废物!可汗看起来虽不精明,也没蠢到这样吧?”
“是,新附的亲贵有此议。可汗所部离得太远,拦不住。”
梁玉笑道:“恶人别人做了,他是个小可怜儿,我以前怎么没发现,他这么干净天真呢?”
笑完了,正色问道:“是你自己要来,还是有人让你来的?”
“都有。”
“你爹一定会将此事上书朝廷的,不过呢,你可以帮我带一句话过去。我很心疼你们,我们的女孩儿是绝不会拖夫家的后腿的,他们要是打不过左部呢,我就把公主接过来,让他们无后顾之忧。什么时候他们打赢了左部,什么时候再来接公主,我保管把公主养得白白胖胖的。”
美娘破颜一笑,复又恢复了愁容:“那不成笑话了?”
梁玉道:“互相讹呗。还当真了吗?哦,说斯文一点,叫尔虞我诈。”
“是。可是,可汗应当不至于此。”
“那你们帮帮他,他难道要擎等着吗?他当自己是个美娇娘?他数没数过自己有多少兄弟、多少堂兄弟?”说完,又是一叹,“可惜啊,阿鸾只有一个。”
美娘精神一振,道:“公主正在说服可汗。说的,大概与阿娘说的一样……”
“噗哈哈哈哈!她是真的长进了啊。”
梁玉笑完,脸色一整,问道:“你现在想回来吗?我大概还能护得住。”
“不曾。”
“唔,走,看看去。”
~~~~~~~~
薛录事正在厅里打转儿,一见袁樵来了,急扑上来道:“都督,不好了!”
“坐下来,慢慢讲。”
薛录事其实没有那么的急,却将五分的焦急演成了十分,茶也不喝,匆匆就说:“下官世居此地,是以与一些往来两国的商人有些接触,就在刚才,听他们来报,左部的别部有意奔袭榷场劫掠,以窥本府武备。若是防备不足,恐怕就要顺手再来攻城了。请都督早做安排!”
袁樵丝毫不急,反而先夸奖薛录事:“录事真是忠心国事,唔,此事不宜声张。”
“是。”
袁樵道:“报信的是什么人?消息可确切?”
“千真万确,是某家奴。”
哦豁,奴婢放出去经商呀!袁樵会心一笑:“使百姓不受劫掠,录事当记首功。”
薛录事连称不敢。
袁樵急召张遥,让他询问薛录事,再准备应战事宜。同时下令,调集武器、粮草、药材,暗中将城中郎中的住处都摸清,只等战事一起,他这里万事齐备,断不会拖将士的后腿。袁樵已准备了一笔钱,是预备买棺材以及筹办阵亡将士的后事的。
接着,袁樵到了后衙。
从他放下女儿到重新回来也不过一个半时辰,两个孩子疯玩一阵儿,将将觉得疲惫,见他回来了,又笑着扑了上来:“阿爹!”袁樵一边一个抡起,举着他们轻轻放到梁玉面前,道:“叔玉,事来了!”
果不其然,看到了梁玉发亮的双眼。
梁玉问:“要我做什么?安定人心?还是闹事儿?”
“稳住。一旦有战事起,还请你携侍女探望一回伤者。待战事平,你我再去拜访本地薛家。”
“他们……告密了?”
袁樵笑道:“瞒不住你。”
“好。”
梁玉答应了袁樵之后便没有闲着,转头就写了几张帖子,将袁昴、英华平日的小伙伴们都召了来——她从京城弄了好些新兴的花灯式样来,邀请这些小孩子们来玩耍,连办三日的游园会。反正都督府也够大,她的钱也够多、人手也够多,小孩子们可以住进来。
萧弗见状,也有样学样,假意向袁樵申请,热热闹闹办个文会。
两人将附近士绅人家出色的子弟齐聚城中,引得他们的家人也跟着入城看闹。
另一边,张遥调了兵马,做了一个口袋阵,以榷场为饵,只等偷袭的兵马到来。
袁樵则别有想法——左部可汗的别部跑得可够远的!他不动声色,也不与右部可汗联系,只写了封战报递往京城。
~~~~~~~~~~~~
薛录事的情报极准,前后只差了不到一天,袭击的骑兵前锋即赶到了城外榷场。张遥对第一仗极重视,亲自率队出击。袁樵则侍镇府内,也不换铠甲,伫立城楼之上一袭官袍、按剑而立。
张遥四十上下的年纪,也曾随他父亲张轨征战沙场,张轨回京,张遥也随同还家。今番重回沙场,张遥的眼中充满了怀念,对手下的兵……充满了恨铁不成钢!【要是老子亲手带出来的兵,早打完这一仗了!】张遥愤愤地想。
他现在领的不是原来的兵,是到了都督府之后重配的,虽也经过几个月的调教,比起之前的百战之余还是有差距的。他设计得极好的口袋阵,居然让人突围了!那一队突围而出的骑兵大概是昏了头,没往回跑,一路奔着都督府去了!
张遥的冷汗也下来了!
咬咬牙,张遥道:“先歼敌!”正打着呢,就算想抽都抽不出兵力来,直要抽了,登时攻守易位。【若是都督追究下来,我一力扛着就是了。总不能叫这些兔崽子就这么死了,那也未免太冤。】
张遥发了狠,亲自督战,全力攻打。那一边突围而出的骑兵跑了一阵也发现不对了,索性往前冲,如果能够破城,那就赚大发了!
复设的都督府擂起了战鼓,一声声,击在人的心头。战鼓擂起之前,灯会还开着。白天不点灯的时候,“灯会”便有些名不符实,胜在造型都还在,人也齐全,佐以乐舞也很热闹。
鼓声一起,玩笑的人都停住了,你看我、我看你。生活在边地的人对这鼓声并不陌生,脸上都有些变色,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家想得就更多。梁玉似无所觉,依旧举盏:“请。”
座下薛录事的母亲于氏以年高,先说话:“夫人,恐怕是有战事。”
梁玉知道是她儿子来报的信,这就是一个托儿,也镇定地说:“不忙,我派人去探问探问。”
少顷,桂枝回来报:“是有一股流寇冲到了城外,已被击退。”
梁玉笑对于氏道:“那你我是共患难过的了。我正有一事想求。”
于氏忙说不敢。
梁玉邀她们等这一场打胜了之后与自己一同探望伤员:“我还将孩子一同带去,也好见一见血,开一开眼,知道自己的安乐日子是怎么来的。”
自打薛录事通风报信,不管他以前是干什么的,现在是站在袁樵一边了,于氏自然与梁玉一路,慨然应允。梁玉下令:“告诉厨下,没上的菜不用上了,统统带上,咱们劳军去!”
左手携了于氏,右手精准地揪了另一位本地名士的妻子,一同登车。于氏坐在车上,叹道:“万想不到左部竟会突进至此。”
梁玉戏笑道:“想不到的事情太多啦,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谁还怕谁么?咱们赌一赌吧,右部一定会来人的。”
第182章 讨价还价
为何左部的人马能够冲到榷场来, 袁樵也有猜测, 慎重起见他从不曾表露出来。梁玉与他不同,想到了就说了出来, 惹得同车的两人侧目又不敢接话。这两人都是妇人里有些见识的,自知朝廷大事等闲不要非议为好。默默地听梁玉胡说八道。
梁玉却又不讲了,笑嘻嘻地一指城门:“到啦!”
劳军之前, 她们须得与袁樵等留守的人一起欢迎凯旋之师。
张遥硬着头皮进城, 很担心挨上一顿。毕竟袁樵是个黑脸,袁樵的老婆是个泼妇。入城的队伍是经过张遥用心安排的,将最整齐威武的高大士卒排在前面, 押解的俘虏在中间, 后面是伤员坐在车上。榷场拖货的货车极多,张遥给征用了,将轻伤员放在车上也拉了进来。重伤员人数较少,就地医治, 没有放在队伍里叫人看那副惨状。
袁樵等到张遥走近了, 一个箭步冲了上去:“将军辛苦了!”丝毫不见埋怨的意思。
张遥提着一颗心, 发现这位文士出身的都督没有嘲讽之意, 也抱拳道:“幸不辱命。”
梁玉等人等他们进完了城, 才登上车,派人告知张遥, 她们要去慰劳伤员。张遥此时不敢也不能拒绝,毕竟“亲为裹伤”也是个值得书写的事儿。他又担心这群妇人折腾他的伤兵,也担心打了胜仗的兵士太亢奋又或者喝高了会冲撞了这些贵妇人, 先推后了庆功宴,亲自与梁玉等进入辕门。
摆在梁玉面前的伤患也是经过挑选的,模样太惨的怕吓着她们,也不给她们看。张遥陪在一边给梁玉介绍,这个是身中三箭还夺了敌人旗帜的,那个是挨了一刀还没松手,把对手给捅穿了的。
梁玉一一听了,那边医官也准备了绷带一类凑了上来。梁玉真个洗了手,将袖子一扎,接过了药膏、绷带,洗创口,敷药,包扎,一气呵成。连肚里摇头的老郎中都诧异:【何其娴熟?】
她像是一个本地最常见的妇人一般,连装束上也与她们一样,只不过衣料要好一些罢了。她的运作那么的麻利,与常见的持家妇人别无二致。活生生的处在他们的中间,做着最常见的活计。就仿佛,她是他们中的一员。
梁玉要干什么事儿,事先就得准备,哪怕不准备,现学也给它学个样子货出来。虽然是轻伤员,等闲治不死,看到她那一串动作也会让人觉得安心——这不是来折磨伤号的。梁玉在医帐里一口气包扎了数人,丝毫不显疲态,一点不耐烦的意思也没有。
包扎了一阵儿还对袁樵等人说:“你们在这里杵着做甚?又不能帮忙!”
袁樵被当众说了也不恼,笑道:“等包扎完了,好论功行赏呐!”
“这还差不多,”梁玉回了一句,拍拍手,“好啦,差不多了,总算没有帮倒忙。你们两个,过来,与将士道别。”
两个人拉过儿女来给人行礼,将人感动得涕泗滂沱。
这一场表达关爱的戏码算是演完了,虽然有些人认为这是演戏,着实收了将士之心。梁玉与于氏等做完这一场,都先回车上,便不再露面,由袁樵与张遥在外面宣布论功行赏的消息。马车拐出辕门,将营中了片欢呼雷动抛在了身后。
于氏有些担心,将两个孩子看了一下,道:“小娘子和小郎君没吓着吧?”
袁昴摇了摇头,忽然问道:“一将功成万骨枯,枯的不止是敌人,还有自己人吧?”
于氏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梁玉从容地道:“是啊。阎王的笔勾生死簿的时候,可不管你是谁。生死面前,贫富贵贱、君子小人,都是一样的。所以说,天地不仁。”
于氏心下纳罕:【怎么名门袁氏是这么教孩子的吗?这未免太无情。】再看梁玉,她的脸上一片平静,看不出喜怒来。于氏忽然有一点畏惧,她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似乎从未见过这么看似感情丰富能与所有人都聊得起来又那么的冷静近乎无情的人。
梁玉忽地冲她一笑,眨了眨眼睛,畏惧之情似乎又消了一点。梁玉对于氏道:“唉,教孩子真是耗神呐!”袁昴冲她扮了个鬼脸儿。
于氏跟着附和几声:“想要他成材,就要费心。若不计后果,自然省力。”
“是啊。”梁玉感慨之情愈浓,她说生死簿的时候无端想起了美娘,这话她对美娘阿鸾说过,当时她们并没有听,但愿自己的儿女能够听得进去。【我对美娘确乎不曾抱太大的期待,是以也没有费心教导,有今日之事,倒也……合乎情理了。】
于氏不知梁玉还有这些事情,到了府里便向她告辞。梁玉拎着一双儿女回府,迎面撞上了梁八郎。
他也顶盔贯甲,看起来挺像回事儿的。见到妹妹就急切地问:“你们都还好吧?没惊着吧?”
梁玉也将他打量一番,笑道:“哟,像个样子了嘛。”
“死丫头!”梁八郎笑骂一声,又将外甥扛到肩上,“回家喽~”
~~~~~~~~~~~
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梁玉才想到美娘,二月末的一天,府外忽然来了一队人马。经过了袭击榷场之事,张遥的神经绷得很紧,放出的斥侯将这一队人马拦住,却又带来一封书信——来的是右部可汗的使者,随行者里便有美娘。
右部可汗的使者由袁樵接待,美娘径被引到后面见梁玉。两人分开足有两年,再次相见已物是人非。
梁玉在堂上端坐,美娘忽生出一丝近乡情怯的感怀来,步子越来越慢,几乎停在门槛前迈不过来。
梁玉一声叹息,步下堂座席来站到她的面前。美娘的脸上略显出些风霜之色,看着还是个年轻的姑娘,却又透出一点经历。梁玉将拉了进来,轻声细语的:“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吧?”
美娘的眼泪往下掉了几粒就再也止不住了,梁玉拉她坐下,等她哭完才说:“阿娘这装扮。”
梁玉道:“入乡随俗是有道理的。”
“是。阿爹也让我们学番语。”说完,又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沉默了一阵,忽然道:“阿娘,一定要小心。提醒阿爹,不要任人予取予求。”
梁玉道:“哦,我说怎么左部能突入到榷场呢!他们不把右部搅个天翻地覆竟然奔榷场来了,右部就跟死了一样的不知道,呵呵。”
美娘有丝难过地道:“是我们想得太简单了。利益交关,怎么会……阿娘,他们想求互市买兵器,以便保护公主、为国守边,阻挡左部,要甲仗三千副。”
“他们付得起钱吗?拿公主的嫁妆付吗?废物!可汗看起来虽不精明,也没蠢到这样吧?”
“是,新附的亲贵有此议。可汗所部离得太远,拦不住。”
梁玉笑道:“恶人别人做了,他是个小可怜儿,我以前怎么没发现,他这么干净天真呢?”
笑完了,正色问道:“是你自己要来,还是有人让你来的?”
“都有。”
“你爹一定会将此事上书朝廷的,不过呢,你可以帮我带一句话过去。我很心疼你们,我们的女孩儿是绝不会拖夫家的后腿的,他们要是打不过左部呢,我就把公主接过来,让他们无后顾之忧。什么时候他们打赢了左部,什么时候再来接公主,我保管把公主养得白白胖胖的。”
美娘破颜一笑,复又恢复了愁容:“那不成笑话了?”
梁玉道:“互相讹呗。还当真了吗?哦,说斯文一点,叫尔虞我诈。”
“是。可是,可汗应当不至于此。”
“那你们帮帮他,他难道要擎等着吗?他当自己是个美娇娘?他数没数过自己有多少兄弟、多少堂兄弟?”说完,又是一叹,“可惜啊,阿鸾只有一个。”
美娘精神一振,道:“公主正在说服可汗。说的,大概与阿娘说的一样……”
“噗哈哈哈哈!她是真的长进了啊。”
梁玉笑完,脸色一整,问道:“你现在想回来吗?我大概还能护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