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我是你的相公,是大哥儿的父亲,却没有保护好你们母子,自然有过错。”朱祐樘轻声道,“身为皇帝,却连自己的妻儿都护不住,如何能说得过去呢?”这桩案子闹出来之后,他无数次觉得懊悔。分明有两年的时间解决此案,却仍是生生地拖到了如今,足以说明他对此事尚且不够重视。
若早知这郑旺会跳出来胡言乱语,他当初便不该默许皇后将郑氏送到母后身边去,反倒是该立刻把她关进诏狱里好好拷问一番,将她的身世问个清楚明白。可是那时的他太心软,皇后也温柔,自然没想过要处置这个无辜的宫人。
“万岁爷虽是皇帝,却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张清皎道,“以前的事便不必再想了,就算是有错,也是我们俩的过错,不能独独怨你一个。我们还是想想眼前的案子该如何了结罢。万岁爷是打算亲审,还是交给三司来审?打算在何处审?有多少人能旁听?”
“交给三司审问,我不插手。三司有审案的衙门,能容纳不少人,我想将王恕王爱卿、西崖先生、木斋先生以及戴先生(怀恩)和萧伴伴都遣过去旁听。另还有些翰林与言官可在一旁作为见证。他们嘴皮子利落,才学亦是不错,应当能想方设法寻出郑旺陈词中的漏洞。”
“万岁爷是希望审案时,来的人多多益善,还是控制在小范围之内?”张清皎沉吟片刻,“既然流言已经传开了,那公开审理便是最佳的辟谣澄清的机会。只让官员在旁边听,民间的谣言仍然不会停息。不如再邀请一些耆老,以及公开招募些急公好义的民众,让他们也来旁听。他们得知真相后,自然会传到民间,若遇到有人传流言,他们还能有理有据地反驳。想必如此下去,那种毫无根据的流言便不会再传开了。”
朱祐樘略作思索,点头道:“卿卿所言极是。”
作者有话要说: 从本周六到下周日安排了一次旅行
但现在还没有存稿
_(:3∠)_
第284章 公审郑旺
经过朱祐樘与内阁的据理力争后, 阁老们终于答应“公开审理”郑旺案。随后, 西华门外便张贴出了一张圣旨, 很快便引来不少百姓驻足。这些年来,西华门外时不时便会张贴圣旨或懿旨,人们都已经渐渐习惯时不时便来瞧一瞧了。自有识字之人摇头晃脑地给不识字的念圣旨,还有好心人解释皇帝陛下的旨意究竟是什么意思。
于是, 一传十十传百,没两天大半个京城便都知道, 三司将公开审理一件胡乱传播流言的案子。虽说没有人知道犯人究竟传了什么流言, 但即使是寻常的百姓也都很清楚, 能惊动三司审理的必定不是什么小案件。
有人觉得好奇, 想知道这究竟是一起什么案件, 因此便在西华门报了名;有人想开开眼界,看看三司审案究竟与县令审案有何不同,也去西华门报了名;有人对流言深恶痛绝, 想知道该如何破解流言,也去了西华门……
虽说平民百姓们旁听审案的目的各不相同,但锦衣卫审核他们的标准却是相同的——遵纪守法的良民,极具道德感。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平日里都是在邻里间稍有些影响力的。因着品行出众,他们说的话通常都能够取信于身边之人。
到得三月初七那一日, 上百名通过审核的平民百姓都聚集在西华门外。经由锦衣卫与宫中小太监的指引,他们和受邀前来的数十位德高望重的耆老们一同来到了午门与奉天门之间的广场上。
广场左侧已经被行障围了起来,作为公开审案之所。刑部尚书、大理寺卿、督察院左右都御史都已经坐北朝南上座, 王恕王阁老、李东阳、谢迁以及数位尚且年轻的翰林、言官等分坐两列,怀恩和萧敬作为督查亦坐在旁边。
等到百姓们都纷纷到齐了,规规矩矩地在东、南、西三面就坐后,三司便传唤郑旺。众目睽睽之下,在诏狱里非但没有受苦,反倒养得油光满面的郑旺笑嘻嘻地被押过来了。刑部尚书为主审,见他丝毫不知礼仪规矩,不由得皱起眉来:“堂下的犯人还不跪下!”
“老子甚么时候变成犯人了?胆敢审问老子,你们的胆量还真够大的,就不怕老子认了太子这个外孙之后,把你们统统都抄了家?!”郑旺非但没有被公审的架势给吓着,反倒气焰更加嚣张了。
其实,刚开始被关进诏狱时,他也很是心虚腿软了一段时间。但锦衣卫非但不给他用刑,反而好吃好喝地供着他,他便不由得对自己的“身份”更深信了几分。贵人果然没有诓骗过他!他的女儿果然是太子的母亲,而他才是太子的外祖父,才是注定要封爵的人!不然,锦衣卫为何会待他这般客气呢?
于是,在诏狱里度过几天后,郑旺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将自己说出的谎言都当成了事实,越发飘飘然起来。虽说他明知自己正在被审问,堂上坐的都是从未见过的高官,但他依然毫无惧色,心里甚至想道:等老子封了爵,你们还不都得来巴结老子?
三司审过很多次重案,却从未见过脸皮如此之厚的无赖之辈,真真是大开了眼界。刑部尚书冷笑一声,正待要更强硬些,立在郑旺身后的锦衣卫冷不防地踹了一脚,将他踹倒在地。郑旺五体投地地行了个大礼,回头一看,嘴里立即不干不净地骂了起来。
那年轻的锦衣卫目不斜视,只当他胡诌的那些话与自己毫无干系。三司看了他一眼,首次觉得锦衣卫里似乎也有不错的青年人。而围观的百姓们原本被郑旺的话惊了一跳,见他活脱脱就是个地痞无赖,哪里还会信他方才所说的——他才是太子殿下的外祖父?这年头,真是什么人都有!竟然还妄想自己是太子殿下的外祖父,他莫不是一直醉醺醺地在做梦罢!
既然面对的是一个混不吝的无赖,三司也便不再文绉绉地审案了,而是直截了当地道:“郑旺,你自称太子殿下是你的女儿所生,意图损害太子殿下与皇后娘娘的名声。按国朝律法,当论斩!”
“太子殿下就是我女儿生的!”郑旺听得“论斩”二字,几乎要从地上跳起来了,“老子就是太子殿下嫡亲的外祖父!哼!凭什么那张家能被封为寿宁伯,老子却只能吃不饱穿不暖?老子这次就是来为自己讨公道的!”
“你凭什么说太子殿下是你女儿所生?从何处得来的消息,还是一切不过是你的臆测?此外,你女儿不是多年前便已经被你卖给了牙婆么?就为了还酒资,你就随便地将她卖了出去,你可知她流落到了何处?这么些年,你这做父亲的对她不闻不问,连她的下落都不知道,还敢妄称她生下了太子殿下?!”大理寺卿冷声道。
围观的百姓们顿时齐齐地露出了不屑的神色,便听郑旺嚷嚷道:“老子后悔了还不成吗?!”嘴里又说起了不干不净的话。
某道行障后,年轻的帝后也在静静地旁听这回的审问。皇后娘娘轻轻地蹙起眉来,低声道:“此人在公堂上如此放肆,能否治他蔑视公堂之罪?不然,谁能听得下去这些污言秽语?听来都觉得脏了耳朵。”
皇帝陛下眯了眯眼:“是该先打他一顿,灭一灭他的气焰。不然,人人都在公堂上如此行事,置官府与律法于何物?”于是,他将何鼎招过来低声说了几句话。何鼎立即悄悄地给大理寺卿、刑部尚书以及督察院左右都御史递了条子。
三司也早有此意,于是顺势便治了郑旺一个蔑视公堂之罪。锦衣卫遂押着郑旺去行障外头打板子,行刑的正是方才踹郑旺的那位锦衣卫,下手极为有分寸。他看着像是没有用多大力气,也不会将人打得血肉模糊,但却疼得郑旺鬼哭狼嚎,留下了不小的暗伤。
经过一番教训,锦衣卫便如拖死狗一样将郑旺拖了进来。只觉得疼得快死过去一回的郑旺终于老实了不少,心底也悄悄地升起了惧意。但都已经到眼下这个地步了,也容不得他后悔了。他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拼了命博取一份荣华富贵,而不是老老实实地去将牢底坐穿。
“郑旺,你可得实话实说。不然,便是欺瞒公堂之罪。到时候要打的板子,可不只是三五十这么简单了。”督察院左都御史道,“说罢,你连女儿被卖到了何处都不知晓,何以妄称太子殿下是她所生?”
因身上疼痛难熬,郑旺难得地老实了几分:“俺今年一个人孤零零过的年,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就想着要找一找闺女的下落。好不容易寻见当年的牙婆,知道闺女被卖给了一户同样姓郑的大户人家,俺便寻了过去。谁知那户人家不承认俺的闺女在他们家,只说早就病死了。俺气不过,一直在他家附近转悠,想给可怜的闺女讨个公道。没想到,没多久就听人说起他家的闺女被选进了宫,还给皇帝生了个儿子。”
“明明这是件大喜事,但这郑家却什么都不提,俺觉得,其中一定有蹊跷。所以,俺就仔细地在他家周围打听,这才听说就在采选的那一年,他们将大女儿嫁了出去,让一直在庙里住着从来没见过人的小女儿进了宫。那个送进宫的小女儿一定就是俺的闺女!给皇帝生了个儿子的女人,也一定就是俺的闺女!”
三司被这奇怪的逻辑震惊了。原来天下间竟然还有这样的人,听人随便说几句话就信以为真!还以为他真的有什么凭据,没想到仅仅只是听到莫名的流言罢了。“仅仅只是别人说,这家的闺女给皇帝陛下诞下了皇子,你就信以为真?!这人究竟是谁,你若能供出他,流言的源头便不是你了,你也可罪减一等。”
郑旺遮遮掩掩地不肯明说,只是道:“这是俺的贵人,俺怎么也不会说的。”
“呵,那你凭什么认定被送进宫的就是你的女儿?可有人证?可有物证?若是你女儿真的病死了,那个郑家真的有两个女儿呢?你所说的一切皆是凭自己的猜测,只靠着猜测便敢四处招摇诈骗,无论是谁来评断,你都犯了国朝的律法!”
郑旺赶紧道:“天下哪里有那么巧的事?采选之前那郑家明明只有一个女儿,采选的时候突然就多了一个刚从庙里回来的小女儿?他们一定是舍不得让自己的女儿进宫,所以才想方设法让俺的闺女顶替了!”
旁听的百姓们低低地议论起来,几乎是不约而同地觉得,这郑旺就是无事生非。为了酒资就能将女儿卖出去的人,怎么可能良心发现,突然想到去找女儿?就算他去找女儿,恐怕打的也不是将女儿赎回来的主意,而是想要钱罢!没找着女儿,也没要着钱,他当然不会甘心,心里指不定会如何恨那郑家呢。
在这种时候,这个满脑子只有钱的无赖听别人随便说了一句话,当然会信以为真。要知道,如果成了太子的外祖父,那就是一飞冲天了啊!比起在泥地里打滚的生活,谁不想被封官封爵,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可天下间哪有这样的好事?声称自己是太子殿下的外祖父,就觉得自己真成了皇亲国戚不成?这种腌臜人满口胡诌,竟然也有人会相信,还四处传播流言?莫不是这些人都没长脑子罢!!
作者有话要说: qaq,不容易,存一稿
第285章 审明案情
世间无奇不有, 只顾着图一时新奇四处传谣, 却浑然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做什么的人大有人在。上至大长公主, 下至皇亲国戚旁支的妇人,既有被嫉恨蒙蔽者,亦有确实愚蠢不知事者。直到锦衣卫上门锁拿,这群自以为掌握了事实真相的男男女女才慌慌张张起来, 可惜为时已晚。
此时此刻,传谣最为起劲的数十人都蔫蔫地立在行障后, 听着里头的审问进展。其中绝大部分皆是内宅妇人, 只要想到家人或被革除官职或被革除功名, 心里便后悔不迭。亦有少数男子, 几乎都已经被各自的家族完全放弃了, 简直是万念俱灰。
不过,没有人会关注这群没脑子的传谣从犯,审问依然在继续。令围观群众们意外的是, 郑旺虽是贪图富贵胡乱攀咬,说是那郑家将他的女儿冒名顶替送进了宫里,却不成想此事竟然是真的!郑家人以及当地里正都认罪,当初确实是舍不得将女儿送进宫,所以便认了女儿的大丫鬟为次女顶替入宫。
郑旺听得郑家人招认后,精神顿时一振, 在旁边嚷嚷道:“俺的闺女果然入宫了!她从小就生得好看,一定是得了皇帝的宠爱,生下了太子!皇后生不出孩子, 就把太子抢了过去当成自己亲生的!可怜的闺女啊!白白受一场罪啊!还不知道是生是死啊!”
行障后,朱祐樘面无表情地注视着他,眼底满是厌恶与压抑的怒火。张清皎借着宽大的袖子,悄悄地捏住了他的手掌。他的神色这才缓和了些,低声道:“不仅侮辱了卿卿,也侮辱了我!”他是那种会被美色轻易迷惑的皇帝么?他是那种随意宠幸他人的皇帝么?卿卿是那种强夺人子的女子么?!
三司虽不知皇后娘娘在场,却知道皇帝陛下正在行障外看着呢。于是,刑部尚书毫不含糊地治了郑旺一个大不敬之罪,拉下去再打五十板子。这一轮打完,郑旺彻底没了精气神,只是脸上依然透着毫不掩饰的对于荣华富贵的渴求。
“你的女儿确实入了宫,只要让尚宫局查看宫女的名籍,便能查得她的去向。她叫甚么名字?生辰是何年何月何日?身上可有甚么特征?若你能说清楚,应当很快就能将她寻出来。”大理寺卿道。
郑旺张了张口,竟一时词穷了。旁听的百姓们再次无言以对:这算是什么父亲?将女儿卖掉之后,就将女儿忘得干干净净?!连名字、生辰与特征都不记得,还敢说他思念女儿,简直就是个笑话!!
在众人鄙视的目光中,郑旺仔细想了想,总算是断断续续地想起了女儿的事:“俺的女儿名叫金莲,小名是荷花。她是成化十一年八月生的,生辰八字俺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她左臂上有块红色的胎记,形状看起来像是荷花瓣,她娘才给她取小名叫荷花。”
“你可确定?”
“确……确定。”
大理寺卿摇首道:“你费了这么一番功夫,好不容易才想起女儿的名字与生辰、特征,也真是难为你了。虽说你觉得确定无误,但本官却觉得不能相信你的一面之词。也许,你的兄嫂弟妹反倒比你更了解你的女儿呢?”
郑旺有些吃惊,转回首就见锦衣卫将几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人带了上来。这些人都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衫,眼角眉梢皆是风霜之色,显然日子也过得并不如意。他们见到穿着一身绸布衣衫却不伦不类的郑旺时,脸上却丝毫不见嫉妒,反而只有厌恶与淡漠。
“回大人的话,俺侄女儿名叫金莲,小名荷花。她是成化十一年七月初十夜里出生的,当时还是俺婆娘帮弟妹接的生,所以记得很清楚。金莲生下来没多久,正好过七月半,俺们是不会记错的。”年纪最长的中年男人道。
“金莲生下来时,右臂上就带着红色胎记,看起来像是一片花瓣。俺确定是右臂,而不是左臂,因为她小时候还曾捋起袖子问过俺,这胎记能不能去掉。俺安慰她说这胎记生得好看,不用去掉,她才安了心。”年纪最小的中年女子接道。
听了两人的话,围观群众们越发鄙视郑旺了。没想到,除了名字记住了之外,这无赖居然连女儿的生辰八字和特征都能说错。说来,他女儿也真是够可怜的。年幼的时候便被爹卖出去充酒资,却不想这爹没钱用了又想起她来,闹得四处天翻地覆。无论她眼下在宫里过得如何,这无疑便已经断送了她的前程。
郑旺当然不愿意承认自己记错了,倒打一耙说是他的大哥和小妹记错了。郑氏兄弟姊妹四人你一言我一语,揭露他当年四处不着家,媳妇要生了也不管,女儿都两三个月了才回了一趟家,还将家里搜罗一空等等劣迹。这样的父亲,又如何可能记得住女儿的生辰和模样呢?
为了验证他们所言究竟是真是假,三司便请来了肖尚宫当场查阅宫人名籍。肖尚宫拿出了弘治三年采选宫女时的记录,仔细地一条条翻过去:“确实有一名叫郑金莲的宫女入了宫,在坤宁宫待了短短几日,就被太后娘娘看中,要到了慈寿宫。”
“在慈寿宫伺候了一年半后,她听说万岁爷和皇后娘娘想放归宫女,为皇长子祈福,便自请放归出宫。她跪请皇后娘娘替她的婚事做主,娘娘便给她挑了一名锦衣卫小旗为夫婿。去岁十一月中旬,她已经与同期放归的宫人一同出嫁了。”
“那便将这郑氏召进宫来对质罢。”刑部尚书道。
郑旺愣了愣,眼珠子又骨碌骨碌地转了起来。他怎么可能承认女儿已经出宫嫁人?这不就说明他与泼天的荣华富贵无缘了么?!对!嫁人的绝不是他的女儿!他的女儿一定还在宫里,说不得已经被皇后害死了!
围观群众们静静地等候着传闻中的郑家女儿出现,殊不知郑金莲早已候在了坤宁宫的庑房里。与她一起在此等候的,还有五位身形妆扮与她完全一样的宫人。接到前头传来的消息后,她们都以青帕覆面,出现在了行障之内。
眼见着出现了六名“郑氏”,郑旺、郑家兄弟姊妹以及围观群众们都怔住了。便听都察院右都御使道:“既然你们双方描述的郑氏都不相同,那你们就将自己所认为的郑氏找出来罢。若是找准了,那便说明这一方所言才是真的。”
郑旺赶紧过去细看,催着那些宫女捋起左袖。虽说只是惊鸿一瞥,宫女们便赶紧放下了袖子,但任谁都能瞧出,她们的左手臂上光洁一片,没有任何胎记。郑旺的小妹走过去后,宫女们再度捋起右袖,竟有三人右手臂上带着胎记。郑旺的小妹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选了其中一人,那人拿下帕子,哽咽道:“姑母……”
“好孩子,这些年你真是受苦了。”郑氏姑母温声道。
正主既然已经被认出来了,其余五位宫人立即退了下去。围观群众们仔细打量,发现这名腹部微隆的年轻妇人形貌之间确实生得有些像她的两位姑母。反观郑旺,虽说一看即知他也是郑家人,但怎么看都是满脸奸邪之相,根本不像是个好人。
这边厢郑家亲眷都接纳了郑氏,郑旺却矢口否认,坚决不承认这就是他的女儿:“左手臂上带着胎记的才是俺的女儿郑金莲!你是从何处冒出来的?!你绝不是我的女儿!”
郑金莲拭着泪,哭道:“爹爹认不出我也就罢了,竟然还不许伯父姑母们认我,可真是心狠啊!我原以为这么些年不曾见,爹爹或许真是因为思念我才四处找我的,如今看来,应当是我想错了!”
“当年爹爹诓骗我出门,直接将我卖给了那个姓王的牙婆,可知道我心里有多难受?我甚至想着,就算爹爹每日对我非打即骂我也认了,只要你别将我卖出去,我日后一定会好好忍耐。可是,我哭着求爹爹别卖我的时候,你说了什么?你可还记得?”
见郑旺依旧嚷嚷着“你不是俺的闺女”,郑金莲泪如雨下:“你说,‘留着你又有甚么用?只知吃穿用我的银钱,倒不如拿你换了银钱,还能打几角酒喝’。爹爹可知道,这句话我一直牢牢地记在心底,所以即使出宫嫁了人,也不敢去寻你,唯恐你再将我卖了换银钱,或者无休无止地向我的夫家讨要钱财。”
郑旺虽然口中说着不认,脸色却微微地变了。他当然记得这句话,毕竟这是他与女儿说过的最后一句话。不少敏锐之人都注意到了他的神色变幻,心中越发轻鄙此人了——为了骗取荣华富贵,竟然连亲生女儿都不肯认,这无赖果然是烂到流脓的混账玩意儿。
“爹爹,别再胡乱折腾了!不知你究竟是听信了谁的胡言乱语,也不知你究竟想得到甚么样的荣华富贵,竟敢编造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的是非!事实便是,娘娘待我恩重如山,虽说我是慈寿宫的人,她也替我仔细挑了一位如意郎君。相公只是锦衣卫的小旗,家中也不过是殷实而已,但我已经很满足了!”
“求求你!爹爹!别被胡言乱语迷昏了!那人就是想利用你,想在京中掀起风浪,败坏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的名声罢了!你不过是被别人当成了刀而已!无论这一遭是生还是死,那人都绝不会放在心上的!”
作为女儿,郑金莲自然不能公然指责郑旺的不是,更不可能揭破他的本性。她便只能装成柔弱无比的模样,在郑旺矢口否认的时候,便泪眼汪汪地回忆起那些并不如何美妙的过去。一来一往,围观群众们心里自然有一杆秤,都不由自主地怜惜起这位可怜的女儿来。
指责郑旺的重任,落在了郑氏兄弟姊妹以及乡邻们身上。随着众人的控诉,郑旺的诸多劣迹令围观群众们越发厌恶起来。敲诈勒索还是轻的,竟然仗着是燕山卫的兵士,浑身蛮力,便强抢兄弟姊妹和邻里的钱财,不仅是无赖,还是个恶匪啊!
这样的一个人,他口中无论说出什么话,都是绝不可相信的!
作者有话要说: 囧,昨晚手一抖就发了,今天才算是存了第一稿,望天
还有一两章,郑旺案便彻底结束了╮(╯▽╰)╭
第286章 反口招认
劣迹斑斑的郑旺最终落了个充军流放三千里的下场, 令围观群众们无不拍手称快。其实若严格按照律法行事, 判他斩刑或绞刑也不为过。但考虑到他便是一个活生生的诱饵, 三司自然不会轻易让他丢掉性命。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指不定死罪对于这个好逸恶劳的无赖而言反倒是更轻松些。
除去郑旺之外, 那些传谣最为起劲的人都被拎了出来仔细审问。若说旁观郑旺百般狡辩还能激起围观群众们的愤慨,对于这些人, 大家便都只剩下了深刻的怜悯——世上怎么有这种愚蠢之辈?偏偏不少还是颇为有头有脸的人物, 诸如勋贵旁支、低阶文武官员内眷等。看来, 不辨是非的蠢物真是无处不在啊。
根据这些人传谣的程度, 三司判定了不同的惩罚。情节最为严重的, 判罚家中男子有官职者革除官职,有爵位者降两等袭爵,有功名者革除功名;情节稍次些的, 判罚家中男子有官职者降三等,有爵位者降一等袭爵,有功名者终身不能参加春闱;情节再轻些的,判罚家中男子有官职者降一等,有爵位者革两年禄米,有功名者考中进士也暂不予以录用。
如果并非官宦或读书人家, 便罚银两千两、千两、五百两不等。除此之外,这些人都须得受杖刑,情节严重者杖五十, 情节稍次者杖三十,再次杖二十。
三司宣布判罚后,这些男男女女便被分别带到了不同的行障后受杖。男犯由锦衣卫执杖,打得人人鬼哭狼嚎;女犯由宫正司执杖,哭嚷尖叫亦是此起彼伏。这些男男女女都出身不错,自幼养尊处优,一身细皮嫩肉,因皆是首次受刑,自然耐不住这样的疼痛。不过,相信经过这番教训之后,他们怎么也该学着聪明些了。
在他们的惨叫声中,旁听的平民百姓以及耆老们跟着锦衣卫和小太监离开了广场。大家无不低声议论着,都觉得这回旁听公审实在是让他们大开了眼界。归家之后,他们怎么都得将今日的所见所闻与邻里们好好说道说道,劝大家千万别相信那些毫无凭据的流言。若是糊里糊涂地便被骗得团团转,指不定最后还会吃官司受罚。
行至西华门附近时,众人忽然嗅见了一阵阵诱人的香味。便听那引路的小太监笑道:“已经将近午时,想来诸位应该都觉得腹中饥饿了。万岁爷和娘娘体恤各位的辛劳,特意吩咐御膳房准备了宴席,请诸位随着奴婢入席罢。”
百姓们互相瞧了瞧,都有些难以置信。他们不过是来旁听了一场审问而已,哪有什么辛苦的?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这般盛情,倒让他们有些受宠若惊,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是好了。幸而其中有数十位见多识广的耆老,颤颤巍巍地跪地行礼道:“草民谢陛下和娘娘的恩典。”其他人恍然大悟,忙也慌慌张张地跟着跪下行礼。
锦衣卫和小太监忙将耆老们都扶了起来,带着他们来到临时布置起来的宴席中。望着那些色香味俱全的山珍海味,从未见过宫中美味佳肴的百姓们无不睁圆了眼。初时众人尚有几分小心谨慎,唯恐自己动作太粗鲁,将精巧无比的美食都碰坏了。不过,稍加品尝之后,大家便已是停不下来了,无不欢天喜地的享用起来。
************
另一厢,郑旺被锦衣卫像拖死狗一样拖回诏狱后,仍是有些难以相信自己居然就这么错过了近在眼前的荣华富贵。如果不是女儿郑金莲,如果不是那群兄弟姊妹,他怎么可能沦落到这步田地?!这群混账果然都是一群讨债鬼!都见不得他过得好!更见不得他从此享尽了富贵!
“当初她生下来时就该把她掐死!!”他狠狠地吐了口唾沫,满脸的凶相,仿佛所说的并不是自己的女儿,而是不共戴天的敌人。不过,浑身上下传来的疼痛令他的嘴角不由得抽了抽,凶相也有些维持不下去了。
若早知这郑旺会跳出来胡言乱语,他当初便不该默许皇后将郑氏送到母后身边去,反倒是该立刻把她关进诏狱里好好拷问一番,将她的身世问个清楚明白。可是那时的他太心软,皇后也温柔,自然没想过要处置这个无辜的宫人。
“万岁爷虽是皇帝,却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张清皎道,“以前的事便不必再想了,就算是有错,也是我们俩的过错,不能独独怨你一个。我们还是想想眼前的案子该如何了结罢。万岁爷是打算亲审,还是交给三司来审?打算在何处审?有多少人能旁听?”
“交给三司审问,我不插手。三司有审案的衙门,能容纳不少人,我想将王恕王爱卿、西崖先生、木斋先生以及戴先生(怀恩)和萧伴伴都遣过去旁听。另还有些翰林与言官可在一旁作为见证。他们嘴皮子利落,才学亦是不错,应当能想方设法寻出郑旺陈词中的漏洞。”
“万岁爷是希望审案时,来的人多多益善,还是控制在小范围之内?”张清皎沉吟片刻,“既然流言已经传开了,那公开审理便是最佳的辟谣澄清的机会。只让官员在旁边听,民间的谣言仍然不会停息。不如再邀请一些耆老,以及公开招募些急公好义的民众,让他们也来旁听。他们得知真相后,自然会传到民间,若遇到有人传流言,他们还能有理有据地反驳。想必如此下去,那种毫无根据的流言便不会再传开了。”
朱祐樘略作思索,点头道:“卿卿所言极是。”
作者有话要说: 从本周六到下周日安排了一次旅行
但现在还没有存稿
_(:3∠)_
第284章 公审郑旺
经过朱祐樘与内阁的据理力争后, 阁老们终于答应“公开审理”郑旺案。随后, 西华门外便张贴出了一张圣旨, 很快便引来不少百姓驻足。这些年来,西华门外时不时便会张贴圣旨或懿旨,人们都已经渐渐习惯时不时便来瞧一瞧了。自有识字之人摇头晃脑地给不识字的念圣旨,还有好心人解释皇帝陛下的旨意究竟是什么意思。
于是, 一传十十传百,没两天大半个京城便都知道, 三司将公开审理一件胡乱传播流言的案子。虽说没有人知道犯人究竟传了什么流言, 但即使是寻常的百姓也都很清楚, 能惊动三司审理的必定不是什么小案件。
有人觉得好奇, 想知道这究竟是一起什么案件, 因此便在西华门报了名;有人想开开眼界,看看三司审案究竟与县令审案有何不同,也去西华门报了名;有人对流言深恶痛绝, 想知道该如何破解流言,也去了西华门……
虽说平民百姓们旁听审案的目的各不相同,但锦衣卫审核他们的标准却是相同的——遵纪守法的良民,极具道德感。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平日里都是在邻里间稍有些影响力的。因着品行出众,他们说的话通常都能够取信于身边之人。
到得三月初七那一日, 上百名通过审核的平民百姓都聚集在西华门外。经由锦衣卫与宫中小太监的指引,他们和受邀前来的数十位德高望重的耆老们一同来到了午门与奉天门之间的广场上。
广场左侧已经被行障围了起来,作为公开审案之所。刑部尚书、大理寺卿、督察院左右都御史都已经坐北朝南上座, 王恕王阁老、李东阳、谢迁以及数位尚且年轻的翰林、言官等分坐两列,怀恩和萧敬作为督查亦坐在旁边。
等到百姓们都纷纷到齐了,规规矩矩地在东、南、西三面就坐后,三司便传唤郑旺。众目睽睽之下,在诏狱里非但没有受苦,反倒养得油光满面的郑旺笑嘻嘻地被押过来了。刑部尚书为主审,见他丝毫不知礼仪规矩,不由得皱起眉来:“堂下的犯人还不跪下!”
“老子甚么时候变成犯人了?胆敢审问老子,你们的胆量还真够大的,就不怕老子认了太子这个外孙之后,把你们统统都抄了家?!”郑旺非但没有被公审的架势给吓着,反倒气焰更加嚣张了。
其实,刚开始被关进诏狱时,他也很是心虚腿软了一段时间。但锦衣卫非但不给他用刑,反而好吃好喝地供着他,他便不由得对自己的“身份”更深信了几分。贵人果然没有诓骗过他!他的女儿果然是太子的母亲,而他才是太子的外祖父,才是注定要封爵的人!不然,锦衣卫为何会待他这般客气呢?
于是,在诏狱里度过几天后,郑旺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将自己说出的谎言都当成了事实,越发飘飘然起来。虽说他明知自己正在被审问,堂上坐的都是从未见过的高官,但他依然毫无惧色,心里甚至想道:等老子封了爵,你们还不都得来巴结老子?
三司审过很多次重案,却从未见过脸皮如此之厚的无赖之辈,真真是大开了眼界。刑部尚书冷笑一声,正待要更强硬些,立在郑旺身后的锦衣卫冷不防地踹了一脚,将他踹倒在地。郑旺五体投地地行了个大礼,回头一看,嘴里立即不干不净地骂了起来。
那年轻的锦衣卫目不斜视,只当他胡诌的那些话与自己毫无干系。三司看了他一眼,首次觉得锦衣卫里似乎也有不错的青年人。而围观的百姓们原本被郑旺的话惊了一跳,见他活脱脱就是个地痞无赖,哪里还会信他方才所说的——他才是太子殿下的外祖父?这年头,真是什么人都有!竟然还妄想自己是太子殿下的外祖父,他莫不是一直醉醺醺地在做梦罢!
既然面对的是一个混不吝的无赖,三司也便不再文绉绉地审案了,而是直截了当地道:“郑旺,你自称太子殿下是你的女儿所生,意图损害太子殿下与皇后娘娘的名声。按国朝律法,当论斩!”
“太子殿下就是我女儿生的!”郑旺听得“论斩”二字,几乎要从地上跳起来了,“老子就是太子殿下嫡亲的外祖父!哼!凭什么那张家能被封为寿宁伯,老子却只能吃不饱穿不暖?老子这次就是来为自己讨公道的!”
“你凭什么说太子殿下是你女儿所生?从何处得来的消息,还是一切不过是你的臆测?此外,你女儿不是多年前便已经被你卖给了牙婆么?就为了还酒资,你就随便地将她卖了出去,你可知她流落到了何处?这么些年,你这做父亲的对她不闻不问,连她的下落都不知道,还敢妄称她生下了太子殿下?!”大理寺卿冷声道。
围观的百姓们顿时齐齐地露出了不屑的神色,便听郑旺嚷嚷道:“老子后悔了还不成吗?!”嘴里又说起了不干不净的话。
某道行障后,年轻的帝后也在静静地旁听这回的审问。皇后娘娘轻轻地蹙起眉来,低声道:“此人在公堂上如此放肆,能否治他蔑视公堂之罪?不然,谁能听得下去这些污言秽语?听来都觉得脏了耳朵。”
皇帝陛下眯了眯眼:“是该先打他一顿,灭一灭他的气焰。不然,人人都在公堂上如此行事,置官府与律法于何物?”于是,他将何鼎招过来低声说了几句话。何鼎立即悄悄地给大理寺卿、刑部尚书以及督察院左右都御史递了条子。
三司也早有此意,于是顺势便治了郑旺一个蔑视公堂之罪。锦衣卫遂押着郑旺去行障外头打板子,行刑的正是方才踹郑旺的那位锦衣卫,下手极为有分寸。他看着像是没有用多大力气,也不会将人打得血肉模糊,但却疼得郑旺鬼哭狼嚎,留下了不小的暗伤。
经过一番教训,锦衣卫便如拖死狗一样将郑旺拖了进来。只觉得疼得快死过去一回的郑旺终于老实了不少,心底也悄悄地升起了惧意。但都已经到眼下这个地步了,也容不得他后悔了。他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拼了命博取一份荣华富贵,而不是老老实实地去将牢底坐穿。
“郑旺,你可得实话实说。不然,便是欺瞒公堂之罪。到时候要打的板子,可不只是三五十这么简单了。”督察院左都御史道,“说罢,你连女儿被卖到了何处都不知晓,何以妄称太子殿下是她所生?”
因身上疼痛难熬,郑旺难得地老实了几分:“俺今年一个人孤零零过的年,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就想着要找一找闺女的下落。好不容易寻见当年的牙婆,知道闺女被卖给了一户同样姓郑的大户人家,俺便寻了过去。谁知那户人家不承认俺的闺女在他们家,只说早就病死了。俺气不过,一直在他家附近转悠,想给可怜的闺女讨个公道。没想到,没多久就听人说起他家的闺女被选进了宫,还给皇帝生了个儿子。”
“明明这是件大喜事,但这郑家却什么都不提,俺觉得,其中一定有蹊跷。所以,俺就仔细地在他家周围打听,这才听说就在采选的那一年,他们将大女儿嫁了出去,让一直在庙里住着从来没见过人的小女儿进了宫。那个送进宫的小女儿一定就是俺的闺女!给皇帝生了个儿子的女人,也一定就是俺的闺女!”
三司被这奇怪的逻辑震惊了。原来天下间竟然还有这样的人,听人随便说几句话就信以为真!还以为他真的有什么凭据,没想到仅仅只是听到莫名的流言罢了。“仅仅只是别人说,这家的闺女给皇帝陛下诞下了皇子,你就信以为真?!这人究竟是谁,你若能供出他,流言的源头便不是你了,你也可罪减一等。”
郑旺遮遮掩掩地不肯明说,只是道:“这是俺的贵人,俺怎么也不会说的。”
“呵,那你凭什么认定被送进宫的就是你的女儿?可有人证?可有物证?若是你女儿真的病死了,那个郑家真的有两个女儿呢?你所说的一切皆是凭自己的猜测,只靠着猜测便敢四处招摇诈骗,无论是谁来评断,你都犯了国朝的律法!”
郑旺赶紧道:“天下哪里有那么巧的事?采选之前那郑家明明只有一个女儿,采选的时候突然就多了一个刚从庙里回来的小女儿?他们一定是舍不得让自己的女儿进宫,所以才想方设法让俺的闺女顶替了!”
旁听的百姓们低低地议论起来,几乎是不约而同地觉得,这郑旺就是无事生非。为了酒资就能将女儿卖出去的人,怎么可能良心发现,突然想到去找女儿?就算他去找女儿,恐怕打的也不是将女儿赎回来的主意,而是想要钱罢!没找着女儿,也没要着钱,他当然不会甘心,心里指不定会如何恨那郑家呢。
在这种时候,这个满脑子只有钱的无赖听别人随便说了一句话,当然会信以为真。要知道,如果成了太子的外祖父,那就是一飞冲天了啊!比起在泥地里打滚的生活,谁不想被封官封爵,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可天下间哪有这样的好事?声称自己是太子殿下的外祖父,就觉得自己真成了皇亲国戚不成?这种腌臜人满口胡诌,竟然也有人会相信,还四处传播流言?莫不是这些人都没长脑子罢!!
作者有话要说: qaq,不容易,存一稿
第285章 审明案情
世间无奇不有, 只顾着图一时新奇四处传谣, 却浑然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做什么的人大有人在。上至大长公主, 下至皇亲国戚旁支的妇人,既有被嫉恨蒙蔽者,亦有确实愚蠢不知事者。直到锦衣卫上门锁拿,这群自以为掌握了事实真相的男男女女才慌慌张张起来, 可惜为时已晚。
此时此刻,传谣最为起劲的数十人都蔫蔫地立在行障后, 听着里头的审问进展。其中绝大部分皆是内宅妇人, 只要想到家人或被革除官职或被革除功名, 心里便后悔不迭。亦有少数男子, 几乎都已经被各自的家族完全放弃了, 简直是万念俱灰。
不过,没有人会关注这群没脑子的传谣从犯,审问依然在继续。令围观群众们意外的是, 郑旺虽是贪图富贵胡乱攀咬,说是那郑家将他的女儿冒名顶替送进了宫里,却不成想此事竟然是真的!郑家人以及当地里正都认罪,当初确实是舍不得将女儿送进宫,所以便认了女儿的大丫鬟为次女顶替入宫。
郑旺听得郑家人招认后,精神顿时一振, 在旁边嚷嚷道:“俺的闺女果然入宫了!她从小就生得好看,一定是得了皇帝的宠爱,生下了太子!皇后生不出孩子, 就把太子抢了过去当成自己亲生的!可怜的闺女啊!白白受一场罪啊!还不知道是生是死啊!”
行障后,朱祐樘面无表情地注视着他,眼底满是厌恶与压抑的怒火。张清皎借着宽大的袖子,悄悄地捏住了他的手掌。他的神色这才缓和了些,低声道:“不仅侮辱了卿卿,也侮辱了我!”他是那种会被美色轻易迷惑的皇帝么?他是那种随意宠幸他人的皇帝么?卿卿是那种强夺人子的女子么?!
三司虽不知皇后娘娘在场,却知道皇帝陛下正在行障外看着呢。于是,刑部尚书毫不含糊地治了郑旺一个大不敬之罪,拉下去再打五十板子。这一轮打完,郑旺彻底没了精气神,只是脸上依然透着毫不掩饰的对于荣华富贵的渴求。
“你的女儿确实入了宫,只要让尚宫局查看宫女的名籍,便能查得她的去向。她叫甚么名字?生辰是何年何月何日?身上可有甚么特征?若你能说清楚,应当很快就能将她寻出来。”大理寺卿道。
郑旺张了张口,竟一时词穷了。旁听的百姓们再次无言以对:这算是什么父亲?将女儿卖掉之后,就将女儿忘得干干净净?!连名字、生辰与特征都不记得,还敢说他思念女儿,简直就是个笑话!!
在众人鄙视的目光中,郑旺仔细想了想,总算是断断续续地想起了女儿的事:“俺的女儿名叫金莲,小名是荷花。她是成化十一年八月生的,生辰八字俺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她左臂上有块红色的胎记,形状看起来像是荷花瓣,她娘才给她取小名叫荷花。”
“你可确定?”
“确……确定。”
大理寺卿摇首道:“你费了这么一番功夫,好不容易才想起女儿的名字与生辰、特征,也真是难为你了。虽说你觉得确定无误,但本官却觉得不能相信你的一面之词。也许,你的兄嫂弟妹反倒比你更了解你的女儿呢?”
郑旺有些吃惊,转回首就见锦衣卫将几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人带了上来。这些人都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衫,眼角眉梢皆是风霜之色,显然日子也过得并不如意。他们见到穿着一身绸布衣衫却不伦不类的郑旺时,脸上却丝毫不见嫉妒,反而只有厌恶与淡漠。
“回大人的话,俺侄女儿名叫金莲,小名荷花。她是成化十一年七月初十夜里出生的,当时还是俺婆娘帮弟妹接的生,所以记得很清楚。金莲生下来没多久,正好过七月半,俺们是不会记错的。”年纪最长的中年男人道。
“金莲生下来时,右臂上就带着红色胎记,看起来像是一片花瓣。俺确定是右臂,而不是左臂,因为她小时候还曾捋起袖子问过俺,这胎记能不能去掉。俺安慰她说这胎记生得好看,不用去掉,她才安了心。”年纪最小的中年女子接道。
听了两人的话,围观群众们越发鄙视郑旺了。没想到,除了名字记住了之外,这无赖居然连女儿的生辰八字和特征都能说错。说来,他女儿也真是够可怜的。年幼的时候便被爹卖出去充酒资,却不想这爹没钱用了又想起她来,闹得四处天翻地覆。无论她眼下在宫里过得如何,这无疑便已经断送了她的前程。
郑旺当然不愿意承认自己记错了,倒打一耙说是他的大哥和小妹记错了。郑氏兄弟姊妹四人你一言我一语,揭露他当年四处不着家,媳妇要生了也不管,女儿都两三个月了才回了一趟家,还将家里搜罗一空等等劣迹。这样的父亲,又如何可能记得住女儿的生辰和模样呢?
为了验证他们所言究竟是真是假,三司便请来了肖尚宫当场查阅宫人名籍。肖尚宫拿出了弘治三年采选宫女时的记录,仔细地一条条翻过去:“确实有一名叫郑金莲的宫女入了宫,在坤宁宫待了短短几日,就被太后娘娘看中,要到了慈寿宫。”
“在慈寿宫伺候了一年半后,她听说万岁爷和皇后娘娘想放归宫女,为皇长子祈福,便自请放归出宫。她跪请皇后娘娘替她的婚事做主,娘娘便给她挑了一名锦衣卫小旗为夫婿。去岁十一月中旬,她已经与同期放归的宫人一同出嫁了。”
“那便将这郑氏召进宫来对质罢。”刑部尚书道。
郑旺愣了愣,眼珠子又骨碌骨碌地转了起来。他怎么可能承认女儿已经出宫嫁人?这不就说明他与泼天的荣华富贵无缘了么?!对!嫁人的绝不是他的女儿!他的女儿一定还在宫里,说不得已经被皇后害死了!
围观群众们静静地等候着传闻中的郑家女儿出现,殊不知郑金莲早已候在了坤宁宫的庑房里。与她一起在此等候的,还有五位身形妆扮与她完全一样的宫人。接到前头传来的消息后,她们都以青帕覆面,出现在了行障之内。
眼见着出现了六名“郑氏”,郑旺、郑家兄弟姊妹以及围观群众们都怔住了。便听都察院右都御使道:“既然你们双方描述的郑氏都不相同,那你们就将自己所认为的郑氏找出来罢。若是找准了,那便说明这一方所言才是真的。”
郑旺赶紧过去细看,催着那些宫女捋起左袖。虽说只是惊鸿一瞥,宫女们便赶紧放下了袖子,但任谁都能瞧出,她们的左手臂上光洁一片,没有任何胎记。郑旺的小妹走过去后,宫女们再度捋起右袖,竟有三人右手臂上带着胎记。郑旺的小妹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选了其中一人,那人拿下帕子,哽咽道:“姑母……”
“好孩子,这些年你真是受苦了。”郑氏姑母温声道。
正主既然已经被认出来了,其余五位宫人立即退了下去。围观群众们仔细打量,发现这名腹部微隆的年轻妇人形貌之间确实生得有些像她的两位姑母。反观郑旺,虽说一看即知他也是郑家人,但怎么看都是满脸奸邪之相,根本不像是个好人。
这边厢郑家亲眷都接纳了郑氏,郑旺却矢口否认,坚决不承认这就是他的女儿:“左手臂上带着胎记的才是俺的女儿郑金莲!你是从何处冒出来的?!你绝不是我的女儿!”
郑金莲拭着泪,哭道:“爹爹认不出我也就罢了,竟然还不许伯父姑母们认我,可真是心狠啊!我原以为这么些年不曾见,爹爹或许真是因为思念我才四处找我的,如今看来,应当是我想错了!”
“当年爹爹诓骗我出门,直接将我卖给了那个姓王的牙婆,可知道我心里有多难受?我甚至想着,就算爹爹每日对我非打即骂我也认了,只要你别将我卖出去,我日后一定会好好忍耐。可是,我哭着求爹爹别卖我的时候,你说了什么?你可还记得?”
见郑旺依旧嚷嚷着“你不是俺的闺女”,郑金莲泪如雨下:“你说,‘留着你又有甚么用?只知吃穿用我的银钱,倒不如拿你换了银钱,还能打几角酒喝’。爹爹可知道,这句话我一直牢牢地记在心底,所以即使出宫嫁了人,也不敢去寻你,唯恐你再将我卖了换银钱,或者无休无止地向我的夫家讨要钱财。”
郑旺虽然口中说着不认,脸色却微微地变了。他当然记得这句话,毕竟这是他与女儿说过的最后一句话。不少敏锐之人都注意到了他的神色变幻,心中越发轻鄙此人了——为了骗取荣华富贵,竟然连亲生女儿都不肯认,这无赖果然是烂到流脓的混账玩意儿。
“爹爹,别再胡乱折腾了!不知你究竟是听信了谁的胡言乱语,也不知你究竟想得到甚么样的荣华富贵,竟敢编造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的是非!事实便是,娘娘待我恩重如山,虽说我是慈寿宫的人,她也替我仔细挑了一位如意郎君。相公只是锦衣卫的小旗,家中也不过是殷实而已,但我已经很满足了!”
“求求你!爹爹!别被胡言乱语迷昏了!那人就是想利用你,想在京中掀起风浪,败坏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的名声罢了!你不过是被别人当成了刀而已!无论这一遭是生还是死,那人都绝不会放在心上的!”
作为女儿,郑金莲自然不能公然指责郑旺的不是,更不可能揭破他的本性。她便只能装成柔弱无比的模样,在郑旺矢口否认的时候,便泪眼汪汪地回忆起那些并不如何美妙的过去。一来一往,围观群众们心里自然有一杆秤,都不由自主地怜惜起这位可怜的女儿来。
指责郑旺的重任,落在了郑氏兄弟姊妹以及乡邻们身上。随着众人的控诉,郑旺的诸多劣迹令围观群众们越发厌恶起来。敲诈勒索还是轻的,竟然仗着是燕山卫的兵士,浑身蛮力,便强抢兄弟姊妹和邻里的钱财,不仅是无赖,还是个恶匪啊!
这样的一个人,他口中无论说出什么话,都是绝不可相信的!
作者有话要说: 囧,昨晚手一抖就发了,今天才算是存了第一稿,望天
还有一两章,郑旺案便彻底结束了╮(╯▽╰)╭
第286章 反口招认
劣迹斑斑的郑旺最终落了个充军流放三千里的下场, 令围观群众们无不拍手称快。其实若严格按照律法行事, 判他斩刑或绞刑也不为过。但考虑到他便是一个活生生的诱饵, 三司自然不会轻易让他丢掉性命。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指不定死罪对于这个好逸恶劳的无赖而言反倒是更轻松些。
除去郑旺之外, 那些传谣最为起劲的人都被拎了出来仔细审问。若说旁观郑旺百般狡辩还能激起围观群众们的愤慨,对于这些人, 大家便都只剩下了深刻的怜悯——世上怎么有这种愚蠢之辈?偏偏不少还是颇为有头有脸的人物, 诸如勋贵旁支、低阶文武官员内眷等。看来, 不辨是非的蠢物真是无处不在啊。
根据这些人传谣的程度, 三司判定了不同的惩罚。情节最为严重的, 判罚家中男子有官职者革除官职,有爵位者降两等袭爵,有功名者革除功名;情节稍次些的, 判罚家中男子有官职者降三等,有爵位者降一等袭爵,有功名者终身不能参加春闱;情节再轻些的,判罚家中男子有官职者降一等,有爵位者革两年禄米,有功名者考中进士也暂不予以录用。
如果并非官宦或读书人家, 便罚银两千两、千两、五百两不等。除此之外,这些人都须得受杖刑,情节严重者杖五十, 情节稍次者杖三十,再次杖二十。
三司宣布判罚后,这些男男女女便被分别带到了不同的行障后受杖。男犯由锦衣卫执杖,打得人人鬼哭狼嚎;女犯由宫正司执杖,哭嚷尖叫亦是此起彼伏。这些男男女女都出身不错,自幼养尊处优,一身细皮嫩肉,因皆是首次受刑,自然耐不住这样的疼痛。不过,相信经过这番教训之后,他们怎么也该学着聪明些了。
在他们的惨叫声中,旁听的平民百姓以及耆老们跟着锦衣卫和小太监离开了广场。大家无不低声议论着,都觉得这回旁听公审实在是让他们大开了眼界。归家之后,他们怎么都得将今日的所见所闻与邻里们好好说道说道,劝大家千万别相信那些毫无凭据的流言。若是糊里糊涂地便被骗得团团转,指不定最后还会吃官司受罚。
行至西华门附近时,众人忽然嗅见了一阵阵诱人的香味。便听那引路的小太监笑道:“已经将近午时,想来诸位应该都觉得腹中饥饿了。万岁爷和娘娘体恤各位的辛劳,特意吩咐御膳房准备了宴席,请诸位随着奴婢入席罢。”
百姓们互相瞧了瞧,都有些难以置信。他们不过是来旁听了一场审问而已,哪有什么辛苦的?皇帝陛下和皇后娘娘这般盛情,倒让他们有些受宠若惊,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是好了。幸而其中有数十位见多识广的耆老,颤颤巍巍地跪地行礼道:“草民谢陛下和娘娘的恩典。”其他人恍然大悟,忙也慌慌张张地跟着跪下行礼。
锦衣卫和小太监忙将耆老们都扶了起来,带着他们来到临时布置起来的宴席中。望着那些色香味俱全的山珍海味,从未见过宫中美味佳肴的百姓们无不睁圆了眼。初时众人尚有几分小心谨慎,唯恐自己动作太粗鲁,将精巧无比的美食都碰坏了。不过,稍加品尝之后,大家便已是停不下来了,无不欢天喜地的享用起来。
************
另一厢,郑旺被锦衣卫像拖死狗一样拖回诏狱后,仍是有些难以相信自己居然就这么错过了近在眼前的荣华富贵。如果不是女儿郑金莲,如果不是那群兄弟姊妹,他怎么可能沦落到这步田地?!这群混账果然都是一群讨债鬼!都见不得他过得好!更见不得他从此享尽了富贵!
“当初她生下来时就该把她掐死!!”他狠狠地吐了口唾沫,满脸的凶相,仿佛所说的并不是自己的女儿,而是不共戴天的敌人。不过,浑身上下传来的疼痛令他的嘴角不由得抽了抽,凶相也有些维持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