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灯光下,妻子仍旧秀美温柔,略带着那么一点点小羞怯,含羞带嗔地,糅合了妇人的妩媚和少女的娇憨,分外动人!
  王利民心头难免有些心猿意马,脸上的笑也越发深,“嘿嘿,我媳妇儿最好,自然要夸……好媳妇儿,天不早了,咱们也该睡了……”
  不说王利民和妻子恩爱甜蜜,且说在学校里跟着小姨住的小秋。
  小夏年纪小,精力也弱,做完作业,不等小秋在廖晨处上完课,她就撑不住先睡了。
  小秋回来,就只见小姨靠在炕头正在织毛线——这毛线还是中秋节王利民去吴家,李希阿姨给的,说让给小秋小夏织件毛衣。
  宋秀莲平时做家务照料儿女,还要做缝纫活儿,不得闲织毛衣。宋秀菊就主动请缨,接了这个活计。
  李希给的是五斤毛线,两斤玫瑰红,两斤藏青。还有一斤开司米线,是给小秋小夏织围巾帽子手套的,则是半斤白色半斤大红。
  而此时,小秋却看见宋秀菊手里捧着的是一团米色的毛线团……咦,不记得李希阿姨给的毛线有米色啊?
  难道是她眼睛花了?还是灯下的色差?
  “小秋回来了,你洗把手,我这就给你冲鸡蛋水去!”宋秀菊一边说着,一边放下手中的毛线,下了炕。
  小秋笑着答应着,将肩上的书包放下,装作无意走到炕前,将手中握着的手帕比在那一团毛线上——手帕是白的,毛线颜色稍深,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米灰色——可以确定,并非她眼花,也不是灯下出了色差。
  毛线已经织了一截,用的棒针,织的松软,应该是一条围巾吧?米灰色,或许是小姨给自己织的?或者,是给小舅织的?小舅皮肤白,倒是挺合适的。
  小秋将手帕装进口袋里,在小姨转身回来之前,离开了炕沿,走到屋角洗手去了。
  第二天一早,王利民就去苇塘里下了扣儿。
  地里的活儿干完了,暂时不用上工,王利民就顺着各处的水渠沟塘转悠,寻摸下网的地方。
  他买的不是抛网,也不是小抄网,而是一张架网,几个人抬着捞鱼的那种,水面太大了不行,水沟太小的也施展不开,要找个有鱼还得大小面积合适的地方才好用。
  转悠了半天也不得所以,借着中午喂鸡的功夫,他还是虚心向大侄子成海请教起来。
  别看成海平日里寡言少语的,一脸憨厚,甚至有一点点木讷,一说起捉鱼来,简直像是换了一个人,瞬间自信起来,话也多了,简直是滔滔不绝:“二叔,你买了网?我跟你去看看吧,看看网大小,才好定地方……架网啊,那就去东边的塘子里捞,那边有藕,又挨着苇塘,多年没清池子,一定有大鱼……给我大奶奶过寿,可得逮条大鱼,最起码也得个四五斤的才行啊……快走啊,二叔!”
  等他催着王利民回到家,拿出网子来一看,成海立刻就给了个准确地定位:“就东边塘子南沿儿那边,有个小分叉,在那边一堵,赶着往岸上走,水不是太深,又背静,关键是没有苇子,有水草,也都是柔软的星星草,没有查子草,不挂网子,还养鱼,指定有大鱼!”
  第一百零九章
  深秋天气渐寒,趁着午后,水温最高的时机,这爷俩说干就干,匆匆吃罢午饭,王利民就招呼了刘春生、二牤子几个要好的。
  成海回家一说,两个兄弟都要上学,老爹王利军却跟了来。
  一会儿功夫也凑了五六个人,都是青壮年,二牤子和成海抬了网子,王利民和刘春生则抬了一个大筐,说说笑笑往水塘子边走去。
  正好是周六,小秋和小夏去了学校才知道,这天下午,学校里组织孩子们‘勤工俭学’,高年级的学生砍柴,低年级的学生拾草。
  说起来,这也是这个时代农村学校的传统,捡拾来的柴草,冬季供孩子们点火取暖,也供给老师们平常生火做饭的所用。而且,这个时候的老师不会袖手看着孩子们劳作,而是真的带着孩子们一起劳作,包括王怀清校长也不例外。
  小夏是二年级,一二年级的学生负责去树林里捡掉落的干树枝,由宋秀菊带领。小秋上三年级,与四年级的学生一起,用筢子搂干草,用镰刀割草,由王怀清校长带领。四五年级的学生则由廖辰带领,拿手锯和斧头上树,砍干枯的树枝。
  对农村孩子来说,捡柴搂草,甚至砍柴这些,都不算多繁重的劳动,倒是能够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去四野广阔的天地里去玩笑打混,更让他们兴奋和开心,拎着锯子的,扛着耙子的……没有美味的零食,没有漂亮的衣衫……却丝毫不比城市孩子们春游的气氛差,个顶个喜笑颜开的。
  这会儿学校里,也不分体委、学委……就一个班长,交作业、带队,统统都是一个人的。
  这大半年来,小秋比之前蹿高了一截,已经不再比同龄人矮了。可她跳级后成了班上最小的一个,与大两三岁甚至四五岁的学生比起来,就显得显得特别瘦小,四年级的高个子男生比她更是能高出一个半头。
  不过,她带的队伍却比别的班级都整齐,学生们也特别配合,虽然也会小声说话,却比旁的队伍乱哄哄吵嚷嚷,甚至追逐打闹的强出许多,这让小秋很有那么一点儿暗自得意。
  其实学生们的目的地隔得不远,砍柴和捡柴的都在林子里,割草搂柴火的就在树林旁边的苇塘旁。孩子们要割的就是苇塘周边,长势低矮不成用的芦苇。有割的,有搂的,然后打捆装车运回去就好了。
  等孩子们来到苇塘边,一眼就看见了水塘另一边,正在架网捕鱼的王利民等人。说起来,捕鱼可比搂草干活儿吸引力大多了,男生们立刻被吸引了注意力,纷纷跑到水边看热闹,那一脸热切的,若是能生出一双翅膀,怕是早就飞过去,加入到捕鱼的队伍里去了。
  好在王怀清校长很是有威严,吆喝一声,孩子们即便恋恋不舍,也回来开始干活,只不过,有些心不在焉,时不时地回头瞅两眼罢了。
  在一个学生被镰刀伤了手之后,王怀清校长发话,男女搭配五人一组,一组割满一车芦苇,就可以自由活动了。这个政策一出,孩子们仿佛瞬间加满了油,个个开动十二成马力出来,割草、搂草、装车,一阵风似的,完全顾不上说话打闹玩耍,效率自然就提起来,原定一下午的劳动课,不过一个半小时就完成了,并运送回学校的操场晾晒好……
  另一边王利民捞鱼的队伍也迅速扩大,从他们四五个人,很快吸引了大半个村子的青壮汉子,后来又有孩子们的加入,简直是合村出动,数年没有动过的河塘被人们轮番过网……大大小小的鱼被网上来,丢在岸边的乱草丛里,引发岸上大人孩子们的一阵阵欢呼。
  王利群一看这个场景,就干脆制止了这次私捕,转而安排人,再去县城买一抬架网,全村对村里的水湾河塘来一次集体捕鱼。也让大家伙儿都改善改善,免得分配不均,引发矛盾。
  即便如此,王利民和后来参与的十多个青壮也捕了小二百斤鱼。有人就嚷嚷着,让他们把所捕的鱼也拿出来分。
  二牤子就出声了:“平日里,村里人钓鱼捞鱼的,从来没要求大家伙儿分过。今儿,咱们自己花钱买了渔网给大家伙儿用,多占几斤鱼也不算什么吧?”
  刘春生等人也纷纷附和:“咱们的网给大家伙儿用不说,今儿这一趟也是替村里试试水了,要不然,也不知道塘子里有这么些鱼呀……”
  众人乱纷纷还说什么,王利民却跟王利群商量了,王利群咳嗦一声,大声道:“今儿这鱼呀,咱们就别眼馋了,刚刚利民给我说了,今儿得的这些鱼,他们下水的几个,一人挑两条回去,其余的,都给村里的五保户烈军属和七十以上老人分分。这样,谁家有老人的,还有几家五保户,都去通知一声,到大队里来领鱼啦!”
  五保户、烈军属不用说,村里本就照顾。给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是敬老尊老,自然也没有话说。一番话说出来,大家谁也不吵吵不嚷嚷了。
  刘春生在旁边发话:“网子是利民哥自己掏钱买的,也不能白用吧?”
  人群里立刻就有人接话:“那是,那一副网子可不便宜,哪能白用啊!怎么也得多分几条鱼才行啊!”
  二牤子反应快,第一个笑嘻嘻地上前,伸手拉过旁边的一只空筐子来,捡着最大的鱼往里捞,一边招呼跑过来看热闹的小秋小夏:“小秋小夏,快来,这是你们家的!”
  说话功夫,刘春生在另一个鱼筐里也顺手捞了两条大的扔进来,王利民一看都五六条大鱼了,他们俩还不停手,颇有些哭笑不得,连忙笑着拿开筐子,交给小秋和小夏。
  第一百一十章
  村民们见他们几个心齐,又加之大队书记王利群的分配政策相对公允,对王利民多得几条,也实在不好意思再争竞了。
  小秋也知道,二牤子刘春生这是替自家挑了最大的鱼,自然带着小夏走过去,姐妹俩和一对花儿一样,笑嘻嘻地向二牤子道了谢,这才抬了篮子走到一旁去。
  接下来,刘春生、二牤子、王利军几个也纷纷挑了鱼,剩下的大筐里没了最大的鱼,却仍旧有大半筐鱼,估摸最少也得有一百斤。
  男人们将鱼交给自家老婆孩子,又齐心协力抬了鱼筐,一道往大队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