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这些插图不仅数量要多,而且绘制还要十分精美。插图数量只要足够多,即便是那些不识字的小娘子们,光看插图都能看懂这个故事,而精美程度,则直接关系到销量问题。
长安城那边人才济济,这件事张罗起来也比较容易。
听闻在长安城那边,这几年读书识字的贫民子弟很是不少,其中好些人都是处于半工半读的状态,为了减轻家中负担,他们这些人有帮人算账的,有帮人写家书填快递单的,也有帮人绘制图样的,做什么的都有。
这个人群的存在,也是给长安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实惠,像代写家书帮人算账之类的服务,价钱比从前便宜不少,服务质量却比从前高出许多。
罗用就是觉得在那种大环境下,四娘她们要寻几个人画插图,应是很容易的。
他倒是没想到,这个话本刚到长安城,还不待四娘这边有所安排,与她相熟的那些小娘子们便大包大揽地把这活计给抢了过去。
这些小娘子们不管是已婚的还是未婚的,基本上都比较清闲,家中有那许多仆从奴婢,生了小孩都不用自己带,只时常让乳母抱过来,与自己增进感情便可。
还有一些孩子相对大些的,亦或是自己年纪大了却迟迟不肯谈婚论嫁的,那就更闲了,整日里不是在家中闲坐便是出门玩乐,有时候玩腻了,常常便跑到南北杂货这边与罗四娘做白工。
这个话本被送到南北杂货的那一日,这些娘子们刚好都在,得知竟是个话本,便闹着要看,四娘倒也还能信得过她们几人,于是便应了。
结果这一看不得了,这个故事实在太对小娘子们的脾胃,直把她们喜欢得不要不要的,直接便把这画图的活计给揽了下来。
四娘说这个话本不能给她们带回去,让她们以后每日到南北杂货这边来作画,还说画图用的一应物什,她明日会准备好了带过来。
“还要你拿什么物什,你那里又有几样物什,我家里甚物什都有,明日一早我令人一起搬过来便是。”
“我家里也有,明日我也带些过来。”
“四娘你便莫要操心了,这件事交给我们就好。”
“是啊是啊,只管安心交给我们就好了。”
“……”
别说,这些士族出身的小娘子们那文学艺术修养真不是盖的,从前那修养也没有什么发挥的地方,往往也就是宴饮之时赋诗一首,得些称颂,抑或是混个才女的头衔,使得夫家娘家面上有光而已。
一些娘子年少时或许还能满足于这样的称颂,但是随着年岁渐长,难免也会觉得有些索然无味,男子若是出色,便能出仕为官,封侯拜相,女子即便再有才情,得到再多人的称颂,却也仅是称颂而已。
罗家兄妹上一次出品的《白叠之歌》,不知惊艳了多少人,这回的《雪灵渠》必然也是要掀起一股潮流,只要一想到自己也将在这本书上留下署名,这些小娘子们便十分激动。
之后的日子里,她们每天早出晚归,不管晴日阴雨,日日都要到南北杂货报到,比那些上朝的男子们还要勤勉几分。
家中大人知晓她们在帮罗氏兄妹绘制插画,倒也并不阻拦,也有那时常令人送各种吃食过来的,也有那早晚亲自接送的,也有那不闻不问的……
这些小娘子们这一画,就画了一个春天,春暖花开的长安城中,处处透出绿意,正是郊游踏青的好时节。
而南北杂货二楼的这一间办公室,这时候几乎已经完全是个画室模样,原料画纸堆了许多,因为是第一次给话本配画,各人之间画出来的风格样式又有一些不同,为了达成一个比较统一的效果,她们前期那些画作基本上都作废了。
到了四月底,她们做完了最后的整理修正工作,这段时间以来的努力,终于汇成一本画本。
这个画本的故事乃是由白叠书生书写,图画则是由多人参与绘制,在每一张图画的角落里,都会有一个或几个小小的署名,这些便是小娘子们给自己取的笔名。
之后便是雕版、印刷、上色、装订,待到这一本新书上架的时候,之间已经过了端午。
第一批新书还是先在南北杂货出售,因为坊间早有传言,说是白叠书生又写了一本新书,不少人这时候正翘首以盼呢,听闻如今终于上架了,纷纷赶去南北杂货购买。
这头一批书,总共数一千册,清晨时分上架,还未过中午便被抢购一空,之后数日,看过这本书的人津津乐道,没看过的人抓耳挠腮,就盼着南北杂货赶紧再上第二批。
四娘她们也没闲着,马不停蹄地印刷赶工,她的那些好友也都帮忙跑前跑后,往往一日工夫忙碌下来,每个人都是一身汗一身灰的,哪里还有往日那般端庄贤良飘逸出尘的气质,然而心里却是十分的充实。
这回这个活计,她们不仅得到了署名的权利,得到了一笔报酬,将来随着这些册子不断增印,她们还会继续得到稿酬。
四娘还答应她们,这回这个画本若是卖得好,以后再有这样的活计,还找她们做。
这些稿酬,还有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对时下的士族大家来说,或许并不算什么。
但是对于这些娘子们来说,她们的人生就像是在一片巨大的荒野上兜兜转转了无数年之后,终于找到了一条道路。
她们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地方,想要努力的人现在也有了方向,人生仿佛也有了寄托。
而收入也是实实在在的,这些收入代表着,无论将来他们的人生遭逢什么样的变故,她们都可以依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不必依附任何人。
所以这次这本书大卖,这些小娘子们简直比四娘还要高兴。
这一年初夏,长安城中有一些小娘子终于发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还有无数的小娘子们,因为这一本《雪灵渠》的面世,陷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瑰丽幻想之中,那是她们原本依靠自己的想象力所不能到达的地方。
不出意外的,长安城中很快便掀起了一股饲养小动物的热潮,其中以犬类最受欢迎。
不仅是小娘子们热衷于各种小动物,就连小郎君们也不能例外,这些中二少年幻想的大多都不是瑰丽爱情,而是建功立业仗剑走天涯之类的。
听闻还有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整天跟别人说自己养的那条小狗是灵兽,将来要助他成就霸业,云云。
结果就被他老子狠狠揍了一顿,关家里不给出来了。
另外,长安城中还有一群白叠书生话本的深度中毒患者,其中以小娘子为主,间或夹杂个别小郎君。
他们这些人也是独领风骚,每日里想一出是一出的,还有许多少年人追随拥护,跟着他们一起发癫,弄得长安城许多家长头疼不已。
不过随着《雪灵渠》这本新书的面世,听闻这些人现在已经逐渐分化成两个派系,一个是“采桑派”,另一个是“捡兽派”,听名字也知道这些人每天都在干些什么了。
也有人对这些现象提出了批判,认为南北杂货出版的这些画本带坏了社会风气。
四娘听闻了,很是不以为然:“我阿兄说了,人不中二枉少年,青春就是要哭过笑过追逐过,那才是真正鲜活的青春,年纪轻轻的,整日里学那老夫子模样做什么。”
于是有些人又说罗四娘牙尖嘴利,将来必定是嫁不出去。
四娘毫不在意,二娘这都二十好几了,也没听说她要嫁人,自己这才多少岁,急个甚。
这一边,这年的长安城中热闹非凡,另一边,李绩等人正在辽东半岛,与高句丽打得难解难分。
唐军这边兵力充沛,一次又一次地发起猛攻,这一路下来,已是打了数场胜仗,只是这场战争越是到了后面,就越是难打,高句丽将士据城死守,又从北边的靺鞨那里求得援兵。
每天都有无数兵士死在战场上,唐军这边的,高句丽那边的,还有许多前来应援高句丽的靺鞨人。
战争向来都是残酷的,一场战争的胜利,从来都是要用无数的鲜血去浇灌,一场战争的失败,同样也要用无数的生命作为陪葬。
这些死在战场上的人,他们或者家中还有妻儿老小需要养活,或者还只是一个不知事的少年郎。
他们未曾见过许多繁华,也未曾听过那些新奇有趣的故事,未曾有过什么瑰丽的幻想,便以如此惨烈的模样死在了战场上,草草离开了人世间。
与之相比,长安城中少年人们的那一点荒唐,又算得了什么呢。
她们的人生中,至少曾经因为某些事物而迷恋过欢喜过,曾经有过瑰丽的色彩。
第409章 蛐蛐
此时此刻的常乐县,吴幼吴高等人跟随茶商队伍已经抵达县中。
田崇虎依旧留在凉州,罗用早前与他写信,让他先在凉州城那边等一等自己,待过些时候,便让他跟随自己一起回往长安城。
罗用这边还为水渠的事情忙前忙后,他的一众弟子们,则在为南北杂货新店的开张做准备。
店铺的地址罗用一早便给他们选定了,在城中靠近主街的一片居民区,用街边的几个店铺带宅院,与几户人家换来了地皮,推倒了房屋压平了菜地,在上面建起了一栋大房子。
考虑到常乐县这边主要是商队往来,来这里买货的人大抵也都是批发,于是这间铺子建得十分大,处处都很宽敞,店铺周围还有大片的空地广场,方便顾客们停放骆驼马匹车辆之用。
这间店铺也是一个四合院形式,前面是铺面,后面是生活区兼仓库,前面的铺面有上下两层,其他地方则只有一层。
在建设这间新店的时候,二娘借给他们很多钱财,让它得以使用时下最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技术。在前面的那个铺面,一楼批发购物区与二楼食品休闲区之间的那一层楼板,便是钢筋混凝土楼板。
要去楼上的那个休闲食品区,并不需进楼下的铺子,直接从外面的几个楼梯就能上去。
常乐县中绝大多数房屋都还只有一层楼,站在这个商铺的二楼,便可以将周围的一片居民区以及不远处的街道尽收眼底,颇有点登高望远的意思。
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罗用的弟子们在做,罗用很少过问,为了那条水渠的事情,他最近相当忙碌。
在《雪灵渠》那个话本当中,这条水渠是被雪灵兽一爪子刨出来的,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却要为这样的一条水渠花费无数的钱财力气,甚至是血汗和性命。
开春那时候,有山石从坡上滚落,造成施工现场数名民夫受伤,伤者已经运到城中诊治,好在当时众人躲避及时,无人死亡。
经此一事,便没有人再敢掉以轻心,后来天气渐暖,到了春耕时节,很多农户出身的人便都回家种地去了,罗用他们倒是又从周边城镇招来不少人手补充进去。
这些新来的人里面有一些刺儿头,很是闹腾了一番。
早前从莱州跟随杜构来往长乐的那名叫做夏衍的青年,这半年多以来,也一直在杜构身边帮忙这修水渠之事,那些后来的民夫干活挑三拣四不服安排,甚至还差点与夏衍等人打了起来。
罗用听闻这件事以后,安排白七等人前往,很是花费了一番功夫,才让工程进度重新上了轨道。
几日后,罗用与唐俭说起此事,不料唐俭却道:“这点小事都能令你头疼至此,不若那长安县令还是不做了吧。”
“那我如何能舍得。”罗用笑道。
罗用现在这个常乐县令,品级乃是从七品上,长安县令的品级则是正六品上,这一下子,他就跨越了:正七品下、正七品上、从六品下、从六品上,四个品级,等于说他这一下子就连升了五级,而且还是个京官。
对于一个出身低微的贫民子弟来说,这可不是常常能有的机会,听长安城那边传来的消息,皇帝这回好像是打算拿罗用回去怼那些个士族?
不过按照唐俭所言,皇帝老儿这八成就是要开始为他儿子做打算了。
新太子尚且年幼,老皇帝的身体却是一年不如一年,士族大家力量强大,朝中文武,又多老臣权臣,莫说新太子,有时候就连皇帝老儿自己都感觉到吃力。
这般情况下,皇帝有心托孤长孙无忌,却又担心他日长孙无忌手握大权独断专横,使得自己的儿子没有实权,毕竟那大舅子再亲,也没有自己亲生儿子亲啊。
所以他这一次让罗用回去,既是为了给罗用一个晋升朝堂的机会,也是为了制衡。罗用这人虽然脾气硬,但是再怎么看也不像是那包藏祸心之辈,他那幼子脾气很好,应是能够容得下罗用。
罗用现在一得空就来找唐俭,就是为了听他多说一说那长安城的事情。
说起来,长安城一百零八坊,真正归长安县令管的,只有其中朱雀大街西面的那五十四坊,东面的那五十四坊则归万年县管辖。
早前罗用在长安城当太学助教的时候,平日里生活和行走的地方,大多都在长安城西面,也就是在长安县辖区。
东面的万年县主要就是富人生活区,寻常百姓没事很少往那边去,就连那边的东市,去的人也不多,那边那个市场卖的物什价钱一般都比较高,寻常人也买不起。
这两个县的县令,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工作状态,长安县令恨不得忙死,万年县令却很清闲,一般世族大家之间就算发生什么摩擦,也没有去找县令告状的道理。
不过按唐俭所说,万年县的县令,通常都是一些德高望重的年长者担任,寻常人当不了,一般想升职的年轻人也不会往那个职位去,毕竟干不出什么政绩来。
想升职,还是得干长安县令,不过这个职位古往今来也是坑了无数人,很多人在这个职位上,非但升职不成,反倒落得一个无能的名声。
就好比他们罗家人,先后就坑了两任长安县令,有这样的黑历史在前,罗用这次自己回去当这个长安县令,将来就算被人给坑得再惨,估计都不会有人同情他。
不过就算是这样,罗用也没有产生过想要退却的念头,所谓富贵险中求,既然已经入了官场,就没有不往高处走的道理。
地位越高,能量越大,他所能做到的事情也就越多。
出了常乐书院,罗用便往医馆那边去了,早前在那场事故中受伤的人员,这时候大多都已经痊愈归家,只余下两人现下还住在医馆之中。
这两人都是常乐县辖下的农户出身,一个被石头砸断了腿骨,另一个则是被断木扫到,刮烂了皮肉,之后化脓高热,病了一场。
罗用过去的时候,这两人正坐在医馆前面的街边乘凉,有几个城里的工友过来找他们闲聊。
几人正说着话,见罗用过来了,连忙与他打招呼,现在这城里头的人也都知道了,他们罗县令很快就要调走,要回长安城当县令去了,虽是不舍,却也与有荣焉。
罗用见他们中间的一张胡凳上放着米酒豆干,便道:“这豆干乃是发物,伤者还是少食一些。”
长安城那边人才济济,这件事张罗起来也比较容易。
听闻在长安城那边,这几年读书识字的贫民子弟很是不少,其中好些人都是处于半工半读的状态,为了减轻家中负担,他们这些人有帮人算账的,有帮人写家书填快递单的,也有帮人绘制图样的,做什么的都有。
这个人群的存在,也是给长安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实惠,像代写家书帮人算账之类的服务,价钱比从前便宜不少,服务质量却比从前高出许多。
罗用就是觉得在那种大环境下,四娘她们要寻几个人画插图,应是很容易的。
他倒是没想到,这个话本刚到长安城,还不待四娘这边有所安排,与她相熟的那些小娘子们便大包大揽地把这活计给抢了过去。
这些小娘子们不管是已婚的还是未婚的,基本上都比较清闲,家中有那许多仆从奴婢,生了小孩都不用自己带,只时常让乳母抱过来,与自己增进感情便可。
还有一些孩子相对大些的,亦或是自己年纪大了却迟迟不肯谈婚论嫁的,那就更闲了,整日里不是在家中闲坐便是出门玩乐,有时候玩腻了,常常便跑到南北杂货这边与罗四娘做白工。
这个话本被送到南北杂货的那一日,这些娘子们刚好都在,得知竟是个话本,便闹着要看,四娘倒也还能信得过她们几人,于是便应了。
结果这一看不得了,这个故事实在太对小娘子们的脾胃,直把她们喜欢得不要不要的,直接便把这画图的活计给揽了下来。
四娘说这个话本不能给她们带回去,让她们以后每日到南北杂货这边来作画,还说画图用的一应物什,她明日会准备好了带过来。
“还要你拿什么物什,你那里又有几样物什,我家里甚物什都有,明日一早我令人一起搬过来便是。”
“我家里也有,明日我也带些过来。”
“四娘你便莫要操心了,这件事交给我们就好。”
“是啊是啊,只管安心交给我们就好了。”
“……”
别说,这些士族出身的小娘子们那文学艺术修养真不是盖的,从前那修养也没有什么发挥的地方,往往也就是宴饮之时赋诗一首,得些称颂,抑或是混个才女的头衔,使得夫家娘家面上有光而已。
一些娘子年少时或许还能满足于这样的称颂,但是随着年岁渐长,难免也会觉得有些索然无味,男子若是出色,便能出仕为官,封侯拜相,女子即便再有才情,得到再多人的称颂,却也仅是称颂而已。
罗家兄妹上一次出品的《白叠之歌》,不知惊艳了多少人,这回的《雪灵渠》必然也是要掀起一股潮流,只要一想到自己也将在这本书上留下署名,这些小娘子们便十分激动。
之后的日子里,她们每天早出晚归,不管晴日阴雨,日日都要到南北杂货报到,比那些上朝的男子们还要勤勉几分。
家中大人知晓她们在帮罗氏兄妹绘制插画,倒也并不阻拦,也有那时常令人送各种吃食过来的,也有那早晚亲自接送的,也有那不闻不问的……
这些小娘子们这一画,就画了一个春天,春暖花开的长安城中,处处透出绿意,正是郊游踏青的好时节。
而南北杂货二楼的这一间办公室,这时候几乎已经完全是个画室模样,原料画纸堆了许多,因为是第一次给话本配画,各人之间画出来的风格样式又有一些不同,为了达成一个比较统一的效果,她们前期那些画作基本上都作废了。
到了四月底,她们做完了最后的整理修正工作,这段时间以来的努力,终于汇成一本画本。
这个画本的故事乃是由白叠书生书写,图画则是由多人参与绘制,在每一张图画的角落里,都会有一个或几个小小的署名,这些便是小娘子们给自己取的笔名。
之后便是雕版、印刷、上色、装订,待到这一本新书上架的时候,之间已经过了端午。
第一批新书还是先在南北杂货出售,因为坊间早有传言,说是白叠书生又写了一本新书,不少人这时候正翘首以盼呢,听闻如今终于上架了,纷纷赶去南北杂货购买。
这头一批书,总共数一千册,清晨时分上架,还未过中午便被抢购一空,之后数日,看过这本书的人津津乐道,没看过的人抓耳挠腮,就盼着南北杂货赶紧再上第二批。
四娘她们也没闲着,马不停蹄地印刷赶工,她的那些好友也都帮忙跑前跑后,往往一日工夫忙碌下来,每个人都是一身汗一身灰的,哪里还有往日那般端庄贤良飘逸出尘的气质,然而心里却是十分的充实。
这回这个活计,她们不仅得到了署名的权利,得到了一笔报酬,将来随着这些册子不断增印,她们还会继续得到稿酬。
四娘还答应她们,这回这个画本若是卖得好,以后再有这样的活计,还找她们做。
这些稿酬,还有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对时下的士族大家来说,或许并不算什么。
但是对于这些娘子们来说,她们的人生就像是在一片巨大的荒野上兜兜转转了无数年之后,终于找到了一条道路。
她们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地方,想要努力的人现在也有了方向,人生仿佛也有了寄托。
而收入也是实实在在的,这些收入代表着,无论将来他们的人生遭逢什么样的变故,她们都可以依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不必依附任何人。
所以这次这本书大卖,这些小娘子们简直比四娘还要高兴。
这一年初夏,长安城中有一些小娘子终于发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还有无数的小娘子们,因为这一本《雪灵渠》的面世,陷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瑰丽幻想之中,那是她们原本依靠自己的想象力所不能到达的地方。
不出意外的,长安城中很快便掀起了一股饲养小动物的热潮,其中以犬类最受欢迎。
不仅是小娘子们热衷于各种小动物,就连小郎君们也不能例外,这些中二少年幻想的大多都不是瑰丽爱情,而是建功立业仗剑走天涯之类的。
听闻还有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整天跟别人说自己养的那条小狗是灵兽,将来要助他成就霸业,云云。
结果就被他老子狠狠揍了一顿,关家里不给出来了。
另外,长安城中还有一群白叠书生话本的深度中毒患者,其中以小娘子为主,间或夹杂个别小郎君。
他们这些人也是独领风骚,每日里想一出是一出的,还有许多少年人追随拥护,跟着他们一起发癫,弄得长安城许多家长头疼不已。
不过随着《雪灵渠》这本新书的面世,听闻这些人现在已经逐渐分化成两个派系,一个是“采桑派”,另一个是“捡兽派”,听名字也知道这些人每天都在干些什么了。
也有人对这些现象提出了批判,认为南北杂货出版的这些画本带坏了社会风气。
四娘听闻了,很是不以为然:“我阿兄说了,人不中二枉少年,青春就是要哭过笑过追逐过,那才是真正鲜活的青春,年纪轻轻的,整日里学那老夫子模样做什么。”
于是有些人又说罗四娘牙尖嘴利,将来必定是嫁不出去。
四娘毫不在意,二娘这都二十好几了,也没听说她要嫁人,自己这才多少岁,急个甚。
这一边,这年的长安城中热闹非凡,另一边,李绩等人正在辽东半岛,与高句丽打得难解难分。
唐军这边兵力充沛,一次又一次地发起猛攻,这一路下来,已是打了数场胜仗,只是这场战争越是到了后面,就越是难打,高句丽将士据城死守,又从北边的靺鞨那里求得援兵。
每天都有无数兵士死在战场上,唐军这边的,高句丽那边的,还有许多前来应援高句丽的靺鞨人。
战争向来都是残酷的,一场战争的胜利,从来都是要用无数的鲜血去浇灌,一场战争的失败,同样也要用无数的生命作为陪葬。
这些死在战场上的人,他们或者家中还有妻儿老小需要养活,或者还只是一个不知事的少年郎。
他们未曾见过许多繁华,也未曾听过那些新奇有趣的故事,未曾有过什么瑰丽的幻想,便以如此惨烈的模样死在了战场上,草草离开了人世间。
与之相比,长安城中少年人们的那一点荒唐,又算得了什么呢。
她们的人生中,至少曾经因为某些事物而迷恋过欢喜过,曾经有过瑰丽的色彩。
第409章 蛐蛐
此时此刻的常乐县,吴幼吴高等人跟随茶商队伍已经抵达县中。
田崇虎依旧留在凉州,罗用早前与他写信,让他先在凉州城那边等一等自己,待过些时候,便让他跟随自己一起回往长安城。
罗用这边还为水渠的事情忙前忙后,他的一众弟子们,则在为南北杂货新店的开张做准备。
店铺的地址罗用一早便给他们选定了,在城中靠近主街的一片居民区,用街边的几个店铺带宅院,与几户人家换来了地皮,推倒了房屋压平了菜地,在上面建起了一栋大房子。
考虑到常乐县这边主要是商队往来,来这里买货的人大抵也都是批发,于是这间铺子建得十分大,处处都很宽敞,店铺周围还有大片的空地广场,方便顾客们停放骆驼马匹车辆之用。
这间店铺也是一个四合院形式,前面是铺面,后面是生活区兼仓库,前面的铺面有上下两层,其他地方则只有一层。
在建设这间新店的时候,二娘借给他们很多钱财,让它得以使用时下最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技术。在前面的那个铺面,一楼批发购物区与二楼食品休闲区之间的那一层楼板,便是钢筋混凝土楼板。
要去楼上的那个休闲食品区,并不需进楼下的铺子,直接从外面的几个楼梯就能上去。
常乐县中绝大多数房屋都还只有一层楼,站在这个商铺的二楼,便可以将周围的一片居民区以及不远处的街道尽收眼底,颇有点登高望远的意思。
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罗用的弟子们在做,罗用很少过问,为了那条水渠的事情,他最近相当忙碌。
在《雪灵渠》那个话本当中,这条水渠是被雪灵兽一爪子刨出来的,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人们却要为这样的一条水渠花费无数的钱财力气,甚至是血汗和性命。
开春那时候,有山石从坡上滚落,造成施工现场数名民夫受伤,伤者已经运到城中诊治,好在当时众人躲避及时,无人死亡。
经此一事,便没有人再敢掉以轻心,后来天气渐暖,到了春耕时节,很多农户出身的人便都回家种地去了,罗用他们倒是又从周边城镇招来不少人手补充进去。
这些新来的人里面有一些刺儿头,很是闹腾了一番。
早前从莱州跟随杜构来往长乐的那名叫做夏衍的青年,这半年多以来,也一直在杜构身边帮忙这修水渠之事,那些后来的民夫干活挑三拣四不服安排,甚至还差点与夏衍等人打了起来。
罗用听闻这件事以后,安排白七等人前往,很是花费了一番功夫,才让工程进度重新上了轨道。
几日后,罗用与唐俭说起此事,不料唐俭却道:“这点小事都能令你头疼至此,不若那长安县令还是不做了吧。”
“那我如何能舍得。”罗用笑道。
罗用现在这个常乐县令,品级乃是从七品上,长安县令的品级则是正六品上,这一下子,他就跨越了:正七品下、正七品上、从六品下、从六品上,四个品级,等于说他这一下子就连升了五级,而且还是个京官。
对于一个出身低微的贫民子弟来说,这可不是常常能有的机会,听长安城那边传来的消息,皇帝这回好像是打算拿罗用回去怼那些个士族?
不过按照唐俭所言,皇帝老儿这八成就是要开始为他儿子做打算了。
新太子尚且年幼,老皇帝的身体却是一年不如一年,士族大家力量强大,朝中文武,又多老臣权臣,莫说新太子,有时候就连皇帝老儿自己都感觉到吃力。
这般情况下,皇帝有心托孤长孙无忌,却又担心他日长孙无忌手握大权独断专横,使得自己的儿子没有实权,毕竟那大舅子再亲,也没有自己亲生儿子亲啊。
所以他这一次让罗用回去,既是为了给罗用一个晋升朝堂的机会,也是为了制衡。罗用这人虽然脾气硬,但是再怎么看也不像是那包藏祸心之辈,他那幼子脾气很好,应是能够容得下罗用。
罗用现在一得空就来找唐俭,就是为了听他多说一说那长安城的事情。
说起来,长安城一百零八坊,真正归长安县令管的,只有其中朱雀大街西面的那五十四坊,东面的那五十四坊则归万年县管辖。
早前罗用在长安城当太学助教的时候,平日里生活和行走的地方,大多都在长安城西面,也就是在长安县辖区。
东面的万年县主要就是富人生活区,寻常百姓没事很少往那边去,就连那边的东市,去的人也不多,那边那个市场卖的物什价钱一般都比较高,寻常人也买不起。
这两个县的县令,也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工作状态,长安县令恨不得忙死,万年县令却很清闲,一般世族大家之间就算发生什么摩擦,也没有去找县令告状的道理。
不过按唐俭所说,万年县的县令,通常都是一些德高望重的年长者担任,寻常人当不了,一般想升职的年轻人也不会往那个职位去,毕竟干不出什么政绩来。
想升职,还是得干长安县令,不过这个职位古往今来也是坑了无数人,很多人在这个职位上,非但升职不成,反倒落得一个无能的名声。
就好比他们罗家人,先后就坑了两任长安县令,有这样的黑历史在前,罗用这次自己回去当这个长安县令,将来就算被人给坑得再惨,估计都不会有人同情他。
不过就算是这样,罗用也没有产生过想要退却的念头,所谓富贵险中求,既然已经入了官场,就没有不往高处走的道理。
地位越高,能量越大,他所能做到的事情也就越多。
出了常乐书院,罗用便往医馆那边去了,早前在那场事故中受伤的人员,这时候大多都已经痊愈归家,只余下两人现下还住在医馆之中。
这两人都是常乐县辖下的农户出身,一个被石头砸断了腿骨,另一个则是被断木扫到,刮烂了皮肉,之后化脓高热,病了一场。
罗用过去的时候,这两人正坐在医馆前面的街边乘凉,有几个城里的工友过来找他们闲聊。
几人正说着话,见罗用过来了,连忙与他打招呼,现在这城里头的人也都知道了,他们罗县令很快就要调走,要回长安城当县令去了,虽是不舍,却也与有荣焉。
罗用见他们中间的一张胡凳上放着米酒豆干,便道:“这豆干乃是发物,伤者还是少食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