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梁珩扶着老人坐下, 老人缓慢地说了起来。
江宁的水稻, 一年种两季。老人说这三年来, 每季官府都征收以前两倍的税赋。官府还不收陈粮, 新粮收上来, 交了税赋, 根本就不剩什么了。前两年老百姓还有以前的陈粮, 可大家陈粮都不多,因为江宁这边一直粮食产量都高,粮食存放几年就不好吃了, 以前都是交了税赋后,余粮还足,就卖了不少, 堪堪留下一家人够吃的。
一开始有的老百姓不肯交那么多, 官府就放言说不交税就收回田地。有的人家还是不肯,官府就真的将田地收回去了。老百姓都是靠着脚下的土地吃饭, 没有了田地, 就是没了活路, 但民不与官斗, 后来又交了额外的银子才将土地要了回来。
这两年收成又不大好, 新粮收上来,去交粮税, 除了官家要求的粮食,还有“折耗”, 余粮根本就不够一家人吃的, 而以前的余粮也快吃完了,很多人家都是在买粮吃。
除了田税,还要征收户税,以前每户六百文,另外交两百文的“公费银”,上任县令时,下令不收铜板,每户额外增收三百文的“火耗银”,还有每年交五百文的“徭役银”...原本江宁是个远近闻名的富县,如今...
而今年,庄稼人拼尽了力气,收集得到的肥都下到田里了,水稻的涨势却让人绝望。
因新粮都交上去了,老百姓没办法,只能用以前的陈粮做种。水稻普遍“死线”,结不出稻子来。今年...
说道这里,老人叹了口气,“只怕今年粮税都交不上,官老爷啊...我们啊,快活不下去了...”梁珩心下沉甸甸的,他初来乍到,就算知道老百姓的苦,一时半会的,也想不出什么法子来。面对着老人希翼的目光,梁珩却说不出任何话来,连安慰的话,都不敢说。老百姓们要的不是不痛不痒的话,他们要的是真正仁道的政令。
梁珩从木塘村出来,又连续去了几个村子,情况都大同小异。
天都擦黑了,两人才回了县衙,梁珩谢过孙志,便进了后衙。
梁珩推开房门,就沈蓁蓁正坐在灯下,手里拿着只鞋子正在做着。看那鞋子的尺寸,是给他做的。
沈蓁蓁见梁珩回来,欢喜地站起身来,叫了梁珩一声。
梁珩心情沉重,却不想将外面的事带到家中来,收敛了情绪,对着沈蓁蓁笑了笑。
“吃饭了吗?厨房里给你留了饭。”
梁珩这才想起来,他和孙志都是早上的时候吃的面饼了,一天都没有吃东西,也没有感觉到饿。
梁珩点了点头,又出了房间,去厨房吃饭。
沈蓁蓁感觉梁珩情绪似乎不佳,便跟着到了厨房,就见梁珩端着一碗饭,却不吃,只是看着碗里的饭发呆。
沈蓁蓁以为是自己做的菜不好吃,问道:“怎么了,很难吃吗?”
梁珩摇摇头,他只是看着这一碗晶莹饱满的米饭,就想起那一小半木桶混着米糠的粮食来,不禁食不下咽。
“这是怎么了?”
梁珩抬起头,见沈蓁蓁一脸忧色,沉吟片刻,将碗放到一边,将今天的事说了一遍。
沈蓁蓁也是惊讶愤怒异常。
“这李伯文,怎敢如此大胆?”
“听说这李文伯是中书李侍郎的儿子,外放不过是来走个过场,累积资历。那粮税便是这李文伯想出来的,他谎报了产粮量,让百姓多交了一倍多的粮税,以此来增加政绩。”
沈蓁蓁也不禁皱眉。
“那现在怎么办?”
梁珩叹了口气,“今年收成也不好,老百姓怕是连吃的粮食都不够,如何能再交粮税?”
沈蓁蓁对这些也不懂,见梁珩眉头紧皱,自己又帮不上忙,不禁有些自责。
梁珩沉思半晌后回过神来,见沈蓁蓁神色不好,颇有些后悔,自己不该跟她说这些的。
“蓁儿,你别担心,我会想办法的。”
沈蓁蓁听梁珩这意思,就明白梁珩是不想让她忧心,在梁珩身旁坐下来,伸手抱着梁珩的手臂,“梁郎,你我如今是夫妻了。你在外面的事,我帮不上你,但要是你回到家了,还事事都憋在心里,我看着会难受的。”
梁珩伸手拥住沈蓁蓁,沈蓁蓁靠在梁珩的肩头,就听梁珩道:“如今还有半个月就要夏收了。虽然收成不好,但这税是一国之本,又不能不交。”
沈蓁蓁静静地听着梁珩说。
“可是老百姓也要活命啊!这一季的水稻收上来,马上要播种下一季的,但如今老百姓都没了粮种,粮种的事,也是迫在眉睫。”
听梁珩说到粮种的事,沈蓁蓁抬起头来,道:“这粮种的事倒是好办。”
梁珩偏过头,眸中闪着希翼,“蓁儿?”
沈蓁蓁笑笑,“梁郎忘了我家如今在做粮食生意吗?我大哥如今就在江淮收粮,我写信给大哥去,让他留意好粮,买来做种子。”
梁珩喜不自禁,转而又想起买粮的银两来,财政一应事宜他都还不清楚,看来要尽快熟悉才是。
沈蓁蓁又催促梁珩把饭吃了,等梁珩沐浴后,两人说了会儿话,便歇了。
次日,梁珩卯时便起身了,沈蓁蓁也跟着起了身。
“蓁儿,你再睡会吧。”
蓁儿快速穿着衣裳,“我去给你做早点。”
梁珩忙拦住沈蓁蓁,“蓁儿你别忙了,我一会去衙门前面买两个饼就好了,你再睡一会儿。”
“每天都吃饼,怎么能行,我去给你煮粥去,一会你回来吃吧。”
梁珩见劝不住沈蓁蓁,便由她了。
梁珩洗漱好,收拾好之后,进了厨房,就见沈蓁蓁正在淘米,“蓁儿,我这就去了。”
沈蓁蓁抬起头,就见梁珩穿着一身绿色官袍,衬得梁珩面色如玉,温润非常。腰间束着一根黑色的腰带,窄腰纤细,更显得他长身玉立,隽若清竹。足下穿着一双黑色的靴子,是沈蓁蓁给他做的。
沈蓁蓁看着梁珩周身像散发着玉晕的模样,放下手中的木瓢,走近梁珩,一把抱住梁珩的腰,“一会回来吃饭。”
梁珩伸手撩起沈蓁蓁前额的碎发,别至她耳后,轻嗯了一声。
梁珩到了衙门前堂,只有两个当值的衙役躺在公案上,睡得正熟,扯着呼噜。
梁珩叫醒其中一人。
郭山睁开眼,正迷迷糊糊间,就见眼前好像是梁县令,吓得心下一抖,忙伸手一抹哈喇子,站起身来见礼,“属下见过梁大人。”
梁珩点点头,问道:“张县丞呢、王主簿呢?”
“他们,他们还没有来。”郭山说完就听到旁边睡觉的冯州的打呼声,连忙推醒了他。
冯州醒来见到面前一身官袍的梁珩,也是吓了一大跳,连忙起身行礼。
梁珩摆摆手,示意不必多礼。
其他人还没有来,梁珩便在堂前等了等,大半个时辰过去,还是没有人来,梁珩不禁皱紧了眉头。
“冯州,郭山。”
“属下在。”
“你们跑一趟,去请一请张县丞和王主簿吧。”
两人见梁珩面色不是很好,连忙应下去了。
沈蓁蓁做好早点后,左等右等都不见梁珩回来,又想着梁珩早上什么都没吃,不禁有些焦急。但前衙办公的地方,她一个妇人也不能随便去。
梁珩又等了半个时辰,张县丞和王主簿等人才陆续匆匆进来。
昨天一天都没见梁县令的身影,几人以为这县令也应该不是什么恪尽职守的,以前也是懒散惯了,就没有准点来。
这会见这年轻县令脸色不好,两人又连忙道歉。
梁珩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两人带着他去熟悉县衙的事务。
两人皆是辅助县令管理财政、仓管的事务,便带着梁珩去文书房。
梁珩一一看了人口、土地等档案,李文伯收刮了那么多民脂民膏,没留下什么,县里财政很是紧张。
临近中午,梁珩几人才从房里出来。
孙志见梁珩几人出来,连忙迎了上来,轻声对梁珩道:“大人,夫人让我给您送了早点来。”孙志这话说得很是心虚,沈蓁蓁两个时辰前就让他把早点带过来,但是梁珩一直在忙着,孙志虽然焦急,也不敢去打扰他。
梁珩闻言,连忙跟张、王两人告了个罪,跟着孙志到了偏房,就见桌上放着两碗米粥,梁珩端起一碗尝了尝,已经凉透了。
孙志轻声道:“刚刚属下见您在忙,就没敢打扰您...”
梁珩抬头道:“无妨。麻烦你了。”
孙志忙称不敢,告退出去了。
梁珩吃了一口,才感觉腹中早就饿了,粥虽然已经凉透了,梁珩还是吃干净了。
江宁的水稻, 一年种两季。老人说这三年来, 每季官府都征收以前两倍的税赋。官府还不收陈粮, 新粮收上来, 交了税赋, 根本就不剩什么了。前两年老百姓还有以前的陈粮, 可大家陈粮都不多,因为江宁这边一直粮食产量都高,粮食存放几年就不好吃了, 以前都是交了税赋后,余粮还足,就卖了不少, 堪堪留下一家人够吃的。
一开始有的老百姓不肯交那么多, 官府就放言说不交税就收回田地。有的人家还是不肯,官府就真的将田地收回去了。老百姓都是靠着脚下的土地吃饭, 没有了田地, 就是没了活路, 但民不与官斗, 后来又交了额外的银子才将土地要了回来。
这两年收成又不大好, 新粮收上来,去交粮税, 除了官家要求的粮食,还有“折耗”, 余粮根本就不够一家人吃的, 而以前的余粮也快吃完了,很多人家都是在买粮吃。
除了田税,还要征收户税,以前每户六百文,另外交两百文的“公费银”,上任县令时,下令不收铜板,每户额外增收三百文的“火耗银”,还有每年交五百文的“徭役银”...原本江宁是个远近闻名的富县,如今...
而今年,庄稼人拼尽了力气,收集得到的肥都下到田里了,水稻的涨势却让人绝望。
因新粮都交上去了,老百姓没办法,只能用以前的陈粮做种。水稻普遍“死线”,结不出稻子来。今年...
说道这里,老人叹了口气,“只怕今年粮税都交不上,官老爷啊...我们啊,快活不下去了...”梁珩心下沉甸甸的,他初来乍到,就算知道老百姓的苦,一时半会的,也想不出什么法子来。面对着老人希翼的目光,梁珩却说不出任何话来,连安慰的话,都不敢说。老百姓们要的不是不痛不痒的话,他们要的是真正仁道的政令。
梁珩从木塘村出来,又连续去了几个村子,情况都大同小异。
天都擦黑了,两人才回了县衙,梁珩谢过孙志,便进了后衙。
梁珩推开房门,就沈蓁蓁正坐在灯下,手里拿着只鞋子正在做着。看那鞋子的尺寸,是给他做的。
沈蓁蓁见梁珩回来,欢喜地站起身来,叫了梁珩一声。
梁珩心情沉重,却不想将外面的事带到家中来,收敛了情绪,对着沈蓁蓁笑了笑。
“吃饭了吗?厨房里给你留了饭。”
梁珩这才想起来,他和孙志都是早上的时候吃的面饼了,一天都没有吃东西,也没有感觉到饿。
梁珩点了点头,又出了房间,去厨房吃饭。
沈蓁蓁感觉梁珩情绪似乎不佳,便跟着到了厨房,就见梁珩端着一碗饭,却不吃,只是看着碗里的饭发呆。
沈蓁蓁以为是自己做的菜不好吃,问道:“怎么了,很难吃吗?”
梁珩摇摇头,他只是看着这一碗晶莹饱满的米饭,就想起那一小半木桶混着米糠的粮食来,不禁食不下咽。
“这是怎么了?”
梁珩抬起头,见沈蓁蓁一脸忧色,沉吟片刻,将碗放到一边,将今天的事说了一遍。
沈蓁蓁也是惊讶愤怒异常。
“这李伯文,怎敢如此大胆?”
“听说这李文伯是中书李侍郎的儿子,外放不过是来走个过场,累积资历。那粮税便是这李文伯想出来的,他谎报了产粮量,让百姓多交了一倍多的粮税,以此来增加政绩。”
沈蓁蓁也不禁皱眉。
“那现在怎么办?”
梁珩叹了口气,“今年收成也不好,老百姓怕是连吃的粮食都不够,如何能再交粮税?”
沈蓁蓁对这些也不懂,见梁珩眉头紧皱,自己又帮不上忙,不禁有些自责。
梁珩沉思半晌后回过神来,见沈蓁蓁神色不好,颇有些后悔,自己不该跟她说这些的。
“蓁儿,你别担心,我会想办法的。”
沈蓁蓁听梁珩这意思,就明白梁珩是不想让她忧心,在梁珩身旁坐下来,伸手抱着梁珩的手臂,“梁郎,你我如今是夫妻了。你在外面的事,我帮不上你,但要是你回到家了,还事事都憋在心里,我看着会难受的。”
梁珩伸手拥住沈蓁蓁,沈蓁蓁靠在梁珩的肩头,就听梁珩道:“如今还有半个月就要夏收了。虽然收成不好,但这税是一国之本,又不能不交。”
沈蓁蓁静静地听着梁珩说。
“可是老百姓也要活命啊!这一季的水稻收上来,马上要播种下一季的,但如今老百姓都没了粮种,粮种的事,也是迫在眉睫。”
听梁珩说到粮种的事,沈蓁蓁抬起头来,道:“这粮种的事倒是好办。”
梁珩偏过头,眸中闪着希翼,“蓁儿?”
沈蓁蓁笑笑,“梁郎忘了我家如今在做粮食生意吗?我大哥如今就在江淮收粮,我写信给大哥去,让他留意好粮,买来做种子。”
梁珩喜不自禁,转而又想起买粮的银两来,财政一应事宜他都还不清楚,看来要尽快熟悉才是。
沈蓁蓁又催促梁珩把饭吃了,等梁珩沐浴后,两人说了会儿话,便歇了。
次日,梁珩卯时便起身了,沈蓁蓁也跟着起了身。
“蓁儿,你再睡会吧。”
蓁儿快速穿着衣裳,“我去给你做早点。”
梁珩忙拦住沈蓁蓁,“蓁儿你别忙了,我一会去衙门前面买两个饼就好了,你再睡一会儿。”
“每天都吃饼,怎么能行,我去给你煮粥去,一会你回来吃吧。”
梁珩见劝不住沈蓁蓁,便由她了。
梁珩洗漱好,收拾好之后,进了厨房,就见沈蓁蓁正在淘米,“蓁儿,我这就去了。”
沈蓁蓁抬起头,就见梁珩穿着一身绿色官袍,衬得梁珩面色如玉,温润非常。腰间束着一根黑色的腰带,窄腰纤细,更显得他长身玉立,隽若清竹。足下穿着一双黑色的靴子,是沈蓁蓁给他做的。
沈蓁蓁看着梁珩周身像散发着玉晕的模样,放下手中的木瓢,走近梁珩,一把抱住梁珩的腰,“一会回来吃饭。”
梁珩伸手撩起沈蓁蓁前额的碎发,别至她耳后,轻嗯了一声。
梁珩到了衙门前堂,只有两个当值的衙役躺在公案上,睡得正熟,扯着呼噜。
梁珩叫醒其中一人。
郭山睁开眼,正迷迷糊糊间,就见眼前好像是梁县令,吓得心下一抖,忙伸手一抹哈喇子,站起身来见礼,“属下见过梁大人。”
梁珩点点头,问道:“张县丞呢、王主簿呢?”
“他们,他们还没有来。”郭山说完就听到旁边睡觉的冯州的打呼声,连忙推醒了他。
冯州醒来见到面前一身官袍的梁珩,也是吓了一大跳,连忙起身行礼。
梁珩摆摆手,示意不必多礼。
其他人还没有来,梁珩便在堂前等了等,大半个时辰过去,还是没有人来,梁珩不禁皱紧了眉头。
“冯州,郭山。”
“属下在。”
“你们跑一趟,去请一请张县丞和王主簿吧。”
两人见梁珩面色不是很好,连忙应下去了。
沈蓁蓁做好早点后,左等右等都不见梁珩回来,又想着梁珩早上什么都没吃,不禁有些焦急。但前衙办公的地方,她一个妇人也不能随便去。
梁珩又等了半个时辰,张县丞和王主簿等人才陆续匆匆进来。
昨天一天都没见梁县令的身影,几人以为这县令也应该不是什么恪尽职守的,以前也是懒散惯了,就没有准点来。
这会见这年轻县令脸色不好,两人又连忙道歉。
梁珩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两人带着他去熟悉县衙的事务。
两人皆是辅助县令管理财政、仓管的事务,便带着梁珩去文书房。
梁珩一一看了人口、土地等档案,李文伯收刮了那么多民脂民膏,没留下什么,县里财政很是紧张。
临近中午,梁珩几人才从房里出来。
孙志见梁珩几人出来,连忙迎了上来,轻声对梁珩道:“大人,夫人让我给您送了早点来。”孙志这话说得很是心虚,沈蓁蓁两个时辰前就让他把早点带过来,但是梁珩一直在忙着,孙志虽然焦急,也不敢去打扰他。
梁珩闻言,连忙跟张、王两人告了个罪,跟着孙志到了偏房,就见桌上放着两碗米粥,梁珩端起一碗尝了尝,已经凉透了。
孙志轻声道:“刚刚属下见您在忙,就没敢打扰您...”
梁珩抬头道:“无妨。麻烦你了。”
孙志忙称不敢,告退出去了。
梁珩吃了一口,才感觉腹中早就饿了,粥虽然已经凉透了,梁珩还是吃干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