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永别了,最后一位国相
西南的战事从此变成了一场围剿战,可是秦国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太大的影响,秦国本身就非常的富裕,光是从齐国和后胜那里收缴的财富完全能撑得起三场这样的战争,毫不费力,何况秦国这些年来通过各种新政来不断的增加国力,一个崭新的帝国,实力尚且在巅峰时期,并不是几次战争就能动摇根本的。
秦国,或者说大秦帝国,在经历了数代人的奋斗之后,来到了一个最巅峰的时期,无论是从户籍疆域,还是从粮产武备等方面来说,如今的大秦都是一个巅峰,站在了前所未有的一个顶端。关于这一点,秦国的大臣官吏们都是知道的,也正是因此如此,大秦的官吏都显得有些自大骄横。
毕竟三皇五帝时华夏大地都不曾出现过如此强大的政权,这是华夏第一次出现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帝国,而赵括的到来,则是让这个帝国比起原先更是强大了无数倍。赵括在这些年里,一直都在思索,自己的到来究竟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赵括一直都觉得自己所做的不够,觉得自己微不足道,故而到如今,他还是想要再做些什么,多做点什么。
这些年来,赵括的所作所为,最终造就了这个远超原本模样的蛮横大秦,赵括的行为,就好像是将两个截然不同的帝国给糅合到了一起。严谨而残暴的大秦加上宽松而理智的大汉,两个帝国强行被赵括融和在一起,地方的制度上,既有汉朝的孝悌制,又有那些板着脸的秦吏,既存在汉朝北军这样的常备武装,又没有丢失戍边军队。
内政与军事同样强大,对内包容性极高的一个庞大帝国,正渐渐成型,赵括并不觉得这跟自己有太多的关系,毕竟自己就是个耕作在咸阳之外的老农而已。
西南的战事,只是大秦百姓茶余饭后,不对,如今还没有可以喝的茶,应该是在饭后的谈资而已,即使这次战争动用了楚地数十万的百姓,可这也算不了什么,因为赵括的存在,李斯即使有意让这些楚人在西南服上个几年的徭役,也没有办法完成,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么做,赵括就一定会抡起拐杖来敲自己的头。
故而,秦国这次的徭役,是分批次的,是不能耽误农桑的,以及有偿的,没错,秦国给这些参与徭役的百姓提供饭菜,以及一些额外的补贴,这样下来,楚地百姓对徭役都没有那么大的抵触了,当初楚王动用徭役的时候,可都是无偿的。虽然这样分批次的行为会让李斯变得更加忙碌,可是他也没有别的办法。
庙堂里没有人敢招惹赵括,他们在制定西南战略的时候,张苍曾提议,可以通过污染水源的方式来消灭西南的敌人,结果险些被赵括打死...且不说这样会不会影响到周围的楚地百姓,就是西南的那些百姓,也不能被这样对待啊...那里不只是有敌人,还有跟多无辜的百姓。
韩非曾多次听到张苍抱怨赵括太过迂腐,他只是笑了笑,却没有制止,大概正是因为这样与众不同的迂腐,他才会是所有人都敬爱的马服君吧。
如今的赵括,一方面忙着西域的事情,而另外一方面,就是这大学的事情,赵括心里的教育三步走战略,一直都在被执行,负责启蒙的小学,负责培养官吏的中学,以及学术研究机构的大学。小学算是基本定下了,在咸阳的第一小学,已经培养出了很多的少年,这些少年都接受过一些基本的教导。
他们完成了学业之后,身上的改变是巨大的...从各个方面来说,他们都成为了基层的核心力量,他们认识文字,知道律法,知道数学,他们就像是庙堂与地方的联系者,打破地方上可能出现的垄断势力。而官吏们做了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这些接受过启蒙教育的人也不会放过他,通过律法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而赵括的中学,用处就更大了,虽说到现在为止,中学也只是培养出了第一批的毕业生,可是这些毕业生却前往各地担任官吏,可以说,中学在以后会源源不断的给秦国提供新鲜血液,让官吏机器运转起来。而大学,则是刚刚修建了建筑。在李斯的监督下,这座学府可谓是相当的豪华,近乎于一座全新的城池。
赵括从各处请来的学者,也是聚集在这里,在赵括的引导下,开始了学术研究,当然,最开心的就是吕不韦,吕不韦所总结的《吕氏春秋》本来就是包含了百家的著作,如今百家会聚,吕不韦认为这是改进自己著作的机会,他将自己的著作分发下来,并且表示,谁能改动书籍内的一个字,就可以从他这里领取千金。
《吕氏春秋》作为第一本由官方组织编写的书籍,可以说是聚集了数千人的智慧,想要改动还是非常困难的,就算有人可以改动,碍于吕不韦的面子,大概也不会选择动手。吕不韦坐在学者之中,抬起头来,傲然的看着他们,看到百家学者看着自己的书籍,苦思冥想的模样,他心里满是得意。
他终于完成了一本“完美”的著作。这些学者的身边,有着纸和笔,若是他们觉得可以修改,随时都可以动笔,只是,大家都只是看着,没有人真的动手修改,赵括坐在吕不韦的对面,他看了片刻,忽然看向了一旁的笔墨,这一刻,吕不韦浑身一颤,却没有多说什么,赵括看了看笔墨,又看向了手里的书籍,吕不韦松了一口气。
他若有所思的看着赵括,心里似乎明白了什么。
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探讨之后,众人便去忙自己的事情了,而吕不韦则是与赵括一起前往自己在大学城内的书房,他们在这里收藏了很多的书籍,并且免费的借给他人来观看。走在路上,吕不韦忽然问道:“我听闻,甘罗最近常常待在您的府邸里?”,赵括点着头,说道:“我想让他出使塞外...”
“他应当是很开心的同意了吧。”
“他的确是同意了,可是他并不知道塞外的那些语言...他需要出使,得解决语言障碍,才能前往...我其实是想要打通与西域的联系的,您不知道,这很重要...而且,如今是最好的时机。”,赵括将自己的西域方略透露了一些,吕不韦认真的听了片刻,说道:“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若是您需要一个精通塞外语言的人,那我可以介绍,我从前有一位晚辈,他父亲曾是一位北地的商人,我曾跟他父亲做过生意,他父亲能说一口流利的林胡语和匈奴语,他在其父的熏陶下,也是掌握了不少语言,长大之后,就一心研究这些东西,精通多种言语..”
“哦?那他如今在什么地方?”
“应当是在北地,我可以派人将他接回来,他是一个不错的向导,还是一个很好的译者。”
赵括答应了他,随即,两人又沉默了下来,许久都没有言语,到了书房,两人缓缓坐了下来,吕不韦揉了揉自己酸痛的双腿,无奈的长叹了一声,“老了..老了..”,他看向了赵括,说道:“听闻这次征南,死了一位将军?”
“是啊,战死了一位将军,皇帝非常的愤怒,若不是我拦着,他甚至想要在楚地多郡组织士卒二度进攻西南...西南的敌人啊,之所以难对付是因为他们藏在山林之中,再多的士卒也没有用,只能一点点的将他们围困起来,通过完善驿站道路等设施来实现封锁。”
“若是您前往西南,战争早就该结束了吧。”
“不,就是我在西南,也只能是缓慢的拿下敌人。”
两人再次沉默了下来。
“武成侯啊...我怕是熬不过这个寒冬了。”,吕不韦忽然说道,赵括一愣,打量着面前的老友,“为什么这么说?”,吕不韦平静的看着前方,恍惚的说道:“我常常会感觉到窒息...在有些时候,我甚至很长一段时日里都无法呼吸,我认为自己要走了,可是,我又活下来了,这样的情况开始变得频繁起来...”
“您不知道,这些时日里,我总是在死亡边缘徘徊...刚开始的时候,我很害怕,可是到了现在,我却习惯了,我甚至觉得,若是能早些离开,也不是坏事...”,他苦笑了起来,指着自己的胸口,说道:“我这里疼的厉害,闷疼...一到夜里,就是不断的咳嗽,无法入眠...这是在是太折磨人了。”
若是从前的赵括,或许会安慰吕不韦,或许会打断他的话,可是到了这个年纪,很多事情,赵括却是看开了,他能体会到吕不韦的那种心情,人总是希望自己的亲人能永远陪在自己的身边,从而厌恶他们提起死亡这件事,甚至不许他们离开自己。可是,他们不会知道,当事人真正的想法是什么样的。
能理解吕不韦的,或许只有赵括,他与吕不韦一样,忙碌了大半生,到如今,只剩下这具疲倦而年迈的身体,就好像一台腐朽的机器,在颤抖的运转着,发出剧烈的难听的噪音...他们总是能感觉到疲惫,发自内心的疲惫,无论是在作什么,睡着或者清醒着,那种疲惫却无法摆脱。
加上年轻时所拼命而造成的病痛,死亡有些时候就成了很好的解脱。
赵括深有体会的说道:“我知道...我年轻时中箭,受伤的地方,如今都开始发作了...疼啊,当初不以为然,没有想到,我年纪大了,它们才开始来欺负我...”,赵括拉开衣袖,给吕不韦看了看自己的两个胳膊,吕不韦眼里有些怜悯,真的是怜悯,他的身体虽然也不好,可是他身上的伤痕绝对没有赵括那么多。
赵括身经百战,伤痕累累,而在这些痛苦全部爆发的时候,赵括所承受的病痛是吕不韦所无法忍受的。这也是武将的通病,年轻时在战场厮杀,不顾任何伤痕,可是当年纪大了之后,这些伤痕就成为了催命符,成为了折磨他们的魔鬼...后来那些看似瘦弱的文官总是活得比武将久,而从年轻时一直厮杀到晚年的老将军是少之又少。
大部分的老将军,都是大器晚成,年少时没有经历太多的伤痛。当然,也不缺乏一些从年轻时期一直莽到年老时期的将军。
有一位浑身是伤的赵括作为对比,吕不韦的心情似乎也没有那么沉重了,比起赵括,他还是很幸运的,赵括就平静的给他说着自己这些时日里所遭受的,身上的每一处伤口,都有一个故事,而这些故事的背后,就是一个年迈痛苦的在夜里挣扎的身影。赵括从不愿意将自己的痛苦展现出来,此刻他说出来也绝对不是为了得到吕不韦的同情,他只是用另外一个方式来安慰吕不韦而已。
“年轻时候,我一直都想要成为一个圣人...到了如今,我却已经放弃了...荀子曾说,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可是我奋斗了很久,也没有能当上...现在,我已经不想那些事情了,想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想写的书籍也写好了...”,吕不韦说着,脸上也没有太多的失望。
他已经彻底的放下了自己的执念,不再去想成为圣人,将心思放在了自己从前做的那些事情上,放在了自己的书籍上,从前他做这些,只是为了通过这些成为理想中的圣人,而如今,只是单纯的兴趣而已。
赵括大笑了起来,他摇着头,说道:“其实您早就完成了自己的志向,只是您没有发现而已。”
吕不韦一愣,看着面前的赵括,呆滞了片刻,忽然也笑了起来。
这一年的寒冬,一如往常的寒冷,吕不韦的确没有说谎,在这一年的寒冬,吕不韦离开了人世。他走的很平静,他在床榻上安静的睡着,就没有再起来,当家臣来叫醒他的时候,方才发现他已经离开。吕不韦的逝世,让很多人落泪,很多人前来送丧,表示自己对这位秦相的尊重,赵括当然也来了,只是,他并没有哭泣。
他还记得那天吕不韦所给他说的。
这,只是一种解脱而已。
ps:我这身体真的是有些扛不住了,胸口疼的厉害,写完这本书后,得好好治上一段时间了。
秦国,或者说大秦帝国,在经历了数代人的奋斗之后,来到了一个最巅峰的时期,无论是从户籍疆域,还是从粮产武备等方面来说,如今的大秦都是一个巅峰,站在了前所未有的一个顶端。关于这一点,秦国的大臣官吏们都是知道的,也正是因此如此,大秦的官吏都显得有些自大骄横。
毕竟三皇五帝时华夏大地都不曾出现过如此强大的政权,这是华夏第一次出现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帝国,而赵括的到来,则是让这个帝国比起原先更是强大了无数倍。赵括在这些年里,一直都在思索,自己的到来究竟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赵括一直都觉得自己所做的不够,觉得自己微不足道,故而到如今,他还是想要再做些什么,多做点什么。
这些年来,赵括的所作所为,最终造就了这个远超原本模样的蛮横大秦,赵括的行为,就好像是将两个截然不同的帝国给糅合到了一起。严谨而残暴的大秦加上宽松而理智的大汉,两个帝国强行被赵括融和在一起,地方的制度上,既有汉朝的孝悌制,又有那些板着脸的秦吏,既存在汉朝北军这样的常备武装,又没有丢失戍边军队。
内政与军事同样强大,对内包容性极高的一个庞大帝国,正渐渐成型,赵括并不觉得这跟自己有太多的关系,毕竟自己就是个耕作在咸阳之外的老农而已。
西南的战事,只是大秦百姓茶余饭后,不对,如今还没有可以喝的茶,应该是在饭后的谈资而已,即使这次战争动用了楚地数十万的百姓,可这也算不了什么,因为赵括的存在,李斯即使有意让这些楚人在西南服上个几年的徭役,也没有办法完成,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么做,赵括就一定会抡起拐杖来敲自己的头。
故而,秦国这次的徭役,是分批次的,是不能耽误农桑的,以及有偿的,没错,秦国给这些参与徭役的百姓提供饭菜,以及一些额外的补贴,这样下来,楚地百姓对徭役都没有那么大的抵触了,当初楚王动用徭役的时候,可都是无偿的。虽然这样分批次的行为会让李斯变得更加忙碌,可是他也没有别的办法。
庙堂里没有人敢招惹赵括,他们在制定西南战略的时候,张苍曾提议,可以通过污染水源的方式来消灭西南的敌人,结果险些被赵括打死...且不说这样会不会影响到周围的楚地百姓,就是西南的那些百姓,也不能被这样对待啊...那里不只是有敌人,还有跟多无辜的百姓。
韩非曾多次听到张苍抱怨赵括太过迂腐,他只是笑了笑,却没有制止,大概正是因为这样与众不同的迂腐,他才会是所有人都敬爱的马服君吧。
如今的赵括,一方面忙着西域的事情,而另外一方面,就是这大学的事情,赵括心里的教育三步走战略,一直都在被执行,负责启蒙的小学,负责培养官吏的中学,以及学术研究机构的大学。小学算是基本定下了,在咸阳的第一小学,已经培养出了很多的少年,这些少年都接受过一些基本的教导。
他们完成了学业之后,身上的改变是巨大的...从各个方面来说,他们都成为了基层的核心力量,他们认识文字,知道律法,知道数学,他们就像是庙堂与地方的联系者,打破地方上可能出现的垄断势力。而官吏们做了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这些接受过启蒙教育的人也不会放过他,通过律法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而赵括的中学,用处就更大了,虽说到现在为止,中学也只是培养出了第一批的毕业生,可是这些毕业生却前往各地担任官吏,可以说,中学在以后会源源不断的给秦国提供新鲜血液,让官吏机器运转起来。而大学,则是刚刚修建了建筑。在李斯的监督下,这座学府可谓是相当的豪华,近乎于一座全新的城池。
赵括从各处请来的学者,也是聚集在这里,在赵括的引导下,开始了学术研究,当然,最开心的就是吕不韦,吕不韦所总结的《吕氏春秋》本来就是包含了百家的著作,如今百家会聚,吕不韦认为这是改进自己著作的机会,他将自己的著作分发下来,并且表示,谁能改动书籍内的一个字,就可以从他这里领取千金。
《吕氏春秋》作为第一本由官方组织编写的书籍,可以说是聚集了数千人的智慧,想要改动还是非常困难的,就算有人可以改动,碍于吕不韦的面子,大概也不会选择动手。吕不韦坐在学者之中,抬起头来,傲然的看着他们,看到百家学者看着自己的书籍,苦思冥想的模样,他心里满是得意。
他终于完成了一本“完美”的著作。这些学者的身边,有着纸和笔,若是他们觉得可以修改,随时都可以动笔,只是,大家都只是看着,没有人真的动手修改,赵括坐在吕不韦的对面,他看了片刻,忽然看向了一旁的笔墨,这一刻,吕不韦浑身一颤,却没有多说什么,赵括看了看笔墨,又看向了手里的书籍,吕不韦松了一口气。
他若有所思的看着赵括,心里似乎明白了什么。
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探讨之后,众人便去忙自己的事情了,而吕不韦则是与赵括一起前往自己在大学城内的书房,他们在这里收藏了很多的书籍,并且免费的借给他人来观看。走在路上,吕不韦忽然问道:“我听闻,甘罗最近常常待在您的府邸里?”,赵括点着头,说道:“我想让他出使塞外...”
“他应当是很开心的同意了吧。”
“他的确是同意了,可是他并不知道塞外的那些语言...他需要出使,得解决语言障碍,才能前往...我其实是想要打通与西域的联系的,您不知道,这很重要...而且,如今是最好的时机。”,赵括将自己的西域方略透露了一些,吕不韦认真的听了片刻,说道:“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若是您需要一个精通塞外语言的人,那我可以介绍,我从前有一位晚辈,他父亲曾是一位北地的商人,我曾跟他父亲做过生意,他父亲能说一口流利的林胡语和匈奴语,他在其父的熏陶下,也是掌握了不少语言,长大之后,就一心研究这些东西,精通多种言语..”
“哦?那他如今在什么地方?”
“应当是在北地,我可以派人将他接回来,他是一个不错的向导,还是一个很好的译者。”
赵括答应了他,随即,两人又沉默了下来,许久都没有言语,到了书房,两人缓缓坐了下来,吕不韦揉了揉自己酸痛的双腿,无奈的长叹了一声,“老了..老了..”,他看向了赵括,说道:“听闻这次征南,死了一位将军?”
“是啊,战死了一位将军,皇帝非常的愤怒,若不是我拦着,他甚至想要在楚地多郡组织士卒二度进攻西南...西南的敌人啊,之所以难对付是因为他们藏在山林之中,再多的士卒也没有用,只能一点点的将他们围困起来,通过完善驿站道路等设施来实现封锁。”
“若是您前往西南,战争早就该结束了吧。”
“不,就是我在西南,也只能是缓慢的拿下敌人。”
两人再次沉默了下来。
“武成侯啊...我怕是熬不过这个寒冬了。”,吕不韦忽然说道,赵括一愣,打量着面前的老友,“为什么这么说?”,吕不韦平静的看着前方,恍惚的说道:“我常常会感觉到窒息...在有些时候,我甚至很长一段时日里都无法呼吸,我认为自己要走了,可是,我又活下来了,这样的情况开始变得频繁起来...”
“您不知道,这些时日里,我总是在死亡边缘徘徊...刚开始的时候,我很害怕,可是到了现在,我却习惯了,我甚至觉得,若是能早些离开,也不是坏事...”,他苦笑了起来,指着自己的胸口,说道:“我这里疼的厉害,闷疼...一到夜里,就是不断的咳嗽,无法入眠...这是在是太折磨人了。”
若是从前的赵括,或许会安慰吕不韦,或许会打断他的话,可是到了这个年纪,很多事情,赵括却是看开了,他能体会到吕不韦的那种心情,人总是希望自己的亲人能永远陪在自己的身边,从而厌恶他们提起死亡这件事,甚至不许他们离开自己。可是,他们不会知道,当事人真正的想法是什么样的。
能理解吕不韦的,或许只有赵括,他与吕不韦一样,忙碌了大半生,到如今,只剩下这具疲倦而年迈的身体,就好像一台腐朽的机器,在颤抖的运转着,发出剧烈的难听的噪音...他们总是能感觉到疲惫,发自内心的疲惫,无论是在作什么,睡着或者清醒着,那种疲惫却无法摆脱。
加上年轻时所拼命而造成的病痛,死亡有些时候就成了很好的解脱。
赵括深有体会的说道:“我知道...我年轻时中箭,受伤的地方,如今都开始发作了...疼啊,当初不以为然,没有想到,我年纪大了,它们才开始来欺负我...”,赵括拉开衣袖,给吕不韦看了看自己的两个胳膊,吕不韦眼里有些怜悯,真的是怜悯,他的身体虽然也不好,可是他身上的伤痕绝对没有赵括那么多。
赵括身经百战,伤痕累累,而在这些痛苦全部爆发的时候,赵括所承受的病痛是吕不韦所无法忍受的。这也是武将的通病,年轻时在战场厮杀,不顾任何伤痕,可是当年纪大了之后,这些伤痕就成为了催命符,成为了折磨他们的魔鬼...后来那些看似瘦弱的文官总是活得比武将久,而从年轻时一直厮杀到晚年的老将军是少之又少。
大部分的老将军,都是大器晚成,年少时没有经历太多的伤痛。当然,也不缺乏一些从年轻时期一直莽到年老时期的将军。
有一位浑身是伤的赵括作为对比,吕不韦的心情似乎也没有那么沉重了,比起赵括,他还是很幸运的,赵括就平静的给他说着自己这些时日里所遭受的,身上的每一处伤口,都有一个故事,而这些故事的背后,就是一个年迈痛苦的在夜里挣扎的身影。赵括从不愿意将自己的痛苦展现出来,此刻他说出来也绝对不是为了得到吕不韦的同情,他只是用另外一个方式来安慰吕不韦而已。
“年轻时候,我一直都想要成为一个圣人...到了如今,我却已经放弃了...荀子曾说,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可是我奋斗了很久,也没有能当上...现在,我已经不想那些事情了,想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想写的书籍也写好了...”,吕不韦说着,脸上也没有太多的失望。
他已经彻底的放下了自己的执念,不再去想成为圣人,将心思放在了自己从前做的那些事情上,放在了自己的书籍上,从前他做这些,只是为了通过这些成为理想中的圣人,而如今,只是单纯的兴趣而已。
赵括大笑了起来,他摇着头,说道:“其实您早就完成了自己的志向,只是您没有发现而已。”
吕不韦一愣,看着面前的赵括,呆滞了片刻,忽然也笑了起来。
这一年的寒冬,一如往常的寒冷,吕不韦的确没有说谎,在这一年的寒冬,吕不韦离开了人世。他走的很平静,他在床榻上安静的睡着,就没有再起来,当家臣来叫醒他的时候,方才发现他已经离开。吕不韦的逝世,让很多人落泪,很多人前来送丧,表示自己对这位秦相的尊重,赵括当然也来了,只是,他并没有哭泣。
他还记得那天吕不韦所给他说的。
这,只是一种解脱而已。
ps:我这身体真的是有些扛不住了,胸口疼的厉害,写完这本书后,得好好治上一段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