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崔家的打算
这样四更起,暮鼓归的日子,郑媛一直过到了正月二十九,原本她松了口气,想着年三十总不至于还让她去礼佛吧,她总算能留在族里过几天舒坦日子了,也能好好“见一见”顾明珠了!
可是没想到,年三十一早,余嬷嬷那张铁板一样毫无表情的脸又出现在她面前,却是向她欠身拜了拜:“老夫人吩咐了,今日是大年夜,是团圆的日子,让婢等送了三少奶奶回安平府里去住两日,元日过了再去接三少奶奶回来帮老夫人抄写佛经。”
还不待她分说,婢女们已经帮她收拾了几件简单的衣物首饰,由余嬷嬷亲自送了她上了马车,谁也没有见就回了博陵。
就这样,郑媛的留和走没有在长房留下半点涟漪,院子里依旧是一片热闹欢欣的气氛。
崔临、崔奕一早陪着崔丞去族里祠堂上香,崔宁带着婢女亲自贴窗花,又帮着崔大夫人安排合欢宴,顾明珠依旧是被重点保护的,也就被塞在老夫人身边,做着陪老夫人说话这样轻省的活计。
“……你三婶母从长安送了些土仪过来,都是些糕点果子,我年岁大了,不爱吃这些甜的软的,你必然喜欢,一会让人送过去给你吧。”老夫人看着顾明珠对着那碟子蜜果子一会一个,忍不住馋嘴的模样笑了起来。
顾明珠不好意思地收回了手,红着脸道:“多谢老夫人,我这几日老是惦记着这些香甜酥软的,竟然一时忍不住嘴。”
崔老夫人笑着摇头:“有了身子都是如此,记得那时候我怀着二郎时候,还是隆冬时候却是想吃葡萄,那可真是为难人。”
一旁伺候的嬷嬷笑了起来,给老夫人换了一碗扶苏饮:“可不是,那会子哪里有葡萄,只能用酸杏蜜饯解馋,偏偏老夫人还惦记着,每日就躲在房里念叨。”
顾明珠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了,她这几日也算是尝到了馋嘴的滋味,听老妇人说起来更是觉得有意思。
她又问起三房来:“三婶母他们到了长安安顿好了?”
老夫人笑着点头:“都安顿好了,太原温家送了信过去,已经准备安排娉娘的婚事了。”
顾明珠笑道:“那时候必然要请了老夫人过去的。”
崔老夫人却是笑容淡了几分:“我年岁大了,怕是不能去那么远了,只有七郎成婚的时候过去入宫谢个恩,算是尽了心意了。”
顾明珠没想到老夫人居然连崔娉的婚事都不肯去,要如此与三房撇干净,一时有些惊讶。
老夫人看着她吃惊的样子,却是眉目舒展,轻笑道:“明珠你是个聪明的,可知道为何在崔家入朝这样要紧的时候,族里却让我们分了家?”
顾明珠见老夫人如此问,也就不再遮遮掩掩,把自己心里想的说个明白:“我想着,约莫还是为了保全吧,如今情势不是当初太祖开国之时了,宫中与宗室早已掌控军权,各地藩王镇守兵力强大,世家此时只有选择入朝。”
“只是似我们崔家这等百年世家素来以清贵立身,不比宗室权贵,虽然有厚积薄发的资本,却也欠缺圆滑精明的态度,或进或退总有不如之处,所以不能一味求进,更要留下保全之路。”
是以崔家嫡支才会在这个时候分家,三房入朝,二房守成,长房却是走得韬光养晦求保全的路。
崔老夫人听顾明珠娓娓道来,分析得十分周全,满意地点头:“你看得很明白,我与族老们的确是这个打算。”
她慢慢抬起头来,额间眼角的皱纹如同岁月的沟壑越发深了:“你在太后身边待过,又是亲眼见过宫中几次变故,想来对朝中的事也不陌生。”
“自来朝中形势诡谲难测,一夕之间便可风云突变,国破家亡。”老夫人说到这个的时候,语气深沉起来,笑容渐去,“记得当年太宗皇帝尚是秦王,废太子崇德深得几大世家的看重支持,太祖皇帝虽然几次欲改立太宗,却为了几大世家还是未能成事。”
“谁料一夜之间,血洗太极宫,废太子连同几位亲王都成了阶下囚,那几个支持他的世家也都纷纷获罪,或是子弟被屠戮,或是被驱逐出长安赶往关外,崔家在那次也是大伤元气,只能在博陵偏安数十年才有今日。”
她长长叹了口气:“所以今日虽然不得不选择再次入朝,却也不能不留下一条后路。”
长房就是后路!
顾明珠心里喃喃地念着,又觉得有些不对,若是真的让长房韬光养晦,为何又答应让崔奕娶了安平公主?却又让崔宁跟着他们走了?
或者,这条后路是……
她猛然惊醒,不敢置信抬头望向崔老夫人,只见崔老夫人微微一笑,却是道:“过了年节,你与五郎就要离了族里,日后有什么难事我们怕也帮衬不到,你们两个年轻人总是教人不放心地。”
她招招手,一旁伺候的婢女出去引了两个嬷嬷进来,在老夫人与顾明珠跟前恭敬拜下去。
老夫人看了看她们,才对顾明珠道:“这两个是自来在我身边伺候的,虽然不会贴身伺候那些细致活,但安排些跑腿打杂护卫这样的事却是能做得妥妥当当的,你们出去了不比在族里,还是带上几个可靠的人比较放心。”
顾明珠看了看那两个嬷嬷,只见都是个头高大健壮的,规规矩矩放在腿上的双手都是粗糙布满茧子的,分明不是寻常那些管事的嬷嬷,听老夫人说到护卫的时候,她顿时明白过来,这是老夫人给她安排的粗使嬷嬷,看起来怕是还粗通功夫的,这样的婢仆最是难得,寻常人家便是想要也难找,何况又不用贴身伺候,可见老夫人的安排十分周到。
顾明珠感激地要起身给老夫人行礼道谢,被老夫人让人拦住了:“好生坐着,你阿家还有安排呢。”
顾明珠这才坐会席上,笑着让阿碧把两位嬷嬷带下去,陪着老夫人继续话家常。
可是没想到,年三十一早,余嬷嬷那张铁板一样毫无表情的脸又出现在她面前,却是向她欠身拜了拜:“老夫人吩咐了,今日是大年夜,是团圆的日子,让婢等送了三少奶奶回安平府里去住两日,元日过了再去接三少奶奶回来帮老夫人抄写佛经。”
还不待她分说,婢女们已经帮她收拾了几件简单的衣物首饰,由余嬷嬷亲自送了她上了马车,谁也没有见就回了博陵。
就这样,郑媛的留和走没有在长房留下半点涟漪,院子里依旧是一片热闹欢欣的气氛。
崔临、崔奕一早陪着崔丞去族里祠堂上香,崔宁带着婢女亲自贴窗花,又帮着崔大夫人安排合欢宴,顾明珠依旧是被重点保护的,也就被塞在老夫人身边,做着陪老夫人说话这样轻省的活计。
“……你三婶母从长安送了些土仪过来,都是些糕点果子,我年岁大了,不爱吃这些甜的软的,你必然喜欢,一会让人送过去给你吧。”老夫人看着顾明珠对着那碟子蜜果子一会一个,忍不住馋嘴的模样笑了起来。
顾明珠不好意思地收回了手,红着脸道:“多谢老夫人,我这几日老是惦记着这些香甜酥软的,竟然一时忍不住嘴。”
崔老夫人笑着摇头:“有了身子都是如此,记得那时候我怀着二郎时候,还是隆冬时候却是想吃葡萄,那可真是为难人。”
一旁伺候的嬷嬷笑了起来,给老夫人换了一碗扶苏饮:“可不是,那会子哪里有葡萄,只能用酸杏蜜饯解馋,偏偏老夫人还惦记着,每日就躲在房里念叨。”
顾明珠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了,她这几日也算是尝到了馋嘴的滋味,听老妇人说起来更是觉得有意思。
她又问起三房来:“三婶母他们到了长安安顿好了?”
老夫人笑着点头:“都安顿好了,太原温家送了信过去,已经准备安排娉娘的婚事了。”
顾明珠笑道:“那时候必然要请了老夫人过去的。”
崔老夫人却是笑容淡了几分:“我年岁大了,怕是不能去那么远了,只有七郎成婚的时候过去入宫谢个恩,算是尽了心意了。”
顾明珠没想到老夫人居然连崔娉的婚事都不肯去,要如此与三房撇干净,一时有些惊讶。
老夫人看着她吃惊的样子,却是眉目舒展,轻笑道:“明珠你是个聪明的,可知道为何在崔家入朝这样要紧的时候,族里却让我们分了家?”
顾明珠见老夫人如此问,也就不再遮遮掩掩,把自己心里想的说个明白:“我想着,约莫还是为了保全吧,如今情势不是当初太祖开国之时了,宫中与宗室早已掌控军权,各地藩王镇守兵力强大,世家此时只有选择入朝。”
“只是似我们崔家这等百年世家素来以清贵立身,不比宗室权贵,虽然有厚积薄发的资本,却也欠缺圆滑精明的态度,或进或退总有不如之处,所以不能一味求进,更要留下保全之路。”
是以崔家嫡支才会在这个时候分家,三房入朝,二房守成,长房却是走得韬光养晦求保全的路。
崔老夫人听顾明珠娓娓道来,分析得十分周全,满意地点头:“你看得很明白,我与族老们的确是这个打算。”
她慢慢抬起头来,额间眼角的皱纹如同岁月的沟壑越发深了:“你在太后身边待过,又是亲眼见过宫中几次变故,想来对朝中的事也不陌生。”
“自来朝中形势诡谲难测,一夕之间便可风云突变,国破家亡。”老夫人说到这个的时候,语气深沉起来,笑容渐去,“记得当年太宗皇帝尚是秦王,废太子崇德深得几大世家的看重支持,太祖皇帝虽然几次欲改立太宗,却为了几大世家还是未能成事。”
“谁料一夜之间,血洗太极宫,废太子连同几位亲王都成了阶下囚,那几个支持他的世家也都纷纷获罪,或是子弟被屠戮,或是被驱逐出长安赶往关外,崔家在那次也是大伤元气,只能在博陵偏安数十年才有今日。”
她长长叹了口气:“所以今日虽然不得不选择再次入朝,却也不能不留下一条后路。”
长房就是后路!
顾明珠心里喃喃地念着,又觉得有些不对,若是真的让长房韬光养晦,为何又答应让崔奕娶了安平公主?却又让崔宁跟着他们走了?
或者,这条后路是……
她猛然惊醒,不敢置信抬头望向崔老夫人,只见崔老夫人微微一笑,却是道:“过了年节,你与五郎就要离了族里,日后有什么难事我们怕也帮衬不到,你们两个年轻人总是教人不放心地。”
她招招手,一旁伺候的婢女出去引了两个嬷嬷进来,在老夫人与顾明珠跟前恭敬拜下去。
老夫人看了看她们,才对顾明珠道:“这两个是自来在我身边伺候的,虽然不会贴身伺候那些细致活,但安排些跑腿打杂护卫这样的事却是能做得妥妥当当的,你们出去了不比在族里,还是带上几个可靠的人比较放心。”
顾明珠看了看那两个嬷嬷,只见都是个头高大健壮的,规规矩矩放在腿上的双手都是粗糙布满茧子的,分明不是寻常那些管事的嬷嬷,听老夫人说到护卫的时候,她顿时明白过来,这是老夫人给她安排的粗使嬷嬷,看起来怕是还粗通功夫的,这样的婢仆最是难得,寻常人家便是想要也难找,何况又不用贴身伺候,可见老夫人的安排十分周到。
顾明珠感激地要起身给老夫人行礼道谢,被老夫人让人拦住了:“好生坐着,你阿家还有安排呢。”
顾明珠这才坐会席上,笑着让阿碧把两位嬷嬷带下去,陪着老夫人继续话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