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打响品牌(月票加更)
李沐和郑小龙早已习惯,陈长本却惊奇于他的侃侃而谈,原来爱说话的啊!
陈长本是老一辈,相对保守,道:“我明白你的意思,刘慧芳要有些向上的改变。但怎么改变,像阿信那样去创业么?”
“为什么不行呢?”
许非笑道:“事业也好,生活也好,爱情也好,刘慧芳离开王沪生之后,得有个跟之前截然不同的状态。
我们从60年代拍到80年代,80年代都改革开放了,就算室内剧,也不能总围着那点事说。男女之事拍不了大长篇,勉强创作,节奏肯定出问题。”
李小明不太爱听,道:“小许,这话有点绝对了。男女之事大有可为,何况这个戏人物复杂,脉络很深,写五十集完全没问题。”
“这样,这样……”
李沐见气氛奔着吵架走,忙道,“小明,你马上着手创作,按照梗概些,先不用管后面。小许,你从刘慧芳离婚之后开始写,我看看你到底想要什么故事。”
“可以。”
“没问题。”
“……”
他们讨论的热火朝天,汪朔已经放弃参与了,无论谁的观点都觉着特假正经。相对比较,许非的还好点,起码思想上有突破。
一帮人在蓟门饭店呆了好几天,确定下来几件事。
李小明写了个7万字的梗概,俩人分头回去搞剧本。
女主的名字刘慧芳,还真根据汪朔小说来的,这名一听就贤良淑德。
剧名暂定《渴望十六年》,刘慧芳抚养那个孩子十六年的意思。“渴望”,则寓意对美好生活,美好品德的向往。
但真实结尾是,刘慧芳出车祸瘫痪,收养的那个孩子认了亲生父母,回过头照顾她,貌似美好,实则狗屁。
剧里的好人没一个有好报的,“好人一生平安”这句歌,还不如草x论坛里的真情实感。
…………
傍晚,百花深处。
清晨下了场秋雨,院子里尚未干透,石榴叶掉了不少。淡天的云彩通红,余晖从西侧过来,穿过敞开的玻璃窗,斜斜落在桌前。
许非伏案写着剧本,忽听咣啷一声,沈霖回来了。情绪不高,看来又是临时工的一天。
他打了声招呼,继续写作,又过了片刻,张俪前后脚进门。
先到厨房放菜,后进书房。
“我走你就坐这儿,我回来你还坐着,不是刚忙完么?”
“又来活儿了,搞个剧本。”
“明年的?”
“嗯,大戏,比胡同还大。”
“你们京台现在野心勃勃的,莫不是想当全国第一?”
“啧,就许你们央视垄断观众么?”
许非写好了一行字,笑道:“买什么了?”
“鸡肉,你想吃炖蘑菇还是炖土豆?”
“土豆吧。”
“嗯。”
张俪往出走,忽地抹回身,“小旭快过生日了,你可别忘了。”
“记着呢!哎,你说你俩就差半个月,一起过得了。”
“……”
张俪瞧了他一会,转身出门,“我去炖蘑菇。”
自送她那块玉佩之后,姑娘似乎大胆了些,不再动不动就脸红害羞。而且人家上班锻炼,事业心带动全面提升,愈发明媚大气。
院里这帮人,张桂琴回来最晚,陈小旭其次。
从百花胡同到广播学院,将近二十公里,头一天骑车差点合不拢腿,第二天就改四轮,各种换乘,得一个多小时。
不过今天更晚,张俪做好饭菜,那丫头还不见影。
约莫七点钟,陈小旭才推着车子出现。
“怎么才回来?”
“有事儿。”
她在盆里沾了沾手,很开心的亚子,“好事儿。”
“说来听听。”几人好奇。
只见小旭打开自己设计的书包,露出蓝布里子,对沈霖道:“你猜猜,猜中了许你自己拿。”
沈霖一愣,“跟我有关系啊?可我脑子笨,猜不出来,你就说了吧。”
“真没意思。”
小旭摇摇头,摸出一张信封,“给你找到单位了。”
“真的?”几人齐声惊讶。
“嗯。”
“没跟我逗趣吧?”
“爱信不信。”
“信!信!”
沈霖忙拆开看了看,确认之后一把抱住陈小旭,“太谢谢你了!你们对我这样好,都不知道怎么报答。”
“客气了,都是革命情谊。”许非道。
“你又没帮忙,在这儿说什么?”
她指了指自己,“我做的。”
几个月前,沈霖放弃去深城大学的机会,大家帮忙找找工作。许非事多,没顾得上,居然是陈小旭搞定了。
她这两年宅在百花胡同,但断断续续也有些收入。
外地演出不去,京城的有时会参加,张俪是完全不去,因为不喜欢。
就在今年八月份,市里搞了场消夏晚会,她去唱了首邓丽君的歌《我一见你就笑》,认识了一位歌唱家马国光。
马国光是锦州人,同省老乡,在战友文工团。
虽然刚认识不久,就求人办事不太好,但黛玉面子大,平儿名气也不小。老前辈很痛快的帮忙联系,今天传来准信儿。
战友文工团愿意接收沈霖,还当主持人,有编制。
她在京城漂了快两年,没着没落,现在终于有单位了,不禁眼圈一红,哭了出来。
小伙伴赶紧劝慰,沈霖缓了缓情绪,问:“那个战友文工团,是不是要当兵呀?”
“当然了,我们是文职军人。”张俪当过十年兵,经验丰富。
“有住的地方么?”
“住宿舍。”
“哦……”
她顿了顿,看看许老师,又瞅瞅钗黛,“有宿舍的话,我,我就住宿舍了,排练什么的也方便。”
哎呀!
许老师欣喜万分,啊呸,遗憾万分,“这个不忙,先住着,吴小东不还……”
“咚咚咚!”
正说话间,院门被敲响,传来一把贼地道的京城腔儿,“许老师在家么?我李程儒。”
哟!
许非一拍脑袋,把这事忘了,赶紧过去开门。
对方依旧一身西装,锃明瓦亮的黑皮鞋,捧着俩盒子,开口先笑:“你这地儿好啊,门口那铃铛得几百年了吧?哎哟,这院子也不错,瞧这石榴树,人家种一棵,你种俩,俩……”
李程儒差点没噎死,抬眼瞧见仨姑娘。
他眨巴眨巴眼,又仔细辨认,疑惑道:“《红楼梦》要拍现代版了么?”
“都是朋友,暂时租住,里边请,里边请。”
许非冲她们摆摆手,拉着这货进正屋。
把盒子一开,各躺着一双皮鞋,男女款,都是白色。设计简约大方,装饰极少,女款的带点矮跟,鞋面有一圈细花边。
他仔细观察,见款式无错,又使劲掰了掰,手感柔韧。
“您放心,市面上最好的料子,成本高高的。”
李程儒有点不解,问道:“许先生,您是做买卖的行家,跟您求教。这么高的成本,得定多高的价位,还有赚头么?”
“这种不是卖的,是送的。”
“送的?”他更懵。
许非把鞋装好,笑道:“亚运啊!”
(啊,末尾吐槽都懒得吐了,我的本章说……)
陈长本是老一辈,相对保守,道:“我明白你的意思,刘慧芳要有些向上的改变。但怎么改变,像阿信那样去创业么?”
“为什么不行呢?”
许非笑道:“事业也好,生活也好,爱情也好,刘慧芳离开王沪生之后,得有个跟之前截然不同的状态。
我们从60年代拍到80年代,80年代都改革开放了,就算室内剧,也不能总围着那点事说。男女之事拍不了大长篇,勉强创作,节奏肯定出问题。”
李小明不太爱听,道:“小许,这话有点绝对了。男女之事大有可为,何况这个戏人物复杂,脉络很深,写五十集完全没问题。”
“这样,这样……”
李沐见气氛奔着吵架走,忙道,“小明,你马上着手创作,按照梗概些,先不用管后面。小许,你从刘慧芳离婚之后开始写,我看看你到底想要什么故事。”
“可以。”
“没问题。”
“……”
他们讨论的热火朝天,汪朔已经放弃参与了,无论谁的观点都觉着特假正经。相对比较,许非的还好点,起码思想上有突破。
一帮人在蓟门饭店呆了好几天,确定下来几件事。
李小明写了个7万字的梗概,俩人分头回去搞剧本。
女主的名字刘慧芳,还真根据汪朔小说来的,这名一听就贤良淑德。
剧名暂定《渴望十六年》,刘慧芳抚养那个孩子十六年的意思。“渴望”,则寓意对美好生活,美好品德的向往。
但真实结尾是,刘慧芳出车祸瘫痪,收养的那个孩子认了亲生父母,回过头照顾她,貌似美好,实则狗屁。
剧里的好人没一个有好报的,“好人一生平安”这句歌,还不如草x论坛里的真情实感。
…………
傍晚,百花深处。
清晨下了场秋雨,院子里尚未干透,石榴叶掉了不少。淡天的云彩通红,余晖从西侧过来,穿过敞开的玻璃窗,斜斜落在桌前。
许非伏案写着剧本,忽听咣啷一声,沈霖回来了。情绪不高,看来又是临时工的一天。
他打了声招呼,继续写作,又过了片刻,张俪前后脚进门。
先到厨房放菜,后进书房。
“我走你就坐这儿,我回来你还坐着,不是刚忙完么?”
“又来活儿了,搞个剧本。”
“明年的?”
“嗯,大戏,比胡同还大。”
“你们京台现在野心勃勃的,莫不是想当全国第一?”
“啧,就许你们央视垄断观众么?”
许非写好了一行字,笑道:“买什么了?”
“鸡肉,你想吃炖蘑菇还是炖土豆?”
“土豆吧。”
“嗯。”
张俪往出走,忽地抹回身,“小旭快过生日了,你可别忘了。”
“记着呢!哎,你说你俩就差半个月,一起过得了。”
“……”
张俪瞧了他一会,转身出门,“我去炖蘑菇。”
自送她那块玉佩之后,姑娘似乎大胆了些,不再动不动就脸红害羞。而且人家上班锻炼,事业心带动全面提升,愈发明媚大气。
院里这帮人,张桂琴回来最晚,陈小旭其次。
从百花胡同到广播学院,将近二十公里,头一天骑车差点合不拢腿,第二天就改四轮,各种换乘,得一个多小时。
不过今天更晚,张俪做好饭菜,那丫头还不见影。
约莫七点钟,陈小旭才推着车子出现。
“怎么才回来?”
“有事儿。”
她在盆里沾了沾手,很开心的亚子,“好事儿。”
“说来听听。”几人好奇。
只见小旭打开自己设计的书包,露出蓝布里子,对沈霖道:“你猜猜,猜中了许你自己拿。”
沈霖一愣,“跟我有关系啊?可我脑子笨,猜不出来,你就说了吧。”
“真没意思。”
小旭摇摇头,摸出一张信封,“给你找到单位了。”
“真的?”几人齐声惊讶。
“嗯。”
“没跟我逗趣吧?”
“爱信不信。”
“信!信!”
沈霖忙拆开看了看,确认之后一把抱住陈小旭,“太谢谢你了!你们对我这样好,都不知道怎么报答。”
“客气了,都是革命情谊。”许非道。
“你又没帮忙,在这儿说什么?”
她指了指自己,“我做的。”
几个月前,沈霖放弃去深城大学的机会,大家帮忙找找工作。许非事多,没顾得上,居然是陈小旭搞定了。
她这两年宅在百花胡同,但断断续续也有些收入。
外地演出不去,京城的有时会参加,张俪是完全不去,因为不喜欢。
就在今年八月份,市里搞了场消夏晚会,她去唱了首邓丽君的歌《我一见你就笑》,认识了一位歌唱家马国光。
马国光是锦州人,同省老乡,在战友文工团。
虽然刚认识不久,就求人办事不太好,但黛玉面子大,平儿名气也不小。老前辈很痛快的帮忙联系,今天传来准信儿。
战友文工团愿意接收沈霖,还当主持人,有编制。
她在京城漂了快两年,没着没落,现在终于有单位了,不禁眼圈一红,哭了出来。
小伙伴赶紧劝慰,沈霖缓了缓情绪,问:“那个战友文工团,是不是要当兵呀?”
“当然了,我们是文职军人。”张俪当过十年兵,经验丰富。
“有住的地方么?”
“住宿舍。”
“哦……”
她顿了顿,看看许老师,又瞅瞅钗黛,“有宿舍的话,我,我就住宿舍了,排练什么的也方便。”
哎呀!
许老师欣喜万分,啊呸,遗憾万分,“这个不忙,先住着,吴小东不还……”
“咚咚咚!”
正说话间,院门被敲响,传来一把贼地道的京城腔儿,“许老师在家么?我李程儒。”
哟!
许非一拍脑袋,把这事忘了,赶紧过去开门。
对方依旧一身西装,锃明瓦亮的黑皮鞋,捧着俩盒子,开口先笑:“你这地儿好啊,门口那铃铛得几百年了吧?哎哟,这院子也不错,瞧这石榴树,人家种一棵,你种俩,俩……”
李程儒差点没噎死,抬眼瞧见仨姑娘。
他眨巴眨巴眼,又仔细辨认,疑惑道:“《红楼梦》要拍现代版了么?”
“都是朋友,暂时租住,里边请,里边请。”
许非冲她们摆摆手,拉着这货进正屋。
把盒子一开,各躺着一双皮鞋,男女款,都是白色。设计简约大方,装饰极少,女款的带点矮跟,鞋面有一圈细花边。
他仔细观察,见款式无错,又使劲掰了掰,手感柔韧。
“您放心,市面上最好的料子,成本高高的。”
李程儒有点不解,问道:“许先生,您是做买卖的行家,跟您求教。这么高的成本,得定多高的价位,还有赚头么?”
“这种不是卖的,是送的。”
“送的?”他更懵。
许非把鞋装好,笑道:“亚运啊!”
(啊,末尾吐槽都懒得吐了,我的本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