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至于太王太后那儿?
在君王刘长石亲自去解释后,倒是表面乐呵呵的。至于心中?太王太后倒也是备懒了下来,似乎不再爱管了后宫的事情。连五位嫔的请安,太王太后也是推辞了,说是不奈了人的叨扰。
这等改变?
在荣娘眼中,倒是瞧出了一些太王太后的脾气来。
不过,太王太后发了脾气也好,至少,撒些气,免得气坏了她老人家的身体来。
九月六日,是二王子刘宗恩的出生之日。
这一位小王子出生即丧母,所以,这荣嫔的后事还是要办的。宫中自然有规距,按着规距便是。
君王刘长石赐下的恩旨,是追封了荣嫔为容妃。
以妃位下葬,也算是提高了二王子刘宗恩的身份。
至十月六日,刘宗恩的满月宴时。
王宫里一片的热闹。也是这一日,静国公主刘玉娘没来参加。因为,刘玉娘在产期近了,这等热闹的事情为了安全,也便是跟宫里的荣娘请示了一二。
荣娘自然有恩旨下去,她倒觉得女儿在公主府挺好的。还是她的孙儿辈重要,只要孩子平安的诞生,来不来参加了满月宴亦是无妨的。
毕竟,满月宴后,还有周岁宴嘛。
一个小孩子越长越大的,这庆祝的宴会岂会少了?
就是满月宴热闹的结束时,荣娘觉得松了一口气。掌事嬷嬷就是接到了小宫人的禀话,尔后,到了荣娘的跟前耳语。
“娘娘,宫外来报喜。静国公主殿下生了,刚刚诞下了一位小公子。”
掌事嬷嬷的话,让荣娘满面喜色。荣娘连连说道:“好,好。”
“此乃大喜,嬷嬷,按规距加三成的赏赐,赐到公主府去。”荣娘是真高兴,这可是她又添了外孙了。想一想,这一日里二孙儿宗恩的满月宴,又添一个小孙孙。
这可不是双喜临门吗?
当然,说了赏赐这一事,荣娘不会忘记了,还跟掌事嬷嬷叮嘱道:“洗三那一日,本宫要亲得了公主府,记得把贺喜的礼物提前备好了。照样是比着规距加三成。”
“诺。”
掌事嬷嬷对于太上王后的吩咐,自然是恭敬的应了。
彼时。
稍候等宫中的赏赐,一一到了公主府后。
刚是生产后,累得歇了一回的静国公主刚刚醒来。一醒来,听到的就是宫里的成批赏赐。不管是太王太后,还是太上王、太上王后,又是君王的赏赐。
这些全是亲人的祝福。
至于爵爷府的三位弟妹,更是亲自捧了礼物,来了公主府贺喜。
一时间,刘玉娘这个生产后的女人,那也是喜笑颜开。对于刘玉娘而言,她的心中特别的舒坦,因为,她有了子嗣。
这个新生儿给刘玉娘带来的,除了生产时的痛楚外,更有小生命降生后的喜悦。这是生命的延续。
至于驸马付奇勇?
这一位庄县伯爵更是高兴,至少,在知道了他的嫡妻静国公主为他添了嫡长子后,这一位就是准备洗三时,要大摆宴席,请了众多的宾客来贺。
庄县伯爵府内,众人皆高兴。
便是静国公主的婆家大嫂,那也是欢欢喜喜来给小叔和妯娌静国公主道了喜。
“瞧瞧,小侄儿长得真俊。”
“……”
这付家嫂嫂的话中,全是捡了美话儿,夸了又夸。这让静国公主自然是开心的。在心中,静国公主心情格外的好。
她醒来后,用了一些吃食。尔后,又是瞧着诸人的礼物,如今更是瞧着榻边的小儿。这可是亲生的孩子,刘玉娘也是知道的小婴儿刚出生也许还没长开,可能丑一点儿。
可过些天,那绝对会越长越好看的。
这不,静国公主就是心情莫名的好。
听着嫂嫂的夸赞,她心中那也叫一个舒坦,跟吃了人参果一般样的。
宣文十三年。
这个秋天,于王室而言,就是如此的喜讯多多。
翻过了一年,进了宣文十四年。
春。
三月初一日,荣娘过了四十六周岁的生辰。
三月初三日,刘之烨过了四十一周岁的生辰。
这一年的春末。
东屠国的的君王刘长石北入中原,准备打开了进入中原的关隘。
这一年的战争,除了是东屠国与大魏朝的战争外,自然也是有许多的旁观者。那些人在意的,是这战争所代表的意义。
东屠国若是进了中原,那么,就代表着,中原的正统王朝又要添了新的社稷争夺者。
正统,既是大义,亦是名份。
这等大义,在百姓眼中也许不重要。谁当皇帝,不是要纳赋纳税呢。可在读书人,在士族的眼中,就非常重要的。
东方的大陆,只有占据了中原的王朝,才是正统。才是堂堂正正的九州之地的社稷主人。才是天下读书人眼中的“天子”。
君王刘长石的战争,关乎了太多的东西。
那么,在几千里之外的大晋朝。
建业城,皇宫。
大晋朝的天子司马元曜自然知道了,东屠国北入中原,想当了中原的正统继承人。想夺了天下,来当一当天子。
不管是大魏朝,还是东屠国,在天子司马元曜眼中,都是乱臣贼子。
可偏偏大晋朝如今是苟安,奈何不了北边的那些战争。大晋朝只是依赖了大江的天险,来保了苟安于南方。
“可恶。”
司马元曜有一颗帝王心,他觉得,他只是继续了一个破落的皇朝。他这个傀儡天子当得没滋没味。
这些年了。
司马元曜的信心在降低,这些年了,争权夺利中。天子司马元曜还是揽到了一些的权利。那又如何呢?
在朝堂上,天子司马元曜在辛辛苦苦的维持了一个三角形的权利结构。
这个结构里,有天子,有摄政公,有谢国丈。这是一个三角的权利结构,看似乎稳定。实则一点也不稳定。
因为,变数太多了。
而权利又太诱人,谁都不想跟人分享的。
只不过,大家都奈何不了对方。又或者说,若是变数太大的话,朝廷会相当于洗牌,那么,要出大乱子的。
于是,勉力维护的,就是一个看似乎平衡,实则的烂摊子。
“那个刘长石,应该叫刘伯玉的家伙实在太好运了……”嘴上这般讲,司马元曜还是懂得,白手起家的刘伯玉是一个了不得的家伙。
虽然,对方如今叫刘长石。
不管是不是叫刘长石,对于这样一个司马元曜确认是穿越客的家伙。
司马元曜的眼中,自然没什么好感的。司马元曜只有深深的恶感。他恨不能,那些功业是他的。
做为一个生下来,就是皇二代的人物。
司马元曜一直以为,他注定才是人生的主角。哪料想,还有比他更像主角的家伙。
司马元曜怎么可能想当了配角?
更别提,当了一个炮灰了?
司马元曜想翻盘,可如今看来,貌似不容易啊。
司马元曜在考量了,他是否应该做一些别的打算?
只是当初,他是出了一些盘外招的。刺杀之类的活计,他是派人干过的。不过,失败了。如今看来,司马元曜更想做到的,是想法子为他争取了更大的牌面。
“不能看着北方继续的动乱了。”司马元曜在心中有了决断。他决定了,北面的争伐,他无论如何也得插手一回。
至少,在这之前,他要跟摄政公与谢国丈达成了默契。
这个朝廷不是天子的一言堂。如果没有摄政公和谢因丈的支持,天子想真正的实行了他的想法,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那么,如何才能让这二位松口呢?
那就是利益的交换。
哪怕这些士族与外戚是贪得无厌呢,天子司马元曜也要达成合作的。若不然,司马元曜非常的担心,不论最后是大魏朝赢了,还是东屠国赢了。
相对而言,大晋朝苟安于南方,都不会是胜利者,只会是一个旁观的打酱党。
当然,这达成了利益交换之前,司马元曜才找到了摄政公和谢国丈心中的想要筹码。若是不打动了对方,如何能换回了妥协?
宣文十四年的初夏。
大晋朝立了太子,谢皇后诞下的“嫡长子”被确认立为了太子。摄政公的弟弟,恒氏一族又出了一位新的征北将军。
可以说。
在这个初夏,大晋朝的朝堂上,谢氏的外戚是把权利又深深的延伸了一步。太子的确定,太后、皇后的把持了后宫。外戚不容小视了。
至于摄政公的嫡亲弟弟,那一位征北将军的存在。更是让恒氏的权利也是大大的拓展了一回。
大晋天子司马元曜呢?
他放手了一些东西,当然,他同样得到了摄政公和谢国丈的一些补偿。至少,他夹袋中的一些心腹得到了一些官位,在权利的漩涡中又是陷得更深了。
第209章
宣文十四年,夏末。
在君王刘长石亲自去解释后,倒是表面乐呵呵的。至于心中?太王太后倒也是备懒了下来,似乎不再爱管了后宫的事情。连五位嫔的请安,太王太后也是推辞了,说是不奈了人的叨扰。
这等改变?
在荣娘眼中,倒是瞧出了一些太王太后的脾气来。
不过,太王太后发了脾气也好,至少,撒些气,免得气坏了她老人家的身体来。
九月六日,是二王子刘宗恩的出生之日。
这一位小王子出生即丧母,所以,这荣嫔的后事还是要办的。宫中自然有规距,按着规距便是。
君王刘长石赐下的恩旨,是追封了荣嫔为容妃。
以妃位下葬,也算是提高了二王子刘宗恩的身份。
至十月六日,刘宗恩的满月宴时。
王宫里一片的热闹。也是这一日,静国公主刘玉娘没来参加。因为,刘玉娘在产期近了,这等热闹的事情为了安全,也便是跟宫里的荣娘请示了一二。
荣娘自然有恩旨下去,她倒觉得女儿在公主府挺好的。还是她的孙儿辈重要,只要孩子平安的诞生,来不来参加了满月宴亦是无妨的。
毕竟,满月宴后,还有周岁宴嘛。
一个小孩子越长越大的,这庆祝的宴会岂会少了?
就是满月宴热闹的结束时,荣娘觉得松了一口气。掌事嬷嬷就是接到了小宫人的禀话,尔后,到了荣娘的跟前耳语。
“娘娘,宫外来报喜。静国公主殿下生了,刚刚诞下了一位小公子。”
掌事嬷嬷的话,让荣娘满面喜色。荣娘连连说道:“好,好。”
“此乃大喜,嬷嬷,按规距加三成的赏赐,赐到公主府去。”荣娘是真高兴,这可是她又添了外孙了。想一想,这一日里二孙儿宗恩的满月宴,又添一个小孙孙。
这可不是双喜临门吗?
当然,说了赏赐这一事,荣娘不会忘记了,还跟掌事嬷嬷叮嘱道:“洗三那一日,本宫要亲得了公主府,记得把贺喜的礼物提前备好了。照样是比着规距加三成。”
“诺。”
掌事嬷嬷对于太上王后的吩咐,自然是恭敬的应了。
彼时。
稍候等宫中的赏赐,一一到了公主府后。
刚是生产后,累得歇了一回的静国公主刚刚醒来。一醒来,听到的就是宫里的成批赏赐。不管是太王太后,还是太上王、太上王后,又是君王的赏赐。
这些全是亲人的祝福。
至于爵爷府的三位弟妹,更是亲自捧了礼物,来了公主府贺喜。
一时间,刘玉娘这个生产后的女人,那也是喜笑颜开。对于刘玉娘而言,她的心中特别的舒坦,因为,她有了子嗣。
这个新生儿给刘玉娘带来的,除了生产时的痛楚外,更有小生命降生后的喜悦。这是生命的延续。
至于驸马付奇勇?
这一位庄县伯爵更是高兴,至少,在知道了他的嫡妻静国公主为他添了嫡长子后,这一位就是准备洗三时,要大摆宴席,请了众多的宾客来贺。
庄县伯爵府内,众人皆高兴。
便是静国公主的婆家大嫂,那也是欢欢喜喜来给小叔和妯娌静国公主道了喜。
“瞧瞧,小侄儿长得真俊。”
“……”
这付家嫂嫂的话中,全是捡了美话儿,夸了又夸。这让静国公主自然是开心的。在心中,静国公主心情格外的好。
她醒来后,用了一些吃食。尔后,又是瞧着诸人的礼物,如今更是瞧着榻边的小儿。这可是亲生的孩子,刘玉娘也是知道的小婴儿刚出生也许还没长开,可能丑一点儿。
可过些天,那绝对会越长越好看的。
这不,静国公主就是心情莫名的好。
听着嫂嫂的夸赞,她心中那也叫一个舒坦,跟吃了人参果一般样的。
宣文十三年。
这个秋天,于王室而言,就是如此的喜讯多多。
翻过了一年,进了宣文十四年。
春。
三月初一日,荣娘过了四十六周岁的生辰。
三月初三日,刘之烨过了四十一周岁的生辰。
这一年的春末。
东屠国的的君王刘长石北入中原,准备打开了进入中原的关隘。
这一年的战争,除了是东屠国与大魏朝的战争外,自然也是有许多的旁观者。那些人在意的,是这战争所代表的意义。
东屠国若是进了中原,那么,就代表着,中原的正统王朝又要添了新的社稷争夺者。
正统,既是大义,亦是名份。
这等大义,在百姓眼中也许不重要。谁当皇帝,不是要纳赋纳税呢。可在读书人,在士族的眼中,就非常重要的。
东方的大陆,只有占据了中原的王朝,才是正统。才是堂堂正正的九州之地的社稷主人。才是天下读书人眼中的“天子”。
君王刘长石的战争,关乎了太多的东西。
那么,在几千里之外的大晋朝。
建业城,皇宫。
大晋朝的天子司马元曜自然知道了,东屠国北入中原,想当了中原的正统继承人。想夺了天下,来当一当天子。
不管是大魏朝,还是东屠国,在天子司马元曜眼中,都是乱臣贼子。
可偏偏大晋朝如今是苟安,奈何不了北边的那些战争。大晋朝只是依赖了大江的天险,来保了苟安于南方。
“可恶。”
司马元曜有一颗帝王心,他觉得,他只是继续了一个破落的皇朝。他这个傀儡天子当得没滋没味。
这些年了。
司马元曜的信心在降低,这些年了,争权夺利中。天子司马元曜还是揽到了一些的权利。那又如何呢?
在朝堂上,天子司马元曜在辛辛苦苦的维持了一个三角形的权利结构。
这个结构里,有天子,有摄政公,有谢国丈。这是一个三角的权利结构,看似乎稳定。实则一点也不稳定。
因为,变数太多了。
而权利又太诱人,谁都不想跟人分享的。
只不过,大家都奈何不了对方。又或者说,若是变数太大的话,朝廷会相当于洗牌,那么,要出大乱子的。
于是,勉力维护的,就是一个看似乎平衡,实则的烂摊子。
“那个刘长石,应该叫刘伯玉的家伙实在太好运了……”嘴上这般讲,司马元曜还是懂得,白手起家的刘伯玉是一个了不得的家伙。
虽然,对方如今叫刘长石。
不管是不是叫刘长石,对于这样一个司马元曜确认是穿越客的家伙。
司马元曜的眼中,自然没什么好感的。司马元曜只有深深的恶感。他恨不能,那些功业是他的。
做为一个生下来,就是皇二代的人物。
司马元曜一直以为,他注定才是人生的主角。哪料想,还有比他更像主角的家伙。
司马元曜怎么可能想当了配角?
更别提,当了一个炮灰了?
司马元曜想翻盘,可如今看来,貌似不容易啊。
司马元曜在考量了,他是否应该做一些别的打算?
只是当初,他是出了一些盘外招的。刺杀之类的活计,他是派人干过的。不过,失败了。如今看来,司马元曜更想做到的,是想法子为他争取了更大的牌面。
“不能看着北方继续的动乱了。”司马元曜在心中有了决断。他决定了,北面的争伐,他无论如何也得插手一回。
至少,在这之前,他要跟摄政公与谢国丈达成了默契。
这个朝廷不是天子的一言堂。如果没有摄政公和谢因丈的支持,天子想真正的实行了他的想法,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那么,如何才能让这二位松口呢?
那就是利益的交换。
哪怕这些士族与外戚是贪得无厌呢,天子司马元曜也要达成合作的。若不然,司马元曜非常的担心,不论最后是大魏朝赢了,还是东屠国赢了。
相对而言,大晋朝苟安于南方,都不会是胜利者,只会是一个旁观的打酱党。
当然,这达成了利益交换之前,司马元曜才找到了摄政公和谢国丈心中的想要筹码。若是不打动了对方,如何能换回了妥协?
宣文十四年的初夏。
大晋朝立了太子,谢皇后诞下的“嫡长子”被确认立为了太子。摄政公的弟弟,恒氏一族又出了一位新的征北将军。
可以说。
在这个初夏,大晋朝的朝堂上,谢氏的外戚是把权利又深深的延伸了一步。太子的确定,太后、皇后的把持了后宫。外戚不容小视了。
至于摄政公的嫡亲弟弟,那一位征北将军的存在。更是让恒氏的权利也是大大的拓展了一回。
大晋天子司马元曜呢?
他放手了一些东西,当然,他同样得到了摄政公和谢国丈的一些补偿。至少,他夹袋中的一些心腹得到了一些官位,在权利的漩涡中又是陷得更深了。
第209章
宣文十四年,夏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