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就在那时,村里大保长莫咸叫了他们几个去,交代了那桩事。姜团一听,顿时怕起来,他宁愿死,也不敢做惹动官司的事。回到家里,也不愿告诉妻子,只闷闷在堂屋坐着,喝了几口冷粗茶,心里暗暗想,这条命恐怕熬不过今年了,熬不过也好,何必这么苦熬?
可是,一扭头见妻子坐在纺车边,不停摇转手臂,纺着麻线。若是几年前,妻子哪里坐得住,这等好天气,早就包些果子点心,带上绣作,去寻那几个二三等户的妇人说笑谈天去了。这几年,她和那几家妇人早就断了往来,连门都难得出,日夜忙着织作,赶完官府定的绢帛,再多织些,好换油盐钱。她身上那件绿罗衫是几年前置办的,已洗得泛灰,磨破了好几处,只随意缝了缝。原本一个丰丰润润美少妇,如今面色黄淡、发髻粗挽,一双手也磨得粗硬。
姜团叹口气,望向院子里,十二岁的儿子正拿着个木锤,在修钉牛车的木轮,那轮子枢轴昨天脱了下来,他们父子两个费死了劲,才将车子从田里拖回了家。儿子幼时莫说修车轮,唤他去厨房取一只碗都唤不动,这两年却忽地知事了,做得动做不动的,都争着去做。
看着一妻一儿,姜团又不忍撒手等死了。可不等死,又能何为?
他正在发闷,隔壁窦好嘴两口儿闹嚷起来。姜团没有理睬,他妻子却忙停下纺车,跑过去瞧。原先,他家远强过窦好嘴家,因而来往不多。这几年,他家败落下来,两个妇人反倒亲近了许多。
姜团却始终不喜窦好嘴,尤其是富的那时节,一向能避则避,迎面见了也装作不见。他受不得窦好嘴那张嘴。窦好嘴从来不识眼色,时时借故黏过来说些奉承话,并觉着自家那些话语极顺帖、极入耳。却不知穷汉在富户眼里,如同没穿衣裳,没有皮肉,只有一副瘦骨头和一团穷肚肠,一眼便能瞧个透。他嘴还未张,姜团一看神色,便已知他要动何等心思,倒不如那些臭硬愚直的穷汉顺眼。窦好嘴却自作高明,掀动那薄嘴皮,抖扬着稀髭须,左遮右掩,前闪后烁,团团缭绕,蚕茧儿一般。其实姜团眼里所见,此人骨缝里左右不过两个字:一个馋,一个贪。
当姜团遇难败落,窦好嘴顿时变了神气,眼里再没了仰羡之色,暗暗压着幸灾之乐,做出一副诚恳关切之貌。凑近时,两眼却不住睃探,恨不得拨开姜团眼皮,钻进他心底,去好生瞧瞧富人落魄后是何等滋味。这让姜团嫌恶无比,只要看到窦好嘴,立即低下头,不让他瞅见自己的目光。
这些,姜团倒都能尽力避开,也不过于介意。窦好嘴那张嘴,最令他记恨的是这村里的水源。其实,当年王豪扩了那片水塘,引水灌溉自家东边那片田地后,望楼村的大保长莫咸忙去求告王豪。王豪当时立即答应,让望楼村从他田间挖条水渠,将水引了过来。那些年,望楼村的田地全仗这条水渠,才得以免去荒旱。直到四年前,窦好嘴说了那句话,这水渠才被填死。
想起当年那桩事,姜团不由得又气恨起来。这时,妻子回来了,她进院门,先瞅了一眼姜团,神色瞧着有些异样,随即转头让儿子牵牛去井边饮水,儿子手里的活儿放不下,应付了一声。妻子竟恼起来,大声催着,把儿子撵了出去,随后关起院门,快步走进堂屋,拽着姜团进到卧房里,又关上了门,这才小声问:“你们将才被大保长唤去说了些啥?”
姜团犹豫了一下,还是照实说了。妻子听后,咬着嘴唇思忖了一会儿,才回过神:“哦……原来是为这个?”
“哪个?”
“我听着,窦好嘴两口子似乎是为一把木匙才争闹起来的。他们两口儿常日里极少口角,哪里平白会为一把木匙争到这田地?既然大保长跟你们说了这事,那木匙恐怕不是寻常木匙。齐氏以前跟我说过,王小槐那小猴儿吃饭从来离不得那把木匙。他们一定是想弄到这木匙,好要挟王小槐,等开了渠,好领那一百八十贯……一百八十贯,上田都能典买二十几亩呢,何况能免掉田税,那更是一大注长久银水……”
姜团听了,心里也一动,但随即又灰了心。那木匙既然如此要紧,哪里轻易能得?不过,这倒提醒了他,开始动心思去想其他法子。只是,他遭了刑狱之后,心智似乎愚钝了许多,想了许多天,也没能想出个一二来。
那天清晨,他驾了牛车,去睢水边运了几桶水,拿着长勺,正在田里浇灌。妻子慌慌忙忙跑了过来,瞅了瞅附近无人,才从怀里掏出一个旧油布卷儿,手都有些抖。她展开给姜团瞧,里头是一把木匙,乌油油的。
姜团忙拿起来,握在手里沉甸甸的。他仔细摸瞧了一阵,又凑近嗅了嗅。木色光润,上头有一些丝缕细纹,隐隐散出一股幽香——是沉香。
姜团家原先有一枚沉香佛坠,家败后,被妻子拿去典了三贯钱。和那佛坠比,这木匙要沉润许多,显然是上等品。这沉香唯有南海诸地才产,枯树沉埋水土中几十上百年,树身枯朽,树心与枝节却凝作香脂,沉如金、润如玉、香如蜜,因而极金贵,一星儿便值万钱。这把木匙雕工又极精细,恐怕至少得值二十贯钱,能换两三头牛或两三亩地。
“你是如何得来的?”
“这几天我一直在留意隔壁那两口儿。昨天,我见齐嫂匆匆忙忙出门,往西边皇阁村去了。我猜她一定是去寻王小槐那个厨妇阿秦,阿秦是她远房表妹,雇在王家,每天照管王小槐饭食。要偷那木匙,自然没人比阿秦更便宜。齐嫂回来时,藏藏遮遮的,一定是得了那木匙。今早天才刚亮,我听见隔壁开院门,忙打开门缝偷偷去瞧,是窦好嘴,那走路模样也是藏藏遮遮的。我不敢从前门出,赶忙绕到后边,从小门出去,远远望着。窦好嘴走到自家麦田里,蹲下来,扒弄了一阵,才站起来往皇阁村去了。我等他走远,悄悄寻到他蹲的那田角,寻了半天,见一丛乱草底下土有些新,挖开一瞧,底下埋的果然是这个——”
姜团听了,忙往四周望了望,又看看妻子,心里又慌又怕,却又有些暗喜。
妻子也有些心虚,却清了清嗓,昂了昂头说:“他们是穷惯了的,咱们却原不该受这些苦。不如把这木匙藏起来,你去见王小槐,逼他答应开渠。”
姜团知道妻子这话并不占理,心里却不愿去论这些,他捏着那把木匙,低头忐忑了一阵,随即说:“好!”
只是这木匙如此贵重,藏在家里,虽说小小一个对象,倒也易藏,可一旦王小槐告了官、带人搜出来,便是偷窃罪了。若藏在外头,又怕如窦好嘴一般,再被别人偷去。他们夫妻两个站在田头商议了半晌,决计让儿子赶紧拿到岳丈家寄放。
他们赶忙回到家里,偷偷嘱咐儿子,让他贴身揣好这木匙,立即动身送去外祖家,过几天去接他。儿子不明原委,愣在那里,两口儿不愿让儿子知晓太多,又怕隔壁听见,只能连哄带唬,把儿子推出了门。
儿子纳纳闷闷走后,他们两口儿惴惴不安,煮了夜饭,却都只吃了几口便再吞不下。这时,隔壁窦好嘴两口儿忽又争嚷哭闹起来,他们忙侧耳细听,果然是为那木匙。闹骂声刀子一般飞过来,两口儿又愧又怕,实在听不得,一起躲进卧房,用汗巾子蒙住耳朵,躺在床上等睡。可天才黑,哪里睡得着,倒捂出一身大汗来。实在躺不住,只得起身悄悄开了院门出去,不敢从窦好嘴家门前过,便一起往村西头避去。
走到村外田野里,那哭骂声才渐渐听不到了。天净无云,一弯月亮高挂天边,原本干枯的田地这时墨图一般铺展开,迎面清风微凉,四下里虫鸣唧唧。两口儿并肩慢慢走着,谁都不言语,只有脚步声沙沙响。
昏乱了大半天,姜团这时才清醒了一些,心头有些不安,又有些发酸发苦。活到如今,自己虽有些孤傲,却从没求谁贪谁,更没想过伤谁害谁,只想一家人安稳度日。田产却被猝然夺走,不但得不着一句慰抚,反倒受尽囚狱之苦。沦落到如今,竟要盗占别人对象,谋自家的利。原先他厌的便是这等人,如今自己竟也沦落到这地步。
他不知道自己做下这等事,谋到那一百八十贯钱后,会活出何等模样,但至少心里恐怕再难坦然。可又一想,要坦然有何用?能换得几斗麦,还是几尺绢?坦然了便能不被人低看?便能得一家安乐富裕?想到此,他心底那些悔疚顿时散去,反倒生出些恶狠狠的快意来。这世道如此待我,我便该如此待它。
他不由得牵住妻子的手。虽然成亲已十三年,他从没这般牵过妻子的手。妻子也有些意外,微微一颤,但旋即便停住,也用手指轻扣住他的手指。那手背微凉,手心却温热,只是比以往粗糙了许多,生了硬茧。触到那些硬茧,他心里一阵疼惜,不由得握得更紧,心里暗暗告诫自己,为了妻儿,便是杀人放火,也值。
两口儿牵着手,一直走了几里地,快走到东边村子时,才回转了身,慢慢走回了家。隔壁窦好嘴两口儿已经不闹了,只隐隐听得见齐氏呜咽啜泣声。姜团心里想:你命不济,我也命不济,只是我抢到这一脚,便该当我先行一步。
那一夜,走累了,他们两口儿都睡得极香甜。直到清早,被隔壁的惊唤声叫醒,随即便听到窦好嘴一家哭嚷,声音极惨厉。姜团和妻子一起坐了起来,互相瞧瞧,都不敢言语,忙一起披衣穿鞋,小心出去,走到隔壁去瞧。才进院子就见齐氏躺倒在堂屋地上,窦好嘴和儿子、儿媳、女儿一起趴跪在她身边哭。姜团忙走近一瞧,惊了一跳。齐氏脸歪向一边,面色青僵,嘴咧着,舌头伸出一截,脖颈边丢了一根麻绳——自缢死的。
姜团惊得连退了几步,妻子更是怕得忙拽住他的衣袖,两个人缩到一边惊望着,不知该如何是好。这时,四邻的人全都先后涌了进来,院子本就小,顿时挤得没有地儿。姜团心里慌怕之极,忙拽着妻子挤了出去。
可是,才慌慌走到自家院门边,村里一个老汉从东边颠颠赶了过来,朝他大声唤道:“姜大郎,你家儿子出事了!”
他们两口儿顿时惊愣住,那吴老汉走近前又说:“我去牵牛吃草,见一个孩子倒在大保长那片桑林边的草丛里,凑近一瞧,是你家儿子。头顶一摊血,身子已经僵硬,早断气多时了——”
姜团头顶被劈开一般,妻子更是尖叫一声,两口儿慌忙赶到那片桑林边,疯了一般四下哭寻,吴老汉急喘着气赶过来,才给他们指出那片草丛。姜团凑近一瞧,果然是儿子……
此后半年多,他们两口儿全都失了魂儿,每日痴痴怔怔,活尸一般。那木匙不在儿子身上,自然是被人夺去。至于被谁夺去,大保长告了官,县里差了衙吏来查问了许多天,却寻不出凶手踪迹。他们两口儿也没有丝毫心力去查问。
直到今年年初,沈核桃来劝说他报仇,说这些灾祸全是那个王小槐引来的。沈核桃是他们那通渠差事八人中的一个。姜团这时已稍稍恢复神志,听了之后,点了头,跟着沈核桃,一起杀了王小槐。
杀了王小槐之后,他却越发空落失神,悲与悔日夜绞缠。自家先害了齐嫂一条性命,接着儿子又被人谋害,如今又去害王小槐性命……像是掉进了阿鼻地狱,不停吞人,又不停被人吞,不知哪里才是个头。
后来王小槐阴魂闹祟,相绝陆青来驱邪。窦好嘴他们几个都去求告,他也跟着去了。陆青盯着他,像是个阴司判官一般,审视半晌才说:“大过之卦,只在一心。过分二相,吉凶互倚。若心高才亦高,则所成大过于人,获大福德。若心为才所拘,则偏僻邪侈,无有底止,终难避大灾殃……”他听了,心里一阵悲惧,等听到陆青吩咐他去向那顶轿子说的那句话,更是忍不住落下泪来:
“借得他人错,来掩我之过。冤冤叠相胜,苦苦自成囚。”
第三章 坎
坎,险也。
夫苟以险为心,则大者不能容,小者不能忠,无适而非寇也。
——苏轼《东坡易传》
杀姜团儿子的,是鲁大。
鲁大也是那通渠差事的八人之一,今年二十九岁,家里只有二十来亩地,上头一个老父亲,下头一个六岁的儿子,一家四口紧巴度日。三间旧茅舍,就在姜团家后边,只隔着条窄路。
那天从大保长莫咸那里回来后,鲁大心里暗暗琢磨,全村人苦求过许多回,王豪父子却始终不让开渠引水。这便是他不讲仁,我何必谈义?大保长说得极在理,杀了王小槐那贼猴儿,引过水来,不但自己家田地得救,全村一百多户的水困都能得解。一条小命,换百十家安宁,老天自然也赞同。
虽说当年得罪了王豪,却也出于无奈,那是天老爷不给活路。那年,连着下了三天大雨,大水漫过王豪家那大水塘,沿着那条水渠往望楼村这边冲过来。鲁大、窦好嘴、姜团他们几家的田在最西头,水冲过来,先淹的便是他们。那天他们几家人冒雨站在那渠口边,眼看着水越来越大,自家田里水已经漫出了田埂,若再不止住,庄稼便全被冲坏。大家正在焦急,窦好嘴高声叫道:“得把这水渠堵死!”众人听了,都没工夫细想,便纷纷执铲抡锸,挖泥填土,又急找来些麻袋、竹筐,装满土石,费尽了气力,才终于将渠口填满,又将边上田埂垫高,水总算被挡住了。
只是,洪水倒灌回去,将王豪家东边那一大片田地全都冲毁。那时,王豪出门行商,几天后才回来。那些田地的佃客全都去哭诉告状,王豪免了那几十家佃客的租子,一怒之下,召集他们一起把那水渠填死了。
从那时起,望楼村便断了水,村里人纷纷抱怨他们这几家堵渠的。鲁大当时恼得放声大骂,村里那些人全都围过来和他对骂。他一张嘴哪里敌得过那几十张嘴,他吼哑了喉咙,声都发不出。那些人却不依不饶,像是错全由他一人做下,全忘了若不是堵住了那渠,大水冲毁鲁大的田后,便是他们跟着遭殃。
鲁大原先就听过善事做不得,直到那回才真算透底领教,自此发狠,再不做任何一件善事。
可是,一扭头见妻子坐在纺车边,不停摇转手臂,纺着麻线。若是几年前,妻子哪里坐得住,这等好天气,早就包些果子点心,带上绣作,去寻那几个二三等户的妇人说笑谈天去了。这几年,她和那几家妇人早就断了往来,连门都难得出,日夜忙着织作,赶完官府定的绢帛,再多织些,好换油盐钱。她身上那件绿罗衫是几年前置办的,已洗得泛灰,磨破了好几处,只随意缝了缝。原本一个丰丰润润美少妇,如今面色黄淡、发髻粗挽,一双手也磨得粗硬。
姜团叹口气,望向院子里,十二岁的儿子正拿着个木锤,在修钉牛车的木轮,那轮子枢轴昨天脱了下来,他们父子两个费死了劲,才将车子从田里拖回了家。儿子幼时莫说修车轮,唤他去厨房取一只碗都唤不动,这两年却忽地知事了,做得动做不动的,都争着去做。
看着一妻一儿,姜团又不忍撒手等死了。可不等死,又能何为?
他正在发闷,隔壁窦好嘴两口儿闹嚷起来。姜团没有理睬,他妻子却忙停下纺车,跑过去瞧。原先,他家远强过窦好嘴家,因而来往不多。这几年,他家败落下来,两个妇人反倒亲近了许多。
姜团却始终不喜窦好嘴,尤其是富的那时节,一向能避则避,迎面见了也装作不见。他受不得窦好嘴那张嘴。窦好嘴从来不识眼色,时时借故黏过来说些奉承话,并觉着自家那些话语极顺帖、极入耳。却不知穷汉在富户眼里,如同没穿衣裳,没有皮肉,只有一副瘦骨头和一团穷肚肠,一眼便能瞧个透。他嘴还未张,姜团一看神色,便已知他要动何等心思,倒不如那些臭硬愚直的穷汉顺眼。窦好嘴却自作高明,掀动那薄嘴皮,抖扬着稀髭须,左遮右掩,前闪后烁,团团缭绕,蚕茧儿一般。其实姜团眼里所见,此人骨缝里左右不过两个字:一个馋,一个贪。
当姜团遇难败落,窦好嘴顿时变了神气,眼里再没了仰羡之色,暗暗压着幸灾之乐,做出一副诚恳关切之貌。凑近时,两眼却不住睃探,恨不得拨开姜团眼皮,钻进他心底,去好生瞧瞧富人落魄后是何等滋味。这让姜团嫌恶无比,只要看到窦好嘴,立即低下头,不让他瞅见自己的目光。
这些,姜团倒都能尽力避开,也不过于介意。窦好嘴那张嘴,最令他记恨的是这村里的水源。其实,当年王豪扩了那片水塘,引水灌溉自家东边那片田地后,望楼村的大保长莫咸忙去求告王豪。王豪当时立即答应,让望楼村从他田间挖条水渠,将水引了过来。那些年,望楼村的田地全仗这条水渠,才得以免去荒旱。直到四年前,窦好嘴说了那句话,这水渠才被填死。
想起当年那桩事,姜团不由得又气恨起来。这时,妻子回来了,她进院门,先瞅了一眼姜团,神色瞧着有些异样,随即转头让儿子牵牛去井边饮水,儿子手里的活儿放不下,应付了一声。妻子竟恼起来,大声催着,把儿子撵了出去,随后关起院门,快步走进堂屋,拽着姜团进到卧房里,又关上了门,这才小声问:“你们将才被大保长唤去说了些啥?”
姜团犹豫了一下,还是照实说了。妻子听后,咬着嘴唇思忖了一会儿,才回过神:“哦……原来是为这个?”
“哪个?”
“我听着,窦好嘴两口子似乎是为一把木匙才争闹起来的。他们两口儿常日里极少口角,哪里平白会为一把木匙争到这田地?既然大保长跟你们说了这事,那木匙恐怕不是寻常木匙。齐氏以前跟我说过,王小槐那小猴儿吃饭从来离不得那把木匙。他们一定是想弄到这木匙,好要挟王小槐,等开了渠,好领那一百八十贯……一百八十贯,上田都能典买二十几亩呢,何况能免掉田税,那更是一大注长久银水……”
姜团听了,心里也一动,但随即又灰了心。那木匙既然如此要紧,哪里轻易能得?不过,这倒提醒了他,开始动心思去想其他法子。只是,他遭了刑狱之后,心智似乎愚钝了许多,想了许多天,也没能想出个一二来。
那天清晨,他驾了牛车,去睢水边运了几桶水,拿着长勺,正在田里浇灌。妻子慌慌忙忙跑了过来,瞅了瞅附近无人,才从怀里掏出一个旧油布卷儿,手都有些抖。她展开给姜团瞧,里头是一把木匙,乌油油的。
姜团忙拿起来,握在手里沉甸甸的。他仔细摸瞧了一阵,又凑近嗅了嗅。木色光润,上头有一些丝缕细纹,隐隐散出一股幽香——是沉香。
姜团家原先有一枚沉香佛坠,家败后,被妻子拿去典了三贯钱。和那佛坠比,这木匙要沉润许多,显然是上等品。这沉香唯有南海诸地才产,枯树沉埋水土中几十上百年,树身枯朽,树心与枝节却凝作香脂,沉如金、润如玉、香如蜜,因而极金贵,一星儿便值万钱。这把木匙雕工又极精细,恐怕至少得值二十贯钱,能换两三头牛或两三亩地。
“你是如何得来的?”
“这几天我一直在留意隔壁那两口儿。昨天,我见齐嫂匆匆忙忙出门,往西边皇阁村去了。我猜她一定是去寻王小槐那个厨妇阿秦,阿秦是她远房表妹,雇在王家,每天照管王小槐饭食。要偷那木匙,自然没人比阿秦更便宜。齐嫂回来时,藏藏遮遮的,一定是得了那木匙。今早天才刚亮,我听见隔壁开院门,忙打开门缝偷偷去瞧,是窦好嘴,那走路模样也是藏藏遮遮的。我不敢从前门出,赶忙绕到后边,从小门出去,远远望着。窦好嘴走到自家麦田里,蹲下来,扒弄了一阵,才站起来往皇阁村去了。我等他走远,悄悄寻到他蹲的那田角,寻了半天,见一丛乱草底下土有些新,挖开一瞧,底下埋的果然是这个——”
姜团听了,忙往四周望了望,又看看妻子,心里又慌又怕,却又有些暗喜。
妻子也有些心虚,却清了清嗓,昂了昂头说:“他们是穷惯了的,咱们却原不该受这些苦。不如把这木匙藏起来,你去见王小槐,逼他答应开渠。”
姜团知道妻子这话并不占理,心里却不愿去论这些,他捏着那把木匙,低头忐忑了一阵,随即说:“好!”
只是这木匙如此贵重,藏在家里,虽说小小一个对象,倒也易藏,可一旦王小槐告了官、带人搜出来,便是偷窃罪了。若藏在外头,又怕如窦好嘴一般,再被别人偷去。他们夫妻两个站在田头商议了半晌,决计让儿子赶紧拿到岳丈家寄放。
他们赶忙回到家里,偷偷嘱咐儿子,让他贴身揣好这木匙,立即动身送去外祖家,过几天去接他。儿子不明原委,愣在那里,两口儿不愿让儿子知晓太多,又怕隔壁听见,只能连哄带唬,把儿子推出了门。
儿子纳纳闷闷走后,他们两口儿惴惴不安,煮了夜饭,却都只吃了几口便再吞不下。这时,隔壁窦好嘴两口儿忽又争嚷哭闹起来,他们忙侧耳细听,果然是为那木匙。闹骂声刀子一般飞过来,两口儿又愧又怕,实在听不得,一起躲进卧房,用汗巾子蒙住耳朵,躺在床上等睡。可天才黑,哪里睡得着,倒捂出一身大汗来。实在躺不住,只得起身悄悄开了院门出去,不敢从窦好嘴家门前过,便一起往村西头避去。
走到村外田野里,那哭骂声才渐渐听不到了。天净无云,一弯月亮高挂天边,原本干枯的田地这时墨图一般铺展开,迎面清风微凉,四下里虫鸣唧唧。两口儿并肩慢慢走着,谁都不言语,只有脚步声沙沙响。
昏乱了大半天,姜团这时才清醒了一些,心头有些不安,又有些发酸发苦。活到如今,自己虽有些孤傲,却从没求谁贪谁,更没想过伤谁害谁,只想一家人安稳度日。田产却被猝然夺走,不但得不着一句慰抚,反倒受尽囚狱之苦。沦落到如今,竟要盗占别人对象,谋自家的利。原先他厌的便是这等人,如今自己竟也沦落到这地步。
他不知道自己做下这等事,谋到那一百八十贯钱后,会活出何等模样,但至少心里恐怕再难坦然。可又一想,要坦然有何用?能换得几斗麦,还是几尺绢?坦然了便能不被人低看?便能得一家安乐富裕?想到此,他心底那些悔疚顿时散去,反倒生出些恶狠狠的快意来。这世道如此待我,我便该如此待它。
他不由得牵住妻子的手。虽然成亲已十三年,他从没这般牵过妻子的手。妻子也有些意外,微微一颤,但旋即便停住,也用手指轻扣住他的手指。那手背微凉,手心却温热,只是比以往粗糙了许多,生了硬茧。触到那些硬茧,他心里一阵疼惜,不由得握得更紧,心里暗暗告诫自己,为了妻儿,便是杀人放火,也值。
两口儿牵着手,一直走了几里地,快走到东边村子时,才回转了身,慢慢走回了家。隔壁窦好嘴两口儿已经不闹了,只隐隐听得见齐氏呜咽啜泣声。姜团心里想:你命不济,我也命不济,只是我抢到这一脚,便该当我先行一步。
那一夜,走累了,他们两口儿都睡得极香甜。直到清早,被隔壁的惊唤声叫醒,随即便听到窦好嘴一家哭嚷,声音极惨厉。姜团和妻子一起坐了起来,互相瞧瞧,都不敢言语,忙一起披衣穿鞋,小心出去,走到隔壁去瞧。才进院子就见齐氏躺倒在堂屋地上,窦好嘴和儿子、儿媳、女儿一起趴跪在她身边哭。姜团忙走近一瞧,惊了一跳。齐氏脸歪向一边,面色青僵,嘴咧着,舌头伸出一截,脖颈边丢了一根麻绳——自缢死的。
姜团惊得连退了几步,妻子更是怕得忙拽住他的衣袖,两个人缩到一边惊望着,不知该如何是好。这时,四邻的人全都先后涌了进来,院子本就小,顿时挤得没有地儿。姜团心里慌怕之极,忙拽着妻子挤了出去。
可是,才慌慌走到自家院门边,村里一个老汉从东边颠颠赶了过来,朝他大声唤道:“姜大郎,你家儿子出事了!”
他们两口儿顿时惊愣住,那吴老汉走近前又说:“我去牵牛吃草,见一个孩子倒在大保长那片桑林边的草丛里,凑近一瞧,是你家儿子。头顶一摊血,身子已经僵硬,早断气多时了——”
姜团头顶被劈开一般,妻子更是尖叫一声,两口儿慌忙赶到那片桑林边,疯了一般四下哭寻,吴老汉急喘着气赶过来,才给他们指出那片草丛。姜团凑近一瞧,果然是儿子……
此后半年多,他们两口儿全都失了魂儿,每日痴痴怔怔,活尸一般。那木匙不在儿子身上,自然是被人夺去。至于被谁夺去,大保长告了官,县里差了衙吏来查问了许多天,却寻不出凶手踪迹。他们两口儿也没有丝毫心力去查问。
直到今年年初,沈核桃来劝说他报仇,说这些灾祸全是那个王小槐引来的。沈核桃是他们那通渠差事八人中的一个。姜团这时已稍稍恢复神志,听了之后,点了头,跟着沈核桃,一起杀了王小槐。
杀了王小槐之后,他却越发空落失神,悲与悔日夜绞缠。自家先害了齐嫂一条性命,接着儿子又被人谋害,如今又去害王小槐性命……像是掉进了阿鼻地狱,不停吞人,又不停被人吞,不知哪里才是个头。
后来王小槐阴魂闹祟,相绝陆青来驱邪。窦好嘴他们几个都去求告,他也跟着去了。陆青盯着他,像是个阴司判官一般,审视半晌才说:“大过之卦,只在一心。过分二相,吉凶互倚。若心高才亦高,则所成大过于人,获大福德。若心为才所拘,则偏僻邪侈,无有底止,终难避大灾殃……”他听了,心里一阵悲惧,等听到陆青吩咐他去向那顶轿子说的那句话,更是忍不住落下泪来:
“借得他人错,来掩我之过。冤冤叠相胜,苦苦自成囚。”
第三章 坎
坎,险也。
夫苟以险为心,则大者不能容,小者不能忠,无适而非寇也。
——苏轼《东坡易传》
杀姜团儿子的,是鲁大。
鲁大也是那通渠差事的八人之一,今年二十九岁,家里只有二十来亩地,上头一个老父亲,下头一个六岁的儿子,一家四口紧巴度日。三间旧茅舍,就在姜团家后边,只隔着条窄路。
那天从大保长莫咸那里回来后,鲁大心里暗暗琢磨,全村人苦求过许多回,王豪父子却始终不让开渠引水。这便是他不讲仁,我何必谈义?大保长说得极在理,杀了王小槐那贼猴儿,引过水来,不但自己家田地得救,全村一百多户的水困都能得解。一条小命,换百十家安宁,老天自然也赞同。
虽说当年得罪了王豪,却也出于无奈,那是天老爷不给活路。那年,连着下了三天大雨,大水漫过王豪家那大水塘,沿着那条水渠往望楼村这边冲过来。鲁大、窦好嘴、姜团他们几家的田在最西头,水冲过来,先淹的便是他们。那天他们几家人冒雨站在那渠口边,眼看着水越来越大,自家田里水已经漫出了田埂,若再不止住,庄稼便全被冲坏。大家正在焦急,窦好嘴高声叫道:“得把这水渠堵死!”众人听了,都没工夫细想,便纷纷执铲抡锸,挖泥填土,又急找来些麻袋、竹筐,装满土石,费尽了气力,才终于将渠口填满,又将边上田埂垫高,水总算被挡住了。
只是,洪水倒灌回去,将王豪家东边那一大片田地全都冲毁。那时,王豪出门行商,几天后才回来。那些田地的佃客全都去哭诉告状,王豪免了那几十家佃客的租子,一怒之下,召集他们一起把那水渠填死了。
从那时起,望楼村便断了水,村里人纷纷抱怨他们这几家堵渠的。鲁大当时恼得放声大骂,村里那些人全都围过来和他对骂。他一张嘴哪里敌得过那几十张嘴,他吼哑了喉咙,声都发不出。那些人却不依不饶,像是错全由他一人做下,全忘了若不是堵住了那渠,大水冲毁鲁大的田后,便是他们跟着遭殃。
鲁大原先就听过善事做不得,直到那回才真算透底领教,自此发狠,再不做任何一件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