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修之,多少吃一点,有了力气才能想好出路。”叶信芳柔声说道。
“跟着他进京的仆人,是母亲安排的。”宋修之忽然说道。
“嗯?”叶信芳心里有一种怪异的推测,但又觉得这推测甚是荒唐。
“那些人,都是母亲的陪嫁。”宋修之继续说道,脸上带着木然。
“别想了,那只是个意外,一定不是你想的那般。”叶信芳说道,他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别人,若真相真的如此,自己的母亲害死了自己的父亲,这太沉重了,不该是年少的宋修之承担的。
“那个陪嫁,我后来见过,锦衣华服,过得很好。”宋修之闷声说道,脸埋进膝盖里,不一会儿,叶信芳就听见了他压抑的哭声。
第171章 逃脱
就像是一夕之间,宋修之就长大了,
“你打算怎么办?”叶信芳还是忍不住问了。
“我打算跟她问清楚。”
“若是真相真的如此……”叶信芳没有说完。
宋修之笑了笑, 说道:“孰轻孰重, 我拎得清,我只是想要知道一个真相而已。”
叶信芳叹了口气,不知道怎么说。
一连数日,叶信芳和宋修之都以为逃走的暗卫很快回来救他们, 但却一直没有消息,京城局势未明,虽然担忧京里的亲人, 但寨子里的人看得紧, 他们也无法逃脱。
就这样, 一直给孩子们上课,宋修之大多时间都沉默着, 而叶信芳竟然找到了一点可以托付之事。
“叶先生, 这个字读什么?”大宝歪着脑袋问道。
叶信芳摸了摸他的头,跟他细心的解释着。
“谢谢先生。”大宝软软的说道。
叶信芳看着小孩蹦蹦跳跳离开的身影,想起来远在京中的儿女。
“你还想着离开对吗?”贾先生不知何时走到了他身边。
叶信芳没有答话。
“你那个弟弟,不是亲弟弟,对吧?”贾先生问道。
叶信芳轻轻的点了点头。
贾先生笑了笑, 开口说道:“我猜的果然不错, 叶先生兄弟二人,都不似池中物,这个小寨子怕是困不了二位多久。”
叶信芳觉得有些疑惑, 想了想还是直接询问:“贾先生当日在大厅内,救了我兄弟二人一命,可有因由?”
贾先生叹了口气,说道:“读书人本该相惜,哪有什么因由,我已经身不由己了,看到你们二人,难免物伤其类。”
叶信芳觉得也说得通,又问道:“先生在这里待了多久?”
“近十年了。“贾先生面上带着惆怅。
“那先生就没想过要离开吗?”
贾先生定定的看着叶信芳,说道:“离开,就是死。我劝你也不要做这样的打算。”
“为何?这寨子难道不是普通的山匪寨吗?”叶信芳满是不解。
“你想的太简单了。”贾先生顿了顿,接着道:“这寨子里,从来只进不出,若是出去,都是横着出去的,你不妨想想,他们抓了多少读书人,而如今能站着的又有几个?”
待贾先生离开之后,叶信芳还是久久不能回过神来,他自来是最惜命的一个人,深深的体会到了书生无用,他与宋修之二人谁也不像是能够杀出去之人,若是不能安然出去,到了京城也是于事无补。
而如今他希望的,便是京城的局势能够早日稳定下来。
一转眼,万物就萧索了起来,树叶黄了,迎着秋风如同飞舞盘旋的蝴蝶。
叶信芳和宋修之在这个小破山寨里教了近三个月的书,山寨与世隔绝,无法得知外界的任何消息,仅仅从寨子里的人出去打劫的收成看来,似乎外界正在戒严。
收成不好,说明官府腾出手来,治理这些山匪,而叶信芳就不知道,这着手治理的,到底是原本的陛下,还是反叛军了。
若是陛下胜了,自然不用多久就会有人来营救他们,若是陛下败了,怕是二人要在这山寨里教到寿终正寝。
“阿宋,你吃不吃山果?”
叶信芳一走到门口,就听见屋里传来少女清脆的声音,他就觉得有些牙疼,与自己看起来有些年纪的模样想必,宋修之唇红齿白的模样,倒是惹得寨子里们的少女红鸾心动。
“不吃。”宋修之沉声说道,满心不悦。
“很好吃的,可清甜了。”少女娇羞着说道。
“我说了不吃!”宋修之似乎发火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叶信芳推开门进去,笑着打了个圆场,说道:“大小姐,阿宋心情不好,你别介意。”
这少女不是别人,是大当家的女儿红英,叶信芳不想跟她闹得太僵,毕竟他们还是人家的俘虏。
“我要看书了。”宋修之却不买账,直截了当的说道。
红英的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直接将山果狠狠的砸到叶信芳的身上,一跺脚,跑了。
叶信芳觉得自己躺着也中枪,这少女生气,不舍得砸心上人,倒砸起自己这个路人来了。
“你对人家和颜悦色一点,又不会死?”叶信芳低声说道。
宋修之看了他一眼,重重的哼了一声。
“看来你们二人,在这里待得甚是舒服,简直乐不思蜀了。”一个难听又熟悉的嗓音响起。
叶信芳一惊,顿时大喜过望。
风吹过,窗户打开,一个人影翻了进来。
“你终于来了!”叶信芳说道。
月奴笑了笑,调侃道:“你二人看起来都还胖了一点。”
“京中如何了?家人可安好?”叶信芳顾不得跟他叙旧,急忙问道。
“京中大局已定,二位的家人都平安无事。”月奴浅笑着说道。
月奴作为暗卫统领,此时都已经能够出京营救,想必京中确实已经安稳下来了。
“你带我们离开吗?”宋修之问道。
“不然呢,让你们继续留在这当教书匠?”月奴含笑反问。
叶信芳已经迫不及待离开了,忙问道:“现在就走吗?”
“你能不能帮我拿一样东?”宋修之忽然问道。
叶信芳突然想起自己的官印,也一拍脑门子,忙拜托月奴拿一下。
“先离开这里,这边的事后头有人处理。”月奴只是记下来,却没有当初应承下来。
“对了,贾先生!他救了我二人一命,带他一起走。”叶信芳提醒道。
三人摸到了贾先生的住处,叶信芳本以为会很难说服他,没想到对方很轻易的就决定跟他走。
“你不怕我害了你吗?”叶信芳有些疑惑的问道。
“情况已经不能再差了,我不能在这里躲一辈子,若是你的话,我信。”贾先生开口说道。
叶信芳也不知该说些什么,总觉得古人的信任非常的冲动,但万幸的是,月奴带着三人离开了那个狼窝。
“先生今后可有什么打算?”叶信芳问道。
贾先生使劲的呼吸这山寨外的空气,感觉整个人都如同脱胎换骨了一般,听了这话,他笑了笑,说道:“走一步看一步。”
第172章 亲家
再次入京城, 叶信芳顿时有了恍如隔世之感。
与宋修之分道扬镳之后, 叶信芳带着贾先生回了家中。
家中寂静无声, 让他一时竟有了些许近乡情怯之感。
叶家的仆从见得叶信芳, 俱是一惊, 这家主人离开了几个月,京城又几番动荡,仆从心中难免升起一些不好的猜想。
“怎么,不认得人了?”叶信芳笑着问道。
贾思源也跟着笑, 揶揄道:“大人,你这许久未归, 家中下人都不识得您了?”
杨慧听见下人的禀报, 一家人都迎了出来。
“我回来了。”叶信芳看着她, 笑着说道。
杨慧眼中闪烁着泪水,本想忍住,最终只是歪过头去,拿帕子抹掉了眼泪。
“爹爹!”妞妞小跑着过来,直接扑进他的怀里,与杨慧身边沉静的萱儿,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妞妞!娘是怎么教你的!”杨慧俏脸一沉。
妞妞转过脸去, 不看杨慧。
叶信芳看着她们母女之间的眉眼官司不说话,本想说没什么的, 但半大的丫头片子,已经甚是沉重,叶信芳抱起来颠了颠, 就讪讪的放了下去,摸了摸她的小脑袋,道:“长高了不少。”
张氏的脚程比较慢,年纪大了,由叶善安搀扶着走了出来,看到叶信芳,顿时老泪纵横。
“母亲,我回来了。”叶信芳遥遥看着她。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张氏泪中带笑。
叶信芳看到张氏身后的善安,就想起那把铜锁,当日是作为打开棺底墓室的钥匙,而后被月奴拿了去。
此时的宫中,皇帝脸上神色莫辨。
“山匪窝里,都能泰然自若,这个叶余情,倒是有几分意思。”皇帝说道。
月奴低着头,看着面前的君主,半边脸上沐浴着阳光,半边脸隐藏在阴影当中。
“叶大人这是坚信陛下会派人去救他。”月奴替他解释道。
“你曾说过,在那密室中,有大约一炷香的时间,是留下叶余情独处其间的,可对?”
皇帝突然的发问,倒让月奴心中一颤,自来君心莫测,这皇帝经过这一遭京畿之变,越发的多疑。
“跟着他进京的仆人,是母亲安排的。”宋修之忽然说道。
“嗯?”叶信芳心里有一种怪异的推测,但又觉得这推测甚是荒唐。
“那些人,都是母亲的陪嫁。”宋修之继续说道,脸上带着木然。
“别想了,那只是个意外,一定不是你想的那般。”叶信芳说道,他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别人,若真相真的如此,自己的母亲害死了自己的父亲,这太沉重了,不该是年少的宋修之承担的。
“那个陪嫁,我后来见过,锦衣华服,过得很好。”宋修之闷声说道,脸埋进膝盖里,不一会儿,叶信芳就听见了他压抑的哭声。
第171章 逃脱
就像是一夕之间,宋修之就长大了,
“你打算怎么办?”叶信芳还是忍不住问了。
“我打算跟她问清楚。”
“若是真相真的如此……”叶信芳没有说完。
宋修之笑了笑, 说道:“孰轻孰重, 我拎得清,我只是想要知道一个真相而已。”
叶信芳叹了口气,不知道怎么说。
一连数日,叶信芳和宋修之都以为逃走的暗卫很快回来救他们, 但却一直没有消息,京城局势未明,虽然担忧京里的亲人, 但寨子里的人看得紧, 他们也无法逃脱。
就这样, 一直给孩子们上课,宋修之大多时间都沉默着, 而叶信芳竟然找到了一点可以托付之事。
“叶先生, 这个字读什么?”大宝歪着脑袋问道。
叶信芳摸了摸他的头,跟他细心的解释着。
“谢谢先生。”大宝软软的说道。
叶信芳看着小孩蹦蹦跳跳离开的身影,想起来远在京中的儿女。
“你还想着离开对吗?”贾先生不知何时走到了他身边。
叶信芳没有答话。
“你那个弟弟,不是亲弟弟,对吧?”贾先生问道。
叶信芳轻轻的点了点头。
贾先生笑了笑, 开口说道:“我猜的果然不错, 叶先生兄弟二人,都不似池中物,这个小寨子怕是困不了二位多久。”
叶信芳觉得有些疑惑, 想了想还是直接询问:“贾先生当日在大厅内,救了我兄弟二人一命,可有因由?”
贾先生叹了口气,说道:“读书人本该相惜,哪有什么因由,我已经身不由己了,看到你们二人,难免物伤其类。”
叶信芳觉得也说得通,又问道:“先生在这里待了多久?”
“近十年了。“贾先生面上带着惆怅。
“那先生就没想过要离开吗?”
贾先生定定的看着叶信芳,说道:“离开,就是死。我劝你也不要做这样的打算。”
“为何?这寨子难道不是普通的山匪寨吗?”叶信芳满是不解。
“你想的太简单了。”贾先生顿了顿,接着道:“这寨子里,从来只进不出,若是出去,都是横着出去的,你不妨想想,他们抓了多少读书人,而如今能站着的又有几个?”
待贾先生离开之后,叶信芳还是久久不能回过神来,他自来是最惜命的一个人,深深的体会到了书生无用,他与宋修之二人谁也不像是能够杀出去之人,若是不能安然出去,到了京城也是于事无补。
而如今他希望的,便是京城的局势能够早日稳定下来。
一转眼,万物就萧索了起来,树叶黄了,迎着秋风如同飞舞盘旋的蝴蝶。
叶信芳和宋修之在这个小破山寨里教了近三个月的书,山寨与世隔绝,无法得知外界的任何消息,仅仅从寨子里的人出去打劫的收成看来,似乎外界正在戒严。
收成不好,说明官府腾出手来,治理这些山匪,而叶信芳就不知道,这着手治理的,到底是原本的陛下,还是反叛军了。
若是陛下胜了,自然不用多久就会有人来营救他们,若是陛下败了,怕是二人要在这山寨里教到寿终正寝。
“阿宋,你吃不吃山果?”
叶信芳一走到门口,就听见屋里传来少女清脆的声音,他就觉得有些牙疼,与自己看起来有些年纪的模样想必,宋修之唇红齿白的模样,倒是惹得寨子里们的少女红鸾心动。
“不吃。”宋修之沉声说道,满心不悦。
“很好吃的,可清甜了。”少女娇羞着说道。
“我说了不吃!”宋修之似乎发火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叶信芳推开门进去,笑着打了个圆场,说道:“大小姐,阿宋心情不好,你别介意。”
这少女不是别人,是大当家的女儿红英,叶信芳不想跟她闹得太僵,毕竟他们还是人家的俘虏。
“我要看书了。”宋修之却不买账,直截了当的说道。
红英的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直接将山果狠狠的砸到叶信芳的身上,一跺脚,跑了。
叶信芳觉得自己躺着也中枪,这少女生气,不舍得砸心上人,倒砸起自己这个路人来了。
“你对人家和颜悦色一点,又不会死?”叶信芳低声说道。
宋修之看了他一眼,重重的哼了一声。
“看来你们二人,在这里待得甚是舒服,简直乐不思蜀了。”一个难听又熟悉的嗓音响起。
叶信芳一惊,顿时大喜过望。
风吹过,窗户打开,一个人影翻了进来。
“你终于来了!”叶信芳说道。
月奴笑了笑,调侃道:“你二人看起来都还胖了一点。”
“京中如何了?家人可安好?”叶信芳顾不得跟他叙旧,急忙问道。
“京中大局已定,二位的家人都平安无事。”月奴浅笑着说道。
月奴作为暗卫统领,此时都已经能够出京营救,想必京中确实已经安稳下来了。
“你带我们离开吗?”宋修之问道。
“不然呢,让你们继续留在这当教书匠?”月奴含笑反问。
叶信芳已经迫不及待离开了,忙问道:“现在就走吗?”
“你能不能帮我拿一样东?”宋修之忽然问道。
叶信芳突然想起自己的官印,也一拍脑门子,忙拜托月奴拿一下。
“先离开这里,这边的事后头有人处理。”月奴只是记下来,却没有当初应承下来。
“对了,贾先生!他救了我二人一命,带他一起走。”叶信芳提醒道。
三人摸到了贾先生的住处,叶信芳本以为会很难说服他,没想到对方很轻易的就决定跟他走。
“你不怕我害了你吗?”叶信芳有些疑惑的问道。
“情况已经不能再差了,我不能在这里躲一辈子,若是你的话,我信。”贾先生开口说道。
叶信芳也不知该说些什么,总觉得古人的信任非常的冲动,但万幸的是,月奴带着三人离开了那个狼窝。
“先生今后可有什么打算?”叶信芳问道。
贾先生使劲的呼吸这山寨外的空气,感觉整个人都如同脱胎换骨了一般,听了这话,他笑了笑,说道:“走一步看一步。”
第172章 亲家
再次入京城, 叶信芳顿时有了恍如隔世之感。
与宋修之分道扬镳之后, 叶信芳带着贾先生回了家中。
家中寂静无声, 让他一时竟有了些许近乡情怯之感。
叶家的仆从见得叶信芳, 俱是一惊, 这家主人离开了几个月,京城又几番动荡,仆从心中难免升起一些不好的猜想。
“怎么,不认得人了?”叶信芳笑着问道。
贾思源也跟着笑, 揶揄道:“大人,你这许久未归, 家中下人都不识得您了?”
杨慧听见下人的禀报, 一家人都迎了出来。
“我回来了。”叶信芳看着她, 笑着说道。
杨慧眼中闪烁着泪水,本想忍住,最终只是歪过头去,拿帕子抹掉了眼泪。
“爹爹!”妞妞小跑着过来,直接扑进他的怀里,与杨慧身边沉静的萱儿,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妞妞!娘是怎么教你的!”杨慧俏脸一沉。
妞妞转过脸去, 不看杨慧。
叶信芳看着她们母女之间的眉眼官司不说话,本想说没什么的, 但半大的丫头片子,已经甚是沉重,叶信芳抱起来颠了颠, 就讪讪的放了下去,摸了摸她的小脑袋,道:“长高了不少。”
张氏的脚程比较慢,年纪大了,由叶善安搀扶着走了出来,看到叶信芳,顿时老泪纵横。
“母亲,我回来了。”叶信芳遥遥看着她。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张氏泪中带笑。
叶信芳看到张氏身后的善安,就想起那把铜锁,当日是作为打开棺底墓室的钥匙,而后被月奴拿了去。
此时的宫中,皇帝脸上神色莫辨。
“山匪窝里,都能泰然自若,这个叶余情,倒是有几分意思。”皇帝说道。
月奴低着头,看着面前的君主,半边脸上沐浴着阳光,半边脸隐藏在阴影当中。
“叶大人这是坚信陛下会派人去救他。”月奴替他解释道。
“你曾说过,在那密室中,有大约一炷香的时间,是留下叶余情独处其间的,可对?”
皇帝突然的发问,倒让月奴心中一颤,自来君心莫测,这皇帝经过这一遭京畿之变,越发的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