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韩熙载听到这声音,笑道:“马文韬动作很快嘛!去给本相买一份《华夏新闻》拿过来。”
“是。”下人答应一声,很快就买了一份报纸,恭恭敬敬的递给韩熙载。
十文钱一份的报纸,如果在乡下,没有几个人买得起,但是在夏京就不同了,连那些摆地摊做小生意的小百姓只要愿意,也是买得起的。再加上早有消息传开,说报纸乃当今皇帝陛下所发明,并亲自下旨让左相大人督办,别的不说,就冲着皇帝陛下神一般的名头,第一期报纸又是新鲜事物,计划中刊印的七千份,报纸上市不多久,就被抢购一空,韩熙载派去的下人因为是报了名字是右相府的,才没有人敢和他抢,否则哪里轮得着他。
这一幕,韩熙载刚才也看在眼中,他接过还散发着墨香味的报纸,见报头印着一行草书《华夏新闻》,然后就是日期,第一版是整版的创刊词,介绍报纸的功用,提出了七大主题,八大主旨。
第二版是朝廷时政,介绍朝廷时局,各条法令的意义,哪个衙门是主官,办事怎么个程序,后面附有一个自称“西北散人”的点评。
第780章 两相之明争暗斗
第三版是百家讲坛,各个学派在这里写短文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互相攻讦。
第四版是民间趣事,介绍的是发生在夏京和全国各地,乃至辽、宋等国和地区的各种新闻,比如这一版就刊登了一篇大体描述近期辽国内乱的相关事情。
第五版是格物探秘,简单描述了陛下微服私访到怀州一个农村地头,以天地格物大道一眼看出大白菜捆叶之后产量能够提长一倍的始末。这一版的内容最是吸引人。
第六版叫诗词赏析,是一些才子词人的诗词歌赋;
第七版话本传记,改编自最近夏京城的一起奇案的过程,并专门有人点评夏京府监察院分衙的断案判刑引用的律令是否合法、公允!
第八版是广而告之版,刊登的是朝廷开设善人榜的事情,并写了目前排前三名善人榜之人的主要事迹,比如排第一名的黄大员外是夏京一名富商,直接拿出五万两银子修建了夏京西城八条街的水泥路。第二名的是银州一名姓刘的豪绅,主要事迹是出三万两银子,修建银州及下辖五个县的六所蒙学校堂。第三名事迹比较特殊,是一名名叫高东侠的静州江湖刀客,无意中发现一处辽国细作秘密据点,报于当地官府,然后与安全部联手将这处细作据点一网打尽。
韩熙载坐在马车上,一页一页翻下去,一边点头称是,只是看到朝廷时政版时,嗤笑了一番,他自然看出这所谓的西北散人便是他的政敌马文韬。一直翻到最后一页,看到竟然刊登了善人榜的事情,韩熙载的脸色便有些变幻不定了。此事由他负责,但是马文韬掌控的《华夏新闻》报纸却不经过他的同意,便刊登了此事前三名事迹。说起来这有利于他开设善人榜的宣传和影响力。但是这种散布宣传善人榜事迹话语权不在他手中掌控的事情让他心中极为恼火,此时神色之中已经一片阴沉。
不管这目前排前三名善人榜之人的事迹是马文韬让人从安全部得到,还是自己右相衙中有人将这些并未严密管控的资料泄露给了马文韬。但这种宣扬的事情自有他右相衙来做,岂容马文韬的《华夏新闻》来说三道四?这样下去,老夫善人榜的事情岂不是马文韬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想到这里,韩熙载抬起头来,喝道:“停车,掉转马车,本相要进宫面圣。”
韩熙载在看着《华夏新闻》,但他却不知道同一时间,马文韬已经进宫和叶尘讨论着《华夏新闻》。
叶尘饶有兴趣的看着手里的报纸,对马文韬笑道:“不错,是朕心中报纸的样子。”
马文韬站立在一旁,笑道:“多谢陛下,不过这第八版广而告之,臣未经韩相公的同意,便刊登了善人榜前三名的事迹,只怕会惹来韩相公的不满。”
叶尘也心知肚明,自己的左相和右相之间明争暗斗一直存在,但只是争权而不夺利,便不会越过他的底线。他便乐见其成。显然,第八版这次刊登的内容是马文韬又一次与韩熙载之间一个争斗。而马文韬此时向自己说出此事,便是想经过自己的金口御言坐实了此事,堵住韩熙载的一切兴师问罪。
对于这一点,叶尘并没有多少不满,人与人之间互相借力,这本来就是很正常的现象,即使他是皇帝也不能免俗。不过,愿不愿意被借力,那就是叶尘的事情了。
叶尘深深的看了一眼马文韬,后者在叶尘目光之下,忍不住心头一颤,只是低着头哪敢看叶尘一眼。
叶尘忽然笑道:“其实朕让韩熙载设立善人榜,并不只是上次小朝会上所说的那几个目的。嗯……韩熙载也来了,朕刚好给你说二人通个气,心中有个数。”
话音刚落,便有太监进来说右相韩熙载大人求见。叶尘让人传召进宫。
韩熙载进来一看马文韬也在,再一看皇帝陛下手中拿着一份《华夏新闻》,不由心中暗骂一声马文韬老贼。
一番行礼、平身之后。韩熙载便说道:“陛下,臣以为《华夏新闻》报纸办得很好。臣等平时忙于政事,难知民间疾苦。这报纸能将民间之事一一写来,还有这些叫什么‘广告’的,有酒店的酒的价格,某店粮食的价格等等,臣读了这些,就知道民间是什么情况了。这一两版,向百姓介绍朝廷政令,亦略有嫌疑,然而也是教化百姓之意……”
叶尘见韩熙载滔滔不绝说来,倒似比马文韬更维护这次的报纸了。不过,叶尘如今已经熟悉韩熙载的习惯,知道这些话必定是为了后面所言做铺垫,便微微笑着静待下文。马文韬在一边听着韩熙载夸赞自己主办的报纸,心中却是有些惊疑不定。
果然,一番赞扬之后,韩熙载又紧接着说道:“然,报纸这个物什,说白了一方面是为百姓说话的,另一方面则是为朝廷说话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使下情上达,上情下达,而使奸吏不能从中欺上瞒下。所谓‘不能一手掩尽天下人耳目’,报纸便是民间之耳目。但是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
叶尘点了点头,说道:“卿说得有理。且说说这弊又在何处?”
韩熙载继续说道:“回陛下,这报纸的弊端,其一,是免不了议论朝政,有时就免不了要损害朝廷的威信;其二,这报纸说的话,未必就一定可信,难免没有激愤之辞,不实之语;其三,报纸未必不会被奸人所利用。而报纸流传极广极快,有这些弊端,就是隐患。”
叶尘已经隐隐猜到韩熙载的意思,不禁问道:“可有良法绝其弊,留其利?”
韩熙载自然要顺着话头说话的:“臣有一个方法,不知道是不是可行,请陛下圣裁。”
叶尘道:“爱卿但说无妨。”
韩熙载说道:“陛下,臣以为,报纸虽近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但说到底,也是民意,也是清议,防民之口,终非明君智者所为。所以,陛下欲除其弊而留其利,实是英明。而要除其弊,其要点莫过于预防。”
“而预防之策,其一,是立法,臣以为可以制订《报纸书刊等出版管制条例》,什么事情不可以说,什么事情不可乱说,都要规定得一清二楚,违者则有各种惩罚。而其要点,则是既不过于烦苛,又不可以过于简略,养成民间士风气节,凡读书人皆能以天下为己任,是最要紧的。其二,则是报纸不能只有一家,只有一家,容易被人控制,受人利用,有人挟清议来要挟朝廷,也不可不防。但也不能行之开明,任由鼓励天下士民兴办报馆,从而将之利器被我祥符国之敌所利用。但朝廷可以自己再开办第二份报纸,一方面两家报纸有个竞争,从而更多的教化天下百姓,另一方面可使两家报纸互相制衡。”
叶尘不禁感叹韩熙载不愧是宰相之才,不管目的是什么,但作为一个这个时代的古人一眼能够看透报纸,言中提到“管制报纸,又要制衡报纸”,所言也的确有理,这不是寻常人所能够做到的。
叶尘发自内心地说道:“韩相公目光如炬,所看真是长远,所言也的确是良策。”
韩熙载紧接着话题,立刻说道:“臣请陛下准许右相衙再开办一份报纸,臣不但不要任何经费,而且每年所赚之钱财以臣估计也不会少于五十万两银子,全部充于户部国库。”
马文韬这时终于明白了韩熙载的目的,不由一急,说道:“陛下,韩大人所言绝对不可行。”
韩熙载立刻开口反驳道:“马大人难道只容许自己开办报纸,不想别人……”
……
……
一炷香之后,韩熙载和马文韬出了政务殿,前者一脸打了胜仗的高兴模样,后者一脸阴沉之色。两人在叶尘面前一番争论,最后叶尘同意了韩熙载的请求,允许右相府也办一份报纸,并起名为《祥符快报》。
马文韬明白,韩熙载处心积虑办报绝非为了促进加大教化百姓的力度与新闻监督,而是明显的要和他打对台,拥有属于自己的舆论权。
《祥符快报》既然是右相府衙主办,从一开始,就注定它是一份全国性的报纸,其影响绝对不会比《夏京新闻》要低。
九月二十五日,晴,《祥符快报》创刊,首发两万份,其中由驿亭送往全国各州、县、寨官员的报纸占五千份,夏京城卖掉一万五千份,超过《夏京新闻》第一次刊发。
两家报纸分别是左相衙和右相衙主办,注定了《祥符快报》影响力和《夏京新闻》相仿,《祥符快报》模仿《夏京新闻》的体例,两家都具有官方喉舌的意义。因此对报纸的控制权,会牵动许多人敏感的神经,引来左右相府的争夺,稍有见识之人都不会感到意外。
……
……
第781章 水力印刷机
工夫不负有心人,或者说劳动人民的智慧还真是无穷的,两个月的时间过去,玻璃虽然还没有研制出来,但活字印刷机的研制却取得了重大突破——居然捣鼓出一架水力印刷机和一架手摇铸字机。
叶尘得到贾宪的禀报之后,不由感慨道:“老百姓的眼睛或许不是雪亮的,但他们的智慧绝对不可小覤,嗯……难怪原本历史上宋代有那么多了不起的发明。”
再也没什么比这种新式印刷机的发明更让祥符国上下文官激动的了,作为文官,或者说一个读书人,他们很明白先进的印刷术对人类文教事业的发展和对国家民智的开启来说意味着什么……
叶尘同样激动,因为他知道以这个时代中国已经达到的文明程度,这种印刷术一旦普及,必然会使民智大开,而且只要能够维持一两百年的和平,民智大开的中国将会有完全不一样的基础。远远将世界上同期的其它名族的文明超过,并非是什么很难的事情。
叶尘大喜之下,直接下旨给印刷机和铸字机的主要发明者毛仁涛和于建东赐予从七品官职,并让他们直接负责户部下一步要开办的印书坊一切事务。两个人由从事“贱业”的寻常百姓一步登天,变成皇帝陛下面前炙手可热的官员,这事情当天同时在《祥符快报》和《华夏新闻》上刊登,官员和文人固然因为印刷机和铸字机而激动兴奋,但是寻常小百姓却是因为毛仁涛和于建东一步登天之事而生出了一些从未有过的想法。
……
……
政务殿,大朝会上,气氛有些怪异。
名为“夏京印书馆”的印书馆在今年的秋末开张了。直接的结果便是大量的印书坊几乎破产,因为夏京印书馆的书大批量印刷,成本低质量好,价格又相当的低廉,甚至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想读书,就买得起书。
这样的情况使得祥符国在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便有了文风盛况,使得各种书籍的销量增加数十倍不止,而其利润更属可观。仅仅一个多月时间,印书馆扩张的速度惊人之极,在各州都先后开了分局。光是雇用的印书工便有数千,几乎垄断了祥符国境内所有的印书业。
夏京印书馆的业务也开始全面扩张,不仅仅是经史子集、诗词曲赋、蒙学读物,在叶尘偶尔指点下特意请人把坊间评书、传记、话本等整理成小册子出版,结果果然颇爱欢迎,销量颇大。另一方面,在叶尘的指示下,对于祥符学院《初级算学》、《初级化学》、《初级物理》、《地理概述》等课本更是不计成本,不遗余力大肆刊印,书籍的价格很便宜,一般十几文钱就可以买到一本。
此时,大朝会上讨论的便是这种明显带有垄断目的的商业行为合不合适。
“陛下,‘夏京印书馆’是户部所属,如今让几乎所有的印书馆关门停业,这是与民争利啊!臣以为应该规定一些书籍让夏京印书馆不要刊印,给所有印书馆一条活路。”
“马大人此言差矣,马大人只看到了逐利的商人因此而少赚了钱,难道就没有看见穷苦的读书人因为买得起想要看的书而高兴。何况就算让所有印书馆关门停业又如何?陛下,以臣之见,应该效仿盐司,设立书司,直接规定百姓不可印书,以后我祥符国印书之事全部由朝廷所做,这样一来,百姓都能够以很便宜的价钱买到书籍,国库因此也能够每年获得百万两银子。何乐而不为。”贾宪略有些激动地说道。如今祥符国官员大体分为三类,最得叶尘信任的自然是李君浩、白沧海、胡三光、贾宪、喻文等早期一直跟着叶尘,如今又执掌关键部位的近臣。另外两类便是以马文韬和韩熙载各自为首的南唐派系和本地西北派系。说起来官品、职位要属马文韬和韩熙载最高,但如贾宪这样的天子近臣,虽然顶头上司是马文韬和韩熙载,说起事来,可是一点都不给两人面子。
马文韬一声冷哼还想说什么,叶尘挥手将其打断,说道:“好了,这件事情朕自有定义。中书省通过《华夏新闻》和《祥符快报》刊登出去,朝廷愿以五万两银子一台的价格将印刷机和铸字机卖出去。”
满朝文武闻言,顿时一怔,贾宪上前一步便要说什么,叶尘说道:“印刷机和铸字机虽然发明制造不易,但是想要仿造并不难。不管户部如何保密,要想占领全国印书行业必然要开办很多的印书坊,这要雇佣数千,乃至上万的工人,这些人避免不了要接触印刷机和铸字机,然后将一些关于这两个机器的结构、运行之法泄露出去,百姓之中也定会有商人迟早仿造而出。与其这样,让所有的印书行业商人暗中咒骂朝廷不给他们活路,还不如除了自己开办一些印书馆之外,出售印刷机和铸字机来赚钱。最主要的是这样一来,市场上便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印刷机和铸字机也自然会随之很快的更新换代。户部若想始终掌握印书行业最大一块肥肉,便要始终让自己的印刷机和铸字机处于最先进的位置。最主要的是,这样一来,便会让书籍更加便宜,穷苦百姓人人都可买得起书,人人都读得起书,数年下来,我祥符国百姓识字人口必然会大增,民智也随之大开,这种好处却不是每年数百万两银子所能相比的。”
叶尘这一席话中一些词语比较新颖,但意思说得很明白,众人无不沉思,越想越感觉深有其理。其实叶尘还一个原因没有细说,那就是企业国有化的弊端——政企不分、资源浪费、效率低下、贪污腐败;对外:缺乏市场竞争力,有些国有企业目前还在依赖政府保护,输血生存。这些是后世国企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叶尘看来这种弊端不会因为时代不同而改变。更何况若是由国企一家垄断,这种弊端只会更甚。
马文韬和韩熙载最先想明白其中的深意,互视一眼,出班齐声说道:“陛下圣明!”
其他人紧随其后,齐声拱手道:“陛下圣明。”
……
……
随着印刷机和铸字机的主要发明者毛仁涛和于建东赐予从七品官职的事情传开,再加上《祥符快报》和《华夏新闻》大肆宣传和营造,紧接着叶尘下旨让朝廷工部制定专利申请、授权、国家奖励等一系列制度,祥符国上到祥符学院、民事研究司和武器装备研究司,下到普能百姓、工匠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发明创造之旅。
事实证明,群众的智慧绝对不可小觑,或者说高手总是藏在民间。
十月七日,夏京皋平县农民程玉河怀着忐忑的心情带着他设计的曲辕犁,到工部申报曲辕犁的专利,工部派人到田间经过验证之后,发现这种曲辕犁比当前农民普遍所用犁具更省力,最主要的是速度快了一倍左右。工部肯定了程玉河发明了曲辕犁的专利,并且以三百两银子买下了程玉河专利,随之将曲辕犁推广到全国。
关于程玉河申请曲辕犁专利之法通过《祥符快报》和《华夏新闻》传开之后,更加证实了朝廷对专利的重视,一些本来还有所怀疑的百姓也彻底相信。
十月十四日,府州刘姓四个兄弟带着一头毛驴拉着一辆耧车走了七百多里路,来到了夏京,心怀期盼的找到了工部衙门。耧车也是一种农具,准确的说是一种畜力条播机,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可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寻常耧车只有一条腿或者两条腿,但是刘家带来的这辆耧车却足足有七个腿,是一个极为少见的七腿耧车,这意味着播种速度提升了五六倍之多。和夏京皋平县农民程玉河一样,工部验证之后,五百两银子买下了七腿耧车专利,等研究清楚制造之法后,自然也是要推广到全国的。
十月二十七日,祥符学院一个名叫刘仲恒的学生发明了最原始的黑板和用石膏制成的粉笔,黑板和粉笔对于教学事业的作用以及贡献就不用细说了,这件事传到叶尘耳中,叶尘当着满朝文武感叹道:“这个叫刘仲恒的学生厉害,这种足以传用数千年,乃至数万年的教学工具发明了出来。虽然发明出来之后许多人回头一看感觉很简单,但是难就难在这种灵机一动。传朕旨意,写板改名叫黑板,石膏笔改叫粉笔,专利费定为一千两银子。买下专利之后,在祥符学院和全国州、县所有蒙学校堂大力推广。”
韩熙载请示过叶尘之后,将叶尘这一席话登在了《祥符快报》上。叶尘是什么人,在祥符国寻常百姓看来,那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所以刘仲恒一日之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人。
第782章 辽国鹰眼卫
十一月四日,盐州铁匠张又刚将自己祖传的九煅淬火技术贡献出来,经过军枢部装备部武器研究司验证,采用此法之后,可以使刀剑等武器更加具有韧性,不容易折断。喻文直接拿出两千两银子将九煅淬火技术专利买下,然后高俸将铁匠张又刚聘请成武器基地的一名大匠。
十一月十九日,龙州怀风县周家村木匠苏老三在见识了修建在村边地头的风力水车之后,创制了龙骨水车,这龙骨水车能够用来水井、水池的连续提水,结构非常巧妙。怀风县周家村较为偏僻,关于专利之说还没有传到这里,村中没有一个识字的人,报纸更没有传到这里。龙骨水车被怀风县城一名地痞听说之后,从苏老三处骗到了龙骨水车制作之法,跑到夏京工部申请专利,结果这名地痞在工部问询过程中露馅,被押送到刑部,打入大牢。鉴于此事,监察院立法司制定了假冒专利罪,并以此罪给这名地痞定罪有期徒刑三年。这件事情成为祥符国历史上第一例假冒专利罪。
……
……
祥符学院现在是越来越热闹,疯狂的迷恋辩论会的,一心想着搞发明申请专利出名的(这其中包括几乎所有的教授和教习),等等!总之,祥符学院现在各种氛围都很好,所有教授、讲师、学生都充满了昂扬的上进心,科研格物之风大盛。
此外,自从叶尘上次来的时候,走时随口说了足球之后,徐铉一丝不苟的落实了叶尘的指示,修了两个足球场,并在学生中间推行了足球这个运动。
效果正如叶尘早就知道的那样,这些荷尔蒙旺盛的学生们很快就狂热的爱上足球这一疯狂运动。每到下课,哪怕只有二十分钟,他们也会争分夺秒的踢几脚球。
所以运动短裤出现了,跨拦背心出现了,牛皮底带着短铁钉的足球鞋出现了,而且是分左右的。学院里如果谁没有这样的一套装备,会被鄙视,自己也会无地自容。
一些老教授就不明白二十几个人追一个牛皮包着的猪尿泡胆子就那么有趣吗?直到看了一场真正的比赛,才发现里面门道很深,攻守之间变化无常,深合兵家要诣,尤其难的是讲究整体配合,一个人就算球艺再高,也难敌对手的整体配合,这对树立学院学风很重要,所以也就不再有意见,任由其自由发展。
还有,以祥符学院中心,方圆数里之内了变得越来越热闹。特别是学院正门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集市。并且现在已经是每天都有。事实上开始每个月只有初一十五两天,后来改成每七天一次,无奈买卖家越来越多,现在干脆成了每天都有,谁要是有东西,就来卖,县衙也在附近盖了一间牙市,负责管理这些商家,商家需要缴税,十五税一,绿水村的农户不需要,这是徐铉特意要求的,当初允许绿水村农户在这里卖东西本身就是占用绿水村绿水湖附近这片地的要求之一。
……
……
新开的商家很多,李从孝开的酒馆就是其中一间,他家的酒烈,很符合西北汉子的口味,卖得很不错,数月时间便已经在祥符学院门前集市上打开了名声,祥符学院里面不少学生,甚至有几个教授,都会经常来光顾,或者派下人来买酒。
今日李从孝就站在酒馆大门口,不停地和周边的熟人唠着家常,说这生意,招呼着客人很是热闹,只是他的眼睛不时地往街市口看,似乎在等着什么。
当覆盖着油布,拉着一车酒的马车缓缓驶进街市,李从孝的眼睛一亮,和旁边的人告一声罪,说是自己的新货运来了,需要接交,让两名伙计招待好客人,就匆匆的迎了上去。
“是。”下人答应一声,很快就买了一份报纸,恭恭敬敬的递给韩熙载。
十文钱一份的报纸,如果在乡下,没有几个人买得起,但是在夏京就不同了,连那些摆地摊做小生意的小百姓只要愿意,也是买得起的。再加上早有消息传开,说报纸乃当今皇帝陛下所发明,并亲自下旨让左相大人督办,别的不说,就冲着皇帝陛下神一般的名头,第一期报纸又是新鲜事物,计划中刊印的七千份,报纸上市不多久,就被抢购一空,韩熙载派去的下人因为是报了名字是右相府的,才没有人敢和他抢,否则哪里轮得着他。
这一幕,韩熙载刚才也看在眼中,他接过还散发着墨香味的报纸,见报头印着一行草书《华夏新闻》,然后就是日期,第一版是整版的创刊词,介绍报纸的功用,提出了七大主题,八大主旨。
第二版是朝廷时政,介绍朝廷时局,各条法令的意义,哪个衙门是主官,办事怎么个程序,后面附有一个自称“西北散人”的点评。
第780章 两相之明争暗斗
第三版是百家讲坛,各个学派在这里写短文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互相攻讦。
第四版是民间趣事,介绍的是发生在夏京和全国各地,乃至辽、宋等国和地区的各种新闻,比如这一版就刊登了一篇大体描述近期辽国内乱的相关事情。
第五版是格物探秘,简单描述了陛下微服私访到怀州一个农村地头,以天地格物大道一眼看出大白菜捆叶之后产量能够提长一倍的始末。这一版的内容最是吸引人。
第六版叫诗词赏析,是一些才子词人的诗词歌赋;
第七版话本传记,改编自最近夏京城的一起奇案的过程,并专门有人点评夏京府监察院分衙的断案判刑引用的律令是否合法、公允!
第八版是广而告之版,刊登的是朝廷开设善人榜的事情,并写了目前排前三名善人榜之人的主要事迹,比如排第一名的黄大员外是夏京一名富商,直接拿出五万两银子修建了夏京西城八条街的水泥路。第二名的是银州一名姓刘的豪绅,主要事迹是出三万两银子,修建银州及下辖五个县的六所蒙学校堂。第三名事迹比较特殊,是一名名叫高东侠的静州江湖刀客,无意中发现一处辽国细作秘密据点,报于当地官府,然后与安全部联手将这处细作据点一网打尽。
韩熙载坐在马车上,一页一页翻下去,一边点头称是,只是看到朝廷时政版时,嗤笑了一番,他自然看出这所谓的西北散人便是他的政敌马文韬。一直翻到最后一页,看到竟然刊登了善人榜的事情,韩熙载的脸色便有些变幻不定了。此事由他负责,但是马文韬掌控的《华夏新闻》报纸却不经过他的同意,便刊登了此事前三名事迹。说起来这有利于他开设善人榜的宣传和影响力。但是这种散布宣传善人榜事迹话语权不在他手中掌控的事情让他心中极为恼火,此时神色之中已经一片阴沉。
不管这目前排前三名善人榜之人的事迹是马文韬让人从安全部得到,还是自己右相衙中有人将这些并未严密管控的资料泄露给了马文韬。但这种宣扬的事情自有他右相衙来做,岂容马文韬的《华夏新闻》来说三道四?这样下去,老夫善人榜的事情岂不是马文韬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想到这里,韩熙载抬起头来,喝道:“停车,掉转马车,本相要进宫面圣。”
韩熙载在看着《华夏新闻》,但他却不知道同一时间,马文韬已经进宫和叶尘讨论着《华夏新闻》。
叶尘饶有兴趣的看着手里的报纸,对马文韬笑道:“不错,是朕心中报纸的样子。”
马文韬站立在一旁,笑道:“多谢陛下,不过这第八版广而告之,臣未经韩相公的同意,便刊登了善人榜前三名的事迹,只怕会惹来韩相公的不满。”
叶尘也心知肚明,自己的左相和右相之间明争暗斗一直存在,但只是争权而不夺利,便不会越过他的底线。他便乐见其成。显然,第八版这次刊登的内容是马文韬又一次与韩熙载之间一个争斗。而马文韬此时向自己说出此事,便是想经过自己的金口御言坐实了此事,堵住韩熙载的一切兴师问罪。
对于这一点,叶尘并没有多少不满,人与人之间互相借力,这本来就是很正常的现象,即使他是皇帝也不能免俗。不过,愿不愿意被借力,那就是叶尘的事情了。
叶尘深深的看了一眼马文韬,后者在叶尘目光之下,忍不住心头一颤,只是低着头哪敢看叶尘一眼。
叶尘忽然笑道:“其实朕让韩熙载设立善人榜,并不只是上次小朝会上所说的那几个目的。嗯……韩熙载也来了,朕刚好给你说二人通个气,心中有个数。”
话音刚落,便有太监进来说右相韩熙载大人求见。叶尘让人传召进宫。
韩熙载进来一看马文韬也在,再一看皇帝陛下手中拿着一份《华夏新闻》,不由心中暗骂一声马文韬老贼。
一番行礼、平身之后。韩熙载便说道:“陛下,臣以为《华夏新闻》报纸办得很好。臣等平时忙于政事,难知民间疾苦。这报纸能将民间之事一一写来,还有这些叫什么‘广告’的,有酒店的酒的价格,某店粮食的价格等等,臣读了这些,就知道民间是什么情况了。这一两版,向百姓介绍朝廷政令,亦略有嫌疑,然而也是教化百姓之意……”
叶尘见韩熙载滔滔不绝说来,倒似比马文韬更维护这次的报纸了。不过,叶尘如今已经熟悉韩熙载的习惯,知道这些话必定是为了后面所言做铺垫,便微微笑着静待下文。马文韬在一边听着韩熙载夸赞自己主办的报纸,心中却是有些惊疑不定。
果然,一番赞扬之后,韩熙载又紧接着说道:“然,报纸这个物什,说白了一方面是为百姓说话的,另一方面则是为朝廷说话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使下情上达,上情下达,而使奸吏不能从中欺上瞒下。所谓‘不能一手掩尽天下人耳目’,报纸便是民间之耳目。但是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
叶尘点了点头,说道:“卿说得有理。且说说这弊又在何处?”
韩熙载继续说道:“回陛下,这报纸的弊端,其一,是免不了议论朝政,有时就免不了要损害朝廷的威信;其二,这报纸说的话,未必就一定可信,难免没有激愤之辞,不实之语;其三,报纸未必不会被奸人所利用。而报纸流传极广极快,有这些弊端,就是隐患。”
叶尘已经隐隐猜到韩熙载的意思,不禁问道:“可有良法绝其弊,留其利?”
韩熙载自然要顺着话头说话的:“臣有一个方法,不知道是不是可行,请陛下圣裁。”
叶尘道:“爱卿但说无妨。”
韩熙载说道:“陛下,臣以为,报纸虽近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但说到底,也是民意,也是清议,防民之口,终非明君智者所为。所以,陛下欲除其弊而留其利,实是英明。而要除其弊,其要点莫过于预防。”
“而预防之策,其一,是立法,臣以为可以制订《报纸书刊等出版管制条例》,什么事情不可以说,什么事情不可乱说,都要规定得一清二楚,违者则有各种惩罚。而其要点,则是既不过于烦苛,又不可以过于简略,养成民间士风气节,凡读书人皆能以天下为己任,是最要紧的。其二,则是报纸不能只有一家,只有一家,容易被人控制,受人利用,有人挟清议来要挟朝廷,也不可不防。但也不能行之开明,任由鼓励天下士民兴办报馆,从而将之利器被我祥符国之敌所利用。但朝廷可以自己再开办第二份报纸,一方面两家报纸有个竞争,从而更多的教化天下百姓,另一方面可使两家报纸互相制衡。”
叶尘不禁感叹韩熙载不愧是宰相之才,不管目的是什么,但作为一个这个时代的古人一眼能够看透报纸,言中提到“管制报纸,又要制衡报纸”,所言也的确有理,这不是寻常人所能够做到的。
叶尘发自内心地说道:“韩相公目光如炬,所看真是长远,所言也的确是良策。”
韩熙载紧接着话题,立刻说道:“臣请陛下准许右相衙再开办一份报纸,臣不但不要任何经费,而且每年所赚之钱财以臣估计也不会少于五十万两银子,全部充于户部国库。”
马文韬这时终于明白了韩熙载的目的,不由一急,说道:“陛下,韩大人所言绝对不可行。”
韩熙载立刻开口反驳道:“马大人难道只容许自己开办报纸,不想别人……”
……
……
一炷香之后,韩熙载和马文韬出了政务殿,前者一脸打了胜仗的高兴模样,后者一脸阴沉之色。两人在叶尘面前一番争论,最后叶尘同意了韩熙载的请求,允许右相府也办一份报纸,并起名为《祥符快报》。
马文韬明白,韩熙载处心积虑办报绝非为了促进加大教化百姓的力度与新闻监督,而是明显的要和他打对台,拥有属于自己的舆论权。
《祥符快报》既然是右相府衙主办,从一开始,就注定它是一份全国性的报纸,其影响绝对不会比《夏京新闻》要低。
九月二十五日,晴,《祥符快报》创刊,首发两万份,其中由驿亭送往全国各州、县、寨官员的报纸占五千份,夏京城卖掉一万五千份,超过《夏京新闻》第一次刊发。
两家报纸分别是左相衙和右相衙主办,注定了《祥符快报》影响力和《夏京新闻》相仿,《祥符快报》模仿《夏京新闻》的体例,两家都具有官方喉舌的意义。因此对报纸的控制权,会牵动许多人敏感的神经,引来左右相府的争夺,稍有见识之人都不会感到意外。
……
……
第781章 水力印刷机
工夫不负有心人,或者说劳动人民的智慧还真是无穷的,两个月的时间过去,玻璃虽然还没有研制出来,但活字印刷机的研制却取得了重大突破——居然捣鼓出一架水力印刷机和一架手摇铸字机。
叶尘得到贾宪的禀报之后,不由感慨道:“老百姓的眼睛或许不是雪亮的,但他们的智慧绝对不可小覤,嗯……难怪原本历史上宋代有那么多了不起的发明。”
再也没什么比这种新式印刷机的发明更让祥符国上下文官激动的了,作为文官,或者说一个读书人,他们很明白先进的印刷术对人类文教事业的发展和对国家民智的开启来说意味着什么……
叶尘同样激动,因为他知道以这个时代中国已经达到的文明程度,这种印刷术一旦普及,必然会使民智大开,而且只要能够维持一两百年的和平,民智大开的中国将会有完全不一样的基础。远远将世界上同期的其它名族的文明超过,并非是什么很难的事情。
叶尘大喜之下,直接下旨给印刷机和铸字机的主要发明者毛仁涛和于建东赐予从七品官职,并让他们直接负责户部下一步要开办的印书坊一切事务。两个人由从事“贱业”的寻常百姓一步登天,变成皇帝陛下面前炙手可热的官员,这事情当天同时在《祥符快报》和《华夏新闻》上刊登,官员和文人固然因为印刷机和铸字机而激动兴奋,但是寻常小百姓却是因为毛仁涛和于建东一步登天之事而生出了一些从未有过的想法。
……
……
政务殿,大朝会上,气氛有些怪异。
名为“夏京印书馆”的印书馆在今年的秋末开张了。直接的结果便是大量的印书坊几乎破产,因为夏京印书馆的书大批量印刷,成本低质量好,价格又相当的低廉,甚至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想读书,就买得起书。
这样的情况使得祥符国在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便有了文风盛况,使得各种书籍的销量增加数十倍不止,而其利润更属可观。仅仅一个多月时间,印书馆扩张的速度惊人之极,在各州都先后开了分局。光是雇用的印书工便有数千,几乎垄断了祥符国境内所有的印书业。
夏京印书馆的业务也开始全面扩张,不仅仅是经史子集、诗词曲赋、蒙学读物,在叶尘偶尔指点下特意请人把坊间评书、传记、话本等整理成小册子出版,结果果然颇爱欢迎,销量颇大。另一方面,在叶尘的指示下,对于祥符学院《初级算学》、《初级化学》、《初级物理》、《地理概述》等课本更是不计成本,不遗余力大肆刊印,书籍的价格很便宜,一般十几文钱就可以买到一本。
此时,大朝会上讨论的便是这种明显带有垄断目的的商业行为合不合适。
“陛下,‘夏京印书馆’是户部所属,如今让几乎所有的印书馆关门停业,这是与民争利啊!臣以为应该规定一些书籍让夏京印书馆不要刊印,给所有印书馆一条活路。”
“马大人此言差矣,马大人只看到了逐利的商人因此而少赚了钱,难道就没有看见穷苦的读书人因为买得起想要看的书而高兴。何况就算让所有印书馆关门停业又如何?陛下,以臣之见,应该效仿盐司,设立书司,直接规定百姓不可印书,以后我祥符国印书之事全部由朝廷所做,这样一来,百姓都能够以很便宜的价钱买到书籍,国库因此也能够每年获得百万两银子。何乐而不为。”贾宪略有些激动地说道。如今祥符国官员大体分为三类,最得叶尘信任的自然是李君浩、白沧海、胡三光、贾宪、喻文等早期一直跟着叶尘,如今又执掌关键部位的近臣。另外两类便是以马文韬和韩熙载各自为首的南唐派系和本地西北派系。说起来官品、职位要属马文韬和韩熙载最高,但如贾宪这样的天子近臣,虽然顶头上司是马文韬和韩熙载,说起事来,可是一点都不给两人面子。
马文韬一声冷哼还想说什么,叶尘挥手将其打断,说道:“好了,这件事情朕自有定义。中书省通过《华夏新闻》和《祥符快报》刊登出去,朝廷愿以五万两银子一台的价格将印刷机和铸字机卖出去。”
满朝文武闻言,顿时一怔,贾宪上前一步便要说什么,叶尘说道:“印刷机和铸字机虽然发明制造不易,但是想要仿造并不难。不管户部如何保密,要想占领全国印书行业必然要开办很多的印书坊,这要雇佣数千,乃至上万的工人,这些人避免不了要接触印刷机和铸字机,然后将一些关于这两个机器的结构、运行之法泄露出去,百姓之中也定会有商人迟早仿造而出。与其这样,让所有的印书行业商人暗中咒骂朝廷不给他们活路,还不如除了自己开办一些印书馆之外,出售印刷机和铸字机来赚钱。最主要的是这样一来,市场上便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印刷机和铸字机也自然会随之很快的更新换代。户部若想始终掌握印书行业最大一块肥肉,便要始终让自己的印刷机和铸字机处于最先进的位置。最主要的是,这样一来,便会让书籍更加便宜,穷苦百姓人人都可买得起书,人人都读得起书,数年下来,我祥符国百姓识字人口必然会大增,民智也随之大开,这种好处却不是每年数百万两银子所能相比的。”
叶尘这一席话中一些词语比较新颖,但意思说得很明白,众人无不沉思,越想越感觉深有其理。其实叶尘还一个原因没有细说,那就是企业国有化的弊端——政企不分、资源浪费、效率低下、贪污腐败;对外:缺乏市场竞争力,有些国有企业目前还在依赖政府保护,输血生存。这些是后世国企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叶尘看来这种弊端不会因为时代不同而改变。更何况若是由国企一家垄断,这种弊端只会更甚。
马文韬和韩熙载最先想明白其中的深意,互视一眼,出班齐声说道:“陛下圣明!”
其他人紧随其后,齐声拱手道:“陛下圣明。”
……
……
随着印刷机和铸字机的主要发明者毛仁涛和于建东赐予从七品官职的事情传开,再加上《祥符快报》和《华夏新闻》大肆宣传和营造,紧接着叶尘下旨让朝廷工部制定专利申请、授权、国家奖励等一系列制度,祥符国上到祥符学院、民事研究司和武器装备研究司,下到普能百姓、工匠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发明创造之旅。
事实证明,群众的智慧绝对不可小觑,或者说高手总是藏在民间。
十月七日,夏京皋平县农民程玉河怀着忐忑的心情带着他设计的曲辕犁,到工部申报曲辕犁的专利,工部派人到田间经过验证之后,发现这种曲辕犁比当前农民普遍所用犁具更省力,最主要的是速度快了一倍左右。工部肯定了程玉河发明了曲辕犁的专利,并且以三百两银子买下了程玉河专利,随之将曲辕犁推广到全国。
关于程玉河申请曲辕犁专利之法通过《祥符快报》和《华夏新闻》传开之后,更加证实了朝廷对专利的重视,一些本来还有所怀疑的百姓也彻底相信。
十月十四日,府州刘姓四个兄弟带着一头毛驴拉着一辆耧车走了七百多里路,来到了夏京,心怀期盼的找到了工部衙门。耧车也是一种农具,准确的说是一种畜力条播机,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可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寻常耧车只有一条腿或者两条腿,但是刘家带来的这辆耧车却足足有七个腿,是一个极为少见的七腿耧车,这意味着播种速度提升了五六倍之多。和夏京皋平县农民程玉河一样,工部验证之后,五百两银子买下了七腿耧车专利,等研究清楚制造之法后,自然也是要推广到全国的。
十月二十七日,祥符学院一个名叫刘仲恒的学生发明了最原始的黑板和用石膏制成的粉笔,黑板和粉笔对于教学事业的作用以及贡献就不用细说了,这件事传到叶尘耳中,叶尘当着满朝文武感叹道:“这个叫刘仲恒的学生厉害,这种足以传用数千年,乃至数万年的教学工具发明了出来。虽然发明出来之后许多人回头一看感觉很简单,但是难就难在这种灵机一动。传朕旨意,写板改名叫黑板,石膏笔改叫粉笔,专利费定为一千两银子。买下专利之后,在祥符学院和全国州、县所有蒙学校堂大力推广。”
韩熙载请示过叶尘之后,将叶尘这一席话登在了《祥符快报》上。叶尘是什么人,在祥符国寻常百姓看来,那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所以刘仲恒一日之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人。
第782章 辽国鹰眼卫
十一月四日,盐州铁匠张又刚将自己祖传的九煅淬火技术贡献出来,经过军枢部装备部武器研究司验证,采用此法之后,可以使刀剑等武器更加具有韧性,不容易折断。喻文直接拿出两千两银子将九煅淬火技术专利买下,然后高俸将铁匠张又刚聘请成武器基地的一名大匠。
十一月十九日,龙州怀风县周家村木匠苏老三在见识了修建在村边地头的风力水车之后,创制了龙骨水车,这龙骨水车能够用来水井、水池的连续提水,结构非常巧妙。怀风县周家村较为偏僻,关于专利之说还没有传到这里,村中没有一个识字的人,报纸更没有传到这里。龙骨水车被怀风县城一名地痞听说之后,从苏老三处骗到了龙骨水车制作之法,跑到夏京工部申请专利,结果这名地痞在工部问询过程中露馅,被押送到刑部,打入大牢。鉴于此事,监察院立法司制定了假冒专利罪,并以此罪给这名地痞定罪有期徒刑三年。这件事情成为祥符国历史上第一例假冒专利罪。
……
……
祥符学院现在是越来越热闹,疯狂的迷恋辩论会的,一心想着搞发明申请专利出名的(这其中包括几乎所有的教授和教习),等等!总之,祥符学院现在各种氛围都很好,所有教授、讲师、学生都充满了昂扬的上进心,科研格物之风大盛。
此外,自从叶尘上次来的时候,走时随口说了足球之后,徐铉一丝不苟的落实了叶尘的指示,修了两个足球场,并在学生中间推行了足球这个运动。
效果正如叶尘早就知道的那样,这些荷尔蒙旺盛的学生们很快就狂热的爱上足球这一疯狂运动。每到下课,哪怕只有二十分钟,他们也会争分夺秒的踢几脚球。
所以运动短裤出现了,跨拦背心出现了,牛皮底带着短铁钉的足球鞋出现了,而且是分左右的。学院里如果谁没有这样的一套装备,会被鄙视,自己也会无地自容。
一些老教授就不明白二十几个人追一个牛皮包着的猪尿泡胆子就那么有趣吗?直到看了一场真正的比赛,才发现里面门道很深,攻守之间变化无常,深合兵家要诣,尤其难的是讲究整体配合,一个人就算球艺再高,也难敌对手的整体配合,这对树立学院学风很重要,所以也就不再有意见,任由其自由发展。
还有,以祥符学院中心,方圆数里之内了变得越来越热闹。特别是学院正门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集市。并且现在已经是每天都有。事实上开始每个月只有初一十五两天,后来改成每七天一次,无奈买卖家越来越多,现在干脆成了每天都有,谁要是有东西,就来卖,县衙也在附近盖了一间牙市,负责管理这些商家,商家需要缴税,十五税一,绿水村的农户不需要,这是徐铉特意要求的,当初允许绿水村农户在这里卖东西本身就是占用绿水村绿水湖附近这片地的要求之一。
……
……
新开的商家很多,李从孝开的酒馆就是其中一间,他家的酒烈,很符合西北汉子的口味,卖得很不错,数月时间便已经在祥符学院门前集市上打开了名声,祥符学院里面不少学生,甚至有几个教授,都会经常来光顾,或者派下人来买酒。
今日李从孝就站在酒馆大门口,不停地和周边的熟人唠着家常,说这生意,招呼着客人很是热闹,只是他的眼睛不时地往街市口看,似乎在等着什么。
当覆盖着油布,拉着一车酒的马车缓缓驶进街市,李从孝的眼睛一亮,和旁边的人告一声罪,说是自己的新货运来了,需要接交,让两名伙计招待好客人,就匆匆的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