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第71章
阿福会娶个什么样的媳妇回家,这个实在是个遥远的话题,而李小兰产子之后,李家所面临的最大的事情就是阿福下场了,连年关也不能比这个更重要。
夏氏尤其紧张,怎么说这件事情是由她引发的,虽然她也愿意相信大师的解的签文,但是这件事情是真的太重要了,而神佛又多虚无缥缈,所以夏氏是整个人高度紧张起来,比阿福这个本尊更像是要下场的。
而阿福呢,虽然是经常挑灯夜读,但是整个人的状态却是很好,看起来对于下场的两种结果他都看开了,当然也有可能是他另有打算。
虽然李家内部对阿福下场很是重视,但是年关是劳动人民一年里少有的重大节日,在这个时代人们是很重视的,因此平安镇上大街小巷都染上的“年味儿”,空气里似乎都洋溢着一股欢乐的气氛。
年关还没有正式来到,但是今天腊八,明天扫尘什么的还是得走起。而在这个注重礼数和传统的时代里,在这样的日子里,作为李家的准女婿,又同住在平安镇的谭严,不说每天,但至少是隔天就会到李家来跑跑腿儿。
按照这时代的计算虚岁的算法,谭严如今已是十八了,已经算是顶立门户的儿郎了,若按照镇上人家的习惯,现在他已是成亲了。谭家即是厚道,也理解李家的情况,从未说过什么,过节什么的从来不落下,因而李家对谭家自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越发的亲厚起来。
像现在,谭严一来,老婆子就拉着他的手,关切的说道:“严哥儿有心了,这么冷的天,还让你跑这么一趟!”又忙不迭地将自己手中的暖炉塞到谭严手里让他暖手,叫李小荷:“外面冷,你再去弄个暖炉来,可不要把我们严哥儿冻坏了!”
说完又笑眯眯地拉着谭严说东说西,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她亲孙子呢。
不过李小荷没什么不愿意的,谭严是自己未来的丈夫,与自己娘家亲厚些自然更好,她自己则顺从地去准备暖炉去了。
话说这暖炉还是李小荷觉得冬天太冷,特意弄出来的东西,刚开始老婆子直喊“造孽”,心疼那柴碳钱,不肯用。待现在用习惯之后,只笑眯眯夸赞:“这‘暖炉’果真是个好东西,这样抱着整天手都热乎乎的!”
老婆子与夏氏却很是体谅小儿女的心思,在拉着谭严扯了些家常,表示了自己对其的看重之意之后,就让李小荷招待谭严去了。
自从最初李小荷拿着那个有着旋转筒盖的竹筒,去找谭家做东西之后,偶尔也会画些自己需要的东西,让谭家帮着做。至于“专利”什么的,“自家人”就不说这些了。当然了,李小荷也不愿意拿这个专利,毕竟这不是自己的原创啊,比如说老爷子生病时,李小荷就拜托过谭木匠帮自家做一辆轮椅,以谭木匠的手艺,做出来效果自是不差的。
而谭家自是也看重李小荷的这些新奇想法,谭严刚开始时很是不愿意占李小荷的这个便宜,不过后来不知道是他自己想通了,还是谭木匠跟他说了些什么,现在他是没有什么负担了。反而有时他有什么想法会找李小荷商量,就比如这次他就带了一张图纸过来,拿给李小荷帮他参谋。
“……若是风速足够大,就能将皮屑等杂物吹出,而粮食则会直接落下,只要将箩筐放在这里,就能得到干净的粮食了!”谭严在纸上指指画画,向李小荷说着:“只是怎么能得到足够大的风,却是不好办……”
李小荷看着那图纸上还显得不完全的图样没有出声。
其实随着谭严的介绍,李小荷想起了自己知道的一种东西——风车,用来车粮食谷物的一种家什。当然,在李小荷原来生活的时代,这种东西早就被淘汰了,李小荷是在景区的博物馆中见过这种东西,当时导游介绍之后还让大家上手试过来着。
时间很久远了,李小荷记得不太清了,但是这件东西原本就没有多复杂的结构,谭严又将每个部件的作用,以及缺失的功用全部指出来了,因此李小荷想了想就点着图纸道:“在右边装一个轮轴,上面架四个活页,只要有人转动这个轮轴,活页就跟着动,风自然就有了,转的越快风就越大……”
李小荷还没有说完,谭严双眼就是一亮,激动地抓过李小荷还在纸上指指点点的手,兴奋道:“是啊!我怎么没想到!”他咧着嘴大大的笑道:“我就知道,你一定有法子!”
李小荷心里也挺高兴的,因为她知道这件东西会为人们省很多力。以前每次稻谷粮食什么的晒好存储之前,她总是看到老婆子她们要拿个大大的簸箕迎着风簸去杂物,不仅弄得身上全是灰尘毛刺,还非常耗费时、力。有了这件东西,人们只需要轻松站在风车前,摇动着轮轴,就能将粮食中的灰尘瘪谷等全吹走。
只是来了这里这么久,习惯了人们含蓄害羞的性子,一下子被谭严抓着双手,李小荷一时有点不习惯,而且他是真抓,力气还不小!
兴奋劲儿稍稍过了,谭严才想起来自己在干什么,与李小荷目光一碰,便不好意思地闪开去,又“哈哈”笑了两声掩饰尴尬。一眼瞟到桌上的图纸,他赶紧抓过,急声道:“那我赶紧回去将它画出来……”
“你们两个在说什么呢?这么热闹?”却是夏氏探头进来询问,她刚才听见谭严激动兴奋之下没有控制音量的说话声,是以过来看看。
“没什么,跟小荷说图纸的事……”谭严挠了挠头,不好意思道,他眼角余光向李小荷飘去,小荷应该没有生气吧?
李小荷自然没有生气,附和着说道:“刚刚说着说着阿严哥就有灵感了,因此想回去将图纸画出来!”
“嗨!”夏氏一听却拍手笑道:“难道在婶婶家就不能画了?婶婶家笔纸还是有的!”说着就要去帮谭严拿纸笔过来,走前道:“怎么说,这饭还是要在婶婶家吃过才行的!”
夏氏一走,又剩下两小只沉默,李小荷先笑道:“不如就在这里先画个样图出来,也让我看看这个东西最后是什么样儿!”
有了开头,谭严自然就好回话了,何况这又是他擅长的领域,他笑着摇头道:“最后是个什么样,恐怕现在我自己都不知道,还要经过尝试才能拿出来试用呢!”
就着这个风车,两人一直讨论到午时不提。
不管是忙着发明创造的谭严,还是忙着挑灯夜读的阿福,亦或是忙着家长里短的夏氏,都阻止不了时间的脚步,它就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悄的流逝了。大多数的时间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所以人们对它记忆淡薄,但当某一个时间,发生了一件让人们记忆深刻的事情时,它就在人们的脑海中留存了下来。
比如说今年的四月二十八,李东林与参加府试的阿福回家了。只是相比离家时信心满满、喜气洋洋的李东林,这时虽然还是脸带笑意,但怎么看都有点勉强,由此可知——阿福落榜了。
想到二月时阿福过县试的消息传来时,家人的喜悦劲儿,大家虽然都看出来什么,但是谁也不敢问,强装着一张笑脸迎着爷儿俩回屋。
“走了一路,累了吧?饭菜都热着,马上给你爷俩端上来!”夏氏脸上的笑容有点夸张,又大声喊李小荷:“先打点热水来让你爹、你兄弟洗把脸!”
李小荷还没有应声,阿福已经拦住夏氏,又示意李小荷先别走。然后他坦然道:“娘,我府试落榜了!辜负您的期望了!”
夏氏不知此时自己心中是何感受,只面上却还笑着当做不在意,拍着儿子的肩道:“没关系,没关系,下次……下次……”但是说着说着她眼泪就留下来,却还笑道:“这次是娘的错……你年纪还小……”
阿福好歹是读诗书,明礼仪之人,怎敢让夏氏如此,他跪在夏氏面前道:“爹娘生养我,送我读诗书,怎么会是娘的错?娘你莫哭了,其实我早知以我的实力不足以考取秀才之名,只是不见黄河心不死罢了!”见李小荷将夏氏扶去椅子上坐了,他才又继续道:“爹娘,其实依我之见,二弟悟性在我之上,以后让他走功名一路倒是可行,至于我,就让我跟着爹爹管理店铺吧,爹娘你们操劳多年,儿实在不愿再看你们辛苦!”
夏氏此时已是泣不成声,李东林叹了口气,道:“也好,也好,即是你自己的选择,做爹娘的也不勉强与你,这个家迟早也是你两兄弟的,你现在跟着做这些也好!”他看了看边上的阿寿,想说什么,又没有说。
李小荷见此,在心中微微笑了笑,她就知道阿福这是在断爹娘的念想,以后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做生意了!
第72章
李小荷的花酱生意做得这么好,其实少不了阿福的功劳,由此可见他于经商一事上还是颇有天分的。而李小荷也知道,阿福对做生意很是感兴趣。最为重要的是,因为幼时生活颇是艰难,后又见识了火锅店对自家生活带来的转变,阿福对于经商这件事情,心中是很渴望的,又怎么能够静下心来走功名一路呢?换句话说,人家已经有了人生的目标,当然是没心思管其他的了!
至于他说的什么阿寿悟性颇高什么的,也不算是无中生有,总之比他这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强多了就是了。
对阿福抱着莫大期望的夏氏,对于儿子放弃念书这一决定一时间还不能接受,在被阿福颇具孝心的说辞感动了一晚上后,夏氏经过两天自己的思考,还是觉得阿福不应该放弃念书一途。夏氏跟李东林商量,想让丈夫劝一劝儿子,却被丈夫一席话说得陷入沉思。
李小荷从夏氏看着阿福那欲言又止的神情猜出,她娘大概还对阿福抱有“希望”。
李小荷在心里暗暗摇头,觉得自己娘钻进牛角尖了。
“娘啊,你最近干嘛总是走神啊?”李小荷看着夏氏拿着个绣绷子半天没动作,碰了她娘的胳膊一下。
夏氏回过神,望着李小荷叹了口气,道:“娘老了,不行啦!”
李小荷笑道:“娘你说什么呢!你哪里老了,肯定是你最近有什么事才这样,什么事?娘,说出来,我给你出出主意!”李小荷朝着夏氏挤眼睛,逗着夏氏开心。
夏氏知道女儿的心思,勉强笑了笑,复又轻轻叹了口气,望着窗棂出了会儿神,才道:“爹娘是真老了,你看你大姐都嫁人生子,我们都当外祖父、外祖母喽!”
夏氏的表情是真的有感而发,李小荷放下手里的活计,坐到夏氏身边道:“娘,到底怎么了?”
“你爹说,咱们家有两个儿子,老大守业,老二创业……阿福迟早还是要回来接手咱们家的生意,你爹这才同意他的主意,以后你幺弟……”夏氏说着说着声音低下来。
李小荷想了想还是没明白,这事儿有什么让夏氏伤心的,试探道:“阿福是真想让你和爹享享福,这么些年你们多辛苦啊,阿福愿意做生意就让他做着呗,你跟爹好好歇歇多好!”
夏氏瞪了李小荷一眼,“你幺弟才几岁,他怎么办?”
“阿福不是说过吗?让阿寿去学堂念书啊,他这么点大,不念书能干什么?”李小荷有点莫名其妙。
“小荷,娘是担心你幺弟,你看他这么大了还整天的调皮,比不上你们姐弟懂事。念书,他能静的下来吗?哎!”
“娘,你怎么知道调皮的小孩就不会念书啊,调皮的小孩才聪明呢!再说了,阿寿怎么调皮了,他只是活泼了点,还是很听话懂事的啊!”李小荷中肯的说道。
只能说当父母的总有操不完的心,以前家里穷的时候,总想着什么法子多赚点儿钱,好让孩子过好点儿。现在不担心吃穿了,又要担心前途,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很显然,小小的阿寿是还不懂爹娘的心思的。
李小荷看着阿寿哀怨委屈的眼神儿,自觉有点负罪感瞄了一眼边上的阿福,这小子也假装在看天空的云彩。
“爹,娘,就让我在家里念书吧,哥哥也回来了,我就跟着哥哥念书!”阿寿再一次对着李东林与夏氏祈求道。
“哥哥要跟着爹看店,哪有时间教你,你好好去学堂念书去!”李东林拿出一家之长的身份严肃道。
阿寿心里还是有点憷李东林这个当爹的,当下不敢再撒娇,只把那可怜的小眼神儿丢给夏氏。
夏氏虽是慈母,但并不是个溺爱孩子的,当下蹲下.身,扶着阿寿的小肩膀道:“爹、娘,哥哥姐姐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现在你也要做你自己的事情了,好好听话去学堂念书去,以后再不许调皮!”
“你娘说得对!别磨蹭了,走吧!”眼神示意阿寿跟着自己出门。
阿寿就这样告别了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将脚步迈向了学堂。
而当秋风起始,李家老爷子三周年的祭日到来了。
李家一家子商量着回李家凹,给老爷子做周年祭的一应事宜。
三周年是逝者非常重要的一个祭奠礼,因此李家几个兄弟姐妹肯定是都会回来的,而李东林做为家中长子,当然也是此事的主持者。
李东林带着夏氏等人早几天就回到了村子里。
险险的提前了一天,李成林也带着一家子回来了。连带着李家的大女儿李慧林一家,小女儿李秀林一家,请上村中一众亲戚,李家热热闹闹地将老爷子的最后一程送完。
昨日的喧闹仿佛还响在耳边,今天这原本拥挤的李家老宅就只剩下李小荷一家人了,李东林拉上堂屋的两扇门锁好,招呼妻子儿女:“走吧!”
李小荷心中怅然,想起自己刚到这里时就是在这座老宅子中,那时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帮着家里将生活过好,然后搬离这里,现在自家搬家了,才发现自己对这老宅子还是有感情的。
右边那间小小房间中,乌梅曾半夜拉着她说过悄悄话;厢房的窗户下,她曾经满怀希望的做着荷包;还有那简陋的灶屋,她在里面捣鼓出了火锅……她经常坐在屋前那块大石上仰望天空……小院儿是童年的游乐场……
回到镇上过了几天,李小荷发现在自己很快又适应了现在的生活,在心里淡淡一笑,自己果然还是喜欢现在这样更方便的生活,儿时的欢笑只是回忆罢了。
李小荷很快发现了自家娘亲看自己时,那欢喜欣慰又不舍的眼神,不觉有些莫名其妙。不过她也没有疑惑多久,很快就知道了缘由——谭家已来人正式议亲,两家父母将婚事定在了明年三月初十。
李小荷知道后不禁在心里翻个白眼,不论在这里生活多久,有些原本就融入骨子里的东西就是改不了,比如这婚事,两个当事人完全不用出面,婚期就给定了,商量都不带商量的,真是让人不习惯。
李小荷只能以“入乡随俗”来说服自己。然后去找夏氏,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就算你们要全权做主,好歹也要通知一下当事人吧,像这事儿,要不是阿寿那个大嘴巴,李小荷自己还一片茫然呢!
夏氏显然并不理解李小荷的想法,你想,哪个女孩儿好意思过问亲事?这脸还要不要了,这些事自然有家里大人操持,女儿家只等着上花轿就好!
不过夏氏也知道自家女儿没那一般女儿的羞怯,因此见李小荷来找她,很爽快地将此事一说,还叹道:“娘本来想多留你一留,不过这谭家求得诚……你爹的话也对,迟早都是要嫁的……好在两家离得近,以后见面也容易……你啊,嫁人了可不像做姑娘了,万事多想一想,可别惹得公婆不喜……”
李小荷心里很是无奈,自己到底是来干什么的?怎么夏氏就开始说起这些话来了?
这还不算完,夏氏将这事告诉李小荷后,像是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为□□,为人媳的道理没告诉她一样,连着几晚都来挤着李小荷睡,顺便教着她自己这些年体会出来的一些道理。
“娘,你放心吧,我又不是那什么偷奸耍滑的人,谭叔谭婶人又好,哪里会有什么事,再说,我又不是明天就嫁,娘你别这么紧张好不好!”李小荷倒是没心没肺的安慰道。
气的夏氏又捶了她一下,道:“你看看你这样子!别把事情都想得这么好,给你说的话你都记着,一副不当事的样儿,以后吃亏了才有的你后悔的!”
虽然李小荷想象不出来自己嫁到谭家是副什么情景,但是直觉没什么坏事儿,无奈老一辈的经验听一听总没坏处,只得听着夏氏的唠叨昏昏欲睡。
这天,李小荷的花酱铺子来了一单大生意,一个自称姓王的管事来买花酱,这人李小荷知道,就是乌梅做事的那府上的管事。其实这单子早几个月李小荷就接到了,为此还特意多做了好多酱,当时还挺意外这家人要这么多的花酱做什么,这会儿不仅才恍然。
那管事笑嘻嘻地拿出一封封红递给李小荷:“李家姑娘的酱在这平安镇都是有名的,这才劳累姑娘,府上太太特意让鄙人向姑娘道声谢!”
还有小费!李小荷心里微笑,脸上客气地接过,试探道:“哪里,哪里,该是我们多谢府上照顾小店生意才是,只是这花酱虽是能放,只是放久了总不如刚起出来的香甜……”
王管事微笑道:“所以才劳烦姑娘今年多劳累了些。”隐晦地告诉李小荷府里时即时要用。
李小荷遂不再多言。
李小荷很快就知道这王府里是要办喜事了,据说是当家太太嫡亲的女儿出嫁,男方似乎是州府里一个权势家族。这些李小荷当然没处儿打听,当然她也没有兴趣,只是高兴这喜事办得大,连带着自己也小赚一笔。
第73章
王家的嫡小姐出嫁时,好好地让李小荷这乡巴佬感受了一下什么叫做大家气派,什么叫做十里红妆。
“有钱人啊!”对于混了两辈子,还是摆脱不了朴实劳动人民标签的李小荷,也只能在心里感叹一声而已。
不过看着眼前的少女,李小荷倒是在心里默默补齐:“至少古代的有钱人办喜事时,小老百姓也能沾沾光!”
阿福会娶个什么样的媳妇回家,这个实在是个遥远的话题,而李小兰产子之后,李家所面临的最大的事情就是阿福下场了,连年关也不能比这个更重要。
夏氏尤其紧张,怎么说这件事情是由她引发的,虽然她也愿意相信大师的解的签文,但是这件事情是真的太重要了,而神佛又多虚无缥缈,所以夏氏是整个人高度紧张起来,比阿福这个本尊更像是要下场的。
而阿福呢,虽然是经常挑灯夜读,但是整个人的状态却是很好,看起来对于下场的两种结果他都看开了,当然也有可能是他另有打算。
虽然李家内部对阿福下场很是重视,但是年关是劳动人民一年里少有的重大节日,在这个时代人们是很重视的,因此平安镇上大街小巷都染上的“年味儿”,空气里似乎都洋溢着一股欢乐的气氛。
年关还没有正式来到,但是今天腊八,明天扫尘什么的还是得走起。而在这个注重礼数和传统的时代里,在这样的日子里,作为李家的准女婿,又同住在平安镇的谭严,不说每天,但至少是隔天就会到李家来跑跑腿儿。
按照这时代的计算虚岁的算法,谭严如今已是十八了,已经算是顶立门户的儿郎了,若按照镇上人家的习惯,现在他已是成亲了。谭家即是厚道,也理解李家的情况,从未说过什么,过节什么的从来不落下,因而李家对谭家自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越发的亲厚起来。
像现在,谭严一来,老婆子就拉着他的手,关切的说道:“严哥儿有心了,这么冷的天,还让你跑这么一趟!”又忙不迭地将自己手中的暖炉塞到谭严手里让他暖手,叫李小荷:“外面冷,你再去弄个暖炉来,可不要把我们严哥儿冻坏了!”
说完又笑眯眯地拉着谭严说东说西,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她亲孙子呢。
不过李小荷没什么不愿意的,谭严是自己未来的丈夫,与自己娘家亲厚些自然更好,她自己则顺从地去准备暖炉去了。
话说这暖炉还是李小荷觉得冬天太冷,特意弄出来的东西,刚开始老婆子直喊“造孽”,心疼那柴碳钱,不肯用。待现在用习惯之后,只笑眯眯夸赞:“这‘暖炉’果真是个好东西,这样抱着整天手都热乎乎的!”
老婆子与夏氏却很是体谅小儿女的心思,在拉着谭严扯了些家常,表示了自己对其的看重之意之后,就让李小荷招待谭严去了。
自从最初李小荷拿着那个有着旋转筒盖的竹筒,去找谭家做东西之后,偶尔也会画些自己需要的东西,让谭家帮着做。至于“专利”什么的,“自家人”就不说这些了。当然了,李小荷也不愿意拿这个专利,毕竟这不是自己的原创啊,比如说老爷子生病时,李小荷就拜托过谭木匠帮自家做一辆轮椅,以谭木匠的手艺,做出来效果自是不差的。
而谭家自是也看重李小荷的这些新奇想法,谭严刚开始时很是不愿意占李小荷的这个便宜,不过后来不知道是他自己想通了,还是谭木匠跟他说了些什么,现在他是没有什么负担了。反而有时他有什么想法会找李小荷商量,就比如这次他就带了一张图纸过来,拿给李小荷帮他参谋。
“……若是风速足够大,就能将皮屑等杂物吹出,而粮食则会直接落下,只要将箩筐放在这里,就能得到干净的粮食了!”谭严在纸上指指画画,向李小荷说着:“只是怎么能得到足够大的风,却是不好办……”
李小荷看着那图纸上还显得不完全的图样没有出声。
其实随着谭严的介绍,李小荷想起了自己知道的一种东西——风车,用来车粮食谷物的一种家什。当然,在李小荷原来生活的时代,这种东西早就被淘汰了,李小荷是在景区的博物馆中见过这种东西,当时导游介绍之后还让大家上手试过来着。
时间很久远了,李小荷记得不太清了,但是这件东西原本就没有多复杂的结构,谭严又将每个部件的作用,以及缺失的功用全部指出来了,因此李小荷想了想就点着图纸道:“在右边装一个轮轴,上面架四个活页,只要有人转动这个轮轴,活页就跟着动,风自然就有了,转的越快风就越大……”
李小荷还没有说完,谭严双眼就是一亮,激动地抓过李小荷还在纸上指指点点的手,兴奋道:“是啊!我怎么没想到!”他咧着嘴大大的笑道:“我就知道,你一定有法子!”
李小荷心里也挺高兴的,因为她知道这件东西会为人们省很多力。以前每次稻谷粮食什么的晒好存储之前,她总是看到老婆子她们要拿个大大的簸箕迎着风簸去杂物,不仅弄得身上全是灰尘毛刺,还非常耗费时、力。有了这件东西,人们只需要轻松站在风车前,摇动着轮轴,就能将粮食中的灰尘瘪谷等全吹走。
只是来了这里这么久,习惯了人们含蓄害羞的性子,一下子被谭严抓着双手,李小荷一时有点不习惯,而且他是真抓,力气还不小!
兴奋劲儿稍稍过了,谭严才想起来自己在干什么,与李小荷目光一碰,便不好意思地闪开去,又“哈哈”笑了两声掩饰尴尬。一眼瞟到桌上的图纸,他赶紧抓过,急声道:“那我赶紧回去将它画出来……”
“你们两个在说什么呢?这么热闹?”却是夏氏探头进来询问,她刚才听见谭严激动兴奋之下没有控制音量的说话声,是以过来看看。
“没什么,跟小荷说图纸的事……”谭严挠了挠头,不好意思道,他眼角余光向李小荷飘去,小荷应该没有生气吧?
李小荷自然没有生气,附和着说道:“刚刚说着说着阿严哥就有灵感了,因此想回去将图纸画出来!”
“嗨!”夏氏一听却拍手笑道:“难道在婶婶家就不能画了?婶婶家笔纸还是有的!”说着就要去帮谭严拿纸笔过来,走前道:“怎么说,这饭还是要在婶婶家吃过才行的!”
夏氏一走,又剩下两小只沉默,李小荷先笑道:“不如就在这里先画个样图出来,也让我看看这个东西最后是什么样儿!”
有了开头,谭严自然就好回话了,何况这又是他擅长的领域,他笑着摇头道:“最后是个什么样,恐怕现在我自己都不知道,还要经过尝试才能拿出来试用呢!”
就着这个风车,两人一直讨论到午时不提。
不管是忙着发明创造的谭严,还是忙着挑灯夜读的阿福,亦或是忙着家长里短的夏氏,都阻止不了时间的脚步,它就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悄的流逝了。大多数的时间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所以人们对它记忆淡薄,但当某一个时间,发生了一件让人们记忆深刻的事情时,它就在人们的脑海中留存了下来。
比如说今年的四月二十八,李东林与参加府试的阿福回家了。只是相比离家时信心满满、喜气洋洋的李东林,这时虽然还是脸带笑意,但怎么看都有点勉强,由此可知——阿福落榜了。
想到二月时阿福过县试的消息传来时,家人的喜悦劲儿,大家虽然都看出来什么,但是谁也不敢问,强装着一张笑脸迎着爷儿俩回屋。
“走了一路,累了吧?饭菜都热着,马上给你爷俩端上来!”夏氏脸上的笑容有点夸张,又大声喊李小荷:“先打点热水来让你爹、你兄弟洗把脸!”
李小荷还没有应声,阿福已经拦住夏氏,又示意李小荷先别走。然后他坦然道:“娘,我府试落榜了!辜负您的期望了!”
夏氏不知此时自己心中是何感受,只面上却还笑着当做不在意,拍着儿子的肩道:“没关系,没关系,下次……下次……”但是说着说着她眼泪就留下来,却还笑道:“这次是娘的错……你年纪还小……”
阿福好歹是读诗书,明礼仪之人,怎敢让夏氏如此,他跪在夏氏面前道:“爹娘生养我,送我读诗书,怎么会是娘的错?娘你莫哭了,其实我早知以我的实力不足以考取秀才之名,只是不见黄河心不死罢了!”见李小荷将夏氏扶去椅子上坐了,他才又继续道:“爹娘,其实依我之见,二弟悟性在我之上,以后让他走功名一路倒是可行,至于我,就让我跟着爹爹管理店铺吧,爹娘你们操劳多年,儿实在不愿再看你们辛苦!”
夏氏此时已是泣不成声,李东林叹了口气,道:“也好,也好,即是你自己的选择,做爹娘的也不勉强与你,这个家迟早也是你两兄弟的,你现在跟着做这些也好!”他看了看边上的阿寿,想说什么,又没有说。
李小荷见此,在心中微微笑了笑,她就知道阿福这是在断爹娘的念想,以后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做生意了!
第72章
李小荷的花酱生意做得这么好,其实少不了阿福的功劳,由此可见他于经商一事上还是颇有天分的。而李小荷也知道,阿福对做生意很是感兴趣。最为重要的是,因为幼时生活颇是艰难,后又见识了火锅店对自家生活带来的转变,阿福对于经商这件事情,心中是很渴望的,又怎么能够静下心来走功名一路呢?换句话说,人家已经有了人生的目标,当然是没心思管其他的了!
至于他说的什么阿寿悟性颇高什么的,也不算是无中生有,总之比他这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强多了就是了。
对阿福抱着莫大期望的夏氏,对于儿子放弃念书这一决定一时间还不能接受,在被阿福颇具孝心的说辞感动了一晚上后,夏氏经过两天自己的思考,还是觉得阿福不应该放弃念书一途。夏氏跟李东林商量,想让丈夫劝一劝儿子,却被丈夫一席话说得陷入沉思。
李小荷从夏氏看着阿福那欲言又止的神情猜出,她娘大概还对阿福抱有“希望”。
李小荷在心里暗暗摇头,觉得自己娘钻进牛角尖了。
“娘啊,你最近干嘛总是走神啊?”李小荷看着夏氏拿着个绣绷子半天没动作,碰了她娘的胳膊一下。
夏氏回过神,望着李小荷叹了口气,道:“娘老了,不行啦!”
李小荷笑道:“娘你说什么呢!你哪里老了,肯定是你最近有什么事才这样,什么事?娘,说出来,我给你出出主意!”李小荷朝着夏氏挤眼睛,逗着夏氏开心。
夏氏知道女儿的心思,勉强笑了笑,复又轻轻叹了口气,望着窗棂出了会儿神,才道:“爹娘是真老了,你看你大姐都嫁人生子,我们都当外祖父、外祖母喽!”
夏氏的表情是真的有感而发,李小荷放下手里的活计,坐到夏氏身边道:“娘,到底怎么了?”
“你爹说,咱们家有两个儿子,老大守业,老二创业……阿福迟早还是要回来接手咱们家的生意,你爹这才同意他的主意,以后你幺弟……”夏氏说着说着声音低下来。
李小荷想了想还是没明白,这事儿有什么让夏氏伤心的,试探道:“阿福是真想让你和爹享享福,这么些年你们多辛苦啊,阿福愿意做生意就让他做着呗,你跟爹好好歇歇多好!”
夏氏瞪了李小荷一眼,“你幺弟才几岁,他怎么办?”
“阿福不是说过吗?让阿寿去学堂念书啊,他这么点大,不念书能干什么?”李小荷有点莫名其妙。
“小荷,娘是担心你幺弟,你看他这么大了还整天的调皮,比不上你们姐弟懂事。念书,他能静的下来吗?哎!”
“娘,你怎么知道调皮的小孩就不会念书啊,调皮的小孩才聪明呢!再说了,阿寿怎么调皮了,他只是活泼了点,还是很听话懂事的啊!”李小荷中肯的说道。
只能说当父母的总有操不完的心,以前家里穷的时候,总想着什么法子多赚点儿钱,好让孩子过好点儿。现在不担心吃穿了,又要担心前途,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很显然,小小的阿寿是还不懂爹娘的心思的。
李小荷看着阿寿哀怨委屈的眼神儿,自觉有点负罪感瞄了一眼边上的阿福,这小子也假装在看天空的云彩。
“爹,娘,就让我在家里念书吧,哥哥也回来了,我就跟着哥哥念书!”阿寿再一次对着李东林与夏氏祈求道。
“哥哥要跟着爹看店,哪有时间教你,你好好去学堂念书去!”李东林拿出一家之长的身份严肃道。
阿寿心里还是有点憷李东林这个当爹的,当下不敢再撒娇,只把那可怜的小眼神儿丢给夏氏。
夏氏虽是慈母,但并不是个溺爱孩子的,当下蹲下.身,扶着阿寿的小肩膀道:“爹、娘,哥哥姐姐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现在你也要做你自己的事情了,好好听话去学堂念书去,以后再不许调皮!”
“你娘说得对!别磨蹭了,走吧!”眼神示意阿寿跟着自己出门。
阿寿就这样告别了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将脚步迈向了学堂。
而当秋风起始,李家老爷子三周年的祭日到来了。
李家一家子商量着回李家凹,给老爷子做周年祭的一应事宜。
三周年是逝者非常重要的一个祭奠礼,因此李家几个兄弟姐妹肯定是都会回来的,而李东林做为家中长子,当然也是此事的主持者。
李东林带着夏氏等人早几天就回到了村子里。
险险的提前了一天,李成林也带着一家子回来了。连带着李家的大女儿李慧林一家,小女儿李秀林一家,请上村中一众亲戚,李家热热闹闹地将老爷子的最后一程送完。
昨日的喧闹仿佛还响在耳边,今天这原本拥挤的李家老宅就只剩下李小荷一家人了,李东林拉上堂屋的两扇门锁好,招呼妻子儿女:“走吧!”
李小荷心中怅然,想起自己刚到这里时就是在这座老宅子中,那时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帮着家里将生活过好,然后搬离这里,现在自家搬家了,才发现自己对这老宅子还是有感情的。
右边那间小小房间中,乌梅曾半夜拉着她说过悄悄话;厢房的窗户下,她曾经满怀希望的做着荷包;还有那简陋的灶屋,她在里面捣鼓出了火锅……她经常坐在屋前那块大石上仰望天空……小院儿是童年的游乐场……
回到镇上过了几天,李小荷发现在自己很快又适应了现在的生活,在心里淡淡一笑,自己果然还是喜欢现在这样更方便的生活,儿时的欢笑只是回忆罢了。
李小荷很快发现了自家娘亲看自己时,那欢喜欣慰又不舍的眼神,不觉有些莫名其妙。不过她也没有疑惑多久,很快就知道了缘由——谭家已来人正式议亲,两家父母将婚事定在了明年三月初十。
李小荷知道后不禁在心里翻个白眼,不论在这里生活多久,有些原本就融入骨子里的东西就是改不了,比如这婚事,两个当事人完全不用出面,婚期就给定了,商量都不带商量的,真是让人不习惯。
李小荷只能以“入乡随俗”来说服自己。然后去找夏氏,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就算你们要全权做主,好歹也要通知一下当事人吧,像这事儿,要不是阿寿那个大嘴巴,李小荷自己还一片茫然呢!
夏氏显然并不理解李小荷的想法,你想,哪个女孩儿好意思过问亲事?这脸还要不要了,这些事自然有家里大人操持,女儿家只等着上花轿就好!
不过夏氏也知道自家女儿没那一般女儿的羞怯,因此见李小荷来找她,很爽快地将此事一说,还叹道:“娘本来想多留你一留,不过这谭家求得诚……你爹的话也对,迟早都是要嫁的……好在两家离得近,以后见面也容易……你啊,嫁人了可不像做姑娘了,万事多想一想,可别惹得公婆不喜……”
李小荷心里很是无奈,自己到底是来干什么的?怎么夏氏就开始说起这些话来了?
这还不算完,夏氏将这事告诉李小荷后,像是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为□□,为人媳的道理没告诉她一样,连着几晚都来挤着李小荷睡,顺便教着她自己这些年体会出来的一些道理。
“娘,你放心吧,我又不是那什么偷奸耍滑的人,谭叔谭婶人又好,哪里会有什么事,再说,我又不是明天就嫁,娘你别这么紧张好不好!”李小荷倒是没心没肺的安慰道。
气的夏氏又捶了她一下,道:“你看看你这样子!别把事情都想得这么好,给你说的话你都记着,一副不当事的样儿,以后吃亏了才有的你后悔的!”
虽然李小荷想象不出来自己嫁到谭家是副什么情景,但是直觉没什么坏事儿,无奈老一辈的经验听一听总没坏处,只得听着夏氏的唠叨昏昏欲睡。
这天,李小荷的花酱铺子来了一单大生意,一个自称姓王的管事来买花酱,这人李小荷知道,就是乌梅做事的那府上的管事。其实这单子早几个月李小荷就接到了,为此还特意多做了好多酱,当时还挺意外这家人要这么多的花酱做什么,这会儿不仅才恍然。
那管事笑嘻嘻地拿出一封封红递给李小荷:“李家姑娘的酱在这平安镇都是有名的,这才劳累姑娘,府上太太特意让鄙人向姑娘道声谢!”
还有小费!李小荷心里微笑,脸上客气地接过,试探道:“哪里,哪里,该是我们多谢府上照顾小店生意才是,只是这花酱虽是能放,只是放久了总不如刚起出来的香甜……”
王管事微笑道:“所以才劳烦姑娘今年多劳累了些。”隐晦地告诉李小荷府里时即时要用。
李小荷遂不再多言。
李小荷很快就知道这王府里是要办喜事了,据说是当家太太嫡亲的女儿出嫁,男方似乎是州府里一个权势家族。这些李小荷当然没处儿打听,当然她也没有兴趣,只是高兴这喜事办得大,连带着自己也小赚一笔。
第73章
王家的嫡小姐出嫁时,好好地让李小荷这乡巴佬感受了一下什么叫做大家气派,什么叫做十里红妆。
“有钱人啊!”对于混了两辈子,还是摆脱不了朴实劳动人民标签的李小荷,也只能在心里感叹一声而已。
不过看着眼前的少女,李小荷倒是在心里默默补齐:“至少古代的有钱人办喜事时,小老百姓也能沾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