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已经让人去叫了,他还没有到。”
“哦哦。”李业应着,坐了下来,而心中,还很是迷茫。他跟着刘承佑一起出来的!而且刘承佑的这次外出,真说起来还有些他的因素——他早就羡慕杨玢的那处房子了,不仅是因为位置景色,更因为他早先想去却是不能!虽然他国舅爷的身份尊贵,那些文人却不将他放在眼中。这些年他一共只去过两次,还受尽了白眼,这次杨玢倒了,他就想着怎么把这个宅子弄到手里,当然,宅子损坏了不少,可不过就是那些房子的事,修修也就罢了,那些湖啊树啊大多还保留着,将来他住在这里,再开宴会,看那些文人还来不来!来了的,又要如何对他!
因为这个原因,当刘承佑问他这个宅子的时候,他大加夸赞,把那房子说的如同天上宫阙,引得刘承佑都想去看了——他其实也知道这有些不妥,可在他想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杨玢、史弘肇这些人都死了,还有谁敢对刘承佑不利?更何况,谁又知道他们要出去?
郭子允?
他看向旁边的青年统领,随即又摇了摇头。那个宅子一直由郭家看守不错,但郭子允一开始并不知道刘承佑今天要去,他是说了刘承佑有心去看,却没有说是哪一天。
刘灿?
他又把目光转了过去,随即觉得这个猜测更不靠谱,刘灿最近受冷落,连宫里的边都考不上,今天还是临时被召过来的,在这之前她甚至都不知道会去哪儿!
唯一知道刘承佑一定会去杨宅,并且知道日期的只有他,可他、他又怎么会做这种事?所以还是郭子允?虽然不知道确切的日子,但知道大概也可以提前留心,再然后看到宫中大队人马外出,也许就能提前埋伏?这么想着,李业越看郭子允越像凶手。
而在那边李太后已经想绕过这个话题敲定刘承郧了,刘灿却在据理力争:“太后的考量自然是有理的,但臣认为却有些不太妥当。”
“刘统领!”李太后看向他,“这国之重器的事情,刘统领就不用操心了。”
“臣年轻,但蒙先帝不弃,多加照顾,有些话是不得不说的。陈王目前是无子,那不知以后是不是也无子?”
“刘灿!”李太后的声音越发冷了,她曾对刘灿寄与希望,曾在无奈下对她进行过提点,那时候她想的是为自己的儿子为大汉保留一份希望,一个退路,但现在她的儿子已经死了,下面的事,也就同刘灿无关了。她知道陈王是坐不稳这个朝廷的,郭崇郭威没一个好相与的,不说郭崇,就是郭威也有自己的私心,可就让他们来主政又如何?
郭崇若办妥了那件事,那就郭崇,若办砸了,那就郭威!是,大汉对不起郭威,杀了他的家人,又要去杀他,可是,那都是刘承佑要做的,而现在,刘承佑死了!刘承佑已经死了,郭威还要拿着这件事不放吗?还要赶尽杀绝吗?还要欺负他们孤儿寡母吗?
度过了最初的迷茫和慌乱,李太后渐渐冷静了下来,也想到下面的事要怎么做。先是把冯道抬出来,让他稳定局面,再之后密切关注边关,一旦有风吹草动,立刻下诏。郭崇真的办成那是不说了,一旦不成就对郭威大加封赏,到时候还能让刘承郧代兄罪己。
认识这么多年,李太后对郭威还是有了解的。知道若刘承佑还在世,那郭威是反定了。可现在刘承佑死了,不管他犯了多大的错,他都死了!郭威要再和一个死人计较,那像什么?更何况这个时候还有刘承郧的罪己诏,以皇帝至尊的身份向他道歉——只为了自己多年来的形象,郭威也要暂时忍耐了。
当然,以后郭威也许还会有变,也许还会有别人谋反,但他们总算能度过第一个难关了。
当然,在这里密州刘家也是一个问题,毕竟他们的曹州离开封实在是太近了。但李太后觉得刘家应该不会在这个时候反,毕竟他们得到曹州的时间太短了,本身又是从密州那么偏僻的地方出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占了这么大一块地已是侥幸,再要往前推进,那就是自寻灭亡!
当然,刘家的面子要给,能安定一方是一方。
想到这里,她的声音又缓和了起来:“刘统领说的也在理,但陈王以后如何都是以后,目前朝中最需要的还是稳定。刘统领为国之心我已经知道了,以后必不会让统领失望。”
这就是暗暗许诺了,刘灿立刻行礼:“谢太后,只是臣觉得此事并不能先行讲究。古语就有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中原自古以来就是子继父业,弟继兄位的虽不能说没有,但大多都是那位兄长没有自己的孩子,或者那孩子有什么隐疾。现在先帝的大郎健康活泼,虽是年幼,却已有英明之像,太后却要另立,这虽是为朝廷考虑,却会让人有疑虑。臣说一句大不敬的,若陈王也去了,这下面的皇位是要给谁?臣再说一句,若大郎长大,与陈王又要如何相处?臣第三再说一句,若有人挑拨,将来陈王与大郎之间是否会发生叔侄相残的悲剧?臣第四再说一句,若陈王将来有子,大郎又要如何面对?“她一句接一句,问的李太后又气又怒又不好回答。刨除掉大郎现在已展露了什么英明之像这样的话不说,其他话都是在正理上。陈王继位不是说不能,但的确不那么合礼法,在这个时代,不合礼法的多了,做了应该也没什么,可若被人揪住了,那又是个事。
而旁边的耿夫人听了这些,则把自己怀中的孩子抱的更紧了,刚才听喜鹊说她已经意识到这个位置是要争了,而现在更明白,若是不争,她的孩子是九成就没有活路了——另外那一成则是建立在她的孩子真的异常英明,并且陈王非常软弱身边还要没有小人的基础上!
“不知冯相觉得我说的是否在理?”李太后喘了两口气,正要压下刘灿,那边刘灿又转到冯道身上,冯道一怔,捏了捏自己的胡子,叹了口气,“却是在理的。”
他刚才没有直接应承李太后,也是考虑到这些。
李太后一句话被堵在喉间,别提多难受了,但更令她震惊的却是冯道的态度——他竟然认为刘灿说的在理!难道他是支持刘灿的?她向耿夫人看去,见她虽然低眉顺眼的站在下面,眼中还含着一泡泪,却是站在刘灿那边的。再看郭子允,也和刘灿站在一起,而现在,冯道竟也认为刘灿说的是对的!
冯道在朝里一向中立,鲜少有明确的态度,可现在,却在支持刘灿?刘灿是在什么时候拉拢了他!也是李太后突逢大变,否则她就能想明白,冯道支持的是刘灿的话,却不是支持刘灿,这其中却是大有区别的。不过就算她历经风雨性格坚毅,毕竟是刚死了孩子,就算那个孩子每每令她失望,近来更是同她离了心,那也是她的孩子,也是令她肝肠寸断。此时还能坐在这里商谈事情已是勉强,哪还能去细思?她勉强抑制住自己,向李业看去:“阿弟,你怎么看?”
过去在外人面前,她很少这么称呼李业,但今天却每每这么叫他,为的就是要让人明白他们是一条线上的。可此时,李业自己就有些迷惑。他有些拿不准自己的阿姐为什么非要让陈王上,别人也许还不知道,毕竟陈王一直深入简出,外人只知道他在养病,到底养到什么程度病到什么程度都很模糊,他却知道陈王那身体是真不好!也说不上什么具体的毛病,就是体弱,有个什么风吹草动他就要病上一场,也亏的他生的晚,要是早先刘知远还没稳定住,就他那身子骨早就夭折了。
就这么一路养着还不怎么好,要是坐上了皇位,那不是,更不行了?三个儿子已经死了两个,这最后一个,还不好好留着?
第281章 油渣 (十二)
其实如果有可能,李太后也不想让陈王登基的,她也知道这个位置不好坐,可是,如果是陈王登基,那她就还是太后,可如果是大郎登基,那她就是太上太后,那耿氏就会成为皇太后。她早先就看不上耿氏,在她成为皇后这一点上没有吐过口,更不要说皇太后了。当然,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她也不是不能让,但她非常清楚,一旦耿氏成为皇太后,必会有人簇拥到她身边,来为她争取,而看现在的样子,她甚至已经找到了一个人!
她不在乎是郭崇郭威或者冯道来主政,但刘灿?或者刘成?他们实在是太没有威望了!更何况,他们刘家是从石敬瑭那时候出来的。无论是杨玢还是郭威,都是跟着刘知远打天下的,在事不可为的时候由他们来主政,李太后总还有一种是自己人的感觉,不过换成刘灿,她就觉得不对劲儿了,哪怕当皇帝的还是刘氏子孙,她也有一种大汉已经改朝换代的感觉。
而此时的李业还没有这种感觉,他和刘承佑关系好,觉得由他的儿子来当皇帝也没什么,不过他也知道李太后的意思,因此听了他点名,立刻道:“大郎毕竟太小了、太小了、太小了……”
他一时也想不到什么理由,只有抓着大郎的年纪说话,不过转头一见耿夫人,立刻精神一震:“耿氏,莫不是你想垂帘听政吗?”
耿夫人一惊,哆嗦着跪下:“太后,我、我……”
“舅爷又何必拿这话挤兑一个妇道人家?”刘灿道,“现今这形势,又哪有她说话的余地?太后,若今日立了陈王,恐怕立刻就有大乱!”
“大胆!”刘灿对李业平时一直是奉承客套的,今天忽然一变脸,李业立刻就蒙了,再听她对李太后也不客气,当下就站了起来,“刘灿,你一个小小的禁卫军统领,在这个时候谈论国事已是妄为,现在还敢威胁太后,简直是目无尊长!”
刘灿一笑,转向郭子允:“郭兄,敢问你一件事,今日陛下出宫,你提前是否知道?”
郭子玉摇摇头:“不知。”
刘灿道:“我见杨宅被整理过,那不知是谁提前做的安排?”
郭子允想了想道:“应是舅爷。”
李业气急败坏:“刘灿,你这是什么意思?是说是由我刺杀的陛下吗?”
“怎么可能,舅爷同陛下的关系,大家有目共睹,您又怎么会做出这种事?”
李业冷哼了一声,还是悻悻的,不过神情中已经带了算你识相的表情,旁边的李太后见了简直绝望,刚才刘灿说那话是多好的把柄,如果能紧紧抓住,起码能暂时把她逼退。结果却是刘灿用一句话把李业给逼了回来,完全失去了主动!
“只是舅爷刚才说那话我并不赞同,我怎么敢威胁太后,我只是在实话实说!太后,若是陈王登基,朝中必有分歧,不知太后是否能一言定之?不知陈王是否有能力平定非议?不知舅爷是否有能力镇压暴亂?”和李太后想的不一样,刘灿并没有把刚才的那个问题回避过去,反而再次揪了出来,而且咄咄逼人,其态度连旁边的耿夫人都有些诧异。
李太后见她又把话题拿回来,虽有些诧异,更多的还是欣喜:“哦,照你这么说,大郎登基就没有这些问题了?”
“会少很多,因为有冯相、郭兄,还有我的支持!”刘灿丝毫不退,早先她谦虚谨慎是为了避嫌,而现在她已经准备挟天子以令诸侯了,还避什么嫌?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强势出击,令所有人不敢违抗——什么心服口服在这一刻是不太可能的,只有先以雷霆之势打压下去,之后再慢慢收服。
听了这话,冯道张张嘴,最后到底没说什么,他并不想卷入这个漩涡,但以他的本心来论,确实是支持大郎登基的,无他,礼也!
“冯相,你也不同意陈王?”李太后指尖发凉,冯道叹了口气,拱了拱手,“太后,您知道臣一贯的主张的,此事……大郎登基更名正言顺!”
“但大郎登基你可知有多少弊端?多少事情?你可知下面那些人会如何做?不说别的,若那郭威打来,谁来挡?若是陈王,可以向郭威求情,若是大郎,谁来?哀家吗?那郭威会听吗?”
“臣来!”刘灿道,李太后冷笑了一声,满脸不屑,刘灿拱了拱手,“太后,臣大胆说一句,郭威要来打,不外也就是因为先帝要杀他,若是成功了,郭威自然来不了。若是不成功,此事也不是没有转圜的余地。”
“他家人全部被杀,如何转圜!”李太后瞪着她,心中直后悔早先让人给她暗示,否则说不定也没有今天这样的麻烦了。
“若他的家人没死呢?”
李太后一怔,刘灿看向冯道,冯道哭笑不得,这么片刻功夫,他已经被刘灿暗算了几次,每次都更让李太后相信他早早和刘灿联手了——但他偏偏还要顺着刘灿的话说,因为她说的,一直符合他心中的道,而这一次,更是他推脱不得的,所以他再次叹了口气。一听他叹气,李太后就毛骨悚然,她瞪着冯道,后者有些无奈的道:“回太后,郭威一家并没有死,刘统领将他们救下了,随即,就送到了老夫那里……”
……
李太后惊住了,李业惊住了,耿夫人惊住了,就连郭子允,也有些被惊住了……他知道那一天刘灿做了点事,但他不知道具体做了什么,虽然他隐隐的觉得应该和郭家有关,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她把郭威的家人都救了,然后藏在了冯道那里!
郭威的家人是怎么愿意跟她走的?还是他们早有联系?然后,更重要的是,冯道是怎么愿意接受的?
“不可能!”李业第一个跳了起来,“郭家的事是我办的,没人走脱!”
“舅爷办事自然是妥当的,不过在你到之前,郭家的人已经被接走了。”
李业目光呆滞,在他到之前?在他到之前他的人也在盯着郭家啊,他没有收到任何消息啊!
李太后道:“冯相既然这么说了,那必然是真的。如此,我也能安心不少。”
说到这里,她又看向刘灿:“如此看来,就算没有我的提醒,刘统领也必是安稳的了。”
这话说是感叹,更是点明,刘灿拱了拱手:“太后对臣的关照,臣一直铭记在心。太后可以放下,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也是陛下的天下,臣的志向并不再此。至于陈王……臣一直是怜惜的,绝无它意。”
李太后看着她,呼吸微微有些粗重,这是许诺,是许诺不会废帝,也是许诺会保陈王太平。这种许诺有意义吗?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这其中就要看刘灿的要脸程度也要看冯道能活多久了。但更关键的是要权,刘灿,在这个时候要争夺那个位置了!她选的时间太好了,她现在想找一个能同她抗衡的人都难,更关键的是,她还救了郭威一家!只此一点,郭威必对她感激不尽,不管以后如何,起码在这段时间内是不会同她争什么了。
“这个时间实在是选的太好了,还做了这样的布置,难道,二郎是她杀的?”李太后心中一动,虽然她也知道刘灿是临时被招过来的,可此时却忍不住要这么想,否则她又为何要冒险救走郭威一家,除非、除非……想到有一个可能,李太后蓦地惊出一身汗。
她是在当天提醒的刘灿,而刘灿绝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做好全部的准备,要瞒住外人救走十几口的人不是一句的事,特别是那一天各方面已经很紧张了——她还不知道刘灿还捎带着带了不少郭家的家将,否则会更惊讶。不过她毕竟不是养在深闺的无知大姑娘,知道要救这些人出来,必须提前准备好很多东西。而从郭家的反应来看,他们事前并不知道自己会被袭击,所以这些就是刘灿一人完成的。而刘灿为何要提前做这些准备?她早就知道刘承佑会对郭威动手?
她又是怎么知道的?
是的,谁都知道刘承佑是一定会对杨玢王章动手的,但,郭威不是杨玢!在那之前就连她也没想过刘承佑会这么疯狂!但刘灿想到了,并且做了准备?理智上李太后不太信,可不知为何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
“刘统领,非是哀家对你有看法,而是,你拿什么来保证你说的?”
“这就是要见真章了!”刘灿在心中清楚。杨玢王章等人能把持朝政,一来有刘知远的交代——这是大义;二来有多年的经验,满朝文官大多是他们的手下党羽,武官中也有不少安插。但她刘灿或者说刘家却是没有这些的,他们要取得这个位置,有点像虎口夺食,也许在这个时候暂时没人能反对,一旦他们反应过来,就会此起彼伏的来冲击。想到这里,刘灿也反应了过来,李太后也不见得就是非要陈王登基,只是陈王相比于还在襁褓中的大郎,会少很多变数——亲王登基虽然在礼数上有亏,但他毕竟很大了,对外完全可以说亲政,就算全天下人都知道这是个谎话也不能说到明面上。可大郎登基就不一样了,他这么小,要不就是垂帘听政,要不就是顾命大臣,更有可能两者一起来,这就会给人很多口舌。
而且,李太后恐怕还有让他振兴大汉的想法,哪怕她自己也知道这个希望非常缥缈。
刘灿暗暗吸了口气,正要说话,一个宫女就匆匆来到李太后身边,在她耳边说了几句,李太后脸色变了又变,随即看向刘灿:“刘统领……真是好手段!哀家也算是见识了!”
第282章 油渣 (十三)
“大郎,我有件事觉得奇怪。”
有一天晚上赵匡胤没事找刘灿聊天……恩,基本上他晚上都是没什么事的,所以其实这个聊天的活动真的经常举行。刘灿虽然也想自己看看书静静心,可赵匡胤来了她也不能拒之门外。毕竟赵匡胤也不会只同她说吃喝,总绕不了宫中、京城乃至密州的事情。而且在聊天的时候,两人也会下下棋。在过去,刘灿对围棋真没什么兴趣,对于她来说这个太费脑子了,工作了一天之后她就想看看书听听音乐,或者干脆就看点不用动脑子的爆笑片。但是现在,她却喜欢上了这个东西,在黑白之间的厮杀里,她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愉悦。特别是赵匡胤每每总下不过她,所以看在屠杀大龙的份上,刘灿也就忍受了他的话唠。
听到赵匡胤的话,刘灿正在看棋面,听了这话抬起头就恩了一声,赵匡胤道:“大郎,好像从来没有想过成为杨玢、王章?”
刘灿一笑:“你觉得可能吗?”
“那一位的确不是明君,但如果大郎想的话,还是能成的吧?”
刘灿停了下来,抬起头:“你觉得这是一步好棋?”
“大郎曾说过得民心者得天下,也说现在我中华大地最缺的就是休养生息。若是主政大汉,固然有很多弊端,可也能慢慢蚕食,以大郎的手段,经营个三五年,必然会令天下只知密州刘家!到时候让那刘承佑退位,又算的了什么!”
“你到是怪有接受禅位的心思,这难道是写在基因中的密码?”刘灿在心中腹诽了一句,面上倒是不露,“你说的有理。可第一,要达到这一步非常困难,我几乎要把大汉的文武百官都收拾了才有可能;第二,刘承佑不聪明,可却不是一个会任人摆布的,而且,有些疯狂。”
“疯狂?”
“你慢慢就知道了……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事情他都能做出!”
赵匡胤对这话不是太能理解,正要再问,就听刘灿又道:“不过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只是不能是刘承佑。”
赵匡胤一怔,刘灿又道:“杨玢等人做的是最不得好的,虽一时显赫,可下场也是早就注定了。哪怕不是刘承佑,也不会相差太多。这种事若要做的话,起码要做到曹相的地步,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皇帝是当不了家的才行。”
“大郎说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是最起码的。而且还要这个天子,从来就没有尝过做天子的味道!”虽然只要坐上了那个位置的,鲜少有不想获得真实权利的,但接触过这份权利的,和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渴望程度还是不一样的。
“这么说的话……”
没等他说完,刘灿就摇头了:“这种事不能做。”
“为什么?”
“你说这天下为何这么乱?这自然有很多原因,但有一点却是谁都回避不了的,因为朱温开了这么一个头。他虽然没有明说,却以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天子人人可做!于是这下面的人,只要有些能力的有些基础的,都想试一试。而今天若我们做了这件事,那么下一次,就很有可能是我们遇到这种事!”
“但若是其他人做了呢?”
刘灿一笑:“朱温的危害,在于他最后成功了!所以,只要我们不做,哪怕有别人做了,这件事的危害也不至于成为影响!”
朱温的危害在于他坐稳了朝廷,虽然最后后梁也被别人干掉,可他本人到底做了六年的皇帝,最后还死在了皇位上,若是像袁大头那样只做了八十多天,那人人都知道这事是干不得的——袁大头之后难道就没有人想称帝?想复辟?不见得是不想,而是知道是干不成的。
放到这里就是,如果有人刺杀了刘承佑最后还当了几年皇帝,那就是一个启示,可如果这个人虽然杀了刘承佑自己也很快被干掉了……那其他人就知道,这活儿干不成了!刘灿这句话,却是包含了强大的信心。
“那大郎觉得,若那位去了,谁登基合适?”
“你倒是对这个问题怪感兴趣?”
“哦哦。”李业应着,坐了下来,而心中,还很是迷茫。他跟着刘承佑一起出来的!而且刘承佑的这次外出,真说起来还有些他的因素——他早就羡慕杨玢的那处房子了,不仅是因为位置景色,更因为他早先想去却是不能!虽然他国舅爷的身份尊贵,那些文人却不将他放在眼中。这些年他一共只去过两次,还受尽了白眼,这次杨玢倒了,他就想着怎么把这个宅子弄到手里,当然,宅子损坏了不少,可不过就是那些房子的事,修修也就罢了,那些湖啊树啊大多还保留着,将来他住在这里,再开宴会,看那些文人还来不来!来了的,又要如何对他!
因为这个原因,当刘承佑问他这个宅子的时候,他大加夸赞,把那房子说的如同天上宫阙,引得刘承佑都想去看了——他其实也知道这有些不妥,可在他想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杨玢、史弘肇这些人都死了,还有谁敢对刘承佑不利?更何况,谁又知道他们要出去?
郭子允?
他看向旁边的青年统领,随即又摇了摇头。那个宅子一直由郭家看守不错,但郭子允一开始并不知道刘承佑今天要去,他是说了刘承佑有心去看,却没有说是哪一天。
刘灿?
他又把目光转了过去,随即觉得这个猜测更不靠谱,刘灿最近受冷落,连宫里的边都考不上,今天还是临时被召过来的,在这之前她甚至都不知道会去哪儿!
唯一知道刘承佑一定会去杨宅,并且知道日期的只有他,可他、他又怎么会做这种事?所以还是郭子允?虽然不知道确切的日子,但知道大概也可以提前留心,再然后看到宫中大队人马外出,也许就能提前埋伏?这么想着,李业越看郭子允越像凶手。
而在那边李太后已经想绕过这个话题敲定刘承郧了,刘灿却在据理力争:“太后的考量自然是有理的,但臣认为却有些不太妥当。”
“刘统领!”李太后看向他,“这国之重器的事情,刘统领就不用操心了。”
“臣年轻,但蒙先帝不弃,多加照顾,有些话是不得不说的。陈王目前是无子,那不知以后是不是也无子?”
“刘灿!”李太后的声音越发冷了,她曾对刘灿寄与希望,曾在无奈下对她进行过提点,那时候她想的是为自己的儿子为大汉保留一份希望,一个退路,但现在她的儿子已经死了,下面的事,也就同刘灿无关了。她知道陈王是坐不稳这个朝廷的,郭崇郭威没一个好相与的,不说郭崇,就是郭威也有自己的私心,可就让他们来主政又如何?
郭崇若办妥了那件事,那就郭崇,若办砸了,那就郭威!是,大汉对不起郭威,杀了他的家人,又要去杀他,可是,那都是刘承佑要做的,而现在,刘承佑死了!刘承佑已经死了,郭威还要拿着这件事不放吗?还要赶尽杀绝吗?还要欺负他们孤儿寡母吗?
度过了最初的迷茫和慌乱,李太后渐渐冷静了下来,也想到下面的事要怎么做。先是把冯道抬出来,让他稳定局面,再之后密切关注边关,一旦有风吹草动,立刻下诏。郭崇真的办成那是不说了,一旦不成就对郭威大加封赏,到时候还能让刘承郧代兄罪己。
认识这么多年,李太后对郭威还是有了解的。知道若刘承佑还在世,那郭威是反定了。可现在刘承佑死了,不管他犯了多大的错,他都死了!郭威要再和一个死人计较,那像什么?更何况这个时候还有刘承郧的罪己诏,以皇帝至尊的身份向他道歉——只为了自己多年来的形象,郭威也要暂时忍耐了。
当然,以后郭威也许还会有变,也许还会有别人谋反,但他们总算能度过第一个难关了。
当然,在这里密州刘家也是一个问题,毕竟他们的曹州离开封实在是太近了。但李太后觉得刘家应该不会在这个时候反,毕竟他们得到曹州的时间太短了,本身又是从密州那么偏僻的地方出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占了这么大一块地已是侥幸,再要往前推进,那就是自寻灭亡!
当然,刘家的面子要给,能安定一方是一方。
想到这里,她的声音又缓和了起来:“刘统领说的也在理,但陈王以后如何都是以后,目前朝中最需要的还是稳定。刘统领为国之心我已经知道了,以后必不会让统领失望。”
这就是暗暗许诺了,刘灿立刻行礼:“谢太后,只是臣觉得此事并不能先行讲究。古语就有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中原自古以来就是子继父业,弟继兄位的虽不能说没有,但大多都是那位兄长没有自己的孩子,或者那孩子有什么隐疾。现在先帝的大郎健康活泼,虽是年幼,却已有英明之像,太后却要另立,这虽是为朝廷考虑,却会让人有疑虑。臣说一句大不敬的,若陈王也去了,这下面的皇位是要给谁?臣再说一句,若大郎长大,与陈王又要如何相处?臣第三再说一句,若有人挑拨,将来陈王与大郎之间是否会发生叔侄相残的悲剧?臣第四再说一句,若陈王将来有子,大郎又要如何面对?“她一句接一句,问的李太后又气又怒又不好回答。刨除掉大郎现在已展露了什么英明之像这样的话不说,其他话都是在正理上。陈王继位不是说不能,但的确不那么合礼法,在这个时代,不合礼法的多了,做了应该也没什么,可若被人揪住了,那又是个事。
而旁边的耿夫人听了这些,则把自己怀中的孩子抱的更紧了,刚才听喜鹊说她已经意识到这个位置是要争了,而现在更明白,若是不争,她的孩子是九成就没有活路了——另外那一成则是建立在她的孩子真的异常英明,并且陈王非常软弱身边还要没有小人的基础上!
“不知冯相觉得我说的是否在理?”李太后喘了两口气,正要压下刘灿,那边刘灿又转到冯道身上,冯道一怔,捏了捏自己的胡子,叹了口气,“却是在理的。”
他刚才没有直接应承李太后,也是考虑到这些。
李太后一句话被堵在喉间,别提多难受了,但更令她震惊的却是冯道的态度——他竟然认为刘灿说的在理!难道他是支持刘灿的?她向耿夫人看去,见她虽然低眉顺眼的站在下面,眼中还含着一泡泪,却是站在刘灿那边的。再看郭子允,也和刘灿站在一起,而现在,冯道竟也认为刘灿说的是对的!
冯道在朝里一向中立,鲜少有明确的态度,可现在,却在支持刘灿?刘灿是在什么时候拉拢了他!也是李太后突逢大变,否则她就能想明白,冯道支持的是刘灿的话,却不是支持刘灿,这其中却是大有区别的。不过就算她历经风雨性格坚毅,毕竟是刚死了孩子,就算那个孩子每每令她失望,近来更是同她离了心,那也是她的孩子,也是令她肝肠寸断。此时还能坐在这里商谈事情已是勉强,哪还能去细思?她勉强抑制住自己,向李业看去:“阿弟,你怎么看?”
过去在外人面前,她很少这么称呼李业,但今天却每每这么叫他,为的就是要让人明白他们是一条线上的。可此时,李业自己就有些迷惑。他有些拿不准自己的阿姐为什么非要让陈王上,别人也许还不知道,毕竟陈王一直深入简出,外人只知道他在养病,到底养到什么程度病到什么程度都很模糊,他却知道陈王那身体是真不好!也说不上什么具体的毛病,就是体弱,有个什么风吹草动他就要病上一场,也亏的他生的晚,要是早先刘知远还没稳定住,就他那身子骨早就夭折了。
就这么一路养着还不怎么好,要是坐上了皇位,那不是,更不行了?三个儿子已经死了两个,这最后一个,还不好好留着?
第281章 油渣 (十二)
其实如果有可能,李太后也不想让陈王登基的,她也知道这个位置不好坐,可是,如果是陈王登基,那她就还是太后,可如果是大郎登基,那她就是太上太后,那耿氏就会成为皇太后。她早先就看不上耿氏,在她成为皇后这一点上没有吐过口,更不要说皇太后了。当然,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她也不是不能让,但她非常清楚,一旦耿氏成为皇太后,必会有人簇拥到她身边,来为她争取,而看现在的样子,她甚至已经找到了一个人!
她不在乎是郭崇郭威或者冯道来主政,但刘灿?或者刘成?他们实在是太没有威望了!更何况,他们刘家是从石敬瑭那时候出来的。无论是杨玢还是郭威,都是跟着刘知远打天下的,在事不可为的时候由他们来主政,李太后总还有一种是自己人的感觉,不过换成刘灿,她就觉得不对劲儿了,哪怕当皇帝的还是刘氏子孙,她也有一种大汉已经改朝换代的感觉。
而此时的李业还没有这种感觉,他和刘承佑关系好,觉得由他的儿子来当皇帝也没什么,不过他也知道李太后的意思,因此听了他点名,立刻道:“大郎毕竟太小了、太小了、太小了……”
他一时也想不到什么理由,只有抓着大郎的年纪说话,不过转头一见耿夫人,立刻精神一震:“耿氏,莫不是你想垂帘听政吗?”
耿夫人一惊,哆嗦着跪下:“太后,我、我……”
“舅爷又何必拿这话挤兑一个妇道人家?”刘灿道,“现今这形势,又哪有她说话的余地?太后,若今日立了陈王,恐怕立刻就有大乱!”
“大胆!”刘灿对李业平时一直是奉承客套的,今天忽然一变脸,李业立刻就蒙了,再听她对李太后也不客气,当下就站了起来,“刘灿,你一个小小的禁卫军统领,在这个时候谈论国事已是妄为,现在还敢威胁太后,简直是目无尊长!”
刘灿一笑,转向郭子允:“郭兄,敢问你一件事,今日陛下出宫,你提前是否知道?”
郭子玉摇摇头:“不知。”
刘灿道:“我见杨宅被整理过,那不知是谁提前做的安排?”
郭子允想了想道:“应是舅爷。”
李业气急败坏:“刘灿,你这是什么意思?是说是由我刺杀的陛下吗?”
“怎么可能,舅爷同陛下的关系,大家有目共睹,您又怎么会做出这种事?”
李业冷哼了一声,还是悻悻的,不过神情中已经带了算你识相的表情,旁边的李太后见了简直绝望,刚才刘灿说那话是多好的把柄,如果能紧紧抓住,起码能暂时把她逼退。结果却是刘灿用一句话把李业给逼了回来,完全失去了主动!
“只是舅爷刚才说那话我并不赞同,我怎么敢威胁太后,我只是在实话实说!太后,若是陈王登基,朝中必有分歧,不知太后是否能一言定之?不知陈王是否有能力平定非议?不知舅爷是否有能力镇压暴亂?”和李太后想的不一样,刘灿并没有把刚才的那个问题回避过去,反而再次揪了出来,而且咄咄逼人,其态度连旁边的耿夫人都有些诧异。
李太后见她又把话题拿回来,虽有些诧异,更多的还是欣喜:“哦,照你这么说,大郎登基就没有这些问题了?”
“会少很多,因为有冯相、郭兄,还有我的支持!”刘灿丝毫不退,早先她谦虚谨慎是为了避嫌,而现在她已经准备挟天子以令诸侯了,还避什么嫌?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强势出击,令所有人不敢违抗——什么心服口服在这一刻是不太可能的,只有先以雷霆之势打压下去,之后再慢慢收服。
听了这话,冯道张张嘴,最后到底没说什么,他并不想卷入这个漩涡,但以他的本心来论,确实是支持大郎登基的,无他,礼也!
“冯相,你也不同意陈王?”李太后指尖发凉,冯道叹了口气,拱了拱手,“太后,您知道臣一贯的主张的,此事……大郎登基更名正言顺!”
“但大郎登基你可知有多少弊端?多少事情?你可知下面那些人会如何做?不说别的,若那郭威打来,谁来挡?若是陈王,可以向郭威求情,若是大郎,谁来?哀家吗?那郭威会听吗?”
“臣来!”刘灿道,李太后冷笑了一声,满脸不屑,刘灿拱了拱手,“太后,臣大胆说一句,郭威要来打,不外也就是因为先帝要杀他,若是成功了,郭威自然来不了。若是不成功,此事也不是没有转圜的余地。”
“他家人全部被杀,如何转圜!”李太后瞪着她,心中直后悔早先让人给她暗示,否则说不定也没有今天这样的麻烦了。
“若他的家人没死呢?”
李太后一怔,刘灿看向冯道,冯道哭笑不得,这么片刻功夫,他已经被刘灿暗算了几次,每次都更让李太后相信他早早和刘灿联手了——但他偏偏还要顺着刘灿的话说,因为她说的,一直符合他心中的道,而这一次,更是他推脱不得的,所以他再次叹了口气。一听他叹气,李太后就毛骨悚然,她瞪着冯道,后者有些无奈的道:“回太后,郭威一家并没有死,刘统领将他们救下了,随即,就送到了老夫那里……”
……
李太后惊住了,李业惊住了,耿夫人惊住了,就连郭子允,也有些被惊住了……他知道那一天刘灿做了点事,但他不知道具体做了什么,虽然他隐隐的觉得应该和郭家有关,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她把郭威的家人都救了,然后藏在了冯道那里!
郭威的家人是怎么愿意跟她走的?还是他们早有联系?然后,更重要的是,冯道是怎么愿意接受的?
“不可能!”李业第一个跳了起来,“郭家的事是我办的,没人走脱!”
“舅爷办事自然是妥当的,不过在你到之前,郭家的人已经被接走了。”
李业目光呆滞,在他到之前?在他到之前他的人也在盯着郭家啊,他没有收到任何消息啊!
李太后道:“冯相既然这么说了,那必然是真的。如此,我也能安心不少。”
说到这里,她又看向刘灿:“如此看来,就算没有我的提醒,刘统领也必是安稳的了。”
这话说是感叹,更是点明,刘灿拱了拱手:“太后对臣的关照,臣一直铭记在心。太后可以放下,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也是陛下的天下,臣的志向并不再此。至于陈王……臣一直是怜惜的,绝无它意。”
李太后看着她,呼吸微微有些粗重,这是许诺,是许诺不会废帝,也是许诺会保陈王太平。这种许诺有意义吗?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这其中就要看刘灿的要脸程度也要看冯道能活多久了。但更关键的是要权,刘灿,在这个时候要争夺那个位置了!她选的时间太好了,她现在想找一个能同她抗衡的人都难,更关键的是,她还救了郭威一家!只此一点,郭威必对她感激不尽,不管以后如何,起码在这段时间内是不会同她争什么了。
“这个时间实在是选的太好了,还做了这样的布置,难道,二郎是她杀的?”李太后心中一动,虽然她也知道刘灿是临时被招过来的,可此时却忍不住要这么想,否则她又为何要冒险救走郭威一家,除非、除非……想到有一个可能,李太后蓦地惊出一身汗。
她是在当天提醒的刘灿,而刘灿绝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做好全部的准备,要瞒住外人救走十几口的人不是一句的事,特别是那一天各方面已经很紧张了——她还不知道刘灿还捎带着带了不少郭家的家将,否则会更惊讶。不过她毕竟不是养在深闺的无知大姑娘,知道要救这些人出来,必须提前准备好很多东西。而从郭家的反应来看,他们事前并不知道自己会被袭击,所以这些就是刘灿一人完成的。而刘灿为何要提前做这些准备?她早就知道刘承佑会对郭威动手?
她又是怎么知道的?
是的,谁都知道刘承佑是一定会对杨玢王章动手的,但,郭威不是杨玢!在那之前就连她也没想过刘承佑会这么疯狂!但刘灿想到了,并且做了准备?理智上李太后不太信,可不知为何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
“刘统领,非是哀家对你有看法,而是,你拿什么来保证你说的?”
“这就是要见真章了!”刘灿在心中清楚。杨玢王章等人能把持朝政,一来有刘知远的交代——这是大义;二来有多年的经验,满朝文官大多是他们的手下党羽,武官中也有不少安插。但她刘灿或者说刘家却是没有这些的,他们要取得这个位置,有点像虎口夺食,也许在这个时候暂时没人能反对,一旦他们反应过来,就会此起彼伏的来冲击。想到这里,刘灿也反应了过来,李太后也不见得就是非要陈王登基,只是陈王相比于还在襁褓中的大郎,会少很多变数——亲王登基虽然在礼数上有亏,但他毕竟很大了,对外完全可以说亲政,就算全天下人都知道这是个谎话也不能说到明面上。可大郎登基就不一样了,他这么小,要不就是垂帘听政,要不就是顾命大臣,更有可能两者一起来,这就会给人很多口舌。
而且,李太后恐怕还有让他振兴大汉的想法,哪怕她自己也知道这个希望非常缥缈。
刘灿暗暗吸了口气,正要说话,一个宫女就匆匆来到李太后身边,在她耳边说了几句,李太后脸色变了又变,随即看向刘灿:“刘统领……真是好手段!哀家也算是见识了!”
第282章 油渣 (十三)
“大郎,我有件事觉得奇怪。”
有一天晚上赵匡胤没事找刘灿聊天……恩,基本上他晚上都是没什么事的,所以其实这个聊天的活动真的经常举行。刘灿虽然也想自己看看书静静心,可赵匡胤来了她也不能拒之门外。毕竟赵匡胤也不会只同她说吃喝,总绕不了宫中、京城乃至密州的事情。而且在聊天的时候,两人也会下下棋。在过去,刘灿对围棋真没什么兴趣,对于她来说这个太费脑子了,工作了一天之后她就想看看书听听音乐,或者干脆就看点不用动脑子的爆笑片。但是现在,她却喜欢上了这个东西,在黑白之间的厮杀里,她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愉悦。特别是赵匡胤每每总下不过她,所以看在屠杀大龙的份上,刘灿也就忍受了他的话唠。
听到赵匡胤的话,刘灿正在看棋面,听了这话抬起头就恩了一声,赵匡胤道:“大郎,好像从来没有想过成为杨玢、王章?”
刘灿一笑:“你觉得可能吗?”
“那一位的确不是明君,但如果大郎想的话,还是能成的吧?”
刘灿停了下来,抬起头:“你觉得这是一步好棋?”
“大郎曾说过得民心者得天下,也说现在我中华大地最缺的就是休养生息。若是主政大汉,固然有很多弊端,可也能慢慢蚕食,以大郎的手段,经营个三五年,必然会令天下只知密州刘家!到时候让那刘承佑退位,又算的了什么!”
“你到是怪有接受禅位的心思,这难道是写在基因中的密码?”刘灿在心中腹诽了一句,面上倒是不露,“你说的有理。可第一,要达到这一步非常困难,我几乎要把大汉的文武百官都收拾了才有可能;第二,刘承佑不聪明,可却不是一个会任人摆布的,而且,有些疯狂。”
“疯狂?”
“你慢慢就知道了……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事情他都能做出!”
赵匡胤对这话不是太能理解,正要再问,就听刘灿又道:“不过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只是不能是刘承佑。”
赵匡胤一怔,刘灿又道:“杨玢等人做的是最不得好的,虽一时显赫,可下场也是早就注定了。哪怕不是刘承佑,也不会相差太多。这种事若要做的话,起码要做到曹相的地步,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皇帝是当不了家的才行。”
“大郎说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是最起码的。而且还要这个天子,从来就没有尝过做天子的味道!”虽然只要坐上了那个位置的,鲜少有不想获得真实权利的,但接触过这份权利的,和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渴望程度还是不一样的。
“这么说的话……”
没等他说完,刘灿就摇头了:“这种事不能做。”
“为什么?”
“你说这天下为何这么乱?这自然有很多原因,但有一点却是谁都回避不了的,因为朱温开了这么一个头。他虽然没有明说,却以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天子人人可做!于是这下面的人,只要有些能力的有些基础的,都想试一试。而今天若我们做了这件事,那么下一次,就很有可能是我们遇到这种事!”
“但若是其他人做了呢?”
刘灿一笑:“朱温的危害,在于他最后成功了!所以,只要我们不做,哪怕有别人做了,这件事的危害也不至于成为影响!”
朱温的危害在于他坐稳了朝廷,虽然最后后梁也被别人干掉,可他本人到底做了六年的皇帝,最后还死在了皇位上,若是像袁大头那样只做了八十多天,那人人都知道这事是干不得的——袁大头之后难道就没有人想称帝?想复辟?不见得是不想,而是知道是干不成的。
放到这里就是,如果有人刺杀了刘承佑最后还当了几年皇帝,那就是一个启示,可如果这个人虽然杀了刘承佑自己也很快被干掉了……那其他人就知道,这活儿干不成了!刘灿这句话,却是包含了强大的信心。
“那大郎觉得,若那位去了,谁登基合适?”
“你倒是对这个问题怪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