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内阁虽深知皇帝不愿提及过继立储等事,但也不得不提升议程了。
?
☆、第 168 章
? 一时间劝皇帝为国本建储的折子,雪花一般的都到了内阁手里。
诸位阁老一商议,便与宗人府宗人令泰郡王一并进宫陛见去了。
这日皇帝的精神还算好,竟能在廊檐下晒会子日头了。
宋志来是伺候皇帝多年的人了,最是知道皇帝的性子,这时候是最听不得和熙皇子有一星半点干系的话,听了一准又黯然神伤起来。
所以宋志来一听说内阁和宗人府前来,为的就是过继立储之事,一时也顾不得启禀皇帝的,便先忙忙迎出去了。
户部尚书郑承付瞧见宋志来,忙问皇帝龙体康健。
宋志来躬身回道:“太医院寻得一古方,皇上吃了总算是有些效应了。只是太医们说了,皇上这是心病,还要心药医才对症。可这天下间什么药都好找,为有这心药难寻。”
郑承付等人都是宦海沉浮多年的人了,那里会听不出宋志来的意思。
宋志来这是让他们千万别提和皇上心病相干的事儿,不然可没有心药治皇帝的。
而皇上的心病是何,可不正是熙皇子的。
诸位阁老和泰郡王一时间也有些面面相觑了。
这时,皇帝寝宫里的出来一人,竟是皇帝让他们这些都进去说话了。
郑承付和泰郡王等人忙理了理衣冠,随宋志来进去。
来到御前,郑承付等人叩拜山呼万岁罢,得旨起身,没想抬眼看到的竟是如此憔悴消瘦的皇帝。
这才几日的功夫,皇帝竟已成了这般模样了,郑承付等人都不禁心内震惊,方才还有些动摇的劝谏皇帝立储之事儿,在这一刻才肯定了。
皇帝虽一直在将息养病,可朝政上的事儿,他不必细问也能猜到都有些什么事儿。
今年风调雨顺民心思定,可见外头是没大事儿的。
既然外头无事,那便只剩下朝廷中的文武百官有事儿了。
但天下安定,百官所思所想之事儿也唯有立储了。
想罢,皇帝嗽了两声,满面病容之上再添了疲惫了。
皇帝登基至今,虽并未开疆扩土,威震四邻,但他一心为民也算是个仁慈守成之君了。
所以皇帝也不愿因他的后继无人,而让天下动荡,百姓遭殃。
于是待内阁首辅董阁老将近日朝政一一回禀罢,皇帝便自个先提了个话头。
这话头一起,果然让内阁等人以立储建储乃国之根本,滔滔不绝地劝说起皇帝来。
宋志来直着急,好在皇帝只是闭目听着,并无异状。宋志来这才稍放下心来。
内阁诸位虽长篇大论,皇帝却得以闭目养神,所以皇帝再睁眼时,疲态才去了些许。
“诸位爱卿所言极是,但朕子嗣不丰,只能在宗亲中过继了。”皇帝说着,又嗽了起来。
宋志来忙上前又是喂皇帝喝热汤水,又是给皇帝顺气的。
好不容易皇帝的咳嗽止住了,这才又道:“只是不知诸位爱卿以为,朕该过继谁才好?”
泰郡王年轻,至今只一女儿且方一岁,所以他不必避讳,于是便将宗亲中适龄的兄弟子侄名册献上。
罢,内阁诸位上前又是一通国赖长君的长篇之说,但归总起来也不过是让皇帝选年长有经历的。
皇帝被内阁众人说得头脑发胀,越发不耐烦听他们说了,只道:“你们只说他们中那几人适合。”
董阁老上前回禀道:“启禀皇上,臣以为宗亲子弟之中,怡亲王世子为首选,次之为安南王与襄郡王三公子。”
皇帝听了直点头。
内阁将怡亲王世子列在首,其用意皇帝也是知道的。
只因怡亲王可是当今太后的亲生儿子。
当年若非怡亲王年纪尚幼,太后扶持怡亲王当皇帝也不是不能够的。
听罢,皇帝道:“这虽是朕的家事,但到底事关国运国本,大意不得,还要朝堂之上听百官商议,朕方能定夺。”
内阁众人自然是无异议的。
次日,皇帝竟然就上朝了。
这日朝会,百官三本奏罢,皇帝便说起过继立储之事儿,再将候选三人一提,顿时朝上一片哗然。
起先群臣还能按部就班各抒己见,到了后来争议过大,便开始都面红耳赤起来,只差没动手了。
就听这边有人道:“安南王祖辈可是因错立下誓言,子孙后代将永世镇守云南。如何还能立他为储君。”
话音方落,那里就有人道:“怡亲王世子一心风花雪月,正经差事没当过,如何能堪当重任。”
才完,就又听别处有人道:“薛云上不过毛头小儿,侥幸办得几件差事就敢张狂。”
群臣越说越没个顾忌,安南王不在听不见也就罢了。
怡亲王脸上就很不是那么好看了。
皇帝只冷眼看着殿内的混乱与争吵,忽然就瞧见郑国公躲在人后,依着盘龙柱在那打盹儿。
皇帝一怔,再找襄郡王却不见,要问宋志来才想起韩氏新丧。
想罢,皇帝也觉着累,便起身退朝。
底下的人好半晌才发现皇帝不在了,这才都怏怏地散朝。
郑国公走得最快,可才到宫门便被锦衣卫拦下了,“国公爷慢走,皇上有旨,郑国公宁定宫陛见。”
后头跟来的人听闻,不由得都窃窃私语开来,说定是皇上让郑国公去商议过继之事,还有人说郑国公可是薛云上外祖之类的话,云云。
少顷,郑国公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有人让郑国公在皇帝面前美言薛云上的。
也有人义正言辞劝说郑国公要为天下计,万不可因为薛云上是他外孙便偏颇的。
郑国公听得头疼,忽然就真的扶着头哎哟了起来,“哎哟,不行了,我旧疾又犯了,要赶紧家去服药,不能去觐见皇上了。还请这位小将军待老夫回禀皇上了。”
闻言,有人正要怒其不争,就看那锦衣卫像是早便知道了一般,道:“国公爷放心,皇上知道国公爷身子不好,已命刘御医与下官随行,谨防国公爷身子有何不测。”
这下不说郑国公了,就是旁人也没话说了。
郑国公只得跟着锦衣卫去了。
到了宁定宫,宋志来直接便领着郑国公进去见皇帝了。
郑国公跪地呼万岁。
皇帝也不着急着让郑国公平身,还道:“这回你又是什么旧疾犯了?”
郑国公跪地上讪讪道:“回禀皇上,臣……臣只是饿得有些晕。用了刘御医的药油,臣现在好多了。”
皇帝坐郑国公头顶笑道:“那你平身吧。”
郑国公忙谢恩起身。
这时,宋志来端着几样小菜和羹粥。
皇帝见了,道:“给郑国公也准备一份。”
郑国公府又赶紧谢恩。
皇帝胃口不大好,用了几口便罢了,郑国公见了忙也放下了筷子。
皇帝却道:“你用,咱们也好说说家常闲话。”
郑国公只得又执起筷箸。
宋志来伺候皇帝盥漱过后,皇帝才道:“听说前些日子你可是当曾外祖父了。”
郑国公笑道:“可不是。就是孩子不足月,身子不大好。”
皇帝便借着这话头往下说了一会子,忽然的才说起,“常言‘成家立业’。安哥儿也为人父了,该有一番事业了。你这个做长辈的就不为他打算打算的?”
闻言,郑国公诚惶诚恐地跪下,“皇上明鉴。臣当真没那心思。”
皇帝伸手虚扶郑国公,“不过是家常的闲篇罢了,不必如此。起身吧。”
郑国公又是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谢恩起身。
皇帝长叹一声,追忆往昔道:“想当年先帝在位时,你对朕可是知无不言的。到了如今你倒是处处避嫌了。”
郑国公嘴上说着惶恐,心里却道:“正因当年老夫知无不言,才让你鸟尽弓藏了。”
郑国公的心里所想,皇帝自然是不知道的,还道:“不过这回你怎么都得跟朕说句掏心窝子的话。那三人你以为谁堪当承嗣?”
“这……”郑国公面上越发的诚惶诚恐了,“臣不知。”
皇帝笑道:“那你什么时候知,就什么时候出宫去。”
郑国公惊惶抬头,好半晌才道:“请皇上容臣细细斟酌。”
皇帝也不催郑国公,扶着宋志来的手到里头去歇息了。
待皇帝醒来,郑国公还在凝眉忖度。
“如何?”皇帝问道。
郑国公忙躬身迎接,“臣还是不敢妄言。”
皇帝道:“你只管说,朕恕你无罪。”
郑国公四顾了下,道:“那臣就说了。”
皇帝道:“说。”
郑国公道:“臣以为,唯安南王方能堪当承嗣。”
皇帝还真有些意外,道:“为何是他?”
郑国公道:“安南王祖父虽有过,但其一支多年镇守云南,忠心不二。远的不论,只说此番云
?
☆、第 168 章
? 一时间劝皇帝为国本建储的折子,雪花一般的都到了内阁手里。
诸位阁老一商议,便与宗人府宗人令泰郡王一并进宫陛见去了。
这日皇帝的精神还算好,竟能在廊檐下晒会子日头了。
宋志来是伺候皇帝多年的人了,最是知道皇帝的性子,这时候是最听不得和熙皇子有一星半点干系的话,听了一准又黯然神伤起来。
所以宋志来一听说内阁和宗人府前来,为的就是过继立储之事,一时也顾不得启禀皇帝的,便先忙忙迎出去了。
户部尚书郑承付瞧见宋志来,忙问皇帝龙体康健。
宋志来躬身回道:“太医院寻得一古方,皇上吃了总算是有些效应了。只是太医们说了,皇上这是心病,还要心药医才对症。可这天下间什么药都好找,为有这心药难寻。”
郑承付等人都是宦海沉浮多年的人了,那里会听不出宋志来的意思。
宋志来这是让他们千万别提和皇上心病相干的事儿,不然可没有心药治皇帝的。
而皇上的心病是何,可不正是熙皇子的。
诸位阁老和泰郡王一时间也有些面面相觑了。
这时,皇帝寝宫里的出来一人,竟是皇帝让他们这些都进去说话了。
郑承付和泰郡王等人忙理了理衣冠,随宋志来进去。
来到御前,郑承付等人叩拜山呼万岁罢,得旨起身,没想抬眼看到的竟是如此憔悴消瘦的皇帝。
这才几日的功夫,皇帝竟已成了这般模样了,郑承付等人都不禁心内震惊,方才还有些动摇的劝谏皇帝立储之事儿,在这一刻才肯定了。
皇帝虽一直在将息养病,可朝政上的事儿,他不必细问也能猜到都有些什么事儿。
今年风调雨顺民心思定,可见外头是没大事儿的。
既然外头无事,那便只剩下朝廷中的文武百官有事儿了。
但天下安定,百官所思所想之事儿也唯有立储了。
想罢,皇帝嗽了两声,满面病容之上再添了疲惫了。
皇帝登基至今,虽并未开疆扩土,威震四邻,但他一心为民也算是个仁慈守成之君了。
所以皇帝也不愿因他的后继无人,而让天下动荡,百姓遭殃。
于是待内阁首辅董阁老将近日朝政一一回禀罢,皇帝便自个先提了个话头。
这话头一起,果然让内阁等人以立储建储乃国之根本,滔滔不绝地劝说起皇帝来。
宋志来直着急,好在皇帝只是闭目听着,并无异状。宋志来这才稍放下心来。
内阁诸位虽长篇大论,皇帝却得以闭目养神,所以皇帝再睁眼时,疲态才去了些许。
“诸位爱卿所言极是,但朕子嗣不丰,只能在宗亲中过继了。”皇帝说着,又嗽了起来。
宋志来忙上前又是喂皇帝喝热汤水,又是给皇帝顺气的。
好不容易皇帝的咳嗽止住了,这才又道:“只是不知诸位爱卿以为,朕该过继谁才好?”
泰郡王年轻,至今只一女儿且方一岁,所以他不必避讳,于是便将宗亲中适龄的兄弟子侄名册献上。
罢,内阁诸位上前又是一通国赖长君的长篇之说,但归总起来也不过是让皇帝选年长有经历的。
皇帝被内阁众人说得头脑发胀,越发不耐烦听他们说了,只道:“你们只说他们中那几人适合。”
董阁老上前回禀道:“启禀皇上,臣以为宗亲子弟之中,怡亲王世子为首选,次之为安南王与襄郡王三公子。”
皇帝听了直点头。
内阁将怡亲王世子列在首,其用意皇帝也是知道的。
只因怡亲王可是当今太后的亲生儿子。
当年若非怡亲王年纪尚幼,太后扶持怡亲王当皇帝也不是不能够的。
听罢,皇帝道:“这虽是朕的家事,但到底事关国运国本,大意不得,还要朝堂之上听百官商议,朕方能定夺。”
内阁众人自然是无异议的。
次日,皇帝竟然就上朝了。
这日朝会,百官三本奏罢,皇帝便说起过继立储之事儿,再将候选三人一提,顿时朝上一片哗然。
起先群臣还能按部就班各抒己见,到了后来争议过大,便开始都面红耳赤起来,只差没动手了。
就听这边有人道:“安南王祖辈可是因错立下誓言,子孙后代将永世镇守云南。如何还能立他为储君。”
话音方落,那里就有人道:“怡亲王世子一心风花雪月,正经差事没当过,如何能堪当重任。”
才完,就又听别处有人道:“薛云上不过毛头小儿,侥幸办得几件差事就敢张狂。”
群臣越说越没个顾忌,安南王不在听不见也就罢了。
怡亲王脸上就很不是那么好看了。
皇帝只冷眼看着殿内的混乱与争吵,忽然就瞧见郑国公躲在人后,依着盘龙柱在那打盹儿。
皇帝一怔,再找襄郡王却不见,要问宋志来才想起韩氏新丧。
想罢,皇帝也觉着累,便起身退朝。
底下的人好半晌才发现皇帝不在了,这才都怏怏地散朝。
郑国公走得最快,可才到宫门便被锦衣卫拦下了,“国公爷慢走,皇上有旨,郑国公宁定宫陛见。”
后头跟来的人听闻,不由得都窃窃私语开来,说定是皇上让郑国公去商议过继之事,还有人说郑国公可是薛云上外祖之类的话,云云。
少顷,郑国公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有人让郑国公在皇帝面前美言薛云上的。
也有人义正言辞劝说郑国公要为天下计,万不可因为薛云上是他外孙便偏颇的。
郑国公听得头疼,忽然就真的扶着头哎哟了起来,“哎哟,不行了,我旧疾又犯了,要赶紧家去服药,不能去觐见皇上了。还请这位小将军待老夫回禀皇上了。”
闻言,有人正要怒其不争,就看那锦衣卫像是早便知道了一般,道:“国公爷放心,皇上知道国公爷身子不好,已命刘御医与下官随行,谨防国公爷身子有何不测。”
这下不说郑国公了,就是旁人也没话说了。
郑国公只得跟着锦衣卫去了。
到了宁定宫,宋志来直接便领着郑国公进去见皇帝了。
郑国公跪地呼万岁。
皇帝也不着急着让郑国公平身,还道:“这回你又是什么旧疾犯了?”
郑国公跪地上讪讪道:“回禀皇上,臣……臣只是饿得有些晕。用了刘御医的药油,臣现在好多了。”
皇帝坐郑国公头顶笑道:“那你平身吧。”
郑国公忙谢恩起身。
这时,宋志来端着几样小菜和羹粥。
皇帝见了,道:“给郑国公也准备一份。”
郑国公府又赶紧谢恩。
皇帝胃口不大好,用了几口便罢了,郑国公见了忙也放下了筷子。
皇帝却道:“你用,咱们也好说说家常闲话。”
郑国公只得又执起筷箸。
宋志来伺候皇帝盥漱过后,皇帝才道:“听说前些日子你可是当曾外祖父了。”
郑国公笑道:“可不是。就是孩子不足月,身子不大好。”
皇帝便借着这话头往下说了一会子,忽然的才说起,“常言‘成家立业’。安哥儿也为人父了,该有一番事业了。你这个做长辈的就不为他打算打算的?”
闻言,郑国公诚惶诚恐地跪下,“皇上明鉴。臣当真没那心思。”
皇帝伸手虚扶郑国公,“不过是家常的闲篇罢了,不必如此。起身吧。”
郑国公又是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谢恩起身。
皇帝长叹一声,追忆往昔道:“想当年先帝在位时,你对朕可是知无不言的。到了如今你倒是处处避嫌了。”
郑国公嘴上说着惶恐,心里却道:“正因当年老夫知无不言,才让你鸟尽弓藏了。”
郑国公的心里所想,皇帝自然是不知道的,还道:“不过这回你怎么都得跟朕说句掏心窝子的话。那三人你以为谁堪当承嗣?”
“这……”郑国公面上越发的诚惶诚恐了,“臣不知。”
皇帝笑道:“那你什么时候知,就什么时候出宫去。”
郑国公惊惶抬头,好半晌才道:“请皇上容臣细细斟酌。”
皇帝也不催郑国公,扶着宋志来的手到里头去歇息了。
待皇帝醒来,郑国公还在凝眉忖度。
“如何?”皇帝问道。
郑国公忙躬身迎接,“臣还是不敢妄言。”
皇帝道:“你只管说,朕恕你无罪。”
郑国公四顾了下,道:“那臣就说了。”
皇帝道:“说。”
郑国公道:“臣以为,唯安南王方能堪当承嗣。”
皇帝还真有些意外,道:“为何是他?”
郑国公道:“安南王祖父虽有过,但其一支多年镇守云南,忠心不二。远的不论,只说此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