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孝庄之死(二更)
下城之后,孝庄皇太后到了自己的慈宁宫,太医跪倒在床榻之前,再次为孝庄太后把脉开方。
到了外面,吴克善和满珠习礼,截住了太医。
“二位大人,太后不能再操劳了,也不能再动怒了。”太医说完之后摇头而去。
吴克善和满珠习礼是孝庄太后的亲哥哥,两人相互看了一眼,一脸的苦相。
刚才在下城的时候,议政大臣兼内阁首辅冯铨,兵部尚书刚林,以及户部尚书拜尹图,吏部尚书冷僧机等几位朝堂大员,一再怂恿他们哥俩,去找太后商议一下议和之事,因为孝庄是他们俩的亲妹妹,他们是至亲骨肉,说话当然方便。
现在大清兵无斗志,文武百官人心惶惶。大清已经完了,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当大清的忠臣,与这座城池共存亡。要么就是认清形势,献城投降,以保得性命,因为明军现在给出的政策是“不杀降”。
谁都知道好死不如赖活着,不是人人都有勇士引颈就戮的豪迈,就算能够重生的话,若干年以后的一条龙不如现在一条虫,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是大多数人的写照,满清鞑子也不例外。
除了孝庄之外,手下的文武百官十个有九个半都打算投降,只是不敢言表。
内阁的高官和六部的尚书,彼此心照不宣之后,也都同意,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但是这事须得有挑头者,吴克善和满珠习礼,也是六部尚书之一,这个重大的使命就落到了他们哥俩的身上。
听着太医的话,两个人硬着头皮走进了,慈宁宫的寝宫。
慈宁宫的内务总监小德子领着他们俩,一直来到孝庄皇太后的近前。
按照满勤的礼仪,这两位兄长先得跪倒给妹妹问安,然后把小德子等宫女太监,闲杂人等全都打发出去。
孝庄皇太后,半倚在床上,看到两位胞兄眼圈一红,委屈的落下了泪水。
吴克善和满珠习礼低垂着脑袋,好半天兄妹三人,谁都没有言语。
孝庄皇太后,哭了一阵,觉得心里痛快多了,擦干眼泪:“大哥,四哥,何事?”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来看看你的病……”这两位蒙古王官相互看了一眼,最终还是老大吴克善说明了来意,“眼前……何去何从,我们想听听妹妹的意见?”
“你们是来劝我献城投降的吧……”孝庄太后少气无力,“那么他们的意思呢?”
“现在全城上下人心惶惶,军将无斗志,百官之中主张献城者呼声一片,我大清大厦将倾,一柱难支……”
“二位兄长,先出去吧,让我静一静。”孝庄太后打断了他们哥俩的话,两个人躬身应诺,然后退出来了。
等太监宫女,在进去之后,就发现孝庄皇太后已经绝气身亡,脖子上插着长长的金簪,鲜血流到了凤床上,溅到了地上。
听到了尖叫声和哭喊声,在外面的吴克善和满珠习礼赶紧冲了进来,然后抱尸痛哭。
身后的宫女太监们都跪倒了一地,连大气也不敢哼哈一声。
在孝庄皇太后身下欲封血书,只有几句话,意思是哀家去了之后,余者皆可降,要告诫我爱新觉罗子孙,百年之内不可反明。
“太后尚且不偷生,我等岂能独活?”
吴可善和满珠习礼,痛不欲生,拔出蒙古刀在脖子上之一拉,鲜血飞溅,死尸轰然倒地,这一下慈宁宫就更乱了。
第二天,冯铨带着刚林,冷僧机,拜尹图等命令守城的兵将全部把手中的刀某器械扔到了城下,然后大开城门。以冯铨为首的残清高官,在城门两边跪下了,跪成了长长的两大排。
这次朱由崧兵不血刃,就得下了盛京城。
进城之后朱由崧传旨,让李自成和张献忠把城中的4万多大清军将,以及愿意投降归顺的文武百官先控制起来再说,不许杀戮,不许虐待,不许私自提审。
然后出榜安民,街上的人不管是汉人,还是蒙古人,还是满族人,都在竞相剪鞭子,就像是一下子从清朝回到了民国一样,把长长的辫子剪去,打算恢复明朝汉人的发型。
但是辫子可以剪,前面半个脑袋剃的光光的,说句话长不出头发,因此这样显得不伦不类。
朱由崧看在眼里,有些可笑,也没加阻止,这是他们自愿的行为,与自己无关。
但是想到了孝庄太后这个历史名人,也算是个贞洁烈女了,得了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也有些于心不忍。人死不结仇,朱由崧传旨,按照满洲人的规矩,将孝庄太后和吴克善,满珠习礼等三个人进行了厚葬。
对大清的4万多投降兵将,朱由崧既没杀也没关,也没有改编成军队,而是让他们脱了军装,到田庄里劳动几年再说,这几年只要没有作奸犯科者,可以恢复他们的自由身份,愿意继续当兵的,重新报名,愿意务农经商者,各随其道。
这其实相当于后世的劳动改造,这些人也算满意,虽然出些力,干些,但是活着总比砍他们的脑袋要强得多,朱由崧这也算是对他们实现了不杀降的诺言。
倒是对跪着的等朱由崧决定他们命运的以冯铨和刚林为首残清大员们,朱由崧思忖了一下,朱由崧传下这样一道旨意,满洲鞑子和蒙古鞑子这样的官员可以归顺大明,根据情况还可以给他们弄个五品以下的小官儿当当,这些具体的事宜回去以后有内阁安排。
但是有几个人例外,这就是以大清的弘文馆大学士、议政大臣兼内阁首辅的冯铨为首的几个。
这些人跟洪承畴一样,以前都是明朝的大臣,后来投降了清朝,现在又投降了明朝,说白了就是二臣,朱由崧看着他们,觉得有些反胃。
但是朱由崧也没有杀他们,不杀降的政策早就放出来了,犯不上因为这几个跳梁小丑,而让自己失信于天下。
不过朱由崧对他们也有办法:“朕不杀你们,但也不能就这么放了你们,跟洪承畴做伴去吧,你们的小主人顺治还在北京等着你们呢,既然不能在大明做忠臣,就对大清做个忠臣吧,朕得成全你们,免得罪加一等,再落个骂名千载。”
这些人听了朱由崧的话,当时如坠冰窟。
到了外面,吴克善和满珠习礼,截住了太医。
“二位大人,太后不能再操劳了,也不能再动怒了。”太医说完之后摇头而去。
吴克善和满珠习礼是孝庄太后的亲哥哥,两人相互看了一眼,一脸的苦相。
刚才在下城的时候,议政大臣兼内阁首辅冯铨,兵部尚书刚林,以及户部尚书拜尹图,吏部尚书冷僧机等几位朝堂大员,一再怂恿他们哥俩,去找太后商议一下议和之事,因为孝庄是他们俩的亲妹妹,他们是至亲骨肉,说话当然方便。
现在大清兵无斗志,文武百官人心惶惶。大清已经完了,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当大清的忠臣,与这座城池共存亡。要么就是认清形势,献城投降,以保得性命,因为明军现在给出的政策是“不杀降”。
谁都知道好死不如赖活着,不是人人都有勇士引颈就戮的豪迈,就算能够重生的话,若干年以后的一条龙不如现在一条虫,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是大多数人的写照,满清鞑子也不例外。
除了孝庄之外,手下的文武百官十个有九个半都打算投降,只是不敢言表。
内阁的高官和六部的尚书,彼此心照不宣之后,也都同意,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但是这事须得有挑头者,吴克善和满珠习礼,也是六部尚书之一,这个重大的使命就落到了他们哥俩的身上。
听着太医的话,两个人硬着头皮走进了,慈宁宫的寝宫。
慈宁宫的内务总监小德子领着他们俩,一直来到孝庄皇太后的近前。
按照满勤的礼仪,这两位兄长先得跪倒给妹妹问安,然后把小德子等宫女太监,闲杂人等全都打发出去。
孝庄皇太后,半倚在床上,看到两位胞兄眼圈一红,委屈的落下了泪水。
吴克善和满珠习礼低垂着脑袋,好半天兄妹三人,谁都没有言语。
孝庄皇太后,哭了一阵,觉得心里痛快多了,擦干眼泪:“大哥,四哥,何事?”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来看看你的病……”这两位蒙古王官相互看了一眼,最终还是老大吴克善说明了来意,“眼前……何去何从,我们想听听妹妹的意见?”
“你们是来劝我献城投降的吧……”孝庄太后少气无力,“那么他们的意思呢?”
“现在全城上下人心惶惶,军将无斗志,百官之中主张献城者呼声一片,我大清大厦将倾,一柱难支……”
“二位兄长,先出去吧,让我静一静。”孝庄太后打断了他们哥俩的话,两个人躬身应诺,然后退出来了。
等太监宫女,在进去之后,就发现孝庄皇太后已经绝气身亡,脖子上插着长长的金簪,鲜血流到了凤床上,溅到了地上。
听到了尖叫声和哭喊声,在外面的吴克善和满珠习礼赶紧冲了进来,然后抱尸痛哭。
身后的宫女太监们都跪倒了一地,连大气也不敢哼哈一声。
在孝庄皇太后身下欲封血书,只有几句话,意思是哀家去了之后,余者皆可降,要告诫我爱新觉罗子孙,百年之内不可反明。
“太后尚且不偷生,我等岂能独活?”
吴可善和满珠习礼,痛不欲生,拔出蒙古刀在脖子上之一拉,鲜血飞溅,死尸轰然倒地,这一下慈宁宫就更乱了。
第二天,冯铨带着刚林,冷僧机,拜尹图等命令守城的兵将全部把手中的刀某器械扔到了城下,然后大开城门。以冯铨为首的残清高官,在城门两边跪下了,跪成了长长的两大排。
这次朱由崧兵不血刃,就得下了盛京城。
进城之后朱由崧传旨,让李自成和张献忠把城中的4万多大清军将,以及愿意投降归顺的文武百官先控制起来再说,不许杀戮,不许虐待,不许私自提审。
然后出榜安民,街上的人不管是汉人,还是蒙古人,还是满族人,都在竞相剪鞭子,就像是一下子从清朝回到了民国一样,把长长的辫子剪去,打算恢复明朝汉人的发型。
但是辫子可以剪,前面半个脑袋剃的光光的,说句话长不出头发,因此这样显得不伦不类。
朱由崧看在眼里,有些可笑,也没加阻止,这是他们自愿的行为,与自己无关。
但是想到了孝庄太后这个历史名人,也算是个贞洁烈女了,得了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也有些于心不忍。人死不结仇,朱由崧传旨,按照满洲人的规矩,将孝庄太后和吴克善,满珠习礼等三个人进行了厚葬。
对大清的4万多投降兵将,朱由崧既没杀也没关,也没有改编成军队,而是让他们脱了军装,到田庄里劳动几年再说,这几年只要没有作奸犯科者,可以恢复他们的自由身份,愿意继续当兵的,重新报名,愿意务农经商者,各随其道。
这其实相当于后世的劳动改造,这些人也算满意,虽然出些力,干些,但是活着总比砍他们的脑袋要强得多,朱由崧这也算是对他们实现了不杀降的诺言。
倒是对跪着的等朱由崧决定他们命运的以冯铨和刚林为首残清大员们,朱由崧思忖了一下,朱由崧传下这样一道旨意,满洲鞑子和蒙古鞑子这样的官员可以归顺大明,根据情况还可以给他们弄个五品以下的小官儿当当,这些具体的事宜回去以后有内阁安排。
但是有几个人例外,这就是以大清的弘文馆大学士、议政大臣兼内阁首辅的冯铨为首的几个。
这些人跟洪承畴一样,以前都是明朝的大臣,后来投降了清朝,现在又投降了明朝,说白了就是二臣,朱由崧看着他们,觉得有些反胃。
但是朱由崧也没有杀他们,不杀降的政策早就放出来了,犯不上因为这几个跳梁小丑,而让自己失信于天下。
不过朱由崧对他们也有办法:“朕不杀你们,但也不能就这么放了你们,跟洪承畴做伴去吧,你们的小主人顺治还在北京等着你们呢,既然不能在大明做忠臣,就对大清做个忠臣吧,朕得成全你们,免得罪加一等,再落个骂名千载。”
这些人听了朱由崧的话,当时如坠冰窟。